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生视角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合集下载

从大学人文的视角解析科学发展观内涵

从大学人文的视角解析科学发展观内涵
而生生不 息 。
( ) 文和人文精 神 一 人 “ 文” “ ” 是一 种 古 道 的风 范 , 人 之 人 应 宽厚 的胸 襟 , 人 “
文” “ ” 之 文 则是文 明、 化 、 艺 。总 而 言之 , 文 体现 人性 文 文 人 和文化 。人文实质就 是一种根植 于 内心 的素 养 , 一种 无须 他 人 提醒 的 自觉 。 一种 以承认 约束 为前 提 的 自由, 种 能设 身 一
图 1 大 学人 文是 科 学发 展 观 的精 神 椎 基 :

光大 , 在的通识教 育就 是 以人 的全 面发 展 为其 逻辑 起点 , 现

人 文精神 是科学发 展观的精博 , 人格 高 尚 , 具有 反思 与批 判
精神 的人 , 成为一 个对 自身 、 他人 、 对 对社 会 、 自然 环境 具 对 有普遍 人文关 怀的 人 , 以完 成改 造社 会 的使 命 。总之 , 终 人 文 于大学 而言是一种 氛 围, 染 、 造 着身 处其 中的每 位成 感 塑 员 的思想 、 信念 和品德 , 予他 们 大学 独有 的精神 ; 赋 同时 , 师 生们 丰 富的创 造力 和优 良品质 又 逐渐 延展 、 渗透 , 使 大学 终 形 成稳定 而鲜 明的文化品格 , 且通过一 代又一代 师生 的传递
生哲学”科学 精神 、 , 艺术精 神和道德精 神均包 含其 中。它追 求人生和社会 的美好 境 界 , 推崇 人 的感性 和情感 , 看重 人 的 想象性和生活 的多样化 。主 张思想 自由和 个性 解 放是 它 的 鲜 明标志 , 它以 人 的价值 、 的 感 受 、 的 尊严 为万 物 的 尺 人 人
高 了, 自然会开 始 接 受一 些 新 兴事 物 , 以 , 文 是一 种 品 所 人

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第 1 第 5期 5卷
20 0 9年 9月
工 会 论 坛
Tr d in ’Trb n a e Un o s i ue
Vo . 5 No 5 11 . S p2 0 e .09
以科 学 发 展 观 的 理 念 加 强 大 学 生 素 质 教 育
路 怀 明 ( 山东 医学高等 专科 学校 图 书馆 , 山东 临沂 2 6 0 ) 7 0 2
亲 近 的关 系 ; 不 到 满 足 时 , 会 产 生 疏 远 , 成 厌 恶 的关 得 就 形 系 , 就 是 人 际 关 系 。 人 际关 系是 否 和谐 , 人 的 生 活 、 这 对 工
教育 中的教育职能 、 信息传播职能和图书宣传 职能 。 1把培养大学生的信息 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 、 现今社会是信息 时代 、 识经 济时代 , 知 信息素 质 已成 为这个时代大学生素质结构 的基本结构之一 , 对大学生进 行信 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 更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l 。大学生 的信 息素质 的好坏将直接 影响其他 素 2 -
2 世纪将是 人类新纪元 的开始 , l 是人 类社会 向前发 展非常重要 的转折点 。面对 2 l世纪 带来 的挑 战 , 高等学 校如何做好教育工作 成为 当前 最重要 的议题 。实施 素质 教育是我 国教育改革的深化 , 也是振兴 民族的需要。随着 我 国《 国民经济 与社 会发展 九五计划 和 2 1 00年远景 目标 刚要》 改革人才培养模 式 , 中“ 使应试教育转向全 面素质教 育” 。素质教育不仅是教 育界的首要 任务 , 全社会 的共 同 责任 , 学校和图书馆是学 校教育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 它们 的 作用和功能都具有各 自的不可替代性 , 从某种意义上说 图 书馆 对 素 质 教 育 更 具 有 特 殊 性 和 实 效 性 , 发 挥 其 积 极 作 应 用 …。作 为高校 图书资料 情报 中心 的图 书馆 应审 时度势 地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 认真 贯彻实践科 学发 展观 , 深刻 认识到搞 好大学 生素 质教 育 的重 要性 和 紧迫 感 , 抓住 机 遇、 改革服务模式 , 分利用 丰富的馆藏 文献 和现代化设 充 备, 为大学生 的素质教育创造一个 良好 的环境 。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 图书馆在素质教育 中的作用 呢? 高校 图书馆是学校 图书资料情报 中心 , 它在大学生素 质教 育中有着得天独厚 的有利条件 , 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 紧急 动 员 起 来 , 面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分 发 挥 其 在 素 质 全 充 的, 是人们长期交往 的结果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 系的一部 分, 在交往 的过程 中, 需要得 到满足 时, 则产 生友好 , 形成

