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合集下载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三)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2017年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第二批)明细

2017年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第二批)明细
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 台中心
面向科技资源的智能推荐与挖掘系统 建设
广东省科研设施与仪器网络管理平台 建设
10
100
滚动支持 项目
4 163028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100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
5 163052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三) 1
174 174032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及免疫侧流层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析检测技术在实验动物病原快捷诊断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4 156006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5 156007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安排资金 备注
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 重点实验室
100
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 点实验室
10
17600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读伤寒
170 10 10 150
5 5
第 8 页,共 15 页
序号 预算编码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
单位:万元 安排资金 备注
(四) 40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1
40300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 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 研究所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
单位:万元 安排资金 备注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150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
150
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 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

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1, Vol 11, No 9作者简介 杨中成(1997—),男,四川乐山人,主要从事涉农企业管理、海洋生态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6-21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Marine Environment Qual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on Safeguard Measures YANG Zhong-cheng (Management Colleg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8) Abstract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ine economy, rationally analyzed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of offshore Marine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related issue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curr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monitoring system,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he legal system,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oposed.Key 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shore waters; Sea water quality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杨中成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08摘要 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是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海洋工程分类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3类。

海岸工程古来就很受重视。

主要包括海岸防护工程、围海工程、海港工程、河口治理工程、海上疏浚工程、沿海渔业设施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工程等。

近海工程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又称离岸工程。

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很快。

主要是在大陆架较浅水域的海上平台、人工岛等的建设工程,和在大陆架较深水域的建设工程,如浮船式平台、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平台、浮式贮油库、浮式炼油厂、浮式飞机场等项建设工程。

深海工程包括无人深潜的潜水器和遥控的海底采矿设施等建设工程。

由于海洋环境变化复杂,海洋工程除考虑海水条件的腐蚀、海洋生物的污着等作用外,还必须能承受台风、海浪、潮汐、海流和冰凌等的强烈作用,在浅海区还要经受得了岸滩演变和泥沙运移等的影响。

编辑本段海洋开发利用的内容主要包括.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应用海洋基础科学和有关技术学科开发利用海洋所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科学,也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种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和技术措施。

海洋开发利用的内容主要包括:海洋资源开发(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海洋空间利用(沿海滩涂利用、海洋运输、海上机场、海上工厂、海底隧道、海底军事基地等),海洋能利用(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温差发电等),海岸防护等。

"海洋工程"这一术语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的,其内容也是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的开采,逐步发展充实起来的。

按海洋开发利用的海域,海洋工程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但三者又有所重叠。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海洋工程始于为海岸带开发服务的海岸工程。

地中海沿岸国家在公元前1000年已开始航海和筑港;中国早在公元前306~前200年就在沿海一带建设港口,东汉(公元25~220)时开始在东南沿海兴建海岸防护工程;荷兰在中世纪初期也开始建造海提,并进而围垦海涂,与海争地。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

附件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160家)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材料学(7家)1 广东省稀土合金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钢铁研究所2 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3 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4 广东省新型涂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5 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6 广东省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价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7 广东省超材料微波射频重点实验室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资源环境(11家)1 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地理研究所2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3 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4 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5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7 广东省稀土开发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8 广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9 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0 广东省水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11 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程学(20家)1 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 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 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自动化工程研制中心4 广东省汽车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5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6 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7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8 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 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广东省公安厅10 广东省农产品干燥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11 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工学院12 广东省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3 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14 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5 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6 广东省地震监测预警与重大工程地震安全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震局17 广东省制造装备数字化重点实验室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18 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19 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20 广东省现代几何与力学计量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9家)1 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 广东省现代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3 广东省工业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4 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5 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6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7 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8 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9 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信息(16家)1 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 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3 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ITS)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4 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5 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6 广东省软件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7 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商学院8 广东省数字音频重点实验室广州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9 广东省数字电视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10 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中心11 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2 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13 广东省数字植物园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14 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15 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16 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农学(40家)1 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 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4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5 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6 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7 广东省食品添加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8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9 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0 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1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12 广东省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3 广东省农业害虫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昆虫研究所14 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5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6 广东省蔬菜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17 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18 广东省果蔬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19 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20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21 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2 广东省动植物与食品进出口技术措施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3 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4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25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26 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7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28 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9 广东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30 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1 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32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 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34 广东省特色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35 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36 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37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38 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39 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40 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医学(57家)1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 广东省运动测试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3 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4 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5 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研究所6 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7 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院8 广东省天然药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医学院9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0 广东省中医证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院11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2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3 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14 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基础部15 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 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17 广东省药用功能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18 广东省应急病原学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 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 广东省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1 广东省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22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3 广东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医学院24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5 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6 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7 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8 广东省肾功能衰竭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9 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0 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1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2 广东省医学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3 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4 广东省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35 广东省化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36 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7 广东省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38 广东省营养膳食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39 广东省胃肠疾病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40 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41 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3 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44 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医学院45 广东省中医治法与中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46 广东省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47 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8 广东省法医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49 广东省新药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药学院50 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51 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52 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成像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53 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54 广东省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医学院55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56 广东省新发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57 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最新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说课材料

最新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说课材料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1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2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3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三)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4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5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25919843_云南马厂箐铜钼矿床石榴子石LA-ICP-MS_原位U-Pb_定年及成分研究

25919843_云南马厂箐铜钼矿床石榴子石LA-ICP-MS_原位U-Pb_定年及成分研究

李登峰2,3
, , , WANG XiaoYi1 ZHANG Jing1 BIAN XiaoLong1 TONG ZiDa2,3 and LI DengFeng2,3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2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州 510006
3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06
, electron microprobe and LAICPMS insitu UPb dat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cutting relationship 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 , the garne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tions from early to late of Grt I Grt II and Grt III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y , , , , , have SiO2 CaO Al2 O3 and FeO contents of 34 15% ~ 36 97% 32 55% ~ 34 40% 0 03% ~ 10 47% and 15 6% ~ 28 3% ( ), respectively The garnets belong to the andraditegrossularite series Gro147 And5199 and the Grt I has more grossularite endmember ( , , , , ), than Grt II and Grt III All samples are strongly enrich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Th U Nb Ti etc depleted of large ion ( , , , , , ) lithophile elements Rb Sr Sc Y Sn etc . These garnets show a LREEenriched and HREEdepleted rightleaning type in , general The Grt I has a negative Eu anomaly in the core and rim while the Grt II and Grt III show weak negative Eu anomaly in the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用研 究 的能 力 。 水动 力学应 用研 究重 点实验 室 的建 成 , 不 仅可 为我省
水 利 建设 服 务 , 也 能为 电力 、 交通 等基础设 施建设 和 建设 海洋 强 省提
供研 究平台。
重点实验室 实行
放 “ 开

