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整理所得)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整理所得)](https://img.taocdn.com/s3/m/b46ffb9bb4daa58da1114a05.png)
基础会计学P ART11. 会计的概念;2. 会计的基本职能;3. 会计的对象;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5. 会计要素;6. 会计等式。
一、 会计的概念(一)定义(属于新大纲中修改的内容,重点掌握):会计是以货币为 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 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 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 反映和监督;3. 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4.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
〔例1〕下列关于会计的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会计是以货币为 惟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B. 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C.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D.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答案:ABCD解析: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币是会计计量的主要单位,但并不是惟一单位。
例如:对于库存商品的核算,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数 量。
二、 会计的基本职能(重点掌握)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 1.定义: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 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 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其它会计工作的基础。
具体说明如下:(1) 会计核算的环节: 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
其中: 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2)会计核算的工作: 会计核算的工作始终离不开账簿,包括 记账、算账、报账 共计三项工作。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7bf04683c1ec5da50e270f6.png)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一、会计的发展1、第一阶段:古代会计阶段。
其时间跨度标志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
2、第二阶段:近代会计阶段。
其时间跨度标志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公开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
3、第三阶段:现代会计阶段。
其时间跨度标志是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
二、会计职能1、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管理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进行会计核算②实施会计监督2、两个职能的关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密切相关,两者统一于会计核算过程中。
换言之,会计核算的过程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条件,离开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称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离开了会计监督,纯粹的会计核算就会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三、会计对象1、会计核算应当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即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社会再生产过程简单了解即可)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的。
生产就是人们利用机器设备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和创造物质产品;分配就是生产中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家、业主及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交换就是将产品由生产领域,经过流通领域到消费领域,满足社会和人民生活需要;消费就是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消耗。
3、概括起来讲,会计对象可以划分为两类: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及资金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及资金运动。
四、会计假设1、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对会计领域中某些不确定因素、某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和发展趋势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和假定。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假设的四个方面,即:①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要.doc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要.doc](https://img.taocdn.com/s3/m/69974e09a98271fe910ef9fa.png)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要基础会计学复习提要第一章总论[重点掌握]一、会计的概念。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注意会计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2、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形式,采用现代化的专门方法,对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管理的系统。
二、会计的对象。
1. 会计对象的概念: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 会计对象的内容:(1)会计一般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2)企业会计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
3. 会计对象要素。
主要包括:(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收入;(5)费用;(6)利润。
三、会计的职能。
1. 会计职能的概念:是会计应发挥的作用,或它应有的功能。
2. 会计基本职能:(1)会计核算职能的含义和内容。
(2)会计监督职能的含义和内容。
[一般掌握]四、会计的任务。
1. 会计的基本任务。
2. 会计的具体任务。
五、会计核算方•法:1. 会计核算方法的意义。
2. 会计核算方法的体系:(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会计账簿;(5)资产计算;(6)负债计算;(7)资本金计算;(8)成本计算;(9)利润计算;(10)财产清查;(11)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重点掌握]一、会计科目1. 会计科目的概念:是对资金运动按其经济内容的性质进行的分类。
2. 会计科目的作用:(1)会计科目是反映资金运动的方法。
(2)会计科目是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
(3)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管理的手段。
(4)会计科目是加强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
3. 会计科目的设置:(1)一级会计科目的设置。
(2)二级会计科目的设置。
(3)细目的设置。
(4)会计科目的性质:法规性、方法性、单一性、相关性、指标性。
4. 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的性质分类;(2)按经济内容分类;(3)按经济用途分类;(4)按会计报表内容分类。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a866260ad51f01dc381f19f.png)
第一章@第二章总论一、会计的产生:会计的产生源于人类对社会生产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
二、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反应企业的经营管理。
会计的基本形式:货币计量。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1、首要只能;2、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3、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核算监督:1、准则:国家的法律规范;\2、主要依据:会计信息资料;3、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4特点:强制性、严肃性、权威性四、会计的对象: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会计对象在制造企业中的具体表现:1、资金投入;2、资金周转;3、资金退出。
五、。
六、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
七、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假设(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2、持续经营假设;3、会计期间假设;4、货币计量假设。
八、会计核算的基础: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九、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2、客观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明晰性原则;5、可比性原则;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7、重要性原则;8、谨慎性原则;9、及时性原则;十、《十一、会计核算的方法: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 财产清查;7、 编制会计报表。
*第三章 会计恒等式与会计账户一、 会计要素:资产 收入负债 财务状况 费用 经营成果 所有者权益 利润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与其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业务。
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对设备处理、有改行或清算征兆、不计入收入、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有关的经济利益不计入收入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完整版)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b866d6cd4d8d15abf234e75.png)
基础会计学复习纲要第一章一、会计的发展1、第一阶段:古代会计阶段。
其时间跨度标记是旧石器时代的中后期至封建社会末期。
