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的前世今生未来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紫杉醇市场分析

紫杉醇市场分析

紫杉醇市场分析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

在过去几十年里,紫杉醇市场经历了持续增长和快速发展,因为它在癌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紫杉醇的市场需求、供应链和未来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紫杉醇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癌症治疗领域。

由于其卓越的抗癌活性和广谱动力学特性,紫杉醇被用于治疗多种癌症,例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

癌症的高发率和不断增加的患者数量推动了紫杉醇的市场需求。

此外,随着癌症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紫杉醇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其次,紫杉醇市场的供应链包括紫杉醇的生产商、经销商和最终用户。

目前,全球紫杉醇市场的主要生产商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

这些生产商通过与经销商和最终用户建立合作关系,将紫杉醇产品推向市场。

生产商通过与最终用户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反馈,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疗效。

紫杉醇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除了主要的生产商,还存在许多小规模的生产商。

这些小规模生产商主要通过定制化生产和灵活的供应链来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

此外,由于紫杉醇的专利已过期,一些仿制药也进入了市场,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生产商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未来,紫杉醇市场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抗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展,紫杉醇可能面临来自其他替代治疗药物的竞争。

例如,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疗法的出现可能改变癌症治疗的格局。

因此,生产商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特异性和抗癌活性,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另外,紫杉醇市场还面临着市场规模扩大的机遇。

随着全球癌症患者数量的增加和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紫杉醇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特别是在亚洲和中东等地区,由于人口增长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癌症治疗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总的来说,紫杉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在市场需求、供应链和未来市场前景等方面都具有巨大潜力。

紫杉醇的故事

紫杉醇的故事

紫杉醇的故事紫杉醇的简介紫杉醇(Taxol,paclitaxel)被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是获得FDA批准的第一个来自天然植物的化学药物。

它包含一串并连在一起的两个六元环夹着一个八元环,再一个四元环,环上缀了个小“尾巴”。

紫杉醇一共有11个立中心,多个功能团,如是复杂,是一种只有自然界才能调制出的“怪物”。

探索历史及药理最初,紫杉醇是从短叶紫杉(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中分离获得,这种紫杉主要分布在北美西北太平洋区域从北加到阿拉斯加的原生森林中。

当时这种杉树还不太为人所知,这种籍籍无名也使其显得不重要。

它中等高度,树皮呈红紫色,其针状叶细而扁平,轻微弯曲,不到一英寸长。

它通常藏身在溪流岸边、深谷或潮湿的沟壑之中,掩映在高大的松类树木的荫蔽之下。

其木材既硬又重,腐败缓慢,用途有限。

在它的抗癌作用被发现之前,林木工人们通常砍伐了这些树后当柴烧,或者打树桩当篱笆,把它当成一种“垃圾树”1979年,爱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Susan Horwitz报道了紫杉醇独特的活性作用机理,这使它进入了成为一类新的肿瘤化疗药的雏形阶段。

事实上与细胞有丝分裂密切相关的微管蛋白几乎普遍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微管蛋白分子本身是多种多样的,在哺乳动物中,至少存在6种α-微管蛋白和相应同样数量的β-微管蛋白,每种微管蛋白都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这些不同类型的微管蛋白非常相似,并且它们能可逆性聚合成微管。

染色体的分离需要借助这些微管。

有丝分裂后,这些微管又重新解聚成微管蛋白。

仿锤状微管短暂的瓦解能优先杀灭异常分裂的细胞,一些重要的抗癌药物,如秋水仙碱、长春碱、长春新碱等就是通过阻止微管蛋白重聚合而起作用的。

与这些抗有丝分裂的药物相反,紫杉醇是已知的第一种能和微管蛋白聚合体相互作用的药物,它能与微管紧密地结合并使它们稳定。

并且紫杉醇促使的微管蛋白可以在缺乏GTP(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GTP的存在才能使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情况下聚合。

