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西北地区某黄土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西北地区某黄土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一、绪论黄土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西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和资源开发区域,黄土滑坡的分布范围广泛,危害程度严重。
对西北地区某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西北地区某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滑坡地质背景、地貌特征、土壤力学性质等方面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揭示了该滑坡的稳定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黄土滑坡治理经验和技术,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西北地区黄土滑坡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和结构安排等内容;第二部分为黄土滑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体系,阐述了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第三部分为黄土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探讨了黄土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第四部分为西北地区某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重点研究了该滑坡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土壤力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第五部分为治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根据前述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并对其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通过对西北地区某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可以为类似地区的黄土滑坡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黄土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西北地区作为我国黄土高原的核心区域,黄土滑坡的发生频率较高,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西北地区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西北地区黄土滑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轻黄土滑坡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黄土滑坡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有助于降低黄土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崩塌地质灾害安全治理方法及措施的研究王甜甜董蕾
崩塌地质灾害安全治理方法及措施的研究王甜甜董蕾发布时间:2021-10-06T08:59:39.3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王甜甜董蕾[导读] 崩塌是一类常见的地质灾害,多发于云贵西藏一带。
灾害一旦爆发,不仅影响面较广,破坏力还强。
散落碎石所到之处,道路村庄被损坏,人员被砸伤,甚至直接死亡。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崩塌是一类常见的地质灾害,多发于云贵西藏一带。
灾害一旦爆发,不仅影响面较广,破坏力还强。
散落碎石所到之处,道路村庄被损坏,人员被砸伤,甚至直接死亡。
就算是没有亲身经历过,光看画面就会感觉触目惊心。
基于此,本文围绕崩塌的安全治理方法及措施展开讨论,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关键词:崩塌;成因;规律;治理方法;应急措施前言在百度百科上,对崩塌有着明确解释,位于陡坡之上的岩土体突然松动,随即向山坡下移动,最终在坡脚停下。
通过翻阅以往记录发现,崩塌灾害多发生于坡度大于四十度的地区。
崩塌产生后,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形成一定规模,对眼前事物产生毁灭性打击。
虽然说及时营救能够减小损失,但效果远不如防灾治灾。
为确保工作有成效,除了要明晰崩塌成因及规律外,还要掌握方法及措施。
一、崩塌成因及规律(一)形成原因诱发崩塌灾害的因素有很多,可概括起来成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原因,如岩土类型、地质构造等,二是外部原因,如地质活动、连续降雨等。
从内部视角来看,引起崩塌的因素有三个。
其一,岩土类型。
泥灰岩和页岩的排列不紧密,当受到外力作用时,耐受性就会下降。
当数值低于一定程度时,岩石就会出现剥落,进而坠落,灾害程度比较轻。
岩浆岩、砂砾岩等岩石的质地较硬,一旦发生灾害,规模往往不小。
其二,地质构造。
断层越多、裂缝越大的地区,发生崩塌灾害的概率越高。
其三,地貌地形。
地形切割破碎严重,且坡度比较大的地区,很容易产生崩塌灾害,如陡崖、水库、采矿场、铁路沿线等[1]。
从外部视角来看,引起崩塌的因素有五个。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1.XX黄土崩塌的类型
XX黄土崩塌可分为剥落、坍塌(坠落)和张 裂-滑移式崩塌。 •剥落: 坡面上的松动土块呈 不规则土块向下掉落的现 象。 •坍塌:坡面上的土体悬空,失去支撑而发生坍塌,类 似坠落。土窑洞是在黄土体内挖掘而成,上部土体 因失去支撑而发生塌落,这种现象称为塌窑。
• 张裂-滑移式黄土崩塌 : 在黄土区,沟间地向沟谷的转折处称为谷沿。人们 斩坡形成的谷沿称为人工谷沿。人工谷沿的土体发生 裂隙、滑移,就会产生张裂-滑移式黄土崩塌。
形成区
张裂-滑移式黄土崩塌的特征
在纵剖面上可划分为形
滑移区
成区、滑移区和堆积(毁窑)区。
原窑洞
堆积 (毁窑)区
XX县师家园则 1993.9.22;死4人
Xx县崔家湾 1993.5.20;死5人
XX县黄家川 1993.2.19;死7人
2、XX黄土崩塌致灾情况
•XX黄土崩塌造成的人员伤亡惨重
据不完全统计,1984—2003年发生伤亡性黄土崩塌124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崩塌地 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 XX黄土区的区域环境背景与地质灾害基本特征
地形地貌特征 黄土地层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质 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
• XX黄土崩塌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XX黄土崩塌类型 XX黄土崩塌致灾情况 XX黄土崩塌灾害的前兆现象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黄土崩塌形成原因
• 典型黄土崩塌稳定性分析及其数值模拟
榆阳
佳县 横山 XX 吴堡
29
6 16 67 26
26
43 34 13 15 3 3 3
4
1 3
XX
清涧 定边 靖边 XX
29
23 7 34 78
27
34 27 14 44
黄土地区常见工程地质问题的浅析及对策事项
