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学生案例分析【可编辑】
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通用12篇)
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通用12篇)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篇1“问题学生”通常是班集体荣誉的破坏者,班里的同学们都讨厌害怕他,不愿亲近,他丧失了集体友谊和同情。
即使他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这类学生通常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自身没有自信,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并且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
例如:我校三年级有一男生,他无论什么课上一会儿故意踢踢周围同学,一会儿玩学习工具,一会儿用橡皮屑投同学,再没人理他,他就在那发会儿呆,整节课都无所事事。
下课后,他也从未看过跟学习相关的书籍,还时常在楼道里或班级内疯跑,打人,乐不思蜀。
班主任、科任教师批评、教育多次,这位男生每次满嘴上答应改正,并以后认真学习,但从未付诸行动,仍旧如往常。
这位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问题学生”的一个典型代表,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厌学,没有人生目标,责任心不强、日子得过且过。
这样的情况使得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有悖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二、“问题学生”在美术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美术课中的这类“问题学生”通常在作业过程中喜欢恶作剧,例如:画上“屎”,课堂喜欢闹。
但是,这样调皮的学生,往往会有很好的表现;只是他们的注意力不一样,关注的问题也不同,所以会在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不羁的表现。
例如:有的“问题学生”在作业本上表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问题学生”喜欢画一些大人们看不懂的东西,甚至画得饶有兴趣,乐此不疲,图画本也很快消耗尽了。
三、‘课堂问题’的看待与改善首先,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类似的个性学生,西方的教育思想是支持和积极引导的态度,只是在我国这种现象常常会被认为不正常,因为目前的教育土壤还不适合这样的学生成长。
社会土壤也不成熟,让这样孩子发展成为难题。
其次,美术教师要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正确引导、正确教育;要让“问题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画画,要让“问题学生”能展现出具一种内心文明程度的绘画,引导他们通过画笔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真、善、美”,他们就会有改变。
教师教育学生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学七年级一班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学生,他性格孤僻,学习成绩较差,经常旷课、打架、逃学。
在课堂上,他经常扰乱课堂秩序,与同学关系紧张,班主任和其他老师都感到十分头疼。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小明的行为进行教育转化。
二、案例分析1. 了解问题原因首先,班主任通过与小明谈心、与家长沟通、查阅学生档案等方式,了解到小明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1)家庭环境:小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关爱和陪伴,导致他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温暖。
(2)性格因素:小明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3)学习压力:小明学习成绩较差,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导致他产生厌学情绪。
2. 制定教育方案针对小明的问题,班主任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1)关心关爱:班主任经常找小明谈心,了解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他关心和鼓励,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2)家校合作:班主任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共同制定教育措施。
(3)心理辅导:班主任建议小明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帮助他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
(4)课堂教育:在课堂上,班主任注重对小明的关注,给予他更多的表现机会,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5)团队建设:班主任组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小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学习态度:小明逐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努力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人际关系:小明学会了与人交流,与同学的关系逐渐融洽,不再打架、逃学。
(3)心理素质:小明在心理辅导下,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案例分析总结1. 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要了解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2. 班主任要注重关心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3. 班主任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5篇
班主任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5篇第一篇:班主任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班主任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一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身为班主任的王老师却面红耳赤,怒发冲冠地走进了办公室。
随着教案被狠狠摔向桌子,那恐怖的声音便开始扩散:“王明这个混蛋,怎么尽给我惹事,这次我一定要好好收拾他,还要请家长,让他写检查,作保证,这个家伙,简直……(此处省略500字)”这就是班主任与问题生的一个日常情景,他们仿佛天生是冤家,只要见面,就多少会擦出点火花,甚至较量于水火之中。
然而,冤家宜解不宜结,尤其是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应该努力去净化孩子的心灵,而不是争锋相对,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威逼与压制学生。
周二清晨,“破坏大王”小明因打架惨败,心中不服,将其“仇敌”班教室玻璃打碎十三块,此时正在班主任面前呈立正姿势听受害者添油加醋地讲述事情原委,当案情陈述完毕,班主任早已面目可憎,破口大骂:“***,你那双手除了搞破坏还会干什么,我看不如砍了算了……”如此延续半小时,班主任感到口干舌燥,喝水润喉后继续“教育”此案例中,班主任不明原因,仅听片面之词便盖棺定论,未免有些武断之嫌;其二,面对小明如此经常性的行为,依旧以说教之法训之,说他不识时务尚不为过;其三,孔子有云:“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然其却于清晨大好时光做无用之功,实乃谋财害命!于此,想起初二时本班的“武林高手”李阳经班主任杨老师点拨转变为偏偏书生的传奇故事。
李阳因人高马大,力量超群而自恃天下无敌,因此常欺凌弱小,争强好胜,且拉帮结派,大有揭竿而起、占山为王之意。
杨老师见状找来了好友体育老师(曾经的搏击冠军),他告诉李阳,只要他可以让体育老师倒地,便让他“云游江湖”,否则,他要金盆洗手,安心学习。
(班主任)于是,李阳用尽办法要摔倒体育老师,然而,三百回合下来,李阳鼻青脸肿,四肢发软,却未伤到体育老师一丝一毫。
出于面子考虑和素来养成的讲义气的习惯,李阳开始弃武从文,专心学习。
观其经过,杨老师从李阳的长处入手,彻底打败他,使其失去了依靠的资本;同时,洞察其心理,按江湖规矩出牌,使李阳没有其它办法可以选择。
学生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张,一名初二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进入初二以来,小张的学习态度逐渐变得消极,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据班主任反映,小张上课经常走神,作业完成质量不高,考试成绩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和小张的家长都十分担忧。
