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合集下载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引言概述:药剂科是医疗机构中负责药品管理和合理使用的重要部门。

为了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剂科需要严格控制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一、药品采购与储存1.1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药剂科应与合格的药品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1.2 药品验收与入库:药剂科应建立严格的药品验收制度,对每批次药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合规性审查,确保药品符合规定标准。

1.3 药品储存条件:药剂科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设立适当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确保药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或者变质。

二、药品配制与调剂2.1 配制工艺与设备:药剂科应建立科学的配制工艺和使用合适的设备,确保药品的配制过程符合质量标准。

2.2 药品标签与包装:药剂科应对配制好的药品进行合适的标签和包装,确保药品的标识清晰、准确,并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2.3 药品调剂记录:药剂科应建立完善的药品调剂记录系统,记录每次药品调剂的相关信息,包括药品名称、剂量、调剂人员等,以备查证和追溯。

三、药品分发与使用3.1 药品分发流程:药剂科应建立科学的药品分发流程,确保药品的正确分发到相应的临床科室或者患者手中。

3.2 药品使用指导:药剂科应向临床科室和患者提供药品的正确使用指导,包括用药剂量、用药频次、用药时间等,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3.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剂科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处理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四、药品质量控制4.1 药品质量检测:药剂科应定期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药品的纯度、含量、溶解度等,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4.2 药品稳定性研究:药剂科应对药品进行稳定性研究,了解药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制定合适的贮存期限和使用期限。

4.3 药品不合格处理:药剂科应建立不合格药品的处理程序,包括封存、退货、销毁等,确保不合格药品不会流入市场或者被使用。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报告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报告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报告一、引言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报告旨在对药剂科生产的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分析,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报告将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检验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药剂科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建议。

二、原料采购分析1. 原料选择通过对药剂科所采购的原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原料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部分原料的供应商未能提供质量合格证明,存在一定的风险。

其次,部分原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差异较大,没有稳定的质量保证体系。

因此,建议药剂科加强原料选择的严格性,确保所有原料都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积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市场调研药剂科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原料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价格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原料采购和合理控制成本。

此外,加强与原料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原料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确保所采购的原料质量稳定可靠。

三、生产过程控制分析1. 生产设备药剂科的生产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生产质量。

建议药剂科制定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

同时,加强员工对设备操作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

2. 生产工艺药剂科生产工艺应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每个生产步骤都能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此外,应加强工艺参数的监控和数据收集,定期进行工艺参数评估和调整,以保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检验指标控制分析1. 检验方法药剂科的检验方法应科学合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建议药剂科进行方法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统计分析,确保使用的检验方法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2. 检验频率药剂科的检验频率应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合理调整。

同时,应加强对重要指标的监控,如微生物污染、溶出度等,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五、总结与建议本报告通过对药剂科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发现了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和检验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原料选择的严格性,确保所有原料都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是药剂科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相关内容,包括分析方法、仪器设备、样品准备、数据分析等。

二、分析方法1.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性质分析和微生物检测等。

2. 物理性质分析:包括外观、尺寸、密度、溶解度、熔点、凝固点等指标的测定。

3. 化学性质分析:包括含量测定、纯度测定、有害物质检测等指标的测定。

4. 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的检测。

三、仪器设备1.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气相色谱仪(GC)、红外光谱仪(IR)、紫外光谱仪(UV)、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等。

2. HPLC主要用于药品中有机成份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3. GC主要用于药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4. IR和UV主要用于药品中功能性基团的鉴定和含量测定。

5. AAS主要用于药品中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

四、样品准备1. 样品准备是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中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将药品样品转化为适合分析的形式。

2. 样品准备的方法包括溶解、提取、纯化等。

3. 溶解:将药品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4. 提取:将药品样品中的目标成份提取出来,以便进行浓缩和分离。

5. 纯化:通过柱层析、固相萃取等方法对提取物进行纯化,以去除干扰物质。

五、数据分析1. 数据分析是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估。

2.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均值计算、标准差计算、相关性分析等。

3. 均值计算:对多次实验结果进行平均,得到最终的测定结果。

4. 标准差计算:衡量实验结果的离散程度,反映结果的可靠性。

5. 相关性分析:通过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药品质量控制。

六、结论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选择分析方法、使用适当的仪器设备、正确进行样品准备和数据分析,可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考核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考核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考核一、引言药剂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负责药品的采购、贮存、配制和发放等工作。

