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法治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以法治思维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以法治思维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以法治思维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宁市国资委主任徐永春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为基础,坚持依法履职法律是保护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最强大武器。

如何用好这个武器,市国资委从“三个坚持”人手,攥紧法律利剑,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一是坚持学法。

多年来,始终坚持把学法作为系统内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把学法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每年邀请法律专家讲授法律知识。

通过多年持续开展的学法活动,知法、懂法、用法律解决问题已成为市国资委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

二是坚持守法。

在多年的国资监管实际工作中,市国资委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用法律守卫国有资产。

2008年以来,依法推进国有企业脱钩改制50余家,妥善安置企业职工2万多人,解决了困难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依法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进场交易国有产权400余宗,交易额近5亿元,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率达100%.国有资产交易保值增值率稳定在85Yo以上。

三是坚持用法。

在实践中,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近年来,已先后通过司法诉讼处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历史遗留问题4起,涉案金额4000多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国有资产的权益。

以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为目标,坚持依法监督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今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国资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由“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按照中央和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依法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一是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在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的总体要求下,一方面,通过对现有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改组整合,组建咸宁城发集团和咸宁金控集团两家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架构;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依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

二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对国有企业进行科学分类是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督、分类定责、分类考核的基础。

国有企业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思考

国有企业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思考

国有企业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思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国有企业(下面简称企业)的各种干预越来越少,企业的自主权也由于其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地位得到确认而不断扩大,这对改善企业经营,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财、物、产、供、销等权利的行使越来越集中到企业,加之政府对企业的经营行为逐步由直接控制变为宏观指导,有些企业在行使这些权利时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偏差。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如何扩大,但国有企业财产的全民所有性质没有改变,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行为都必须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并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实现。

如何确保企业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好这些权利,保证企业合法经营,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证职工的正当权益,这就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好坏关系重大,解决好了,就能进一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为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的有效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就有可能拖经济体制改革的后腿,严重的还可能滋生腐败、助长犯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激发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等等。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运作的各个领域全面引进法律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和落实法律制度,真正做到依法治厂。

一、新形势下,企业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1.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虽然和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少,但人们却很少去阅读去研究,更不懂得怎样用法律手段去有效调整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各种关系(这里面主要包括劳资关系,企业与用户、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责、权、利等一系列关系)。

从目前企业内部的现状来看,职工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加强企业的法制建设,依法治厂和依法搞好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

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

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国企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管理体制短板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国企在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给国企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和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在国企中,法治建设不仅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一种管理思维和行为规范。

首先,国企应加强法律意识,明晰法律地位和权益。

国企要深入学习宪法、法律和法规,积极履行法律义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国企要加强法律顾问团队建设,提高组织对法律事务的分析和把握能力。

其次,国企应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国企要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充分考虑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另外,国企要注重培养员工的法治素养,加强法律知识和法律风险防范教育,将法治观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合规管理是国企实现法治建设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合规管理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以及社会公德等一系列行为准则,开展合法经营活动,遵守道德规范,并对违法行为进行预防和惩处的一种主动管理方式。

国企要加强合规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国企要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职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实现组织从上到下的有效运转。

同时,国企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监察、纪检等部门的职能,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其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国企要注重信息系统的建设,推行数字化办公,更好地管理信息资源,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国企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护企业和客户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第三,要加强风险管理。

国企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国企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对法律法规变化的及时应对,对合规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国有企业改制推进全面依法治企提升法律意识

国有企业改制推进全面依法治企提升法律意识

国有企业改制推进全面依法治企提升法律意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改制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提升效益,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为了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全面依法治企和提升法律意识成为国有企业改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首先,全面依法治企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基础。

国有企业改制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因此合法合规是推动企业改革的关键。

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确保权益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企业改制还需要依法进行资产重组、股权转让和产权交易等一系列法律程序。

全面依法治企,不仅能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还可以有效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

其次,提升法律意识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内在要求。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提升法律意识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遵守法律的约束。

国有企业员工要深入学习法律法规,了解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等与企业运营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素养。

