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16期
2009年8月
人 民 长 江
Yangtze River
Vol.40,No.16
Aug.
,2009收稿日期:2009-01-12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三峡工程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之课题五“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防
洪技术研究”(2006BAB05B05)
作者简介:陈肃利,男,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规划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9)16-0008-03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
陈肃利 胡春燕 王永忠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事关中下游防洪安全及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近年来在上游来沙减少和三峡工程的作用下,清水下泄导致中下游干流河道发生了长距离的冲刷,并引起局部河势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对策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 键 词:河道治理;治理措施;长江中下游;三峡工程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1 长江中下游河道概况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上起宜昌,下迄长江河口50号灯标,全长1893km。北岸主要有沮漳河、汉江、 水、倒水、举水、巴河、浠水、华阳河、皖河、巢湖水系、滁河、淮河入江水道等;南岸主要有清江、洞庭湖水系、陆水、富水、鄱阳湖水系、青弋江、水阳江、太湖水系、黄浦江等。荆江南岸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四口分流入洞庭湖(调弦口于1959年建闸控制)。南北大运河在镇扬河段中部穿越长江。
长江中下游河道流经广阔的冲积平原,沿程各河段水文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不同,形成的河型也不同。从总体上看,中下游的河型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蜿蜒型和分汊型4大类。其中以分汊型为主,其长度约占总长的60%。宜昌至枝城河段长约60km,是山区河流进入平原河流的过渡段,两岸有低山丘陵和阶地控制,河岸抗冲能力较强,为顺直或微弯河型,河床稳定性较好,区间内有支流清江在宜都处入汇;枝城至城陵矶河段为荆江河段,流经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之间。其中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长约170km,为弯曲分汊型河道,下荆江长约1
75km;为典型的蜿蜒型河道。荆江北岸有支流沮漳河入汇,南岸沿程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调弦口(已于1959年建闸控制)分流入洞庭湖。上荆江沙市河湾的三八滩汊道和公安河湾的突起洲汊道在1
998年大洪水后河势发生剧烈变化,突出表现为三八滩冲毁消失,突起洲左汊扩大。下荆江河段随三口分流分沙的持续减小,河势尚处于调整变化之中。城陵矶至湖口段总体为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分汊河道,总体河势相对较稳定,河道演变主要表现为顺直段主流摆动,两岸交替冲淤,弯道内凹岸冲刷,分汊段主、支汊交替消长。湖口以下河段,分汊河型较湖口以上更为发育,洲汊众多。窄段一般一岸或两
岸有山矶节点控制,河槽窄深而稳定。分汊段主流易发生往复摆动,河床演变强度大于中游河道。
近6
0a来,长江中下游干流开展了以控制河势和防洪保安为主要目标的河道治理工程,包括较大规模的护岸工程、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部分分汊河段的堵汊工程等,共完成护岸约1600km,抛石约9100余万立方米,修建丁坝685座、各类沉排
约520万m3
。通过上述治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得到了基本
控制,总体河势趋向稳定。但近年来在上游来沙减少及三峡工程的共同作用下,清水下泄使得坝下游河道处于冲刷状态,致使局部河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流经广阔的冲积平原,区域内工农业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好,是长江流域的精华地带,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沿江经济的发展,对长江的依赖愈来愈大,与中下游干流河道某些河段河势不稳定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对河道及沿岸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没有一个稳定而良好的河势,就会给防洪、航运和沿江经济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就会影响将来长江的进一步综合利用和流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现状河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为冲积平原河流,河岸地质构造为二元结构,抗冲性较差,河床冲淤变化剧烈,迎流顶冲段常发生崩塌险情。加之上游来水来沙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幅度大,随机性强的特点,导致主流顶冲点上提下挫幅度大,有的汊道分流比变化幅度大。
(2)以往河道治理工程大都是以防洪保安为主要目标,治理主要集中在堤防顶冲段和对河势控制有重要作用的岸边节点
第16期 陈肃利等: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
的控制上,由于治河工程是一动态工程,加之河道的系统治理尚未全面开展,有些河段河势变化较大、有些河段河势仍在恶化。
(3)上游来沙减少和三峡水库等上游干支流水库的蓄水运用改变了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来水来沙过程,使得中下游干流河道面临长时期、长距离、大幅度冲刷的新局面,且呈现迎流顶冲段冲深幅度明显大于河段平均冲深的特点,崩岸强度与频度明显加强,致使局部河势发生一定的变化,并引起部分分汊河道分流形势的变化。
3 河道治理的原则与目标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应遵循“因势利导、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