药剂科的质量与安全控制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几个重要指标和考核方法。

二、药剂科质量控制指标2.1 药品质量管理药剂科应建立健全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药品采购合同审核药品验收标准药品贮存条件监控药品有效期管理药品调价管理2.2 药物配制控制药剂科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指标:配制药物的准确性配制药物的质量控制配制药物的规范性配制药物的操作安全性2.3 药品发放管理药剂科应根据医院要求进行药物的发放,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发放药物时,应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用药信息,避免药物错误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三、药剂科安全控制指标3.1 药物毒副反应监测和报告药剂科应建立药物毒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药物的毒副反应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

3.2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药剂科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药物使用中的问题和不良事件,减少患者的损害并改进工作流程。

3.3 用药指南与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药剂科应编制和执行用药指南和规范,明确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用量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

四、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考核方法4.1 考核问卷调查药剂科可以根据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设计相关问卷,进行科室内部的自评和外部的评估。

4.2 质量指标定量评估药剂科可以根据具体指标,设定评分标准,对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指标进行定量评估,以便监测和改进工作。

4.3 审核与考核药剂科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或第三方进行审核、考核和评估,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改进建议。

五、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是医院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科室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

通过科学的考核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原料进行质量监控和分析的一系列工作。

通过对药剂科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可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相关内容。

二、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意义1. 保证药物的质量: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通过对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污染等进行分析,确保药物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质量要求。

2. 提高药物的疗效:通过对药物的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可以确保药物的活性成分达到预期的疗效,并避免因药物质量问题导致疗效不佳或产生不良反应。

3.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可以对药物进行质量追溯,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质量问题,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主要内容1. 药物的物理性质分析:包括药物的外观、颜色、形状、溶解性等方面的分析,以确保药物的外观符合要求,并为后续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2. 药物的化学性质分析:包括药物的纯度、含量、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以确保药物的化学性质符合要求,并保证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 药物的微生物污染分析:包括对药物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和分析,以确保药物不受微生物污染,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4. 药物的质量追溯分析:通过对药物的原料、生产工艺、质量记录等进行分析,追溯药物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四、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方法和技术1. 仪器分析法:利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药物的质量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可以对药物的成分和含量进行精确分析。

2. 物理分析法:通过对药物的外观、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判断药物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要求。

3. 化学分析法:利用化学试剂和化学反应原理对药物的纯度、含量、溶解度等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4. 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可以对药物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是指药剂科在药物制剂过程中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质量和安全控制要求。

这些指标的制定旨在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药剂科质量控制指标1. 药物纯度:药物制剂中所含的活性成分应符合药典要求,并且纯度高,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2. 药物含量一致性:药物制剂中所含的活性成分应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一致,以确保患者用药效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3. 药物稳定性:药物制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受光、热、湿等因素的影响,以延长药物的有效期限。

4. 药物溶解度:药物制剂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效果。

5. 药物颗粒度:药物制剂中所含的固体颗粒应符合一定的大小范围,以便于患者服用和吸收。

二、药剂科安全控制指标1. 药物副作用:药物制剂应具备较低的副作用风险,以减少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制剂应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效果。

3. 药物过敏反应:药物制剂应避免引起患者过敏反应,特别是对于易过敏人群,应尽量选择低过敏性的药物成分。

4. 药物滥用风险:药物制剂应避免滥用风险,尤其是对于易滥用的药物成分,应加强控制和监管。

5. 药物误用风险:药物制剂应具备良好的使用说明和标签,以减少患者因误用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三、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实施方法1. 严格遵循药典标准:药剂科应严格按照药典标准进行药物制剂,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2.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药剂科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等环节,以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3. 强化质量培训:药剂科人员应接受相关质量培训,提高对药物质量控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以确保质量控制指标的正确实施。

4. 定期检测和评估:药剂科应定期对药物制剂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是指对药剂科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

通过对药品的成份、纯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二、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重要性1. 保证药品质量:药品质量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的基础。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可以对药品的成份、纯度等进行检测,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2. 防止药品污染: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可以对药品的微生物污染、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3. 提高药品稳定性: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可以对药品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找出药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药品的储存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主要内容1. 药品成份分析:对药品的主要成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保药品的成份符合规定标准。

