【精选】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王雅鹏重点精品资料
农业经济学考试要点大全
农业经济学考试要点大全第一篇:农业经济学考试要点大全1.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农业的一般特征:(1)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2)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3)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4)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5)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6)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市场具有供给弹性大和需求弹性小的特点(7)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产品中体现出来3.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1)产品贡献如:食品贡献,是劳动力再生来源,为轻工业、服务行业提供原材料。
(2)市场贡献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一方面农业要为市场提供各种农产品,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
另一方面,农业还是工业品的购买者。
(3)要素贡献①.土地要素贡献②.劳动力要素的贡献③.资金要素的贡献(4)外汇贡献4.农村与农业的区别农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地域。
主要从事农业,以农业人口为主5.二元经济结构(1)二元经济:是指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于相对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并存的经济。
(2)形成原因a.历史原因,重农轻商b.制度原因户籍制度、分配制度第3章1.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较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过程。
2.农业现代化的内容(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机器设备来替代人、畜力的过程(产业、作业项目)。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养殖、育种等)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对土地进行全面规划,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2)生产技术现代化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生产率;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农业经济学_王雅鹏_试卷一
试卷一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农业经济学 A姓名:学年学期:2004-2005-1学号:考试时间:2004-班级: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农业2.农业产业化经营3.农业现代化4.农产品供给5.农业土地资源二、判断,并改正(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认为正确的就在答题相应位置划“T”,错误的划“F”并予以改正,判断并改正全对的方可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生产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2.互补性的两种商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化。
3.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是农业内涵扩大再生产对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方式。
4.小农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
5.随着农业的有机构成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下降。
6.规模经营就是说规模越大,经济效益就一定越高。
7.由于积累是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因此,应鼓励农民在丰年适当多留积累。
8.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9.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是增产和降低成本。
10.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必须以粮食价格为中心确定农产品比价。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A.生产周期长 B、土地是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C.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D.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2.农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贡献是A.食品贡献、原料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B.食品贡献、市场贡献、资金贡献、劳动贡献C.产品贡献、市场贡献、因素贡献、外汇贡献D.产品贡献、原料贡献、资金贡献、劳动贡献3.私营经济是这样的一种经济形式A.生产资料私有,以劳动者个体劳动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B.生产资料私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C.生产资料私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D.生产资料私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行按资分配4.农产品流通的四大环节是指A.生产、销售、贮藏、运输B.生产、采购、销售、运输C.采购、销售、贮藏、运输D.生产、采购、贮藏、运输5.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消费结构呈以下变化趋势A.在商品性和自给性消费中,自给性消费比重上升B.在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中,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上升。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农业经济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了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准备参加山东省考研农学专业的同学来说,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梳理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中农业经济学的相关重点知识点。
一、农业经济学概论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村和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的定义、目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1.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涉及到农业经营、农产品市场、农村金融等方面。
1.2 农业经济学的目的农业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解决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农业经济运行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农业经济学的对象农业经济学的主要对象是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农户、农田、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市场以及农村经济组织等。
1.4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系统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揭示农业经济规律。
二、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是农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投入产出等方面的知识点。
2.1 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是指农业经营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能够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指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过程。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常依赖大量的人力劳动,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改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3 农业投入产出农业投入产出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和最后产出的效益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农业投入产出比例和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评估农业经济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经济学第二章背诵要点
第二章第一节(了解)农产品供给的含义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背)供给变动及其影响因素:1. 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
某种特定功能的农产品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它自身的价格,还取决于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
相关农产品主要有两种情况:①竞争性农产品,即指在资源利用上相互竞争的农产品。
在特定资源条件下,如果有两种竞争性农产品,当其中一种价格不变时,另种农产品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前一种农产品生产的供给量发生相反方向变化。
②连带农产品,即在生产种农产品的同时,也产生另一种农产品。
当两种农产品中的一种价格不变,另一种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就会使前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发生相同方向的变化。
如,羊皮和羊肉是连带产品,当羊皮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多养羊,从而就会增加羊肉的供给量;相反,羊肉价格也会对羊皮生产供给量产生影响。
2.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
当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时,就会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降低,供给量减少;相反,当农产品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下降时,就会使农产品的市场成本减少,从而在农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上升,供给量增加。