流动 、
竞争、
协作”
的运 行机 制 实验 室 ,
主任 由院长兼任 , 研 究人员分 固定和流动研 究人员两 部分 。 固定研 究
“ 水流通过 植被 的模型 试验研 究”
重点实 验 室在省科 技 厅2006年 的 考核 评 估 中获 良好 成 绩, 江 洧院 长 ( 兼重点
庐恭容零勃如呼廑厕珊箢 佥 虑褰驻 童
广 东省水 动 力学应 用研 究 重 点 实验室 于 19 9 8 年10 月 经 原 广 东省
计委和 科委联合批准 列入
九 “
五”
期 间第三 批省级重 点实验室建设计
划 , 由省计 委 、 省科 委 、 省水 利 厅 共 同支持 和 投 资建设 , 2 0 0 2 年1 月
现 代化 与信息化等。
实 验 室 建 有 国 内领 先 的三 维 波 浪模 拟 设 备 和 配 套 的波 浪 港 池 , 填
补 了长江 以南地 区 的空 白 ; 拥有 国 际 先进 水 平 的三 维声 学多普勒流速
仪 (A D V )等 仪 器 设 备 具 , 备 了 进 行 包 括 波 浪 试 验 在 内 的 有 关 水 动 力 学 应
人 员从本 院择优聘用 , 流动研 究 人员包括聘请 的客座研 究人员 , 来实
验室进 行试验研 究的人员和研 究生等 , 具 有较强 的研 究能力。
广 东省水动力学应 用研 究重 点 实验室在省科技厅2 0 0 6 年的考核评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作者:钱春泰来源:《唯实》2022年第08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擴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江苏应紧紧抓住海洋强国建设战略机遇,科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面对日益高涨的国际国内海洋开发浪潮,江苏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落实党中央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则衰。

21世纪,人类已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

海洋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实施这一战略部署,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应当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步伐,努力走在海洋强国建设前列。

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客观需要。

江苏拥有海岸线954千米,管辖海域3.75万平方千米,沿海滩涂和湿地面积位居全国之首,海洋生物资源、海港资源和海洋风能得天独厚。

然而,长期以来,江苏海洋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沿海一直是全省发展的“洼地”,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海洋无疑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

自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海地区发展步入了后发快进、加速崛起的快车道,海洋经济也初步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展望未来,江苏只有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才能突破人多地少、陆域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真正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0120505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国内首部海洋经济地图问世

20120505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国内首部海洋经济地图问世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国内首部海洋经济地图问世2012-05-05 10:14 南方日报网友评论条,点击查看四大战略托起海洋梦想。

珠海东澳岛。

海洋生物丰富多样。

深圳湾红树林。

广东海岸海岛手绘图。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灯光璀璨映横琴。

灵山—横沥节点城市设计意象。

前海总体规划鸟瞰图。

珠海长隆海洋世界。

海上风电设备。

浮式石油开采工程装备。

“六湾区一半岛”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蓝色生态屏障。

海洋生产总值增幅设想图。

开全国先河,首部海洋经济地图编制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朝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质斌《广东海洋经济地图》是开创之作,科学之作,历史之作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广东省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陈勇《广东海洋经济地图》兼具创造性、科学性、知识性广东地图院总工程师练栩《广东海洋经济地图》描绘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新篇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梁桂全1海情篇以承载海洋经济蓝色家园为基调海情篇广东面向南海,是我国大陆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大洋洲、非洲、欧洲各国海上航线最近的地区,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和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力省。

海情篇涵盖了我省海洋地理区位、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和沿海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首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我省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有利于科学把握我省海情,认清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2战略篇以描绘海洋强省宏伟蓝图为基调《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我省建成“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等4大战略定位,以及建设“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和粤东、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3大海洋经济主体区域,积极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3大海洋经济合作圈,科学统筹“海岸带、近海海域、深海海域”3大海洋保护开发带,推进形成“三区、三圈、三带”的海洋综合发展新格局。

藏南马扎拉金锑矿红外显微测温及金锑元素共生分异机制研究

藏南马扎拉金锑矿红外显微测温及金锑元素共生分异机制研究

矿床地质藏南马扎拉金锑矿红外显微测温及金锑元素共生分异机制研究*莫儒伟1,孙晓明1,2,3**,翟伟2,3,周峰1,梁业恒2,3(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2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3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流体包裹体是地质时代中形成各种矿物、岩石、矿床时被留在其中的地质流体的样品,从中可以得出各种矿床和岩石的形成条件,对其进行研究已成为矿床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但一直以来由于受到各种技术手段的限制,地质学家们主要是通过研究与金属矿物共生的透明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来近似代表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这些透明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萤石等。

而直接研究来自不透明金属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物理化学条件则非常少。

对此,有些地质学家曾对透明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所提供的有关流体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能否代表成矿时的实际流体和成矿条件表示了质疑(Campbell,1987;1990),并认为有必要对金属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直接的研究。

近几年,由于红外技术的发展已使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可见光下不透明金属矿物中的包裹体。

目前研究已发现多种金属矿物在红外显微镜下透明(Campbell et al.,1984;1987;1988;1990;Richards et al.,1993;Mancano et al.,1995;Lüders, 1996;Lüders et al.,1999),这使得我们直接对这些在可见光下不透明的金属矿物进行显微测温成为可能。

马扎拉金锑矿是藏南金锑成矿带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金锑矿床。

为了更直接的了解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及金锑元素共生分异机制,本文利用红外显微镜对该矿床中主要载金矿物(辉锑矿、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

手标本及镜下观察发现,马扎拉辉锑矿具有两个世代,早期辉锑矿为粗粒,数量少,自然金常呈椭圆形、浑圆形及不规则网脉状赋存于早期粗粒辉锑矿及石英中,或分布于粗粒辉锑矿与石英交界处;晚期辉锑矿为多为细粒,常呈块状构造,几乎不含自然金,是最主要的锑矿类型。

国内外海洋试验场现状分析

国内外海洋试验场现状分析

国内外海洋试验场现状分析海上试验场是海洋观测、监测和调查仪器设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实现科技兴海,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及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试验平台。

国际海洋科技发达国家在国防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对海上试验场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研究和建设。

目前,国外海上试验场多数是海军装备研发测试、船舶与海洋装备试验、海洋科学基础问题研究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试验场,而国内海上试验场建设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国外试验场(一)挪威特隆赫姆峡湾试脸场挪威特隆赫姆峡湾试验场由挪威科技大学自主海洋运行科技中心和挪威政府合作建立,于2016年底正式开放,主要用于海上机器人测试(图3-2),由于峡湾试验海域开阔且交通量相对较少,可以减少测试事故。

该试验场为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4km,宽约Iknb水深近400m,设有静态试验场、航行试验场、陆上试验站三部分。

岸态试验场主要用于对处于系泊状态的海上机器人进行单机设备的测试任务;航行试验场的功能较为丰富,用于对以各种速度和深度航行的海上机器人(USV/AUV/UUV)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陆上试验站配有雷达、通信设施及各种分析设备,负贲对测试任务的指挥、实施及处理等工作。

使用该试验场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包括KongsbergSeatex.SINTEFOcean.MaritimeRobotics和Ro11s-RoyceMaritime等,测试从海上机器人(USV/AUV/UUV)的导航和防碰系统到运行安全和风险管理项目的所有内容。

图2T挪威特隆赫姆峡湾试验场(二)芬兰杰克蒙瑞智能船测试区芬兰杰克玻瑞(Jaakonmeri)智能船是全球首个与无人驾驶航运项目相关的测试区域,目前已正式运营。

该测试区是全球首个国际性测试区,为全球测试无人驾驶的海上运输、船舶或者相关的技术提供服务,服务的测试对象包括:载人智能船、无人船(USV)、无人潜航器(AUV/UUV)等。

