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专家痛风的治疗方案
摘要: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为痰瘀互结、湿热蕴结。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专家针对痛风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调理、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养生等方面,旨在为痛风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指导。
一、饮食调理1. 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加重痛风症状。
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2.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
3. 控制饮食总热量:肥胖是痛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应控制饮食总热量,避免肥胖。
4. 适量饮水:多饮水有助于尿酸排泄,预防痛风发作。
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
5. 限制饮酒:酒精可影响尿酸排泄,加重痛风症状。
患者应避免饮酒。
二、中药治疗1. 病初期: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主。
常用方剂有四妙散加减、茵陈蒿汤加减等。
2. 病中期: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加减、大黄牡丹皮汤加减等。
3. 病后期:以健脾益肾、温阳通络为主。
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加减、金匮肾气丸加减等。
三、针灸推拿1. 针灸治疗: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的作用。
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合谷等。
2. 推拿治疗:推拿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功能。
常用手法有按揉、拿捏、摇动等。
四、气功养生1. 简单易学的气功:患者可练习一些简单易学的气功,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调节阴阳。
2. 注意调养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病情。
五、注意事项1.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切勿随意加减剂量。
2.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4. 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监测病情变化。
5. 若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总结:中医专家痛风治疗方案从饮食调理、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养生等方面入手,旨在全面调理患者体质,缓解痛风症状。
中医痛风的治疗方法
中医痛风的治疗方法
中医痛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秦艽、蔓荆子、白薇、天花粉等,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来缓解痛风引起的症状。
2.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痛风主要是因为体内湿热、瘀血等导致,因此饮食应该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少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酒类等)和过多的高糖高脂食物。
3. 中医按摩:通过针灸、拔罐、推拿等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内湿热和瘀血的状况,从而缓解痛风症状。
4. 运动锻炼:中医认为痛风主要是由于气滞、血行不畅等原因导致,因此适量的运动可以活血化瘀、促进气血流通,从而减轻痛风症状。
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痛风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对于长期积累的尿酸结晶(痛风病灶)的消除效果较差。
因此,在治疗痛风时,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治疗是常见的方法。
同时,患者需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山东中医治疗痛风的案例
山东中医治疗痛风的案例
病人男性,52岁,身高170cm,体重80kg。
症状:右大趾关节疼痛,走路有困难,严重时甚至无法行走。
中医诊断:痛风。
治疗方案: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剂:茵陈蒿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三钱、赤芍、当归、川芎各二钱,枳实、丹皮各一钱半,防风、独活、蒲公英、白术各一钱,枸杞子、山茱萸各五分,金银花三钱。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次服用半剂。
治疗结果:服用三剂后,症状有显著改善,可以正常行走。
如此服用两周,完全消除了症状,并没有出现副作用。
随访半年无复发。
总结:痛风是一种常见疾病,西医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主要方向,体现了中医药的互补性和整体观念。
茵陈蒿汤是治疗痛风的主要方剂之一,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本案例中,这位病人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且没有出现副作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
中医名家治疗痛风医案
中医名家治疗痛风医案
痛风是一种由尿酸盐沉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和热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痛风历史悠久,并有许多名家治疗痛风的医案。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位中医名家治疗痛风的医案集锦。
1.《伤寒论》中的治疗痛风方
《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一本经典中医书籍,其中就有关于痛风的治疗方案。
张仲景认为痛风是由于肝胆湿热导致的,因此他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具体方剂为:知母、黄芩、赤芍、芒硝、泽泻、炙甘草、生姜等成药,煎服即可。
2.余良吉的治疗痛风方
余良吉是清朝时期的一位中医名家,他在治疗痛风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痛风是因为肾气虚弱、筋骨失养而导致的。
因此,他的治疗方案主要是补肾益气、滋阴润燥。
具体方剂为:熟地、黄精、杜仲、桑葚、生地等成药,煮水泡服。
3.王叔和的治疗痛风方
王叔和是宋代时期的一位中医名家,他在治疗痛风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痛风是由于肝胆气滞、湿热内蕴所致。
因此,他的治疗方案主要是疏肝理气、清热化湿。