二、案例分析1. 问题分析(1)学习兴趣缺失:小张对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学习方法不当:小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心理压力过大:小张在学习过程中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小张的家长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
2. 原因分析(1)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小张从小生活在单调的环境中,缺乏新鲜事物刺激,导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小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小张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原因:小张的家长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
三、解决方案1. 激发学习兴趣(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小张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针对小张的兴趣爱好,开展个性化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改进学习方法(1)帮助小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复习等。
(2)针对小张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3. 缓解心理压力(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鼓励小张参加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
4. 改进家庭教育方式(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过程1. 第一阶段:激发学习兴趣(1)组织小张参加兴趣小组,如篮球、足球、绘画等,让小张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出现教育问题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教育问题。
本文将以小王为例,分析学生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小王,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在班级中,他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导致他越来越沉默寡言,自信心受挫。
此外,小王还存在以下问题:1. 学习成绩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干扰;2. 与同学关系紧张,缺乏沟通能力;3. 自我价值感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4.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依赖性强。
二、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问题小王的家庭教育方式较为简单粗暴,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小王缺乏关爱,性格变得内向,缺乏自信。
2. 学校教育问题(1)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对小王缺乏关注,未及时发现他的心理问题,导致问题逐渐恶化。
(2)班级氛围不良:班级中存在欺凌现象,导致小王自信心受挫,与同学关系紧张。
3. 学生自身问题(1)心理素质较差:小王缺乏抗压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学习成绩不稳定。
(2)沟通能力不足:小王不善于与同学沟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三、解决策略1. 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2)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 学校教育(1)教师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2)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杜绝欺凌现象。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学生自身(1)小王要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寻求帮助。
(2)提高沟通能力,学会与同学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施效果通过以上措施,小王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实施效果的具体表现:1.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与小王的沟通更加顺畅,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精选21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精选21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篇1用爱开启,用心沟通美国著名教师贝特西·罗杰斯曾说过:“孩子就姓花蕾一样,有不同的花期。
”对待不同的孩子,教师应该像对待花蕾一样,用爱心去呵护、用责任心去浇灌、用细心去观察、用耐心去等待。
对待问题学生这“四心”更是不可或缺。
梁培亮是我们班一位聪明的学生,他喜欢读书,积极回答问题,而且回答得很响亮。
但是好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他很懒动手写字,不交作业是家常便饭,导致他会读不会写,成绩一塌糊涂。
开学第一次安排座位的时候,我就特意安排他和我们班学习最好、最勤奋的女生坐一桌,为的就是他能向同桌学习,认真学习。
也许是刚开学还没了解我,不敢放肆吧,虽然字写得很丑,而且没写完,但是还是能按时交作业的,这一点让我很意外。
本以为他升上二年级了,懂事了,准备对他进一步要求,争取把字写好来。
没想到只坚持了一周半,他就原形毕露了,又开始不交作业了。
本想着严惩他的,他不按时交就罚他双倍补回来。
可是想想,这方法要是管用,他一年级的老师也不至于这么头疼啊。
罚他补做,只会让他的作业越堆越多,越多他就越厌烦,厌烦的情绪一旦产生,想他写字就更难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他不喜欢写字的原因,于是我放弃了严惩他的想法。
为了找到培亮不喜欢写字的的原因,每次做作业我都认真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通过观察,发现他每次做作业刚开始都会很认真,可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削笔。
刚开始我以为他是故意拖延时间,不做作业的。
后来发现他抓笔的姿势不正确,而且写字很用力,所以没写几个字笔就会断。
当时我很惭愧,我不应该见他不交作业就生气,应该早点关心和帮助他的,可是如何才能让他接受我的教育和帮助呢?我开始了探索,为了不引起他的排斥心理,我借抽查背书的机会,肯定了他读书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等优点。
他听到我这么表扬他,毫无遮掩地笑了。
后来我们也谈到了写字的问题,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他不愿意写字是因为写得手很痛。
对问题学生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教育问题学生一直是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以一位问题学生为例,探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案例描述小李,男,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
自入学以来,小李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倒数,且经常逃课、打架、破坏公物。
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他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理,不服从管教,甚至对老师进行辱骂。
家长对此十分担忧,但苦于无法改变小李的现状。
三、问题分析小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成绩差:小李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导致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倒数。
2. 行为习惯差:小李经常逃课、打架、破坏公物,严重影响班级纪律。
3. 人际关系差:小李逆反心理严重,不服从管教,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紧张。
4. 家庭教育缺失:小李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缺乏关爱和引导。