论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Ξ李瑞娟(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河南开封475001)摘 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

文章通过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与要求,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09)03-0013-0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胡锦涛同志说:“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1]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要站在历史高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自觉做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这一精辟论断,既简明扼要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也完整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它汇集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理论,它是围绕发展这个主题而提出并展开的,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发展不仅包括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整体发展,是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系和谐一致、 亲密无间时 ,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 主体作 用才得以真
调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必须坚 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正发挥。 科学发展观给思想政治教育赋 予了新的 内涵, 提出了新 的要求。即 全 2、 加强和改善 学生素质教育 面、 协调、 可持续的原则0 3 [ 2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 群体 。在知识经济 时代 , 们将是 社会 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努 力实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 发展的核心力量 。因此 , 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 促进他们 的全面协调 面发展。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 了不 同层 次、 同水 平学生 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不
质教育 , 确立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的观念 , 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在 思想观念、 工作 内容 、 方法 、 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 关键词】 科 学发展观 ;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 党的十七大上 , 胡锦涛总书记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I 树 立 以人 为 本 的 理 念 、
的需求 , 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在表层的思想政 治和道德教育上 , 却很少与
第一 , 持科学发展观的方 向性 原则。坚持 正确的方 向原则对 高 坚
科学素质 、 人文素质、 身心素质相结合 , 某种 程度上 犯了 以偏概 全的 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 要的意义。只有坚 持科学发 展观原则 , 在 才 错误。协调 , 就是理顺诸多 关系、 诸多 利益 , 综合 考虑各种 因素。理顺 能统一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 的作用。 管理者与服务者之间的关 系、 教师与学生之 间的关 系、 教师与教师之间 第二 , 注重良好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新肘期 , 大学生思想政治 的关系 、 学生与学生之 间的关系 , 协调利益分配 、 责分配、 力分配等 教育面 临着严峻的挑战 , 职 权 市场经济 的负面影响使 高校 校园中 充满着各 等。可持续 , 是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在 时间维 度上的应有 状态。要 种各样 的困惑 , 计算机网络 的普及也给 传统的思想 政治教育 带来了冲 保证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 队伍的可持续发 展 , 改革思想 政治教育 的方 击。大学时代更是个体 生理和心理走 向成熟的肘 期, 他们又将 面临学 法, 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业、 就业 、 适应社会等一系歹 问题。所 以, U 培养大学 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 3 人 的全 面 发展 是 高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的 落脚 点 、 和人格素质迫在眉睫。 ’ 胡锦涛同志指出, 科学发展观 , 用来指导发 展的 , 是 不能离开发 展 第三 , 树立终身学习 的观念 , 重视 知识、 力与 社会 实践的 关系。 能 这个主题。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人的全面发展 , 思想政 治教育也是 关 从马克思的社会教育角度来看 , 只有脑力劳 动与体 力劳动相结合 , 才能 于发展的科学 , 是关于人的发 展的科学 , 与科学发展观 的最终 目的是一 达到人的身心和谐、 健康发 展。只有树立终身 学 习的观 念并 通过 行动 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以人 为本的基础上 , 构建三个平 台 , 力推 实施 , 大 才能在复杂的社会 中立于不败之 地。大 学阶段 是人生学 习的基 进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的对象是人 , 进人的 全面发展是 思 础 阶段 , 促 要引导大学生意识到个人发展的阶段性与 长远 性的关系 , 树立 想政治教育落实以人为为本观念 的基本 目标。正如江泽 民在庆祝 中国 科学发展观的意识。 共产党成立 8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强调的 : 我们建设 有中国特色 的 O “ 3 确 立 解放 思 想 、 时俱 进 的观 念 、 与 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 我们进 行的一切工作 , 要着眼于人们物质文化 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要继承传统 , 开放后 , 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 的实行和西 的需要 , 寸 同8又要着眼于促进人 民素质的提高 , 就是要努力促进人 的全 方各种文化的大 量涌入 , 过去 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 形成的传统 思 面发展。 想政治教育从内容 到方法遇到空前挑战 , 民也在 矛盾 中前行 , 人 社会中 出现了割裂历史、 全盘否定过去的错误思想倾 向。解放 思想 , 实事求是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 , 必须紧密 结合高校 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 线。加 强思 想政治教育 , 在

