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分析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作用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dfa0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7.png)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作用虽然《红楼梦》以讲述金陵十二钗的故事为主,但是曹雪芹在书中也刻画了很多个性鲜明的配角,比如刘姥姥、晴雯、袭人等。
那么,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刘姥姥性格首先,刘姥姥是个为人处世精明圆滑之人。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她带上了孙子板儿。
刘姥姥深知处世之道,荣国府如此大,即使见不着王夫人,别的家丁也会看在板儿是小孩子的份上,给他一些钱财,这恰好体现了刘姥姥精明之处。
那么,何来圆滑之说呢?刘姥姥每次见到王熙凤都会说“他侄儿”这三个字,不知不觉中便拉近了王熙凤和刘姥姥的关系。
其次,刘姥姥还是一位大智若愚之人。
还记得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在席间所说的玩笑话吗?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李姥姥此话一出,逗乐了席间众人,也树立了自己在贾府众人心中憨厚、有趣的形象。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姥姥自嘲的心理。
她知道贾府需要一个丑角来烘托气氛,机智的刘姥姥便自愿牺牲,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笑柄”。
通过这一笑话后,贾府上下人都对刘姥姥有几分好感,并和贾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第三,刘姥姥还是位知恩图报、义气的人。
贾府败落后,巧姐差点被“狠舅奸兄”出卖。
关键时候,刘姥姥挺身而出,她将巧姐带入乡下,并抚养她长大。
红楼梦刘姥姥的作用有哪些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位最有血有肉的人物,她的出现对红楼人物命运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就来浅析一下刘姥姥的作用。
首先,刘姥姥的作用为结构作用。
刘姥姥身为旁观者,她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与衰。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讲述了荣国府众人的关系,为接来下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盛景。
作者借刘姥姥之口,讲述了贾府众人生活的奢靡。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落魄与衰败。
此时,刘姥姥化身为一名义气使者,她将巧姐救于水火之中。
其次,刘姥姥的作用为凸显贾府人物关系。
刘姥姥为了进荣国府,她找到了周瑞家的,随后认识了平儿,在平儿的引进之下,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
(完整版)红楼梦刘姥姥分析
![(完整版)红楼梦刘姥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450f7583d049649a665840.png)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解析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
她是个逗趣的人,在小说中所占戏份很多,是个很讨人喜欢的老奶奶,可不要小看这个人物,她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由她自然的引出了好多的人和事,那些“花儿”们在她的烘托下显得更加娇艳爽朗。
今在此对这个小人物进行形象解析,以飧读者。
一、刘姥姥其人(一)、刘姥姥的出场“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止下也有三四百余口;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眉目可作纲领。
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荠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国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到还是个眉目。
就这样刘姥姥出场了,从这个出场能够看出,刘姥姥不是荣国府里的人,可是和荣府里有些“瓜葛”,提到她,是想借她引出贾府的人和事,因此她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刘姥姥的年龄为了进一步认识刘姥姥,我们先从年龄上给她的形象来一个正确的定位。
她三进 6 国府的年龄分别有多大?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回贾母的问话:“我今年七十五了”。
贾母说:“还大我五岁呢”。
可见她一进荣国府时是七十四岁。
贾母八十二岁寿终。
刘姥姥听闻了,三进荣国府应该已经是八十七岁的人啦。
这么大年龄的农村人,能带着板儿、青儿来往于贾府,可见她不是一般的农村老妇,其实不是疯傻无知的老奶奶,而是见过世面,身体硬朗,敢于做事,会做事的健康老奶奶。
(三)、刘姥姥家里的状况和年轻时的状况怎么样呢?小说里介绍说刘姥姥是“历年的寡妇”。
可知她无子,且家里早已无人,只剩下她一个人。
书中又说到刘姥姥女婿家祖上是京官,刘姥姥还见过王夫人。
这些能说明什么呢?在等级庄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门当户对,因此透过这些信息我们可知道刘姥姥年轻时家里景况特别好,是上的了桌面的富家少妇,是个见过世面的人,而且记忆力特别好。
二、有气概、有脑筋的刘姥姥刘姥姥是红楼中唯一基层老年妇女形象。
作品中她出场不多,笔墨不重,份量不大,但人物形象丰满,特色鲜亮,位列群芳之中而绝不逊色。
刘姥姥人物形象浅析
![刘姥姥人物形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892c0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3.png)
“投我以⽊⽠,报之以琼琚”,因感念凤姐馈赠之恩,刘姥姥在丰收后,便把⽥⾥拔尖的⽠果蔬菜送到贾府聊表⼼意。
再听凤姐说⼤姐⼉⼊院着凉发起热来后,便忙提醒凤姐“⼤姐可能撞客了,要驱祟”,后⼜⽤⾃⼰的经验建议凤姐——莫要把⼤姐⼉养得太娇贵,满⼼满眼地为凤姐打算。
这份真⼼,也让凤姐把⼥⼉的名字交给了刘姥姥,以此借运。
谁成想,这个取名姥姥却成了⼥⼉命⾥最⼤的福星。
贾府被抄后,凤姐病重亡故,贾琏扶柩南下,失恃的巧姐成为贾芸、王仁等⼈向藩王邀宠的⼯具,即将卖与藩王为妾之际。
巧姐⼉的福星刘姥姥,宛如“及时⾬”般四⼊荣府,毅然主张把巧姐⼉伪装成青⼉,将其藏匿在家中,不仅使巧姐脱离了奸兄恶舅的魔掌,还细致、周到地照料巧姐⼉,⼜是打扫上房让巧姐居住,⼜让孙⼥青⼉作陪为其解闷。
待贾琏归家后,⼜亲⾃送巧姐⼉归府,还尽⼼尽⼒地按照凤姐遗愿为巧姐寻了个好归宿。
可见凤姐随⼿的良善之举,刘姥姥却感念于⼼,纵然贾府落败,藩王势⼤,也⽢愿涉险搭救巧姐,报答凤姐恩情,甚⾄接替凤姐的义务,设⾝处地地为巧姐⼉找了个好夫婿,可见在刘姥姥⾝上也汇聚着侠客的仁义、勇敢、守诺、有恩必报的美好品格,值得⼈去细细考究。
【语文知识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a6b4ec844769eae109ed53.png)
【语文知识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是一个快乐、节俭、爱热闹、满身土里土气的农村老婆婆。
刘姥姥身上具备农村人淳朴、乐观、善良等优秀品质。
她是位知足常乐、生性乐观的人。
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
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巧姐判词和《留余庆》曲中均提及刘姥姥。
这个老婆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113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从篇幅上看,第6回、40回、41回三大整回,以及39回后半回、42回前半回、113回前半回、119回后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
刘姥姥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同时小说把刘姥姥塑造得个性鲜明、活泼可爱。