黄土地区常见工程地质问题的浅析及对策事项黄土地区的地质具有一定复杂性,对于各种工程建设来说并不容易,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黄土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标签:黄土地區;工程地质;问题;对策引言:黄土是第四纪以来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形成的,颜色呈淡黄、褐黄色或黄色,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大空隙和垂直节理发育的一种特殊土,因其分布范围大,工程性质独特而广受关注。
铁路系统黄土地区既有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虽已十分丰富,但近几年随着黄土地区高标准铁路的建设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和新的工程处理措施进行梳理,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黄土的特征及基本性质1.1、黄土的特征黄土在我国境内的地理分布之上拥有一定的区域性规律。
其沿线黄土主要可以依据自然地理分布条件以及特征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地区类型、山前地带类、山前河谷平原地区类高山中山山地类。
通产可以划分为三种:高原地区类:一般都分布在陕西省至华阴之间的黄土台塬区,黄土连续大面积将其覆盖,地层发育较为完整,将第四纪下更新世至近代沉积黄土作为主要,其总体厚度则高于200m。
并且也是沿线黄土分布较厚的地区。
山(塬)之前的地带类:通常都会分布在黄土台塬前塬,而华山、骊山前缘地带。
这个地带的特点表现的狭长的带状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纪上更新世或近代洪积黄土,在黄土会中经常有砂、砾石、碎石等等粗颗粒沉积物,其厚度通常都在10m左右。
河谷平原地区类:一般都分布在渭河平原之中,这是第四系上更新世以及近代冲积的黄土沉积物。
那么就组成了河谷阶地的上部。
在这之中经常会有砂类土,而厚度通常在10m左右,而这则是沿线分布比较大的地层。
1.2、环境及成因黄土是一种棕黄色或淡黄色的土。
它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及南北美洲。
而黄土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其厚度比较大,面积通常会达到63.25km2。
在这之中湿陷性黄土一般会占据到四分之三。
而关于堆积环境以及成因,刘东先生提出的“新风成说”曾在国际之上获得了广泛的接受。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既是生态过渡带,又是环境脆弱带。
自然和人为因素使得该区土壤侵蚀极为严重。
本文通过探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类型、分布、动因和危害,提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可以为该区水土保持和国土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防治1 引言黄土高原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长城。
该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年降水量少而集中,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该区成为我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统计显示,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面积占了71%,达45. 5万平方公里[1]。
2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和分布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水力侵蚀、风力浸蚀和重力侵蚀。
其中以水力侵蚀作用最大,其分布面积最广,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也是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来沙的主要途径[2]。
因此,水力侵蚀是黄土高原决定性的土壤侵蚀方式。
由于黄土高原的特殊性,黄土高原内还存在部分风力侵蚀区[3]。
依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营力、类型、发展趋势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似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将黄土高原分为3个一级侵蚀区,分别为:鄂尔多斯高原风蚀区、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区、黄土高原南部水蚀区。
下设25个二级区和10个亚区[1]。
3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动因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条件,人为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
3.1 自然因素3.1.1岩土性质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塌、泻溜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2]。
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应由南向北逐渐加大。
豫西黄土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
豫西黄土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摘要:以豫西黄土地区为研究靶区,对范围内的黄土崩塌、黄土滑坡、黄河塌岸和黄土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成灾机理进行研究,概化黄土地质灾害的基本成灾模式,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关键词:豫西黄土;成灾机理;对策引言黄土地区因为地质灾害比如黄土崩塌、滑坡等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的经济损失,有的地区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的安全团结,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足够重视,有效的遏制这类灾害的发生。
2011年9月因受连续降雨影响,陇海铁路陕县观音堂段下行线780+300至700+500高路堑边坡发生黄土滑坡,造成铁路通行停运90多个小时,造成大量火车停运。
显然,频发的黄土重大灾害已严重影响到黄土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安全稳定,有效地遏制这类灾害的发生已显得十分迫切。
1研究内容研究区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1)豫西地区黄土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研究;(2)黄土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破坏模式研究;(3)黄土地质灾害快速识别技术研究。
通过收集资料、野外调查、对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分析,了解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形成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
分析其数量、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