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企业在改制中可能遭遇的法律风险。

在国有企业改制中,政府部门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部门应当依法管理和监督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确保改制的公平公正。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改制方案的审查,确保企业改制符合法律规定,并能够得到各方的认可。

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后的监管,确保企业在改制后继续依法运营,防止改制后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国有企业改制还需要加强与相关法律机构的合作。

与法律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能够为企业提供法律顾问和法律援助,增强企业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

与法律机构合作,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培训服务,提高企业的法律素养和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

总之,国有企业改制推进全面依法治企是提升企业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全面依法治企和提升法律意识能够保障企业改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关于现代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管理的思考

关于现代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管理的思考

关于现代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管理的思考【摘要】现代国有企业在依法治企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权力过于集中、法治意识不足等问题。

加强依法治企意识的培养和推动法治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制定合理的法规和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法治管理还可以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制度保障。

现代国有企业必须重视依法治企,不断完善法治体系,提高法治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

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依法治企已成为保障国有企业走向成功之路。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管理、法治意识、法治文化、国有企业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现代国有企业的特点现代国有企业具有诸多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或是集体所有制,这是与私营企业最为显著的区别之一。

国有企业通常由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其目的不仅仅是盈利,更包括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考量。

现代国有企业大多拥有庞大的规模和资源实力,可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地位,现代国有企业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使命,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管理自身,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现代国有企业在依法治企管理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责任。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法治理念,加强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法治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法治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是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基本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法律规定了企业经营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了企业规范经营和持续发展。

现代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依法管理,国有企业才能够规范经营,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与法治建设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与法治建设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与法治建设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改革与法治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与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转变了计划经济体制,加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然而,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加剧了公平竞争的不足。

因此,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以及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在于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同时,市场化改革也能够加强企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打破行政垄断,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中,行政垄断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行政垄断不仅限制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也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自主决策,并且加强监管机构对市场行为的监管,确保市场竞争的公正和透明。

2. 推进企业改革与创新,提高经营效率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还面临着效率低下的挑战。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需要推进企业的内部改革和创新。

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减少管理层次,加强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加强企业的治理结构,实现规范化管理在市场化改革中,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公司各级层级的职责和权力,推行现代化的治理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浅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浅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浅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摘要:适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目前不少国有企业都在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国有石油企业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行业。

本文拟从依法治企角度出发,注重推进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法律论证把关和制度建设支撑,对强化法治化导向对确保改革高效稳妥有序推进进行探讨。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国有企业;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两个决定是前后相续、紧密相关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共同成为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经济组织和社会主体,大力推进依法治企和深化改革,既是深入贯彻中央精神,主动适应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又是应对自身利益诉求和风险问题复杂多样、治理管控难度较大的客观需要。

对国有企业而言,依法治企和深化改革并非相互割裂,而是密切联系的。

在深化改革中,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提升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化改革与依法治企密不可分对深化改革与依法治企的关系,大体有以下三点判断:第一,深化改革与依法治企目标高度一致。

国家层面的深化改革,很重要的目标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企业而言亦是如此。

法治化是现代文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无论是理论界取得的共识看,还是从国际先进公司通行经验看,治理体系和管控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法治化,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法治化。

第二,深化改革与依法治企内容密不可分。

从国有企业推进依法治企和深化改革面临的现实课题及迫切要求看,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集团化国有企业推进业务重组和结构调整,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等内容,核心是坚持市场化导向,改变行政化、内部保护、内部市场等做法,遵循公平、契约、诚信等原则,这些也都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内容。

第三,深化改革与依法治企在实施相辅相成。

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

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

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国企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对于提高国企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

一、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律制度体系。

这一体系应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事法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门立法。

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如行政许可制度、行政监管制度等。

2. 加强立案登记与监督为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应对于所有涉及到相关部门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力或者涉及到大额资金流动等事项进行立案登记,并进行监督。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3. 加强国企内部法律意识教育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还需要加强对国企内部员工的法律意识教育。