2. 药品纯度分析:对药品的杂质、溶解度、含量等进行分析,确保药品的纯度符合规定标准。

3. 药品稳定性分析:对药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评估药品的稳定性和储存期限。

4. 药品微生物检测:对药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真菌、霉菌等,确保药品没有微生物污染。

5. 药品重金属检测:对药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确保药品没有重金属污染。

四、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方法和仪器设备1. 分析方法:常用的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2. 仪器设备:常用的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仪器设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五、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实施步骤1. 样品准备: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准备药品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2. 分析操作:根据分析方法,使用相应的仪器设备进行样品的分析操作,获取分析数据。

3. 数据处理:对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算出药品的成份、纯度、稳定性等指标。

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要点

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要点

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要点药剂科在医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药品的供应和管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的要点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药品采购方面是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

药剂科应建立完善的药品采购制度,确保采购的药品来源可靠、质量优良。

在选择药品供应商时,要重点考察其生产资质、产品质量、供货能力等方面,确保所购药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

其次,药品储存管理是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药剂科应建立规范的药品储存制度,确保药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潮、受热、受阳光直射等不良影响,避免药品质量的损坏。

药品应按照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并定期清点、盘点,确保药品库存准确无误。

另外,药品配制环节也是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的重点。

药剂科应建立严格的药品配制标准和流程,确保配制药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配制药品时,药剂科人员应仔细核对配方,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严格控制药品配制的时间、温度、湿度等条件,杜绝配制错误和药品污染。

此外,药品发放和使用环节也是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的着力点。

药剂科应建立健全的药品发放管理制度,对医生处方进行审核核对,确保患者取药无差错。

在药品使用过程中,药剂科应加强对患者用药的指导和监督,避免药品滥用、错用或药品相互作用等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和努力。

只有做到细致入微,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才能确保药剂科的医疗质量控制达到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药品治疗服务。

希望各医疗机构和药剂科工作人员都能高度重视药剂科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升医疗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药剂科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在药剂科领域,质量控制分析是确保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二、目的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通过质量控制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药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方法1. 样品准备在质量控制分析中,首先需要准备药品样品。

样品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样品的获取应遵循严格的取样原则和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分析方法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涉及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化学分析和生物分析等。

具体分析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药品的性质、成份和目标要求来确定。

3. 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分析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仪器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分析方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

4. 数据分析在质量控制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学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对数据进行评估和比较,判断样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四、步骤1. 样品接收与登记接收样品时,应核对样品信息,并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等。

同时,要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样品制备根据分析要求,对样品进行制备处理。

制备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分析测试按照所选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

测试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操作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数值。

根据质量控制指标和标准要求,评估样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 结果报告与记录根据分析结果,编制质量控制分析报告。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引言药剂科是医院中负责药品管理和药物治疗的重要部门,承担着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提供高质量药物的责任。

为了确保药剂科的工作能够达到质量与安全控制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指标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指标及其标准。

二、药剂科质量控制指标1. 药品采购质量控制指标- 药品供应商的资质要求: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且具备良好的信誉和供货能力。

- 药品验收标准:药品应符合国家药典或药品注册批件的要求,包括外观、包装、标签等。

- 药品存储条件控制:药品应存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避免受潮、变质等情况。

2. 药品配制质量控制指标- 药品配方准确性:药剂科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药品配方要求,准确配制药物剂量和成分。

- 配制过程控制:药剂科应建立配制记录和核对机制,确保配制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 配制环境卫生控制:配制区域应保持清洁、无尘、无异味,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3. 药品质量监测指标- 药品质量检验:对药品进行外观、标签、含量、纯度等方面的检验,确保药品质量符合要求。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药剂科安全控制指标1. 药品库存管理指标- 药品库存量控制:合理控制药品库存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 药品库存有效期管理:对药品有效期进行管理,确保使用在有效期内的药物。