所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增如农产品供给的一个重要措施。
3、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农业资源从基础条件上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可能性,资源条件的优劣也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多与少。
农产品供给总量是与社会需求联系在起的。
即社会需求增加,农产品的供给就要相应增加,否则,就要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农产品的增长.可以通过劳动集约、土地集约或资金集约来实现,但劳动、土地、资金集约相对于农产品产量的增加星有限的。
若要继续增加农产品产量,就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即在资源既定条件下,生产技术的提高会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从而增加供给。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使物质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1.农概业的念,特性及多功能性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的特性:(1)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2)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3)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农业的多功能性:(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规律农产品供给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农产品需求规律(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用农产品需求弹性理论来解释“谷贱伤农”。
在丰收的年份里,农民的收入反而下降了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粮食需求缺乏弹性:Ed<1在丰收的年份里,粮食的供给增加(如图s →s’),导致均衡价格下降( P1→P2 ),由于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因此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了农民总收入减少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农产品批发市场含义与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含义: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
它是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多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公路、铁路交汇处。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 1、商品集散功能(吸收和汇集,产地-销地)2、价格形成的功能(同场竞争,按质论价)3、信息中心的功能(收集、整理、发布信息)4、供求调节的功能(均衡价格)5、综合服务的功能(全面、周到的服务)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1.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概念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市场制度的一个创新,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并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3章现代农业经济学
农业的特点P2
1)土地是农业生产中的特殊的生产资料; 2)农产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3)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 物; 4)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 5)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6)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 7)农业生产的最终成果要在最终产品中体现 出来。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研究对象
体系和内容 研究方法
一、农业Agriculture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 的生活机能,通过劳动来控制或强化生物体 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的社会生产部门——内涵。P1 1)植物栽培+动物饲养; 2)“农业前部门”,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 “农业后部门”,从事农产品加工、储藏、 运输和销售等活动——外延。
新世纪的农业
21 世纪的晨钟已经敲 响,在新的世纪里中 国将努力实现为一个 现代化强国。农业以 及农村怎么办?中国 农业如何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研究农业经济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既 要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组织,也要研究 农业中的生产关系协调,包括两者相互 作用的运动规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农业生产力系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图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辩证的方法; 2.比较与借鉴的方法; 3.调查研究的方法;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请简述西方和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 发展过程。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的 发展显现出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最新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题目类型:材料分析;判断;简答;论述第一章绪论1.农业的根本特性: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所谓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矿物质养料转化成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长,并繁殖后代,由此构成生生不息的植物世界。
作为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产品由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社会成员,凭借一定的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生产出来;然后通过交换和分配,部分投入消费领域,部分又重新成为劳动对象而回到下一个生产过程,如此周而复始。
2.农业的地位(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B、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C、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2)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A、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B、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3)农业份额下降与农业的经济地位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B、农业份额下降不等于农业重要性下降(4)农业比重下降规律的原因A、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不必保持原来的规模,一部分人会从事其他产业的劳动。
B、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
C、农业比较优势下降,导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下降。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精品文档(1)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2)要素贡献(劳动力,资本,土地)(3)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4)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4.农业的多功能性(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农产品供求均衡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
农产品供求平衡图示B时,大量生产导致供大于求,产品滞销,市场剩余农产品供求平衡并非一直保持固定不变的,只要一个因素变化,就会引起供求双方变化,打破原有的平衡,通过市场自我调控形成新的平衡。
北京市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北京市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以及相关农业政策、农民收入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产品市场、农业供给与需求等。
二、农业经济发展阶段1. 传统农业经济阶段在传统农业经济阶段,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人力、畜力等传统手段进行,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2. 现代农业经济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农业设施、农机具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三、农业供给与需求1. 农业供给农业供给指的是农产品和农业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向市场提供的数量。
农产品供给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
2. 农业需求农业需求是指市场上对农产品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
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口增长、收入变化、消费习惯等。
四、农业市场与价格形成1. 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是指农产品的交易场所,它是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集中体现。
农产品市场可以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两个层面。
2. 农产品价格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供需关系、市场竞争、政府政策以及自然灾害等。
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五、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1.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指农村地区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农村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开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方式实现。
