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密度确定与种植点配置.

合集下载

种植密度与树木配比

种植密度与树木配比

种植密度与树木配比在进行树木种植时,密度和树木配比对于植树效果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恰当的种植密度和树木配比可以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和发展,提高树木利用空间的效率,同时也能够达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种植密度与树木配比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种植密度的重要性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树木的数量,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土壤的资源利用。

合适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树木的竖直生长,减少分枝,增强树木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根据树木的生长特点和树种的习性,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幼苗的存活率。

例如,对于生长较快、且枝叶繁密的树木,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减少树冠之间的竞争,保证每棵树木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营养,避免树木长势不均匀。

而对于生长缓慢、枝叶稀疏的树木,则可以适当增加密度,促进树干的竖直生长。

此外,种植密度的合理选择还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过低的密度会造成土壤水分的浪费,而过高的密度则会导致树木之间水分的争夺,增加枯萎和死亡的风险。

根据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和适应性至关重要。

二、树木配比的重要性树木配比指的是在同一片区域内,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搭配不同的树木种类和数量。

正确的树木配比可以提高景观效果、增强防风固沙和治理水土流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生态多样性。

树木的配比应考虑到树种的生长速度、形态特征、根系特点以及生态功能。

一般而言,既有高大乔木、也有中、低矮灌木植物,并结合地被植物的配置,可以创造出层次感丰富、景观效果好的植物群落。

不仅可以提供各种高低不同的屏障,形成优美的绿色隔离带,还能够形成有利于树木生长和根系扩展的树冠结构,并丰富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

在防风固沙和治理水土流失方面,不同树种的根系结构和树干干扰作用对于固沙和保土的作用也不同。

例如,在沙漠地区,适合选择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的灌木植物搭配植被,形成树体紧凑、根系丰盈的护坡固沙系统。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第十五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第一节造林密度的意义造林密度或初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常以株数或穴数为计算单位。

造林密度不同或密度相同而立木在林地上的分布形式不同关系到今后形成什么样的群体结构。

森林的群体结构是指森林的各组成成份的空间分布格式,它是森林植物和环境之间以及森林植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定结构的群体都有它自己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这种群体结构在外表形态上和生理生态上都是很不相同的。

密度是形成群体结构的是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造林密度的意义就在于充分了解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组成该群体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在整个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人为措施,使之始终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

这种群体结构既能使各个体有充分发育的条件,又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使整个林分获得最高产量,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在过去,由于对密度不同所引起的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认识不足,造林密度一般都偏大,而且间伐往往不及时,致使林木生长减退,特别是胸径生长迅速减退,导致成材期推迟,出材率下降。

也有些地方由于造林成活率不高或者间伐过度,形成现有林分过稀,以致造成单位面积木材产量不高,木材品质下降的现象。

因此,对各种造林树种密度的研究是当前提高林分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节确定造林密度原则密度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是确定造林密度的理论根据,但是密度对人工林的这种有规律的作用还因其它条件而有所变化,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必须根据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经营目的与造林密度经营目的具体反应在林种和材种,而林种和材种不同,在林分培育过程中要求形成的群体结构不同。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求速生、丰产、优质,因此这种林分的群体结构应该是既保证林分各个体有充分生长发育的条件,又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应该考虑到第一次间伐材能充分利用。

森林培育重点

森林培育重点

• 1 森林生态学观点:是以树木为主体的包括其他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生物群落。

生物地理学派认为:森林是表现为大量林木的总体,这些树木彼此在自己发育过程中有机的联系着,受环境的制约,而且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周围一个相当广阔的地区的环境。

我们认为:森林就是指以木本为主体的,包括各种生物成分的具有一定高度和一定面积的集合体,它具有与周围环境明显区别的内部环境。

• 2 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全过程(含林木种子、苗木培育、造林、抚育间伐与更新)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3 森林培育范畴:包括森林培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改造、森林主伐与更新)。

森林培育阶段划分: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传统森林培育学:主要目标为人工林以及天然林的培育内容:种子经营、苗木培育、人工林营造、未成林及幼林抚育、天然林间伐、主伐更新等。

•现代森林培育学:总体上考虑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自然化培育与集约化经营关系,如:种子经营:强调遗传改良,加强了集约经营;苗木培育:分工更细,引入新技术,加强了无性育苗和设施育苗,容器苗地位提高;人工林营造:按性质和功能分类,如商品林(大中径材林、纸浆林、纤维林),公益林(···);天然林经营:按功能分类,以环境为中心,强调重点功能和多种功能发挥;天保和退耕第二章林种规划及造林树种的选择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是造林目的的集中反映,也是制定经营措施的依据。

我国的林种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等5大类。

林业区划与林业规划的关系林业区划,就是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区划是规划的基础和依据;规划是区划的延伸和深化,是应用区划指导林业生产而产生的重要成果,是区划的落实。

关于人工林栽培要点的探讨

关于人工林栽培要点的探讨

关于人工林栽培要点的探讨[摘要]人工造林,是我国林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大面积地进行人工造林,已经成为我国林业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文章将就人工林的栽培方法进行探讨,从整个人工林的树种选择、林地规划、造林方法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人工林;栽培方法;造林模式所谓的人工造林,就是在无林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

一般来说,造林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一定的森林资源,提供木材和林产品,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由于人工林是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的,因此,其生长速率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天然林,大量培育人工林能够通过小面积的人工林来生产社会所需的木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天然林。

毕竟,天然林对环境的影响是人工林所不能替代的。

一、造林树种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看,造林树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造林的结果。

也就是说,假如造林树种选择不当,那一方面会大大降低造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树立的质量,树林无法成材,导致造林地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无法起到森林的防护作用。