通过加强法律培训,提高员工对法律的了解和遵守程度,进一步提高国企内部管理水平和效能。

二、加强国企的合规管理1. 建立合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国企合规经营,需要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应包括内部控制、风险防控、监督检查等方面内容,并明确责任分工和流程要求。

通过建立合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违法违规风险,保障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2. 加强风险防控加强风险防控是保障国企经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通过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等方式,提前预知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3.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国企的合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这一机制应包括内部审计、内部监察、举报投诉等方面内容,并明确责任分工和流程要求。

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保障国企的合规经营。

三、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的意义加强国企的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对于提高国企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依法治企学习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依法治企学习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依法治企学习心得体会一、对国有企业推进依法治企的一些认识(一)依法治企是国有企业适应经济环境新变化的需要。

面对新常态,国有企业需要处理的法律事务将急剧增加。

因此,依法规范企业行为,加快企业法制化进程,企业发展走法制化轨道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要想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应对市场风险,经受市场环境的考验,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加强企业法律制度建设,借助于法律手段调整、维护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包括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实现依法治企。

(二)依法治企是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企业的特性和社会的特点决定了依法治企的紧迫性。

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资源,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同时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变革转型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社会观念走在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企业特性和社会特点,决定了国有企业备受社会关注;而是国家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采取巡视专项检查等手段加强日常监管,促进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随着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的逐步调整,企业多种经营职工持股集资建房等一些曾经符合国家政策或社会通行的做法,如今已被明确要求禁止或限制;四是玉昆监督日趋强烈。

国有企业天然具有“过敏”体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及时或不到位也可能成为社会公共事件,给企业形象声誉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依法治企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方针,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经济环境新常态下,通过全面分析国有企业当前处于的阶段、面临的市场特征以及发展环境,就可以看到依法治企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三)依法治企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内在需要。

依法治企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定方向,也是深化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法律情况更加庞大。

企业改革越来越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深化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深化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深化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企的改革也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深化国企改革旨在提高国企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然而,对于如何深化国企改革,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于深化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一、激励机制首先,对于国企的改革,我们需要建立起激励机制。

这个机制将是国企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保证。

目前国企的管理相对比较僵化,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疲态。

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制度,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工作,在工作中发挥所长,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市场机制其次,在国企改革中,我们也需要借助市场机制进行改革。

市场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国企经常由于垄断、不公平竞争的手段旁落,无法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因此,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鼓励国企走向市场,与其他企业竞争,可以促进国企走向市场化、法治化和市场定价。

三、去杠杆化在深化国企改革中,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去杠杆化的问题。

杠杆率过高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国企更是如此。

过度杠杆化会使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还债难度大、利息支出高等问题,拖累企业发展。

因此,国企的杠杆率应该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避免风险的积累。

四、流程优化最后,国企改革还需要进行流程优化。

优化流程能够加快整个经营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特别是在国企这样的大型企业中,优化流程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优化流程,国企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总之,深化国企改革可以说是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而且国企改革的深化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正如上述几点思考所提到的,我们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借助市场机制、去杠杆化、优化流程等,这些都将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有效措施,将为国企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同时也将为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与策略

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与策略

04
国企法制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加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建设水平
01
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 训
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 强依法治企的能力。
02
强化领导干部的法律 观念
领导干部应带头学法、守法、用法,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03
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制 度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推动法制宣传教 育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国企法制建设现状的深入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 案和发展建议。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02
国企法制建设现状及困境
国企法制建设现状
国有企业逐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国有企业开始重视法制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 调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 策支持和指导。
充分利用社会律师资源
聘请专业的社会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支持 。
建立企业法务团队
培养和建立自己的法务团队,提高企业法制 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05
结论和建议
对研究结果的总结
市场竞争环境激烈
内部管理体制不健 全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国企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 法制建设方面的挑战。
在违法违规行为。
03
法制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 性
提升企业竞争力
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
法制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 升企业竞争力。
保障企业稳健运营
法制建设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稳健运 营。