2. 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主要包括农业经营收入、农村副业收入和转移收入等。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农村产业等手段实现。
六、农业政策调控农业政策调控是指国家对农业经济进行引导和干预,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常见的农业政策措施有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业科技支持等。
七、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需要的基础上,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资源、提高农地产出水平的发展方式。
现代农业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现代农业经济学知识点农业的特点包括: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长期起作用的规律。
产权结构指不同类型的产权所构成的产权框架及其比例。
产权类型的划分是按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来划分的,其中所有权归属是最核心的内容。
现代农业产权结构的基础特征包括: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关系明晰化、收益权实现多样化、产权交易市场化。
农业合作经济产生的原因包括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需要农业合作制、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农业需要合作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需要合作制、农业合作制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
农业合作经济的组织运行特征包括:合作目标的双重性,即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性和赢利性、合作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合作经济组织的民主性,自愿基础上的有效结合。
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包括:发挥协作优势、优化要素组合、提高竞争能力、减轻自然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农业的发展阶段包括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原始农业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制工具为生产工具,采用原始粗放、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广种薄收。
传统农业使用铁制的手工工具,以人力、畜力为动力,使用农家有机肥等基本农业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生产技术靠时代积累的经验,进行精耕细作。
现代农业则是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科学的农业组织管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农业学位农业知识综合四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发展经济学及区域经济发展科目考试涵盖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发展经济学 75分
区域经济学 75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0分(20小题,每小题2分)
名词解释题 20分(4小题,每小题5分)
辨析题 20分(2小题,每小题10分)
简答题 30分(3小题,每小题10分)
论述题 40分(2小题,每小题20分)
三、考查范围
(一)发展经济学。
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
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二、问答题1. 农业的特点是什么?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2.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一、概念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1. 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王雅鹏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概念1.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的生理活动机能。
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2.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二,问答题●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2.农业的特点是什么?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一,概念:●1.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思考题:●1.我国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是什么?①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结合;②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民生活单位;③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④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相结合。
●2.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完善?问题:①农民经营自主权遭到侵犯;②耕作细碎化和经营规模狭小;③集体经营功能弱化;④农户进入市场受到阻碍。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章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3)、现在农业:(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1)、农业运行市场化:农业调节机制的市场化、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建立起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体系2)、资源配置合理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的组织方式发生根本变化3)、农业发展可持续化:(1)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同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2)选用适应农业生态规律的农业技术,是农业的产出和增长简历在资源与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使生产者以可持续方式利用农业资源,形成良性循环(3)将农业的发展同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起来4)、组织管理科学化:(1)科学的组织生产力,以一定的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果(2)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农业运行机制(3)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决策水平和生产管理的效率3、为什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额必然趋势?4、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1)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2)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3)改革耕作技术3)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1)转变传统观念,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2)增加农业资本,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4)、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5、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1)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建立一个合理、高校、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建立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6、外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有哪几种类型?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美国型:优先发展机械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日本型:优先发展生物化学技术,大力提高土地的生产率3)西欧型:同步发展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
农业经济学重点内容最全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农产品供给: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需求: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农产品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4、农产品物流: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其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
农产品物流与农产品流通是不同的农产品物流也不等于农产品储运5、外向型农业: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标准进行,把农业生产纳入到国际经济轨道之中。
6、“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
“黄箱”措施(Amber):指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
“蓝箱”措施(Blue):根据限产计划,按固定面积和产量给予。