特别是在干热河谷地区,树种选择显得更为关键。

通常来说,造林树种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树种必须要符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比如,在干热河谷半年旱季、气候干热、土壤瘠薄缺水的特点,在树种的选择上,就一定要满足适地的要求,采用抗旱性强的树种;其次,树种必须要满足造林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确林地是为了保持水土,还是为了生产木材或生产薪材等。

也就是说,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有不同的要求,林种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造林的目的和要求,所以,在树种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提出要求,在进行综合的、全面的比较后再选定。

比如说,用材林对造林树种要求以”速生、丰产、优质”为目标。

当然,也会考虑到林地的特点,选择林种,如在干旱和干热河谷,就应该选择这些树种:赤桉、柠檬桉、窿缘桉、泰国赤桉、巨桉、毛红椿、木棉、顶果木、多花白头树等。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林种: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森林生产力: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森林所生产的生物量。

森林潜在生产力(气候生产力):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森林现实生产力:现实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

立地(site):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物的总和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综合。

森林立地: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物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生产力进为判断或预测。

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多用立地指数(site index)。

立地指数(site index):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立地分类(site classification):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成的单位称为立地。

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site type),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森林立地条件类型(植物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的构成:主要是指与林木生长发育相关的立地因子(site factors),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主导因子:对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条件的一致性,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致性,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和林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的划分。

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植树造林技术要点与管护措施

植树造林技术要点与管护措施

植树造林技术要点与管护措施植树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特定地区进行栽植树木,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目的的活动。

在进行植树造林时,技术要点和管护措施的落实对于保证植树造林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树木的良好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为大家详细介绍植树造林技术的要点和管护措施。

一、植树造林技术要点1. 选择适宜树种在进行植树造林时,首先要根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宜的树种。

不同的地区因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适宜的树种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在山区,应选择耐寒、耐高寒的树种,而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应选择抗旱、抗风沙的树种。

只有选择适宜的树种,才能保证树木的生长良好,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2. 种植季节的选择种植季节也是影响植树造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讲,春季和秋季是最适宜的树木种植季节。

春季气温适宜,有利于树木发芽、生长;秋季气温适中,有利于树木的扎根和成活。

而夏季和冬季的气温过高或过低,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和成活,应尽量避免在这两个季节进行树木的种植。

3. 种植密度的确定种植密度的确定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来决定。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树木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影响树木的生长;而种植密度过小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要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保证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4. 种植技术要点在进行植树造林时,种植技术的要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保证树木的根系完整,可以通过修剪和整理的方式来保持树木的根系完整。

其次要注意树木的栽植深度和施肥浇水,保证树木的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二、植树造林管护措施1. 灌溉管理灌溉是保障树木生长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或种植密度较大的地区,要做好灌溉工作,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需要。

灌溉的方法可以采取喷灌、滴灌等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保证灌溉的效果。

2. 肥料施用在树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养分。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PPT课件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PPT课件
17
2.长方形配置
• 有利于行间进行抚育和间作
18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19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分布格式,它是森林植物和环境之间以及森林植 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3
意义:
• 通过调整密度使其始终保持合理的密度 • 1、决定人工林的产量和效益 • 2、调整林分的实质速度 • 密度过大: • 密度过大:
4
第二节 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
一、对冠幅生长的作用
1.造林初期 2.密度大的林分
密度小的林分 3.随着密度增加,平均冠幅减小
五、造林技术与造林密度 • 造林技术措施的加强,可以显著地改善
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也可以 小些。
15
第四节 种植点的配置
• 所谓种植点的配置是指一定密度的植株 在造林地上分布形式。
• 分布形式的不同,决定着林分立木之间 的相互关系 ,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 经济意义
16
配置形式:
• 1.正方形配置其株行距相等。苗木之间 的距离均匀,利于树冠均匀地生长发育, 是营造用材林的特用经济林较为常用的 配置形式
树种 油松 云南松 侧柏 柏木 水曲柳 刺槐 香椿 大麻黄 毛竹 油茶 核桃 文冠果 三年桐 千年桐 乌桕 板栗 橡胶 漆树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技术规定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技术规定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技术规定二○一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树种配置4第三章造林绿化作业设计5第四章生态公益林7第五章经济林19第六章封山育林24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27第八章造林绿化档案管理30附录一森林立地类型划分30附录二主要造林树种名录36附录三造林树种密度38附录四重点保护植物名录4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统一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的技术标准,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的对象、容、程序和方法等技术要求,依据《关于加强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植树造林工作的意见》、《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实施规划》、《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分项规划》、《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廊道建设专项规划》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功能分区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为三峡水库土地淹没线(坝前正常蓄水位175米接5年一遇洪水和11月份5年一遇来水回水水面线)至第一道山脊线之间的区域。

依据区位、适用措施,生态屏障区分为封山育林区、生态保护带(库周生态保护带)、生态利用区。

(一)封山育林区封山育林区位于生态屏障区,通过封山育林措施可恢复森林植被的地段。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段可划为封山育林区:1、主山脊分水岭往下300m围以;2、急坡(坡度≥36º)及以上,不宜坡改梯或水平带整地;3、岩石裸露或土层浅薄,人工造林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段;4、依靠自然力并适度辅以人工措施可以在5年成林;5、国家、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分布较多地段。

(二)生态保护带生态保护带为三峡库区水位175米线(土地淹没线)以上至水平投影100米围、除封山育林区以外的区域,以保土护岸护坡、涵养水源为主体功能。

生态保护带以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作为恢复(修复)森林植被的措施。

(三)生态利用区生态利用区为三峡库区水位175米线(土地淹没线)以上水平投影100米围以外至第一道山脊线,除封山育林地段以外的区域。

以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作为恢复(修复)森林植被的措施。

森林营造技术考试重点综述

森林营造技术考试重点综述

1、森林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

2、造林是在造林地上新建或育苗森林的生产活动。

3、人工造林是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人工更新是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