国有企业改制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国有企业改制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国有企业改制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制与法治建设密切相关,并且对提高企业治理水平至关重要。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如何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以及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法治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也是确保其规范运作、公正决策的基础。

通过法治建设,国有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价值:1. 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合理的法律法规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2. 提升企业信用度:通过法治建设,明确国有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企业的信用监管和违约处罚,提高企业信用度,增强市场对企业的信任。

3. 优化营商环境: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可预期的经营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改制过程中,加强法治建设是确保改制顺利进行的关键。

1. 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改制,国有企业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增加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效益和价值,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改制过程中,可以对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和优化,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运行效能。

3. 强化内外部监管:通过改制,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内外部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预防腐败和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运作。

三、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途径要想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并结合法治建设的要求进行改进。

1.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治理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力,增强企业内部监管和权力制衡。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资国企改革成为推动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4年,实行了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

此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进国企经营管理,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国资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虽然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资国企的管理效率较低。

很多国企为了表现其规模,在资源分配、决策等方面不够灵活,导致复杂的管理结构,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经营费用高、经济效益不高。

其次,国资国企缺乏创新能力。

由于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等原因,国资国企的创新能力落后于国外企业,无法把握经济变化的市场机会。

此外,国资国企的激励机制也存在缺陷,无法对职工有效激励,贯彻市场导向原则,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要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首先要加强管理,加快建立及落实现代企业制度,调整机构设置,改革财务管理体制,落实科学管理制度。

其次,要改进激励机制,加强对下属企业的投入,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让员工拥有更多的收获,强化职业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

此外,要开放市场,加大市场竞争,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国家制度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护国家资产,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总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重要的。

要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加强管理、改进激励机制、开放市场。

只有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市场化建设,才能使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就,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与策略

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与策略

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与策略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与策略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健康稳定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然而,在国企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法制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这种问题反映在国企内部管理中的困境与问题。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与策略。

一、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一)法律法规不完备国企在发展过程中依赖的是国家政策的支持,而国家政策的指导则需要依赖法律法规的完备性。

目前,国企的经营和管理大部分还存在一些“空白地带”,这种空白给国企的管理和经营带来了困难。

(二)制度存在漏洞国企在法制建设中,制度方面虽然已经开始建设和完善,但制度中存在着缺陷。

比如,当前企业的报告、审批、监督与惩戒机制还不完善,虽然有了一些相关制度,但还远不足以应对国企管理和经营的各种情况,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机制也不够健壮。

(三)法律意识淡薄近年来的一系列法制宣传对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启示,但是,对于一些国企的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依然淡薄。

这种情况导致有些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时不严谨、不细致,不留有余地,事发之后需要承担较大的法律风险。

二、解决困境的策略(一)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了解决国企在发展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备的问题,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国企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特别是报告、审批、监督与惩戒机制,增加管理的灵活性和效率,防止国企多层次的法律风险。

(三)提高法制意识应当通过持续的培训教育、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形式,加强员工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养和管理能力,以保证国企的健康发展。

(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新的法制建设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不同的企业间形成自我管理与竞争的机制,在制度和法律的支持下,建立长期发展机制,让企业适应市场的竞争。

三、结语国企法制建设的目的是保证国企的健康发展,而困境又攸关国企发展的长期性,因此更需加强法制的建设和完善,研究制度建设、加强法律教育、培养法律意识都是必要的措施。

国有企业改制加强法治建设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关键举措

国有企业改制加强法治建设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关键举措

国有企业改制加强法治建设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加强法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加强法律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和强化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改制加强法治建设的关键举措。

一、加强法律意识加强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法律意识对于提升企业治理水平至关重要。

首先,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层需要深刻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行为所做的规定。

只有合法合规的经营才能够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法律顾问团队,及时解答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问题,为企业高效运营提供保障。

同时,加强法治意识的树立还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依法办事,增加企业经营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二、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国有企业改制加强法治建设的核心方面。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的法律制度和制度化的程序,确保企业治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其次,需要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加强对企业高管层的监督。