具体方剂为:柴胡、黄芩、赤芍、泽泻、木香等成药,煎服即可。
以上是几位中医名家治疗痛风的医案集锦,这些医案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治疗痛风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用不同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因此,在治疗痛风时,一定要找到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
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痛风的处方
中医治疗痛风的处方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关节炎症的疾病,中医将其归类于“痹症”范畴。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主张辨证施治,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达到缓解症状、降低尿酸
水平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痛风的处方:
1. 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急性痛风发作期,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
常用
药物有黄柏、苍术、薏苡仁等。
2. 健脾补肾法:适用于痛风缓解期,以健脾补肾为主,常用药物有山药、茯苓、熟地黄、山茱萸等。
3.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痛风患者伴有血瘀症状,如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常用药物有红花、川芎、桃仁等。
4. 疏风散寒法:适用于痛风患者因受风受寒而发作,表现为关节疼痛,常用药物有羌活、独活、桂枝等。
5. 化痰通络法:适用于痛风患者伴有痰湿阻络症状,如关节肿胀、沉
重感,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白芥子等。
6. 益气养血法:适用于痛风患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芍等。
7. 滋阴降火法:适用于痛风患者阴虚火旺,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常用药物有知母、黄连、地黄等。
8. 温阳散寒法:适用于痛风患者阳气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常用药
物有肉桂、附子、干姜等。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
处方,并可能进行药物的加减。
此外,中医治疗痛风还强调饮食调养
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高嘌呤食物、保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痛风病是一种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关节炎症性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反复发作,伴有尿酸水平升高。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与风、寒、湿、热、痰瘀等因素有关。
二、证候诊断根据痛风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证型:1. 湿热蕴结型: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伴有发热、口渴、小便黄赤等症状。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 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重着,遇寒加重,得温则减,伴有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3. 痰瘀互结型: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僵硬变形,伴有关节周围痰核结节。
舌暗红有瘀斑,脉弦涩。
4. 肝肾阴虚型: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伴有关节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等症状。
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根据证型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如湿热蕴结型可用四妙丸加减;寒湿痹阻型可用乌头汤加减;痰瘀互结型可用桃红饮加减;肝肾阴虚型可用左归丸加减。
2. 针灸治疗:根据证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如湿热蕴结型可选用大椎、曲池等穴位;寒湿痹阻型可选用肾俞、关元等穴位;痰瘀互结型可选用膈俞、血海等穴位;肝肾阴虚型可选用太溪、三阴交等穴位。
3. 饮食调理:痛风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嘌呤、低脂肪、低热量为主,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
同时要保持饮食规律和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4. 运动指导:痛风病患者应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应适中,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运动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
5. 心理干预:痛风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同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以减轻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四、护理与调摄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
2.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 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进食高嘌呤食物。
4. 定期进行尿酸水平检测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进展。
中医治疗痛风处方
中医治疗痛风处方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白虎历节”,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病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主张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
1. 湿热型痛风湿热型痛风患者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尿黄等症状。
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常用处方如下:-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丹皮、柴胡、当归、甘草。
- 四妙散: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
