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智能装备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威海市发改委

合集下载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2.19•【字号】威政办字〔2016〕87号•【施行日期】2016.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威政办字〔2016〕8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2月19日威海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我市受周边燕山—渤海、郯城—庐江地震断裂构造带和南黄海北部、北黄海断陷构造区地震活动影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和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维护管理能力不足,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能力薄弱,地震应急保障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知识和避震逃生技能需要加强。

为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鲁政办字〔2015〕26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依靠法治、科技和全社会力量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切实提高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为我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提供安全保障。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5.16•【字号】威政发[2011]22号•【施行日期】2011.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威政发〔2011〕22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市“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工作重点,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行动纲领。

实施好《纲要》,对于我市在新一轮发展和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增创新优势,加快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积极组织实施,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为实现我市“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一一年五月十六日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二、发展环境第二章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二、指导原则三、发展目标第三章区域战略与产业布局一、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二、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第四章产业振兴与发展重点一、稳固农业发展基础二、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三、转型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六、强化重点产业发展支撑第五章区域统筹与城乡建设一、规范引导区域开发秩序二、科学构建城镇体系三、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创新城乡管理机制第六章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一、扎实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二、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开放第七章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一、建立促进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二、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八章科技教育与人才战略一、加快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二、继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三、加强人才工程建设第九章和谐社会与民生建设一、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二、努力扩大就业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四、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五、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六、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七、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八、强化社会公共安全服务和管理九、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十、协调发展其他社会事业第十章支撑体系与保障措施一、强化内需拉动作用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强化资金保障能力四、强化用地用海支撑五、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六、强化规划组织实施“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8.13•【字号】威政办发〔2020〕5号•【施行日期】2020.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8月13日威海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快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50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培育发展“四新经济”,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先导工程1.实施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攻坚突破行动。

滚动实施千项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千企转型。

在医药、轮胎、食品、化工等流程制造领域,重点推进企业生产线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在机械、船舶、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离散制造领域,重点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流程优化、精益生产等环节智能化提升。

争取利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市冲击新目标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政府、开发区管委。

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任务均需各区市政府、开发区管委落实,不再一一列出)2.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认定工作,组织开展专家诊断、服务对接、典型引路等活动。

加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财政资金奖励力度,鼓励威高集团、三角集团等企业建设“无人车间”“无人工厂”。

争取利用3年时间,打造100家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02•【字号】威政办字〔2021〕57号•【施行日期】2021.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威政办字〔2021〕5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2日威海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工作,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一流、优质市场环境,根据《山东省“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山东省“十四五”药品安全规划》《山东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坚持系统观念和治理理念,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筑牢四大安全防线,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市场监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一流优质市场环境,助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监管。

牢固树立依法监管理念,把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作为履职准则,严格依据法定程序、权限、职责执法监管,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在市场监管中的引领和保障性作用。

2.坚持信用监管。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1.10.14•【文号】发改振兴〔2021〕1454号•【施行日期】2021.10.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发改振兴〔2021〕1454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具备条件的老工业城市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区。

“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先后支持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建设了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先后印发了16份支持示范区改革创新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有支持政策、有专项资金、有年度评估、有表扬激励的政策体系。

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对“十三五”时期示范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现予以通报表扬,鼓励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一、坚持集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老工业基地振兴,产业振兴是主攻方向。

“十三五”时期,各示范区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一)加快延伸拓展产业链,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

河北省唐山市按照“降总量、提品质、延链条、增效益”模式,实施钢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育链行动。

山东省淄博市做好“优存量”和“扩增量”两篇文章,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推动新材料、智能装备、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

安徽省铜陵市围绕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构建“铜冶炼-铜深加工-铜高端产品研发”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多元的完整产业链。

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0条措施的通知-

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0条措施的通知-

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0条措施的通知正文:----------------------------------------------------------------------------------------------------------------------------------------------------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0条措施的通知各区市发展改革局,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局,南海新区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市发展改革委结合自身职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20条工作措施,现予公布。

