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他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

什么?

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3.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在我国北京举行。在此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勇夺51块金牌。下面分别是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血液中乳酸浓度(表1)和获胜的三位径赛运动员所需的大约氧气量(表2)。

表1

时间

(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血液中乳

酸浓度

(mg/cm3)

5 5 5 40 70 100 80 60 40 35 25 23 20

赛事(米)

最高速度

(km/h)

赛事中吸收的氧气量(升)

赛事后需要的

氧气量(升)

100 37 0.5 10

1 500 25 18 36

10 000 21.5 132 150

) A.从表1来看,进行运动的时间段为10~25分钟

B.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5 mg/cm3

C.氧债是指赛事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赛事中所缺乏的氧气。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18升

D.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这

时的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血浆中含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5.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A.复合氨基酸 B.葡萄糖和维生素 C.无机盐 D.血浆蛋白,

6.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

A.组织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7.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 C.细胞內液和血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8.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B.酶与激素的合成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脂肪在消化道内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9.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 2.5的推测,合理的是()

A. PM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PM2.5极易吸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机体致癌、致突变的几率升高

C.颗粒物中的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C.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D.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参考答案:

1.答案:当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在寒冷的刺激下,他的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也产生不自主战栗。这些变化的结果,使得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解析:人为恒温动物,具有体温调节机制。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机体会通过增加产热(主

要措施有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主要措施是皮肤血管收缩)来维持正常体温。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机体会通过增加散热(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来维持正常体温。

2.答案: 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清楚37 ℃的体温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人体正常的体温一般为37 ℃左右。如果体温过高,必然使酶活性降低,导致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因此在高烧不退即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降低体温,以减少对机体的损伤。B、C两项明显与降温有关,因此正确。而A、D则具有迷惑性。一般认为适当撤减衣被,病人会感觉冷,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而加盖衣被,增加排汗量,可通过排汗降低体温。这种理解的前提条件是病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正常,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即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基本维持在37 ℃左右,有恢复正常体温的能力。而题干所说的“高烧不退”即体温一直维持在相当高的一个温度值上,说明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保持在38.5~41 ℃之间,加盖棉被不仅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体内热量的散失,使高温持续,对机体造成伤害。适当撤减衣被正好与降温有关。因此,A措施不正确,D措施正确。

3.答案: D

解析:由表1数据可以得出选项A、B叙述正确;表2数据中36-18=18(升),150-132 =18(升),选项C叙述正确;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大量水分以汗液形式散失,体内水

分的散失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不是降低,D选项叙述错误。

4.答案: D

解析:

5.答案: D

解析:

6.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浮肿是由于组织液过多;手足抽搐是由于血浆中钙盐含量过少;尿毒症是由于血浆中尿素含量过高。这三种变化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的变化引起的,而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引起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7.答案: B

8.答案: C

解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指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分解,而其发生在细胞内,所以A 项错误;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激素一部分为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其位于细胞内,所以B项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模的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而其是细胞间的组织液构成,是内环境,故C项正确;在消化道中小肠段又消化分解脂肪的胆汁和酶,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