人工林是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4、人工林的种类:(1)防护林;(2 )用材林;( 3)经济林;(4)薪炭林;( 5)特种用途林。

5、防护林可细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用防护林、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海防林、环境保护林等。

6、经济林:经济林是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的林木及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

8、影响我国森林现实生产力偏低的原因:(1)气候;(2)土壤;(3)不适地适树;(4)人工林年龄偏低;(5)培育管理措施。

9、某林场计划明年造油茶林60 公顷,采用正三角形配置,株与株之间相距 3 米,需培育多少合格苗?解:正三角形植苗株数=造林地面积×1.155株距 2=60×10000×1.1553×3=77000 株10、营造混交林有何意义(优势)(1)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单位面积产量高,不同林学特征的树种适当混交,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2)更好地维持和提高地力:经营针叶树纯林,造成林地土壤肥力显著下降,土壤结构变差,孔隙度降低,土壤持水性下降,养分含量减少,而且经营代数越多,状况越差。

(3)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当前生态效益已成为森林的主要功能,而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更为显著。

(4)抗各种灾害能力强: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系统食物链较长,营养结构多样,有利于各种动物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有众多的物种相互制约,因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大发生。

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管理吴昌田Wct99@主要内容一、森林资源营造二、森林资源管理三、森林防火管理一、森林资源营造(一)造林(二)造林作业与施工(三)抚育管理(一)造林1、造林调查设计在调查造林地区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根据造林目的,为该地提出造林类型、各项造林技术措施及其实施方案的技术工作。

调查设计是造林施工的依据,也是提高造林质量的保证。

调查设计包括:宜林地区划,自然和经济条件调查,人工林、天然林以及树种生长情况调查,立地条件类型划分,造林类型制定,造林费用概算,造林设计说明书编写。

2、造林树种的选择●根据调查的立地条件类型、造林目的等情况,选择造林树种。

●原则是:适地、适树、适种源。

●两个途径:一是,选树适地二是,选地适树3、造林密度与混交(1)造林密度的原则与种植点的配置造林密度指:造林地上单位面积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又称初植密度。

通常以株或穴为计算单位。

密度对:树冠、胸径、树高、生物量、材质等都产生影响。

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树种的选择原则是:适地、适树、适种源。

两个途径:一是,选树适地二是,选地适树首先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主要树种,然后再选择伴生树。

(2)混交类型、方法与比例混交类型:乔木与乔木、乔木与灌木、综合混交混交方法:株间、行间、带状、块状混交比例:指各树种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混交比例在数量上的变化,与混交各树种间关系发展方和混交效果有密切关系。

混交树种所占比例,以有利于主要树种生长为原则。

(二)造林作业与施工1、造林地整地时间、整地的方式方法造林地整地时间:一般在秋、冬季进行造林地整地方式:全垦、带状、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造林地整地的作用: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便于施工2、造林方法与造林季节造林季节:一般在春、秋两季造林方法:植苗、播种、飞机播种、分殖3、检查和补植主要检查造林质量,当年造林成活率在85% 以上的为合格,在40%-85% 间的需要补植,40% 以下的需要重新造林。

造林密度确定与种植点配置

造林密度确定与种植点配置

造林密度确定与种植点配置第七章造林密度确定与种植点配置一、造林密度的意义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经营密度: 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数量,也常用立木断面积等的百分比来表示。

林分密度的基本形式•株数密度;林分平均直径导算的密度;树冠投影面积导算的密度;树冠竞争因子导算的密度;以树木面积比导算的密度;以树冠表面积导算的密度;以林木间距导算的密度;以平均树高导算的密度。

密度的意义:造林密度与林分形成的速度延续影响到林分的生长、发育、稳定性、林分的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造林成本、种苗量、整地工程量、后期抚育管理工作量和资金投入有关系。

研究造林密度的意义在于:–充分了解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该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使林分整体在发育过程中在人为措施控制之下始终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这种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各个个体有充分的发育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空间,又使群体影响环境、协调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林分高生产力、高稳定性、高生态效益的目的。

二、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一般来说,密度与造林成活率无关,具有群状配置时有影响,在立地条件差而成活率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但是不能滥用。

1、密度对郁闭的影响•造林密度大,郁闭早,反之则晚。

•郁闭的早晚与树种、立地、经营条件有关。

•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但是郁闭过早,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现得更为突出。

•极端干旱条件下,不能要求树冠早郁闭,只考虑根系郁闭或林木个体的水分营养面积。

2、密度对干、枝、叶量的影响•密度增加,叶量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数量后叶量几乎保持不变。

•如果始终保持密度不变,随林龄增加,林分的总叶量也不变,单株的叶量也不变,会影响到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林分密度越大,地上部分的总生产量中,枝条所占的比例越小,干材所占比例越小,径级也越小。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

第十五章 造林密度和 种植点的配置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演讲人姓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造林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
01
造林密度不同关系到今后形成什么样的群体结构
02
群体结构——是指森林的各组成成份的空间分布格式,它是森林植物和环境之间以及森林植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确定造林密度原则
01
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与林分结构 (透光系数)有关,疏透结构不宜太大 ;紧密结构大 水土保持林:密度大 固沙林:以控制就地起沙为原则
02
经济林
应以树冠最大发育程度来确定其密度 ,提倡密植
阳性树种、生长迅速树种:密度小 如 杨、落叶树
耐阴的、初期生长慢的:密度的 如 云杉、侧柏
干形通直、自然整枝良好的:宜稀 ;否则,宜密 如 杉木 檫木 如 马尾松 栎
树冠庞大的树种,稀植 ;窄冠树种密植
二、树木的生物学特性
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密度
02
立地条件好:密植 立地条件好:稀植
现代观点
01
立地条件好:稀植 立地条件好:密植
03
第一节 造林密度的意义
目录
添加标题
第二节 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
添加标题
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 如:耐阴树种 弱顶端优势
不同立地上对密度的反应不同 如:湿润 干旱
其作用取决于密度范围
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大
二、对树高生长的作用
通过冠幅而发生作用,冠幅与直径生长成正相关
在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越小
4.群状配置形式
优点: 在造林初期,群内苗木很快郁闭,形成了一个对苗木生长较有利的集团,这种集团对外界的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对杂草、灌木的竞争能力较强,因此它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促进集团内苗木或幼树的生长,株间竞争加剧,分化明显,应该及时通过人为措施去弱留强,选择定株