四、教育策略针对小李的问题,学校和家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策略: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老师和小李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关心、鼓励和尊重,让小李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消除逆反心理。
2. 制定学习计划:针对小李的学习成绩,老师为他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逐步提高成绩。
3. 开展心理辅导:学校为小李提供了心理辅导,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树立自信。
4.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小李的学习和生活,为他提供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5. 开展班级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小李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增强集体荣誉感。
五、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 学习成绩提高:小李的成绩逐步提高,从班级倒数上升到中游水平。
2. 行为习惯改善:小李不再逃课、打架、破坏公物,班级纪律得到明显改善。
3. 人际关系改善:小李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逐渐融洽,逆反心理得到缓解。
4. 家庭关爱增强:家长更加关注小李的学习和生活,为他提供了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一年级问题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一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
在课堂上,他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小明的问题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家庭环境较为复杂,父母离异,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父亲工作繁忙,很少关心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小明缺乏关爱和安全感。
2. 个人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缺乏自信。
在学习上,他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坚持的精神。
3. 教育因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小明的关注不足,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同时,班级同学对小明的态度较为冷漠,导致小明更加孤僻。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共同分析问题原因。
(2)建议家长多关心小明,为他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3)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帮助小明树立自信。
2. 学校教育(1)教师关注小明,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针对小明的学习困难,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3)组织班级同学开展互助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消除对小明的偏见。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明的心理素质,培养他积极向上的心态。
3. 社会教育(1)联系社区,为小明提供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2)引导小明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取得了以下进步:1. 家庭关系改善:小明与父亲的关系更加融洽,父亲也开始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
2. 学习成绩提高: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 性格开朗:小明逐渐变得开朗,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4. 心理素质提升:小明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五、总结本案例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帮助小明克服了问题行为,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优秀10篇
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优秀10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10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问题学生的写作思路。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篇一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
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男,15岁,初二学生。
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
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小王逐渐表现出厌学情绪,上课经常走神,作业马虎应付,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
在学校,小王被视为“问题学生”。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王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均为工人,工作繁忙,对小王的关心较少。
父母对小王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小王心理压力大,缺乏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小王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指导。
2. 学校因素学校对“问题学生”的关注不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同学对小王存在歧视心理,导致小王更加自卑、孤僻。
3. 学生自身因素小王性格内向,不善沟通,缺乏自信。
在学习上,小王存在畏难情绪,对学习缺乏兴趣。
此外,小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2)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2. 学校教育(1)关注“问题学生”,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开展针对性教育,针对小王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4)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消除歧视心理。
3. 学生自我教育(1)培养小王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发现自己的特长,提高自信心。
(2)帮助小王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律能力,抵制外界诱惑。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王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1. 家庭关系改善,父母更加关心小王的学习和生活。
2.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认真完成。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学习成绩较差,经常逃课、打架、偷窃等。
在班级中,小明常常被视为“问题学生”。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感到束手无策。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安全感。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经常责骂小明,使小明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父母没有给予小明足够的关爱和鼓励,使小明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