以科学发展观视角浅论成人学生学风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视角浅论成人学生学风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视角浅论成人学生学风问题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中获得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使我认识到: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认为成人学生的学风问题值得深思。

当前,学风建设我认为主流是好的,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

当代大学生有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意识到大学生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认识到肩负的重担,希望掌握新的知识,为祖国四化建设做出贡献。

很多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大的学生,学习劲头特别高,刻苦攻读的拼搏精神令人赞叹。

从严格的高标准的意义上讲,当前学风情况却难称得上良好,很难令人满意,学风建设的确还存在另一面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对学习成绩好与坏无所谓;学习纪律松弛,上课睡觉、聊天、迟到早退现象大有人在;有的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临时抱佛脚,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上一些人不读书照样挣大钱,学历高的不如学历低的挣钱多,觉得读书吃亏,影响情绪,分散精力,学习不专心;因此对自己的行为不克制,对辅导员不尊重,对学校的管理规范忽视不理;随着西方国家东西的不断进入,男女生谈恋爱的大有人在,这些不良的学风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及教学管理。

学风上出现的上述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大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学生中尚有影响。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广 大 的大 学 生 是 高 校群 体 的 主 要 组成 部分 ,具 有 一 定 的 思想
意 识 和行 为 能力 ,他 们很 乐 意 接 受 新 鲜 的事 物 和 观点 ,但是 由于 缺 乏 理 性 的判 断 ,很 容 易 形 成 不 正 确 的世 界 观 、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政 治 教 育 新理 念 ,尊 重 学 生 的 自我 追 求 和 自尊 需 求 ,让每 一 位 学 生 都 能 健康 成 长 。其 次 是 要 更多 地 从 人性 角 度 出发 ,让思 想 政 治 工 作 更贴 近实 际 、贴 近 生 活 、贴 近学 生 ,急学 生 之 所 急 ,想学 生 之 所想 ,解 学生 之 所 怨 。努 力 解 决好 大 学 生理 想 信 念 空虚 ,家 庭
生 活 困难 ,就业 门路 难 找 等实 际 问题 。最后 是 要 更 加 关注 学生 的
水平 ,为广 大 人 民的生 命 和 健康 保 驾 护航 。这 就 要求 必 须有 高 水 平 的急 救 队伍 作 支 撑 。 中心 党支 部 紧 紧抓 住 人 的 全 面发 展 这个 关 键 点 ,一 切 工 作 以广 大 员 工 的根 本 利 益为 出发 点 和落 脚 点 ,以广 工 作 覆盖 面 ,不 断 提 高 党组 织 的 执 政 能力 。三是 把 深 化 作 风效 能 大 员 工 的 工作 积 极 性 和工 作 潜 能为 最 高衡 量 标 准 ,创 新 思 想政 治 建 设 和干 部 队伍 建 设 结 合 起 来 ,努 力 营造 有 利 于 急 救事 业 健 康 和 工 作 的新 方 法 ,形 成 让 员 工脱 颖 而 出 的竞 争 机 制 ,调 动员 工 的学 谐 发 展 的 良好 环境 ,进 一 步增 强基 层 党 组 织 的 创造 力 。 习 的潜 能 、工 作 的潜 能 、创 造 的潜 能 。公 开 、公平 、公 正 、公 道 1 、强 化 内涵 建设 ,提 高竞 争 能 力 。学科 、专业 建 设 是单 位 赖 对 待员 工 切 身 利益 ,着 力解 决 关 系员 工 切 身 利益 的突 出 问题 。以 以生 存 发展 的基 础 ,其 水 平 体 现单 位 的核 心竞 争力 。中心 党 支 部 事业 发 展 的 眼 光 ,对 事业 高 度 负责 的态 度 加 强师 资 队 伍建 设 ,用 在思 想 上 高度 认 识 学科 专 业 建 设 对 中 心发 展 的 极端 重 要 性 ,以战 好现 有 人 才 ,培 养 后备 人 才 ,引进 急需 人 才 ,储 备 未 来人 才 ,用 略的 眼 光 ,按 照科 学 规 律 办 事 ,增 强 运用 科 学 发 展 观推 进 学 科 专 事业 留人 ,用 情 感 留 人 ,形成 宽 松 和谐 的共 事 氛 围 。特别 关 心 中 业 发展 的 自觉 性 和 坚定 性 ,充分 发 挥 支部 的政 治 核 心作 用 和 党 员 高级 知 识 分子 、学术 骨 干 、学 术 带 头人 的政 治 生 活 ,在他 们 中 多 的 先锋 模 范 作 用 ,着 力 推进 院前 急 救 体 系要 素 的 构建 :一 是 建 立 发 展 党员 ,为 他们 提 供 多 方 面 的帮 助 ,发 挥 他 们在 学 科专 业 建 设 健 全 院前 急救 网络 体 系 ;二 是建 立 健 全 院 前 急救 制 度 ;三 是 建 立 中的 骨干 力 量 。形 成 一 支作 风 优 良、结 构 优 化 、敬业 爱 岗的 复合 迅 即 、监护 型 的 转运 系统 ;四是 建 立 顺 畅 、实 时 的现 代 化 急救 通 型 急救 队伍 ,为人 才 培 养质 量 的 不 断提 高 和 学科 专 业 的可 持 续 发 讯 信 息 系统 ;五是 配 置 现 代 化 的交 通 工 具 ;六是 建立 急 救 人 才梯 展提 供 源 源 不 断 的 活 力 和 动 力 。 队 ;七 是 建 立 院 前 急 救 医 疗 的 质 量 控 制 体 系 。积 极 营造 追 求 真 科 学 发展 观是 指 导 发 展 的科 学 理 论 ,贯 彻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是 理 、献 身 科 学 、鼓 励 创 新 的文 化 氛 围 ,营造 党政 团结 一致 求 真 务 个 长 期 的过 程 ,在基 层 党 组 织践 行 科 学发 展 观 ,就 是 要 把科 学 实 抓 好学 科 专业 内 涵建 设 ,一心 一 意 共 谋学 科 专 业 长远 发 展 的 良 发展 观 变 成 一 种 自觉 地 实 际 工 作 需 要 ,把 科 学 发 展 观 的思 想 源 好氛 围。 泉 、根本 方 法 、创 新 动 力 、价 值选 择 融 入 到 实 际 的工 作 内容 、工 2 、立 足人 才 培养 ,促 进 可持 续发展 。践行 科 学发 展 观 ,其本 作方式等方面 ,融人到工作的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切实以科学发 质就是要以人为本 ,促进 中心的全面发展 。中心 的根本任务是全 展观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 ,切实加 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促进昆山 面提升急救人员的急救技术水平 、应急处置能力 和全方位 的服务 市急 救 事业 全 面和谐 发 展 。 口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工作 的全面、 调 、 持续发展 。 协 可