一、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一)确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参照世界银行评价体系和我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市发展实际,从“企业开办”“获得信贷”“不动产登记”“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办理纳税”等6个方面设计20个左右指标,建立包含省评价指标和我市特色指标的指标评价体系。

(二)制定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方案。

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我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定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范围和调查对象,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顺利推进,取得预期效果。

(三)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采取电话调查、现场问卷调查、抽取案例等形式,每个区市选择100家左右企业,调查了解各区市具体办事环节所涉及部门审批和相关供电、银行等企业服务的实际时间、办理成本、申请材料件数和满意度,摸清当前各区市营商环境现状,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精准发力,逐个攻克。

2019年起,每年定期对各区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并发布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促进各区市进一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做实效果,让企业、公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更加便利。

二、优化提升投资环境(四)进一步方便企业投资。

威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6•【字号】威政发[2012]30号•【施行日期】2012.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威政发〔2012〕30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市政府同意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七月六日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发〔2012〕20号)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今年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现就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促转变、促发展、促和谐的方针,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政府职能等重点,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动力源泉。

2.总体要求。

正确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通过改革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条件;正确把握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正确把握应对当前挑战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发挥体制机制创新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正确把握发展社会事业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关系,更加重视从制度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确把握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关系,有效运用法制手段规范改革程序,巩固发展成果。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6.16•【字号】威政发〔2018〕16号•【施行日期】2018.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威政发〔2018〕16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提高我市制造业的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现就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战略,以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总抓手,实施制造业发展“百千万”工程,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综合平台和产业基金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推进区域联动和产业跨界融合,坚持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并重、内生发展与招商引资结合,培育“四新”经济,促进“四化”发展,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努力培植一批百亿级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万亿级制造业强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制造业总体规模大幅提升,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智能制造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良好的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建成“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1.工业总体实力明显提升。

到2022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培育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6个,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3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6家,其中千亿元企业1家。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14•【字号】威政发[2013]38号•【施行日期】2013.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威政发〔2013〕38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2013年8月14日威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我市质量总体水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意见》(鲁政发〔2012〕30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质量强市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着力点,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强化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更加坚实,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打造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技术工艺水平先进、服务平台完备、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作用突出、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的产业集群。

建立健全产品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服务标准体系,核心企业的技术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产品质量目标。

到2020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80%以上,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质量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

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打算-威海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打算-威海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打算市发展改革委今年以来,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定位转型、善谋善成、改革创新、勇争一流”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更加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6项增速居全省前五位,实现生产总值2326.3亿元,增长7.7%,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

一是不断强化分析研判。

坚持每月召开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议、编发《宏观经济监测内参》,并将供电公司、各区市发改(经发)局纳入会议范围,重点强化对经济发展先行指标、基层企业发展情况的分析研判。

组织相关部门对重点联系服务的780家企业下发调查问卷,切实摸清经济脉搏。

二是加快落地规划任务。

推动市政府颁布实施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各区市、有关部门编制好各专项规划,并对照规划纲要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分解落实,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指南。

三是加速释放政策红利。

认真落实国家、省促投资稳增长、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创业等一系列政策,积极运用各类宣传载体,抓好重大政策宣传解读,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类优惠政策,努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强化政策预研储备,牵头起草《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现已形成初稿。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前三季度,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4:49.2:46.4,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以项目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抓好2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调度推进,目前已完成投资235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92.3%,24个项目完工投产。

加快培育新业态,出台“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制定12项目标任务,储备项目164个,正在积极推进。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21•【字号】威政办发[2009]143号•【施行日期】2009.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威政办发〔2009〕143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市发改委《关于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妥善应对国际发展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挑战的五年规划,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年规划。