造林作业内业设计自测题答案

造林作业内业设计自测题答案

造林作业内业设计自测题一、名词解释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点(穴)数。

通常以每公顷多少株(穴)来表示。

种植点配置:指播种点或栽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

正方形配置:株、行距相等的种植点配置方法。

长方形配置:行距大于株距的种植点配置方法。

三角形配置:行间的种植点彼此错开的种植点配置方法。

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簇)分布,群内植株密集,而群与群之间的距离较大的种植点配置方法。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或虽由多种树种组成,但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80%(不含)以上的森林称为纯林。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种间关系:指生长在一起的两个以上树种通过相互作用对另一方生长发育、生存所产生的利害关系,其实质是一种生态关系。

混交方法:是指混交林中各树种在造林地上的排列形式。

混交比例:混交林中各树种所占的百分比称为混交比例。

一、填空题1.选择造林树种应遵循(生态)、(经济)、(林学)、(稳定)、(可行性)的原则。

2用材树种应尽可能选择同时具有(速生)、(丰产)和(优质)特性的树种,并应重视选择(优良种源)。

3.防护林树种应具备(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等特性。

4.确定造林密度应综合考虑(经营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造林技术)和(经济因素)等因素。

5.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和(三角形配置)等形式。

6.混交林的类型有(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和(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四种。

7.混交的方法有(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行带混交)和(块状混交)。

8抚育调节种间关系的措施有(互助)、(促进)、(竞争)和(抑制)。

第四章 造林密度

第四章 造林密度
相邻行种植点错开,形成三角形的配置。 相邻行种植点错开,形成三角形的配置。 多用于防护林的配置,防护效果好。 多用于防护林的配置,防护效果好。正三角形是常用的配 置方法。 置方法。 正三角形配置的单位面积株数 N= A/0.866*a2 N:单位面积株数 : A:单位面积 : a :正三角形边长
3.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 3.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
f(树高、胸高、形数) 材积 = f(树高、胸高、形数) 密度对树高和干形的影响较弱,密度对胸径的影响最大。 密度对树高和干形的影响较弱,密度对胸径的影响最大。 密度越大,单株材积越小,主要是竞争引起的。 密度越大,单株材积越小,主要是竞争引起的。 日本学者提出描述密度和单株材积的关系式: 日本学者提出描述密度和单株材积的关系式: V = K*N-a (密度效果幂乘式) 密度效果幂乘式)
第二节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和方法
造林密度确定除考虑生长外,要考虑其他因素。 造林密度确定除考虑生长外,要考虑其他因素。
一、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根据经营目的确定 (一)、根据经营目的确定
• 林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 • 用材林生产的材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 用材林生产的材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
)、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 (二)、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
6.密度与根系生长的关系 6.密度与根系生长的关系
(1)对个体根系的影响: 对个体根系的影响 密度越大,个体根系越小。 密度越大,个体根系越小。
(2)对林分根系的影响:根总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林分根系的影响:根总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林分密度越大,根系水平、垂直分布的范围越小且浅。 林分密度越大,根系水平、垂直分布的范围越小且浅。
)、根据栽培技术确定 (四)、根据栽培技术确定

人工林的栽植密度及配置原则

人工林的栽植密度及配置原则

摘要:合理的造林密度和栽植配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防护效益和提升木材产量、质量。

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保证人工幼林及时郁闭,使林分具有最大平均高、胸高断面积,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关键词:人工造林;造林密度;栽植配置造林密度与树冠、胸径、树高、根系、材积、材质等林分生长关系密切。

造林时要综合考虑经营目的、造林树种、立地条件、经营条件、造林技术等因素,合理确定栽植密度,采取正确的栽植方式,确保林木正常生长,以达到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造林密度的确定1.1根据经营目的确定造林密度1.1.1营造用材林。

造林密度适当的林地更易培育出产量高、质量好的优良木材。

在木材的产量上,密度适中的林地,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较为合理,在确保树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了土地,生长出的林木树干通直、圆满,木材产量高,单位面积产材多。

在木材质量上,密度较小的林地,林木下部侧枝受光条件好而且比较发达;密度较大的林地,林木之间相互遮挡,侧枝受光条件较差,枝条较为纤弱;而密度适中的林地,在幼林郁闭后,林木天然整枝良好,树干光滑,节疤少,更易形成少节良材。

用材林的造林密度还与培育的树种有关。

如:培育大径材的用材林可适当稀植,或先密后稀,即在培育过程中通过间伐调整初始密度,使林木快速生长;培育中、小径材的用材林可适当密植;培育薪炭材的,在栽植时可更密一些。

1.1.2营造防护林。

树木的枝、叶可以阻挡、缓和雨水下落,降低风速;树根可以固结土壤;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又能拦截径流,含蓄水分。

若栽植密度大,单株林木生长不良,树冠窄小,根系发育细弱;密度过小,林木根系固结土壤的面积较小,树冠之间空隙大,会导致雨水直接冲击地面;同时,林地内空隙较大,防风效果较差。