藏南邦布大型金矿成矿流体He-Ar-S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

藏南邦布大型金矿成矿流体He-Ar-S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

藏南邦布大型金矿成矿流体He-Ar-S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韦慧晓;孙晓明;翟伟;石贵勇;梁业恒;莫儒伟;韩墨香;易建洲【摘要】邦布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其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属于造山型金矿.其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的流体包裹体3He/4He=0.174~1.010Ra,40Ar/39Ar=311.9~1724.9,矿物δ34S=2.8‰~4.7‰,平均3.6‰;围岩中不含金黄铁矿流体包裹体3He/4He=0.01137Ra40Ar/39Ar=1709.7,矿物占δ34S=6.5‰,显示邦布金矿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壳流体组成,但其中有地幔流体的加入,幔源He占2.7%~16.7%.由壳幔相互作用导致的幔源流体的加入是邦布金矿重要的成矿条件.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切穿地壳的纵向剪切带,深源地幔流体上升,与地壳来源的富CO2流体混合,由于温度和压力下降和流体沸腾导致含金硫化物和石英结晶,并在其次级断裂构造中形成邦布金矿体.【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0(026)006【总页数】7页(P1685-1691)【关键词】He-Ar-S同位素;壳幔相互作用;造山型金矿;邦布大型金矿;藏南【作者】韦慧晓;孙晓明;翟伟;石贵勇;梁业恒;莫儒伟;韩墨香;易建洲【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州,510006;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州,510006;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州,510006;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州,510006;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拉萨,85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位于藏南的邦布金矿是继马攸木之后西藏发现的又一个大型金矿床,以其独特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较高的金储量而引起了国内外矿床学研究者的重视。

一、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的国内外专利 ...

一、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的国内外专利 ...

一、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的国内外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1.1国内海洋监测现状和技术水平我国的海洋监测技术由于缺乏高技术支撑和经费不足等原因而落后先进国家15-20年。

以南海为例,南海分局目前有海洋站9个,中心站4个,其中验潮站8个,波浪站5个,开展潮汐、海浪、温、盐、气象等项目的监测。

1986年开始布放海上浮标,曾建立过2个短波接收岸站。

由于岸站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不能满足连续性、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加以通讯网不符合海洋灾害预警通讯网的要求,无法进入GTS,也达不到进入GOOS的质量。

监测系统落后的设备和技术与本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极不相称。

珠江是我国华南地区第一大河流,全长2214km,流域面积 453690km2,径流由八个口门出海。

自虎门止香港、澳门之间呈喇叭型向海开放的河口区,周边地区包括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5大城市和特别行政区,是华南人口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珠江河口及其毗邻区域的环境状况对周边地区的居民健康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其职能之一是对珠江流域(包括珠江口)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进行监督管理,并且组织开展规划、监测、实验以及科学研究工作。

自1985年以来,珠委对珠江河口8个入海口门的水质每年进行6次巡回监测,是对珠江八大口门进行长期系统监测和污染物入海通量计算的唯一单位。

但目前的监测周期长,偶然性大,难以满足水质监测的要求。

珠委的有关业务部门于80年代中后期进行过自动水质监测系统研制工作。

因技术不过关而中断。

本课题主要计划成果“系统集成技术和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将可以对珠江河口及邻近水域的水质进行连续、可靠的自动采样、测验、发布和数据处理。

伶仃洋是华南最重要的国际航道,由交通部广州航道局管理维护。

目前的自动水位监测系统也亟需现代化。

交通部广州航道局投资部已正式行文表示支持PEIOS 系统的研制。

5678二、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参照国际先进的近岸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技术框架,研制一个以海水质量监测为核心,以珠江口为研究区域,应用先进监测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的高度自动化、系统化的环境监测示范区。

