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意义
刘姥姥进大观园人物形象分析
刘姥姥进大观园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老婆婆形象,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她的形象在小说中不可忽视,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刘姥姥进大观园后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她在小说中的角色与意义。
首先,刘姥姥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古代文化底蕴的老妇人。
她来自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她经历了很多,见识过的人、事、物都让她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与担当。
她的性情、行为举止都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又有不同于主流人物的独特个性。
她在大观园中表现出的的无所畏惧、不拘泥于传统的勇敢和坚定,展现出了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宽广的胸怀。
其次,刘姥姥的形象也具有世俗与真实的一面。
在大观园的角色中,她是一位老年妇女,身体虚弱,行动不便,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或退缩。
相反,她用她自己的方式与其他人交流,用她的智慧和阅历去理解大观园中的人事物。
她在与贾府众人的互动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坚韧与强大,她以她自己的方式去对抗权贵,去保护自己的尊严与自由。
此外,刘姥姥的形象也反映出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在这个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受到压迫和限制,她们的人生往往被男性决定。
刘姥姥作为一个贫困且年老的女性,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是边缘化的,她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一个客人,观察者。
但是,尽管她没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她依然用她的智慧和普通人的力量震撼了整个贾府。
她象征着边缘群体的力量与勇气,她们可能并没有统治者的权力,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存智慧,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影响整个社会。
综上所述,刘姥姥是一个在《红楼梦》中与众不同的角色。
她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智慧,她的形象在小说中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现出了她的独特个性。
她虽然身处边缘地位,但是通过她的智慧和担当,她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她在小说中独特的形象与意义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真理,改变自己的命运。
论《红楼梦》中人物之刘姥姥
论《红楼梦》中人物之刘姥姥摘要: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她有着鲜明丰富的性格特征,神采独具,魅力四射。
简而言之,刘姥姥形象的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智、义、朴。
她心地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风趣幽默、随机应变、见义勇为,善于应酬又不失质朴,知恩图报而不辞劳苦……她的言谈举止,始终不脱自己的本色,是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
关键词:刘姥姥;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庄稼人本色;一、前言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刘姥姥进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尽人皆知的口头禅。
往往用来嘲笑乡里人进城,没见过世面,孤陋寡闻。
可是如果这样来理解刘姥姥这个形象,那就太没有知人之明了。
事实上,刘姥姥的为人外朴实而内精明,又有侠义之风。
她虽身居山野,大字不识,却生来有些见识。
要不是这么有见识,能说会道,怎么能一进、二进荣国府,赢得贾府上上下下的喜欢?而且在贾府败落之后,还千方百计地去把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找回来呢?也有人说,刘姥姥是一个丑角,造出了一大堆俗而又俗的“笑话”让人发笑。
我以为这只看到了表面。
其实,刘姥姥的“丑角”并不意味着“傻角”。
她并非不知道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而是甘愿故作丑态,滑稽凑趣,以制造喜剧效应。
她说出的笑话在别人听来觉得好玩,有趣,但在她心里却是甜酸苦辣,别有一番滋味。
刘姥姥之谐,就像她脸上一道道皱纹一样,是饱经沧桑的印痕,是人生经验所集,是她大智若愚的表现!二、刘姥姥形象的艺术特征(一)朴素实在的老农妇这是刘姥姥最基本的形象,根据第六回中对刘姥姥的描写是:“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
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1]。
刘姥姥本来只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老寡妇],被女婿接来奉养,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一心一计]正点出了刘姥姥的勤恳实在与对庄稼生活的投入。
而第六回劝狗儿时说:“咱们村庄人,哪一个不是姥姥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
刘姥姥人物形象浅析
“投我以⽊⽠,报之以琼琚”,因感念凤姐馈赠之恩,刘姥姥在丰收后,便把⽥⾥拔尖的⽠果蔬菜送到贾府聊表⼼意。
再听凤姐说⼤姐⼉⼊院着凉发起热来后,便忙提醒凤姐“⼤姐可能撞客了,要驱祟”,后⼜⽤⾃⼰的经验建议凤姐——莫要把⼤姐⼉养得太娇贵,满⼼满眼地为凤姐打算。
这份真⼼,也让凤姐把⼥⼉的名字交给了刘姥姥,以此借运。
谁成想,这个取名姥姥却成了⼥⼉命⾥最⼤的福星。
贾府被抄后,凤姐病重亡故,贾琏扶柩南下,失恃的巧姐成为贾芸、王仁等⼈向藩王邀宠的⼯具,即将卖与藩王为妾之际。
巧姐⼉的福星刘姥姥,宛如“及时⾬”般四⼊荣府,毅然主张把巧姐⼉伪装成青⼉,将其藏匿在家中,不仅使巧姐脱离了奸兄恶舅的魔掌,还细致、周到地照料巧姐⼉,⼜是打扫上房让巧姐居住,⼜让孙⼥青⼉作陪为其解闷。
待贾琏归家后,⼜亲⾃送巧姐⼉归府,还尽⼼尽⼒地按照凤姐遗愿为巧姐寻了个好归宿。
可见凤姐随⼿的良善之举,刘姥姥却感念于⼼,纵然贾府落败,藩王势⼤,也⽢愿涉险搭救巧姐,报答凤姐恩情,甚⾄接替凤姐的义务,设⾝处地地为巧姐⼉找了个好夫婿,可见在刘姥姥⾝上也汇聚着侠客的仁义、勇敢、守诺、有恩必报的美好品格,值得⼈去细细考究。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刘姥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她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将对刘姥姥进行人物分析,以揭示她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所代表的意义。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位贫穷老太太,她在故事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的形象却令人难以忘怀。