2. 痰湿型痛风痰湿型痛风患者多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伴有胸闷、恶心、舌苔白腻等症状。
治疗原则为化痰利湿、健脾和胃。
常用处方如下:- 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
- 五苓散: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
3. 血瘀型痛风血瘀型痛风患者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固定、局部皮肤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常用处方如下:-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柴胡、桔梗、牛膝、地龙、甘草。
-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
4. 肾虚型痛风肾虚型痛风患者多表现为关节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
治疗原则为补肾强腰、温阳散寒。
常用处方如下:- 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茸、杜仲、肉桂、附子。
- 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5. 肝郁型痛风肝郁型痛风患者多表现为情绪抑郁、胁肋胀痛、关节疼痛,舌红、脉弦。
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常用处方如下:- 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薄荷、生姜、甘草。
- 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甘草。
在使用中药治疗痛风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处方,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煎煮方法。
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多食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平衡。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痛风病是一种疾病,也称为痛风性关节炎。
以下是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病症表现为多个趾指关节的突然红肿疼痛,疼痛逐渐加剧,如虎咬般剧烈,白天轻微,夜间严重,反复发作。
可能伴随发热、头痛等症状。
2)多见于中年或老年男性,可能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摄入高嘌呤食品、饮酒或受风寒等诱发。
3)初期可能只有单个关节受累,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
随后,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也可能受累,出现红肿、热痛,严重时关节腔可能会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周围关节和耳廓、耳轮、趾骨和指骨之间可能会出现“块瘰”(痛风石)。
4)血尿酸和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间白细胞总数可能会增加。
5)必要时进行肾B超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XXX(ACR)的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
C、单关节炎发作。
D、观察到关节发红。
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H、可疑的痛风石。
I、高尿酸血症。
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病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躁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出现身体疲劳、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等症状,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中医对痛风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痛风的治疗方法痛风是一种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有关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红肿、局部热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痛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痛风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痛风着重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寒湿痰饮、气滞血瘀以及肾虚火旺等,每种辨证类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
1. 寒湿痰饮型该型痛风患者常伴有关节肿痛、红肿发热且肌肉酸疼的症状。
中医治疗常采用温阳化湿、祛痰化痰的方法,常用药物有桂枝汤、半夏泻心汤等,以温阳化湿、祛除湿邪为主要疗效。
2. 气滞血瘀型该型痛风患者疼痛常呈阵发性,关节红肿、瘀斑明显,舌质紫暗,脉象细弦。
中医治疗主要采用理气活血的方法,常用药物有活血化瘀汤、川芎茶等,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为主要疗效。
3. 肾虚火旺型该型痛风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舌红苔少等症状。
中医治疗常采用滋阴降火、清热利湿的方法,常用药物有六味地黄丸、透疔败毒散等,以滋阴降火、清除湿热为主要疗效。
二、饮食调理中医治疗痛风还注重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缓解病情。
一般来说,痛风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尽量选择低嘌呤的食物进行搭配。
1. 低嘌呤食物低嘌呤食物主要包括米面类、蔬菜、水果等,如米面类可以选择大米、面条、面包等;蔬菜可以选择豆腐、蘑菇、黄瓜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梨子、橙子等。
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肉类、海鲜等。
2. 多饮水适量饮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缓解体内尿酸的积聚。
建议每天饮水量不低于2000ml,可以选择白开水、淡盐水等清淡饮品。
三、中草药疗法中草药疗法在中医治疗痛风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草药有着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必要时还可进行有效的辅助疗法。