超固结因素影响下桩柱结构地震响应

超固结因素影响下桩柱结构地震响应

DOI: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1.012杨章锋,张卫平.超固结因素影响下桩柱结构地震响应[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8(1):80-88.(YANGZhangfeng,ZHANGWeiping.Seismicresponseofpilesstructureunderoverconsolidation[J].Hydro⁃ScienceandEngineering,2018(1):80-88.(inChinese))㊀第1期2018年2月水利水运工程学报HYDRO⁃SCIENCEANDENGINEERINGNo.1Feb.2018㊀㊀收稿日期:2017-02-28㊀㊀基金项目: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21961);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工程科研项目(GDOU2016050258)㊀㊀作者简介:杨章锋(1984 ),男,湖北黄冈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港口和近海工程研究㊂E⁃mail:yangzhangfeng04@163.com㊀通信作者:张卫平(E⁃mail:weiping0517@163.com)超固结因素影响下桩柱结构地震响应杨章锋1,2,张卫平3(1.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广东湛江㊀524088;2.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㊀210098;3.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㊀116024)摘要: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地基的循环加载响应以及动力液化问题成为地震工程研究中的重要课题㊂为更好研究饱和地基在考虑超固结因素下的影响及其在循环加载下的演化规律,在下负荷面剑桥模型理论框架下分别通过排水和非排水三轴压缩试验对循环加载下土体的加载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㊂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基于ADINA81平台开发负荷面剑桥模型本构关系模块,建立两相饱和地基下的桩⁃土耦合体系的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对不同模型下桩柱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㊂研究发现在下负荷面剑桥模型下结构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结果介于弹性模型与经典剑桥模型之间,考虑超固结因素影响后,地基表现出更好的抗液化特性与更高的承载能力,能改善结构的动力响应与受力状况㊂关㊀键㊀词:超固结;下负荷面剑桥模型;抗液化特性;地震响应中图分类号:TV223.7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640X(2018)01-0080-09桩基础作为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基础结构形式,因其能较好地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及荷载情况,且具有承载力高㊁沉降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土木工程结构中[1-2]㊂在桩基础研究与设计中大多只考虑其竖向静荷载承载能力,而随着近岸与海洋资源的开发,在深水环境条件下,开敞式港口码头㊁海上采油平台等工程结构除承受静荷载外,在极端波浪㊁风以及地震等环境荷载作用下,结构还承受较大的水平动力荷载[3-7]㊂尤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地基中超孔隙水压力的上升能显著加速地基承载力的下降,直至液化临界状态后完全丧失承载力,造成结构物失稳破坏[8-10]㊂在过去数十年发生的主要地震中,如日本的Niigata地震,LomaPrieta地震,Kobe地震等,由地基液化所导致的港口建筑㊁桥梁以及各类海洋平台结构的破坏案例均有所报道[11-12]㊂因此,研究地基液化产生机理,确保地基拥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课题㊂考虑到超孔隙水压的上升作为土体骨架与孔隙水耦合作用的结果[8],因此准确模拟土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成为解决地基液化问题的必要前提㊂在土的弹塑性模型发展史上,基于临界状态理论[13]发展而来的剑桥模型是第1个基于试验且能够准确描述正常固结黏性土力学特性的经典土力学本构模型[14],并被广泛应用于土木与岩土工程实践中[15],但由于剑桥模型参数均基于正常固结重塑土三轴试验得到,因此严格意义上只适用于正常固结重塑土㊂然而在地震荷载或其他动力循环加载作用下,土体经历弹性卸载后即进入超固结状态㊂作为土体应力历史的反映,其对当前土体的力学特性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15]㊂为研究超固结土的力学特性,Nakai[16]与Asaoka[17]等学者通过引入下负荷面(subloadingsurface)概念,在剑桥模型基础上通过考虑超固结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下负荷面剑桥模型,为研究循环交变荷载作用下的超固结㊀第1期杨章锋,等:超固结因素影响下桩柱结构地震响应演化规律以及在超固结状态影响下的土体力学特征提出了一个可行的理论框架[18]㊂鉴于饱和地基地震液化的巨大影响以及土体循环加载下的复杂非线性特性,本文分别通过排水以及非排水循环加载试验对超固结土体强度以及超固结状态的发展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下负荷面剑桥模型本构关系,建立了饱和地基环境条件下的桩-土耦合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饱和地基条件下桩柱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对超固结因素的影响作用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㊂图1㊀经典剑桥弹塑性理论加载过程曲线Fig 1LoadcurveofsoilofclassicCam⁃claymodel1 超固结下负荷面剑桥模型在剑桥模型以及其他经典土力学弹塑性理论中,在土的卸载及再加载过程中,其应力应变关系被假定为弹性关系(图1(a)),而实际上即使在再加载过程中也会产生塑性应变㊂同时考虑到正常固结土一旦卸载,即变成超固结状态(图1(b))㊂在经典弹塑性理论中,只存在一个屈服面,即正常固结屈服面(图2(a)),若某一点应力状态处在此屈服面内(超固结状态),则假定其为弹性,这与实际试验观测现象不符㊂为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㊂其中下负荷面模型的物理意义最为明确[14],可用状态变量的概念精确定义塑性势,且假定下负荷屈服面经过现有应力点并和正常屈服面几何相似,而且随应力变化而变化,因此也不需要判定应力状态是否到达屈服面,简化判定标准㊂尽管基于重塑黏土三轴试验发展而来的剑桥模型的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未能考虑超固结因素的影响,但仍然成为现代诸多弹塑性理论模型的基础㊂剑桥模型采用塑性体应变硬化规律,以塑性体积应变εpV为硬化参数,且假定塑性变形符合相关联流动法则,其屈服函数为[14]:f=f(p,q,εpV)=CPlnpp0+D∗η-εpV=0(1)式中:εpV为硬化参数;CP=(λ-κ)/(1+e0),e0为参考大气压p0(98kPa)下的孔隙比(图1),λ=0 434Cc,κ=0 434Cs,Cc和Cs分别为土体的压缩系数与膨胀系数;D∗=CP/M∗;M∗为临界状态下的剪切应力比;p和q为平均有效应力和剪应力,η=q/p为剪切应力比㊂图2㊀应力状态与下负荷面屈服面的关系Fig 2Stressconditionandsubloadingyieldingsurfaceofsoil对图2(b)中处于超固结状态的应力点P(p,q),由于下负荷剑桥模型假设下负荷屈服面与正常固结屈服面几何相似,则通过P点的下负荷屈服面fs可表示为:fs=CPlnppN1+D∗qp=0(2)式中:pN1为下负荷屈服面与p轴的交点,而pN1e则为正常固结屈服面与p轴的交点㊂根据应力关系,下负荷屈服面fs可写为:fs=CPlnpp0-(lnpN1ep0-lnpN1epN1)éëêêùûúú+D∗qp=0(3)通过超固结状态变量R(R=pN1pN1e)的引入以及利用正常固结屈服面与下负荷面间应力关系,得到下负荷屈服面方程:fs=lnpp0+1M∗qp-1CpεpV-lnR=0(4)18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8年2月将方程变换到一般应力空间:fs=lnσmσ∗m0+3M∗J2σm-1CpεpV-lnR=0(5)式中:σm=σii/3,J2=sijsij/2,sij=σij-σm㊂对于超固结状态参数R的发展,根据Nakai和Asaoka等[16-17]的建议,取dR=Udεpd,其中dεpd为塑性剪切应变增量,U=-mRlnRM∗Cp,mR为与超固结相关的材料参数㊂通过协调方程联合Hooke定律可得到下负荷面剑桥模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其中Eijkl为弹性刚度张量,εkl,εekl和εpkl分别为总应变张量㊁弹性应变张量和塑性应变张量):dσij=Eijkldεekl=Eijkl(dεkl-dεpkl)=Eijkldεkl-EijklΛ∂f∂σkl(6)Λ=∂f∂σijEijkldεklhp+∂f∂σijEijkl∂f∂σkl,hp=1Cp∂f∂σmm-mRlnRR1σm{}通过模型本构关系的建立,得到以下加载准则:①加载时,dεpij>0,Λ>0及dfσ=∂f∂σijdσij>0(应力应变曲线硬化过程);Λ>0及dfσ=∂f∂σijdσij<0(应力应变曲线软化过程);②卸载时,dεpij=0,Λɤ0㊂2㊀模型验证及对比研究分析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及研究超固结因素对土体力学和液化特性的影响,本文在下负荷面剑桥模型下,分别通过排水与非排水循环加载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㊂试验土以藤森黏土为例[17],主要参数λ=0 09,κ=0 02,e0=0 88,M∗=1 36,mR=2 1,泊松比ν=0 2,γ=20 4kN/m3㊂2 1㊀单调加载下数值模拟验证图3为平均主应力一定条件下(98kPa)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17]与下负荷面剑桥模型预测值对比结果,其中OCR为超固结比㊂图3㊀模型预测与三轴试验结果对比Fig 3Comparisonofmodelpredictedresultsandtriaxialtestsresults由图3可见,下负荷面剑桥模型很好地模拟了超固结土的应力软化及剪胀现象㊂4种不同超固结状态土的屈服强度计算值分别达到1 36,1 53,1 72和1 92(图3(a))㊂相较于重塑土,超固结土的屈服强度得28㊀第1期杨章锋,等:超固结因素影响下桩柱结构地震响应到显著提高,屈服强度与超固结比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㊂而在加载屈服过程中,随着加载过程中超固结比的衰减(图3c),土体的加载响应开始软化,并在完全屈服后均趋于同一应力水平㊂图3(b)给出了加载屈服过程中土体的体积压缩过程曲线㊂从图中压缩曲线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在加载初始阶段,所有土体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均经历了1个明显的体积压缩过程㊂其中正常固结土的孔隙比压缩量达到3 