首先,刘姥姥的外貌特点十分独特。
小说中描述她“一副花白头发,双眼虽老而有精,眼眉和睫毛锦黑如墨,相识必下马”,可见她的外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她的言谈举止也十分风趣幽默,充满了乡土气息。
她总是满口跌宕起伏的俚语和谐音,令人听了忍俊不禁。
这种独特的形象使得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成为一个极具个性和鲜活感的人物。
其次,刘姥姥的地位和角色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代表了穷苦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处境。
虽然刘姥姥在贫苦中度日,但她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
她常说:“虽然贫贱,但是能心地纯洁安乐,有用兴尽快。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了她的智慧和坚强。
通过刘姥姥的形象,作者揭示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表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再次,刘姥姥在小说中的存在也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
刘姥姥虽然只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她的形象却与主要线索紧密结合。
她的到来和离去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她的到来为贾母的生日宴席带来了一丝喜庆和活泼,她的离去则引发了贾母和宝钗等人对生老病死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刘姥姥的角色,作者成功地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
此外,刘姥姥的形象也代表了一种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和继承。
她是一个勤劳朴实、孝顺顽强的贫困老人。
尽管她生活贫苦,但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她常说:“贫富贵贱,只是尘世浮云。
”这句话表达了她对世俗名利的漠视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同时,她对家庭的牵挂和对子女的关爱也体现了传统儒家道德的重要观念。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作用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作用刘姥姥性格首先,刘姥姥是个为人处世精明圆滑之人。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她带上了孙子板儿。
刘姥姥深知处世之道,荣国府如此大,即使见不着王夫人,别的家丁也会看在板儿是小孩子的份上,给他一些钱财,这恰好体现了刘姥姥精明之处。
那么,何来圆滑之说呢?刘姥姥每次见到王熙凤都会说“他侄儿”这三个字,不知不觉中便拉近了王熙凤和刘姥姥的关系。
其次,刘姥姥还是一位大智若愚之人。
还记得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在席间所说的玩笑话吗?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李姥姥此话一出,逗乐了席间众人,也树立了自己在贾府众人心中憨厚、有趣的形象。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姥姥自嘲的心理。
她知道贾府需要一个丑角来烘托气氛,机智的刘姥姥便自愿牺牲,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笑柄”。
通过这一笑话后,贾府上下人都对刘姥姥有几分好感,并和贾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第三,刘姥姥还是位知恩图报、义气的人。
贾府败落后,巧姐差点被“狠舅奸兄”出卖。
关键时候,刘姥姥挺身而出,她将巧姐带入乡下,并抚养她长大。
红楼梦刘姥姥的作用有哪些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位最有血有肉的人物,她的出现对红楼人物命运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就来浅析一下刘姥姥的作用。
首先,刘姥姥的作用为结构作用。
刘姥姥身为旁观者,她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与衰。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讲述了荣国府众人的关系,为接来下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盛景。
作者借刘姥姥之口,讲述了贾府众人生活的奢靡。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落魄与衰败。
此时,刘姥姥化身为一名义气使者,她将巧姐救于水火之中。
其次,刘姥姥的作用为凸显贾府人物关系。
刘姥姥为了进荣国府,她找到了周瑞家的,随后认识了平儿,在平儿的引进之下,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认识了贾母、王夫人、林黛玉、宝玉等人。
不难发现,刘姥姥几乎将贾府大小人物都进行了串联,更加刻画了各自的性格特征。
浅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权威资料]
浅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I207.411 A《红楼梦》众多人物中,最吸引我的是刘姥姥这个人物。
我认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塑造了一个下层社会出身的劳动人民,通过下层社会劳动人民的亲闻亲见,将荣国府富贵繁荣、荒淫、溃败的生活和贫苦农民的生活予以对照,加以揭露;把她当作贾府盛衰的目击者和客观见证人。
所以说刘姥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刘姥姥是一个久经沧桑的老寡妇,膝下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加上官府赋税德役等负担,生活非常艰难。
她女婿的祖父曾做过一个小小"京宫",曾和贾府王夫人之父连宗认作"侄儿"。
正是祖上"连过宗"这么一点瓜葛,引出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有人把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求助和二进荣国府时的"俚言博笑"混在一起,说她性格的主要特点是善于逢迎巴结,不知羞耻;这种看法,我认为不正确。
刘姥姥在大观园的所有表演,都是贯穿着卑躬屈膝,奉承迎合的心理。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目睹了贾府贵族特殊的生活方式,特有的思想感情,并发出感叹,感叹中有赞赏和歌颂,但最主要的是批判,主要是那些批判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刘姥姥对贵族的高度物质享受表示不满。
这个从茅舍低檐的贫苦农民进入贾府,宛如到了另一个世界。
甚至有到了"云端"、"天宫"的感觉。
王熙风屋里的香气扑面而来,使她无法辨别是什么香味。
那满屋里的东西耀眼争光,使她头晕目眩。
怡红院里的琴剑瓶炉,锦笼纱罩,金彩珠光,使她眼花缭乱。
初进贾府时,刘姥姥看见,王熙凤那里一顿家常便坦的桌上摆满鱼肉,吃罢饭后,也不过略动了几样,当贾母等人吃腻了山珍海味,吃不了,拿去喂猫;又想吃新鲜瓜菜时,刘姥姥说"依我们倒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
