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1.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膀胱内的尿液B.淋巴管中的淋巴液C.肺泡腔内的气体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没有缺失时,内环境将维持稳态D.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B.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有①和③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D.人体绝大多数细胞通过④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HCO3−、HPO42−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不变的缓冲物质C.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成分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这三个系统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D.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7.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含解析)(必修3)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稳态的生理意义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思维导图·成一统][基础速练·固根基]1.填写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内环境三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2.连线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3.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麦芽糖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⑨载体⑩消化酶⑪神经递质⑫淋巴因子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⑪⑫。
(填序号)4.判断有关内环境叙述的正误(1)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2)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3)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4)与血浆和淋巴相比较,组织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5)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6)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题组练透·过考点]题组一内环境1.(2018·海南高考)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解析:选A 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属于内环境;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等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与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选C 由表中信息可以判断,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因为②的蛋白质含量比③多,而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所以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生物体内的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填空版)-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清单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液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细胞外液是指______________。
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细胞生物有内环境吗?______。
图中①②③处所对应的内容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三者的有机联系,图中①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__________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__________端渗出,进入组织__________而成为组织液,__________(绝大多数、少量)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_______端又可以重新渗入_______中。
_______(绝大多数、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______________,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_______循环由左右锁骨下_______汇入血浆。
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模式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__________,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__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______________,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启东市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不正确解释是( )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2.人体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对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起主要作用,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H++HCO3-。
又知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静状态下,长时间太快且太深的呼吸可以使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大于5% B.人在痛苦中,长时间太深的呼吸可导致血液pH降低C.人在安静状态下,长时间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血液pH降低D.窒息而死的人血液pH高于7.453.生物的体液都有一定的酸碱度,且生物的体液对外加的酸、碱都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如向体液中加入1 mL的10 mol·L-1的盐酸,其pH只由7.4降到7.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胃液的pH 保持在1.8~2.0左右,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碳酸溶液于其中所致B.血浆对外加酸碱的缓冲作用主要是通过化学平衡移动实现的C.当某些酸性物质进入体液,机体排出的尿液中酸性物质含量增加D.生物材料如肝匀浆、黄瓜匀浆等的性质类似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对pH有一定的调节作用4.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
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必须考虑生理盐水的浓度。
请完善下列相关实验。
(1)探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略(3)方法步骤:①取7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7号,并分别加入2 mL浓度依次为0.5%、0.7%、0.9%、1.1%、1.3%、1.5%的______及蒸馏水,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个体稳态和调节、生物与环境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个体稳态和调节、生物与环境(1)无子番茄: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该性状不遗传。
(2)无子西瓜: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变异,该性状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35.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1)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如生长素、乙烯、赤霉素等。
(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相比于植物激素,它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
六、生物与环境必读: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3.种群增长“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形成原因(1)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是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所致;(2)种群增长“J”型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即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的条件下获得的;(3)造成二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生存斗争(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
4.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K值受环境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
5.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上大多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上呈镶嵌分布。
7.群落植物垂直结构的复杂的意义是植物种类数增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8.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配套K12】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描述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血糖浓度B.尿液浓度C.体内温度D.细胞外液渗透压3.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A.凝固的状态B.绝对不变的状态C.相对稳定的状态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4.下列不会导致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B.毛细血管破裂,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C.花粉过敏,某些细胞释放组织胺D.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5.在索契冬奥会的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比赛中有适度的紧张,他分泌的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垂体分泌的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可能反馈作用于下丘脑B.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因而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C.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淡的食盐水,以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的相对稳定D.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葡萄糖,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6.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
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了正常的生命活动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7.下列实例不属于稳态失衡,引起机体功能紊乱的是()A.尿毒症B.寒冷中的战栗C.急性胃肠炎D.过敏反应8.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手足抽搐C.组织水肿D.尿毒症9.一个人出现水肿,其原因可能是()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10.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的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B.动物体内所有的液体是内环境C.内环境稳态是各种因素保持不变 D.内环境稳态仅由神经调节维持参考答案:1.答案: D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正常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
江苏省启东市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当短跑运动员进行100 m跑的比赛后,气喘剧烈,肌肉很酸。