2、第二阶段:近代会计阶段。
其时间跨度标记是从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率纲要》一书的公然第一版到3、第三阶段:现代会计阶段。
其时间跨度标记是自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20 世纪 40 年月底。
20 世纪 50 年月到现在。
二、会计职能1、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管理经济活动中所拥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含以下两个方面:①进行会计核算②实行会计监察2、两个职能的关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察职能亲密有关,二者一致于会计核算过程中。
换言之,会计核算的过程也是推行会计监察的过程。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察的前提条件,走开会计核算,会计监察就称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会计监察则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走开了会计监察,纯粹的会计核算就会渐渐失掉其存在的意义。
三、会计对象1、会计核算应当以社会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即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察的内容。
2、(社会重生产过程简单认识即可)社会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派、互换、花费四个互相关系的环节构成的。
生产就是人们利用机器设施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和创建物质产品;分派就是生产中创建的公民收入在国家、业主及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派;互换就是将产品由生产领域,经过流通领域到花费领域,知足社会和人民生活需要;花费就是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样耗费。
3、归纳起来讲,会计对象能够区分为两类:公司单位的经济业务及资本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及资本运动。
四、会计假定1、会计假定又称会计假定或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对会计领域中某些不确定因素、某些还没有确知的事物,依据客观的正常状况和发展趋向作出的符合逻辑的推理、判断和假定。
2、我国《公司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假定的四个方面,即:①会计主体假定: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察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基础复习提纲全(手工整理)
![会计基础复习提纲全(手工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038b1e14791711cc79171c.png)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概念及特征1.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产生原因)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一项管理活动。
“会计”一词产生于:西周2. 会计的概念: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应和监督(基本职能)一个单位经济活动(主体)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本质)。
会计的基本特征: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分析、检查);3)具有核算(最基本的职能,也是首要职能)和监督的基本职能;4)本质是管理活动(本质属性)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资产负债表反应)、经营成果(利润表反应)、现金流量情况(现金流量表反应)等情况。
管理会计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二、会计的基本职能1、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重要表现形式)2、会计核算(事后核算)的环节:也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1)确认——确定某一经济业务事项应计入会计账簿,并列入报表的会计程序,包括会计要素项目确认、记录时间确认。
(2)计量——解决定量问题(确定具体金额)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3)记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的会计程序。
(4)报告(最终环节)——是在确认、记录和计算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
核算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进行会计核算须经历的环节2. 会计监督按其与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核算。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doc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333945107fd5360cba1adbff.png)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一、 -------------------------- 什么是会计:1)管理活动会计的木质2)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3)货币计量--- 会计的主要特点二、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一费用)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1.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1)静态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会计平衡公式)2)动态等式:收入一费用=利润(或亏损)2. 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三、会计科目(熟记会计科目表P39,其中现金为库存现金,物资采购为材料采购,应交税金为应交税费,应付工资为应付职工薪酬,营业费用为销售费用)1. 会计科日的概念: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
2.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3. 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1资产类科目②负债类科目③所有者权益类科bl ④成本类科目⑤损益类科目(2)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①总账科目(“一级科目”)②明细科目(“细目”“了目”)(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总账=> 明细账(统驭、控制)明细账=> 总账(补充、说明)(二)平行登记的概念登记账簿时,既要登记总分类账户,又要登记明细分类账户。
(三)平行登记的要点1 .依据相同2.方向相同3.期间相同4.金额相等四、账户1. 设置账户2. 账户的基木结构左方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右方四项金额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期末余额二期初余额+木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五、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等(一)借贷记账法的运用1. 确定会计分录(1)定义一一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完整版)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79b8a4647d27284a735184.png)
第一章绪论(一)会计的目标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产生的原因:由于生产的发展•会计发展的原因:①商品经济的的发展——货币的出现②生产的更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2、会计的目标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
会计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会计的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在基础会计课中讲述的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不同的行业会计核算的内容有所不同。
1、行政单位核算内容为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按预算以货币资金支付的各项费用(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
2、国有事业单位(分为主管单位、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
•二级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
•基层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
核算内容为事业单位的收入和事业单位的支出和结余。
3、企业核算内容为筹集的资金、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成本及所取得经营收入、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最终经营损益。
(三)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四) 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五)会计的方法1、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基础会计中讲述的是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核算是一个连续、系统和完整的过程,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
2、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既是进行会计核算全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或步骤,也是组织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基本方法。
会计学基础复习提纲.doc
![会计学基础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675b8f3edd3383c4bb4cd2cf.png)
会计学基础1、会计的基本只能:核算和监督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假设):会计主体(空间范围X 持续经营(时间范围X会计分期(对持续经营的补充)和货币计量(主要计量标准单位)3、会计信息质畳要求:可靠性(原始凭证X相关性(与报告使用者有联系X可比性(横向:同一时间不同主体,纵向:同一主体不同时间\及时性、明晰性(对易产生误解的注释说明\谨慎性(例:减资准备坏账准备,计提折旧\重要性(判断标准:数量、性质\ 实质重于形式(企业融资租赁)4、会计要素:1)定义: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做的基本分类。
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因素,也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
2)划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有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b、灰赁: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岀企业的现实义务。