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继承和发扬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成就,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成果,加快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各级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努力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关于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做好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方针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和我市发展形势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社会建设的战略性推进,加快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加快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通过深入研究、科学分析,突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把规划落实到具体的产业、企业和项目上,使其成为指导“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3.16•【字号】威政发〔2017〕3号•【施行日期】2017.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威政发〔2017〕3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威海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威海市人民政府2017年3月16日威海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2017年3月目录一、“十二五”科技创新发展回顾 (1)(一)创新政策保障不断加强 (1)(二)创新创业基础条件逐步完善 (1)(三)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化 (2)(四)创新效果更加显著 (2)二、“十三五”科技创新总体要求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3)(三)发展目标 (4)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6)(一)着力打造国家(威海)创新中心 (6)(二)发挥高校等科研单位创新优势 (7)(三)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 (8)(四)促进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9)(五)加强产业创新重大平台建设 (10)(六)构建更加灵活的协同创新机制 (11)四、提升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 (13)(一)加强科技综合服务,打造区域创新公共服务高地 (13)(二)加强创新创业服务,构建众创新体系 (14)(三)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5)(四)加强科技金融服务,畅通技术产业化渠道 (16)(五)加强知识产权服务,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17)(六)加强科学普及服务,激活大众创新潜能 (18)五、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19)(一)先进制造 (19)(二)新材料 (21)(三)新信息 (23)(四)海洋高技术 (25)(五)现代生物医药 (27)(六)现代农业 (29)(七)节能环保 (30)(八)现代服务业 (32)六、统筹全域一体化创新发展 (35)(一)加强一体化布局,拓展全域发展新空间 (35)(二)全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6)(三)促进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创新发展 (36)(四)加快创新产业园区建设 (37)(五)支持驻威高校创新创业园建设 (38)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38)(一)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 (38)(二)改革科技资源配置方式 (38)(三)转变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方式 (39)(四)完善科研资金管理制度 (39)(五)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39)(六)改进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方式 (40)八、保障措施 (40)(一)健全协调管理机制 (40)(二)强化统筹协调机制 (40)(三)完善考核监测机制 (41)威海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制定本规划。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人民政府2013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人民政府2013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人民政府2013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24•【字号】威政办发[2013]40号•【施行日期】2013.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人民政府2013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威政办发〔2013〕40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人民政府2013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6月24日威海市人民政府2013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市政府确定2013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完成项目41个,其中新制定项目20个,修订项目18个,调研项目3个。

具体项目如下:一、新制定项目(20个)(一)威海市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二)威海市劳动模范评选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总工会)(三)威海市居民户口迁移管理暂行办法(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四)威海市政府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实施办法(责任单位:市档案局)(五)威海市市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责任单位:市国资办)(六)威海市知名商标认定办法(责任单位:市工商局)(七)威海市乡村之星选拔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八)威海市旅游标准化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旅游局)(九)威海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贸易办)(十)威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政府食安办)(十一)威海市沙滩保护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十二)威海市休闲渔业渔船管理实施办法(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十三)威海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十四)威海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责任单位:市审计局)(十五)威海市海域使用权发包出租管理暂行规定(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十六)威海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十七)威海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督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政府食安办)(十八)威海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十九)威海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规划局)(二十)威海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住房保障房产管理局)二、修订项目(18个)(一)威海市石材资源开采监督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二)威海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三)威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四)威海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五)威海市城市供水管理规定(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六)威海市大水泊机场保护办法(责任单位:市民航局)(七)威海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八)威海市区停车场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九)威海市区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实施办法(责任单位:市住房保障房产管理局)(十)威海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十一)威海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十二)威海市区城市绿化办法(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十三)威海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十四)威海市城市清雪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十五)威海市区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十六)威海市区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十七)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暂行办法(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十八)威海市刘公岛景区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责任单位:刘公岛管委)三、调研项目(3个)(一)威海市党政机关正版软件使用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二)威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局)(三)威海市游船安全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威海海事局)。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决蕹鱷芎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11月29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 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 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 “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 期为 2016—2020 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一)现状与形势Q“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 保、新一代丨目息技术、生物、局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 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 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 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 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 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 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 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 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 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 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增材制造(3D 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 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 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12•【字号】威政发[2013]45号•【施行日期】2013.09.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威政发〔2013〕45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南海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1〕1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突出发展新能源及配套、新材料及制品、新能源汽车、新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海洋科技开发等重点产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对外开放合作,优化环境,培植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产业聚集,链条延伸。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2%,成为带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劳动就业的重要力量。