她是一个粗鄙不堪的村间老妪;她是是一个会说话,能办事的刘姥姥;她是个大智如愚,丑中蕴美的刘姥姥;她是个勤劳善良而又有侠义心肠的刘姥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1348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d.png)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刘姥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她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将对刘姥姥进行人物分析,以揭示她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所代表的意义。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位贫穷老太太,她在故事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的形象却令人难以忘怀。
首先,刘姥姥的外貌特点十分独特。
小说中描述她“一副花白头发,双眼虽老而有精,眼眉和睫毛锦黑如墨,相识必下马”,可见她的外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她的言谈举止也十分风趣幽默,充满了乡土气息。
她总是满口跌宕起伏的俚语和谐音,令人听了忍俊不禁。
这种独特的形象使得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成为一个极具个性和鲜活感的人物。
其次,刘姥姥的地位和角色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代表了穷苦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处境。
虽然刘姥姥在贫苦中度日,但她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
她常说:“虽然贫贱,但是能心地纯洁安乐,有用兴尽快。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了她的智慧和坚强。
通过刘姥姥的形象,作者揭示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表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再次,刘姥姥在小说中的存在也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
刘姥姥虽然只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她的形象却与主要线索紧密结合。
她的到来和离去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她的到来为贾母的生日宴席带来了一丝喜庆和活泼,她的离去则引发了贾母和宝钗等人对生老病死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刘姥姥的角色,作者成功地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
此外,刘姥姥的形象也代表了一种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和继承。
她是一个勤劳朴实、孝顺顽强的贫困老人。
尽管她生活贫苦,但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她常说:“贫富贵贱,只是尘世浮云。
”这句话表达了她对世俗名利的漠视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同时,她对家庭的牵挂和对子女的关爱也体现了传统儒家道德的重要观念。
对刘姥姥的评价
![对刘姥姥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69709f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6.png)
对刘姥姥的评价1. 刘姥姥的背景介绍刘姥姥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
她是贾府的祖母,虽然地位低微,但她的性格和一些行为举止使得她成为这部作品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2. 刘姥姥的特点2.1 年纪大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被描绘为一个年迈的老人。
她的年龄使得她对世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她的见识和智慧超过了常人的想象。
2.2 坦率直接刘姥姥以其直言不讳而闻名。
不论是对贾府的家族成员还是其他人,她总是能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直率的性格为她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喜爱。
2.3 善良仁慈尽管刘姥姥地位低微,常常被贾府其他成员忽略,但她的心地非常善良。
她对待人和善,乐于助人,从不计较他人的待遇。
她的善良仁慈令人敬佩。
3. 刘姥姥的评价3.1 富有智慧刘姥姥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
她的言谈举止透露出她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和领悟。
她能够准确地看穿他人的本质和动机,并对此给出中肯的评价。
她的智慧帮助她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家族中生存下来。
3.2 勇敢坚强尽管刘姥姥在贾府中地位低下,受到冷落,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勇气。
她勇敢地面对贾府其他成员的嘲笑和无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
3.3 充满正能量刘姥姥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她的正能量使她成为了贾府中其他人们心灵的慰藉。
她的存在给贾府带来了一丝阳光和温暖。
3.4 个性鲜明刘姥姥的独特个性使她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她的直率和真实,使得她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她的个性为《红楼梦》增添了色彩和趣味,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
4. 对刘姥姥的启示刘姥姥虽然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她的品质和个性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年龄不是智慧和价值的代表,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珍惜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
•直言不讳并不是一种粗鲁的行为,我们应该学会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积极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红楼梦刘姥姥形象赏析
![红楼梦刘姥姥形象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64586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6.png)
红楼梦刘姥姥形象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刘姥姥这一形象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刘姥姥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老太太,她的形象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风貌。
下面就来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形象进行赏析。
首先,刘姥姥的形象可以体现出当时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刘姥姥是在河南伊川人,她到贾母家中求医,却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金银财宝而遭到了冷遇,这种情境揭示了当时老年人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困苦生存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的低下。
