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2. 水循环的过程:太阳辐射能促使水分蒸发,水蒸气上升形成云,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面,一部分水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另一部分水被地表吸收,蒸发,形成水循环。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它促进了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再分配,影响了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4. 水循环的环境效应: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和降水对地表环境产生影响,如湿润气候、土壤侵蚀等。

水循环还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地表物质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地理意义。

2. 利用地图和图像资料,展示水循环的动态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4. 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地图、图像资料。

3.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3. 展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4. 分析水循环的环境效应: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积极作用。

5.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水循环基本概念和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水循环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的理解。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理解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水循环的原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基本概念。

2.难点:水循环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研究水循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原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3.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亲身体验水循环的原理。

4.知识拓展:介绍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节约用水。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循环的原理和意义。

6.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一步了解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水循环的原理和关键概念。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环境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地理意义和环境作用。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水循环的相关图像、数据和案例。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2. 讲授新课:(1)介绍水循环的概念: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过程。

(2)讲解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3)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调节气候、塑造地形、提供水资源等。

(4)阐述水循环的环境作用:生态平衡、地表净化、地质灾害预防等。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讨论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关于水循环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水循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水循环过程和地理意义的掌握。

3. 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水资源管理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工作者的角度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水库、水处理厂等,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9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水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水循环,二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

本节共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水循环。

水循环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教材地位教材在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岩石圈、大气圈等知识,本节课把我们的视野扩大到水圈(尽管知识的落脚点在陆地上),水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循环更是把这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各圈层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交换;影响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

2、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水循环过程(类型、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出”是一般性要求,即了解;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说明,“说明”要求理解和掌握。

3、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教材特点教材力图实现“对话、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强调了师生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设计,问题设计的创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并说明水循环运动产生的原因。

(2)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水循环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发展的观念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掌握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实验: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1.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掌握实验方法,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作用;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水的来源和去向,引出水循环的概念。

2. 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地下水和河流等环节。

3. 掌握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供应水资源等。

4. 实验:观察水循环的过程(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张保鲜膜、一块小石头、一根吸管;2.将小石头放入玻璃杯底部,加入适量的水;3.用保鲜膜盖住玻璃杯,并用橡皮筋固定;4.在保鲜膜上戳一个小孔,插入吸管;5.将玻璃杯放在阳光下,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5. 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以及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七、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2.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1.PPT或黑板;2.玻璃杯、保鲜膜、小石头、吸管等实验材料。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自然界的水循环》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及反思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及反思

2.3《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2.科学探究通过海陆循环的模拟实验,并结合相关示意图,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

3.科学态度、STSE对于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有探究兴趣,实事求是,乐于合作与分享。

能完成海陆循环的模拟实验,有创新精神。

意识到地球上的水循环对大自然和人类非常重要,懂得节约用水。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盆、热盐水、碗、透明塑料、冰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复习水的三态。

课件呈现教材P23上方水的三态变化图。

说一说大自然中的水的三态变化,想一想变化的原因。

例如:温度变化,会使得水呈现不同的状态……2.谈话引入并揭示课题:水蒸气(气态)、水(液态)和冰(固态),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新课学习1. 认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1)了解已有认知。

说一说你对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的认识,和同桌交流。

例如:蒸发后的水蒸气变成云,而云是会飘移的!云带来了降水,而水在地表能流动!温度很低时,会冰雪皑皑;温度升高时,雪会融化变成水……(2)提示:想一想,蒸发、降水、流动三者有关系吗?(3)作出推测:自然界中水是如何循环的呢?作出你的推测。

(4)介绍器材,设计模拟实验。

(5)汇报交流,明确实验方案:a.在水盆中倒入小半盆干净的热盐水(40℃)模拟海洋,再在盆中倒扣一个空碗,模拟陆地。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三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6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三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6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够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2.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掌握地球各种水体类型及各种水体之间的转化规律;3. 培养学生利用图示说明地理现象的特征或原理的地理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图示等方法表达陆地水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教材共有三个知识模块: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水圈的构成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角度来说明水圈的两个特性—连续、不规则;利用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河流水与其他水体的补给关系。

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演示水循环的过程,利用台风登陆实例让学生主动探究来验证水循环的原理。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一是水圈的特点,二是水循环的原理。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设疑导入,激发求知欲望展示图片“宇宙中的地球”][教师引入]在宇宙中看地球,为什么是一颗蓝色的星球?生: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

师:地球上71% 的表面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有亿km 2 ,因此地球又被人们称为是“水的行星。

”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你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吗?[学生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2【讲授】二、阅读图表,明确概念内涵师: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与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环运动特点有密切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直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将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一、导入
1. 请同砚们回想一下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谈谈你们对水资源的看法以及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水资源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二、进修内容
1. 进修水循环的观点和原理,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的流动等。