c、败乂: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金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d、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e、利润:日常活动带来的经营成果(一定会计期间b5、会计等式:资产二权益二负债+所有者权益(基本)收入■费用二利润(第二)资产+费用二负责+所有者权益+收入(或)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6、经济交易、事项的基本类型:资产增(减),所有者权益增(减);资产增(减),负债增(减);负债增(减),所有者权益减(增);(资产一增一减;负债一增一减;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收入增,资产增;收入增,负债减;费用增,资产减;费用增,负债增;7、会计科目:1 )定义:是按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各个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2)会计科目表:略p(43)8、账户:4 )定义: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
2 )账户设置的依据:会计科目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与联系:a、区别: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不具备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职能,它只是会计对象按经济内容分类的一种标志,本身不提供任何会计信息,账户则完全能实现会计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职能,它通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连续记载,提供了有用的会计数据资料;账户能够记录业务和提供指标,它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会计科目不具备结构。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doc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42d0848faa00b52acfc7ca62.png)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1 •简述会计的概念?会计核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前提)?(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①会计主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1会计核算已经发生的事实,具冇可验证性。
%1会计的反映具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ilSo2•什么是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要素有哪些?利润表要素有哪些?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对会计要素产生什么影响?(1)会计要素是对企业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
(2)资产负债表要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利润表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4)①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②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③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④一项资产和一项所冇者权益同时减少;⑤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⑥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⑦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⑧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⑨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3•什么是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对会计等式产生什么影响?(1)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2)①资金进入企业,表现为资产的增加与权益的增加,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金额,等式保持不变。
%1资金退出企业,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与权益的减少,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一个相同的金额,等式保持不变。
%1资金占用形态的变化,表现为一项资产的增加,另一项资产的减少,等式的左边增减金额相等,等式保持不变。
%1资金來源渠道的变化,农现为一项权益的增加,另一项权益的减少,等式的右边增减金额相等,等式保持不变。
4.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特征及其运用。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
![基础会计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ba9dc0003d8ce2f00662327.png)
一、名词解释题
1、权责发生制:
2、未达账项:
3、账簿:
4、财产清查:
5、资产负债表:
6、对账:
7、复式记账
8、记账凭证
9、利润表
10、会计要素
二、相关知识点
1、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要素
4、会计恒等式
5、谨慎原则的要求
6、在借贷记账法账户的结构特点
7、未达账项
8、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的主要依据
9、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10、明细分类账的格式
11、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12、错账更正的方法
1、会计科目和账户
2、试算平衡
3、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填列
4、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
6、企业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一般原则
7、会计主体
8、利润分配的程序
9、资产负债表的定义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第 1 页共2页
10、对账的含义是什么?对账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11、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2、业务题
采购入库生产完工销售利润形成所得税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原始凭证中的分类
对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划款业务
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户都必须采用形式账簿。
备抵调整类账户
永续盘存制
简述会计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利润表的定义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第 2 页共2页。
基础会计期末复习提纲
![基础会计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d7851d376a20029bd642dff.png)
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1、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 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者项目。 2、会计账户: 、会计账户: 具体提供经济业务发生增减变化的场所或工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 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 3、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 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 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4、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 以复式记账原理为基础,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按照“有借必有 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账户 中记录每笔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红字更正
补充更正
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所用 会计科目没有错, 会计科目没有错,但所填金额少 于应记金额等情况
第七章 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的概念 通过对实物资产、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 存款、债权债务等往来款项的核对,查明 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等往 来款项实存数和账面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 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2、物资盘存制度 ①永续盘存制②实地盘存制(倒挤)
4、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主要包括: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主要包括: 所有者投入资金的核算和债权人投入资金的 核算。 采购业务的核算包括: 5、采购业务的核算包括: 固定资产的构建和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生产业务的核算: 6、生产业务的核算: 销售业务的核算: 7、销售业务的核算:
8、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利润包括三个层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 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 收益+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doc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5cd1b97f0066f5335a81215c.png)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人类最早关于复式簿记的文献: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数学大全》P32.娄尔行对会计的定义P3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3•会计职能P7基本职能:反映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控制职能)其他职能:参与预测与决策职能4.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过程(即资金运动)P9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资金进入企业(供应),资金在企业内部循环和周转(生产), 资金退出企业(销售)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彖资金收支运动就是预算会计的对象.5.会计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监督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预测方法和会计决策方法.P126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P13上述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在实际的会计工作屮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 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7.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分析.P158•会计确认的标准:可定义.可计量性.可靠性和相关性P179.会计计量单位的两种形式:名义货币(即各国流通的货币).不变价值货币单位.P1810.会计计量属性P19历史成本的确定方法: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重置成本的确定方法:重置成本乂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可变净值乂称为结算价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11.会计记录使用文字的具体要求:会计记录应当使用文字,在保证使用屮文的情况下,还可以同时使用名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P2112.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P22第二章13.会计前捉.P26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设定.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他规范了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和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遇见的将來,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分期:将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段一段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吋间段,每个吋间段就是一个会计期间,又称为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14.会计规范体系,分为对会计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会计理论和道徳规范等.(法律规范最具强制力)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木准则》以及3815.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要求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凡是当期应当获得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屈于当期应当获得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应用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是指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制度.P3416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可靠性湘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 谨慎性和及时性.P35第三章17.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P39(1)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來经济利益的资源.1确认为资产的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木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符合资产定义.(2)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却认为负债的条件:与该业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岀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符合负债定义.(3)所冇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冇者享冇的剩余权益.18.反映经营成呆的会计要素P42⑴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木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费用:指企业F1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3)利润: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收入■费用二利润19.会计恒等式P45静态:资产=负债+所冇者权益动态:收入■费用二利润综合:资产=负债+所冇者权益+(收入■费用)20.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P46(1)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同吋增加(2)资产减少,所冇者权益同时增加(3)资产增加,负债同时增加(4)资产减少,负债同时减少(5)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6)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7)—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8)—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9)一项所冇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冇者权益减少第四章21.会计科口:又称账户名称,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所规定的项目名称.P52(会计科目使用说明P56)22.会计科目可以分为一级会计科目和明细会计分科目(又称二级会计科目).我国会计制度中对部分一级会计科目所屈的二级和三级明细会计科目进行了规定,其他一级科目所属偶的明细科目由企业根据需要自行确定.23.账户含义:以会计科目为依据和名称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可以按照规定方法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记账实体或记账载体.P61结构(借贷余)P62资产类:借增贷减余在借负债类:借减贷增余在贷所有者权益类:借减贷增余在借收入类账户:借减贷增无余额费用类账户:借增贷减无余额成本类账户:借增贷减余在借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不同,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中间可增加二级账户)P68第五章24.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耍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冇关帐户屮进行登记的方法.P72(理论依据: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P73)25.借贷记账法:以会计恒等式为理论依据,以咛昔苗F贷怙记号,以"有借必有贷,二、1. A 、C 、2. A 、C单项选择(15x1 = 15分)引起资产)o 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收到外单位前欠货款预付供货单位货款属于企业的一项收入B、负债资产D、费用公计所使用的主耍计量尺怎是(实物量度B、劳动量度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D、收到捐赠的物资()o)oC、货币量变D、实物和货币量变对于那些既要进行总分类核算乂要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经济业务发生后, 在总分类账户和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登记必须采用(A、复式记账法B、平行登记法C、补充登记法D、试算平衡法)o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P7426.试算平衡关系P85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数.2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 第七章27.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P12628.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而证明,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P12729.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的,其记载经济业务的简要3模拟试题(二)班级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4x3=12分)1•资产2.收入3.权责发生制4.平行登记5.企业支付职工医药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等支岀,应记入的账户是()oA、营业外支出B、应付福利费C、管理费用D、制造费用6.目前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现金FI记账,银行存款FI记账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会计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一、会计的发展1、第一阶段:古代会计阶段。
其时间跨度标志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
2、第二阶段:近代会计阶段。
其时间跨度标志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公开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
3、第三阶段:现代会计阶段。
其时间跨度标志是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
二、会计职能1、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管理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进行会计核算②实施会计监督2、两个职能的关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密切相关,两者统一于会计核算过程中。
换言之,会计核算的过程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条件,离开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称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离开了会计监督,纯粹的会计核算就会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三、会计对象1、会计核算应当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即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社会再生产过程简单了解即可)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的。
生产就是人们利用机器设备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和创造物质产品;分配就是生产中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家、业主及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交换就是将产品由生产领域,经过流通领域到消费领域,满足社会和人民生活需要;消费就是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消耗。