无论是造林密度过大还是过小,都不利于林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作用的有效发挥。

防护林应该比用材林的密度大些。

防护林要求特殊的林分结构,造林密度应根据防护效果而定。

造林作业内业设计1

造林作业内业设计1
▪ 意义: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各个个体有充分的发育空间,最 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空间,又使群体影响环境、协调各生态 因子相互作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林分高生产力、 高稳定性、高生态效益的目的。
二、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
▪ (2)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 根据经营目的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①经营目的:确定造林密度应考虑不同林种、材种对群体结构的
理分工并团结协作。
知识准备
▪ 一、造林树种选择
▪ 1.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 ▪ 造林树种和种源(或品种、类型)选择正确与否,是人工造林成败及人
工林效益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 ▪ 造林树种选择不当,造林后难以成活,即使造林成活,也难以成林,
成材。 ▪ 我国是世界造林大国,人工林的数量占世界首位,据第八次全国森林
二、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
▪ 1.造林密度
▪ (1)造林密度的意义 ▪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点(穴)数。
通常以每公顷多少株(穴)来表示。
▪ 在规划设计及施工时确定的密度,称为初植密度。 ▪ 造林密度影响到林分的生长,发育、稳定性,林分的产量、
质量和生态效益,造林成本、种苗量、整地工程量、后期 抚育管理工作量,以及资金投入。
②群状配置——簇式配置、植生组配置
几株植物组成一个植生组,组内距离较小,组间距离较大的配 置方式。多在环境较差的立地应用。群状配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郁 闭,但郁闭后组内个体间竞争很激烈。
种植点配置方式
行状配置
配置方式
正方形种植点数的计算
如果采取群丛植法,则分别用上述公式再乘 以每一群的株数。
资源清查: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0.69x108 hm2,人工林在木材生产 和发挥多种效益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人工林的为 生产力依然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为35.98m3hm-2,只相当于全国 林分平平均蓄积量72.77m3hm-2”的49.4%。 ▪ 北方干旱地区栽植的杨树和南方丘陵地区裁植的杉木,有不少形成了 “小老头”林。这与树种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指导课程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指导课程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高级工考试培训课程第一章造林概述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上造林.人工林:凡是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的森林.§1、造林目的及林种种类林种:根据人工林的不同效益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森林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2、造林基本技术措施造林基本技术措施: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结构、认真种植、抚育保护.适地适树是其他造林基本技术措施能否实现的基础.第二章造林树种的选择一、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和原则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所以,选择造林树种时,应考虑经济建设对造林树种的要求;同时必须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还要考虑种苗的来源是否充足,造林技术、造林成本等问题.二、适地适树的途径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2、改树适地3、改地适树三条途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但后两条途径须以第一条途径为基础.三、造林树种的确定1、主要与次要树种相结合;2、择优选用;3、因树因地制宜;4、考虑经营目的.第三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以株穴/公顷表示.§1、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一、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作用密度不同的林分,对林分树冠发育产生巨大影响.二、密度对胸径生长的作用造林密度与胸径生长的关系是通过密度对树冠生长的影响而发生的.三、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四、密度对材质的作用密度对材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是树干上节疤多少,其次是树干尖削度.五、密度对材积生长的作用造林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与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是完全一致的.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2、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一、经营目的与造林密度根据造林时营造的林种、材种的不同,确定造林密度.二、树种与造林密度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其生长速度和对光照条件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各树种的造林密度不应该是一样的.三、立地条件与造林密度立地条件的好坏是林木生长快慢最基本的条件.四、经营条件与造林密度经营条件与造林密度的关系极大,即经营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造林密度.五、造林技术与造林密度在开展人工造林时,造林密度如何确定和所采用的造林技术有很大的关系.§3、种植点的配置种植点配置: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分布的形式.一、正方形配置:株、行距相等的一种配置形式.二、长方形配置:是一种行距大于株距的配置形式.三、三角形配置:是一种行间种植点彼此错开的配置形式.四、群状配置:一种群状配置形式.第四章人工林的组成人工林的组成:指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树种成分及所占比例不同,形成的林分结构不同.人工林根据林分树种组成的不同,分为纯林和混交林.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混交林:由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1、混交林和纯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一、混交林和纯林的特点1、营养空间的利用.2、改善立地条件,发挥防护效益.3、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4、增强抗灾能力.5、造林成功的可能性.6、造林、营林的难易.二、混交林和纯林的应用条件1、造林目的营造林种不同,具体实施造林不同.2、经营条件实行集约经营的人工林,多以营造纯林为主.经营条件好的林地,可考虑营造混交林.3、立地条件对立地条件特别差的造林地,只能造纯林.4、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树种特性不同,营造纯林、混交林效果是不同的.§2、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一、树种种间关系的实质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生态关系,即一方面不同树种彼此以对方做为生态条件,同时又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发生联系.二、树种种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1、机械关系混交林内林木个体间相互发生机械作用,造成一种树种对另一树种的伤害.2、生物关系是不同树种通过杂交授粉,根系连生、共生和寄生等发生的一种种间关系.3、生物生理关系树种的生长速度不同,改变了生活因素光、热、水、养分的数量而引起的一种关系.4、生物化学关系林木生长过程中,通过地上、地下部分和根系向周围空间分泌化学物质,改变周围环境的成分,对其他树种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的一种种间关系.三、树种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一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根据混交林中的树种、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不同分为:1、主要树种主要的培育树种,经济价值较高,随林种不同,侧重于林产品的获得或侧重于防护效能发挥.2、伴生树种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伴生,促进其生长的乔木树种.它不是培育的目的树种,是次要树种,数量上不占优势.它的作用主要是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为主要树种的生长创造条件.3、灌木树种是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发挥其有利特性的灌木.