2. 探讨水循环受到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植被等对水循环的影响。

3. 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讨论如何珍爱和勤俭水资源。

三、进修方法
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2. 通过小组讨论或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 通过教室练习和思考题,稳固对水循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寻找更多关于水资源珍爱和利用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 组织参观当地水资源珍爱设施或活动,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珍爱的认识和行动认识。

五、教室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珍爱的必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问题,积极参与珍爱和勤俭水资源的行动中。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和导学安排,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为未来的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祝大家进修愉快!。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精选5篇)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精选5篇)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4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4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分析自然界里水的三种状态互相转化以及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里循环运动。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自然变化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教学准备挂图——水在自然界里循环的示意图。

(图中的箭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添加。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雨和雪的成因。

那么,降到地面上的雨水和雪融化后变成的水会有什么变化?它们会跑到哪里去?(学生讨论并回答。

尽量让学生充分说出看法。

)2、讲述: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看来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出示挂图——自然界海、陆、空的景物示意图,无表示水的运动方向的箭头。

)(1)观察:这幅图展示了自然界中的许多景物,请先说一说这图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教师指示相应的景物。

)(2)讨论:根据这幅图讲一讲下雨下雪后降到地面上的水最终可能跑到哪儿去?用箭头来表示水跑的方向?(3)讲解:下雨下雪后降到地面上的水有受热蒸发了,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有的流入江、河、湖,再流入大海;有的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形成泉水,泉水流入小溪小河,再汇集到大江、大河、湖泊,最后流入大海。

总之,下雨下雪后降到地面上的水有三个去向:有的“升天”了,有的“入地”了,有的“下海”了。

(4)讨论: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新的问题: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水?(引导学生根据图示中箭头所示水循环的过程进行讨论并交流。

【新课标】3-11《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

【新课标】3-11《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3. 11《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二是人工对天气的影响。

教材共设计 3个活动:(1)通过回答天上的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认识到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 回答了导入局部提出的问题一一
天上的水为什么总是降不完。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 个水循环装置,解释自然界水循环原理。

(3)
制作水循环科普漫画,表演科普剧,加深对 水循环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展进步,天气对的人类的影响在 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朴素道理。

科学观念:
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科学思维:基于观察,培养利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科学猜想、实验验证的思维方法。

科学实践:
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采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责任态度:
知道利用科学技术可以降低自然灾害的危害。

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难点 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模拟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并基于证据质疑和评价别 人的探
究结论。

教学过程
课题

材 分析
学习 目标
重占
八、、。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现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水循环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意义和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雪、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3.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的蒸发、凝结、降水等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水循环的原理。

4.知识讲解:讲解水循环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对自然界的影响。

5.应用拓展:讨论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展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同时在板书中标注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影响。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三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1 水的三态变化》优质课_0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三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1 水的三态变化》优质课_0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水的三态活动,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通过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一些科学术语(沸点、熔点、熔化、沸腾、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及其各自的定义。

3.通过应用科学术语活动,能选择适当的使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日常现象,强化应用科学术语的意识。

4.通过用粒子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活动,理解引起水的三态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2.用实验数据来说明冰熔化或水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不变,知道熔点和沸点的含义。

3.用粒子理论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三、教学准备【器材】活动一:水、冰块、烧杯、多媒体影像播放器实物投影仪活动二:碎冰块、热水、温度计、漏斗、烧杯、铁架台和铁夹、电子停表、酒精灯、平底烧瓶、带孔铁片、石棉网、玻璃片(或瓷砖、镜子)、三脚架、坩埚钳活动三:实物投影仪活动四:实物投影仪(或电脑)【资源】工作纸、图片(或水的三态变化粒子模型FLASH课件)、自然界水的各种美景影像资料、水的凝华(制霜)实验录像【活动设计】活动一:水的表现形式分类活动目标:◆观察、欣赏自然界水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说一说画面中各种水的表现形式。

按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辨别水的形态,并给水的不同形式进行分类,◆说说自然界中这些水的表现形式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展示自然界水的各种美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可以直接从形态上归纳出水的各种形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活动二: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目标:1.从冰的熔化实验中,知道熔化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

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分析,知道熔点的概念及一般冰的熔点是0℃。

2.从水的沸腾实验中,知道沸腾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

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分析,知道沸点的概念及一般水的沸点是100℃。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阐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相互联系的水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的学习作铺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规律,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观念。

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第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掌握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知识,明白水是可再生的资源,要好好保护。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水循环的详细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难点: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水循环实验器材。

3.教材、练习册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雪、河流等,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循环的。

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从地面蒸发、形成云、降落为雨或雪、流入河流和湖泊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水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蒸发、降水等过程。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与学生一起归纳水循环的过程。

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水循环知识,强调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人教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循环的细节和原理可能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现象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2.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机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教学难点:水循环机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和实例。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展示水循环的现象。