其中,新材料及制品、新信息、生物医药、海洋科技开发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及配套、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二、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一)新能源及配套。

1.核能。

加快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一期20万千瓦机组建设进度,争取2017年建成发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市智能装备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智能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各类装备的统称,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

为深入贯彻我市“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推动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有关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立足我市制造业基础和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坚持“一体化布局”的总体思路和“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产业集群“3+4”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工业发展的强大支撑,我市智能装备产业在机器人、大型数控装备、航空地面设备、自动化选矿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智能打印设备、船用压载水处理和检测设备、船用柴油机脱硫设备等方面有了初步发展,设计研发、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等产业服务支撑能力奠定了一定基础,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5年,全市106家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的11.6%,占全市工业的2.8%。

1.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

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始终专注自动识别、智能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域,累计申请专利1101项,授权专利637项,其中发明专利134项(含国际发明2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产品登记证书191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2项。

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世界第二台的CRTSⅡ型轨道板专用数控磨床,已经成为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设备之一。

威海广泰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空港地面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为一架飞机配齐所有地面设备,部分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60%,是全球空港地面设备品种最全的供应商。

2.掌握了部分关键技术。

海富光子先后突破了光纤和关键光纤器件2项核心技术,研发出了连续光纤激光器、脉冲光纤激光器等高端产品,成为航天九院、沈阳新松以及军方的重要合作伙伴。

新北洋正棋已掌握驱动器、控制器、视觉系统等机器人部分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目前主导产品为冲压机器人、装配机器人以及机器人集成应用解决方案。

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亚洲首家生产制造船舶脱硫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首家采用镁基-海水法生产制造船舶脱硫设备的企业。

3.积极开展智能工厂建设。

威高集团投资1.3亿元对注射器、输液器等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设备改造,改造后生产线可节省人工60%以上。

三角集团通过建设智能工厂,生产基地定员减少10%,整体效率提高30%;通过对轮胎生产全程、实时质量管控,内部质量成本降低0.5%以上,外部质量成本降低1%以上。

天润曲轴引进先进生产执行系统,建立了数字化曲轴生产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了曲轴年产100万支,节约人工成本1015万元,节约能耗1737万元。

4.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威达机械引进韩国TMC株式会社自动化技术,计划总投资95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约5500万),对现有的13个钻夹头生产车间的110条中高档钻夹头生产线进行智能自动化改造,改造完成后将合并建成占地25000平方米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50条,预计将原来总计110条传统生产线用工715人/班,减少到不超过65人/班,每年可节省人工费用1000多万元。

海马地毯引进阿克明斯特地毯织机的智能纱架机器手系统,每台机器在倒线、工序、筒纱染色等工序配备4-8个机械手,有效改善了粉尘岗位环境,效率较原来提升3倍,并且每年仅毛纱损耗一项就可节省成本3375万元。

我市智能装备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局部突破,但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1.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当前我市智能装备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总体较小,主要涉足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的部分环节,大多数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而附加值较高的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领域涉足较少。

同时,我市智能装备企业多数是从传统装备企业转型而来,技术积累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且产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缺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

2.共性关键技术缺乏。

我市对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精密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接口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缺乏,智能仪器仪表、高档和特种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机床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等产品研发水平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大差距,优势企业多以组装和集成模式为主,关键核心部件仍需大量外购。