一、刘姥姥对贵族的高度浪费的不满贾母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长于候门公府,知多见广后,命人拿"软烟罗",给林黛玉糊窗子。
红楼梦刘姥姥形象赏析
红楼梦刘姥姥形象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刘姥姥这一形象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刘姥姥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老太太,她的形象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风貌。
下面就来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形象进行赏析。
首先,刘姥姥的形象可以体现出当时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刘姥姥是在河南伊川人,她到贾母家中求医,却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金银财宝而遭到了冷遇,这种情境揭示了当时老年人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困苦生存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的低下。
另外,在与贾母等人交流时,刘姥姥对于讲究礼仪的贾母的出言不逊,她的言谈举止反映了当时农村老人对于权贵与富豪的轻蔑和反感。
其次,刘姥姥这个形象还可以体现出《红楼梦》中的女性命运和境遇。
刘姥姥与众女子不同的是,她不依附于家族系统和父母姓氏,她是属于自己的,这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女性命运的余波。
同时,刘姥姥的经历和说话方式也让人不禁想到了康庄大圣孙悟空的话:“我孙悟空,要个位折!”意思是“我即使没有文化,五行缺斤少两,我也要顶个位子”。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反映了当时家道中落的女性有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最后,刘姥姥的形象还可以引发人们对于传统社会文化制度的反思。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老人家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智慧和文化传承,但是在贾母家这样的富贵之家中,刘姥姥这个形象却被冷遇,这也反映出传统制度中存在的很多弊端和问题。
除此以外,刘姥姥的形象也引发了对于文化的思考,她的话语中带有很多的俗语、谚语和民间智慧,这些文字和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又应该如何进行传承,也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总的来说,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她的形象呈现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风貌,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传统社会文化制度以及文化传承的思考。
自我救赎含笑悲,刘姥姥对红楼梦主题表现的价值
自我救赎含笑悲,刘姥姥对红楼梦主题表现的价值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通过描绘贾府贵族家族的生活来展现封建社会的荣辱兴衰、人性的善恶矛盾。
刘姥姥作为小说中的一个普通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形象,她对红楼梦主题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 平民视角:刘姥姥是一个老百姓,她来到贾府,并对贾府的奢华生活表示吃惊和敬畏,代表了普通人民对高门贵族生活的向往和观察。
她通过她亲身经历的方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贾府生活的繁华与虚荣。
2. 善良本性:刘姥姥性格温和善良,她乐于助人,关心贾府中的人。
尽管她来到贾府并遭遇一些欺侮,但她仍然保持了善良的本性。
她的善良形象对比了贾府中的虚伪和阴谋,突出了小人物的纯真和善良之情,使读者对比贾府中那些心机和狡诈的人物。
3. 死后仪式:刘姥姥的死亡和葬礼被详细地描写了,在这个过程中,小说通过展示贾府对刘姥姥的不尊重和冷漠来暗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淡和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
刘姥姥的死亡和葬礼对比了后来贾母去世时贾府的盛大仪式,凸显了封建社会中地位和名份的重要性。
4. 自我救赎:刘姥姥在贾府生活过程中,对自己的儿子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通过在贾府生活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未来。
然而,这个期望最终破灭,刘姥姥的故事表达了人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和追求,以及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命运的愿望。
她的
自我救赎也呼应了小说中其他角色的自我救赎,体现了小说主题中的个人意志和对命运的抗争。
综上所述,刘姥姥对于《红楼梦》主题的表现在于通过她的个人经历和人性的善恶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差异和价值观的碰撞,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寻求自我救赎和追求幸福的努力。
浅谈《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意义
浅谈《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意义摘要:在《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巨著中,曹雪芹先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神采各异的人物形象。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一位身份地位虽十分卑微的刘姥姥却显得格外重要。
她既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线索人物,又是贾府兴衰的“对照物”,是贾府荣辱兴衰的直接见证人。
她虽不是最重要人物,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在此巨著中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线索性人物;见证者《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被誉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它的地位之高,成就之大,是其他古典小说所难以企及的。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神采各异的人物形象。
就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有一位并不属于大观园, 但是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 她就是住在大观园墙外的乡村老妪——刘姥姥。
探讨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意义,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全书的思想内容,更准确地领会曹雪芹先生的写作意义。
一、线索性人物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出现,首先是一个线索性人物, 她的三次出现标志着贾府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发展—繁盛—衰亡。