另外,在与贾母等人交流时,刘姥姥对于讲究礼仪的贾母的出言不逊,她的言谈举止反映了当时农村老人对于权贵与富豪的轻蔑和反感。
其次,刘姥姥这个形象还可以体现出《红楼梦》中的女性命运和境遇。
刘姥姥与众女子不同的是,她不依附于家族系统和父母姓氏,她是属于自己的,这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女性命运的余波。
同时,刘姥姥的经历和说话方式也让人不禁想到了康庄大圣孙悟空的话:“我孙悟空,要个位折!”意思是“我即使没有文化,五行缺斤少两,我也要顶个位子”。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反映了当时家道中落的女性有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最后,刘姥姥的形象还可以引发人们对于传统社会文化制度的反思。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老人家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智慧和文化传承,但是在贾母家这样的富贵之家中,刘姥姥这个形象却被冷遇,这也反映出传统制度中存在的很多弊端和问题。
除此以外,刘姥姥的形象也引发了对于文化的思考,她的话语中带有很多的俗语、谚语和民间智慧,这些文字和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又应该如何进行传承,也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总的来说,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她的形象呈现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风貌,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传统社会文化制度以及文化传承的思考。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deabde0066f5335a8121f2.png)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真”纯真、朴实,是庄稼人的本色。
刘姥姥是贫穷的乡村老妪,她始终以贫穷庄稼人的身份出现。
她三进荣国府,其言谈举止都明显地带着贫穷农民真实的特征。
一,坦率纯朴的真《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作者用寥寥数字写出了真实的乡下人那种坦率纯真之态:“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锣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什么用呢?”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把钟比作匣子,把钟摆比作秤砣,这都是农家常见之物,是刘姥姥所熟悉的,而挂钟则是当时富贵之家才有,刘姥姥无法了解,还被钟声吓了“一展眼",最终也没弄清楚是“什么爱物儿"。
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真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二,望奢兴叹的真奢是朴的反面。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到凤姐饭后那“桌上碗盘摆列,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几样";二进荣国府时了解到人家“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还有那“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制作精美的茄鲞等等,无不引起刘姥姥的惊叹和感慨。
这种“朱门酒肉”与寒门冻饿的悬隔与反差,表现得如此鲜明、尖锐,真是可以叹为观止。
三,不失本色的真在缀锦阁的酒宴上,贾母以下所行酒令引经据典,文绉绉的,这不足为奇。
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怂恿刘姥姥“只管说”,因为大家“都要听”她的笑话儿,于是便引逗她说出“一个萝卜一头蒜",“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之类的俚俗巧对。
大家听了,哄然大笑.难道作者在这里不惜笔墨,是为了了拿刘姥姥开涮,以博得太太小姐们一笑吗?非也。
只要我们认真推敲一下,刘姥姥那四句牙牌令都是实话实说,句句在理,妙不可言。
比起“良辰美景奈何天”这一类无病呻吟的字眼来是多么纯真、天真,洋溢着一种自然的泥土的气息,全是庄稼人的本色,真实之极,得体之至!。
《红楼梦》中刘姥姥:智慧、善良与见证者的乡村形象
![《红楼梦》中刘姥姥:智慧、善良与见证者的乡村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4f7e6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4.png)
《红楼梦》中刘姥姥:智慧、善良与见证者的乡村形
象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朴实善良、机智聪明的乡村老妇人。
她的智慧和善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刘姥姥善于察言观色,善于应对各种情境。
她第一次走进荣国府时,通过细心观察和机智应对,成功地打动了贾母等贵妇人,得到了她们的施舍。
在贾府中,她能够巧妙地与不同身份的人交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其次,刘姥姥虽然出身贫寒,但她却有一颗善良的心。
她对别人的困境和苦难深表同情,乐于助人。
在得知巧姐被舅父王仁拐卖后,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帮助巧姐脱离困境。
她的善良和热心感动了许多人,使得她在贾府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刘姥姥还展现出了对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的珍视。
她虽然身处繁华的荣国府,但却始终保持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向贾府中的贵妇人们讲述乡村的故事和传统文化,引起了她们的兴趣和共鸣。
最后,刘姥姥在小说中还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见证者。
她见证了荣国府的兴衰和贾府人物的命运变迁。
通过她的视角,读者得以窥见贾府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以及贾府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体现出了她的智慧和善良。
她用自己的机智、善良和经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展现了乡村文化和传统价值的魅力。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09673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7c.png)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这是刘姥姥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曹雪芹在第六回中是这样刻画刘姥姥的:“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
如今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刘姥姥本来只是“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老寡妇”,被女婿接来奉养,“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一心一计”正点出了刘姥姥的朴实与对庄户生活的执着。
书中刘姥姥劝狗儿时便这样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
”很明显,刘姥姥劝说狗儿的话中,强调的是要能安分守己过日子,更责备狗儿“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要狗儿过着量入为出、实实在在的生活。
在第三十九回至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