3、概括起来讲,会计对象可以划分为两类: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及资金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及资金运动。
四、会计假设1、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对会计领域中某些不确定因素、某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和发展趋势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和假定。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假设的四个方面,即:①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②持续经营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期间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③会计期间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④货币计量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假定以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且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不变的。
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时,包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即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的。
3、这四种会计假设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期间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期间;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
五、会计基本原则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包括:①客观性原则②相关性原则③明晰性原则④可比性原则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⑥重要性原则⑦谨慎性原则⑧及时性原则六、会计方法体系1、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手段。
我们认为现代会计方法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即:①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和核心②会计检查与监督方法: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质量保证③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核算的继续和深化④会计预测和决策方法第二章一、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列示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为静态指针;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为动态指针。
2、资产A、含义: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B、主要特征:①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即资产必须是现时的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结果;②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③资产应当包含未来经济利益。
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C、分类: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D、内容:流动资产一般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一般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等。
3、负债A、含义: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B、特征:①负债应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②义务是企业按照某种方式履行的职责或者责任,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③义务的履行必须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不履行该义务将会导致相应的经济后果。
C、分类: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D、内容: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
非流动负债一般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4、所有者权益A、含义: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B、特征: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所有者权益一般不需要偿还。
②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拥有优先清偿权。
③投资人能够分享利润,而债权人只能按约定的条件获取利息,不能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C、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5、收入A、含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B、特征:①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收益在会计上称为利得。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③收入必然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6、费用A、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B、特征:①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②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如耗用原材料;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如负担借款的利息;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
③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7、利润定义: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二、会计等式1、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三章一、会计科目1、定义: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也就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个会计要素所做的进一步分类。
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适应性原则③规定性原则④稳定性原则3、分类A、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①资产类科目,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②负债类科目,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递延收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③共同类科目,包括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工具。
④所有者权益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⑤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劳务成本。
⑥损益类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成本等。
B、按隶属关系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隶属关系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二、账户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反映各个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
2、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的联系在于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集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本身没有结构;账户则有相应的机构和格式,具体反映资金运动状况,因此,账户比会计科目分类更为明细,内容更为丰富。
此外,会计科目由会计制度同意规定,账户可在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3、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A、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B、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C、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D、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账户结构账户名称(会计科目)“T”字形账户账户名称第四章一、复式记帐法1、复式记帐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系统全面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和权益变化情况及结果的一种方法。
2、复式记帐法的优点:复式记帐法设置了完整的账户体系,可以全面记录和反映所有的经济业务。
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双重登记,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同时,由于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进行分类登账,因而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登记是否正确。
显然,复式记帐法比单式记账法更为科学、严谨。
3、复式记帐法的种类: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2、借贷记账法的特点①在账户中,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②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③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进行试算平衡。
④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的账户。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指运用借贷记账规则和会计等式的原理检查验证各个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借贷记账法下的平衡原理主要有发生额平衡和余额平衡两种。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平衡表年月三、账户的平行登记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应该进行平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