1. 清热祛湿药物常用的中草药有秦艽、菊花、蒲公英等,这些药物能够较好地清热祛湿,促进尿酸的排泄,从而缓解痛风症状。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痛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痛风痛风,这个让许多人备受折磨的疾病,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骨伤科学的领域里,有着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痛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骨伤科学认为,痛风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等密切相关。
其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以及外感邪气等。
在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学首先注重的是辨证论治。
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的综合分析,判断其所属的证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证型有湿热蕴结型、痰浊阻滞型、瘀热阻滞型、肝肾阴虚型等。
对于湿热蕴结型的痛风患者,治疗上常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
会选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中药,如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等。
黄柏苦寒,能清热燥湿;苍术苦温,燥湿健脾;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牛膝活血通经,引药下行。
这些中药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缓解关节疼痛。
痰浊阻滞型的患者,治疗则侧重于祛痰化浊、通络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等。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
通过这些药物的协同作用,化解体内的痰浊,疏通经络,减轻疼痛。
瘀热阻滞型的痛风,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为主。
会用到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中药。
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它们共同发挥作用,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热,缓解症状。
而对于肝肾阴虚型的患者,治疗重点在于滋补肝肾、通络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等。
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这些药物能够滋养肝肾之阴,增强体质,缓解疼痛。
除了中药内服,中医骨伤科学还采用了多种外治疗法。
其中,中药外敷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打成粉末,用醋或蜂蜜调成糊状,敷在疼痛的关节部位。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阐明:合用于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CKD1-3 期的住院患者。
一、诊疗(一)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参考《中医肾脏病学》。
痛风肾病诊疗根据:尿浊(蛋白尿)、水肿、夜尿频,神疲乏力,腰酸腰痛,关节肿胀或不利,甚至呕恶频作,口有尿臭等重要症状。
2.西医诊疗: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尿酸性肾病的诊疗、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
(1)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患者或绝经期妇女,有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结节、尿酸性尿路结石等病史。
(2)男性血尿酸>417µmol/L(7.0mg/dl),女性血尿酸>357µmol/L(6.0mg/ml);肾功效正常者,尿尿酸分泌超出800mg/d(418mmol/d)。
(3)临床可见慢性间质性肾炎体现,早期可仅有轻至中度蛋白尿及尿浓缩功效减退(晨尿渗入压低),肾小球过滤正常,晚期可有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4)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
(5)排除继发性尿酸性肾病。
(二)证候诊疗本病以本虚为主或可兼标实证(1-2 个),临床常见证候以下:1.本证(1)脾肾气虚证:面色无华,腰膝酸软,食欲不振。
神疲乏力,下肢浮肿,口淡不欲饮,尿频或夜尿多。
舌淡红,有齿痕,苔薄,脉细。
(2)脾肾阳虚证:面色苍白(或黧黑),浮肿,畏寒肢冷,腰膝关节酸痛或冷痛,足跟痛。
精神萎靡,纳呆或便溏(五更泄),遗精、阳痿、早泄或月经失调,夜尿频多清长。
舌嫩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3)气阴两虚证:腰酸膝软,面色无华,少气乏力。
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频多,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大便干结。
舌质红,舌体胖,脉弦细无力。
(4)阴阳两虚证:腰酸膝软,极度疲乏,畏寒肢冷,五心烦热。
头晕目眩,大便稀溏,夜尿清长,口干欲饮,潮热盗汗。
舌淡白、胖嫩,有齿痕,脉沉细。
2.标证(1)湿热内蕴证:四肢沉重,关节灼热肿痛,颜面或下肢浮肿。
皮肤疖肿、疮疡,咽喉肿痛,关节痛风石形成,局部红肿疼痛,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大便黏滞不爽或秘结。
痛风中医怎么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痛风中医怎么治疗最有效的方法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多,进而引起尿酸盐在关节软骨和周围组织沉积,引起关节炎和痛风石形成。
痛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治疗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那么,痛风中医怎么治疗最有效呢?首先,中医治疗痛风的核心理念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要是通过药物和针灸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体内的湿热痰浊,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中医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包括逍遥散、桂枝加葛根汤、通淋汤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痛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症状。
同时,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痛风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消除痛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其次,中医治疗痛风还注重饮食调理,中医认为痛风主要是由于体内湿热痰浊过多所致,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避免摄入过多的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酒类等,同时要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功效的食物,如苦瓜、芹菜、莲子等,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热痰浊,缓解痛风症状。