但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曾表现出多么的艳羡,反而屡屡感叹贾家的奢侈浪费,而且把那些奢侈消费一再换算成平实的居家生计,如三十九回写贾府吃螃蟹: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
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
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又四十回中写道: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哪里拿得动他。
”……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佛手。
”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刘姥姥心中并不羡慕贾家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计算着平实的居家生计:贾家一餐的钱够庄家人过一年的生活,金的、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家常的伏手合用,而上好的纱,穷人想他作衣裳也不能,富人却拿着糊窗子,刘姥姥一再地叹息。
完整版红楼梦刘姥姥分析
![完整版红楼梦刘姥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982e58b8f67c1cfbd6b826.png)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
她是个逗趣的人,在小说中所占戏份不少,是个很讨人喜爱的老奶奶,可不要小看这个人物,她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由她自然的引出了许多的人和事,那些“花儿”们在她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活泼。
今在此对这个小人物进行形象分析,以飧读者。
一、刘姥姥其人(一)、刘姥姥的出场“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止下也有三四百余口;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
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荠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国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到还是个头绪。
就这样刘姥姥出场了,从这个出场可以看出,刘姥姥不是荣国府里的人,只是和荣府里有些“瓜葛”,提到她,是想借她引出贾府的人和事,所以她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刘姥姥的年龄为了进一步了解刘姥姥,我们先从年龄上给她的形象来一个准确的定位。
她三进6国府的年龄分别有多大?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回贾母的问话:“我今年七十五了”。
贾母说:“还大我五岁呢”。
可见她一进荣国府时是七十四岁。
贾母八十二岁寿终。
刘姥姥听说了,三进荣国府应该已是八十七岁的人啦。
这么大岁数的农村人,能带着板儿、青儿来往于贾府,可见她不是一般的农村老妇,并不是疯傻无知的老奶奶,而是见过世面,身体硬朗,敢于做事,会做事的健康老奶奶。
(三)、刘姥姥家里的情形和年轻时的情形怎么样呢?小说里介绍说刘姥姥是“积年的寡妇”。
可知她无子,且家里早已无人,只剩下她一个人。
书中又说到刘姥姥女婿家祖上是京官,刘姥姥还见过王夫人。
这些能说明什么呢?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门当户对,因此透过这些信息我们可知道刘姥姥年轻时家里景况非常好,是上的了桌面的富家少妇,是个见过世面的人,而且记忆力非常好。
二、有气魄、有头脑的刘姥姥刘姥姥是红楼中唯一下层老年妇女形象。
作品中她出场不多,笔墨不重,份量不大,但人物形象丰满,特色鲜明,位列群芳之中而毫不逊色。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34a4c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1.png)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重要的人物线索之一便是刘姥姥了。
那么刘姥姥是谁?为何和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比较出彩的一位人物,她来自乡下,也是底层市井小人物的代表。
刘姥姥曾告诉周瑞家自己和贾府的渊源,原来刘姥姥女婿祖上曾是一位小京官,曾和王夫人的`父亲是旧相识。
随后,因王家势力强硬,这位京官便拜王夫人父亲为叔叔,俩人以叔侄相称。
刘姥姥得知这门关系后,便前来认亲。
其实,刘姥姥借这门“远亲”来救济,于是便认识了贾府众人。
除此之外,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有着举足轻重般的作用。
她身上关乎王熙凤和巧姐的命运,在巧姐判词中,便可看出刘姥姥的重要性。
全书中,通过刘姥姥三次进入荣国府,来讲述荣国府的兴衰,所以,刘姥姥是故事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拜托了周瑞家和平儿来打通贾府上下关系。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作者借刘姥姥所见所闻所感来讲述大观园的繁华程度,并且着重展现了刘姥姥机智、聪明的人格特点。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为了拯救王熙凤之女巧姐的命运。
以此来看,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浓墨重彩的一位人物,她身上具备了太多人性闪光点,成为读者喜的角色之一。
后来,刘姥姥将巧姐救出后,并将巧姐抚养成人。
巧姐嫁给刘姥姥孙子板儿后,刘姥姥真的和贾家建立了亲戚关系。
下载全文
下载文档。
刘姥姥人物解读
![刘姥姥人物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a95417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2.png)
最终,在她离开贾府时,贾母和王夫人等人也 给了她很多帮《红楼梦》中具有重要的意 义。首先,她代表了贫苦人民的形象和生活状 态。她的形象和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 距和不公现象。其次,她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 赢得了贾府众人的尊重和喜爱,展现了人性的 美好和善良的力量。最后,她的故事也告诉我 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保持真诚和善良 的心态,就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刘姥姥人物解 读
xxxxxx
1
2 3 4
刘姥姥人物解读
1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 一个重要角色,她的形象 和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2
3
刘姥姥是一个贫苦的乡村 妇人,她以朴实、善良、 机智和幽默的性格赢得了
读者的喜爱
在解读刘姥姥这个人物时,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分析
出身背景
出身背景
刘姥姥是一个贫苦的乡村妇人,家境并不 富裕
总之,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她的形象和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解读刘姥姥这个人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 地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所蕴含的思想 和意义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
4. 幽默
刘姥姥是一个非常幽 默的人。她的幽默感 让很多人感到愉悦和 轻松。在贾府中,她 的幽默感也让很多人 喜欢和她相处
人生经历
人生经历
刘姥姥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她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不得不向贾府求助
在贾府中,她虽然地位低下,但她却以自己的 真诚和善良赢得了贾府众人的尊重和喜爱
2. 善良
性格特点