7、农业合作经济:(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conomy)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8、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9、农户家庭承包经营(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HRS):指土地属于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村级合作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农户通过承包合同获得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自主经营的农业经营制度。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与应用的科学.第二章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章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3〕、现在农业:〔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1〕、农业运行市场化:农业调节机制的市场化、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建立起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体系2〕、资源配置合理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的组织方式发生根本变化3〕、农业发展可持续化:〔1〕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同当代人与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2〕选用适应农业生态规律的农业技术,是农业的产出和增长简历在资源与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使生产者以可持续方式利用农业资源,形成良性循环〔3〕将农业的发展同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起来4〕、组织管理科学化:〔1〕科学的组织生产力,以一定的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果〔2〕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农业运行机制〔3〕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决策水平和生产管理的效率3、为什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额必然趋势?4、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1〕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2〕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3〕改革耕作技术3〕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1〕转变传统观念,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2〕增加农业资本,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4〕、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5、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1〕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建立一个合理、高校、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建立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6、外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有哪几种类型?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美国型:优先发展机械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日本型:优先发展生物化学技术,大力提高土地的生产率3〕西欧型:同步发展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7、试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1〕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实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生物创新技术2〕实行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3〕注重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4〕强调劳动集约和资金集约相结合5〕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6〕逐步推荐你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7〕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六章可持续发展是指采用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使用技术改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以与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1、可持续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有哪些?1)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即通过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围绕农业自然再生产特性来组织生产,改善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收入2)高效率可持续农业,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它主要是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强调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实现现代经营方式,实现生产的集约化.3)生态环保型可持续生态农业.这种模式主要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强调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试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P94〕1)人口战略措施2〕资源战略措施3〕环境战略措施4〕科技战略措施第七章集约经营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集约度西方经济学家把集约经营中追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程度称作集约度,集约度的最低限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粗放边际,而集约度的最高限度是集约边际农业规模经营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出规模而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拥有与耕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技术装备条件与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合理数量的土地规模,或生产经营单位突破土地规模狭小的制约,通过主要生产环节的合作服务,实现农业生产布局的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合服务社会化,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所有权的垄断而取得的地租,他是农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级差地租等量资本投入到条件较优〔包括土地肥沃程度较高或地理位置较好〕地土地上,或者生产率不同地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前者叫级差地租I,后者叫级差地租II.1、什么是土地资源?农业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基本要素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中已经开发利用和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包括耕地、荒地、森林、草地、丘陵、江河、湖泊与滩涂等.特点:1〕面积的有限性和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收益的级差性3〕效用持续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2、什么是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你认为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粗放经营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所采用的一种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和活劳动分散的投放在较大面积的土地上,更多的依靠自然力和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 途径:〔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素质〔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集约提供各种必需的条件〔4〕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的产出水平〔5〕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各类土地资源的增产潜力3、试分析农业集约经营中土地报酬的变化趋势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一可变投入不断追加到另一固定数量的投入上时,该可变投入要素逐渐由稀缺到充裕,最终会使后一单位的得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出比前一单位低,也就出现提低报酬递减规律.第一阶段是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可变要素与固定投入要素的配合比例逐渐合理,总产量与平均产量同时递增,直达平均产量达到最大;第二阶段是平均产量由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到边际产量为零,在这一阶段总产量不断增加直至达到最高点,但平均产量递减;第三阶段是可变要素投入过多,要素比例不再合理,总产量开始递减的阶段.4、开展农业规模经济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有哪些?1)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2)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首要条件3)农民眷念土地的传统观念逐渐改变,并在农民种建立起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4)由较为完善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和物质技术装备体系,能够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5)有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能为从事规模经营的单位和农户提供必需的物质技术条件和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的服务5、你认为在我国应该如何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规X农地产权,建立和完善"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3)全方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完善农业劳动力转移机制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的"恋土〞情节5)重视扩大生产项目的经营规模第八章农业劳动力资源能够参加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劳动里的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人力资本又称"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为了有所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于农业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配合不当而造成的,是指在既定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农业劳动力中无法实现其劳动与劳动条件必要、充分而且有效结合的那部分劳动力1、农业劳动力资源有何特性?1)农业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农业劳动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决定农业发展和经营规模与农业以外各产业部门发展规模与水平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3)农业生产依附于土地的特点常使农业劳动力具有分散性,但在农田基本建设,抗御自然灾害等活动中,又必须采取集中劳动的模式4)农业劳动的多样性、季节性、多变性与地域差异性,要求农业劳动力必需多种技术和技能5)农业劳动受多种自然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常使付出同样多的劳动获得不同的劳动成果2、农业劳动力从几方面影响农业生产?1)推动农业科技进步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4)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5)建立合理的老丁组织形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提高农业生育劳动力就业率的措施是什么?