2. 药品使用安全指标- 药品使用规范性:医务人员应按照药品使用规范和临床指南进行用药,避免滥用和误用。

- 药品禁忌和相互作用管理:医务人员应熟悉药品的禁忌症和相互作用,避免不良的药物反应发生。

3. 药品信息管理指标- 药品信息录入准确性:将药品信息准确录入电子信息系统,确保药品的标识、规格、用法等信息正确无误。

- 药品信息查询便捷性:建立方便快捷的药品信息查询系统,供医务人员随时查询药品相关信息。

四、总结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是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可以确保药剂科的工作质量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是指对药剂科室中的药品进行质量控制的分析工作。

药剂科作为医院中药品管理的重要部门,负责药品的采购、储存、配制、发放等工作,质量控制分析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标准格式,包括目的、范围、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的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药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药品的质量合格性和稳定性,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通过分析结果提供科学依据,指导药剂科进行合理的药品采购、储存、配制和发放,提高药品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三、范围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药品的外观检查:对药品包装、标签、颜色、形状等进行检查,确保药品的外观符合规定要求。

2. 药品的理化性质检测:对药品的溶解度、熔点、比旋光度等理化性质进行检测,评估药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3. 药品的含量测定:对药品中活性成份的含量进行测定,确保药品的有效成份符合规定要求。

4. 药品的微生物检测:对药品进行微生物检测,评估药品的无菌性和微生物限度。

5. 药品的质量控制指标分析:对药品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分析,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四、方法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方法应根据具体药品的特点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药品外观检查方法:使用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进行外观检查。

2. 药品理化性质检测方法:使用仪器设备如溶解度仪、熔点仪、旋光仪等进行理化性质检测。

3. 药品含量测定方法:使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含量测定。

4. 药品微生物检测方法:使用菌落计数法、生物化学鉴定法等进行微生物检测。

5. 药品质量控制指标分析方法:使用药典法、国家标准法等进行质量控制指标分析。

五、数据分析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数据分析是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估,以确定药品的质量合格性。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一、背景介绍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是指在药剂科研究和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药品质量进行分析和控制,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质量控制分析是药品研发、生产和上市销售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提高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质量控制分析的目的质量控制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监测药品的质量特性,确保药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品成份分析:通过对药品中各种成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药品的组成和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2. 药品纯度分析:通过对药品中杂质的检测和分析,评估药品的纯度和纯净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3. 药品稳定性分析:通过对药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评估药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4. 药品溶出度分析: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评估药品在人体内的释放速度和溶出度,确保药物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5. 药品微生物检验:通过对药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析,评估药品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确保药品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三、质量控制分析的方法和技术质量控制分析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来完成。

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1. 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等,用于对药品中各种成份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2.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质谱(MS)等,用于对药品的结构和成份进行分析和鉴定。

3. 核磁共振(NMR):用于对药品的结构和成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鉴定。

4. 热分析: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等,用于评估药品的热稳定性和热性质。

5. 微生物检测:包括菌落计数法和培养法等,用于对药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析。

四、质量控制分析的流程质量控制分析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样品准备:根据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如溶解、稀释、提取等,以获取适合分析的样品。

2. 分析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根据药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背景介绍药剂科是医院中负责药物管理和药物治疗的重要部门,其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相关内容。

二、质量控制指标1. 药物采购控制指标- 采购来源:确保药物采购来源合法、可靠,并与正规药品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 药品质量:要求药品供应商提供合格的药品质量证明,并定期进行药品抽检,确保药品质量符合标准。

- 采购价格:根据市场价格进行合理谈判,确保药品采购价格合理、透明。

2. 药品储存控制指标- 温度控制:根据药品要求,设定不同药品的储存温度,确保药品在适宜的温度下储存。

- 光线控制:避免药品受阳光直射,采取遮光措施,防止药品因光线暴露而失去药效。

- 湿度控制:保持药品储存环境相对湿度适宜,避免药品受潮、变质。

3. 药品配制控制指标- 操作规范:制定药品配制操作规范,明确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求,确保配制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药品标识:对配制好的药品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药品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避免混淆和误用。

- 设备检验:定期对配制用的设备进行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配制的准确性。

4. 药品分发控制指标- 药品核对:对每次药品分发进行核对,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药品包装:对药品进行适当的包装,保护药品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和伤害。

- 药品记录:详细记录每次药品分发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剂量等,便于追溯和管理。

