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光合作用》word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3.6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3.6光合作用教学设计3.6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1)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2.能力目标(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3)活动与探究: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阳光)、产物(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 提出问题教师: 展示多媒体课件(课本P88 海尔蒙特的实验) 教师: 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水分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师: 海尔蒙特忽略了什么问题? 学生:阳光。
教师:还忽略了什么问题? 学生:空气。
教师: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柳树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阳光、空气等环境因素是否与柳树重量的增加有关?今天开始学习的新内容:光合作用(显示板书:第 1 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2.解决问题【师生互动】教师:(板书:1.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学生:每组同学按照实验提供的材料完成实验。
教师:哪位同学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实验过程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①暗处理;② 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h ;③酒精脱色;④清水冲洗、滴加碘液;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教师: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片部分遮光? 学生:不知道。
教师:遮光和不遮光是这个实验的唯一变量。
教师:为什么用酒精脱色?(叶绿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教师: 淀粉遇碘呈什么颜色?学生: 蓝色教师:叶片遮光部分呈什么色? 学生:不变蓝色。
教师:为什么不变蓝色?学生:没有产生淀粉。
教师: 未遮光部分呢? 学生: 蓝色教师: 通过实验你看到蓝色了吗? 学生: 看到了。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能、水和叶绿素,产生氧气和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不需要光能,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还原成有机物。
3.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水分、二氧化碳和适宜的温度。
4. 光合作用的意义:一方面,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为生物圈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和氧气;另一方面,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了氧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
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绿叶、酒精、碘液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户外观察绿色植物,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询问学生为什么植物是绿色的。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含义。
3. 过程讲解: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步骤。
4. 条件讲解:阐述光合作用的条件,引导学生认识到光照、水分、二氧化碳和适宜的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 意义讲解: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反应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难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合作用演示装置、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反应式。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反应式4.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5. 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反应式。
答案: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6O2。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答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3.6 光合作用 教案
探究二: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
读图P112:说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并完成格。
思考与讨论:
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吗?
2、对于一株绿色植物来说,一天中什么时候是体内有机物量最多?
3、新疆产的水果又大又甜,这与新疆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绿植可以让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
引起兴趣
讲授新课
1、定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补充:光合作用实际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许多化学反应。
3、光合作用的实质
① 物质的转化
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②使用银边天竺葵,此处要控制的变量是。叶片绿色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白色部分未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的部分产生。这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实验过程:一昼夜,两面遮,三步走
思考与讨论:在绿色植物中,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1、如何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2、如何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② 能量的转化
把光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问:说说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一、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体
问:1、如何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叶绿体
2、实验过程
(1)把盆栽的银边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昼夜。
(2)第二天,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的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并用大头针固定。
(3)再放在光照下4小时左右后,摘下来两片叶子并在酒精中水浴加热。
(4)到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用水洗净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3章 第6节 第1课时 光合作用
第6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光合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
(2)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以及产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推导、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原理、条件、原料和产物。
【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原理【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反应式:耳®毯+水高有机物+氧气。
3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淀粉。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上空中吸收,然后运输到叶片。
叶绿体内含有的二i缝土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4 .光合作用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发生了包鹭转化;另一方面,把光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5 .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繁殖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教师点拨】我们可以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它的“厂房”(即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能源”是太阳光,“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跟进训练】1.下面能正确表达光合作用过程的式子是(B)A.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B.二氧化碳+水儡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C.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水一二氧化碳+能量D.氧气+水旗J有机物(储存着能量)+二氧化碳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是人和动物的营养来源B.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C.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D.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来源知识点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8〜10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1)把盆栽的银边天竺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其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避免原来存在的淀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6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案.doc
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学法:自主学习、五教学准备:实验物品及药品:实验器材:其他: 银边天竺盆栽(或替代植物)、放置在暗处24小时后经光照4小时处理的银边天竺叶片(叶片部分区域用铝箔遮掩)、金鱼藻(或替代水生植物)、卫生香、酒精、碘液、火柴水浴加热装置(500mL烧杯、lOOniL烧杯、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各一个)、氧气收集装置(500mL烧杯、漏斗、试管各一个)、胶头滴管、100W的台灯多媒体课件、叶片模型I >3.6光合作用(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是在学习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呼吸作用之后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初步学习。
本节课教科书的呈现顺序是:先给出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等;接下来通过设计…个个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哪些原料、必须满足哪些条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若没有这些原料、不满足这些条件,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
因此本课时应以实验设计及操作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条件和产物。
本课时的学习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对学生树立能量守恒、物质守恒等重要的科学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1. 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作用;2.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科学过程与方法:通过验证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的一系列实验,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方法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观念,体会生态文明的内涵。