●— —


关 键 词 : 学 发 展 观 ;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 筹 兼顾 ; 学 生 为本 ; 面 发 展 的 观 点 ; 科 大 统 以 全 可持 续 发
展 的 观 点



中 图分 类 号 : 4 G1
要 求我们应 该 自觉地 以科学发 展观来指 导各项 工作 。作
为从 事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 的工作者 ,如何 以科 学发展 观为指导 . 结合 自己 的工作 实 际 , 在实践 中不 断创 新大学
解并 掌握新 时期 大学生思 想观念及 身心发展 过程中的主

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即抓好大学生的“ 共性教育” , ; 、 二
同时 , 同的大学生个 体构成 了大学生群体 . 不 由于每名大 …
学 生 的 家 庭 环 境 、社 会 背 景 及 成 长 经 历 都 各 不 相 同 . 他
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 作 ,是 当前 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 育工作
者所面 临亟待解决 的问题 。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加 强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三、 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要坚持 “ 学生为本 ” 大 以
持续 发展 以科学 发展观 指导大学 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
是引导大 学生全面 发展 、 大力推进 素质教育 的迫切要求 。 而将“ 以人为本 ” 的核 心思想贯 彻到大学 生思想政 治教育
中去 . 具有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则 二 、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要 以统 筹 兼 顾 为 根 本 方 法 大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影响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影响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丰富的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重在实际行动,且科学发展观是与我们紧密相连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践行科学发展观。

因为我们当代青年,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我们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由此可见,因此,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成为了一件必要的、很有意义的事。

我们应全面理解科学发展的实质,结合自身实际,做到科学发展。

一、在发展中应准确定位。

大学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生驿站,而是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认识发展转折点,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训练场。

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处在迷茫中。

这首先是因为目标迷失,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无法给自己正确定位。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来的就业压力大,来自家庭、社会等的种种因素使我们在迷茫中迷失了自己。