在较短时间内,就可恢复正常状态。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事()A.N不仅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ATP、DNA不可缺少的成分B.人体内环境中的Na+ Cl+有维持渗透压的功能C.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C元素占人体细胞的百分比最高D.C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3.生活状态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A.组织液 B.淋巴 C.血浆 D.吐液4.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的阶段有两次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5.肾小管与周围毛细血管问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明显提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量将会()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7.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江苏省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2018·南京三模)右下图表示人体四种体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D )
A. 甲中O2浓度一定比丙中的低 B. 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乙 C. 寒冷时,调节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分子均需通过丙和丁运输 D. 食物过咸时,垂体释放到丁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细胞内液、淋巴、组织液、血浆。 甲中O2浓度不一定比丙中的低,如肺泡细胞内液中O2浓度高于组织液;淋巴细胞所 处的内环境是乙和丁;寒冷时,调节过程中产生的激素需通过丙和丁运输,神经递 质不需要通过丁运输;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到丁的抗利尿 激素量增加。
(4) 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 ) [解析] 细胞内成分变化也可能导致疾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5)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关。 (√ ) [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可见免疫 调节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和影响因素 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态;
实质 一种动态平衡
影响因素
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
(3) 内环境稳态的内容
pH:7.35~7.45 ① 理化性质温度:37 ℃左右
渗透压:770 kPa左右37 ℃时
② 化学成分(水、无机盐、血糖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含量相对稳定。
(2019·苏州期中)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 ) A. 肌肉注射胰岛素 B.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 果汁喝进胃中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解析] 肌肉注射胰岛素,是把胰岛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 成之一,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正确;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受精,输卵管中的 环境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果汁喝进胃中,胃(消化道)内的环境不是内环境,C错 误;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内,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件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
细胞正常生活的液体环境
几种组织水肿的原因----渗透压失衡
组织细胞破裂
血浆PH的调节分析——
食物 消化系统 (碱性NaCO3)
正常 机体
剧烈运动
PH升高
NaCO3
PH降低
NaHCO3
NaHCO3
1.判断哪些地方属于内环境? 消化道,肺泡,细胞质,呼吸道,肾小管内液,肾小球 内液,输卵管
2.判断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蛋白质纤维,纤维蛋白原,呼吸 酶,蛋白质水解酶,体液中的溶菌酶,神经递质,糖原, 激素,抗体,载体蛋白,淋巴因子
3.判断哪些反应在内环境? 细胞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TP水解供能,DNA复 制,消化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突触间隙,乳酸与碳 酸钠反应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
酸进入血液后,不会使血液pH改变因为
使
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 蛋白 酸质
② ①
③
④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糖尿病 严重腹泻 感冒发烧 高原反应 组织水肿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流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血氧过低,体内缺氧 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过高
【配套K12】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度降低,造成组织液积累C.淋巴液的生成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2.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渗透压浓度升高C.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3.下列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红细胞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7.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和人体内环境是能够相对稳定的,这种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
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这是因为。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内环境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3)对人体来说,体温恒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必不可少,这是因为。
8.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是为了()A.维持机体温度的稳态B.维持机体pH的稳态C.维持机体渗透压的稳态D.提供营养9.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
江苏省启东市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练习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液 D.唾液4.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6.下列生理过程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D.食物中的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7.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性激素的合成 B.抗原与抗体结合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8.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9.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A.细胞外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10.人体体液是指()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和消化液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细胞内液和血液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内环境pH维持在适宜范围内,内环境稳态维持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3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内容(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5)实验: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连线)①血浆≠血液。
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四者关系可用下图表示:②内环境的概念是对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和植物没有内环境。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获取O2。
(2023·浙江1月选考,21节选改编)(√)(2)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2023·海南卷,9D)(×)提示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2021·重庆卷,13B)(×)提示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是淋巴液,分布到组织间隙,所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
(4)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2018·浙江4月选考,11A)(×) 提示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5)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B.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同C.组织液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D.维持人体pH相对稳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HPO42-/H2PO4-2.人体内环境pH大于正常值称为碱中毒,pH小于正常值称为酸中毒,根据成因可分为呼吸性中毒和代谢性中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缺氧使无氧呼吸产生CO2增多,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B.体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细胞呼吸C.严重腹泻丢失过多的HCO3-,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通过减缓呼吸进行调节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不可以纠正代谢酸中毒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需要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同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4.如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生存的环境主要是图中的内环境B.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可不经过内环境就进入人体的各种细胞5.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B.变形虫的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D.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6.哺乳动物体内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部分血浆蛋白和Na+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
高考江苏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 运输,对人体生理活动进 行调节,激素免疫应答反 应,清除病原体和有害物 质,维护机体健康和内环 境稳定。
稳态对生理功能影响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只有稳态得以维持,细 胞才能正常进行代谢和生理活动。
糖尿病类型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治疗策略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 病,治疗策略有所侧重。例如,1型糖尿病主要依赖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则更注重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的 使用。
无汗、意识障碍等。
低温症
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或保暖 措施不足,导致体温过低,出现 低温症状,如寒战、心率加快、
呼吸急促等。
06
pH值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
酸碱平衡原理及意义
酸碱平衡原理
人体通过缓冲系统、呼吸系统和肾脏等调节 机制,维持体液pH值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保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酸碱平衡意义
VS
效应器功能
包括皮肤血管、汗腺、骨骼肌等,通过收 缩或舒张血管、分泌汗液、骨骼肌战栗等 方式调节体温。
异常情况下温度变化
发热
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温 调节中枢将调定点上移,导致体