途径:1)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2)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3)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4)消除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措施:1)制定城乡统一的就业规划2)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3)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第九章1、农业资金的内涵?农业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资金是指社会各投资主体投入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广义的农业资金是指国家、个人或社会其他部门投入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与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广义的农业资金实际上就是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种财物和资源的总和,并且总是以一定的货币、财产或其他权利的形式存在.在既定的农业资金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根据技术条件和各种资金要素的相对价格,以成本最小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组合进行生产.2、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农业资金依次经过流通过程、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三个阶段,相继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实现价值增值.3、什么是农业财政资金?农业财政资金的特征是什么?农业财政资金是指国家财政从预算中列支的,用于发展农业经济的各项支出.农业财政资金包括中央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也包括地方财政预算的农业资金,特征:1)农业财政自己的来源是国家预算拨付2)农业财政资金支持的对象时农业3)农业财政资金的最终目的低促进农业现代化4、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与原则是什么?1〕农业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投资来提供.2〕农业技术进步导致生产者福利与收入分配的变化需要财政投入来均衡.3〕农业生产的外部性需要财政投资来校正.4〕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财政投资来支持与保护.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持续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第十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农业投入产出效益和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指标,指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出增长率的贡献额份,即在总产出增长率中科技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1、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内容:1)农业科学技术只是物化为生产资料,表现为油性的动植物新品种、新的农业投入物、新设备和新设施等2)农艺制度的变革与新农艺方法的出现,包括新的耕作栽培技术,饲养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险和加工技术3)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的出现和应用4)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特点:系统性、渐进性、外生性、周期性、复杂性2、如何理解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1)技术自身发展的推动2)农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追求产量目标、追求质量目标、追求利润目标、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标3)农业外部发展的推动:农村展业结构变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3、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分析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1)拓展经济盈利边界,提高资源利用率2)代替稀缺资源,降低生产成本3)提高农产品质量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革5)提高农业效率4、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有哪些?对我国有何启示?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创新背景有所不同.这些国家面临的既不是农业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也不是由此而决定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是人口膨胀和农业相对停滞的双重压力.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土地的开垦潜力已经到达极限,边际土地报酬递减,现有的粮食产量增长已经不能满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在此背景下,只能以提高耕地产出效率、推广农业机械化和采用高品质良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技术创新道路. 从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来看:首先,农业技术创新通常由资源禀赋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技术长信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农业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农业技术创新的活动朝着能够节约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方向发展.求其次,分析和把握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农业技术创新方向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最后,影响农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1〕农业劳动力的供给〔2〕土地资源的状况〔3〕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4〕社会的工业化程度与由此决定的为农业部门提供现代生产要素的能力等第十一章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或者,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农产品供给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农产品供求平衡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1、什么是吉芬效应?产生吉芬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是指抵挡生活必需品农产品,其价格上升而需求量反而上升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意味着穷人的实际收入减少,贫穷的消费者为了维持生存而不得不降低生活标准,少购其他商品,而多购这种商品2、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3、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性质有哪些?1)需求弹性是一个无量纲的两,具有广泛的可比性2)农产品需求价格的价格弹性是负数3)需求弹性因不同的物品而异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需求价格完全无弹性、需求价格完全有弹性、需求价格单一弹性、需求价格富有弹性需求价格缺乏弹性5、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它对农产品市场有哪些启示?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离饱和点越远,需求的收入弹性就越大;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接近饱和点,需求的收入弹性就越来越小;当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达到饱和点时,需求的收入弹性等于零;过了饱和点后,对于非正常的农产品来京,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就为负,即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对这种农产品的消费数量绝对减少.在开发农产品市场的同时,还要注意新产品的开发,要把市场开发和新茶品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即在一种产品进入市场饱和期就要开发新产品,用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取开拓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开发的水平不断提高.6、农产品需求价差弹性在什么情况下为正值、负值和0?请分别举例说明?互替关系的农产品正值〔面粉和大米〕互补关系的农产品负值〔咖啡与糖〕两种互替农产品的质量悬殊,因而价格相差悬殊〔白酒和茅台〕7、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产品的替代数目与替代程度、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农产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8、农产品供给的特点:有限性、周期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受政府调控##较大9、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农产品的价格2〕农业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3〕农产品生产者数量4〕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5〕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未来价格的预期6〕其他因素:政策等10、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是什么?