三、安全控制指标1. 药品毒副作用监测指标- 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

- 临床监测:对使用高风险药品的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2. 药品存储安全指标- 药品分类存储:按照药品的特性和要求,将药品进行分类存储,避免不同药品之间的相互干扰和交叉感染。

- 药品保密措施: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药品,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引言药剂科是医院中负责配制和管理药品的重要科室,药剂科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指标和要求。

二、药剂科质量控制指标1. 药品质量标准药剂科在配制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国家药典或者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药剂科应定期检测药品的质量,包括药品的纯度、含量、溶解度等指标,并记录检测结果。

2. 配置药品准确性药剂科在配制药品时,应准确计量药品的成份和剂量,确保配制的药品符合医生开具的处方要求。

药剂科应建立配制药品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对配制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 药品储存条件药剂科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设定适宜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药剂科应定期检查药品的储存条件,并记录检查结果,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药品有效期管理药剂科应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管理,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药剂科应建立有效期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等环节的有效期监控,并及时淘汰过期药品。

5.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剂科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使用药品后浮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

药剂科应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三、药剂科安全控制指标1. 药品配伍禁忌药剂科应对药品的配伍禁忌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剂科应建立配伍禁忌数据库,并在药品配制过程中进行配伍禁忌的检查和提示。

2. 药品标签和包装药剂科应确保药品的标签和包装完整、清晰,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药剂科应定期检查药品的标签和包装,并进行必要的更换和修复。

3. 药品误用防控药剂科应建立药品误用防控制度,包括对药品的标识、储存、配制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避免药品的误用和滥用。

药剂科应定期进行药品误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药品的正确使用率。

4. 药品溶媒选择药剂科在配制药品时,应选择适宜的溶媒,确保药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报告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报告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报告是针对药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的详细分析和评估。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质量控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给相关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有关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重要信息,以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二、样品检测方法1. 样品收集采集符合规定的药品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采用物理性质测试、化学分析、微生物检测等多种方式进行样品检测。

三、检测结果在本次质量控制分析中,我们对药品样品的关键质量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总结如下:1. 物理性质测试结果分析对药品的颜色、形状、溶解度、溶解时间等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

结果显示,样品的物理性质与标准要求基本一致,符合药品质量控制标准。

2. 化学分析结果分析通过化学分析,对药品中的活性成分、杂质和溶解度等参数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样品中的活性成分含量符合规定要求,杂质含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溶解度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溶解度符合药理学要求。

3. 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进行了对样品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测试,包括总菌落数、霉菌和酵母菌等。

结果显示,样品中的微生物菌落数均在规定范围内,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四、质量问题分析在本次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的质量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 样品X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略低于规定要求经过分析发现,样品X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略低,可能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导致。

建议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工艺控制,确保活性成分的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样品Y中的溶解度不符合药理学要求经检测发现,样品Y的溶解度较低,无法满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要求。

经分析,可能是由于药品配方设计不合理导致。

建议生产单位对配方进行调整,确保样品Y的溶解度满足药理学要求。

五、质量改进措施建议针对质量问题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质量改进措施建议:1. 加强工艺控制生产单位应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控制,确保每个环节操作规范、准确,以提高药品质量稳定性和活性成分的含量一致性。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一、背景介绍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是指对药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原辅料、中间体和成品药品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系列分析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药品质量的分析,可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疗效和稳定性,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二、质量控制分析的目的1. 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 检测药品中的有害物质,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3. 确定药品的有效成分含量,保证药品的疗效。

4. 检测药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确保药品的稳定性。

三、质量控制分析的方法和技术1. 原辅料分析:对药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料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性质测试、纯度分析等。

2. 中间体分析: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体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包括含量测定、纯度分析、杂质检测等。

3. 成品药品分析:对最终生产出来的药品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纯度分析、溶解度测定、稳定性测试等。

4. 质量控制仪器的使用:质量控制分析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控制分析的流程1. 样品准备:根据药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样品准备方法,如溶解、稀释、提取等。

2. 仪器校准:使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3. 样品检测:按照标准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包括外观观察、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性质分析等。

4. 数据处理: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出样品的含量、纯度等参数。

5. 结果评价: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评价样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6. 报告编写:将检测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方法、结果数据、评价结论等内容。