此外,中医治疗痛风还包括一些传统的理疗方法,如拔罐、艾灸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痛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总的来说,痛风中医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饮食调理和传统理疗方法,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湿热痰浊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当然,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痛风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痛风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痛风中医治疗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药物治疗、针灸疗法、饮食调理和传统理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缓解痛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希望痛风患者能够及时寻求中医治疗,早日康复健康。
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1. 痛风症概述痛风症,也称作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引发的关节炎疾病。
它常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临床路径在治疗痛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将介绍中医的治疗方案。
2.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痛风症的策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痛风症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 首要原则:清热祛湿、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痛风症的发生与湿热之邪阻滞、瘀血凝滞有关。
因此,治疗痛风症的首要原则是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 药物治疗:中医常选用草药制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罂粟壳、秦艽、桃仁等,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通络的功效,可有效缓解痛风症状。
3. 饮食疗法:中医强调调整饮食惯对治疗痛风症非常重要。
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内脏、海鲜、啤酒等,同时适量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以帮助清除体内的尿酸。
4. 调整生活方式:中医推崇合理锻炼和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患者应适度运动,注意保暖,避免过度疲劳,以提高免疫力和缓解症状。
5.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痛风症与体内气血循环不畅有关,因此可以采用针灸疗法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循环,改善病情。
3. 总结中医临床路径在治疗痛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草药治疗,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和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缓解痛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病人在接受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C、单关节炎发作D、观察到关节发红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H、可疑的痛风石I、高尿酸血症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痛风,又称为“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进而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的疾病。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历史悠久,其治疗原则主要依据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痛风中医辨证论治的详细内容:1. 湿热蕴结型此类痛风患者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常用方剂有宣痹汤、四妙散等,药物包括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等。
2. 寒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痛风患者表现为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关节活动受限,舌苔白腻,脉象沉迟。
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常用方剂有桂枝茯苓丸、真武汤等,药物包括桂枝、茯苓、白术、附子等。
3. 痰瘀互结型痰瘀互结型痛风患者关节疼痛固定,局部肿胀,按之有硬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涩滞。
治疗原则为化痰祛瘀,通络止痛。
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药物包括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
4. 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痛风患者关节疼痛,伴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治疗原则为滋养肝肾,清热止痛。
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包括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等。
5. 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痛风患者关节疼痛,伴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象沉迟。
治疗原则为温补脾肾,祛湿止痛。
常用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包括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药等。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针灸、拔罐、按摩等外治法,以及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以减少尿酸的生成。