3.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的道具,如水杯、水壶等,用于演示水循环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和教学视频,呈现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PPT和视频中的实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学道具演示水循环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灌溉、供水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应用。

(完整word版)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案

(完整word版)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案

3.1自然界地水循环学案[考纲及解读]1、水循环地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地地理意义2、了解人类对水循环地影响3、描述陆地水体地相互联系,区别河流地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解读:1)、对潜水与河湖水地相互补给关系地判断;2)、不同地区河流补给地形式及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地积极与消极地影响表现形式及结果等。

[要点梳理]一、相互联系地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地圈层——水圈.b5E2RGbCAP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①地球上地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地, 占全球水储量地96.53% ;②分布在陆地上地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地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地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地;p1EanqFDPw 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地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地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地还不多。

DXDiTa9E3d 水资源地概念:狭义地水资源是指。

3、从运动更新地角度看,陆地上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地关系: 河流水地补给类型:3、从运动更新地角度看,陆地上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地关系:案例1:补给关系为: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黄河水与地下水地补给关系是.[知识点小结]1、陆地水体地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地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地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地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地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RTCrpUDGiT [例题]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地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地变化而变化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季节变化较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5PCzVD7HxA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地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地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二、水循环地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地水地过程.2、水循环类型:①海陆间大循环: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地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最后由江河汇集返回大海,完成海陆间大循环。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朗诵----“我是一滴水”,了解自然界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认识水的重要性。

2.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3.通过比较水在蒸发液化的前后成分变化,认知水循环对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难点】帮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三、教学准备 【器材】活动一:学生撰写的散文诗歌“我是一滴水”,自然界水循环的音像资料 活动二:热水瓶、热水、玻璃片、冰块、大小烧杯各1个、表面皿 活动三:玻片2个、胶头滴管2个、酒精灯、烧杯2个、池塘水、试管夹、显微镜【资源】工作纸 四、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情景1 录像展示 活动 探究云雨雾形成实验水循环的意义活动 诗歌 朗诵自然界中的水循环问题观察思考后提出活动 水质循环 前后变化【活动设计】活动一:我是一滴水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朗诵----“我是一滴水”,了解自然界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在诗歌朗诵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学生认知水平,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活动二:探究“云、雨、雾”形成试验活动目标: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到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

活动三:探究水循环在自然界的意义活动目标:通过比较水在蒸发液化的前后成分变化,认知水循环对自然界的意义。

五、训练与评价【举例】“活动工作纸”(见下表)自然界里的水循环(一)------------探究“云、雨、雾”形成试验活动目标:1.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到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活动器材:热水瓶、热水、玻璃片、冰块、大小烧杯各1个、表面皿活动方案:(请把你设计的试验器材组装图绘制于下表)活动结果:云、雨、雾的主要形成因素是:云、雨、雾的主要区别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朗诵----“我是一滴水”,了解自然界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认识水的重要性。

2.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3.通过比较水在蒸发液化的前后成分变化,认知水循环对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难点】帮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学生撰写的散文诗歌“我是一滴水”,自然界水循环的音像资料 活动二:热水瓶、热水、玻璃片、冰块、大小烧杯各1个、表面皿 活动三:玻片2个、胶头滴管2个、酒精灯、烧杯2个、池塘水、试管夹、显微镜
【资源】工作纸 四、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情景1 录像展示 活动 探究云雨雾形成实验
水循环的意义
活动 诗歌 朗诵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问题
观察思考后提出
活动 水质循环 前后变化
【活动设计】
活动一:我是一滴水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朗诵----“我是一滴水”,了解自然界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在诗歌朗诵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学生认知水平,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活动二:探究“云、雨、雾”形成试验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到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

活动三:探究水循环在自然界的意义
活动目标:通过比较水在蒸发液化的前后成分变化,认知水循环对自然界的意义。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活动工作纸”(见下表)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一)
------------探究“云、雨、雾”形成试验
活动目标:
1.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到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活动器材:
热水瓶、热水、玻璃片、冰块、大小烧杯各1个、表面皿
活动方案:(请把你设计的试验器材组装图绘制于下表)
活动结果:
云、雨、雾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云、雨、雾的主要区别是:。

【说明】
学生对试验方案的设计,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述能力;但长期单一的文字表述无益于丰富学生的空间结构想象力,让学生绘制试验器材组装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试验兴趣,能考查学生的科学绘图能力,而且,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试验设计的完整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己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够深刻,运用能力差。

2、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事物,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
1、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2、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

3、充分反映我国小学自然改革的成果,并积极融入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精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上说法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指导思想。

全册教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特点有:
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索活动的设计。

2、追求效率,能够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

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本学期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考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在上述活动的设计中,体现考虑了科学探索方向诸多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身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索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以赛促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