5%,而对于超固结土,随着加载过程中超固结状态的不断衰减(图3(c)),使得孔隙比朝着增长的方向发展(Δe),并在屈服后表现出明显的剪胀特性,尤其在高超固结比条件下,其剪胀现象表现得更为显著(Δe=1 19%,2 41%,3 21%)㊂2 2㊀循环加载数值模拟试验通过单调加载试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通过考虑超固结因素的影响,下负荷面剑桥模型对超固结土在单调加载下的屈服过程和剪胀现象能够做出准确描述㊂而在循环交变荷载作用下,考虑到土体的屈服过程同时伴随着超固结状态的演化发展,尤其在饱和非排水加载条件下,伴随着超孔隙水压的升高与有效应力的减小能加速土体的软化进程,直至达到液化状态后完全失去承载能力㊂为进一步研究土体的循环加载响应与液化特性,以及初始超固结比的影响作用,本文分别在排水和非排水条件下对3种超固结比条件下(OCR=1,2,4)土体的循环交变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关系㊁可压缩性以及相应的孔压㊁超固结比状态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数值对比试验研究㊂试验加载幅值σ1-σ3为100kPa,应变加载步长Δεd=0 002,总试验步数为2000步㊂图4即为三轴排水条件下的循环加载试验结果,从图中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相较于正常固结土,随着超固结比的提高,超固结土在循环加载过程中表现出更小的塑性变形与非线性特性,且在循环加载过程中伴随着超固结状态逐渐达到稳定状态后(图4(c)),其应力应变关系也随之达到稳定状态㊂同样从土体压缩过程曲线(图4(b))也可以看出,在正常固结土中,孔隙比压缩量达到0 18,而在超固结土下其压缩量分别为0 12和0 06,相较于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表现出更低的可压缩性㊂图4㊀排水三轴压缩试验Fig 4Drainedtriaxialtestsundercyclicloading图5为非排水条件下循环加载试验结果,与排水试验条件下所有土体均被压缩至最终稳定状态不同,在非排水条件下随着超孔隙水压的上升,尤其在正常固结条件下,土体应力应变响应曲线表现为更大的回滞圈㊂图5(b)给出了循环加载过程中超孔隙水压的发展过程曲线,从图中对比可见,由于正常固结土的高可压缩性,使得土体加载应力转移至孔隙水上,导致土体有效应力随之减小(图5(c)),并最终影响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响应曲线㊂同样从超固结比的演化过程曲线(图5(d))的对比也可以看出,由于非排水条件加载下土体无法压缩至最终稳定状态,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相应的超固结比演化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波动过程㊂38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8年2月图5㊀非排水三轴压缩试验Fig 5Undrainedtestsundercyclicloading3 桩柱结构地震响应数值算例通过对超固结因素的研究可以看出,土体的超固结状态能够显著影响土体的力学特性,尤其在循环非排水条件下考虑土体超固结因素后能显著影响土体的超孔隙水压上升速率㊁加速土体的软化过程㊂为进一步研究超固结因素在饱和地基下桩柱结构地震响应中的影响作用,在ADINA81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开发了剑桥模型和下负荷面剑桥模型,并以一简化四桩柱码头结构为例对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进行了模拟研究㊂码头计算原型为离岸深水港岩基浅埋轻型的四桩钢管结构码头(6(a))[19],在本文的数值模型中,为简化计算模型,仅保留了钢管桩码头的主桩结构,并对上部结构的荷载进行了简化㊂其中码头结构模型上部结构距离泥面35m,桩柱在地面以下部分长20m,结构自重2000kN,流体的影响以附加水质量的形式简化考虑㊂钢管桩桩径为2 8m,壁厚32mm,弹性模量210GPa,材料密度7800kg/m3,桩柱结构成18mˑ24m布置(图6)㊂地基土以藤森黏土为例,计算域取100mˑ40mˑ30m,在截断面上采取黏弹性边界以模拟半无限空间中地震波的运动㊂输入地震波采用Loma波[9]进行模拟计算(图7)㊂为更好对比研究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本文数值模拟中将Loma波放大至0 2g作为入射波进行对比计算㊂以下负荷面剑桥模型计算结果为例给出了震后地基中超孔隙水压比的分布云图(见图8(a))㊂从图中超孔隙水压分布可以看出,受桩土间动力耦合作用的影响,桩侧附近土体的超孔隙水压显著高于远场地基,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桩柱与自由场间运动差异减小,相应的超孔隙水压比差异随之降低㊂为进一步对比研究不同模型下超孔隙水压分布规律,图8(b)给出了桩柱附近以及地基远场在深度方向上的超孔隙水压比分布㊂从图中曲线对比可以看出,超孔隙水压比在地表处达到最大值,尤其在近场处受桩土动力耦合作用的影响,地表附近已达到液化状态㊂而随着地基深度的加深,超孔隙水压比呈现出明显的指数衰减趋势㊂在5m深处,在剑桥模型和下负荷面剑桥模型下近场超孔隙水压比分别达到0 91和0 60,随着深度的继续增加,在20m深度位置相应的超孔隙水压比分别降低为0 36和0 30㊂而通过不同模型地基下超孔隙水压曲线对比可以看出,在考虑超固结影响因素后,在地震作用下地基表现出了更好的抗液化能力㊂48㊀第1期杨章锋,等:超固结因素影响下桩柱结构地震响应图6㊀桩柱码头原型与简化有限元模型网格Fig 6Prototypeofthepipepierandsimplifiedfiniteelementmeshmodel㊀㊀㊀图7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Fig 7Time⁃historyofinputseismicacceleration图8㊀地基中超孔隙水压比分布Fig 8Distributionofexcessporewaterpressureratios图9给出了不同模型下结构顶点动力响应对比,为更好对比研究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本文同时在理想弹性地基(E=3(1-2ν)(1+e0)p/κ)假设下对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其计算结果作为参考背景对结构的非线性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㊂从图中对比结果可以看出,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峰值加速度分别达到18 36,12 91和14 34m/s2,相应的位移峰值为0 29,0 41和0 34m㊂相较于理想弹性地基,在考虑土体非线性因素后,随着地基土的屈服,结构模型的整体刚度降低,尤其在剑桥模型下表现得更加明显,结构加速度响应更小,而由于地基承载力的下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更高的位移响应,并在震后表现出更显著的塑性位移(0,0 07和0 04m)㊂图9㊀桩柱结构顶点动力响应Fig 9Dynamicresponseofstructure stopnode58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8年2月图10㊀桩柱弯矩包络图Fig 10Bendingmomentenvelopeofpile㊀㊀为进一步研究地震作用下桩柱结构的受力情况,通过桩柱截面上的应力积分,图10给出了桩柱的弯矩包络图㊂同样为方便对比桩柱结构中的弯矩,图中弯矩值均以弹性地基计算结果作为参照基准以相对值给出㊂从图中弯矩曲线可以看出,在整个桩身中弯矩包络曲线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且在泥面附近处达到最大值㊂相较于理想弹性地基模型,剑桥模型与下负荷面剑桥模型地基下最大弯矩值分别达到1 36和1 10㊂通过本文结构算例的地震动力响应与受力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在考虑超固结因素后,下负荷面剑桥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介于弹性模型与剑桥模型之间,相较于剑桥模型,地基表现出了更好的抗液化与承载能力㊂4㊀结㊀语通过考虑超固结因素的影响,本文在下负荷面剑桥模型下对超固结土力学强度㊁可压缩性,以及非排水循环加载试验下超孔隙水压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㊂并在ADINA81程序基础上通过剑桥模型和下负荷面剑桥模型本构关系模块的开发,对饱和地基条件下桩柱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超固结状态演化过程的模拟,下负荷面剑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出超固结土单调加载屈服过程中的应力软化以及体积剪胀等特性㊂相较于正常固结土,随着超固结比的增大,土体的屈服强度也相应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土体最终屈服退化为正常固结状态后,超固结土与正常固结土的屈服应力趋于一致㊂(2)在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随着土体被压缩至其稳定密实状态的同时达到更高超固结状态,且相较于正常固结土,由于超固结土较小的初始孔隙比,在循环加载下表现出更低的可压缩性;在非排水循环加载下,相较于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能够更好地维持其初始稳定状态,表现出更好的受力与抗液化特性㊂(3)在饱和地基桩柱结构地震模拟数值算例中,受桩土间动力耦合作用的影响,桩柱结构近场地基的超孔隙水压要显著高于远场地基㊂同时通过不同土体本构模型下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下负荷面剑桥模型下得到的地震响应模拟结果介于理想弹性模型与剑桥模型之间;相较于剑桥模型,在考虑超固结因素后,由于超固结土更好的抗液化以及力学特性,随着相应模型下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受力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KAUSELE.Earlyhistoryofsoil⁃structureinteraction[J].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2010,30(9):822⁃832.[2]ASHOURM,ARDALANH.Pilesinfullyliquefiedsoilswithlateralspread[J].ComputersandGeotechnics,2011,38(6):821⁃833.[3]刘祚秋,周翠英,温少荣,等.桩⁃土⁃承台结构在波浪力作用下的力学效应分析[J].岩土力学,2005,26(7):1109⁃1112.(LIUZuoqiu,ZHOUCuiying,WENShaorong,etal.Stressstateanalysisofthestructureofpiles,soilandbaseslabunderwaveloads[J].RockandSoilMechanics,2005,26(7):1109⁃1112.(inChinese))[4]尚守平,余俊,王海东,等.饱和土中桩水平振动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1):1696⁃1702.