种类有哪些?1〕占用土地大的弹性小,占用土地小的弹性小2〕经济发达地区共计弹性大,落后地区供给弹性小3〕农产品价格上升是供给弹性大,下降时供给弹性小4〕短期供给弹性小于长期供给弹性5〕畜牧业和林业的短期供给弹性可能小于零11、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农产品生长周期的长短2〕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3〕农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其的长短4〕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11、试述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P211〕12、收敛蜘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发散性蜘蛛网〔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和封闭性蜘蛛网第十二章农产品市场体系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机制、市场组织和市场类型等构成的综合体农产品集贸市场指在县城以下,以农产品交易为主,兼营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综合或专业、常年或季节性的交易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买卖双方提供经常性的、公开性的、规X的进行农产品批发交易,并且有信息、结算、运输等配套服务功能的场所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系统是有相互联系的各个要素做成的,在一定时间、空间里有所需要的运转的农产品、包装设备、装卸搬运的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运输交通加工设施等物质,能量,人员和通讯网络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与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情报信息的手机、加工、整理等功能的有机整体,并处于整个农村经济系统环境之中.1、农产品市场体系有哪些要素组成?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机制、市场组织和市场类型2、农产品集贸市场有哪些作用?1〕农产品集贸市场能够引导市场化,促与农产品产出增长2〕农产品集贸市场能够服务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3〕扩大商品流通,是农民参与市场交易的重要载体4〕能够培育农民,是农村市场主体的主要阵地5〕农产品集贸市场能够促进小城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三章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值的货币体现农产品差价指同一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地区、季节、质量和流通环节等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包括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农产品比价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各种不同类别农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以农产品收购价为标准价格进行比较.工农产品比价指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工业品与农产品交还的价格比例关系,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的价格相当于多少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指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两者的价格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农业经济学(第二版)课件第2章
本章要点: 1.掌握农业经济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 2.了解建国以来农业经济制度的演变历程; • 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存 在的长期性; • 4.了解新时期农业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制度与农业经济制度
一、制度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制度的理论 2.制度经济学理论有关制度的主要理论观点 二、制度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2.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观点
三、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1993- 2004)
1993年7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家稳定农村以家庭 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998年8月29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 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修正案》,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纳入国家根本大法;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 2007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土地承包权界定为 用益物权,标志着中国农地物权制度正式确立。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久不变的基本框架下,探索土 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2005-至今)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 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颁布, 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00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 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011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 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①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②以持续性技术为动力,③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④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
第八章农业劳动力资源
一、概念
●1.农业剩余劳动力: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下;农业劳动力中无法实现其劳动和劳动条件必要、充分而且有效结合的那部分劳动力。
二、思考题
第五章农业国际化
一,概念
●1.外向型农业的内涵:是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标准进行,把农业生产纳入到国际经济轨道之中。
二,思考题
●1.外向型农业的特征
国际化的经济运行机制,外向化的产业结构,全球化的经济管理体制
●2.WTO农业协议的达成及主要内容
●4.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国家钻石理论
第六章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概念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也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点: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强调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努力时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平等
2.石油农业:农用能源和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建立在依赖石油基础上的农业
●5.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扩散的关系
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加速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扩散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结果。
区别:农业技术扩散是没有明确的目的或目标的,而农业技术推广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行为,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扩大新技术的采用率,达到技术扩散的目的;
联系: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与市场、价格、物资投入相配合,可使推广活动得到物资保证,与信贷、运销、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结合可以使推广范围扩大。
●6.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评价指标
①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度:推广度=已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
②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率:推广率=已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数目/农业科技成果总数目×100%
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指数:推广指数=推广度×推广率
④农业技术推广费用收益率:G=P×R/E G推广费用收益率,P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后为社会新增的纯收益,R新增纯收益中,技术推广所占的份额系数,E所投入的各项推广费用
①市场准入条款,②国内支持条款,③出口补贴条款,④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条款。
●3.使用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对我国农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a.农业生产要素条件,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劳动力和土地、水利等农业自然资源,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人力资本、现代化通信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等;b.农产品需求状况;c.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发展状况;d.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e.机遇;f.政府行为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
1.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2.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
●2.现代农业的典型形式有哪几种?