我们要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得过且过;要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多方面知识;要明确不谋求自身发展就是退缩,就会落后。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退缩没有出路。

我们应该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为自己的大学阶段和长远发展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并遵照执行。

我们应把有限的精力投身于无限的学习生活中,面对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比如考研、考博、考公务员、求职还是留学等等,要用智慧和理性去抉择。

需要强调的是,自身的发展不能只为了提高一项能力和素质而片面发展,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而狭隘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孤立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摘要:大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

同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学生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加强学科建设,提倡创新教育;加强科技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术交流;以人为本,深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高校中具有特殊的身份和位置,他们不仅吸收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参与了一定的科研和社会工作,扮演了一定的社会角色。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我们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创新是发展的内动力,创新是进步的主源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1999 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观点。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创新能力培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技创新能力是21 世纪知识型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家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的能力[1]。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曾经多次指出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温家宝同志在中科院视察时,也曾经指出:“科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战略高科技对科技能力的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又一重大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

这一发展观,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协调的高度,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

这一发展观既着眼于现实的多项事业发展又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既保证经济的重点发展又兼顾社会的全面发展,既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眼光更加深远,发展的方式更加多样,发展的要求更加明确,具有明显的长远性和多样性。

总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也是促进我们大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指导理论。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使命。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oc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oc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作者:王文鹏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1期[摘要]文章从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出发,结合河南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紧抓学科专业特色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形式等措施,来实现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作者简介]王文鹏(1967- ),男,河南邓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与教育管理专业在读博士,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北京100083)[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041-02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长期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高等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是为了人。

为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周济同志讲,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结合河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重视学习、重视学生、重视人才的思想,要抓住三个“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各级管理人员。

教师和学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体,但各级管理人员的主体性作用也不容忽视。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落实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

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1- ・ 6 ・ 0 l - o B 下期 q
学术

理 现 代 衾等 论
践行科学发展观 、 创新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
宋艳 红
【 海职 业学 院 威
山东
威海
前 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改革与 创新 的指 导 思想 。坚持 以科 学发 展观 为指 导 ,全 方位抓 好 思想政 治教 育活 动 ,积
思 想政 治教 育 创 新
极创 新教 育形式 ,加 强思 想政 治教 育队伍 建设 ,不 断推进 大 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的 改革 与创新 ,以增 强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实 效。 关键 词 :科 学发 展观
2 0 年8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发出 《 04 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 大 学生 思 想 政治 教 育 的 意见 》 ,强调 进 一步 加 强 和改进 大学生 思想 政治 教 育 。科 学 发 展 观进 一 步 明确 了新世 纪 新 阶段 我 国要 发 展 、 为什 么 要 发展 和 怎 样 发展 的重 大 问题 ,也 为 大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提供 了新 的 理论 指 导 。 “ 学发 展 观 揭示 的是 发 展 的普 遍 规 科 律 ,对全 国教育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 以科 学发 展 观 为指 导 创 新 大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工作 ,努 力开 创 大
一 一

也会在 网络上畅通无阻 ,造成信息 污染 ,严 重影响了一些 大学
生 的 健康 成 长 。 ( )是 思想 政 治教 育方 式和 手段 单一 二
目 前 绝 大 多 数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依 赖 于 “ 课 ” 和 辅 导 两 员 , 出现 了 重 内 容 而 不 重 方 法 ,重 结 果 而 不 重 过 程 的 现 象 ,抹 杀了学生 的能动性 ,忽视 了学生个体差异 性和 自身的需要 ,致 使思 想政 治教 育流 于形 式 。同时 ,思想 政治 教育未 能与专业 课 学习过程 及社会实践结合 ,未能 与其他 工作有 机结合形 成合 力 , 因 此 难 免 形 成 教 学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 条 线 、两 张 两 皮 ” 的现 象 。 ( )是 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队伍 建设相 对 滞后 三 《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 织工作条例》规定 “ 专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加强科学思维方法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加强科学思维方法教育