这三个时期可以说也是每个封建大家庭、乃至整个封建王朝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把贾府发展的这三个时期用刘姥姥这个农村老太太的三进贾府形象地反映出来,构思十分巧妙。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虽并不构成《红楼梦》一书情节的线索,而是对《红楼梦》的故事情节起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性作用,是有着独特的意义。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 是作者在交代了故事的起源和主要人物后精心构思和描写的重要情节。
作者心想: 乱麻一般的荣国府,从什么事什么人下笔才好?刘姥姥的出现, 使作者找到了一个叙述的头绪。
作者正是从这个“芥豆之微”的小人物,去仰视庞然大物般的荣国府,为全书的描写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空间。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府的繁盛从“护官符”中已见端倪。
《红楼梦》刘姥姥:一个平民的盛衰见证
《红楼梦》刘姥姥:一个平民的盛衰见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刘姥姥这一角色,主要是为了达到几个创作意图。
首先,刘姥姥作为一个平民百姓,见证了贾府的衰落。
这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荣国府的盛衰史,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那个封建末世的真实面貌。
其次,刘姥姥体现了曹雪芹所要强调的感恩之心这一品质。
作为一个来自乡下的贫苦人,刘姥姥在得到贾府的帮助后,心怀感激,知恩图报。
这与贾府中的一些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刘姥姥的优秀品质。
此外,曹雪芹也通过刘姥姥这个角色展示了人物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尽管刘姥姥来自社会底层,但她却有着独特的智慧和机敏,这使得她在与贾府中贵妇人的交往中游刃有余。
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多维。
最后,曹雪芹利用刘姥姥这一角色,使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封建末世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
刘姥姥作为一个来自乡下的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那个时代的视角,使得小说更具有历史真实感。
综上所述,刘姥姥这一角色在《红楼梦》中的塑造,充分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包括展现荣国府的盛衰史、强调感恩之心、展示人物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以及增强小说的历史真实感。
《红楼梦》中刘姥姥:智慧、善良与见证者的乡村形象
《红楼梦》中刘姥姥:智慧、善良与见证者的乡村形
象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朴实善良、机智聪明的乡村老妇人。
她的智慧和善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刘姥姥善于察言观色,善于应对各种情境。
她第一次走进荣国府时,通过细心观察和机智应对,成功地打动了贾母等贵妇人,得到了她们的施舍。
在贾府中,她能够巧妙地与不同身份的人交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其次,刘姥姥虽然出身贫寒,但她却有一颗善良的心。
她对别人的困境和苦难深表同情,乐于助人。
在得知巧姐被舅父王仁拐卖后,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帮助巧姐脱离困境。
她的善良和热心感动了许多人,使得她在贾府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刘姥姥还展现出了对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的珍视。
她虽然身处繁华的荣国府,但却始终保持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向贾府中的贵妇人们讲述乡村的故事和传统文化,引起了她们的兴趣和共鸣。
最后,刘姥姥在小说中还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见证者。
她见证了荣国府的兴衰和贾府人物的命运变迁。
通过她的视角,读者得以窥见贾府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以及贾府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体现出了她的智慧和善良。
她用自己的机智、善良和经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展现了乡村文化和传统价值的魅力。
浅析刘姥姥的形象的社会意义
浅析刘姥姥的形象的社会意义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给人们带来欢声笑语。
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在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一、纯朴本分的刘姥姥《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命运多舛,生活维艰。
早年丧夫,是“久经世故的老寡妇”,更为不幸的是她“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
”她老实本分,勤劳善良,安分守己,厚道仁慈。
正如她自己所云:“咱们村庄人家儿,哪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二、机敏聪明的刘姥姥刘姥姥人生经历丰富,机敏聪明且世故圆滑,再则又伶牙俐齿,能说会道,能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山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比如刘姥姥第一次进入大观园,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想见“金陵王家二小姐”,现在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夫人--王夫人。
可是这谈何容易啊?但是刘姥姥自有妙计。
她采用的是迂回战术。
她先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周大爷不在,自然找周瑞家的——周大娘,见到周大娘之后,又尽捡好听的说:“原来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姑太太的安。
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嫂子特致意罢了”。
她想方设法拐弯抹角讲明来意。
刘姥姥并不是想真正求见她,本是无心插柳,谁知确是柳成荫,并且这“柳”却真荫护了她,她尽管没见着王夫人,却见着了王夫人的“代管家”--凤哥儿,真是幸运之至,出乎意料。
于是伺机索求报答,这正是与人方便,于己方便,互利双赢。
三、见义勇为的刘姥姥刘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家已衰落之至,整个府内冷清凄凉。
当日红极一时、不可一世的王熙凤,现在已经“骨瘦如柴,神情恍惚,”短短几年的时间,当年权势炙手可热,富贵辉煌无比的荣国府就这样“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了。