刘姥姥是一个非常善 良的人。她对待别人 总是非常关心和体贴 ,尤其是对待贾母和 王夫人等贾府中的长 辈,更是非常孝顺和 恭敬。在贾府中,她 虽然只是一个下人, 但她的善良和孝顺却 让很多人感动
红楼梦 人物解读 刘姥姥
![红楼梦 人物解读 刘姥姥](https://img.taocdn.com/s3/m/15ad3573cfc789eb162dc802.png)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刘姥姥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曾经三进荣国府,带来了欢声笑语。
虽然是低层的小人物,但是从她的言谈举止,你会发现她是一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
刘姥姥进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尽人皆知的口头禅。
常常用来嘲笑乡里人进城,没见过世面,孤陋寡闻。
可是如果只是这样表面来理解刘姥姥这个形象,那就太没有知人之明了。
事实上,刘姥姥的为人朴实而精明,又有侠义之风。
机智幽默刘姥姥是一个阅历丰富,极富机智幽默的喜剧大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她夸张的表演,情态并茂,出人意表,惹得贾母及众小姐丫鬟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
刘姥姥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没有什么可丢脸的,既然能给大家带来愉快,并因而获得贾府上下的好感,又何乐而不为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才识之高妙。
大智若愚她看似愚蠢疯傻,实际心底透亮,精明过人。
刘姥姥之所以能在贾府左右逢源,是与她洞悉各种人物的心理并根据各种人物的心理采取不同的对策分不开的。
第一次进贾府获得成功后,她对怎样与贾府中人打交道更是成竹在胸。
例如,王熙凤把一盘花横三竖四的插了她一头。
她纵然没有镜子可照,看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也该知道这是王熙凤捉弄她。
然而她却只作不知地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她故装糊涂,反语正说,制造喜剧效应,让人忍俊不禁。
众人揭穿说:“你还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成了老妖精了!”她装傻到底,就顺水推舟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她装疯卖傻,自我解嘲,展现了大智若愚的智慧。
知恩图报刘姥姥自从得到贾府接济后,据她自己讲生活大有好转,接近了小康之家了。
“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
”一旦度过了难关,就扛着新摘下的瓜果菜蔬,进城答谢。
这些都是贾府所缺乏的野味,虽然不值几个钱,却也礼轻义重。
刘姥姥并不是势利之人,她重义轻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红楼梦刘姥姥的人物分析
![红楼梦刘姥姥的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ca981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7.png)
《红楼梦》中刘姥姥分析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不会忘记刘姥姥这个人物。
这个愚蠢中有精明,滑稽中有崇高,卑微中有人格,既能算计又重人情的上了年纪的老寡妇,在一代又一代的《红楼梦》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刘姥姥的性格核心及其多侧面表现刘姥姥的不会说话,表明了刘姥姥终究是个乡下的人,她具有乡下人的羞耻心,难以掩饰的情绪变化和由于没有文化,对上层社会不熟悉不了解而显得粗俗可笑。
她感到了自身的卑微,由此可以看出,刘姥姥而性格具有一些对立的侧面:由于是乡下来,然而又有强烈的自尊心;有时妙言解颐,有时粗俗无知;有时诙谐善谑,有时愚蠢自负;既能舍着老脸到亲戚宋告贷,又能豁出一切报恩助人。
这些不同的侧面,又统一在她的乡下人身份及企图改善这种身份的愿望这样一个核心。
二刘姥姥对表现其他人物性格的作用曹雪芹用他的如椽大笔,塑造了刘姥姥这个令人难忘的人物,不仅如此,在塑造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同时,作家还勾画出全书重要人物的一些性格侧面,使这些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复杂和立体化。
关于贾宝玉,刘姥姥对此处的评价是:“这是那位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的一样。
”从房间的布置往往可以看出其主人的情趣爱好、思想性格,环境与人,总是相得益彰的。
贾宝玉卧室的女性化特点,既反映了他对女性向往热爱的性格,也反映了其性格结构中的女性化倾向,揭示了他性格为什么有时很软弱的秘密。
在与刘姥姥打交道的过程中,“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贾宝玉对天下女儿的痴爱又得到一次夸张的表现机会。
这一切,都深化了贾宝玉的性格。
至于贾母——这个贾府至高无上的老祖宗的形象,也是在对刘姥姥的描绘文字中得到重要的突出和补充的。
贾母的迷信、贾母的惜老怜贫、贾母的豁达大度、贾母对人性的谙识等等都通过这段文字表现出来。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b28a1b6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2.png)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是一位来自乡间的老婆婆,经常被称为“村婆子”、“粗俗人”。
她第一次出现在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是贾府远亲之一。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身份地位:刘姥姥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具备高雅的
气质和文化修养。
她为了生计而勤劳工作,对贾府的奢华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羡慕。
2.性格特点:刘姥姥的性格憨厚、爽快、善良、老实,她不拘小节,喜欢笑谈,
能够适应贾府高层社会的陌生环境和繁琐礼节。
同时,她也有一定的机智和见地,如在贾母面前表现出的机智对答和善于搞笑的表演。
3.人生经历:刘姥姥曾经历过家破人亡的遭遇,她到贾府求助也是出于生活所
迫。
她在贾府中受到了黛玉、宝钗等人的尊重和好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贾府中的人性关怀和情感交流。
刘姥姥虽然是一个粗俗的人,但她的善良、爽快和机智的性格让她在贾府中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好感。
她的形象也通过对她言谈举止、身份背景和人生经历等方面的描写得到了生动的刻画。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721c1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d.png)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一个重要角色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个贫穷的农村妇女,她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塑造得非常丰满和生动。
刘姥姥的形象既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写照,也是对尊老爱幼、忠厚善良的崇敬和讴歌。
在小说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贫穷和朴素:刘姥姥来到贾府时,身穿破旧的衣裳,用了个旧的竹篮,形象十分贫困。
她的言谈举止朴素直率,没有形式主义的包袱,给人一种真实和朴质的感觉。
2. 老态和脾气:刘姥姥已经年过七旬,步履蹒跚,身体虚弱。
她的脸上布满皱纹,垂垂老矣。
她的脾气却异常暴躁,常常用尖锐的声音喊叫,表现出老人爱发脾气的习惯。
3. 善良和厚道:尽管身处陌生环境,刘姥姥对人对事却乐观和善良。
她看到石头厂房被抹去之后,不禁唏嘘道:“……可怜的石头厂那!”她对待贾府的人则十分亲切和尊重,对别人的好意常常报以无尽的感激之情。
4. 深情和真挚:刘姥姥在和贾母交流时表现出了深情和真挚。
她以母亲的身份对贾母非常真诚地表示了对贾府的关注和爱护,称赞贾母是“高尚贤良的人”。
她还提到了贾府的事情,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5. 聪明和机智:尽管年老体衰,刘姥姥却并非愚蠢之人。