紫杉醇——现代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典范

紫杉醇——现代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典范
从1992年到2001年,将近10年时间, 云南红豆杉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分布 在滇西横断山区中的300多万棵红豆杉, 绝大部分被剥了皮(有调查数据认为是 92.5%),现正在慢慢死去。红豆杉生 长缓慢,要上百年才能成材,而1公斤 树皮只卖5元钱。
199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有关专家会同中国 科学院的专家,在一次保护野生红豆杉资源专题会议上 向林业部建议我国亦应颁布保护这种野生资源的法令。 1995年野生红豆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相当于 “植物中的大熊猫”,严禁砍伐。



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优势
(1) 生产的可重复性,在工业上可用发酵罐大规模进行 生产,内生真菌生长迅速,易于培养,易于缩短生 产周期,可满足市场的需求,降低紫杉醇的价格; (2) 微生物的发酵生产不需要特别的技术; (3) 微生物育种和选育速度会明显高于植物细胞株; (4) 在药厂利用微生物规模化发酵生产的技术比较成熟,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的转产风险明显小于细胞 培养法与化学合成法; (5) 生物多样性丰富: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了20多 个属内生真菌可以产生紫杉醇,其寄主也不仅限于 红豆杉属植物,从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
O
O O OH
HO
A
B C
反应步骤多达数十步 大量使用手性试剂 反应条件极难控制 制备成本昂贵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HO BzO
H
D
AcO O
2. 化学半合成
• 母核:红豆杉针叶中提取BaccatinIII(R=Ac)和 10-去乙酰基巴卡亭III(10-DAB,R=H) RO • 侧链:化学合成 18
英文名:Paclitaxel, Taxol® 分子式:C47H51NO4 二萜类化合物 M.C. Wani et al. 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Taxol, a Novel Antileukemic and Antitumor Agent from Taxus breoifol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71, 93, 2325.

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进展课件

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进展课件

紫杉醇简介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市场需求
▪ 抗癌一线用药 销售额年增长率5亿美元
▪ 理论需求量 2g /人, 500万人/年 1000kg/年
▪ 实际销量 350 kg/年
紫杉醇供需相差十分悬殊
30
25 25
20
20
18.2
14.8 15
12
完成结构鉴定
肿瘤药的三大成
1979Βιβλιοθήκη 发表作用机制就之一
1983 1985 1991
临床Ⅰ试验 临床II期 临床III期
•汤姆森科技桂冠 奖
1992
FDA批准上市
Ramesh Panchagnul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1998(172)1-15.
brevifolia的树皮中分离 广泛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等十几种癌症 目前主要来源于红豆杉属植物
紫杉醇简介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理化性质
C6H5
Ph2
O
Ph3
C6H5 O
18
AcO
10 11
9
O19
OH
2'
12
N 3' 1' O 13 1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源问题解决办法(一)
人工栽培
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等无性繁殖方 法快速、大面积人工繁育红豆杉幼 苗
寻找红豆衫的替代物
从红豆杉非树皮部位提取 产紫杉醇的非红豆杉植物

紫杉醇药源的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紫杉醇药源的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紫杉醇药源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加之人们对于生命科学的不断探索,许多天然药物的药源也随之被不断研究,其中就包括了一种具有抗肿瘤特性的天然化合物——紫杉醇。

紫杉醇作为一种著名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已经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紫杉醇的药源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紫杉醇的药源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科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生物碱,其主要产自于太平洋西北部及加拿大地区的云杉树(Taxus brevifolia Nutt),同时也有些产自于欧洲、亚洲等地的兴安落叶松(Taxus chinensis)及四川云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 var. Mairei),其中以加拿大云杉树为最为优质的原材料。

这些植物当中主要以云杉为最为优质的紫杉醇药源。

紫杉醇主要由云杉树的树皮、树干、叶片等部位提取,这些部位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紫杉醇,但重要的是树皮和树干部分的含量最为丰富。

而提取紫杉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化学方法提取,如用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从云杉树的树皮、树干、叶片等部位中进行提取;另一种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提取,如利用云杉拟南芥转基因的方法进行人工合成。