按照一般人的眼光看来,贾府已经衰落,没有利用的价值了,再也不会成为刘姥姥的靠山了。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刘姥姥没有这样做,虽然贾府不行了,但是她没有忘恩负义。
当巧姐身处险境时,她马上伸出援助之手,终于帮助巧姐渡过了难关。
刘姥姥人物解读
最终,在她离开贾府时,贾母和王夫人等人也 给了她很多帮《红楼梦》中具有重要的意 义。首先,她代表了贫苦人民的形象和生活状 态。她的形象和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 距和不公现象。其次,她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 赢得了贾府众人的尊重和喜爱,展现了人性的 美好和善良的力量。最后,她的故事也告诉我 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保持真诚和善良 的心态,就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刘姥姥人物解 读
xxxxxx
1
2 3 4
刘姥姥人物解读
1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 一个重要角色,她的形象 和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2
3
刘姥姥是一个贫苦的乡村 妇人,她以朴实、善良、 机智和幽默的性格赢得了
读者的喜爱
在解读刘姥姥这个人物时,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分析
出身背景
出身背景
刘姥姥是一个贫苦的乡村妇人,家境并不 富裕
总之,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她的形象和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解读刘姥姥这个人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 地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所蕴含的思想 和意义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
4. 幽默
刘姥姥是一个非常幽 默的人。她的幽默感 让很多人感到愉悦和 轻松。在贾府中,她 的幽默感也让很多人 喜欢和她相处
人生经历
人生经历
刘姥姥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她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不得不向贾府求助
在贾府中,她虽然地位低下,但她却以自己的 真诚和善良赢得了贾府众人的尊重和喜爱
2. 善良
性格特点
刘姥姥是一个非常善 良的人。她对待别人 总是非常关心和体贴 ,尤其是对待贾母和 王夫人等贾府中的长 辈,更是非常孝顺和 恭敬。在贾府中,她 虽然只是一个下人, 但她的善良和孝顺却 让很多人感动
谈《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意义
2 0 年7 0 9 月
南 阳师 范 学 院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un l f n a gN r l ies y S ca ce c s o ra y n oma v ri (o ilS in e ) o Na Un t
V0 . o7 1 N . 8
一
“ 荣府 中一 宅 人合 算起 来 , 口虽 不 多 . 上 至下 按 人 从
也有 三 四百 丁 , 事不 多 , 天也 有 一二 十件 , 如 虽 一 竟 乱麻一 般 , 并无 个头绪 可作纲 领 。 寻思从那 件事 自 正
那 个 人写起 方 妙 , 好 忽从 千 里之 外 . 豆之 微 。 恰 芥 小 小 一个人 家 。 因与荣府 略有些瓜 葛 . 日正往 荣府 中 这
认作侄 儿 。 如今其 祖早 故 , 只有一 个儿 子 , 叫王成 。 名 因家 业 萧条 , 出城 外 乡 村 中住 了 。 搬 王成 亦 相 继 身 故, 有子小名 狗儿 , 娶刘姥姥 之女为 妻 , 活艰难 。 生 到 了年冬岁末 , 王狗儿 一家无 以为计 , 岳母刘 姥姥 只得 借着 这个 关 系到贾 府 来 寻求救 济 。 们 可 以看 出刘 我 姥姥 只是 与金 陵王 家八 杆 子 打不着 的 远亲 , 在衣 但 食无着 的 情况 下也 就 硬着 头皮 到荣 国府 来攀 亲 。 那
小说 的前 五 回是 序幕 , 当于全 书结 构 的骨 架 相 和蓝 图 , 以看 作是全 书 的概 述和提 纲 。 六 回才 是 可 第 叙 述 的开始 。 刘姥 姥形 象的作 用很是 明显 。 如第六 正
回“ 贾宝玉初 试云 雨情 , 刘姥 姥一进 荣 国府 ” 中所 说 :
了三次 , 在书 中起 了很重 要 的作用 , 就是 乡村老 但 她 妪 刘姥 姥 。 者 让刘 姥姥 以独特 的视 角 旁观 荣 宁二 作
《红楼梦》中刘姥姥:封建末世的悲剧象征
《红楼梦》中刘姥姥:封建末世的悲剧象征
曹雪芹通过刘姥姥这一角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社会现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刘姥姥象征着封建时期妇女的悲惨命运。
她一生都在忍受男性的欺压与利
用,没有任何自由与幸福可言。
这体现了当时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没有平等机会的现实。
2.刘姥姥代表着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与无助。
作为下人,刘姥姥操劳一生仍
然活在贫苦中,没有任何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3.刘姥姥的形象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
历史上的贵族阶层利用身份权势欺压
底层人民,这是人性的黑暗现实。
石头利用刘姥姥也同样展示了贵族的丑陋本质。
4.刘姥姥的遭遇寓意了当时社会道德的沦丧。
她见证了贾府的道德沦丧,如
权力斗争、利益至上、人心险恶等。
总的来说,通过刘姥姥这一角色,曹雪芹深刻揭示了封建末世的社会现实,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黑暗。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是一位来自乡间的老婆婆,经常被称为“村婆子”、“粗俗人”。
她第一次出现在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是贾府远亲之一。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身份地位:刘姥姥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具备高雅的
气质和文化修养。
她为了生计而勤劳工作,对贾府的奢华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羡慕。
2.性格特点:刘姥姥的性格憨厚、爽快、善良、老实,她不拘小节,喜欢笑谈,
能够适应贾府高层社会的陌生环境和繁琐礼节。
同时,她也有一定的机智和见地,如在贾母面前表现出的机智对答和善于搞笑的表演。
3.人生经历:刘姥姥曾经历过家破人亡的遭遇,她到贾府求助也是出于生活所
迫。
她在贾府中受到了黛玉、宝钗等人的尊重和好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贾府中的人性关怀和情感交流。
刘姥姥虽然是一个粗俗的人,但她的善良、爽快和机智的性格让她在贾府中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好感。
她的形象也通过对她言谈举止、身份背景和人生经历等方面的描写得到了生动的刻画。
《红楼梦》中智慧善良的刘姥姥:乐观坚毅的角色形象
《红楼梦》中智慧善良的刘姥姥:乐观坚毅的角色形
象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独特,她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善良的人物。
这个角色定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刘姥姥的智慧体现在她的观察力和应对能力上。