S r ng h n ng t e Ed c to fCo lg t d n s ce ii t e t e i h u a in o le eS u e t ’S intfc Thi i eh d nk ng M t o s u d r t e Gu d n e o ce ii nc pto v l pm e n e h i a c fS intfcCo e fDe eo nt
学 发 展 观 为指 导 . 大 学 生 进 行 科 学 思 维 方 法 的 教 育 引 导 . 对
t ikn e h d . hn i gm t o s
Ke r s s in i c c n e t f d v lp e t sin i c t ikn eh d ; c l g t d n s y wo d : ce tf o c p o e eo m n ; ce t i hn ig m t o s ol e su e t ; i f e e u ain a dg ia c d c t n ud n e o
d v lp e t eo m o lg d c to eh d n ud o lg t d n s t e eo ce tf e eo m n ,r f r c l e e u a in m t o s a d g i e c le e s u e t o d v lp s in i c e i
me h d . Colg d c to h u d e p o eh w oc ryo tt ee u a in o ce tf o c p f to s l ee u ai n s o l x lr o t a r u h d c to fs in ii c n e t e c o
教育要 以科 学发展观 为指 导 。 索在 高等教育 中对 大学生进行 科 学发 展观教 育的针对 性和 结合 点。 探 改革 大学教 学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对高等教育目的的再认识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对高等教育目的的再认识
国 高 等 学 校 的宗 旨是 : 养 具 有 高级 培
题, 也是一 个实践 问题 , 它是高等教 育
在 实现各种具体 目标时 的终极追 求 , 同时也规定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价值 取 向 , 教育 活动起着 导向作用 ?高 对
等 教 育 的 目 的 , 方 而 受 教 育 活 动 内 一
高 等 学 校 的基 本 任 务是 培养 具 有 一 定 马 克 思列 宁 主 义水 平 , 有 基 本 知 识 、就 , 够 理 论 能
文素 质教育使人 “ 长大为人 ” 培养 和 ,
造就“ 君子 ” 圣贤” 和“ 。古希腊倡 导博
的影响会造成我们对高等教育 目的认 识 的模 糊 一所 以 , 清高等教 育的 目 认
“ 适合 自 人” 在古希腊 , , 所谓 的 自由
人 指 的 是 社 会 及政 治 卜 的精 英 :博 雅 教 育 所 成 就 的不 是 没 有 灵 魂 的 专 家 ,
联 系实 际 , 且身 体健 康 、 并 忠实 于祖 国、 忠实于社会 主 义事 业和保卫 祖 国 的高级 专门人 才 。 15 年 , 中共 中 98 《
人 的 素 质 的 全 面 提 高 , 就 是 马 克 思 也
社 会活动 , 没有 哪一个领 域像教 育领 域这样与人的关联如此直接 、 紧密 : 人
《 大学 章句》 中论及“ 古人 为学次第” 时
说, 小学 “ 之 以洒 扫 、 教 应对 、 退之 进
节, 乐、 御、 礼 射 书数 ” 些 基 本 生 活技 这 能 , “ 学者 , 而 大 大人 之学 ”则 “ 之 以 , 教
穷理 、 正心 、 己 、 修 治人之道 ” 也就是 , 说, 大学 的 目的是通过思想 道德和人
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以人 为本 , 即把人作 为价值 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吴健
【期刊名称】《商》
【年(卷),期】2007()3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一切工作、也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把科学发展的认识真正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必须做到目标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评价科学。

如此,才能培养出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吴健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校机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1;G641.2
【相关文献】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科学发展观视角下 [J], 师珂
2.刍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 [J], 陈玉和
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兼评《多元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王春颖
4.文化传承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评《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 [J], 杜宇;李光宇
5.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的构建 [J], 林丽仙;余新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科学发展的视角定位大学教育的发展——兼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求实创新

以科学发展的视角定位大学教育的发展——兼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求实创新
20 0 9年第 1 期 1
继 续教 育 研 究
j X ioy a i i Uj u y nj a u 8 7
以科学发展的视 角定位大学教育的发展
— —
兼论 新 时期 高等教 育 的 求 实创新
郭锦 鹏
( 首都 经 贸 大学 , 京 107 ) 北 0 0 0

要 : 学 教 育 的 灵 魂 在 于 求 真 务 实 , 于 创 新 , 一 重 要 属 性 由 大 学 来 承 担 和 体 现 。 即 便 在 新 时 期 , 追 大 勇 这 要