2.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以及能量来源,初步建立能量守恒、物质守恒的概念。
重点: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教案: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3. 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转换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绿叶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强调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3.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三、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段关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6光合作用(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2.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理解和解释光合作用的相关现象。
3.科学communication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交流能力。
首先,我感到导入部分的效果还不错。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我成功地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对于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我接下来的讲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基础知识讲解部分,我发现自己在讲解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时,学生们显得有些困惑。或许我应该更详细地解释反应方程式中的每个元素和化合物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
答案:6CO2 + 6H2O +光能→ C6H12O6 + 6O2;[H]和ATP;三碳化合物(糖类)
2.选择题:光合作用的阶段包括_____和_____。
答案:光反应;暗反应
3.判断题:光合作用的条件包括光照、叶绿体和光合色素。(对/错)
答案:对
4.简答题:请简要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阶段在光照条件下,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释放出能量,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物质和能量。暗反应阶段在光照结束后,利用[H]和ATP,将二氧化碳固定为糖类,同时释放出氧气。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光合作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特性和重要性。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场所;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场所。
2. 掌握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理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场所。
难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光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场所。
(2)分析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能量转化、碳循环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20分钟)(1)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2. 内容:(1)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3)条件:光照、叶绿体、酶等。
(4)场所:叶绿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根据反应式,计算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的转化比例。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在自然界中具有能量转化、碳循环等作用。
(2)二氧化碳和水的转化比例为1: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6《光合作用》教案
年级八年级(下)学科科学课题3.6 光合作用课时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备课教师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2、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经典实验研究史的学习,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2)、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要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各演示实验的设计原理。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教学准备设计意图引入科学史话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是单独密闭在玻璃罩中的小老鼠很快死去,而与绿色植物一起密闭的小老鼠却存活了较长时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植物真的会放出的是氧气吗?多媒体演示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学生思考:(1)将小白鼠放在钟罩中不久,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小白鼠死亡?这说明什么?(2)但同样在光下,若在钟罩中放入一株植物,却发现蜡烛不会熄灭,而小白鼠也没有死亡,这是为什么?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
结论:植物放出的是氧气光合作用在释放氧气的同时还制造了有机物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里,在这个过程中还放出氧气。
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设疑: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制造出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那么需要什么原料吗?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设疑:根据前面所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你觉得植物光合作用仅有二氧化碳够不够,它还需要什么?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还需要水分学生阅读书本58页海尔蒙特实验。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公式;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了解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2.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植物样本、光合作用实验装置等;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引导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3.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详细讲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步骤及作用;4.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5. 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光合作用在食物链、氧气、碳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人类利用光合作用进行农业生产、治理环境污染等实例;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2)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3)谈谈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3)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人类通过光合作用原理进行农业生产、治理环境污染等。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6节《光合作用》教案
第6节光合作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光合作用原料的研究,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学检测的一般方法及实验设计的变量控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实验的设计思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确立进展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
2学情分析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局部中一个复杂的概念。
因此通过实验分析探究它的产物和原料及条件,场所,从具体到形象,总结概念,学生更易理解。
而且学生已对绿色植物根茎叶三个器官的根本知识上,对叶的功能进展进一步探讨,从而掌握光合作用的根本知识,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并能写出文字表达式;对照实验探究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形成淀粉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探究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形成淀粉的过程。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在馒头汤中滴碘液,观察现象。
我们知道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那么馒头汤里的淀粉是怎么产生的?今天教师将带大家坐着巴士参加探索光合作用之旅。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探索第一站公元前4世纪亚里斯多德提供并展示亚里士多德的照片及他关于植物所需物质来源的观点。
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探索第二站。
活动3【讲授】探索第二站1648年海尔蒙特观察海尔蒙特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海尔蒙特通过实验得出观点: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
以我们现有的知识看,海尔蒙特对光合作用的奉献在于?结论:水是光合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
活动4【讲授】探索第三站1771年普利斯特利科学家光合作用的研究到这里远没有完毕。
我们进入探索第三站。
站长普利斯特里,他在1771年做了普利斯特里实验,播放视频。
他通过实验得出: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
1779年,英格豪斯通过实验指出:光照下,植物才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6节光合作用教案(20201004161251)
1这个实验有几个变量?一一3个:阳光、二氧化碳(主要的变量)、植物的叶片。
2、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一用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需要对照实验吗?一一需要。
为了控制变量。
4、改进建议:水不是由外界空气直接提供的。
水应该是由根部吸收后运输到叶片的。
(展示老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更加清晰)【探究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补充】教师出示并简单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指出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以及实验的简单过程。
问:甲、乙两套实验装置有什么主要区别?(要求回答:甲装置的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槽里放的是清水。
)问:随着时间的延长,甲、乙两套实验装置的空间内,空气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要求回答:甲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比乙装置内二氧化碳量大大减少。
)教师展示该实验的结果,指出:摘自甲装置内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未被染成蓝色。
而摘自乙装置的叶片被染成蓝色。
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结论:必须有二氧化碳参加,绿叶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板书)教师指出:经科学家实验证明,没有水参加,绿叶在光下也不能制造淀粉。
结论: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水。
(板书)【补充】问: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为什么是白色的?(要求回答:叶片边缘的细胞里不含叶绿素。