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中暑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人体 无法通过正常调节机制维持体温 平衡,导致中暑,表现为高热、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关系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 的环境,与细胞内液 共同组成人体的体液 。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 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 交换,保持动态平衡 。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一个健康人若一次进食了较多的糖,在短时间内,他血液中胰岛素的量和排出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量:A.前者增加、后者未见增多B.两者都增加C.前者未增加、后者增多D.两者都未增加2.下列各项属于体温的是()A直肠温度 B腋窝温度C内环境温度 D以上都可3.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失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无关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4.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成分的是()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平衡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A.③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5.某位同学在长跑运动结束后过半小时左右呼吸频率、体温、血压、PH值慢慢趋于正常,过一天后酸痛也逐渐消失。
试分析回答:(1)在运动中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加快,这种二氧化碳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
(2)体内产生酸痛物质的场所在肌细胞的____________。
在调节乳酸含量的过程中,会产生乳酸钠,就此方面预计尿量应该会____________,这是因为人体下丘脑的感受器兴奋使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_________激素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动消耗大量能量,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是依靠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形成的,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更多能量以热能的形式出现,这样势必会导致体温的升高。
此时位于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的温度感受器会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位于_______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4)大量运动后,喝一些淡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江苏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6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名师课件
胰岛B细胞抗体和效应T细胞破坏了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故属于自身免疫病。由题干信息可
知,胰岛B细胞损伤过程中有抗胰岛B细胞抗体和效应T细胞参与,故此过程涉及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图3
①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
于
,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②据图3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
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③结合图3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
(填下列字母)。
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免疫导致的。
答案 (9分)(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解析 (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调节垂体产生促激素,促激素的靶器官有甲状腺和肾上
腺。(2)人体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增加抗利
2.(2017江苏单科,28,8分)图1、图2分别表示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 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雌二醇属于
类化合物。
(2)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
。
(3)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1)在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 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2)在体温上升期,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骨骼肌收缩, 增加产热,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38.5 ℃)。由图可知,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 体温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3)在高温持续期,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当人体出现脱水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重 吸收水量增加,从而减少尿量。(4)在体温下降期,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并 通过增强汗腺分泌汗液来增加散热。(5)在体温上升期,可通过神经调节使心率加快,进而使心 脏血液输出量增加,而此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大,使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他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
什么?
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3.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在我国北京举行。
在此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勇夺51块金牌。
下面分别是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血液中乳酸浓度(表1)和获胜的三位径赛运动员所需的大约氧气量(表2)。
表1
时间
(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血液中乳
酸浓度
(mg/cm3)
5 5 5 40 70 100 80 60 40 35 25 23 20
赛事(米)
最高速度
(km/h)
赛事中吸收的氧气量(升)
赛事后需要的
氧气量(升)
100 37 0.5 10
1 500 25 18 36
10 000 21.5 132 150
) A.从表1来看,进行运动的时间段为10~25分钟
B.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5 mg/cm3
C.氧债是指赛事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赛事中所缺乏的氧气。
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18升
D.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
这
时的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血浆中含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5.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A.复合氨基酸 B.葡萄糖和维生素 C.无机盐 D.血浆蛋白,
6.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
A.组织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7.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 C.细胞內液和血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8.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B.酶与激素的合成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脂肪在消化道内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9.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 2.5的推测,合理的是()
A. PM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PM2.5极易吸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机体致癌、致突变的几率升高
C.颗粒物中的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C.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D.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参考答案:
1.答案:当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在寒冷的刺激下,他的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也产生不自主战栗。
这些变化的结果,使得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解析:人为恒温动物,具有体温调节机制。
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机体会通过增加产热(主
要措施有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主要措施是皮肤血管收缩)来维持正常体温。
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机体会通过增加散热(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来维持正常体温。
2.答案: 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应清楚37 ℃的体温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人体正常的体温一般为37 ℃左右。
如果体温过高,必然使酶活性降低,导致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因此在高烧不退即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降低体温,以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B、C两项明显与降温有关,因此正确。
而A、D则具有迷惑性。
一般认为适当撤减衣被,病人会感觉冷,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而加盖衣被,增加排汗量,可通过排汗降低体温。
这种理解的前提条件是病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正常,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即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基本维持在37 ℃左右,有恢复正常体温的能力。
而题干所说的“高烧不退”即体温一直维持在相当高的一个温度值上,说明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保持在38.5~41 ℃之间,加盖棉被不仅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体内热量的散失,使高温持续,对机体造成伤害。
适当撤减衣被正好与降温有关。
因此,A措施不正确,D措施正确。
3.答案: D
解析:由表1数据可以得出选项A、B叙述正确;表2数据中36-18=18(升),150-132 =18(升),选项C叙述正确;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大量水分以汗液形式散失,体内水
分的散失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不是降低,D选项叙述错误。
4.答案: D
解析:
5.答案: D
解析:
6.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浮肿是由于组织液过多;手足抽搐是由于血浆中钙盐含量过少;尿毒症是由于血浆中尿素含量过高。
这三种变化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的变化引起的,而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引起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7.答案: B
8.答案: C
解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指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分解,而其发生在细胞内,所以A 项错误;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激素一部分为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其位于细胞内,所以B项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模的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而其是细胞间的组织液构成,是内环境,故C项正确;在消化道中小肠段又消化分解脂肪的胆汁和酶,能
够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但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相通,不是内环境,故D项错误9.答案: B
10.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