3.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现有智能装备企业零星分布在各类产业园区中,未实现有效的区域集中,产业布局分散,园区平台集聚度差。

技术环境支撑上,缺少企业协同创新、要素相互匹配的产业联盟,更缺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及公共服务平台。

4.智能装备应用不够广泛。

目前,我市企业所使用的高端智能装备多数为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进口,本地生产的智能装备产品的应用较少。

中低端制造企业,由于其产品在精密度、稳定性等指标方面要求不高,不愿进行智能化改造。

部分中小企业有更换智能装备的需求,但受融资、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制约,无力承担相应的成本及风险。

(二)面临的形势智能装备产业是高端装备产业的发展重点,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

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缓解劳动力短缺,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为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大力发展以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成套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塑制造业优势。

新兴经济体纷纷实施重点赶超战略,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力争在本轮产业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战略,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科学合理发展。

新形势新变化,对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也创造了新的机遇。

当前,我市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劳动力、土地、能源、人才、技术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日益凸显。

汽车、机械、纺织、食品、建材、化工等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装备,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产业强市、工业强市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抓住国际国内推进智能制造的历史机遇期,积极对接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中韩自贸区等重大战略,立足我市装备产业基础,统筹配置要素资源,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为支撑,突出机器人及核心部件产业化和数控机床高端化为重点,尽快形成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突破智能传感、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伺服驱动、系统集成等智能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力完善核心基础零部件、智能加工装备、智能专用设备等产业支撑及应用产业链,以“互联网+”助力装备制造业走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智能装备制造及应用示范基地。

三、主要目标按照产业发展指导思想,结合我市实际,到2016年,制定智能装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目录,开发一批前沿产品;制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标准,选择机械、船舶、汽车、医药、电子、食品等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试点示范,打造推广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展智能装备推广应用行动,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工程,每年选择1-2个行业、30家左右企业组织实施“机器换人”示范试点工作。

到2018年,中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等智能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初见成效;智能装备推广应用取得明显进展;重点工业领域骨干企业生产线智能化率超过30%,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生产人员减少20%;全市智能装备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

到2020年,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产业集聚区竞争优势突出,在国内形成重要影响力;重点工业领域龙头企业生产线智能化率超过50%;全市智能装备制造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形成比较完整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

四、发展方向重点围绕智能装备基础产品、智能成套装备、智能装备平台建设等,大力发展智能仪器仪表与传感器、驱动控制装置、新材料元器件、数字软件等智能装备基础产品,务实产业发展基础;突出机器人及核心部件产业化、数控机床高端化、自动生产线系统化等智能成套装备,形成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优势,加快智能装备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打造推广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升智能装备普及程度和工业智能化水平。

(一)智能装备基础产品1.智能仪器仪表与传感器依托北洋光电、海富光子、震宇智能、华盟科技、天罡仪表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智能温控热量检测装置、温度传感器、油气勘探传感器、光纤智能传感器等产品,完成一批高精度仪表和新型传感器的自主设计、开发及产业化,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物联网、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需求。

2.驱动控制装置依托博胜气动等企业,重点发展单向阀、减压阀、调压阀、截止阀等高可靠性液压气压传动件;依托新北洋正棋等企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的驱动器、控制器、视觉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依托荣佳电机、广泰空港、东生能源、文隆电池、星佳电子、天力电源等企业,重点发展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电控装置等产品,引导鼓励企业开发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产品。

3.新材料元器件依托光威集团、万丰镁业、双连制动、奇正悦扬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碳纤维汽车零部件、高速列车碳纤维制品、高档模具、镁合金结构件、非金属材料制品等高端产品。

4.数字软件围绕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推进工业控制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研发,实现创新技术突破,壮大产业规模。

以北洋电气集团、卡尔电气公司、渔翁信息公司等为重点,加快发展物联网、光纤传感、射频识别、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等高端软件;以慧明珠软件公司、麦科电气公司、海和科技公司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工业无线/移动监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自动化控制软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