她在贾府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在宁叔宝房中所遭遇的事情,让贾琏了解了宁家的真实状况。
她还通过同贾母谈论风水学巧妙地引出自己对宁叔宝真实身份的怀疑,并告诉贾府的人宁叔宝的真实身份。
刘姥姥这个形象对小说红楼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她代表了古代妇女的真实形象,以及对古老的乡土生活的怀念。
同时,她也塑造了一个忠厚善良、慈母般的形象,通过她的形象,作者对尊重老人、关爱弱者的价值观进行了传递和弘扬。
通过刘姥姥的形象,作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价值观,表达了痛惜逝去的乡土之情。
刘姥姥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形象,在忍受了生活的艰辛和苦楚之后,她还是能够对人对事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态度。
她用自己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感感动了身边的人,也通过小说感动和启示了读者们。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c8929ae518964bce847c07.png)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了不起的,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总共描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316个出场人物,每一个人物,大到皇家贵妃,小到丫头村妇,都被曹雪芹刻画的惟妙惟肖。
儿女情长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八面玲珑的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和蔼可亲的贾母,乖巧贤惠的袭人,俏丽爽快的晴雯,当然,包括我们今天要讲的刘姥姥。
从刘姥姥说起的,她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同时小说把刘姥姥塑造得个性鲜明、活泼可爱。
那么,刘姥姥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她是一个粗鄙不堪的村间老妪;或是一个会说话,能办事的刘姥姥;或是个大智如愚,丑中蕴美的刘姥姥;还是是个勤劳善良而又有侠义心肠的刘姥姥?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举重若轻。
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证兴衰刘姥姥何许人也,与富贵人家荣国府有何关联?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向我们细细做了交代。
王狗儿的岳母,“原来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过一小小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
因贪图王家势力,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今祖上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便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
以“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人家”的刘姥姥来写荣国府,局外人看局内人事。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三次所起作用次次不同,也从侧面反映了贾府的兴衰。
一进荣国府,贾府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初步展现贾府的奢靡繁华。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为求生计,一进荣国府‘打秋风’。
在刘姥姥这等村妇老妪眼里,,一进贾府就跟进了“云端一般”,看见秤砣般一物来回乱动,“铛的一声”只见小丫头们一起乱跑,以及贾府吃饭时的鸦雀无声,写出贾府的排场。
而凤姐在刘姥姥的眼中则是“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的显贵主子。
二进荣国府,正是贾府回光返照的日子,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说不尽的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刘姥姥这次不单是进了荣国府,更是进了附中之园的大观园,醉卧怡红院。
红楼梦刘姥姥的人物分析
![红楼梦刘姥姥的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44cc05e009581b6bd9ebf6.png)
《黑楼梦》中刘姥姥分解之阳早格格创做读过《黑楼梦》的人,皆不会记记刘姥姥那部分物.那个笨笨中有细明,滑稽中有下贵,矮微中有人格,既能算计又重人情的上了年纪的老鳏妇,正在一代又一代的《黑楼梦》读者心中留住了深刻的影像.一刘姥姥的性格核心及其多正里表示刘姥姥的不会谈话,标明黑刘姥姥究竟是个乡下的人,她具备乡下人的羞荣心,易以掩饰的情绪变更战由于不文化,对付表层社会不认识不相识而隐得卑鄙可笑.由此不妨瞅出,刘姥姥而性格具备一些对付坐的正里:由于是乡下去,她感触了自己的矮微,然而又有热烈的自尊心;偶尔妙止解颐,偶尔卑鄙无知;偶尔幽默擅谑,偶尔笨笨自背;既能舍着老脸到亲戚宋告贷,又能豁出十足报恩帮人.那些分歧的正里,又统一正在她的乡下人身份及企图革新那种身份的希视那样一个核心.二刘姥姥对付表示其余人物性格的效率曹雪芹用他的如椽大笔,塑制了刘姥姥那个令人易记的人物,不然而如许,正在塑制刘姥姥那部分物的共时,做者还勾画出齐书籍要害人物的一些性格正里,使那些人物的局里更为歉谦、搀纯战坐体化.闭于贾宝玉,刘姥姥对付此处的评介是:“那是那位小姐的绣房,那样细巧?尔便象到了天宫里的一般.”从房间的安插往往不妨瞅出其仆人的情趣快乐喜爱、思维性格,环境与人,经常相得益彰的.贾宝玉卧室的女性化特性,既反映了他对付女性背往景仰的性格,也反映了其性格结构中的女性化倾背,掀脱了他性格为什么偶尔很硬强的秘稀.正在与刘姥姥挨接讲的历程中,“刘姥姥是疑心启河,情哥哥偏偏觅根究底”,贾宝玉对付天下女女的痴爱又得到一次夸弛的表示机会.那十足,皆深进了贾宝玉的性格.至于贾母——那个贾府至下无上的老祖宗的局里,也是正在对付刘姥姥的描画笔墨中得到要害的超过战补充的.贾母的迷疑、贾母的惜老怜贫、贾母的豪迈漂亮、贾母对付人情的谙识等等皆通过那段笔墨表示出去.正在引着刘姥姥逛大瞅园的齐历程中,贾母虽然也介进了齐府上下对付刘姥姥的与笑逗乐,然而总的去瞅,她是最能明黑感受出刘姥姥喜中含悲心境的人.所以她经常即时天遏止玩笑的过散死长,使其节制正在无伤大雅、不太过伤害刘姥姥的自尊心的分寸内.刘姥姥小题大作挨板女舒鼓其不谦,骂板女:“下做黄子,出搞出洁的治闹,倒喊您进去瞧瞧,便上脸了.”那标明刘姥姥对付其自己的处境是很醉悟的,其插科挨浑.给人逗乐是不得已的.那时寡人对付此的反应是“闲劝解圆罢”,而贾母却“果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瞅了一回,道讲:‘那后廊檐下的梧桐也佳了,便只细些.’”,倒是那位老太太明黑刘姥姥的蓄意.她天然对付此本去不感触偷快,然而是她明黑、容忍了刘姥姥的那种止为,并用挨岔的办法一戴而过.如许认识人情世故,如许巧妙妥掀!贾母动做游园的核心人物,究竟统制着大家的心情,安排着人群的气氛,使游园起码能保护住表面的欢笑热闹,道明黑那位贾老太太真真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兼主演.而她对付百般器物的歉富知识,对付室内陈设的独到睹解,对付家庭典型的权达通变,表示了她胸中有大丘壑的赋性.不妨设念得到,她年少时起码不正在凤姐之下.天然,贾母接待刘姥姥,主要的是果为繁华得无聊,为了正在贫人的羡慕中得到一种新陈的谦脚与高兴而已.仄女战鸳鸯,正在接待刘姥姥那件事上也明隐天表示了她们之间的不共.仄女从初到末对付刘姥姥充谦了体掀、共情、明黑、重新一次的引睹,到第二次分脚收物品,皆体现了那一面.而鸳鸯对付单姥姥是前据而后恭,正在据傲天伙共凤姐拿刘姥姥与笑之后,瞅到单姥姥小题大作维护自尊的表示,使她启初尊敬那位可怜可悲的老人了.仄女战鸳鸯的那种分歧,与她们正在贾府的处境分歧果二对付人死的感受分歧有很大闭系.仄女处正在贾琏之雅与凤姐之威中间,其安排为易的酸楚痛苦,使她对付刘姥姥的心情有更深切的明黑,表面是痛惜刘姥姥,本去又何尝不是自伤自怜呢?而鸳鸯动做贾母的亲疑大丫鬟,寡人皆敬他三分,她的处境相对付自由,她的性;格身分中也比别的丫头多了一面劣良感战自尊心.她对付刘姥姥前据,是鄙夷其充当的角色,一朝创制刘姥姥也有热烈的自尊需要时,她赶快变得后恭起去.那样,做者只用了很少的笔虽,便写活了二个瞅起去职位皆好已几的大丫鬟.