无论是哪种方法,其提取效率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采集季节、采集地区、提取方法等因素均能影响提取效率。

二、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1.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紫杉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植物成分,在药理作用方面表现出了多种作用机制。

目前研究表明,紫杉醇主要通过干扰细胞微管的动态稳定发挥其药理作用,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

同时,紫杉醇还表现出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

2. 紫杉醇的研究进展紫杉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在研究方面也备受关注。

在分子结构方面,研究人员已经对其分子结构、合成及修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提高其药效及副作用降低。

在药理作用研究方面,研究人员也比较关注其作用机制及副作用等问题,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紫杉醇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紫杉醇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紫杉醇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紫杉醇的奇迹之旅紫杉醇,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天然药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吸引了全球科研人员和医生的广泛。

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故事始于它的发现和历史,涵盖了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解析,以及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的研究。

紫杉醇的发现和历史紫杉醇最初是从太平洋紫杉树(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中提取得到的。

20世纪下半叶,科学家们对太平洋紫杉树的树皮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含有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化合物逐渐被确认为紫杉醇。

自此,紫杉醇开始在医学和药学领域发挥其神奇的作用。

紫杉醇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紫杉醇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种复杂的环状化合物和醇类,其分子式为C47H51NO14,分子量为9。

紫杉醇还包含多种同分异构体,如紫杉烷和紫杉酚等。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紫杉醇独特的化学结构。

研究表明,紫杉醇的药效主要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有关。

通过现代药物化学技术,我们可以对紫杉醇进行提纯和结构修饰,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

紫杉醇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作为一种抗癌药物,紫杉醇的药理学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从而干扰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临床应用上,紫杉醇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例如,在卵巢癌治疗中,紫杉醇通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紫杉醇还被用于非癌性疾病的治疗,如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然而,紫杉醇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这需要科研人员和医生共同努力解决。

紫杉醇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为人类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深入了解,以及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探索,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发挥紫杉醇的药效,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结构特征、提取分离、生物活性及其制备工艺的学科。

它与人类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紫杉醇的发现及发展

紫杉醇的发现及发展
紫杉醇被用于多种实体瘤如乳腺癌、肺癌的研究。 ❖ 1991年,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获得了美国癌症
协会关于紫杉醇合作开发的授权。 ❖ 1992年7月,新药申请文件提交,同年12月获得了
FDA批准,把紫杉醇推上市场,商品名泰素Taxol
9
几种获取紫杉醇的途径
❖ 目前关于紫杉醇的获得方法主要是提取与合成 ❖ 合成包括:化学合成(半合成和全合成),生物
主要内容
❖紫杉醇简介 ❖紫杉醇应用现状及前景 ❖紫杉醇的发现历程 ❖几种获取紫杉醇的途径 ❖紫杉醇的应用研究 ❖紫杉醇药物的发展趋势
1
紫杉醇简介
3D model and chemical structure of Taxol (Paclitaxel)
2
紫杉醇简介
❖ 紫杉醇(Paclitaxel,Taxol,太平洋紫杉醇)是 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被用于癌症治疗(主要是 卵巢癌和乳腺癌)。
合成 ❖ 提取:在目前发现的所有含紫杉醇的红豆杉属植
物中以欧洲短叶红豆中紫杉醇含量最高(0.069 %),而最低含量只有 0. 003%,约从 38000 棵紫杉树中方可分离提纯得到 99%纯度的紫杉醇 约 25kg,对于成树其紫杉醇含量为:树皮>树叶 >树根>树干>种子>心材。即使以树皮为原料提 取的话,每提取一公斤紫杉醇就需要活剥10吨树 皮!
brevifolia ❖ 1966年6月,纯组分的分离以及一些物理常数
6
分离过程
7
快速发展
发展大事记:发现 之后的快速发展
8
❖ 在1982年至1994年间,紫杉醇的化学合成以及临 床研究获得快速进展。
❖ 1982-1984年进行动物毒性试验。 ❖ 1983-1986年,进行了临床Ⅰ和Ⅱ期试验。随后,