2. 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对小明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小明的关注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小明的问题行为。
其次,班级管理不到位,同学对小明的欺凌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
此外,学校缺乏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资源和心理辅导。
3. 学生自身因素小明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其次,小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
此外,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他在班级中难以融入。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针对小明的家庭教育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首先,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父母要调整教育方式,多鼓励、少责骂,培养小明的自信心。
此外,父母要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 学校教育改进学校要加强对小明的教育,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小明,了解他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他的问题行为。
其次,班级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共同关爱小明。
此外,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
3. 学生自身调整小明要努力调整自己,克服自身问题。
首先,他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改变。
其次,他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他要学会与人交往,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育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通用20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通用20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篇1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而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健康的身心、勤奋好学勇于探索以发挥其最大潜力,在掌握知识、方法的同时学会做人,则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认为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应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
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真情去感化他们,这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班的王志勇同学是一名最令老师、家长头痛的学生,他的一言一行总是那么令人讨厌,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表现都是“与众不同”,非常差劲。
因此没有同学想跟他玩,跟他做朋友。
他的行为确实令人感到恐惧、讨厌和无奈,上课时,时而侧坐在玩,时而趴在桌上,时而在座位上玩玩具,不听课,不愿做练习,测验考试乱。
老师批评他,就做好几秒钟,老师视线一离开他,他就放松、捣蛋。
我做班主任就给点面子,其他科的老师真的拿他没办法,影响了老师的教学。
课余时间,经常楼梯趴扶手,用脏话和小动作公开挑衅同学,趁同学不注意推人一把,打人一拳,追着同学打。
他个人卫生差,自理能力也不行,每天他的座位上周围都是纸屑,文具书本满天飞,一天下来手、脸、衣服都弄脏了。
犯了错事,若不是老师亲眼目睹,从来不承认,说谎话,撒赖。
在家不自觉做作业,经常没作业交,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懒惰,怕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差,要家长在身边看着才做。
他真的一无是处吗?却不然。
当跟他聊天时,当听到他天真的歌声时,我会觉得他很可爱。
在辅导他做作业时,他总是一点就通,很快就掌握,我觉得他是那么的聪明。
于是我心存一种坚定的信念:“有药可救!一定要把他拉上来。
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原本是一个聪明、活泼、听话的孩子,但在进入初中后,他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经常逃课、打架、偷窃,与同学关系紧张,甚至多次违反学校纪律。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明的行为有所改善,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父母对他的期望较高,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在家庭中,小明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导致他在心理上产生了缺失。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方式单一,注重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对小明的关注不足,导致他感到被忽视。
此外,学校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使得小明的问题逐渐恶化。
3. 社会因素小明生活在城市边缘,周边环境复杂。
他经常接触到不良信息,如网络游戏、暴力影视等,导致他价值观扭曲。
此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影响了他的成长。
4. 学生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孤僻,缺乏自信。
他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逃避心理。
此外,他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加强亲子沟通:家长要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多陪伴他,了解他的想法和困惑,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2)调整期望:家长要合理调整对小明的期望,避免过高压力。
(3)树立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小明的良好习惯。
2. 学校教育(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改革教育方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家校合作: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社会教育(1)净化社会环境:社会要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2)加强法制教育:社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4. 学生自我教育(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明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学案例分析问题生(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就读于我国某中学六年级。
小明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且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环境一般。
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小明的成绩有所提高,但问题行为仍然存在。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学习成绩:小明学习成绩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成绩波动较大。
(2)课堂纪律:小明经常在课堂上走神、交头接耳,甚至与同学发生争执。
(3)人际关系:小明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冲突,导致同学对其产生反感。
2. 问题原因(1)家庭教育:小明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导致他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关爱和指导。
