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绪论
生态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其各自内涵是什么?答:生态学:研究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环境生态学:①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②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你认为引种、外来物种入侵对人类、生态环境会带来什么影响?答:破坏生态平衡,作为新型病毒的传播媒介,经济影响,对人类的健康影响, 具体的如破坏农作物,排挤本地生物,成为优势种,传播或直接致病。
入侵的生物可能会成为优势物种而迅速繁殖,进而侵占当地物种的生态位,造成本地物种的灭绝,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率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答: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和效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和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
此点称之为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此点称为光补偿点。
3、阐述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答:(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良好溶剂,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3水有较大的比容,为生物创造稳定的体温和环温。
(2)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矿物质、气-土壤肥力;○3构成土壤生物作用,土壤中生物包括各种菌类、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对土壤有机物分解转化、元素循环有重要作用,改变土壤物化性质,影响生物生长;○4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
4、有效积温法则的内容、意义?答: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表示: K = N•(T-T0)。
生态与环境--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的产生于环境生态学的诞生和发展环境:指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环境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一、自然环境1) 大气圈地球表面的大气圈,大约有一千多公里厚.但直接构成植物气体环境的部分,只是下部对流层,厚度约16km。
大气圈中的O3层对整个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它的破坏会以多种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环境。
例如,波长280~320(UV-B)辐射量的增加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35亿年前,蓝藻和细菌的出现产生了氧。
2)水圈指地球上所有的水体总和。
地球上的水域面积约为71%,淡水资源不足(2.53%),且分布不均匀。
此外,还有地下水、气态水和固态水。
水是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载体,水中溶解了各种化学物质、各种溶盐、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物质等,为植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3)岩石圈指地球表层30~40km厚的地壳。
岩石圈中贮藏着丰富的化学物质,成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矿质营养的宝库。
溶解于地下水的矿质营养,到达土壤中,再经植物的根部吸收到植物体内。
4)土壤圈覆盖在陆地表面及水层下,是地球表面一层很薄的土壤圈层。
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重要基础。
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母岩、母质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地形地势以及生物成分对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理化性质也至关重要。
5)生态圈有关生物圈的定义很多,常用的定义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关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生态圈的范围可以一直延伸到太阳。
生物圈的范围地表以下12km的深海到地表以上23km的高空。
二、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可分为广义的人工环境(即有人为因素在内的自然环境)和狭义的人工环境(在人工控制下的环境)。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二十世纪世界十大著名公害事件①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②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③1948年,多诺拉烟雾事件④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⑤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⑥1955~1972年,日本骨痛病事件⑦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⑧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⑨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01986年,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三、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面产生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之为温室效应(花房效应)。
生态学复习材料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 环工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考试题型:一单选10个(20 分)二名词解释5 个(都是英文的,要求先翻译成中文,然后解释,20 分)三简答4 个(40 分)四论述一个(20 分)第一章绪论(P1-28)1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的概念: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P112 环境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寂静的春天》P123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P16第二章生物与环境(P30-70)1物种(Species的概念:概念一: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
概念二: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
P322 协同进化概念(coevolution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P333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及4个层次。
P35概念: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4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7 点)。
P37(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种质库)(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能量-多样性假说)(5)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6)生物地化循环(7)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稳定性关系)5 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5点)P40(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的作用。
(2)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3)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环工(4)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
(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
6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P47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环境生态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1、生态圈: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即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
生态圈中,有生命的部分共同构成生命系统,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空间称作生物圈。
生态圈中的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关于生态学发展的三本书《增长的极限》《人类环境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4、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环境科学:从广义上说是研究人类周围大气、土地、水、能源、矿物资源、生物和辐射等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环境要素影响的科学。