五、质量控制分析的重要性1. 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通过质量控制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药品中的有害物质和不合格成分,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2. 提高药品的疗效:质量控制分析可以确保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符合要求,保证药品的疗效。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是指对药剂科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分析工作。

药剂科产品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药剂科产品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其质量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药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二、分析方法1. 理化分析方法理化分析方法是对药剂科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理化分析方法包括物理性质测定、化学成分分析、药物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药剂科产品的成分、含量、纯度、稳定性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微生物分析方法微生物分析方法是对药剂科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另一重要手段。

常用的微生物分析方法包括总菌落计数、大肠杆菌检测、霉菌检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评估药剂科产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确保产品的无菌性和微生物限度符合要求。

三、质量控制指标1. 理化指标药剂科产品的理化指标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理化指标包括外观、颜色、气味、溶解度、相对密度、pH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药剂科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 药物含量药物含量是评估药剂科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药物含量的测定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进行。

通过对药物含量的测定,可以判断药剂科产品中药物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确保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微生物限度微生物限度是评估药剂科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常见的微生物限度包括总菌落计数、大肠杆菌、霉菌等。

通过对微生物限度的测定,可以判断药剂科产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确保产品的无菌性和微生物限度符合要求。

四、质量控制流程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第一步。

根据产品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背景介绍药剂科是医院中负责药品管理和药物配制的重要部门。

为了确保药剂科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系列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相关内容。

二、质量控制指标1. 药品采购质量控制指标- 采购渠道合规性:确保药品采购渠道合法合规,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 供应商评估:对药品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信誉度、资质和质量管理体系等。

- 药品质量合格率:对所采购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药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药品质量跟踪:建立药品质量跟踪系统,及时掌握药品的质量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

2. 药品储存质量控制指标- 储存环境:确保药品储存环境符合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 药品分类储存: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分类储存,避免相互干扰和交叉污染。

- 药品有效期管理:建立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及时清理过期药品,确保使用的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

- 药品库存管理: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保证药品的供应和使用的平衡。

3. 药品配制质量控制指标- 配置准确性:确保药品配制的准确性,避免药品浓度和配方错误。

- 配置环境卫生:保持配制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配置记录完整性:建立配制记录制度,记录配制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便于追溯和评估。

4. 药品使用质量控制指标- 药品使用规范性:医务人员使用药品时需遵循规范操作,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时采集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品疗效评估: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安全控制指标1. 药品安全教育培训- 员工培训:定期组织药剂科员工进行药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患者教育:向患者提供药品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品,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2. 药品安全监测- 药品不良事件监测:建立药品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不良事件。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一、背景介绍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是指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和分析的过程。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目的是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流程、方法和重要性。

二、质量控制分析流程1. 样品采集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的第一步是采集样品。

样品的选择应符合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并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采样。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变质。

2. 样品制备样品采集后,需要进行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将样品转化为适合进行分析的形式,以便后续的分析测试。

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提取、稀释等。

3. 分析方法选择根据药品的特性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电化学法等。

在选择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重复性等因素。

4. 样品分析根据选择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的分析测试。

在样品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方法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记录和保存分析数据和结果。

5. 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对样品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评估样品的质量状况。

如果样品不符合质量要求,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6. 报告编写和归档根据分析结果,编写质量控制分析报告。

报告应包含样品信息、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和评价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将报告进行归档,便于追溯和审查。

三、常用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1.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色谱法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药品中的各种成分,具有高分离度和灵敏度的优点。

2. 光谱法光谱法是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光谱法可以用于检测药品中的成分、含量和结构等信息。

3.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报告

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报告

2017年第三季度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内容简介:一、质控指标:(一)全部药品库存周转天数(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四)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排名(六)药品使用金额排名(七)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八)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二、检查情况三、处方、医嘱点评分析一、质控指标:(一)全部药品库存周转天数7月为47.25天;8月为31.68天;9月为34.28天。

(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311.81% 20%,此项指标达标。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3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进一步严格控制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并严格考核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我院3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95%,低于二甲标准60%,此项指标达标。

(四)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我院3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7.19DDDs,远高于二甲标准40DDDs ,此项指标未达标。

其中内一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214.04DDDs,比上季度略有增高,内一科为呼吸内科,抗菌药物联用现象非常普遍,下一步要进一步控制抗菌药物联用以及抗菌药物疗程,降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排名1、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2、抗菌药物DDDs排名通过统计,我院2017年3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为70.4万元,占总用药金额(579.9万元)的12.1%。