(SHANGShouping,YUJun,WANGHaidong,etal.Horizontalvibrationofpilesinsaturatedsoil[J].ChineseJournal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2007,29(11):1696⁃1702.(inChinese))[5]MEMARPOURMM,KIMIAEIM,SHAYANFARM,etal.Cycliclateralresponseofpilefoundationsinoffshoreplatforms[J].ComputersandGeotechnics,2012,42(3):180⁃192.6878㊀第1期杨章锋,等:超固结因素影响下桩柱结构地震响应[6]DAMGAARDM,BAYATM,ANDERSENLV,etal.Assessmentofthedynamicbehaviourofsaturatedsoilsubjectedtocyclicloadingfromoffshoremonopilewindturbinefoundations[J].ComputersandGeotechnics,2014,61(3):116⁃126.[7]EI⁃DINMN,KIMJ.Sensitivityanalysisofpile⁃foundedfixedsteeljacketplatformssubjectedtoseismicloads[J].OceanEngineering,2014,85(15):1⁃11.[8]唐亮,凌贤长,徐鹏举,等.土体液化动力分析数值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42(4):521⁃524.(TANGLiang,LINGXianzhang,XUPengju,etal.Numericalmodelfordynamicanalysisofsoilliquefaction[J].Journalof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2010,42(4):521⁃524.(inChinese))[9]王睿,张建民,张嘎.液化地基侧向流动引起的桩基础破坏分析[J].岩土力学,2011,32(增刊1):501⁃506.(WANGRui,ZHANGJianmin,ZHANGGa.Analysisoffailureofpiledfoundationduetolateralspreadinginliquefiedsoils[J].RockandSoilMechanics,2011,32(Suppl1):501⁃506.(inChinese))[10]HEIDERY,AVCIO,MARKERTB,etal.Thedynamicresponseoffluid⁃saturatedporousmaterialswithapplicationtoseismicallyinducedsoilliquefaction[J].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2014,63:120⁃137.[11]刘惠珊.桩基抗震设计探讨 日本阪神大地震的启示[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0,22(3):27⁃32.(LIUHuishan.Adiscussiononseismicdesignofpilefoundation[J].EarthquakeResistantEngineeringandRetrofitting,2000,22(3):27⁃32.(inChinese))[12]FUKUSUMIT,OZAKIH,KOBACM.Influenceofthegroundprofileonthereductionofearthquakemotionatthefilledman⁃madeislandsintheKobeharborduringthe1995HyogokenNambuearthquake[J].Journalof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2002,22(9):893⁃899.[13]ROSCOEKH,SCHOFIELDA,WROTHCP.Ontheyieldingofsoils[J].Geotechnique,1958,8(1):22⁃53.[14]张锋.计算土力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73⁃174.(ZHANGFeng.Computationalsoilmechanics[M].Beijing:ChinaCommunicationPress,2007:173⁃174.(inChinese))[15]姚仰平,张丙印,朱俊高.土的基本特性㊁本构关系及数值模拟研究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2,45(3):127⁃150.(YAOYangping,ZHANGBingyin,ZHUJungao.Behaviors,constitutivemodelsandnumericalsimulationofsoils[J].ChinaCivilEngineeringJournal,2012,45(3):127⁃150.(inChinese))[16]NAKAIT,HINOKIOM.Asimpleelastoplasticmodelfornormallyandoverconsolidatedsoilswithunifiedmaterialparameters[J].SoilsandFoundations,2004,44(2):53⁃70.[17]ASAOKAA,NAKANOM,NODAT.Asuper/subloadingyieldsurfaceapproachtocompaction/liquefactionofsandandsecondaryconsolidationofclay[C]ʊGeomechanicsII⁃Testing,ModelingandSimulation,ProceedingsoftheSecondGI⁃JGSworkshop,Osaka:ASCEGeotechnicalSpecialPublication,2006:201⁃218.[18]CHOOH,BURNSSE.Effectofoverconsolidationratioondynamicpropertiesofbinarymixturesofsilicaparticles[J].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2014,60:44⁃50.[19]张卫平,孙昭晨,梁书秀.离岸深水港轻型码头在波浪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J].水运工程,2014(3):74⁃79.(ZHANGWeiping,SUNZhaochen,LIANGShuxiu.Dynamicresponseresearchofoffshoredeepwaterlightpierunderwaveaction[J].PortandWaterwayEngineering,2014(3):74⁃79.(inChinese))88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8年2月SeismicresponseofpilesstructureunderoverconsolidationYANGZhangfeng1,2,ZHANGWeiping3(1.OceanEngineeringCollege,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㊀524088,China;2.CollegeofHarbor,CoastalandOffshoreEngineering,HohaiUniversity,Nanjing㊀210098,China;3.StateKeyLaboratoryofCoastalandOffshoreEngineering,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㊀116024,China)Abstract:Inviewofthecomplexnonlinearityofsoilmedium,particularlyconsideringthegreatinfluenceofstrengthdegradationofsaturatedfoundationsoilunderearthquakeincident,thestudyofcyclicloadingresponseandthemechanicsofcyclicliquefactionofsoilhasbeenknownasoneofthemostimportantissuesintheseismicresearchanddesignofcivilengineeringstructures.Consideringthatnormallyconsolidatedsoilturnsintooverconsolidatedstateonceexperiencingstressunloadingincyclicloading,whichhasgreatinfluenceonthemechanicalpropertiesofsoilinturn,andinordertoinvestigatetheeffectofoverconsolidationfactorandthecorrespondingevolutionofover⁃consolidationratio(OCR)undercyclicloading,comparativenumericalsimulationstudiesarecarriedoutthroughbothdrainedandundrainedtriaxialcompressiontestsbasedonthesubloadingsurfaceCam⁃claymodel.Thestress⁃strainrelationship,compressibilityandthedevelopmentofexcessporewaterpressurearestudiedindetail.ThecomparativetestresultsshowthatwiththeconsiderationofoverconsolidationfactorintotheclassicalCam⁃claymodel,theyieldstrength,aswellasthecorrespondingliquefactionresistanceofsoil,isimprovedsignificantly.Basedonthecomparativestudyofoverconsolidatedsoil smechanicalpropertiesandliquefactionresistance,adynamicnonlinearFEMmodelofpile⁃soilcoupledsystemwithsaturatedsoilfoundationisestablishedbasedontheprogramofADINA81alongwiththedevelopmentofconstitutivemoduleofthesubloadingsurfaceCam⁃claymodel,andthecomparativestudyoftheseismicresponseofpilestructureiscarriedoutwithdifferentconstitutivemodels.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seismicresponsederivedfromthesubloadingsurfaceCam⁃claymodelliesbetweenclassicalCam⁃claymodelandlinearelasticmodel.Throughthecomparison,itcanbeconcludedthatbytakingtheinfluenceofoverconsolidationfactorintoconsideration,thefoundationsoildemonstratesbetterliquefactionresistanceandbearingcapacity,andtherebyaffectsthecorrespondingseismicresponseandforceconditionsofthestructure.Keywords:overconsolidation;subloadingsurfaceCam⁃claymodel;liquefactionresistance;seismicresponse。