从狭义上将讲它是研究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保护和改进环境质量的科学。
6、全球性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与表型。
(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后者是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性状。
)2、什么叫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方面定义: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一般包括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①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A、B、A二、填空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
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
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C、B、A、A、C、A、A、D、B、B、D、B、B、A、C、A、D、A、B、B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D ;3、B、C、D;4、B、C、D三、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2、限制因子:生物的存在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一章绪论P28思考题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
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P16)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第二章生物与环境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维持平衡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环境生态学ppt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that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organisms (Krebs, 1994)
生态学(Ecology)定义
科学的自然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Charles Elton, 1927)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的科学—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45)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传统的生态学要在有机体(Organism)、 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 和生态系统(Ecosystem)水平上探索生命 系统的奥秘。因此,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甚至是生物圈 (Biosphere)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层次
分细组器个种群生生 子胞织官体群落态物
生态学的发展史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朴 素的整体观为特点。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研究对象
• 传统的生态学要在有机体(Organism) 、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 )和生态系统(Ecosystem)水平上探索生 命系统的奥秘。因此,生态学是以生物个 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甚至是生物圈 (Biosphere)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层次
的场所。 它包括岩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 圈的下层。 全球生态学: 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 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发展史
•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这一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 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形成几个著名的生 态学派(四大学派)。
北欧学派:由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的R. Sernauder创建。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
法瑞学派:代表人为J. Braun-Blanquet. 把植物群落生态学 称为“植物社会学”,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建 立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常被称为植被区系学派。 1953年后,与北欧学派合流,被称为西欧学派或大陆学派 。
生态学的第四条法则: 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生态学上,和在经济学上一样,这条法则都主 要警告人们,每一次获得都要付出某些代价。从 一方面来看,这个生态学法则包含着前三条法则。 因为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 这个整体内,是没有东西可以取得或失掉的,它 不受一切改进的措施的支配,任何一种由于人类 的力量而从中抽取的东西,都一定要被放回原处。 要为此付出代价是不能避免的,不过可能被拖欠 下来。现今的环境危机是在警告:我们拖欠的时
环境生态学_第一章_绪论)

2.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的区别是什么?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 系的科学。
以人为中心来探讨其生活环境的科学 ;
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原理、规律及 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3.根据你个人的理解,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和研究
古代人与自然的和谐
桑基鱼塘工程 稻田养鸭除蟹 放蚁保柑技术 养鱼除草熟田 桑羊互惠结构 牧鸭治蝗(现代)
环境生态学的任务及发展趋势: 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 退化系统的特征判定
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 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 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措施的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
(三)环境生态学的任务及发展趋势
环境生态学的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 (既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与发展。
滇 池 的 水 葫 芦
环境生态学
(选修课,32学时)
授课班级:环境工程
《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绪论
生物与环境 种群生态
• 第七章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 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 第八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
• 第四章
• 第五章
群落生态
生态系统生态学
• 第九章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 第六章 生态系统服务与主•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 续发展 要生态系统功能
2.2007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是什么?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BY 周晓杰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它包括4 个层次的内容;1)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2)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3)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的形成与发展规律: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主流?20 世纪60 年代后,由于出现全球人[ ]。
环境、资源等威胁人类生存问题出现,生态系统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主流论述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书上,有)讨论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书上有)第二章:个体1。