紫杉醇

紫杉醇

第七章7.4 紫杉醇的生产工艺7.4.1 概述紫杉醇(Paclitaxel,Taxol®,图1),最早是由美国化学家Wani 和Wall于1971年从太平洋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

它具有独特的抗癌机制,其作用位点为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中至关重要的微管蛋白。

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蛋白聚合而形成稳定的微管,并抑制微管的解聚,从而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最终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紫杉醇1992年12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

1994年,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1997年FDA批准使用紫杉醇治疗爱滋病关联的Kaposi's恶性肿瘤;1998年和1999年,FDA又分别批准半合成紫杉醇与顺铂联合使用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

紫杉醇是近几年国际公认的疗效确切的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之一。

-五羟基-紫杉-11-烯-9-酮-4-乙酸酯-2-苯甲酸酯-10-乙酰基-13-a,13b,7a,4a,2b,20-环氧-1b紫杉醇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整个分子由三个主环构成的二萜核和一个苯基异丝氨酸侧链组成。

分子中有11个手性中心和多个取代基团。

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2,元素百分比C:66.41,H:6.02,N:1.64,O:26.23。

化学名:5[(2′R,3′S) -N-苯甲酰基-3′-苯基异丝氨酸酯]紫杉醇的来源最初以天然提取为主,主要是从由红豆杉属植物的树皮中分离得到。

红豆杉植物是生长极为缓慢的乔木或灌木,其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平均为万分之一点五,从中提取紫杉醇的收率大约为万分之一,这样制取1 kg紫杉醇就需树皮10吨,这种生产紫杉醇的方法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经禁止或严格限制用这种方法来生产紫杉醇。

为解决紫杉醇的大量供应问题,人们曾探索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化学合成等方法制取紫杉醇。

其中,化学合成是人们首先想到的解决紫杉醇药源问题的一条途径。

紫杉醇

紫杉醇

紫杉醇1.紫杉醇的发现和历史2.紫杉醇的化学结构3.紫杉醇的提取分离方法4.紫杉醇的合成研究5.常见的几种紫杉醇药物6.个人感想1.紫杉醇的发现和历史紫杉醇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这类植物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共有11种。

最初,紫杉醇是从短叶紫杉(Taxus brevi folia)的树皮中分离获得的,在它的抗癌作用被发现之前,林木工人通常把它砍了当柴烧或者用来做篱笆。

早在1856年德国科学家Lucas·H开始对Taxus baccata Linn(浆果红豆杉)进行化学研究,并从其叶片中提取出粉状碱性成分Taxine,但在随后的100多年里没有多大的研究进展。

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光谱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才开始对红豆杉属的植物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20世纪初,人们发现美国西部山区的一个有一片红豆杉林的小城镇中的居民很长寿,他们的寿命最短的在95岁以上,绝大多数的人寿命超过100岁,而且百岁老人随处可见。

科学家到那里考察发现当地居民除了两个与其他地方居民不同的生活习惯外,其余的都差不多。

一是当地居民喜欢采摘山林中的红豆杉树叶泡茶喝;二是经常去红豆杉林中散步或运动。

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对红豆杉的研究兴趣,他们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一种对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的提取物——紫杉醇。

后来研究表明其化学结构为紫杉烷类中的一种四环二萜类化合物【1】。

1962年8月,在美国农业部任职的植物学家Barclay响应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发起的植物提取物抗癌活性成分筛选研究,收集了7Kg太平洋紫杉的树皮寄回了NCI。

这些样品后来经NCI北卡罗莱纳州“研究三角学院”(Research Triangle Institute ,RTI)分馏实验室的美国化学家Wani博士和Wall博士。

他们分离提取得到紫杉醇的粗提物,在筛选实验中他们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抑制活性,有强烈的KB细胞毒作用及抗小鼠肉瘤和抗白血病活性。