河道治理的总体目标是:控制和改善河势,稳定岸线,保障堤防安全,扩大泄洪能力,改善航运条件,使中下游干流河道能适应并促进沿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期治理目标是结合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的水沙变化情况,对现有护岸段和重要节点段进行全面加固和守护,继续发挥其对河势的控制作用,避免三峡工程运行后河势出现不利变化,全面控制分汊河段的河势,对河势变化较大的河段进行全面治理,基本满足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进一步实施中下游干流河道全面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远期治理目标是在近期河道治理的基础上,考虑上游水利水电枢纽的建设及运用进一步影响中下游水沙变化的情况,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有利河势都得到有效控制,不利河势得到全面改善,形成河势和岸线稳定,堤防稳固,航道、港域、水环境良好的河道,为沿江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4 三峡工程建成后河道治理措施初步研究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既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航运和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重要措施,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综合性基础设施建设。应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抓紧进行河道整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岸线,保障和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河道治理应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共同解决。
4.1 工程措施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经过多年的治理,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且目前沿江工矿企业、工程设施和重要港口等已与现有河势格局基本相适应。河道治理的总体思路是:中下游大部分河段以稳定现有河势为主,对局部河势变化较大,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局部河段进行河势调整。中下游河道治理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河势控制工程与河势调整工程。
4.1.1 河势控制工程
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河势控制不仅事关防洪安全大局,而且与中下游沿江地区现有重要国民经济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长江中下游河道地处冲积平原,受水沙条件的随机变化及河岸抗冲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河道演变历来呈冲淤变化频繁而剧烈的特点。随着三峡及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陆续兴建,长江中下游的水沙条件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生显著变化,将进一步加剧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河势变化程度,并使河道演变呈现长时期、长距离、大幅度冲刷的新特点。因此,维持总体河势的稳定是目前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最紧迫的任务。
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沿岸重要国民经济设施主要是根据现有河势格局进行布局的。历年来的护岸工程对维持河势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这些已建护岸工程段绝大部分将遭受明显冲刷,一旦冲毁,将失去对河势的控制作用,从而引起河势出现大的变化,不仅会严重影响防洪安全,而且将打乱沿江现有经济布局。因此,应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已有护岸工程进行全面加固,继续发挥其对河势的控制作用,避免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河势发生较大变化。
同时,由于清水下泄导致坝下游河道强烈冲刷,引起局部河势变化、主流线摆动、水流顶冲点上提或下挫、冲刷坑平面摆动及冲深等,使部分原来没有护岸的河岸可能迎流顶冲而发生崩岸,出现新的险工险段,而引起河势变化调整,甚至危及堤防安全。必须对三峡水库蓄水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新崩岸险情进行治理,避免崩岸险情加剧而引起河势调整,以维护河势和岸坡稳定,保障堤防安全,并为河道的进一步系统治理打下基础。
此外,中下游干流大部分分汊河道尚未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洲滩形态及分流形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清水下泄的影响下,部分已实施护岸工程的江心洲头的工程发生损毁现象,未实施整治工程的江心洲发生严重的崩退现象,因此需尽快采取工程措施稳定并控制江心洲头,为分汊河段的系统整治提供前提条件。
4.1.2 河势调整工程
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大部分河段总体河势趋向稳定,现有河势能基本满足防洪、航运及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对河势稳定的要求。但有的河段河道弯曲,泄洪能力不足,影响泄洪;有的河段分汊较多,主支汊交替频繁,不仅影响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布局,而且给防洪带来了较大压力;江阴以下的潮流河段,河道过于宽阔,水下暗沙众多,河道演变复杂,河道的自然演变尚处于河宽不断缩窄的过程之中,给两岸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需在全面控制河势的基础上,对局部河段的河势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中下游防洪、航运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河势调整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堵汊工程、裁弯工程及其它改善分流比的工程。
(1)堵汊工程。长江中下游城陵矶以下多为分汊河道,河道治理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20世纪70年代以后结合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了官洲、天然洲、扁担洲、太阳洲、兴隆洲、又来沙、薛案沙和团结沙等堵汊工程。实践表明,堵塞崩岸危及江堤安全的支汊,可使重要堤防远离大江,完全摆脱防洪的被动局面;堵塞多汊河道中导致河势不稳的支汊,使分汊河道朝少汊型和单一型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稳定和控制河势,并带来缩短堤线,减轻防洪负担的效果。从长江河道由多分汊向少分汊演变的历史过程看,其整治方向应是将多汊河道逐步整治为少汊河道,将江心洲并列和顺列的多汊河段整治为双汊河段,再根据国民经济现状与长远发展的要求和河段具体演变的特点,或将双汊河段长期稳定下来,或进一步整治为单一河道。根据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实践,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的整治应当分3步走:①结合防洪要求,控制和稳定重要岸线和节点;②控制和稳定河势,包括稳定江心洲在内的汊道河势;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河道演变趋势,因势利导,实施必要的堵汊工程,将分汊河道逐步整治为双汊河道或单一河道,以改善河势,满足防洪、航运和两岸经济发展对岸线利用的要求。研究表明,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