环境:是指某- 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 一切事物的总和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 一种或少数儿种因予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5.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 -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外延为耐性定律:对于具体的生物,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 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又称阈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其中包括最适区,适宜区和高低死亡限(见耐受曲线)。
6.限制因子定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7.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态学绪论

《生态学》第一讲
课上请跟上老师的上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结合教材复习。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图1 2021年全球不同灾害类型发生频次与损失统计图
《生态学》第一讲
课上请跟上老师的上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结合教材复习。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图2 1991-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历史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与2021年对比(单位:亿美元)
人类环境问题按成因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 两类:
前者是指自然灾害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台风、 海啸、洪水、旱灾、沙尘暴、地方病等所造成的环境破 坏问题,这类问题在环境科学中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 origi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或第一环境问 题( primal environ - mental problem )。
《生态学》第一讲
课上请跟上老师的上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结合教材复习。
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
19世纪30年代以后,电机的产生、电能的利用以及汽车和飞机
相继问世,形成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人类进人了电气时代。人类对自 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因能源的大量消耗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60年代 后,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化学工业的迅速崛起,合成了大量的化学 物质以替代某些天然物质,其中不少化学物质对人类及生物资源具有 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成为这个时期主要环境问题的根源。从20世纪 30年代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开始,震惊全世界的污染公害相继发生。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农药、噪声和核辐射等 污染都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人类第一次感觉到了自然的生存安全 受到了挑战。
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产生
学 习 2. 理解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目 标 3. 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过程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第一章绪论

环 境 学 基 础 环 境 学
(二)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社会学 环境数学 环境物理学 环境化学 环境控制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地质学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水污染防治工程 环境污染 防治工程技术及原理 固体废物治理及利用工程 核工业环境工程 噪声及热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环境规划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水利工程
可怕的握手
沙尘暴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肆虐,专家称,滥砍滥伐导致沙区扩大, 一旦若干沙区连成一体,治理将变得更加困难。
环境问题产生的几种观点
宗教鼓励人 口增长和人 对自然的贪 欲
经济的超速 增长
人口的快速 增长
科学技术发 展的结果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 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或对环境的污染所产 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反馈效应。它是人类社会的“伴生” 产物。
环 境 科 学
应 用 环 境 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经济学 环境医学 环境法学 环境工效学
四、环境生态学的诞生及学科发展
(一)学科定义 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 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 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 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 (金岚,盛连喜,等,1991)。
2.建立初期
3.发展及成 熟期
4.生态科学 的兴起
(四)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1.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
个体生态学 行为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进化生态学„„
鸟类生态学
2.按照生物分类的划分
动物生态学
鱼类生态学 „„
微生物生态学„„ 淡水生态学 河口生态学 海洋生态学 陆地生态学 „„
环境生态学总结

第一讲绪论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4)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
第二讲环境与生物系统1、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肌肤——土地;地球的血液——河流;地球之肾——湿地;地球之肺——森林;地球的人造系统——城市。
2、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1)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2)湿地生态系统(陆地和水域的过渡类型);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3、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4、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1)生物种类多;2)系统稳定性高;3)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4)生产效率高。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1)具有综合的环境效应;2)调节气候;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作为生物遗传资料库。
5、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
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1)天然的基因库;2)潜在资源;3)净化功能;4)气候和水文调节功能。
第三讲生态系统与环境安全1、生态系统的定义:凡任一地段内所有生物和其所在的物理环境可导致能量流动,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便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有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总是处于不断发展、进化和演变之中,具有生物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系统功能。
(能量流动:十分之一定律)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遇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对照: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4、生态平衡的特征:(1)1.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2)在生态系统整体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3)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4)与周围其它生态系统相协调。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分支情况是怎样的?按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能流、食物网和营养循环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的科学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3、环境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念: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等,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第二章生态系统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性质?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有哪些性质:(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