境对 大学 提 出了直接 以其现 有教 研力 量和设 备 为社会
恒 的话 题 , 是人 类 社会 在 不 断 的进 化 和 演绎 过 程 中 也 始 终追 随 的足迹 。环 顾 世 界 教育 的发展 , 最初 发 端 于
发展 服务 的要求 , 是 做项 目、 科 研 、 咨 询 等 服务 于 搞 做 功 能就 出现 了。而聚 合功能 则是 指 随着科 技与 社会 的 进 步和发展 , 各种 各样 的社会 会 分工越 来越 细致 , 各种 边缘 性和交 叉性 科学 研 究 越来 越 多 , 而大 学 内部 的 学 科分 工就再 次通 过聚 拢与合 作催 生和 促进新 的学科 门 类, 此可谓 其聚合 功 能 。这 些 功 能 不是 大 学 所 有 功 能 的列举 , 仅是对 其 主 要 功 能 的 阐释 。这 些 功 能 之 间 而 也是 相互 贯通 和相互 支 持 的 , 核 心 功能 仍 然 是 教 化 其 人才, 其他 功 能则 是 围绕或 附属 这一 中心 的时代 产物 。
社会 制度 和文 明时期 之下 。校 验功 能意指 大学 教育在 培养人 才 过程 中通过 即成 人才 离开 学校后 的社会 角色 和服 务本 领评价 反 馈 到学 校 中去 , 够直 接 促 进 大学 能 教育 的调 整和 变通 , 种调 整 结 果 将再 通 过 人 才 服务 这 社会 得到 循环反 馈 , 可 谓 大 学 的校 验 功 能 。随着 科 此 学技术 的发展 和文 化 的进 步 , 学 赖 以依 靠 的社会 环 大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全面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全面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全面发展摘要:大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从新的视角寻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与措施,对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全面发展;途径与措施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1、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强调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为大学生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当代大学生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进而科学地发展自我,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成才观、学习观、就业观,把自己塑造成为社会责任心较强,社会竞争力过硬,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2、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保证科学发展观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不仅为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空间与机会。

在我国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当众多人在为个人将如何发展处于迷茫与无助的关键时刻,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就为减少大学生的盲目发展提供了保证,从而使其不致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少走弯路,这将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3、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它最终要取决于青年,尤其是大学生。

因此,高校的教育应该以长远的发展为出发点,杜绝只看重眼前利益,踏踏实实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他们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践行者。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文章从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出发,结合河南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紧抓学科专业特色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形式等措施,来实现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长期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高等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是为了人。

为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周济同志讲,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结合河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重视学习、重视学生、重视人才的思想,要抓住三个“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各级管理人员。

教师和学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体,但各级管理人员的主体性作用也不容忽视。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落实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

他们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学校发展的建设者,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质量是决定学校声誉、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变量。

因此,学校的发展要特别强调“以师为本”。

可以通过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尊重他们的学术和人格,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学校可以实行学术休假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际或国家级的学术会议;制定更加优惠的引进人才政策,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可以革新现行的以奖惩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实施一种着眼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体和学校共同成长的校本发展性评价制度;可以成立由教师高度参与的学校委员会,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决策和管理,切实保障教师的教学科研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 学 生 因 受 自身 条 件 、 境 、 育 等 的影 响 环 教 而 存 在 着 较 大 的 个 体 差 异 .我 采 取 集 体 教 育 和 个 别 教 育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由点 到 面 力 争 使 每 一 位 同学 在 思 想 上 能 有 一 个 健 康 、 稳定 的发 展 方 向 。 外 , 还 制 定 了 每两 周 另 我
高等教 育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朝 阳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滕 睦
摘 要 :辅 导 员 工 作 是 高校 思 想 政 治 工 到 良好 的 效 果 。 比如 针 对 部 分 学 生 在 政 治 的 原 则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教 育 。在 我 刚 接 触 作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贯彻 党 的 教 育 方针 、 方 面 素 质 不 高 的 问 题 .辅 导 员 可 以 通 过 召 辅 导 员 工 作 时接 手 了六 个 班 .那 时 我 们 彼 是 红色 旅 游 等 形 式 , 教 此 是 陌 生 的 。0 寓 对 大 学 生进 行 思 想政 治教 育 、培 养 大 学 生 开 学 生 党 员 座 谈 会 、 7级 的 学生 已经 经 历 一 年 的 具 有较 高思 想 政 治觉 悟 的 直接 实践 者 和 一 于 乐 .让 学 生 在 谈 话 和 旅 途 中 亲身 感 受 到 大 学 生 活 . 思 想 和 行 为 上 已 经 初 步 成 型 。 在 线 工作 者 。 在 高校 。思 想 政 治 5 作 尤 为 重 辅 导 员 所 要 传 达 的 东 西 ;在 与 学 生 日常 交 为 了避 免 他 们 思 想 上 产 生 “ 此 薄 彼 ” 想 - 厚 的 要 。 学 生世 界 观 形 成 的 关键 时 期 , 导 员 往 中 。可 以 有 意 识 地 谈 论 诸 如 我 国 的基 本 法 .从 开 学 初 至 今 我 已 通 过 召 开 班 会 ( 在 辅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大学生视角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摘要:十八大报告对于教育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十八大对于教育的先表述,分析当代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并总结高校与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观点,是高等教育真正成为市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新时代;高等教育特色建设;大学生责任
一、关于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古今中外对于什么事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但是殊途同归,众多的解释中包含着相同的基本内涵--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