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查明崩塌、滑坡软弱滑动层面位置及要素,观测崩塌、滑坡的稳定程度及深部滑动动态,为评价崩塌、滑坡的稳定性提供有关参数。
2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背景2.1研究区概况豫西黄土主要分布于三门峡、洛阳区域,灵宝--三门峡盆地--伊洛盆地间除河滩之外的广大地区,分布面积约 1.1万平方公里。
黄土沉积区地貌形态变化较大,区内地貌类型以薄层黄土覆盖基岩丘陵、黄土丘陵、黄土台塬、黄河二、三级阶地等4个形态类型为主。
区内地质灾害以黄土崩塌、黄土滑坡、黄土塌陷、黄河塌岸为主。
2.2研究区区域地质环境2.2.1气象水文豫西黄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南下控制,多西北风,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大气环流开始转换,光温水同步上升;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秋季大气环流又开始转换,光温水同步减少。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探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探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探魏爱花(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在黄土高原区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背景下,研究西北区其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战争,合理地提出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人类工程活动是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建立群测群防网络通过开展高精度黄土高原区地质灾调查,查明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研究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政府机关应该广泛应用“3S”技术,建立动态预警信息系统,为该地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有助于黄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对策;黄土高原;3S;环境意识引言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陕西北部、山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部分地区,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黄土面积覆盖最大的高原。
其中西北黄土高原南以秦岭、伏牛山、大别山等山系为界;北以腾格里-乌苏里沙漠南缘为界;东到吕梁山;西到西宁盆地;天山黄土分布区主要包括伊犁谷地及东天山。
主要涉及到青海东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陕西中北部、及新疆中部等地区[1]。
(引自:程秀娟. 西北地质灾害调查局)1 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时间分布特征,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可分为山地地质灾害和平原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活动的时间特点划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最易发生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及水土流失。
1.1 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震及人工砌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坡面,整体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浅析黄土坍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防治措施--以太原市阳曲县城小南坡街坍塌为例
4 防治措施
针对黄土边坡坍塌灾害发生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采取加固和疏导相结合、分块与整体相协调的治理设计思 路,体现安全、有效的环保型治理思想,以提高治理工程 的经济性、可靠性、科学性和环保水平为原则。
作者简介:付荣(1987—),女,山西孝义人,工程师,硕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地质专业,主要从事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方面的工作。(邮箱)328715956@
092 地质环境 DIZHIHUANJING
发生4次,占总次数的40%。1994—1996年降水量逐年增 大,1996年达到最大,为693.4mm,随之又逐渐减小; 1999年达到最小,为264.1mm。特别是2007年9月份以来, 项目区经过数十年来少遇的连续降雨,致使坍塌体发生, 并造成灾害。地质灾害随降雨量的变化趋势见图1,由图可 知,坍塌发生与降水量具有较密切的关系。
化+排水管道+植草绿化等。 1)坡面清理、平整 坍塌体处于居民区周围,坡面上堆积了大量的生活垃
圾、建筑垃圾,首先对坡面上垃圾和杂草、树木进行清 除,另外,在垃圾覆盖层下有附近建房切坡堆积的虚土, 应进行开挖并分层夯实。
2)削坡减载 位于坍塌体北部居民院内的黄土梁,垂直节理裂隙十分 发育,随时可能发生崩塌,为降低坡体高度,消除地质灾 害隐患,对黄土梁进行削除。 3)排水渗沟 根据对小南坡街坍塌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分析,地下排 水是治理的关键,因此本次通过布置排水渗沟将地下水引 出,从而降低地下水水位,达到坡体稳定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降低地下水水位,扩大渗沟的疏排地下水的 影响范围,在开挖后的排水渗沟的侧壁上施工仰斜排水孔。 4)支撑盲沟 为将排水渗沟内的水排出坡体,紧靠排水渗沟顺坡向垂 直设置排水盲沟,支撑盲沟可以起到加固坡前坍塌堆积体和 疏排地下水的双重作用,排水盲沟一直延伸到坡脚挡土墙。 5)回填反压 为降低坡体的坡度,增加坡体的稳定性,在坍塌体的前 缘填土反压,填土反压后形成两级边坡,土中可铺设土工 格栅。 6)浆砌石护面墙 在填土反压的北侧边界,由于下部居民建筑距离边坡较 近,无回填的空间,为加固边坡,修建浆砌石护面墙。 7)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 在回填土的坡脚修建挡土墙,可以起到稳定填土边坡,
陕北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陕北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摘要: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发育,沟壑纵横,地形切割强烈,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特殊的地形、地貌及人类工程活动,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调查及资料分析,综合研究区域内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对防灾减灾,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陕北地区,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滑坡,崩塌,防治对策引言地质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地质灾害亦呈上升趋势,陕北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的地质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其中以滑坡、崩塌灾害最为突出,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1-2]。