此外,应当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健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决策协调机制,减少多头管理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进一步加强股权管理,深化股份制改革,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三、强化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机制是国有企业改制加强法治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

这一方面需要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内部运作的透明和规范。

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管,提高监管机构的专业水平和监管能力,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防止腐败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此外,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动国有企业公开透明运营,增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制加强法治建设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关键举措。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国企改革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国企改革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国企改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如何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国企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于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以有效规范国企经营行为,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国企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角度探讨如何深化国企改革。

一、法治思维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法治思维是一种以法律和法治精神为指导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基本理念。

在国企改革中,法治思维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规范国企行为。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其所有行为都应当在法治框架下进行。

只有通过法治思维引导国企,才能确保国企在改革发展中不走弯路,不产生违法违纪行为。

2. 保护国企利益。

法治思维能够有效保护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只有国企在法治框架下经营管理,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3. 促进国企创新。

法治思维能够为国企提供创新的法律环境和法治保障,推动国企不断改革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除了法治思维之外,法治方式也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

法治方式是指依法治理、以法律手段解决国企改革中的问题,确保改革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在国企改革中,需要充分运用法治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国企法律制度。

国企改革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框架,明确国企的法人地位和权利义务,规范国企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运营模式。

2. 加强国企监督管理。

通过法治方式,建立健全国企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国企的监督主体和责任范围,保障国有资产的有效保护和使用,防止国企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3. 落实国企经营责任。

运用法治方式,规范国企的经营行为,推动国企依法合规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防止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4. 加强国企产权保护。

运用法治方式,加强国企产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机制,保障国企产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的若干思考

也是加强企业 理者思想认识有 偏差 、 党性和组织 纪律 们的思想 意识 、 价值取 向、 道德 观念呈 解外部风险的重要手段 , 现多元 、 多样 、 多变的特点 , 企业特性和 内部管理 的关键 。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 性不 强 、 遵 纪守法意识淡 薄 、 漠视 国家 国有企业 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加 法律 法规 ,不 能做到依法 合规处理 事 社会 特点 , 决定 了国有企业备受社会关 剧 , 国有企业只有规范经营 , 依法治企 , 务。 所 以, 只有通过依法治企 , 进一步加 注; 二 是 国 家加 大对 国有 企 业 的监 管 力 大。 度。采取巡视 、 专项检查等手段加强 日 才 能化 解 市 场 风 险 , 营造 健 康 有 序 的发 强 作 风 建 设 , 切 实 提 高 国有 企 业 管 理 者 常监 管 ,促进 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 展环境 ,为企 业提升管理 水平奠 定基 的大 局意识 、 廉政意识 “ 两种 意识 ” , 奉
善解 决 。健全 国有资产保 护体制 与机 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 的各个方面 , 并懂
( 二) 依 法 治企 是 国有 企业 持 续健 康 制 , 推进 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得灵活运 用法律武器 维护企业 合法权
发展 的根本途径 。当前 , 我 国的国有企 的现代化 , 需要 以法治为保 障。 所 以, 国 益 , 才能规避 法律风 险 , 保证 和促进企
加强企业法律制度建设 , 借助于法律手 些 深 层 次 的 矛 盾 和 问题 。 一 些 历 史遗 留 国有企业必须树立依法治企意识 , 需要 段调整 、 维护企业 与国家 、 企业 与企业 问题 、 资产处置 问题 、 劳资纠纷 问题 、 人 从 法 律 层 面加 强 研 究 , 严格按照法律法 以及 企业 内部包括企业 和职工的关 系 , 员安 置问题等都需 要依照 法律法规 妥 规程序开展 生产经营活动 , 将依法治企 实现依法治企 。

国有企业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思考

国有企业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思考

国有企业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思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国有企业(下面简称企业)的各种干预越来越少,企业的自主权也由于其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地位得到确认而不断扩大,这对改善企业经营,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财、物、产、供、销等权利的行使越来越集中到企业,加之政府对企业的经营行为逐步由直接控制变为宏观指导,有些企业在行使这些权利时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偏差。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如何扩大,但国有企业财产的全民所有性质没有改变,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行为都必须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并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实现。