紫杉醇的前世今生未来

紫杉醇的前世今生未来
30 25 25 20 20 14.8 15 10 6.6 5 0.8 0 1992 1994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3.4 12 18.2
结束语
• 与日益走俏的紫杉醇市场相反,红豆杉的自然资源破坏越 来越严重,合理利用和保护红豆杉已刻不容缓,应保证药 用,禁绝材用,强调枝叶的充分利用,积极发动全民造林, 对现有资源就地保护。以后应该营造更多的红豆杉林而且 现存的红豆杉资源应该严格地保护起来。 • 人工栽种是保护红豆杉资源的重要手段,植物组织培养 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有效措施,而生物、化学合成将是最终 解决紫杉醇药源的主要途径,应做到各种研究领域有机结 合、协同发展,既要对组培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又要 在生物、化学合成上有重大突破,更要加强生产和临床的 研究、早日实现产业化生产。
紫杉醇的有效获得
• 红豆杉
主要原料植物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全球 十大濒危物种 之一
• 生长缓慢 分布有限 Taxol 含量低 • 红 豆杉树皮 、 树叶或 嫩 枝获得紫杉醇
树皮中Taxol含量:0.000010.069% 3000棵树=10吨树皮=1kg Taxol=500病人
紫杉醇的有效获得
紫杉醇的来源功效
二、结构鉴定 •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 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 生代谢产物。 • 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
三、理化性质
分子式:C47H51O14N 分子式: 分子量: 分子量:853.9 熔 点:216~217℃ 216~ 紫杉醇为针状结晶,具有高度的亲脂性,不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为0.006 紫杉醇为针状结晶,具有高度的亲脂性,不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为0.006 mg /mL) ,不溶于石油醚,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有机溶 不溶于石油醚,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 剂。与糖结合成苷后的水溶性大大提高,紫杉醇分子中虽有含氮取代基,但 与糖结合成苷后的水溶性大大提高,紫杉醇分子中虽有含氮取代基, 氮原子处于酰胺状态,邻近又有吸电子基,故不显碱性而为中性化合物。 氮原子处于酰胺状态,邻近又有吸电子基,故不显碱性而为中性化合物。紫 杉醇对酸相对稳定(pH4 范围内) 碱性条件很快分解。 杉醇对酸相对稳定(pH4-8范围内),碱性条件很快分解。 (pH4-

白蛋白紫杉醇发展史

白蛋白紫杉醇发展史

白蛋白紫杉醇发展史
白蛋白紫杉醇是一种在肿瘤治疗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其发展历程也比较漫长。

最初,紫杉醇是从美国太平洋西北部的红杉树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物质,被发现有抗癌作用。

但是,由于红杉树生长缓慢,提取困难,紫杉醇的生产量极为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其他来源的紫杉醇。

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药理学家发现人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白蛋白蛋白质,可以用来作为紫杉醇的载体,从而提高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随着对白蛋白紫杉醇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具有比传统紫杉醇更好的药理特性,如生物利用率更高、副作用更小等。

因此,白蛋白紫杉醇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

目前,白蛋白紫杉醇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中,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成为现代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随着对白蛋白紫杉醇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它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 1 -。