她第一次进荣府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她能够迅速地适应环境并妥善处理各种情况。
她能够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善于揣摩他人的心思,从而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得非常出色。
比如,在应对贾母这个尊贵的人物时,她能够巧妙地迎合贾母的心意,赢得贾母的欢心,从而在贾府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尊重。
其次,刘姥姥的善良体现在她的性格和行为上。
她虽然来自贫苦的农村,但是她却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
她对贾府中的人,无论是主子还是下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和关怀。
她帮助巧姐脱离危难,展现出母爱般的温暖。
她对贾府中的小孩也表现出极大的爱心和耐心,这使得她在贾府中赢得了广泛的人缘和口碑。
最后,刘姥姥的角色定位还体现在她的乐观向上和坚毅不屈的精神上。
虽然她身处贫苦的环境中,但她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她从不放弃希望,努力奋斗,这使得她在逆境中也能够找到出路,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善良的人物。
她的观察力、应对能力、善良、乐观向上和坚毅不屈的精神都使得这个角色非常立体、丰满、有血有肉。
刘姥姥的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受喜爱的角色之一。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一个重要角色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个贫穷的农村妇女,她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塑造得非常丰满和生动。
刘姥姥的形象既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写照,也是对尊老爱幼、忠厚善良的崇敬和讴歌。
在小说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贫穷和朴素:刘姥姥来到贾府时,身穿破旧的衣裳,用了个旧的竹篮,形象十分贫困。
她的言谈举止朴素直率,没有形式主义的包袱,给人一种真实和朴质的感觉。
2. 老态和脾气:刘姥姥已经年过七旬,步履蹒跚,身体虚弱。
她的脸上布满皱纹,垂垂老矣。
她的脾气却异常暴躁,常常用尖锐的声音喊叫,表现出老人爱发脾气的习惯。
3. 善良和厚道:尽管身处陌生环境,刘姥姥对人对事却乐观和善良。
她看到石头厂房被抹去之后,不禁唏嘘道:“……可怜的石头厂那!”她对待贾府的人则十分亲切和尊重,对别人的好意常常报以无尽的感激之情。
4. 深情和真挚:刘姥姥在和贾母交流时表现出了深情和真挚。
她以母亲的身份对贾母非常真诚地表示了对贾府的关注和爱护,称赞贾母是“高尚贤良的人”。
她还提到了贾府的事情,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5. 聪明和机智:尽管年老体衰,刘姥姥却并非愚蠢之人。
她在贾府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在宁叔宝房中所遭遇的事情,让贾琏了解了宁家的真实状况。
她还通过同贾母谈论风水学巧妙地引出自己对宁叔宝真实身份的怀疑,并告诉贾府的人宁叔宝的真实身份。
刘姥姥这个形象对小说红楼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她代表了古代妇女的真实形象,以及对古老的乡土生活的怀念。
同时,她也塑造了一个忠厚善良、慈母般的形象,通过她的形象,作者对尊重老人、关爱弱者的价值观进行了传递和弘扬。
通过刘姥姥的形象,作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价值观,表达了痛惜逝去的乡土之情。
刘姥姥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形象,在忍受了生活的艰辛和苦楚之后,她还是能够对人对事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态度。
她用自己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感感动了身边的人,也通过小说感动和启示了读者们。
浅析刘姥姥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浅析刘姥姥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让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这些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一位不属于大观园,但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她就是住在大观园墙外的下层人物——刘姥姥。
当她走进“膏粱锦绣”的贾氏贵族之家时,这幅栩栩如生的封建贵族末世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就显得越发生动、鲜活起来。
探讨刘姥姥在其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全书的思想内容,领会曹雪芹的创作意图。
一、皴染作用一提起刘姥姥,眼前就会看到一个:“村气”十足的老妈妈插了满头花朵,喝得酩酊大醉,层出不穷地闹笑话。
“刘姥姥进大观园”早已成为人们常常引用的语言。
刘姥姥原是个久居乡间的村妇,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人物,曹雪芹何以花费不算短的篇幅来描写她?这其中实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用前五回的篇幅作为小说全部故争情节展开的铺垫和引线。
脂砚斋第二回的《回前总评》:“其演说荣国府一篇者,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
故借用冷子兴,略出其大半,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跃然予心中眼中矣。
此即画家的皴染法也。
”从这个意义上讲,第六回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也是一次“皴染”。
如果说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
“皴染”荣国府贵族之家,这第六回则是通过村妪刘姥姥更为陌生的眼睛,引领读者再次对这“珠光宝气”的贵族之家的种种进行了解。
在黛玉眼中,这外祖母家已是与自家和她所知悉的别家不同,但她的眼睛毕竟是贵族少女的眼睛,是小贵族见识于大贵族的“气派”与“礼仪”,难以产生强烈的对比。
于是,作者又匠心独运地采用,所谓“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第六回)的写法,用刘姥姥的眼睛进行了又一次的“皴染”。
二、结构作用刘姥姥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有了她,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事件才得以连缀在—起。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一以贯之。
刘姥姥对红楼梦主题表现的价值
刘姥姥对红楼梦主题表现的价值《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其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极具特色,而她的人生经历也为我们揭示了许多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人生真理。
本文将试图从刘姥姥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红楼梦》主题的表现和价值。
刘姥姥是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农妇,她的人生充满了苦难和挫折。