如何确保企业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好这些权利,保证企业合法经营,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证职工的正当权益,这就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好坏关系重大,解决好了,就能进一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为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的有效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就有可能拖经济体制改革的后腿,严重的还可能滋生腐败、助长犯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激发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等等。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运作的各个领域全面引进法律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和落实法律制度,真正做到依法治厂。

一、新形势下,企业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1.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虽然和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少,但人们却很少去阅读去研究,更不懂得怎样用法律手段去有效调整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各种关系(这里面主要包括劳资关系,企业与用户、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责、权、利等一系列关系)。

从目前企业内部的现状来看,职工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加强企业的法制建设,依法治厂和依法搞好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
是我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应加快推进政府监管体制的调整。

改革要实现规范的管理,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切实减轻政府和国企过度的交叉监管,有效实现市场机制在国企管理中的行之有效。

其次,要优化国企经营管理结构。

要建立遵循集体利益原则、透
明公开原则的国企治理结构,使政府在企业内部相对保持一个观望状态,把股东权益和实际运作等关系进行有效的分离,形成独立的价值
创造机制。

此外,还要注重建立国企金融保障体系。

一方面要加强发展国有
资本、廉洁管理的合法化程序,监督检查,严禁腐败现象;另一方面
要建立国企金融保障体系,利用资本市场,通过股权结构的调整来控
制风险,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最后,应加强国企内部管理水平和制度体系的完善。

要加强书面
决策制度,提高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和改善公司内部的会议制度,建
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构,确保公司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和快速有效的决
策执行。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实现政府、市场、企业各个主体有效协调
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要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国民收入,建设更加平等、公平、公正的社会生活环境。

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与策略

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与策略
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强法制建设可以推动全面依 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企法制建设现状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01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
成效。
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
02
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国企法制建设的困境与策略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国企法制建设背景与意义 • 国企法制建设面临的困境 • 国企法制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 国企法制建设案例分析 • 国企法制建设未来发展趋势预
测与展望
01
国企法制建设背景与意义
国企法制建设背景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需要 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
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03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法制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
企业法制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力等。
02
国企法制建设面临的困境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
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对国有企业 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国有企业 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国企法制建设意义
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可以规范国有企业的
法制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法治建设的思考
作者:曲畅
来源:《法制博览》2019年第09期
摘要:近年来,国企改革成绩突出,不断纵深发展,越是进入深水区,越要强调依法合规。

本文从当前国企改革所面临的形势出发,分析国有企业法治建设对促进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加强国有企业法治建设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法治建设;国有企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2.29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6-0126-02
作者简介:曲畅(1985-),女,汉族,北京人,法律硕士,任职于中交京津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投资管理。

国有企业的全面深化改革,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有企业必须要走持续深化改革之路,才能有效破除现行机制体制中束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出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发展动力和内生活力,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看到其在变革中所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内部监管体制还有缺位,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不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靠法治手段,通过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防范风险,守住底线。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發展处在关键阶段和攻坚时期,应着力加强国有企业的法治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法律管理系统,推动国有资本的有效运转,促使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工作有序运转,顺利实施。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改革文件的出台以及一批重大改革举措的实施,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正不断向纵深推进,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国有资本配置、企业党的建设这四个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推进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5.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
外部监督机制,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严格责任追究;6.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任务重、挑战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纷繁复杂,对依法治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法治建设水平,筑牢法律风险管控的防火墙,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一)增强国有企业改革的穿透力
改革意味着对原有机制和利益分配的重构,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甚至会遭遇阻力而陷入僵局。

如何让国家所制定的改革目标和行动纲领有效落地,确保改革的方向不偏差,必须要依靠法治手段,找到合法合规且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促进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将国有企业的法治建设与改革进程全面系统的融合,做好事前的法律风险防范与事中的法律风险控制,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改革的穿透力,促使改革方案平稳实施。