(2)学校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关注小明的个体差异,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挫败。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指导(1)加强亲子沟通: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需求。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校教育策略(1)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小明的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关注其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提高学习兴趣。
(2)课堂管理:教师应加强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小明遵守纪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引导其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 学生自我调适(1)树立自信:小明应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2)学会与人相处:小明应学会尊重他人,宽容待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兴趣爱好:小明可以尝试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施效果通过以上教育策略的实施,小明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1. 学习成绩:小明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基础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男,15岁,初二学生。
从小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母亲再婚,继父对其漠不关心。
小王在学校表现不佳,经常旷课、打架、吸烟、喝酒,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班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定对小王进行教育转化。
二、问题学生表现1. 旷课、迟到:小王经常旷课、迟到,课堂上心不在焉,与同学关系紧张。
2. 打架、斗殴:小王喜欢结交不良少年,经常参与打架、斗殴事件,给学校和同学带来安全隐患。
3. 吸烟、喝酒:小王在课堂上吸烟、喝酒,严重违反校规校纪。
4. 学习成绩下降:小王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一落千丈,多次补考。
5. 家庭教育缺失:小王父母离异,家庭环境复杂,缺乏关爱和教育。
三、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首先与小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通过谈心、交流,让小王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激发他改正错误的信心。
2. 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与小王母亲沟通,了解家庭情况,指导母亲如何关心和教育孩子。
同时,鼓励小王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3. 加强法制教育班主任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小王及班级同学进行法制教育,使小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增强法制观念。
4.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小王的心理问题,班主任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5.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了激发小王的学习兴趣,班主任组织了兴趣小组活动,让小王在活动中发挥特长,提高自我价值感。
6. 加强家校合作班主任与小王母亲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教育合力。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的教育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旷课、迟到现象明显减少,课堂表现逐渐好转。
2. 打架、斗殴事件不再发生,与同学关系改善。
3. 吸烟、喝酒现象消失,遵守校规校纪。
4.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补考次数减少。
5. 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小王与父母关系更加融洽。
五、案例分析1. 问题学生教育需要关注个体差异每个问题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点,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初二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表现出了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特点。
他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喜欢插嘴,经常扰乱课堂纪律。
课后,他与同学关系紧张,时常发生矛盾。
在家庭中,小明与父母的关系也较为紧张,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复杂。
父母离异,他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母亲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小明的学习生活。
家庭氛围较为紧张,缺乏关爱和沟通。
这种家庭环境使小明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叛逆、孤僻的性格。
2. 学校原因小明所在的班级,同学关系紧张,师生关系也较为紧张。
教师对小明的关注不足,导致小明在课堂上表现不佳。
此外,学校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小明的个性化需求。
3. 学生自身原因小明自身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他缺乏自信,对学习没有兴趣,导致他在课堂上表现不佳。
同时,小明性格较为孤僻,不善于与人沟通,使得他在班级中难以融入。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加强家庭沟通。
与小明母亲沟通,了解小明的日常生活,关心他的学习、心理状况,为他提供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2)改善家庭氛围。
鼓励小明母亲多陪伴小明,增进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 学校教育(1)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应关注小明的学习、生活,关心他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小明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加强班级管理。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3. 学生自我教育(1)培养自信心。
鼓励小明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高自信心。
(2)学会与人沟通。
指导小明学会倾听、表达,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小明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表现有了明显改善。
他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的关系也日益融洽;家庭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问题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六年级学生。
从小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
在学校里,小明经常逃课、打架、骂人,与同学关系紧张。
家长对此十分头疼,多次与老师沟通,但效果不佳。
在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向家长提出了“问题孩子”这一概念,引起了家长的高度重视。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指导。
(2)家庭环境不佳。
小明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氛围紧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 学校因素(1)教师对小明关注不足。
教师可能由于班级学生较多,未能及时发现小明的心理问题。
(2)班级氛围不融洽。
小明在班级中与同学关系紧张,导致他在学校生活中缺乏安全感。
3. 社会因素(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小明接触到的社会信息较多,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2)缺乏正面引导。