但是,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刘姥姥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坚韧的生活态度,她的人生经历既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也表达了人性中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
这在《红楼梦》的主题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那就是“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这一主题。
刘姥姥的人生历程,正是这一主题的生动写照。
刘姥姥的智慧和机智表现了封建社会下底层人民的生存智慧。
她的进府拜访和尴尬遭遇虽然让人哭笑不得,但背后却充满了人世间的冷暖和无奈。
面对生活的艰辛,刘姥姥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机智,试图找到一条生存的出路。
这种精神状态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元,也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那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息的生存精神。
此外,刘姥姥的悲剧命运也是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揭示。
她的遭遇是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的真实写照。
而她的悲剧命运,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对社会公正的深深期盼。
刘姥姥对《红楼梦》主题的表现,无疑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她的形象不仅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压迫进行了深刻揭示,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不屈,智慧与机智。
同时,刘姥姥的悲剧命运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对社会公正的深深期盼。
通过刘姥姥的形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也可以对人性和社会有更深刻的思考。
无论是对人生的理解,还是对社会的洞察,刘姥姥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使我们对《红楼梦》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意义摘要:在《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巨著中,曹雪芹先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神采各异的人物形象。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一位身份地位虽十分卑微的刘姥姥却显得格外重要。
她既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线索人物,又是贾府兴衰的“对照物”,是贾府荣辱兴衰的直接见证人。
她虽不是最重要人物,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在此巨著中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线索性人物;见证者《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被誉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它的地位之高,成就之大,是其他古典小说所难以企及的。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神采各异的人物形象。
就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有一位并不属于大观园, 但是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 她就是住在大观园墙外的乡村老妪——刘姥姥。
探讨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意义,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全书的思想内容,更准确地领会曹雪芹先生的写作意义。
一、线索性人物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出现,首先是一个线索性人物, 她的三次出现标志着贾府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发展—繁盛—衰亡。
这三个时期可以说也是每个封建大家庭、乃至整个封建王朝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把贾府发展的这三个时期用刘姥姥这个农村老太太的三进贾府形象地反映出来,构思十分巧妙。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虽并不构成《红楼梦》一书情节的线索,而是对《红楼梦》的故事情节起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性作用,是有着独特的意义。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 是作者在交代了故事的起源和主要人物后精心构思和描写的重要情节。
作者心想: 乱麻一般的荣国府,从什么事什么人下笔才好?刘姥姥的出现, 使作者找到了一个叙述的头绪。
作者正是从这个“芥豆之微”的小人物,去仰视庞然大物般的荣国府,为全书的描写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空间。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府的繁盛从“护官符”中已见端倪。
这时的贾府处于稳定的发展时期, 贾政、贾赦等人在朝廷都有一官半职, 元春又进宫作了女史,家中还有精明能干的王熙凤和贾琏夫妇料理家务,把荣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再加之贾府丰厚的祖业,其繁盛的状况可想而知。
刘姥姥看到贾府从主子到奴才,都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连管家的丫头也是“遍身续罗、插金带银的”,至于其它生活用度的奢侈,房屋建筑和摆设的豪华,更是难以描述。
王熙凤知道刘姥姥来打秋风的目的。
虽说出“大有大的难处”的话来,不过是搪塞而已,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拨根汗毛比腰粗”,出手甩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
这对王熙凤虽算不得什么, 但对刘姥姥却是意想不到的收获,是一笔很丰厚的财富。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 贾府可以说已达到了它的极盛时期。
贾政之女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这样,贾家成为皇亲国戚。
有了皇家的支持, 贾家在政治上就有靠山,经济上也得到极大的关照,光元妃省亲就特意花巨资建造了“省亲别墅”大观圆,气度非凡。
作者极尽铺张地通过刘姥姥游大观园写出一个贵族庄园中平时豪华奢侈的生活状况,充分展现了荣府的鼎盛气势,通过刘姥姥的所见所闻,真实反映了贾府既豪华奢侈,又醉生梦死、空虚无聊的腐朽生活。
经过了秦可卿出丧和元妃省亲, 我们看到了贾府阔大的气派。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又带着这位乡里老太太逛了大半个园子,吃了从未吃过的,看了从未看过的, 玩了从未玩过的,让刘姥姥真正见了一回世面,说,这是神仙过的生活 ,大观园比画上画得还好呢!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 使读者看到了贾府的繁华着锦之盛。