广东重点试验室

广东重点试验室

许跃生 赖剑煌 屈军乐 徐扬生 谢胜利 韦 岗 郭 旗 夏念和
优秀 合格 良好 良好 优秀 优秀 良好 合格
第 3 页,共 8 页
序 号
实验室名称
中山大学 汕头大学
依托单位
实验室主 任
何兆成 范 衠 宋 健 张 凌 黄万民 徐迪威 徐 茂 陈国良 张 铮
上次考 评成绩 良好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 /
实验室主 任
李开明 肖方明 黄建明 王志宏 万齐林 张书文
上次考 评成绩 合格 合格 合格 整改 / /
8 广东省水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9 广东省稀土开发及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10 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 11 广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12 广东省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13 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安全诊断重点 广东省地震局 实验室 第 2 页,共 8 页
序 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工业焊接技术研究所 广州美术学院 化学科学:10家
实验室主 任
程韬波 张进疆 胡主宽 杨永强 吴卫光
上次考 评成绩 合格 合格 整改 / /
中山大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 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山大学
黎 夏 王新明 叶代启 谢先德 仇荣亮 邱显扬 周永章
优秀 良好 优秀 良好 良好 合格 合格
第 1 页,共 8 页
序 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东省稀有金属研究所 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 究所 广东海洋大学 工程科学:23家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三)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2015—2018年珠江口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

2015—2018年珠江口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

2015—2018年珠江口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林坤1,2,麦广铭3,王力飞1,4,王学锋1,2*(1.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25;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1;4. 多伦多大学生物科学系,安大略多伦多 M1C 1A4)摘要:群落稳定性是研究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内容,而生态网络稳健性是群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依据2015—2018年珠江口海域底拖网调查的鱼类群落数据,利用鱼类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分别构建了4个年份的生态网络,以“快照”形式反映调查时段的群落特征,并分析了网络的拓扑性质。

结果显示:①点度分布[P(k)]均服从幂律分布,各网络均属于复杂网络, 表明网络应对随机扰动(如捕捞、环境突变)的能力较强,符合河口生境多变的特征;②种类数量年际波动较大,而网络密度(D)介于0.03~0.10且逐年降低,表明网络稳健性呈逐年弱化的趋势,且该趋势基本未受到种类数量变化的影响;③网络具随机网络的低平均路径长度(APL)、低聚类系数(C)的特征(APL均为1,C介于0.01~0.06),能流效率较高,种间关系分布较均匀。

本研究为量化分析近岸关键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稳健性;生态网络;食物网;珠江口中图分类号: Q 958.15;S 932文献标志码: A稳定性(stability)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在结构性能的量度指标[1],主要包括稳健性(robust-ness)、抗性(resistance)、变异性(variability)、弹性(resilience)和持久性(persistence)等[1]特征参数。

环境变化和生物交互作用是稳定性变化的2个重要驱动因子[2]。

广东海岛资源特征与开发对策

广东海岛资源特征与开发对策

港工业 。此外 , 的相 邻海 岛可 以相 连 , 有 如桂 山岛与 中心洲 、 牛头 岛相连 , 有的海 岛还可 以
与大陆相 连 , 高栏 岛与南水建 堤相连 , 如 形成 深水近岸 的 良港 。 广东 海岛 的土地资 源十分有 限 , 但部 分海 岛邻 近 海域 的浅 海 滩涂 可 为海 岛 开发 提供 丰富 的后 备土地 资源 。广东海 岛土地 资源类 型可分 为礁滩 、 滨海平 地 、 沟谷 地 、 台地 、 陵 丘 地 和低 山地 等六类 , 中滨海平地 面积仅 占 2 . 6 。广 东大 部分 海 岛靠 近大 陆 , 理位 其 9 4 地 置 优越 , 近海域 浅海面 积宽 阔 , 邻 在全省海 岛 3 6 m 的礁 滩 中 , 85 1h 未利用 的礁滩 面 积 占 8.4 , 1 9 主要 分 布在珠江 口近岸 海岛 , 涂底 质多 为 泥沙 质 , 质 肥沃 , 滩 水 可开发 成 土地 资
第 2 卷第1 9 期
文章 编 号 : 0 23 8 ( 0 0 0 —0 50 1 0 6 2 2 1 ) 10 7 8
海 岸 工 程
21年3 O0 月
广 东海 岛资源 特 征 与 开发对 策
利 逸 , 厚诚 周
( 东 省 海 洋 资 源 研 究 发展 中心 , 东 广 州 5 02 ) 广 广 1 2 0
合 类 型 , 出海 岛 开发 对 策 。 提 关 键 词 : 岛 资 源 ; 源 组 合 类 型 ; 发 对 策 海 资 开
中图 分 类 号 : 78 P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海 岛 , 海陆兼 备 的国土 , 是 是联 结 陆域 国土和海 洋 国土 的海上 基地 , 具有 巨大 的资源 、 生 态 和经 济价值 。不 同 的海 岛 资源 结合 形成 多 种 资源 组 合类 型 , 现 不 同 的资 源 优 势 。 呈 同时 , 岛地理环 境独 特 , 源类型 和数量 均极 为有 限 , 海 资 生态 系统脆 弱 , 岛开发 存在一 系 海 列 限制 因素 。广东 海 岛资源 丰富 , 当前在海 洋 权益 重 要性 日益 突显 、 洋经 济 快速 发展 、 海 人 口膨胀 、 土地资 源 日益紧缺 的形势 下 , 东海 岛不仅 是 国 防的前 哨 , 是拓 展 广东 海 洋 广 也 经 济发展 空 间的前 沿 阵地 , 是全省 战 略储 备 资源 。近年来 , 还 广东 开发利 用海 岛的情况 越 来越 多 , 出现一股 “ 岛热” 同时 , 岛开发 也 出现 了无 序 、 度开 发 等 问题 , 海 ; 海 无 导致 一 些海 岛生 态环境遭 受破 坏 。为 实现广 东海 岛资源 的可持 续 利用 和生 态 保 护 , 分 发挥 海 岛 的 充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白钨矿中稀土元素的原位测定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白钨矿中稀土元素的原位测定