以往工作成果尤其是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工作程度相对滞后,已不能满足当地防灾减灾的需要,因此需要对该区的地质灾害成因和防止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一、区域概况陕北北部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吕梁山南端的边缘地带,行政隶属于延安市、榆林市地区,境内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砂、泥岩互层,晚更新世上更新统黄土和中更新世离石黄土在中生代三叠系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侏罗系及新生界红土和黄土层,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造成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
该区域地质灾害发育频繁;其中滑坡灾害与地层岩性有直接关系,崩塌发生的位置多分布在公路两侧和村庄房屋附近,这两类地质灾害都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二、地质灾害种类特征(一)地质灾害类型本文中陕北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指的是引起灾害或具有潜在危害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类。
1.滑坡按照物质组成、滑体厚度、滑体体积、运动形式、发生原因、稳定状态、发生年代等方面分类,区内滑坡主要是由前缘牵引作用下,在自然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浅层小型土质滑坡,大部分滑坡处在基本稳定状态、其次为不稳定。
1.崩塌按照物质组成、崩塌体体积、稳定性等方面对崩塌进行了分类。
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生态化治理策略研究
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生态化治理策略研究摘要:陇东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同时地质灾害频发。
以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治理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地区当前已经获得的生态环境保护成就。
针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探讨当前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化治理提出思路或建议,助力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生态化治理引言我国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工作。
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国就明确提出要将生态建设作为我国的建设目标,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
陇东黄土高原处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腹地,当地的地形情况复杂,同时自然环境条件较差。
在水土流失情况严峻的背景下,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频发。
由于该地区的情况特殊,因此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陇东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工作,希望能够遏制当地的水土流失,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控制土地沙漠化的面积进一步扩大。
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陇东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探讨应当如何加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1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的关系1.1 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类型导致水土流失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而言,水土流失的产生均为外力导致。
外界的水力因素将会导致水土流失;外界的重力因素也会导致水土流失;外界风力因素也会导致水土流失;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水土流失。
无论哪一种外力作用所导致的水土流失都会导致土地的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将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具体而言,水土流失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其一,水力侵蚀;其二,重力侵蚀;其三,风力侵蚀;其四,人为侵蚀。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十分严重。
对当地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地区的土壤结构松散,同时季节性降雨量丰富。
另外,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该地区曾被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破坏,植被覆盖率较低,无法防风固土。
浅析黄土高原地区滑坡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
浅析黄土高原地区滑坡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摘要:作为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造成人员伤亡之频繁、经济损失之大,使得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的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文章从自然诱发因素与人为诱发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着重分析降水、人类开挖堆载对滑坡的影响,提出合理选址、防水排水、以及加强灾害风险管理等防治措施。
关键词:黄土滑坡,诱发因素,防治措施0 引言黄土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
滑坡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受其内在因素包括地层结构、地形地貌、地下水控制,在外在因素例如地震、降水、河流侵蚀及人类工程活动等的诱发下发生。
本文在收集大量已有滑坡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滑坡诱因进行总结,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类,自然因素有地震、河流及沟谷侵蚀、降水及冻融等;人为因素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包含农田灌溉、堆载与开挖、水库蓄水等[1]。