)启发思考:将经过光照的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出示该实验的结果,指出叶片中部原是绿色的部分被碘液染成了蓝色,而白色的边缘部分未被染成蓝色。
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结论:绿叶有叶绿素的部分经光照才能产生淀粉。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叶绿素。
(板书)启发思考:光合作用为什么需要光?教师对有关能量的问题作出形象的解释之后,指出:植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绿叶进行光合作用时,就是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原料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二章第五节《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光合作用的公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探讨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照片,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学生记录笔记。
(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讲解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过程。
(2)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解释其影响原理。
(3)谈谈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了解光合作用在节能减排、碳循环等方面的应用。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第七章《植物的生命活动》第三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1. 光合作用的定义与意义;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来源,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2. 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定义与意义;(2)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不同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光合作用速率,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2.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3.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2)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3)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6光合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的生长离不开光照(2)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
(3)了解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养料2.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观看实验视频,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史,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漫长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经过小学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化,小六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但科学教材的内容比较杂,包罗万象,理化生地理都囊括其中,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生特别喜欢做实验,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落后,实验器材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但因兴趣的驱使,学生的学习动力较足,科学成绩较好。
三、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植物光合作用的含义2、了解光合作用的实验场所、条件、原料难点: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变量的控制,光合作用的意义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提问:种子是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可口的水果和瓜果是如何长成的?一、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一)植物中的淀粉(有机物)不是来自土壤活动设计:土壤浸出液和稀米汤中都滴加碘酒,观察现象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结论:植物中的淀粉不是来自土壤活动【讲授】了解海尔蒙特实验①提问: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到底从哪里来的呢?②讨论、汇报:③讲述:大多数同学认为植物主要的养料是从土壤里来的,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曾经是这样认识的。
这种认识对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在300年前,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我们称为“海尔蒙实验”。
(二)植物能制造有机物活动设计:天竺葵暗处理后,进行对照实验,遮光和光照,再酒精脱色,碘酒检验现象:叶片照光部分显蓝色,而遮光部分不变色实验表明:绿色植物能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并且只有在绿色部分收获:(1)认识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以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2.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 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和区别,建立对生命活动的整体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
难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绿色植物叶片、黑藻叶片、碘液、显微镜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片绿色的植物叶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片叶片的颜色为什么是绿色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条件。
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3. 实验演示: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a. 将黑藻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b. 向叶片滴加碘液。
c. 观察叶片的变化。
4. 随堂练习:a. 碘液滴在叶片上后,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b. 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的哪个过程?5. 知识拓展:讲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理解两者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以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条件。
b. 解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c.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和叶绿体。
b.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是:两者都是生命活动中的基本过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及影响因素,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光合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认识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影响因素。
难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光源、二氧化碳吸收剂等。
学具: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的变化,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在光照下生长的?”2. 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条件。
(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实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分析: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场所、条件、影响因素。
2. 光合作用实验步骤及结果。
3.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
(2)分析实验中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3)探讨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一)教案
校级公开课执教者:洪永义时间:2009.4.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经典实验研究史的学习,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2、教学难点:各演示实验的设计原理。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型与师生共同探究型相结合(含自学、实验、谈话、讨论、讲授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出示各种粮食(水稻、小麦、马铃薯等)图片
请学生思考:这些水果中的营养来自于哪?(学生猜想,来自于土壤)
演示实验:往稀米汤和土壤浸出液中滴加碘酒,观察产生的现象
结论:食物中的营养并非来自于土壤。
(设疑:那么这些营养来自于哪里)
引入新课教学并板书:光合作用
新课教学
多媒体演示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
学生思考:(1)将小白鼠放在钟罩中不久,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小白鼠死亡?这说明什么?
(2)但同样在光下,若在钟罩中放入一株植物,却发现蜡烛不会熄灭,而小白鼠也没有死亡,这是为什么?
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
多媒体演示实验:萨克斯实验
学生思考:(1)天笑癸为什么要在暗处放置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而另一部分不遮光?
(3)为什么要用水浴加热,而不直接加热?
(4)在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什么?
(5)通过本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
设疑: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制造出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那么需要什么原料吗?
请学生阅读书本58页探究并思考。
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设疑:根据前面所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你觉得植物光合作用仅有二氧化碳够不够,它还需要什么?
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还需要水分
学生阅读书本58页海尔蒙特实验。
多媒体演示实验:光合作用叶绿体(叶绿素)
结论: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设疑:根据刚才所学的,你能否说说看光合作用需要什么,生成什么?
讨论:你能否根据刚才所学的内容,模仿前面学过的化学表面式,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板书:
设疑:据此,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什么是光合作用》?
板书:光合作用的含义: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思考:根据光合作用的表达式,说说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1)物质上,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能量上,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学生讨论:光合作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小结:1、为自然界的生物提供了有机物;2、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3、促进了自然界中氧和二氧化碳平衡
巩固应用:
1、道路两旁被树阴遮住的庄稼为何比大田里面的长得弱小?
2、在进行植物温室栽培时,适量燃烧石油液化气或放一些干冰,能够增产,为什么?
3、傍晚,在林荫小道上散步,使人觉得神清气爽,这是为什么?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淀粉)+氧气 光 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