激光剥蚀 一电感耦 合 等 离子 体质 谱 法对 白钨 矿 中 稀土 元 素 原 位 测 定
付 宇 一,孙 晓 明 ,熊德 信
5 1 0 2 7 5; 5 1 0 2 7 5 ; ( 1 . 中 山大 学海 洋学 院 , 广 东 广州
2 . 广 东省 海洋 资 源与 近岸 工程重 点 实验 室 , 广东 广 州
质谱 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 P 6 1 8 . 6 7; 0 6 5 7 . 6 3 文献标 识码 : A
白钨 矿 是 各 类矿 床 中较 为 常见 的副 矿 物 , 从矽 卡岩 型 到 变 质 岩 型 以 及 热 液 型 矿 脉 中 均 可 以 出 现 J 。它 常 具 有 较 高 含 量 的 稀 土 元 素 与 S r 元 素 , 可 以有 效 地用 于 矿 床成 因 的地 球 化 学 示 踪 和 同位 素定 年 。 。 J 。 由于 与 矿 床 成 因相 关 的 白钨
矿 常 与石 英等 其他 矿 物 紧 密 共 生 , 所 以传 统 的 分 析
方 法 是先将 样 品破 碎 , 分选 出较 纯 的 白钨 矿 , 再 分别

激光 剥蚀 一电感 耦 合 等 离 子体 质 谱 ( L A—I c
M S ) 是一 种 重要 的矿物微 区原位微 量 元 素分 析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6—1 1 ;接 受 日期 : 2 0 1 3— 研 究 发 展 规 划 ( 9 7 3 ) 项 目( 2 0 0 9 C B 4 2 1 0 0 6 , 2 0 0 2 C B 4 1 2 6 1 0)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I ( 4 0 8 3 0 4 2 5 , 4 0 8 7 3 0 3 4 , 4 0 6 7 3 0 4 5 ) ;高等学校博 士学科点专项科研 基金 ( 2 0 0 8 0 5 5 8 0 0 3 1)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 次人才项 目( 2 0 1 1 ) ;中央 高校 基本 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 目( 0 9 1 g p y 0 9 ) 作者简介 : 付宇 , 博 士研究 生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元素地球化学 。E — ma i l : f u y u e m a i l f u y u @1 6 3 . c o n。 r 通讯作者 : 孙晓明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长期从事矿床学研究 。E — m a i l : e e s s x m @m a i l . s y s u . e d u . c 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2019~2020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宗旨和目标
为加强海洋资源以及近岸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内外高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发布2019~2020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资助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此次开放基金拟资助10项左右课题,每项2-3万元。

二、实验室简介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12月获准立项,依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013年12月顺利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

重点实验室整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科学系、工学院等有关力量,瞄准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建设需求,在海洋资源和近海海洋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并形成了以生物成藏机理和生物净化环境研究为主线、四个研究方向有机结合的鲜明特色:(1)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方向;(2)海洋矿产资源形成机制和勘探技术方向;(3)河流物质输入与海洋环境生态效应方向;(4)河口海岸过程与工程方向。

三、开放基金的资助范围
重点实验室根据广东省海洋经济建设需求,以及国内外在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情况,将2019~2020年度开放基金着重资助的课题范畴定为以下几个专题,同时每个专题各给出几个研究方向,申请者可在所列方向内自由选题:
专题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1-1 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物资源研究
1-2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1-3 海洋渔业资源利用
专题二:海洋矿产资源
2-1 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查技术和成藏机制
2-2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技术和成藏机制
2-3 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机制和开发技术
2-4 海底铁锰结核和富钴结壳的成因和开发技术
2-5 深海沉积物稀土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研究
专题三:近岸海洋科学与工程
3-1 长时间尺度河口-近岸环境演变的模拟理论和预测模型和应用
3-2 河床采砂的演变效应及其对涉海工程的影响
3-3 咸水入侵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探讨
3-4 近岸工程和环境
专题四: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及修复技术
4-1 近海海域污染对海域环境的生态毒理效应
4-2 近海海域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4-3 海水环境及海洋生物中污染物新的分析技术
4-4 海岸带污染调查与海岸带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4-5 海洋生物食物链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传递的同位素追踪技术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四、开放基金的申请办法与审批程序
1. 具备博士学位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凡研究方向和内容符合开放基金申请指南的均可提出申请。

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且第一申请人必须为非本实验室固定人员。

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
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研究成员中至少有一名为重点实验室的固定人员,便于与实验室间的交流合作。

2.申请者须在2018年12月15 日前填写开放基金申请书一式3份,经所在单位加盖公章后寄回重点实验室。

电子版本发送至liuy476@,盖章页在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后扫描附上。

3. 申请的项目由实验室各研究方向负责人或学术带头人负责初审,经初审合格的项目提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

学术委员会根据客观公正、择优资助的原则,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资助项目。

初审过程中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不予资助:
(1) 申请手续不完备,或研究内容不符合资助范围;
(2) 明显缺乏立论根据,或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明显不清,无法进行评审;
(3) 不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或缺乏基本的研究条件;
(4) 申请经费过多,基金无力支持,或已从其它部门获得充足的经费;
(5) 已获得过资助的申请者原则上不再继续资助。

4. 经学术委员会评审后,确定受资助的项目,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12月下旬签发评审结果。

五、开放基金管理办法
1. 开放基金项目的研究年限一般为两年(起始时间为2019年1月1日)。

项目如无法按期完成或要求更改计划,须提前提出书面报告,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

但是研究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2. 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每年应按计划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指派专门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

3. 研究计划实施中,鼓励项目组对研究工作进行创新。

涉及降低预定目标、减少研究内容、中止计划实施、提前结题或延长年限等变动,项目负责人须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审批,由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

4. 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可在原单位完成项目研究,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备案;如调入单位具备条件,也可将项目转到调入单位继续研究,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审批。

项目负责人—般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离开研究岗位半年以上,所在单位应安排合适代理人,并报实验室备案;离岗一年以上的按中止计划实施办理。

5. 软件开发应按一定格式模块化,以便能够在本实验室环境下使用。

6. 实验室每年度对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项目负责人应于每年度结束时提交《基金资助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不在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的项目负责人,每年度末需到本实验室作报告,交流研究进展。

对不报送《进展报告》,或工作无进展,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缓拨下期经费。

逾期不纠正、不补报的,中止资助。

7. 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结题书》,学术论文复印件及有关的软硬件原始资料。

8. 项目经费开支范围
8-1 开放基金资助经费开支包括实验材料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文献出版费等;
8-2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人员在重点实验室使用大型仪器的收费标准
参照重点实验室成员。

9. 项目经费管理
9-1 开放基金资助经费由本实验室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9-2 项目经费按年度分配。

首年度分配50%,中期评审后视完成情况分配剩余的50%;
9-3 各项报销费用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生效,本实验室有权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审核,经费报销须在中山大学东校区交由本实验室财务执行,外拨经费除外;
9-4 第一年度未使用的经费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度使用,但不得挪作他用,一经发现,中止资助;项目结题后未使用的经费实验室原则上将收回;
9-5 对项目按中止资助处理的经费,将根据情况全部或部分收回,用于资助其它项目。

10. 项目成果管理及评价
10-1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须署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名称和重点实验室名称(中文: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英文: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Coastal Engineering),成果中并应标注有“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及项目编号,英文标注“Funded by the Research Fund Program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Coastal Engineering”。

未署重点实验室名称及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成果;
10-2 受资助项目结题后,实验室将对优秀研究成果提请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议或技术鉴定,颁发“优秀成果证书”,并给予一定额度的持续资助;
10-3 受资助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资料、研究报告、相应软件等)归研究者及本实验室所有。

六、联系方式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东校区工学院楼B栋204室510006
联系人:刘莹
Tel: 86-020-********
Fax: 86-020-********
E-mail: liuy4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