二树种的混交类型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的混交——乔木混交类型1阳性和阳性树种混交2阴性与阴性树种混交3阳性与阴性树种混交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阴阳性树种混交类型3、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乔灌木树种混交类型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的混交——综合性混交类型§3、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和培育一、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树种:指起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作用的次要树种,包括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1、具辅助、护土、改土作用,给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提高林分的稳定性;2、与主要树种间的矛盾不太大;3、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的病虫害;4、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5、繁殖容易,萌孽力强,便于育苗、造林.二、混交比例与造林图式一混交比例混交林中各树种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混交比例在数量上的变化与混交林各树种种间关系的发展方向和混交效果有密切关系,最终会影响到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二造林图式造林设计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图面表达形式.包括混交、纯林图式.营造混交林时,常用到造林图式.包含立地条件、混交关系、树种组成、混交比例、混交方法、株行距.三、混交方法参加混交的各树种的栽植位置在林地配置或排列的形式.混交方法不同,各树种的位置不同,种间关系会随之发生变化,影响混交效果.常用的混交方法有:1、株间混交是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两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2、行间混交不同树种隔行交替配置的混交方法.3、带状混交一种树种连续种植三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种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4、块状混交把某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进行混交的方法.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的混交,幼龄纯林改造成混交,低产林分改造.5、植生组混交是种植点配置成群状时的混交形式,即在一小块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邻小块状地密集种植的另一树种相混交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林区人工更新、次生林改造和治沙造林.第五章造林地的整地§1、造林地整地的作用一、改善立地条件.二、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三、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四、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2、造林地清理一、造林地的清理方式1、全面清理适用于采伐迹地、杂草繁茂的荒山荒地及准备进行全面整地的各类造林地.2、带状清理带状清理可使保留带起侧方保护作用,避免林地因突然暴露而遭受雨水的直接冲刷.适合于耐荫树种造林.节省用工.3、块状清理根据种植点的位置割除周围的杂草灌木,块的大小根据周围植被的高度确定.省工,适用于次生林的改造.二、清理方法1、割除清理一种常用方法.将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等割除.可采用手工工具、和割灌机作业.适合于幼龄杂木林、灌木、杂草繁茂的荒山、荒地.花费劳力较多.2、火烧清理灌木、杂草繁茂的造林地,采用此法,属于全面清理.清理彻底,提高地温,增加灰分,消灭病虫害,省工成本低,在降雨量多的山坡易造成水土流失.适合于地势平缓的造林地.3、堆积清理4、化学药剂清理§3、造林地整地一、整地的方式、方法分为全面整地、局部整地.一全面整地主要应用于平原区的荒地、草原、无风蚀危险的固定沙地、盐碱地及山区的平整缓坡、水平梯田等.二局部整地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块状整地两种.1、带状整地: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适合于无风蚀或风蚀轻微的平坦造林地、坡度平缓及坡度虽陡但坡面平整的山地.主要整地方法:1山地: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2平原:犁沟、带状、高垄.2、块状整地:在栽植点周围进行块状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适用于各种造林地条件,省工,成本低,但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相对较差.主要整地方法:1山地:穴状、块状、鱼鳞坑.2平原:坑状、块状、高台等.二、整地季节根据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整地季节.1、提前整地,整地与造林不同时进行2、整地、造林同时进行,随整随造适合于土壤肥沃、湿润,杂草、灌木少的林地,效果较好;风沙地造林应随整随造.过早整地反而易发生风蚀.三、造林地整地技术规格要求整地的技术规格要求包括:深度、宽度、长度、断面形式、整地质量等.第六章造林方法§1、植苗造林一、特点1、造林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生长稳定;2、植苗造林方法不受树种的限制;3、便于集约管理,节省种子,幼林郁闭较快;4、植苗造林工序较复杂,费用较大.二、应用条件由于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尤其在干旱、水土流失或杂草繁茂、冻害、鸟兽害较严重的地方.三、苗木种类、年龄和规格1、苗木种类主要是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具体采用哪一类苗木应根据所营造的林种及立地条件确定.2、苗龄和苗木规格苗木年龄大小关系到它的适应性和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苗木规格指最适于造林用苗木的年龄、高度、地径、根系发育状况的标准.3、苗木的保护和处理保护好根系不失水;根系过长需进行修根处理,以提高成活率.四、植苗造林季节根据造林树种的特性和当地气象条件等因子来全面考虑,因地制宜地确定造林季节和具体时间.1、春季植苗造林2、雨季植苗造林3、秋季植苗造林4、冬季植苗造林五、植苗造林方法人工植苗常用的方法有:穴植、靠壁植、缝植等方法.§2、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一、播种造林的特点1、苗木适应能力较强,根系未受损伤变形;2、施工技术较简便,省去繁杂的育苗工序;3、对造林地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较高,全面郁闭年限延长;4、适应性、抵抗能力强;5、播种量大、较植苗造林法省工、省经费.二、适用条件1、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2、要求造林地的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三、播种造林方法1、块状播种是在经过块状整地的块状地上进行密播或簇播.适用于对分布不均匀的次生林进行补播改造.2、穴播在穴中进行播种.用局部整地的造林上,每隔一定距离挖穴播种.整地工作量小,施工简便,选点灵活性大,是播种造林中应用最多的方法.3、缝播适用于鸟兽危害严重,植被覆盖度不太大的山坡上,选灌丛附近或有草丛、石块掩护的地方,用镰刀开缝,播入适量种子,将缝踩实,可避免鸟兽危害种子.4、条播在全面整地及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作单行或带状数行成带播种.适用于次生林改造,也可用于水土保持林营造时播种灌木种子.5、撒播在造林地上均匀撒播种子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荒山、荒地、沙漠,播种前一般不整地,用于播种针叶树种和灌木树种.一般采用飞机播种造林.四、播种造林技术要求1、种子处理处理方法与播种育苗时种子的处理相同,具体处理应根据树种特性,造林地立地条件、造林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2、覆土播种后覆土对种子的发芽、出土和蓄水保墒影响很大.3、播种季节1春季播种2雨季播种3秋季播种第七章幼林抚育管理幼林抚育:指在造林后到郁闭前这一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调节林木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是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环节之一.§1、幼林的土壤管理和保护一、松土、除草疏松表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气性、保水性,免除草灌对幼树的危害.二、灌溉是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干旱地区进行灌溉具有重要作用.三、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营养状况,增加叶面积,提高生物量的积累和缩短成材年限,同时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四、幼林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及其营养器官进行抑制和调节,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迅速达到成林要求的一项重要幼林抚育管理措施.主要内容有:间苗、平茬、除蘖、修枝、摘芽等.五、幼林保护是人工林抚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封山育林、防火、病、虫、鼠、鸟等危害及寒、日灼、冻拔、雪折和人畜破坏等.§2、幼林的检查验收和补植一、幼林检查验收幼林检查的目的在于考核造林效果,统计幼林成活率,分析成败原因,改进造林技术,推广先进经验及拟订补植和抚育措施.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整地质量、成活率、当年生长量等抚育措施,认真做好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造林质量.根据计算成活率的结果确定造林质量即划分等级:一等:≥85%国家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区≥70%为合格;二等:41-84%国家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区41-69%为待补植;三等:≤40%为失败,需重新造林.我省国家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区共有23个县行委、市.二、补植由于苗木质量、栽植技术及外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林后会有一部分幼树死亡或生长不良,而影响幼林及时郁闭时,应进行补植.造林技术规程规定:成活率41-84%的林地或平均成活率达到≥85%,但分布不均匀的都要进行补植.植时按原树种、株行距,采用同龄大苗造林.为提高成活率可用带土苗或容器苗补植.。