循环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精准农业
●3.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①美国型——资本集约型:美国、加拿大等国,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②日本型——劳动集约型:日本、荷兰等,先生物技术现代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后农业机械化,适当提高劳动生产率;③西欧型——中间型: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二者并举;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现代化;物质投资和智力投资并举;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共同提高
二,问答题
●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
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2.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二,思考题
●1.我国农业市场化的有关数据和数量特征
①我国农业市场化水平低于我国经济总体市场化水平;②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市场化水平远远滞后于产品市场化,从而滞后于农业总体市场化水平;③农业要素中土地的市场化水平最低;④农业市场化改革阶段性明显。
●2.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市场失灵问题在农村市场同样存在
二,思考题:
●1.我国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是什么?
①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结合;②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民生活单位;③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④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相结合。
●2.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完善?
问题:①农民经营自主权遭到侵犯;②耕作细碎化和经营规模狭小;③集体经营功能弱化;④农户进入市场受到阻碍。
完善:①.贯彻农业法规,使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②因地制宜建立相关土地流
转机制;③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客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④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其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3.农业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
自愿互助,平等互利
第三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二,问答题
●1.人类农业生产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二问答
●1.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
①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②农业科技进步系数,
③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2.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机制
①农业经济增长拉动农业科技进步,②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业科技供给,③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3.农业技术创造假说理论(要自己去书上看一下理论内容)
⑤农业技术推广劳动生产率:RL=P×R/L RL推广劳动生产率,L为推广新技术而投入的推广人员的人年总数。
第十一章农业市场供求
●1.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书上自己找,再写下来)P201
●2.农产品需求的交叉弹性(书上自己找,再写下来)P203
●3.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了解三种理论)P212
①收敛型蛛网
第十三章农产品价格
一.概念
●1.农产品差价:指同一种农产品再流通过程中,由于季节、地区、质量、流通环节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2.农产品比价:同一时期、同一市场各种不同类别农产品价格之间比例;一般指粮食、与经济作物;畜产品、水产品、土特产之间5种比价;
●3.剪刀差: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①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②乡镇企业增长乏力,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④第三产业发育滞后,⑤城市化滞后,⑥劳动力市场不完善,⑦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
①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②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③加快城镇化发展④消除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
第九章农业中的资金
二,问答题
●1.农业资金使用效益的特点
①农业资金使用分散、利用效率低、风险大,②农业投资报酬率一般较低,③农业资金效益具有一定的外部性,④农业资金投放具有一定的政策性。
●2.农业资金的运动特点
①季节性强;②周转慢;③不稳定性;④在循环周转的过程中不完全通过流通过程
第十章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4.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科教兴农;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实行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注重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强调劳动集约、资金集约与技术集约相结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章农业市场化
一,概念
●1.农业市场化:是指农业资源配置方式由以政府分配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化的同时,让价值规律在农业的产供销等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过程。
①希克斯-速水-拉坦-宾斯旺格假说,
②施莫克勒-格里克斯假说
●4.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道路
①.加强动植物物种资源的筛选和创新利用,特别是在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寻求突破;②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主攻旱作节水农业精细栽培与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③加强畜禽集约养殖技术研究,主攻畜禽良种的基因工程选育;④加大设施农业技术开发,包括推动适用于种植业的小型农机具的研制与开发,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应用;⑤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为农村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⑥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⑦加强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病虫害的生物控制技术;⑧重点加强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技术,水土保持技术,土壤培肥技术等;⑨农业信息化技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
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一,概念:
●1.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十二章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农产品物流
二.思考题
●1.期货交易的运行特征
①期货交易是买空卖空的交易行为;②是一种委托性质的交易行为;③是以期货合约自由转让为前提的交易行为;④是在交易所内进行的交易行为。
●2.农产品物流的内涵: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