其中,降水与开挖为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也是多年来国内众多工程地质学专家、学者及滑坡灾害防治专家的研究重点[2]。
1 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1.1.自然诱发因素滑坡的自然诱发因素有地震[3]、河流及沟谷侵蚀、降水及冻融等,其中水是黄土滑坡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对天然斜坡的不利作用主要包括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水位上升,河流侧蚀、降水下渗等。
本文从降水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历时相对短、强度高的降水,在坡体无明显渗水通道时,对浅层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大,易引发浅层滑坡;而坡体发育卸荷裂缝、落水洞等良好的渗水通道时,在高强度降水的情况下,雨水会沿裂缝、落水洞集中灌入,到达坡体深部,触发较大规模的滑坡;当降水强度低、历时长时,水分亦能逐渐缓慢地迁移到坡体深部,引发较大规模滑坡。
降水通过渗入黄土而影响其稳定性,黄土的渗透性低,通过试验测定土样不同方向渗透系数[4],可见黄土在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高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一般为10-3-10-4cm/s,水平方向为10-5-10-6 cm/s。
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工程用地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工程用地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摘要: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主要存在一些小规模的小型黄土滑坡和黄土崩塌,拟建工程多纵跨北部黄土丘陵区和南部黄土塬两个次级地貌单元。
北部黄土丘陵区沟谷深切,沟壁陡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是区内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
本文对该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均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明确提出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不同技术进行有效治理,以确保工程安全。
关键词: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地质灾害防治.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3-477-011 前言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主要存在一些小规模的小型黄土滑坡和黄土崩塌等地质灾害,其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最佳的减灾效果。
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因势利导,因害设防,各种防治技术相结合,达到减灾的目的。
地质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地质作用与受灾对象相遭遇的结果。
没有致灾作用,灾害无法发生,而若致灾地质作用遇不到有价值的受灾对象,也造不成损失,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阻止地质灾害作用与受灾对象相遭遇,即避绕,二是对致灾地质作用的防治。
2 陕北黄土高原南缘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对于规模较大的滑坡,应尽量采取避绕措施,无法避绕时,应以低填方通过,避免在滑坡体前缘深挖方,与工程关系密切、有可能产生整体或局部复活的滑坡,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主要影响因素等,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具体而言,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区域对拟建工程有影响的小型滑坡,应采取如下措施予以治理:第一种小型黄土滑坡,其前缘受沟谷流水冲刷,并在暴雨作用下失稳。
因此应在滑坡体前缘修建砌石挡墙,防止水流冲刷坡脚,在滑坡体后缘挖方减载,在后缘以外5米范围内修筑截水沟,拦截地表水,防止水流入滑坡体范围内。
第二种小型黄土滑坡,其前缘收口变小,具坡面泥石流特征。
应以防水措施为主,即在滑坡体后缘以外5米处设置不透水的截、排水沟,将流向滑坡体的地表水拦截在滑坡体之外,在滑坡体表面设置树枝状排水沟,将汇入滑坡体的地表水排出滑坡体外。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灾害、成因、防治的研究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灾害、成因、防治的研究【研究目的】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据此探究一些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研究方法】1.分发调查问卷,并及时反馈来,统计,达到预期的目标。
2.从网上论坛中搜集各位同学的认识及意见,摘抄,记录。
3.实地考场。
4.结合采访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此项的两面性,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并针对此项课题加以叙说自己的意见。
【研究的基本过程】确定好要研究的项目后,分析要研究这个项目的原因以及它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到学校或者人多的地方进行分发调查,采访有关学科的老师,到网上搜索有关消息。
调查问卷填好后进行分析,然后结合采访查阅所得得出结论。
【研究成果展示】一、前言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地理位置为北纬34°~40°,东经103°~114°海拔800~3000米,它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城,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7省(区)的50个地(盟、州、市),317个县(旗、市、区),面积达64. 27万km2。
黄土高原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的边缘,全年总雨量少,65%的雨水集中在夏季,但降的强度大,往往一次暴雨量就占全年雨量的30%,甚至更多,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其次黄土高原的水系是以黄河为骨干,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约有200条,年径流量只有185亿mm(黄河干流除外),河流受汛期影响较严重,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以上。
黄土高原上的土层富含碳酸钙和磷、钾、硼、锰等元素,黄土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和悠久历史文化精粹所在地,也是21世纪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根据地。