2、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类型分别有哪些?生态系统:是指生境(habitat)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包括:⑴气候因子;⑵无机物质;⑶有机物质;生物群落,包括:⑴生产者;⑵消费者;⑶还原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2
2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什么是环境生态学?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环境生态学前沿
2021/3/12
3
第一节 环 境
环境定义: ➢ 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环境因素的总和。 ➢ 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021/3/12
4
环境生态学导论
2021/3/12
13
六、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
➢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340 m3,排世 界第109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 一。
➢ 水利用率低下,以农业为例,生产一吨粮食耗水1330 m3,高出发 达国家300-400m3。
2021/3/12
5
一、自然环境
(一)自然环境分类
➢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生物圈
1、大气圈
约一千多公里厚
对流层——直接构成生物气体环境,约16km 含有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如CO2、O2等 O3层对整个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2、水圈
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气态水和
➢ 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库
➢ 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 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循环角度去
考虑)
➢ 人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定因素
2021/3/12
17
第三节 环境生态学产生和发展趋势
生态学(Ecology)定义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Ecology” 来自希腊文“Oikos”(住所,栖息地)和 “Logos”(学问,研究),亦即生态学在创建之初就表达为研 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场所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上述生态学的定义是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Haeckel,1866) 首次提出的。这是生态学至今最为全面的定义。但是首先 使用“Ecology”一词学者是亨利.索瑞(Henry Thoreau,1858)。
➢ 2005年1月份监测显示,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水系劣Ⅴ类 水质占28.4%。水污染已出现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 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海域发展的趋势。
➢ 七大水系主要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按污染程度 由轻到重的次序是:珠江、长江、松花江、淮河、黄河、辽河和海河。
环境生态学
2021/3/12
1
《生态学》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
学 第六章 生态系统服务
与主要生态系统功能
第七章 受损环境生态 防治
第八章 生态系统退 化与恢复
第九章 生态评价与 生态管理
第十章 生态监测
2021/3/12
15
八、热带天然林消退 ➢ 占世界森林面积45%的热带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九、化学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 农药、化肥、重金属等化学污染,沿着食物链进
入人体,使人类疑难杂证增多,引发癌症,影响 人类生存。
2021/3/12
16
十、正确认识环境问题
长最旺盛。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3、小环境
接触生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环境
如植物根系周围的土壤环境,叶片表面的大气环境,树冠周围的局部 环境等
2021/3/12
8
二、人工环境 可分为广义的人工环境(有人为因素在内
的自然环境)和狭义的人工环境 (在人工 控制下的环境)。
2021/3/12
9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温室效应 ➢ 大气中的CO2气体和水蒸汽等,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吸收
作用,使地球温度保持在15℃ 左右,这属“ 自然温室” 效应。人类的活动引起空气中某些成分的变化,打破原有 的平衡状态 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化合物、臭氧 等气体 ➢ 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对于从地面射出 的长波辐射强烈吸收,使地表辐射的热量留在了大气层内, 提高了地表的温度,称为“温室效应”。
2021/3/12
11
四、水土流失
➢ 水土流失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 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全世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25亿公顷,占全球耕 地、林地和草地总面积的29%。
➢ 水土流失包括“三大损失”和“六大危害”: ⑴水分损失、洪涝灾害和旱灾交织 ⑵土壤损失导致土壤薄层化和泥砂淤积,生态灾难加剧。据联合国环境 署(UNEP)的统计,全球每年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土壤量达600亿吨, 如果以土层平均厚度1米计算,只需809年,全球耕地土壤将侵蚀殆尽 ⑶土壤养分损失导致土壤贫瘠化和河流盐碱化、湖泊富营养化
2021/3/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五、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 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壤侵蚀,常见的土壤侵蚀除上述 的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外,还有地力衰退、土壤盐碱化 和沼泽化等。
➢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土壤退化已威胁到生物圈的未来,对 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据统计,全世界土地养分亏缺的面 积为29.9亿ha,占陆地总面积的23%。中国的地力衰退 地很严重,有2/3的耕地属于中低产水平。
2021/3/12
10
二、臭氧层破坏
在大气污染以前,臭氧水平分布状况变化很小。近几十年来, 由于环境污染,臭氧层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同温层中臭氧 浓度呈减少趋势,地球上空出现臭氧空洞,且臭氧空洞还在 逐年扩大
三、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包括:
⑴ 生态系统多样性
⑵ 物种多样性
⑶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最重要,它是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
固态水。
约为地球总面积的71%,特点是淡水资源不足,分布不 均匀。
水是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载体
2021/3/12
6
(二) 环境的级别
地球环境之下,可分为区域环境、生境和小环境等。 1、区域环境 在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由于5个自然圈层互相配合的情况有较大差异,
形成不同的区域环境。如:江河湖海,陆地、平原、高原等。 2、生境 植物的分布与生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分布区中心,数量最多,生
2021/3/12
14
七、大气污染和酸沉降
➢ 目前,空气污染和酸沉降危害难以控制。 ➢ 一是大气污染愈演愈烈。据统计,全球二氧化硫的排放量1.5亿吨,其
中发达国家排放量有所下降,但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有所增 加。 ➢ 二是酸沉降加剧。废气、烟尘和粉尘污染了清洁的大气,形成酸沉降。 酸沉降主要有两种方式:湿沉降(酸雨、酸雪、酸雾等)和干沉降(气 溶胶、悬浮微粒)。目前,世界上已出现三大酸沉降区,即北美、欧洲 和我国西南部,并常出现超过了植物耐受极限(pH3.0~3.2)的酸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