造林技术规程2023课件

造林技术规程2023课件

造林技术规程2023课件
造林技术规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造林区域的选择与规划:确定适宜的造林地点,考虑土壤、气候、地
形等自然条件,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2.树种选择:根据造林目的、立地条件、经营方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
树种或树种组合。

3.造林密度与配置: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即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树木数
量,以及树木的空间配置方式。

4.整地与栽植:进行造林前的土地整理工作,如清理林地、挖穴等,然
后按照规划进行树木栽植。

5.幼林抚育管理:对幼林进行抚育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防虫
等措施,以促进林木生长。

6.成林经营与利用:对成林进行经营管理,包括采伐更新、抚育间伐、
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利用。

在准备造林技术规程的课件时,你可以根据上述内容框架进行组织,结合具体的案例、图片、数据等素材,制作出生动、形象的课件内容。

同时,你还可以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确保课件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造林密度确定与种植点配臵一、造林密度的意义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经营密度: 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数量,也常用立木断面积等的百分比来表示。

林分密度的基本形式•株数密度;林分平均直径导算的密度;树冠投影面积导算的密度;树冠竞争因子导算的密度;以树木面积比导算的密度;以树冠表面积导算的密度;以林木间距导算的密度;以平均树高导算的密度。

密度的意义:造林密度与林分形成的速度延续影响到林分的生长、发育、稳定性、林分的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造林成本、种苗量、整地工程量、后期抚育管理工作量和资金投入有关系。

研究造林密度的意义在于:–充分了解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该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使林分整体在发育过程中在人为措施控制之下始终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这种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各个个体有充分的发育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空间,又使群体影响环境、协调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林分高生产力、高稳定性、高生态效益的目的。

二、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一般来说,密度与造林成活率无关,具有群状配臵时有影响,在立地条件差而成活率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但是不能滥用。

1、密度对郁闭的影响•造林密度大,郁闭早,反之则晚。

•郁闭的早晚与树种、立地、经营条件有关。

•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但是郁闭过早,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现得更为突出。

•极端干旱条件下,不能要求树冠早郁闭,只考虑根系郁闭或林木个体的水分营养面积。

2、密度对干、枝、叶量的影响•密度增加,叶量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数量后叶量几乎保持不变。

•如果始终保持密度不变,随林龄增加,林分的总叶量也不变,单株的叶量也不变,会影响到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林分密度越大,地上部分的总生产量中,枝条所占的比例越小,干材所占比例越小,径级也越小。

兼顾用材时要考虑工艺成熟时的材种规格。

3、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密度对树冠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密度越大,平均冠幅越小。

密度较高的林分冠幅生长较早衰。

•各种不同密度林分的平均冠幅到一定年龄后,各自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有太大的变化。

N=10000/(CWS)4、密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密度过大,会影响到林木的根系发育,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小,垂直分布也浅,甚至全林地的总根量也少。

•一般来说,随密度增加总根量、各级根量度减少。

5、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较为复杂,研究结论不太一致。

•“有越密越高的趋势”,英国学者。

•“低密度的林分具有较高的高生长”,丹麦学者。

•“在一定的、较稀的密度范围内,由稀到密,促进高生长,在过密的情况下,增加密度,抑制高生长”,苏联学者。

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1•高生长对密度的反映与树种的喜光性、分枝特性、顶端优势有关。

•较耐阴的树种、侧枝粗壮、顶端优势弱的树种,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

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2•不同立地条件,特别是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可能使林木对密度有不同的反映。

过稀时杂草的竞争作用使树木生长受阻,过密时树木之间对水分的竞争使树木生长受阻。

在湿润的地方密度对高生长作用不甚明显。

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3•密度对高生长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林木所处的密度范围。

喜光速生树种,高密度抑制高生长,但在造林初期,适当加大密度可以促进高生长。

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4•一般来说,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作用,要比其它指标的影响作用小。