小明在生活中缺乏正面的榜样,导致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关爱和指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尽量减少吵架,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2. 学校教育(1)关注问题学生。
教师要多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他的心理问题,给予关爱和帮助。
(2)改善班级氛围。
班主任要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小明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3. 社会教育(1)加强正面引导。
家长和教师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关注社会风气。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孩子关注社会正能量,抵制不良风气。
四、实施过程1. 家庭教育(1)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的需求和困惑,给予关爱和指导。
(2)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2. 学校教育(1)教师定期与小明进行谈心,了解他的心理问题,给予关爱和帮助。
(2)班主任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小明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问题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
问题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问题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篇1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我在帮助问题学生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例如:我班有一名学生,老师说的话,他总听不明白是什么。
平日里非常好动,上课时一不留意,他就离开座位走到别处去。
上课精神不集中,愿意跟同学打闹,遇到事时总是斤斤计较,作业书写错误百出,多次批评教育也不见效。
一年级时,连最基本的数数都数的丢三落四。
很多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由于他母亲在制衣厂上班,白天上班,晚上还要上班,所以平时很少时间检查他的作业,成绩越来越差。
这样,上课时听不明白,上起课来就感觉很没意思。
所以上课时才会那么好动。
明白了他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
改变了原来一味的批评教育。
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列方式。
在语言沟通上,我说话时尽量以最简洁、明白的语言与他沟通。
说完之后,先问问他听明白了没有,如果没听明白再说一遍,再不明白就换一种他能接受的方式说。
还鼓励他遇到有不会、不懂的地方要跟老师说。
每次做作业,我也总是把他叫到我的跟前,让他在我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各种作业,开始的时候,他总是出错。
有的时候说七、八遍还是不明白。
有的时候看到他这样真的很生气,但更多的着急,怕他这么小就跟不上,以后的学习就更加困难了。
在担心之余,我还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
我首先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让他的家长尽可能抽多些时间在家时指导他写作业。
这样家、校联合教育,可以更好的帮助他取得进步。
在做题时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都会及时表扬。
他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由最开始的惧怕到在我旁边写作业到现在只要一有作业就主动到我这里,有的时候我看他完成得很好,让他回到座位去写,他也不肯离开。
我知道他在进步,他对学习的热情也在一点点高涨。
现在他上课不再到处走动,每次作业也都能比较认真地完成了。
他的点滴进步不仅他自己感受到,就连以前不愿意跟他一起玩的同学也感受到了,他们发现他进步了,都很高兴地跟他一起玩,还有学生说要永远跟他当好朋友。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12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一):问题学生教育的案例C,个性倔强,不管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爱认个死理。
她小时就听邻居说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她是领养的。
自己就有感觉父母不是很疼爱她。
直到之后母亲又生了弟弟,她在家里的失落感就更强了。
平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太多时间管她,要么就很粗暴地对待犯了错误的她。
久而久之,这就构成了小A此刻的性格特点:内向,很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进入职高以来,也不愿和同学多交往,渐渐同学也疏远她。
她思想就越来越偏激,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疏导在她眼里却都扭曲成了对她的压制,以致与学校、老师、家长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上课似听非听,作业爱做不做,时常迟到。
对班主任直呼姓名,态度蛮横很不尊敬老师。
作为年段长看到班主任的无奈,我想就应想办法帮忙转化C。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她常常沟通,并与任课老师交流要个性关注她,有什么不懂的及时给她解答,还给她谈许多人生的道理。
与此同时,我还时常和她家长联系,赞扬在学校的变化,委婉地向他们说出想法,期望家长能够改变对待她的态度。
接下来她开始信任我,遇到问题还会找我帮忙解决。
直到有一次她又和老师冲突,自己不告而辞擅自离开学校,我和班主任情急之下把她家长叫到学校,告知状况以期望家长配合解决问题。
C明白家长被叫到学校后,十分生气指责老师不就应叫家长,不尊重她的感受,让她丢面子了。
之后她对我的态度也改变了。
她觉得我和班主任是站在一齐和她作对。
凡事都不配合了,态度也越来越差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问题学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与其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正因为如此,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和老师就应给予更多的爱心与宽容心。
因为老师的爱心和宽容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如果我对她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爱心,我想就应先和她沟通,征求她意见之后再和家长联系。
而不是先思考推卸自己的职责,把问题转到家长一方,加剧了师生之间的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问题学生案例分析【可编辑】教育问题学生案例分析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育只有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才能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下面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我班有个学生叫刘腾岳。
我刚接这个班时,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每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上课缺乏组织纪律性,随心所欲。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于是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一位老师。
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
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
”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案例分析: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王唏臣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同学是学生的益友。
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
因此,我让他从与其他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
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刘腾岳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