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频度来看,排名前十位的有头孢类、青霉素类、单环类、三代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氨基苷类、硝基咪唑类八个类别。

由上表可见,我院3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金额过大、未优先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我院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宣传培训,严格监控临床应用,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六)药品使用金额排名(七)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3季度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由于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我院3季度药占比继续明显下降,为30.50%,但距离目标值30%还有一点差距,还需继续努力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三季度药剂科质量控制分析
内容简介:
一、质控指标:
(一)全部药品库存周转天数
(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四)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排名
(六)药品使用金额排名
(七)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八)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二、检查情况
三、处方、医嘱点评分析
一、质控指标:
(一)全部药品库存周转天数7月为47、25天;8月为31、68天;9月为34、28天。

(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3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我院3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1、81%,远低于二甲标准20%,此项指标达标。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3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由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进一步严格控制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并严格考核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我院3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95%,低于二甲标准60%,此项指标达标。

(四)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3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我院3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7、19DDDs,远高于二甲标准40DDDs,此项指标未达标。

其中内一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214、04DDDs,比上季度略有增高,内一科为呼吸内科,抗菌药物联用现象非常普遍,下一步要进一步控制抗菌药物联用以及抗菌药物疗程,降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排名
1、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
7月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前10名)
8月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前10名)
9月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前10名)
2、抗菌药物DDDs排名
7月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10名)
8月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10名)
9月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10名)
3、分析
通过统计,我院2017年3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为70、4万元,占总用药金额(579、9万元)的12、1%。

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频度来瞧,排名前十位的有头孢类、青霉素类、单环类、三代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氨基苷类、硝基咪唑类八个类别。

由上表可见,我院3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金额过大、未优先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我院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宣传培训,严格监控临床应用,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六)药品使用金额排名
7月全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名)
8月全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名)
9月全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名)
(七)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3季度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由于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我院3季度药占比继续明显下降,为30、50%,但距离目标值30%还有一点差距,还需继续努力改进。

(八)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2017年7-9月份共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6例,其中手术室1例,妇产科3例,急诊科1例,外一科9例,内一科4例,外二科5例,儿科4例,精神科3例,内二科6例。

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报告5例,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5例。

由于药事会同意“关于加强我院ADR 报告的建议”,提高严重及新的ADR 报告奖励力度,每例奖励5 元,临床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积极性很高,我院3季度药
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完成得很好。

二、检查情况
(一)检查中存在问题:
1、药房拆零药品没有按规定登记与标示拆零日期、有效期。

2、差错事故没有及时分析原因并整改。

3、2017年5月,6月,7月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分别为36天,44天,47天,呈逐渐增加趋势。

(二)整改措施:
1、拆零药品严格按规定登记,并在药品内包装上标示拆零日期、拆零有效期。

2、差错事故严格按规定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并及时记录。

3、下一步应合理压缩药品采购计划,降低药品库存周转率。

(三)改进情况:
1、拆零药品管理整改之后,拆零药品管理更加规范,降低了拆零药品变质的风险。

2、病区药房差错事故发生后,按规定及时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填写了记录表。

整改之后,类似差错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小了。

3、通过合理压缩药品采购计划之后,8月、9月药品库存周转率明显降低。

三、处方、医嘱点评分析
(一)3季度处方点评存在问题:
1、适应证不适宜普遍存在。

如诊断为肺结核,开具氯雷她定、炉甘石洗剂;诊断为支气管炎,开具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诊断为左足外伤,开具蒲地蓝口服液等。

2、开具第二类精神药品未使用精二专用处方。

3、重复给药。

如同时开具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二)3季度医嘱点评存在问题:
1、经验性用药现象普遍存在,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未得到重视。

2、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普遍未在术前,而就是在术后使用,并且用药时间过长,普遍连续使用3天以上。

(三)3季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存在问题:
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问题较为突出。

2、用法不适宜。

如青霉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她啶、克林霉素等应每日分2-3次静滴,所有处方都就是1日1次用药。

(四)分析
从3季度处方、医嘱点评情况来瞧,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普遍,相关部门应加强控制与考核,促进合理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