(二)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机制,让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经营,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所以作为国有企业对内就要坚持依法治理,对外更要依法经营,尤其是在践行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问题上,对法律规则的遵守与维护,不仅关乎到企业品牌的形象,甚至关乎到国家的形象。

可以说,一个企业的法律素养,或是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和效率绝对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

提高国有企业的法治建设水平就是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有效维护国家的资产安全
国企改革要求强监管,落实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这就要求必须将一切经营、决策活动都纳入法治轨道,履行法定程序,杜绝违规操作,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或受损。

所以全面加强企业的法治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加强法律部门与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会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合规管理,防止权力滥用,有效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全面保障国有企业的依法合规经营
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必须要面对市场,接受市场化竞争的考验,也许还要面临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所接触的法律环境是复杂的,涉及面广,更新速度快。

可能今天的方案并不能解决明天所遇到的问题,在操作层面,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是不存在的。

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国有企业的法治建设,延伸法律管理的触角,提高法律风险管理的应急能力和适应能力,保证
法律风险管理的全覆盖,让法律管理跟上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为国有企业的依法合规经营和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一)大力培育国有企业的法治文化
培育法治文化就是要努力让企业每个人的头脑中都能有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让法治成为国有企业中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国企改革中,问题会不断的出现,也会不断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提升企业职工法治观念,形成法治思维的大好时期。

通过切实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剖析,及时为企业职工在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答疑解惑,增强普法培训的现实教育意义;要注重普法教育的全覆盖,从纵向上,做到高层、中层、基层人员全覆盖;从横向上看,更是要涵盖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业务领域;同时普法教育还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失灵活性,不拘泥于某一次培训或会议,而是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和日常经营的有效环节,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二)加强法治组织队伍的建设
国企改革中涉及到战略重组、投资并购、薪酬分配、劳动用工、员工持股等实际问题,对法律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既要具备法律实务的操作技能,又要对所在企业改革的内外部环境、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改革的背景下要着力构建复合型、多元化、高素质的法律顾问队伍。

首先要保证企业法律顾问的数量,能够形成专门的法律团队来统筹管理企业改革的有关事项。

同时还要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搭建人才的激励计划,提升企业法律顾问的能力和素质,鼓励企业内部骨干员工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充实到企业法治组织队伍中来,完善法律顾问的履职机制,在国企改革中切实发挥作用,不断贡献价值创造。

(三)健全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包括对重大决策、规章制度、经济合同的审核以及纠纷案件管理、普法培训等内容。

为顺应国企改革的形势,法律风险管理要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外延:强化全程服务,切实提升投资并购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水平;坚持联动共享,树立国际化经营法律合规工作先行的理念;着力延伸拓展,配合做好党委规范性文件的合法合规性审查工作;向公司治理延伸,提升股权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四)提升法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做好法律风险管理所需要收集和识别的信息量巨大,从外部来讲,需要及时收集、全面更新最新的国内外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有关变化,相关合作方或利益共同体的信息动态;从内部来讲,需要了解识别每个部门的职责职能、操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控制等内容。

以最快的速度辨识有用信息,并要经过严谨的法律论证和法律推理,从而形成准确的
法律意见,必须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功能齐备的法律事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使法务工作模式达成高度的统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很多法律事务跟进周期漫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料繁多,可能会涉及多个部門和单位,这就需要形成各类法律事务的在线动态管理,保证法律团队人员在协同配合时,能够准确调取现有资料,实时查看事务进展,完成法律风险防范的落地操作。

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可以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应用系统或软件的自主研发,打造符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流程的法律事务整合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法律风险管理节点,创建法律预警机制,落实法律风险的实时监控,提升管理效率。

加强法治建设在国企改革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够适时规避法律风险,还能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让企业以饱满的姿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促使企业健康稳步快速向前发展。

国企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把控,在找准路径的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把法治建设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 参考文献 ]
[1]肖亚庆.扎实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支部建设,2018(12).
[2]黄淑和.在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中打造“法治央企”[J].先锋队,2015(1).
[3]徐重成.全面深化国企改革 ;打造“法治央企”[J].现代国企研究,20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