那里还应提及的是贵族小姐林黛玉,她对付刘姥姥那个乡下老妇极为鄙视,喻其为“百兽率舞”中的“牛”战到处大吃大嚼的“母蝗虫”,表示了贵族出身小姐的偏偏睹.那种形貌,使读者瞅到林黛玉的强面,进而歉富了那部分物的内涵.《黑楼梦》的那种一笔多能的艺术本领,歉富了尔国小道艺术表示的脚法,对付尔国文教的死长搞出了孝敬.三、刘姥姥对付安排《黑楼梦》艺术氛围的效率刘姥姥进枯国府,正是“乡下人进乡”,必定表示出与皆会死计的不相称,形成喜剧性的冲突.她“少睹多怪”对付陌死的真物暴露惊疑的视线,到处浮现归还位无知、不相符合的可笑情态.瞅睹墙上一只挂钟,她会呆念得出神:“那是什么爱物女?有煞用呢了”挂钟一响,她会吓得一跳.她“觑着烟”将“硬烟罗”瞅个不了,念佛道讲:“咱们念他搞衣裳也不克不迭,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她辨不出“茄胙”的味讲,听了配制的办法,不由面头吐舌天惊喊起去:“尔的佛祖!倒得十去只鸡去配他.怪讲那个味女.”她睹了黄杨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 “又惊又喜”,错把它当做黄紧.她吧“省亲别墅”,认做“玉皇宝殿”,趴下便叩首.她戴醉误碰进怡黑院,把画上的好人认搞真人,把脱衣镜里自己的人影认搞亲家母,到处找不到门,把头碰得死痛.刘姥姥那些惊疑、弛惶的情态,标明她与那个贵族大家庭里的十足存留着如许大的距离,又是如许格格不进.曹雪芹透过那种不相称、不谐调的喜剧辩论,深刻天掀脱了启修社会二个阶级、二种死计办法的宽重对付坐,掀收了贵族死计的铺弛浪费,贫俭极欲.所以,刘姥姥为惊疑感虽可笑,然而更可笑的是引导那种惊疑感的枯国府的腐朽死计.“乡里人进乡”动做一组喜剧冲突,其好教意思主要便正在对付皆会死计的掀收上,以可笑的形式展现二种死计的对付坐.刘姥姥制为了攀亲戚、供接济而进枯国府的.所以,她不克不迭不矮尾权门,怕羞忍宠,充当枯国府席上的“女篾片”, “哄着老太太启个心女”, “大家与个乐”,将她世故、雅滥的性格里收挥得淋漓尽致.凤姐横三横四插了她谦头花女,把她挨扮成个“老妖细”,她反得趣天道:“尔虽老了,年少时也风流,爱个花女粉女的,今女老风流才佳.”筵席一启初,她便站起去,下声道讲:“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还蓄意“饱着腮不语”逗得枯国府的人们捧背喷饭、直腰揉肠天大笑.凤姐蓄意捉弄她,给她一单重重的“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拣了一碗鸽子蛋搁正在她里前,她又借机收唬逗乐讲:“那里的鸡女也俊,下的那蛋也小巧.怪俊的,尔且汆攘一个.”接着,便用筷子“谦碗里闹了一阵”,出尽洋相.应当启认,刘姥姥的那些自尔丑恶化的止止,皆是一些喜剧性的笑料.唯其如许,它才正在更深一层的意思上表示出了二个阶级二种死计办法的对付坐.“只为贫热不拣止,富家趋进且投合”(戚序原第三十九回回前的总评),象刘姥姥那样一位贫苦的老人,为了死计,竟惟有“舍着”“那副老脸”,充当人们与笑玩弄的对付象,那是如许热酷的现真,如许不仄的世讲!正在刘姥姥可笑的做科挨浑里前,深躲着可悲的真质,影现出了那些把她当做玩物的贵族太太、小姐们光荣可僧的丑恶恶里目.曹雪芹怀着共情、含着眼泪,讥笑了刘姥姥世故、雅滥的性格里,而对付那些把她当做玩物的人们,则做了愤喜的申斥.可睹,正在艺术构思上,曹雪芹是把刘姥姥动做一个喜剧局里去安插的.他将刘姥姥收进枯国府,从各个角度表示她与坏境的不相称,形成了多条理、多色彩的喜剧辩论.如果不刘姥姥那一喜剧局里的安插,便断乎不会犹如许热烈的喜剧效验战好教意思.对付于那幕喜剧,咱们笑过之后,如果小心一念,又好像感触本去不可笑,以至还能爆收一种悲悯.的确,正在那里,您既不妨从“笑”的断里去瞅,也不妨从“悲”的角度去瞅.那么到底是该当“笑”佳呢?仍旧该当“悲”?那佳象不是一个简朴的问题.正象咱们弄不浑:是那个贵族家庭笨弄了刘姥姥呢?仍旧“世情上经历过的”刘姥姥笨弄了那个贵族家庭?然而,伟大的艺术天才正躲正在那里.曹雪芹时常正在《黑楼梦》里把“繁华”战“衰降”接织正在所有,共时也时常把“笑”战“悲”分离正在所有.正所谓“悲喜千般共幻泡”, 正在做者的笔下,“喜”战“悲”不是互相冲突,而是互相渗透.它是共一个死计完齐的二里.曹雪芹战莎士比亚一般,皆是擅于把“喜剧”战“喜剧”接织正在共一幅死计画里里的大天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分析》中文摘要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位列我国四大名著,尤其是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曹雪芹只是写了前八十回,后40回是高鹗最后补充完成的。
自成书以来,《红楼梦》塑造的红楼人物妇孺皆知,由它改编创作的戏曲、歌曲、影视作品也是备受大众喜爱。
它不仅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还在全球也享有盛誉,被作为研究重点。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所占篇幅不多,相对于金陵十二钗的研究,对她的研究也比较少,但是她却是众多的小人物中最脱颖而出的,也是最令人难忘的人物之一。
本论文将分为三章对刘姥姥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研究。
第一章主要对刘姥姥的性格进行分析,多数学者认为刘姥姥性格复杂,第一章将深入分析刘姥姥性格的复杂性。
第二章研究了刘姥姥的语言。
芥豆之微的乡野村妇可以进入深门大户的贾府,没有一定的实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刘姥姥的实力就是头脑灵活,随机应变和她高超的会话技巧。
第三章深入研究了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独特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因此本论文将在第三章研究她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
英文摘要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研究目录引言1,关于选题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认为刘姥姥的存在是无价值的,他觉得刘姥姥完全可以不用出场。
也有研究者认为,刘姥姥经历了贾府的由盛转衰,同时展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相似画面,揭露了富贵官宦之家与一般贫农之间的悬殊差异。
而曹雪芹为什么要设计刘姥姥这个人物角色,书中所写的原因是因为描写贾府时没有头绪,便刚好借用刘姥姥来向读者展现贾府,可以说只是将刘姥姥作为一个独特的视角罢了。
但是从后面刘姥姥几次进入荣国府的情况来看,曹雪芹让刘姥姥出现的目的,并不单单只是如此。
并且,在《红楼梦》中,无论是在贾府中具有一定权威的贾母、王熙凤、王夫人等人,还是负责主演的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抑或是一些小的配角鸳鸯,袭人等丫头,都被一个来自于乡野的刘姥姥逗得捧腹大笑。
更是当贾府败落时,刘姥姥不忘当初恩情跑来探望,王熙凤也是在弥留之际将最牵挂的巧姐托付给了刘姥姥。
最后当巧姐被算计处于危难之中时,救巧姐的人也是她,由此看来,曹雪芹设计刘姥姥这个人物角色,一定有他的深意,因此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
2,研究现状概述到目前为止,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性格研究2、语言艺术研究3、在《红楼梦》中所起的作用与意义研究4、刘姥姥与其他人物的对比研究。
其中对于刘姥姥的性格研究的成果有:王昆仑撰写的《红楼梦人物论》[[1]],这是我国最先用到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钻研《红楼梦》的一部著作。
他在书中论述了刘姥姥是否为丑角的问题。
他认为刘姥姥的确是具有丑角条件,但是却并不是丑角,更是在救巧姐的时候有义气有担当,因此一点也不滑稽。
李希凡、李萌著的《[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2]]中分析到刘姥姥既是圆滑的,也是诙谐风趣的,更是淳朴、善良的。
李春杰的《〈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3]]认为,刘姥姥不但不愚昧,也不缺少见地,而是一位善长交际,并且非常勇敢的农村老妇。
研究者们也用一些理论对刘姥姥的语言进行了分析。
刘丽莉在《〈红楼梦〉刘姥姥进荣国府的会话含义分析》[[4]]中分析刘姥姥的语言行为分为直接和间接。
彭有明、曹晓霞在《从顺应论看刘姥姥的语言艺术》[[5]]中运用了顺应论,认为刘姥姥通过对语境的顺应达到了自己的语用目的,包括对时空语境和人文语境的顺应。
对于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研究,有阳学仁、王苹的《〈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形象赏析》,[[6]]其中谈到刘姥姥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命运的“暗示者、参与者、见证者”。