这是教育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不过,由于教育学是从哲学中最晚独立出来,因此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

在此而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已经不完全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高等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独立生存和发展。

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肯定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具体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

这些都不是教育自身所能决定的,它取决于社会的要求。

二、解读十八大关于教育的表述
那么中国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刚刚召开的十八大就提出了很具体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在教育发展取向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
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育发展内涵上,积极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政策支持取向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教育发展重要举措上,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大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三、高校应该做什么
1、多元质量观是高校特色彰显的核心取向
199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

社会需求学校规格学科门类学生个性都是多样的,所有这一切都要求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也是大学区别于任何其他社会组织的最本质特征,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却把大学和大学区别开了,不同的大学能够培养不同特色的人。

如果说基础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教育,高等教育是使人成其为才的教育,那么大学应当在如何出好人才上下工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学术型人才,也需要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我们必须重建符合时代特色和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发展规律的科学的人才观,重构符合市场多样
化需求和不同类型学校特点的多样化的质量观,不能恪守一个质量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大学,以保证人才供应的多样性,从而体现每一所大学的价值所在。

2、以传承大学精神为高校特色
有学者把办学特色分为两大类:一是显性特色,二是隐性特色。

显性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学科环境等。

隐性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学校精神等方面。

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具有密切的关系,隐性内容是本质,显性内容是表象现象,是隐性内容的具体化或物化;隐性内容的品位与追求,引导决定着显性内容的特征;显性内容的丰富和概括,可促进隐性内容的升华和追求更高的形式在建设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忽略隐性内容的建设,特别是历史较短或新办的学校实际上隐性内容才是办学特色的根本和灵魂所在。

众所周知,大学的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判断,是一所学校活的灵魂。

因而,高校在办学特色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并重,只有基于学校独特的精神和性格做出的决定,才能得到师生最广泛的认同,使学校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人主要包括两类,即教师和学生。

办学特色彰显过程中,教师不仅直接地实践校长思想,传承学校已有特色,而且在创新发展学校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作为学校的产品,是衡量学校办学特色的砝码之一,归根到底要看培养出来的学
的统一。

这说明,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彰显离不开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

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他们的办学特色都主要是由教师和毕业生对科学事业和社会发展
所做出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来支撑的。

牛津大学之所以被人称道,主要是因为它的教师队伍是一流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一流的,如英国名人录中有,很多人是牛津毕业的,现有教师队伍中大部分都是位于学术前沿的世界一流学者。

四、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作为当代大学生,仅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是不够的,因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意识深处,并转化为今后继续求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觉追求。

当代的中国大学生生在一个美好的时代,祖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社会日新月异,在面对美好的时代给我们带的种种诱惑面前,强调立德树人显得格外迫切。

在我看来,大学的特色化建设和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本源是一致的--高等学校的特色化建设,其关键就是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地位,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彰显高校特色;大学生的立德树人亦应该以人为本,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学校教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的,即学生本身的
一,努力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同时,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德不立,人难树。

这里讲的德,不仅包括道德操守独立人格健全心理等传统内容,更重要的,还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武装。

因此,成才先成德,在鉴定了今后的奋斗目标、有了核心价值观作为日常行为的准则后,成才亦如水到渠成。

五、结语
一所好的大学一定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

高等学校特色发展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抵制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倾向,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树立多元质量观,传承大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推行科学管理,以保证高等学校特色日益彰显。

高等学校只有坚持特色发展,才能保证其优势所在,竞争力所在,也就是个性所在魅力所在,成为人们所向往的大学。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导读[n].贵州日报,2012-11-18.
[2]王振存.论当前国际教育研究现状--实践发展特点及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翁淮南,等.牢记责任不辱使命_十八大代表访谈[j].党建,2012,(10).
[4]余俊,等.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十八大代表_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专访[j].湖南教育(中),2012,(12).
[5]潘静.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彰显高等学校办学特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9).
作者简介:王善超(1990.1-),男,山东淄博人,现就读于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