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不大。

•例子:•杉木 100-300株/亩,马尾松100-900株/亩,林分平均高无明显差别。

6、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密度对胸径的作用随林龄而增加。

•密度对直径生长的影响与林木个体的营养面积有关,与冠幅、叶量的影响相一致。

CWD=a+bD ReinekeN=aD-blogN=a-blogDa、b-参数;N-单位面积株数;D-林分平均直径他研究了14 个树种之后,得到logN=-1.605logD+K K-因树种而变的常数7、密度对材积生长的影响•单株材积: V=(π/4)D2HfV-单株材积;D-直径;H-树高;f-形数;单株材积与密度: 1/V=AN+B V=KN-aV-单株材积;N-株数;A、B、K、a-参数• D随密度增加而减小,f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例:苏联欧洲松,2500→30000株/hm2,f由0.618→0.689;杉木林,250→4250株/hm2,f由0.454→0.553•密度对单株材积的作用规律与直径相同,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8、密度对蓄积量的影响M=VNM=(π/4)D2HNfM=KN1-a=KN-b1/M=A+B/N N-株数•蓄积量与单株材积、立木数量有关,二者互为消长。

•在林分充分郁闭以前,林分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立木的数量起主导作用。

•在林分充分郁闭以后,林分的产量不因密度的增加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单株材积、立木数量二者达到平衡,到成熟林阶段时,不同密度林分的产量非常接近,蓄积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

这个量主要取决于树种、立地、栽培管理技术。

即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最大密度线•实践中林分的密度不可能无限增加,随密度增加必然导致竞争产生自然稀疏调节林分密度。

•各阶段的最大密度和这个密度相适应的单株材积关系:V=KN-3/2即二分之三法则、自然稀疏线、最大密度线9、密度对生物量的影响•符合最终产量恒定法则–一般在幼林阶段,干、枝、叶等的干物质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密度以后就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任何密度范围内的林分,其生物产量最终是一定的。

收获密度效果10、密度对干形、材质的影响•干形:密度大形数高,尖削度小•节疤:密度大,节疤小•材质:树干饱满,干形通直,早晚材不同。

三、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总原则:以密度的作用规律为基础,以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为主要考虑因子,使林木个体之间对生活因子的竞争抑制作用达到最小,个体得到最充分的发育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林分的生物量达到最大。

1.根据林种确定造林密度•水土保持林:密度宜大,但受立地限制。

•固沙林:要求密植,但受极端因子限制。

•农田防护林:以防风效果为依据,密度与透风稀疏相一致。

•经济林:以经济产品为目的,一般密度较小,以充分利用阳光。

•用材林:先密后稀,种间间伐利用;与材种、规格有关。

•薪炭林:密植,以不压抑群体产量为限。

•径流泥沙控制林带:密植。

2.根据不同树种确定造林密度•考虑因子:生长速度、冠幅大小、光照与水分需求•喜光树种:初期生长快,宜稀植•耐阴树种:初期生长慢,宜密植•树冠宽阔、根系庞大:稀植•树冠狭窄、根系紧凑:密植•水肥消耗高:稀植•耐干旱瘠薄:适当密植•灌木树种:适当密植•生长快、疏植影响干形:密植3.根据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立地条件与密度的关系较为复杂立地环境容量:立地质量好,环境容量高,造林密度可大一些。

经营目的:立地条件好,用于培养大径材,宜稀植。

生长速度:立地条件好,生长速度快,宜稀植。

立地条件极差:干旱宜稀植;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因低温、生长期短、土壤瘠薄可相对密植;在根茎、根蘖性杂草竞争激烈的地方,可相对密植。

4.根据经营条件确定造林密度•经营条件好,栽培技术细致,林木生长速度快,不用密植•整地细致,水肥充足,苗木规格大、质量高,抚育管理强度大,相对稀植。

5.根据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造林成本与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造林成本的承受能力•用材林的第一次间伐利用时间,间伐的材种、价格、销售市场、交通等。

•林农结合时农产品、林产品的综合效益。

四、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合理密度: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

1.经验的方法*•对过去人工造林的密度进行调查,判断其合理性和进一步调整的方向•条件:一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生产知识2.试验的方法*•用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对主要造林树种,在典型生长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试验只能得出密度作用的生物规律,实际指导生产的密度范围,还要作进一步的经济分析。

3.调查的方法*•调查不同密度下林分的生长发育状况,取得大量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种参数确定造林密度。

重点调查因子:初植密度与第一次间伐的时间、林木生长的速度;密度与树冠大小、直径生长、个体体积生长的关系;密度与现存蓄积量、材积生长量、总生物量的关系;密度与树冠扩展速度、郁闭年限的关系。

•小径材:树冠扩展速度•中径材:密度与直径关系4.查图表的方法*•依据当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密度管理图或密度管理表确定造林密度•按第一次间伐时要求达到的径级大小,在密度管理图上查出长到这种大小且疏密度高于0.8以上时的对应密度,以此密度再增加一定数量,以抵偿生长期可能出现的平均死亡率。

五、种植点的配臵•定义*:种植点或播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排列方式。

•意义:在造林及林木生长前期,对林木的光照、水分、养分利用及种间关系有一定的影响•配臵原则: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一般行向与等高线一致,特殊地方南北向。

配臵的形式行状配臵–正方形:株行距相等,树冠发育均匀;–长方形:行距大于株距,行内早郁闭;–正三角形:行距小于株距,相邻的种植点相互错开,树冠发育均匀;–品字形:相邻行的各株相对错开位臵,树冠发育均匀;群状配臵–植生组配臵,簇式配臵;•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状配臵,群内植株密集、群间的距离较大。

•群的大小与立地环境条件有关,从3、5株到几十株,群的数量一般为成林的密度,群的排列呈规则或不规则的,随地形而定。

•适用于恶劣环境条件、低产林改造、阔改针。

不同配臵密度•正方形:N=A/a2•长方形:N=A/(ab)•正三角形:N=A/(0.866a2)•品字形:N=A/(0.5ab)A-面积,a-株距,b-行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