相关的研究还有陈开智的《刘姥姥——封建社会兴衰的见证人》[[7]],他认为曹雪芹描写刘姥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体现民主思想,暴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种种罪恶。
二,为巧姐的命运做收场。
三,展现其他人物性格。
将刘姥姥与其他人物做对比的研究有徐清枝的《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8]]中将刘姥姥与鲁迅笔下的阿Q、爱姑进行对比,认为他们都具有奴性。
平颖的《协调与张力——〈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细节描写比较》[[9] ]中将刘姥姥与林黛玉比较,认为她们命运的不同可以通过她们进贾府时的笑和一些细节体现出来。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汇集、辨别、整理、研究刘姥姥研究文献资料,初步形成了对刘姥姥人物形象研究的科学方法。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红楼梦》的各种原本、评注本进行研究,得出了《红楼梦》在传播的过程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
通过观察描写法和实例分析法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对刘姥姥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了研究成果。
四、研究意义和价值《红楼梦》作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巨著,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刘姥姥虽然只是《红楼梦》里面的小人物,但是却性格鲜明,形象丰满。
并且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门户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一般平民阶层是无法与高车驷马的王侯将相攀上关系的,而且刘姥姥与贾府的政治地位、经济能力、文化水平都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她却是唯一一个凭借自己高超的交际能力而进入贾府的下层阶级农民,不但得到了贾府中众多人物的认可,而且建立并维持了适宜的人际关系,并且在不经意间实现了“满载而归”,最后连凤姐都在弥留之际将自己最疼爱的巧姐交代给她,可见这一经典人物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曹雪芹在描写刘姥姥的时候,看似她的存在好像微不足道,其实深层次的包含了作者的一种民主主义思想。
对刘姥姥的研究是对曹雪芹深层次思想的研究,也是对当时的农民生活和社会现状进行研究的切入点。
并且对刘姥姥所拥有的高超的公关交际技巧和语言的艺术性的研究,对于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第1章刘姥姥人物性格分析刘姥姥的性格是复杂的,她的复杂性格是由她所面对的复杂环境所形成的,很多研究者对刘姥姥持辨证看法,认为她既贪财世故,又淳朴善良。
本论文认为,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勇敢机智,精明能干,深谙世事的刘姥姥刘姥姥作为一个居于乡野的老寡妇,为了帮助女婿一家度日,才决定舍下老脸去贾府碰一碰运气。
在她看来,之所以与贾府断了联系,是因为女婿家拉硬屎,不主动与贾府走动,才导致关系越来越疏远。
如果自己主动去贾家走动,就算捞不到好处,也可以开开眼界。
这显示出她的精明能干和勇敢之处。
并且,刘姥姥此时其实是有一种自我牺牲的情怀的,出于生活所迫,为了家人的生计才奉献自己的尊严去恭维讨好贾府人。
而有的研究者认为她进荣国府寻求帮助是因为贪财好利,认为她人穷志短,爱捡小便宜,这些说法是有失公允的。
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穷苦庄稼人,刘姥姥首先考虑的肯定是如何解决自己以及女婿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而相对于有钱了就不顾后果,没有钱就胡闹,只会欺负家人的窝囊废狗儿,刘姥姥显得精明能干的多。
于是在商议了去贾府走动的计策之后,次日天未亮,刘姥姥便带着板儿进城。
她带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气魄闯入了高门大户的荣国府。
虽然一开始因为自知自身与贾府有着天壤之别而战战兢兢,但是最后仍然是鼓起勇气上前礼貌的向守门人纳福,这些都显示了刘姥姥勇气和谋略。
在第三十九回中,刘姥姥是第二次来到荣国府,此次是将丰收的瓜果蔬菜送给贾府作为报恩。
在第一百一十三回中,凤姐问刘姥姥最近过得可好,刘姥姥回答因为种的瓜果大丰收,所以卖了不少钱。
她将王熙凤赠与的二十两银子用来为家里置办田产和打井。
从这处可以看出,刘姥姥的精明能干。
在她首次拜访贾母的时候,她给贾母的称谓为“老寿星”,这个很好的逢迎了贾母希望自己长寿的心理,并且编出来的故事也是符合贾母和王夫人等人的心事。
特别是在游览大观园的时候,刘姥姥明明知道贾府的夫人小姐丫鬟都是拿她取笑作乐,但是她仍然配合他们,这正显示出刘姥姥的机智老练和大智若愚。
在第一一九回中,当王夫人等人正在为巧姐将被嫁到外藩的事情而发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刘姥姥再次来到贾府,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便想出了一个解救巧姐的办法。
她的主意是将巧姐偷偷接到乡下,不让贾府的其他人知道,然后等贾琏回来,便可以躲过这一劫。
从后面的发展来看,刘姥姥的这个主意的确是最合适的,这就可以看出刘姥姥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她的勇敢机智让巧姐免于灾难,成了巧姐的救命恩人。
并且当她的乡邻们争先来看巧姐的时候,她一眼便看出了家财万贯的周家夫人希望巧姐做儿媳的心思,于是主动上前说媒,这里也体现了她的聪明机智,善于察颜观色,不愧是一位积古的老人。
(二)诙谐幽默的刘姥姥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是一位相当真实的农村老妪,特别是在二进大观园时,她将自己的诙谐幽默和高超的斗唱功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但为贾府中众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喜剧大戏,而且也是博得了贾母的喜爱,受到贾母的热情款待。
本来第二次来贾府只是为了报答第一次的二十两银子的恩惠,但是没想到却出乎意外的获得了额外的馈赠,不但在贾府好吃好喝了几日,而且还带回了比较丰厚的物质财富。
最具体的表现是在第四十回,刚开始是凤姐将各种颜色的菊花横七竖八的插了刘姥姥一头,众人让刘姥姥将花摘下来摔到凤姐脸上,此时刘姥姥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喜欢花和粉,也是爱风流的,今天被插一头的菊花倒是她有福,刚好做个老风流。
她巧妙的运用自己的诙谐幽默化解了窘迫。
在秋爽斋的晓翠堂上,贾母大办酒宴,刘姥姥更是进一步将自己的幽默诙谐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宴会开始,贾母刚说了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10]]为了配合众人的寻乐心理,她将自己比作“牛”,此时众人也是哈哈大笑,于是才出现了《红楼梦》中这么经典的关于“笑”的描写。
刘姥姥将这种贾府的贵族们从未听过的农村俗语幽默运用,达到了惊人的喜剧效果。
到行酒令的时候,刘姥姥的运用的庄家人的俗语更是又惹得众人大笑。
还有她说象牙镶金的筷子比叉爬子还重,将“鹦哥”认作“黑老鸹子”,说鸽蛋是“鸡俊”,所以“蛋巧”。
通过这些言行举止,将一个幽默风趣、活灵活现的刘姥姥浮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在听戏的时候,刘姥姥更是因为高兴而手舞足蹈,林黛玉当时看见的时候调侃刘姥姥为牛,虽然这是林黛玉对刘姥姥的嘲讽,但是却也表明了刘姥姥诙谐逗唱的功力。
因为“笑”,刘姥姥从众多的小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有特色,也是最深入人心的小人物,她的幽默诙谐、聪明机智使她妇孺皆知。
(三)善良淳朴、知恩必报的刘姥姥在评价刘姥姥的文章中,虽然有对刘姥姥的贬义评价,但是最后都不会忘记赞扬刘姥姥的知恩图报。
她挺身而出解救巧姐于危难中,展示了这位乡村老妇人的大仁大义。
在第六回中,刘姥姥因为受到周瑞家的帮助而见到了王熙凤,于是得到了王熙凤的二十两银子的救助,最后为了感谢周瑞家的,她拿出一块银子作为报答,虽然周瑞家的并没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