通过综合治疗,痛风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痛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痛风痛风是由于长期嚓吟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等病的范畴。
多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而成。
病久可致痰凝血瘀,后期还可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诊断】1本病初期可仅有血尿酸增高而无临床症状。
急性关节炎期典型的表现是关节突发疼痛,多数患者在半夜因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以第一跖趾关节及跖趾关节为多见,局部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
可伴有发热,有时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
一般历时1~2周症状缓解。
2 .慢性关节炎期主要可见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僵硬和肾脏病变。
3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尿酸增高,超过420UmO1/1。
X线摄片检查在受累关节可发现骨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区,为痛风的X线特征。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病理因素以湿、痰、瘀为主,故祛湿、化痰、消瘀为本病的基本治疗大法。
但湿有寒、热之分,因此应根据辨证选择不同的治法。
本病后期多伤及脾肾阳气,治疗当以扶正祛邪兼施为要。
1湿热痹阻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触,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举例:四妙丸加减。
苍术IOg,黄柏IOg,意瑟仁15g,川牛膝10g,忍冬藤15g,嫩桑枝20g,晚蚕砂(包煎)10g,宣木瓜10g。
加减:发热口渴者,加知母10g,生石膏(先煎)30g,桅子10g。
关节肿大者,加姜黄10g,威灵仙10g。
关节周围出现红斑者,加丹皮10g,生地12g,赤芍IOgo邪热伤阴出现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者,酌加青蒿12g,秦芜10g,功劳叶15g。
湿重者,加车前草15g,防己10g。
关节痛甚者,加延胡索IOg,地龙IOgo2 .寒湿入络关节僵硬畸形,屈伸不利,皮色暗红,畏寒肢凉,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胁沉细。
中医对于痛风治疗的经验心得和方法分享
中医对于痛风治疗的经验心得和方法分享痛风是一种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和发热。
中医在痛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药治疗和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痛风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中医对于痛风治疗的经验心得和方法的分享。
一、中药治疗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肝肾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因此中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调理脾胃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1.苦参: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的作用,可用于降低尿酸水平,缓解关节疼痛。
2.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湿的作用,可改善痛风引起的关节红肿症状。
3.炮姜、干姜:具有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缓解寒湿引起的痛风症状。
4.当归、红花: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
在选择中药治疗方案时,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理,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的调理在痛风治疗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性的饮食调理方法:1.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嘌呤是尿酸的前体物质,摄入过多会导致尿酸的产生增加。
患者应避免食用肉类、海鲜、内脏等高嘌呤食物。
2.增加低嘌呤食物的摄入:低嘌呤食物包括大豆、豆制品、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尿酸的排出。
3.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可促进尿酸的排泄,患者可以多食用柑橘类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和治疗痛风非常重要。
三、针灸和推拿疗法中医的针灸和推拿疗法在痛风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关节疼痛和红肿症状。
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摩和推拿,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紧张。
针灸和推拿疗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操作,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诊所。
总结起来,中医在痛风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和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红肿症状,并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痛风常见的6种方剂
中医治疗痛风常见的6种方剂痛风的发生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脾肾运化功能失调,加之后天饮食不节,当遇到风寒湿邪、热毒等因素时,就会导致湿邪、热邪流注于肢体关节,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在治疗痛风时,常会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症及发病时间等因素来制定治疗策略,下面给大家分享治疗痛风的常见的6种方剂:第一种,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上中下通用通风汤,是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创立的。
【主治】痛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痰,有血之不同,此为通治。
【用药】川芎、黄柏(酒炒)、苍术(泔洗)、南星(姜制)、桃仁、神曲(炒)、防己、白芷、羌活、威灵仙(酒拌)、龙胆草、桂枝、红花。
【功效】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利水祛湿、化瘀止痛。