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仅7%,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之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因此,黄土高原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陕西黄土灾害问题及其防治20160812
2、陕西黄土灾害防治
治理措施
1、一、二级坡采用1:1的坡率刷坡,三、四级坡采用1:1.25的坡率
刷坡,单级坡高8m,四级顶设置大平台,平台宽度30m; 2、五、六级坡采用1:1的坡率刷坡,七、八级坡采用1:1.25的坡率 刷坡,单级坡高8m,八级顶设置大平台,平台宽度30m; 3、九、十级坡采用1:1的坡率刷坡,十一、十二级坡采用1:1.25的 坡率刷坡,单级坡高8m,十二级坡顶设置大平台,平台宽度30m; 4、十三、十四级坡采用1:1的坡率刷坡,最后一级边坡刷至坡顶; 5、各级坡面采用人字型骨架护坡、植草绿化; 6、各级平台设置平台排水沟。
全省有34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2%。 其中高中易发区共10.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 的48.8%。 地质灾害隐患点12630处(全国29.2万处),直接威胁 人口57.94万人、房屋31.6万余间、土地10余万亩, 20座县城、191处公路铁路受到威胁。
威胁500 -1000人的隐患98处,威胁1000人以上的隐患 69处。
防治方法
• 避——开;排——水;减——重;挡—填半挖路基悬臂式棚洞 半路堑棚洞
落石平台与挡石(防崩)墙
落石槽
护面
镶补
注浆加固
支撑危石、防风化支护墙
护面加固
嵌补
支顶
宝天铁路葡萄园滑坡——改线绕避
2、陕西黄土灾害防治
2.2 防治方法 崩塌隐患
挡墙治理
2、陕西黄土灾害防治
效果图 挡墙治理
2、陕西黄土灾害防治
2.3 案例分析
谢谢!!!!
2011年8月20日蓝田县华胥镇西元峪村樱桃园中地裂缝
吴起县城黄土垮塌造成17人 死亡(2002年7月25日)
白水县白水煤矿冯雷镇大雷公村矩形地面塌陷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摘要:随着经济水平与工程技术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则是滑坡防治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它对滑坡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和后续治理设计工作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以削坡减重、堆载阻滑方法为基础,分析了某地区黄土边坡削坡、堆载处理模式及坡面处理方法,为黄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黄土地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引言滑坡、崩塌是黄土地区数量最多、危害和损失最大的地质灾害。
某市为典型的黄土地貌,由于黄土力学性质相对较差(如大孔隙、节理发育、湿陷性等),加之近年来工程活动加剧,在雨季和冻融期以黄土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本文以某地区黄土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为研究课题,结合削坡减重与堆载阻滑的治理方法,提出适合某地区黄土崩塌、滑坡的治理方法。
1滑坡灾害分析评价体系滑坡地质灾害分析评价是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勘察手段,查明滑坡区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滑坡要素、自然地理条件、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等环境地质条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等灾害特征和可能的致灾因子;在这个基础上,分析滑坡产生的影响因素、活动历史及其演化规律,判断其成因机制与成因类型,并结合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然后结合试验等方法,获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得到滑坡体的安全系数;最后综合定性、定量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给出其危险性评价。
2滑坡勘察阶段的不确定因素2.1资料收集中的不确定因素收集资料属于前期工作,其全面性、有效性等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对地质灾害危害等级的评价以及工程等级的确定,是建立在危害对象与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基础上的,如果对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建(构)筑物及各类管线分布情况了解不全面,则会直接影响其评价结果。
黄土地区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思路
黄土地区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思路发表时间:2018-05-16T16:43:04.9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作者:崔建华[导读] 摘要:黄土是一种第四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我国黄土分布范围广、具有特殊成分和工程地质特性。
山西华冶勘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原市 030002 摘要:黄土是一种第四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我国黄土分布范围广、具有特殊成分和工程地质特性。
黄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黄土分布地区地质灾害频发,黄土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取决于黄土分布区域特征和局部地形条件,因此,分析常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等,加强对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对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黄土;地质灾害;减灾1.黄土地质灾害因为黄土形成过程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地质灾害频发种类繁多的特性。
黄土地质灾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综合产生的结果。
细分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滑坡发生在城镇中则会造成人畜伤亡、毁坏工厂、学校、行政单位房屋等一些列灾难。
工矿区一旦发生滑坡将直接摧毁矿山基础设施、毁坏厂房、造成人员伤亡和矿山停工停产,造成损失不可估量。
崩塌造成的主要损失是通过中断交通给运输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此影响不只局限于发生崩塌灾害的当地地区,更严重的是造成的连锁反应。
地裂缝是在一些城市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是地表岩层、土体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
泥石流是在暴雨、冰雪融化等现象发生后的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发育特征2.1滑坡滑坡是在土体自身重力影响下黄土斜坡大块甚至整体顺着沿软弱结构面向下滑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