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介,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批改他的作业时,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教育、转化一名问题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想终会有所收获。
教育问题学生案例分析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育只有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才能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下面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毅。
他的表现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每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上课缺乏组织纪律性,随心所欲。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于是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一位老师。
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
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
”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案例分析: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王唏臣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同学是学生的益友。
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
因此,我让他从与其他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
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王毅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
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介,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批改他的作业时,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教育、转化一名问题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想终会有所收获。
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案例分析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的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问题,甚至存在着人际交往的障碍,影响了他们心理、情感与行为的社会化发展,这种情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
下面通过一个小学生案例对学生的交往障碍问题进行分析。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案例我班吕昀畅,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
如果同学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就大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
这导致吕昀畅在班级里很孤立,没有朋友。
(二)人际交往不良的原因吕昀畅表现出来的是人际交往不适应,出现这种交往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自我中心的影响有的小学生自我中心比较严重,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自我中心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因此导致交往不良。
就吕昀畅而言,他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学,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影响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2(不良的情绪和自控力的影响不良情绪也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
有些小学生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冲突,周围的同学不能接受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如上例中,吕昀畅平时趾高气扬,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因此同学无法接受他。
3(交往技能的缺乏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为主。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他们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体中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影响交往的效能。
(三)教育指导措施1(改变自我中心的交往观念改变小学生自我中心的、片面的人际交往观念,使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首先,老师和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小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再次,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交往冲突的例子,引导小学生转换角色,体会对方的感受,冷静地进行自我批评等,使他们不仅仅把人际交往看成是自己单方面的作用,而是同学和伙伴之间的双向互动。
2(正确调控情绪,避免人际冲突积极健康的情绪能促进小学生更好的人际交往。
对于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按照当时的情境,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控。
即通过让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估来认识交往中不良情绪反应的不良后果,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产生冲突。
同时,指导他们在遇到人际冲突情境时,如何运用克制、忍让、注意力迁移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自我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3(学习交往技能,注意灵活运用处理人际关系是能力,也是技巧,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
因此,老师和家长应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首先,增加与同学的交往频率是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为人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了解;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建立友谊。
而交往频率的增加,是增加接触、了解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学会真诚关心同学,真正为他人着想。
只有对人真诚,才能获得真诚。
教育学生不虚伪,不做作,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与他人坦诚相处,进行真正的交流。
第三,要讲究褒贬的方式。
人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应注意尊重他人。
批评他人的缺点时要含蓄委婉,不夸大,不使他人难堪;在与别人讨论问题、陈述看法时则要注意谦逊,切忌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教训别人;而在赞美别人时,应诚心诚意,实事求是。
第四,要学会聆听。
耐心、虚心、会心的聆听,会使人有心领神会之感,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不等别人讲完就打断,甚至他说他的你做你的,则使人有“话不投机半句多”之感。
如果在交往中还能注意运用一些身体语言,注意交往距离等,则可收到更好的交往效果。
对于小学生经常出现的人际交往障碍,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从情感、意志和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着手培养,同时训练他们掌握适当的交往技巧,使之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创造一种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