黄柏清热,苍术燥湿,龙胆泻火,防己利水,四者治湿与热。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川芎血中气药,南星散风燥痰,四者治血与痰。
羌活祛百节风,白芷祛头面风,桂枝、威灵仙祛臂胫风,四者所以治风。
加神曲者,消中焦陈积之气。
疏风以宣于上,泻热利湿以泄于下,活血燥痰消滞以调于中,所以能兼治通用。
第二种,四妙散四妙散为清热燥湿的代表方剂,出自清代医家张秉承所著的《成方便读》一书。
【主治】由于湿热下注导致的两足麻木、痿软、肿痛诸证。
用于治疗痛风的湿热蕴结证,效果显著。
【用药】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之功效。
取其苦温燥湿之功除湿邪之来源。
黄柏:味苦,性寒,归膀胱经、肾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可直入下焦除肝肾之湿热。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排脓除痹之功效,取其入阳明经祛湿热而利筋络。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的功效。
可兼领诸药之力直入下焦,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四药合用,湿热去、痹症除。
第三种,萆薢渗湿汤此方出自《疡科心得集·补遗》。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病症。
中医名家治疗痛风医案
中医名家治疗痛风医案中医名家治疗痛风医案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体内风湿、湿气、热毒等病邪侵袭而引起,治疗痛风的关键是要去风湿、利湿、清热、祛毒。
以下是几位中医名家对治疗痛风的医案:1.张锡纯:乌骨藤祛痛饮①药物组成:乌骨藤、苦参、独活、防风、地黄、牛膝、葛根、金银花、黄柏、当归、白芍、红花、川芎、白术、陈皮、山茱萸、黄连。
②用法用量:以上十八味药材煎水代茶饮用,每日三次,每次200毫升。
③主治病症:主要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2.李时中:苏梅温经汤①药物组成:苏梅、益母草、茜草、牛膝、羌活、山楂、草果、细辛。
②用法用量:以上八味药材混合,煎汤代茶饮用,每日三次,每次300毫升。
③主治病症:主要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3.关元俊:肝开胆通痛丸①药物组成:枳实、黄芩、黄柏、栀子、赤芍、甘草、生地、当归、川芎、红枣、茯苓、白术、木瓜、草果。
②用法用量:以上十五味药材混合成丸,每次6粒,每日三次,用温水送服。
③主治病症:主要用于治疗痛风、关节炎、疝气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4.吴清明:桃花痛风丸①药物组成:茯苓、泽泻、心叶钩藤、肉苁蓉、赤苓、葫芦巴、穿山甲、独活、白芍、生地、川芎、当归、桃花芳香化湿解毒之物。
②用法用量:以上十三味药材混合成丸,每次8粒,每日三次,用温水送服。
③主治病症:主要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习惯性流产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以上几位中医名家的治疗痛风医案都采用了中草药的配方,既能治疗病症,又不会产生副作用,是中医学治疗痛风的特色和优势。
当然,在使用中药治疗痛风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药物的剂量和配方等因素。
希望痛风患者能够重视中医治疗,提高自己的身体免疫力,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 )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 (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 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C、单关节炎发作D观察到关节发红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H、可疑的痛风石I 、高尿酸血症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 、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3、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痹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4、痰瘀痹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紫暗,脉弦或沉涩。
5、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
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基础治疗1、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留意保护受累关节。
2、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烟。
3、饮足够的水,每日2000ml 以上。
(二)针灸治疗治则:泄化浊瘀、清热利湿、化痰通络、补益肝肾主穴:阿是穴、足三里、阴陵泉、筑宾、支沟、内庭、陷谷、三阴交配穴:肘关节肿痛者加曲池、合谷;腕关节肿痛者加合谷、阳池、外关;膝关节肿痛者加血海、膝眼、阳陵泉;踝关节肿痛者加昆仑、解溪;第1 足跖趾关节肿痛者加太冲。
操作: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长度适宜毫针对局部病变处(阿是穴)行围刺法,其余主穴和配穴等穴位常规消毒后取长度适宜毫针直刺,采用小幅度的捻转提插泻法,留针30min 并隔10min 加强手法1 次,每日1 次,1 周为1 疗程,可酌情应用1-2 疗程。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 湿热痹阻证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推荐方药:四妙散加减。
炒苍术,川黄柏,川牛膝,薏苡仁,茵陈,虎杖,土茯苓,萆薢,秦皮,金钱草,车前草。
中成药:湿热痹片、痛风定胶囊、通滞苏润江胶囊等。
2. 脾虚湿阻证治法:健脾利湿,益气通络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苍术,茯苓,砂仁,半夏,陈皮,苡仁,土茯苓,萆薢,车前草,金钱草,甘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丸等。
3. 痰瘀痹阻证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推荐方药:二陈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桂枝,丹皮,桃仁,炒白芥子,土茯苓,萆薢,车前草,金钱草。
中成药:三七止痛片、血塞通胶囊等。
4.肝肾阴虚证治法:补益肝肾、舒经通络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补骨脂,骨碎补,穿山龙,土茯苓,川萆薢,白芍。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益肾蠲痹丸等(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等。
(五)外治法1. 中药外敷选用金黄散合新癀片调匀外敷,每隔6-12 小时换药1 次。
2. 中药熏药或熏洗辨证选用中药熏药或熏洗治法,湿热痹阻证,酌情选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药物;脾虚湿阻证,酌情选用健脾利湿,益气通络药物;痰瘀痹阻证,酌情选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药物。