但这表面的繁华并不能掩盖内在的危机。
看到修好的大观园, 连元妃都叹息: “太奢华过费了!”临走时还不忘告诫贾母、王夫人:“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的确,万贯家财终有尽, 物极必反,月圆必亏,贾府也很难摆脱这种盛极必衰的客观规律。
如果说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还是一派繁荣景象,那么第三场进贾府时, 贾府已开始全面崩溃。
四大家族煊赫一时的财富和权势一天天地丧失,以财富和权势为标志的“护官符”也开始失灵,贾府内部矛盾重重。
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痛心疾首地说道:“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还有呢!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 一时是杀不死的。
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从此, 大观园一片凄凉, 四大家族风雨飘摇。
等到“元妃逝去”和“锦衣军查抄宁国府”,加之四大家族和其他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自身已千疮百孔的贾府最终落得个彻底崩溃的下场。
刘姥姥第三场进荣国府时,宁国府已被查抄,而凤姐也已经心力耗尽,重病在身,奄奄一息了。
在众叛亲离、极端狼狈的垂死前,她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巧姐托给了刘姥姥。
因为她知道,在当时荣宁二府中,只有刘姥姥才是善良的,才不会对她落井下石,这是非常富有讽刺意味的。
总之, 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 是让刘姥姥亲眼目睹了贾府是如何从发展到极盛再到最后的败落。
从全书结构的安排上看, 刘姥姥自然成为重要的线索人物。
二、贾府荣辱兴衰的见证者刘姥姥在《红楼梦》中不仅是一个线索人物, 同时也是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兴衰荣辱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首先,刘姥姥的三次出现, 首先使人们通过她看到了贾府生活的奢侈和经济的寄生性。
贾府经济的来源,主要是土地剥削和其他转化形态。
因此,封建社会里农民养活地主,大多数人民当牛作马,少数人坐享清福成为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到头来却衣食无着,这也就是刘姥姥来打秋风的原因。
在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里,寄生着一个阶层,他们不但同生产相脱离,而且终日游手好闲,生活腐化,饮食起居都要别人伺候。
初进贾府时,刘姥姥看见王熙凤一顿家常便饭,满桌的鸡鸭鱼肉,吃饭时也只是略动了几样,便都撤了下去。
二进贾府时, 得知贾府太太小姐的一席蟹宴,要花二十多两银子,不免感叹道:“这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得了!”看见大观园用来糊窗子的“软烟罗”,可惜地不住念佛。
这种奢侈靡费已经够惊人的了,可他们还把吃剩的山珍海味、羊羔美酒倒掉喂猪。
作者正是通过这位乡野村妇的感慨和体验,进一步揭露了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公平现实,批判了封建贵族不劳而获、挥金如土的罪恶。
其次, 通过刘姥姥朴实的农村气息,反映了贾府人精神的空虚、道德的虚伪。
贾府的老爷太太公子小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朝至暮在那里不是迎宾送客, 就是下棋吟诗,观花看戏。
他们不食人间烟火,以谈情说爱、游戏打闹为快乐,等到玩好乐够了,厌烦了,就又“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吃腻了, 就又“想个地里结的瓜儿菜儿吃”这样才使打秋风的老婆子一下子成了豪门贵族的贵客,由此可见他们灵魂的空虚、精神的无聊和思想的腐朽。
他们每日偷鸡摸狗, 纵情悠欲, 爬灰的爬灰, 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伦理道德败坏到极点。
刘姥姥二进贾府时, 对王熙凤与贾蓉的关系并不知情, 但那眉来眼去、轻薄下流的言谈举止又是让人一看便知的。
刘姥姥一进贾府时,由于贾母的喜欢, 王熙凤把刘姥姥当作一个小丑一个花脸, 一头牛, 导演出种种恶作剧, 尽情拿这位乡下老太太取乐儿。
对此, 刘姥姥心知肚明, 并很乐意这样做。
因为, 她在和这些太太小姐的游戏中达到自己的目的,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是这群废物愚弄了刘姥姥, 还是刘姥姥愚弄了这群废物? 就在贾政等人与元妃隔着帘子行过“君臣大义”的省亲别墅牌坊底下时, 刘姥姥“觉得肚里一阵乱响”,忙得要解裤拉屎: 一阵冷风吹得喝醉的刘姥姥“只觉得头昏眼花,辨不出路径”‘奸声如雷地在宝玉的床上睡了一觉这是对“君臣大义”、“礼出大家”的崇敬还是衷读?在这里,刘姥姥的确是“身不由己”,但作者却非常自觉地嘲笑了贵族家庭精神的空虚和道德的虚伪。
再者,刘姥姥新眼目睹了贾府的彻底败落。
贾府不仅是四大家族, 同时也是整个封建贵族家庭的代表。
虽然也曾有过“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辉煌,但现在却今非昔比了。
第一,贾府子孙奢侈靡费者多,经营管理者少,人不敷出, 内囊空虚。
第二,元妃是贾府的靠山,后来元妃一死,贾府失去了政治靠山,并遭到其他统治集团的排斥和打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后继无人的问题,后世子孙没有一个可以继业者,加之各种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了贾府被抄家,贾赦等人被革职发配,落了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的悲惨结局。
其实,贾府的败落在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时已显现出来了。
在贾府还处在繁盛时期,刘姥姥信口开河地讲到雪中抽柴的故事,恰巧南院马房失火,贾母连忙制止刘姥姥继续讲下去。
本来讲故事就根本与马栩失火无关,为什么贾母偏要疑神疑鬼呢?迷信是一方面,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宝钗所说的“处处风波处处愁”那种形势。
当贾府主子们在大观园里醉生梦死的时候,大观园的围墙外边,早已是“抢田夺地”的沸腾岁月。
大门口的豪奴,贾府高大的围墙,可以维护这表面的平静,却不能改变“出去的多,进来的少”的客观现实,贾府败落的大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等到刘姥姥三进贾府时,整个贾府已一败涂地,家产被查抄,官职被革去,死的死,走得走,卖得卖。
凤姐托巧姐给刘姥姥,曾经打秋风的刘姥姥成为给贵族之家收拾残局的人。
因此,刘姥姥在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她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出现,表面上看似乎是以丑角性人物出现的,她所到之处给人带来的是轻松、诙谐。
然而在这轻松、诙谐的背后,有着更加深层的意义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
刘姥姥的三进贾府预示着贾府由盛而衰。
因而,这一人物的塑造,在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她既是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又是贾府兴衰荣辱的历史见证人。
她虽不是最重要人物,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在此巨著中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