(六)刺络放血法三棱针刺络放血: 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多在痛风急性发作时采用。
取阿是穴,放血1〜2ml,每周2〜3次。
(七)其他疗法中频脉冲电治疗:中药离子导入,每日1 次。
热证者不宜。
三、护理1. 饮食护理保持理想体重,适当限制脂肪,限制食盐摄入,禁酒限烟,低嘌呤饮食,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常见食物的酸碱性及嘌呤含量,使之能够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
2.饮水护理要求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
适当饮水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1 )饮水习惯:坚持每日饮一定量的水,不可平时不饮,临时暴饮。
(2)饮水时间:不宜饭前半小时内和饱餐后立即饮大量的水,饮水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及晚间和清晨。
(3)饮水与口渴:痛风病人应采取主动饮水的积极态度,不能等有口渴感时才饮水,因为口渴明显时体内已处于缺水状态,这是才饮水对促进尿酸排泄效果较差。
(4)饮茶:痛风病人可用饮茶代替白开水,但茶含有鞣酸,易和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响铁的吸收。
另外,茶中鞣酸尚可与某些蛋白质相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鞣酸蛋白,所以餐后立即饮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易造成缺铁性贫血等,较好的方法是餐后1h 开始饮茶,且以淡茶为宜。
3. 中医辨证施护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应力戒烟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局部配合如意金黄散、芙黄膏等外敷;对寒湿痹阻型患者,在季节变化时注意调节饮食起居,避免风寒湿邪外侵,发作时可局部热敷或中药熏蒸;急性发作期,须严格卧床休息,并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避免受累关节负重。
直至疼痛缓解72h 后开始适当轻微活动,促进新陈代谢和改善血液循环;间歇期,病人应注意鞋子的选择,尽量穿柔软舒适的鞋子,避免足部磨损造成感染。
冬天避免受凉,室温保持在20-22 C,对年老体弱者应注意保暖。
4.心理护理由于反复关节炎发作,常导致患者情绪焦虑不安,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解释病情,帮助其了解痛风的病因及防治对策,增加配合治疗的信心。
5.健康教育(1)节制饮食,控制高嘌呤食物,不食或少食。
多饮水,避免暴饮暴食。
节制烟酒、不宜喝大量浓茶或咖啡。
(2)积极减肥,减轻体重。
避免饥饿疗法,坚持适当的运动量。
(3)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居。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紧张与激动,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和。
注意保暖和避寒,鞋袜宽松。
(4)在医师指导下坚持服药,以控制痛风急性及反复发作,维持血尿酸在正常范围。
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双氢克尿噻、速尿。
(5)定期检测血尿酸值,1-3 个月检测1 次,以便调整用药和防治心、肾尿酸性结石。
(6)继发性痛风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病等原发病。
四、本科室临床实际与特色痛风病的治疗关键是控制血尿酸水平,而控制血尿酸的方法有其二:一是控制血尿酸的形成,二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
根据本科室多年的临床研究,创立了双向结合的“一体三位”痛风中医综合疗法,所谓“一体”是指中药汤剂为主的治疗方法;所谓“三位”是指中药外敷(本院自制剂金黄膏合新癀片研末外敷)、放血疗法、针刺疗法,急性期一般中药内服和外敷相结合,如果疼痛剧烈者,结合针刺,如果红肿发热明显者,结合放血疗法;慢性缓解期,一般是中药汤剂和针刺疗法向结合。
五、难点分析1、治疗难点一:痛风是一种复发性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病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由于发病时还常伴代谢综合征的一系列表现,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临床症候多变,临床治疗较复杂。
解决思路与措施:痛风治疗辨证得当,恰当选药,临床科收到满意的疗效。
痛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该重视调养,以达到预防发作,控制其复发。
同时,还要防治痛风相关疾病的危害。
痛风患者常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症等相关的疾病。
因此,在治疗痛风的同时,还应积极预防及治疗相关疾病,以防止痛风和相关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2、治疗难点二:急性期控制病情后,患者关节基本不痛,症状消失,从而进入间歇期。
此期患者常自以为疾病已痊愈,遂停止治疗。
或劳累,或饮食不节,或遇寒湿等外邪,导致痛风再次发作。
解决思路与措施:虽然关节疼痛已消除,但是体内仍有余邪,故间歇期也应治疗。
此期应缓则治其本,以防止痛风性关节炎再发作,降低血尿酸,治以健脾除湿,活血通络,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薏苡仁、黄柏、茯苓、熟大黄、川牛膝、王不留行、两头尖、红花、水蛭、白芥子、土鳖虫、土茯苓、苍术等。
3、治疗难点三:痛风病早期控制不理想,病情进入慢性迁延期,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日久不愈。
解决思路与措施:此期应健脾益肾,涤痰化瘀,常用药物:独活、桑寄生、秦艽、党参、茯苓、桃仁、红花、川芎、淫羊藿、牛膝、陈皮、土茯苓、泽泻等。
六、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994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痛风相关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
(二)评价方法(略)1、症状积分分级量化指标(1)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0 分无疼痛,10 分表示能够想象到的最严重疼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4-6 分表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但能生活自理;7-9 分表示比较严重的疼痛,生活不能自理;10 分表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
(2)关节肿胀:0 分关节无肿胀或肿胀消失;1 分关节肿胀、皮色红;2 分关节明显肿胀、皮色发红;3 分关节高度肿胀、皮色暗红。
(3)活动受限:0 分关节活动正常;1 分关节活动受限;2 分关节活动明显受限;3分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4)患者本人及医生对病情的VAW坪分。
2、疗效评价临床控制: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显效: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 <95% 有效: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