紫杉醇

紫杉醇

• 紫杉醇的应用受到限制
• (1)药源紧张。 • (2)水溶性低,口服生物利用度差。 • (3)助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会引起不良 反应。 • (4)紫杉醇本身引起的毒性反应,如神 经毒性。
• 紫杉醇新剂型开发 • 前体药物:与其他化合物交联形成无活性 的衍生物 ,在体内经酶解或水解后解离出 活性药物。 • 糊剂 :选择生物相容性聚合物 ,制成外用 糊剂 ,亦可实现紫杉醇局部用药,具有持 续释放和缓慢的抗血管活性作用。 • 脂质体:利用脂质体包裹技术,提高了紫 杉醇水溶性,在耐药性方面比Cremophor 为溶媒有了较大的进步。
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研 究进展
紫杉醇(Taxol)
• 紫杉醇(Taxol)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 到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 • 美国化学家瓦尼(M.C. Wani)和沃尔 (Monre E. Wall)于1963 年首次从一种生 长在美国西部的名为太平洋杉(Pacific Pacific B C Yew)的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 A D 提物。
C13位支链、C2位苯甲酰基和C4位乙酰基以 及D环对其生物活性是必需的,而对C1位、 C7位、C9位和C10位等的结构进行修饰往往能 改善其生物活性和水溶性。 将C2-OBz立体构型翻转得到2-epi-Taxol, HCT116细胞毒性和微管蛋白聚合试验测定 显示:该修饰物既无细胞毒性,也无促微 管蛋白聚合的活性修饰。 C7位被OCH2SCH3可以提高活性。
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①紫杉醇可使微管蛋白(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 蛋白)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失去动 态平衡,诱导与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 配,防止解聚,使微管稳定,从而阻止癌细 胞的生长。
微管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 它由两条 类似的多肽为单位构成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形 成。微管具有构成细胞网状支架, 维持细胞 形态,参与细胞运动,参加细胞器的位移及 胞内物质运输等功能, 尤为重要的是染色体 的分裂和位移,均需在微管的帮助下进行。

紫杉醇类抗癌药研究进展-刘建

紫杉醇类抗癌药研究进展-刘建

Taxane Sidestream
Docetaxel API
S/S Paclitaxel API
Natural Paclitaxel API
Hydrolysis
10-DAB 98% Pure
第二代紫杉醇类抗癌药的资源
第二代紫杉醇类抗癌药的资源
加拿大红豆杉在 北美的分布图:
第二代紫杉醇类抗癌药的资源
供医药行业使用
第二代紫杉醇类抗癌药的资源
Canadian Yew
Extraction and Partition
First Purification
9-DHAB 98% Pure
SemiSynthesis
10-DAB 98% Pure
Paclitaxel 10% Pure
2nd and 3rd Purification
9-羟基紫杉醇的水溶性是紫杉醇的100倍,而9-羟基多烯紫杉醇的水溶性 是多烯紫杉醇的200倍以上。这个水溶性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 足制剂的要 求。
第二代紫杉醇类抗癌药
9-羟基紫杉醇及9-羟基多烯紫杉醇:
2,生物活性: 9-羟基紫杉醇及9-羟基多烯紫杉醇在动物实验中对小白鼠移植性肿瘤B16,
P388等瘤株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证明其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防止解聚,稳定微管的作用强于紫 杉醇及多烯紫杉醇(大约为后者的1.5-2.5倍)。
第二代紫杉醇类抗癌药的资源
1,资源介绍:
9-OH 紫杉醇类化合物一般都是由9-羟基-13-乙酰基巴卡亭 III (9-DHAB)作 为合成前体开始合成的
9-DHAB 广泛存在于加拿大红豆杉的针叶中,其含量可以高达1000-3000ppm, 9-DHAB 易于分离,甚至可以不通过层析技术即可得到90%以上纯度的产品 加拿大红豆杉资源丰富,该品种广布于加拿大中东部各省及美国东北部各州 据加拿大林业部门1998年的调查估计,加拿大每年可提供6000吨左右的干叶

白蛋白紫杉醇:一款纳米化疗药的前世今生

白蛋白紫杉醇:一款纳米化疗药的前世今生

⽩蛋⽩紫杉醇:⼀款纳⽶化疗药的前世今⽣⽩蛋⽩紫杉醇的过去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太平洋紫杉树的树⽪中发现了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

没多久,紫杉醇就被提取纯化和试验,于1992年获批⽤于卵巢癌治疗。

然⽽单靠从紫杉树中提取获得紫杉醇远不⾜以满⾜临床众多患者的需求,科学家们就继续开展研究,并从欧洲紫杉中发现了丰富的半成品,⽤它来半合成紫杉醇,解决了紫杉醇的供应问题。

然⽽,紫杉醇只有依靠聚氧⼄烯蓖⿇油溶解才能保证⼀定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但在20%~40%的患者中,注射该溶剂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

为了预防和减少过敏,患者在治疗前需要预先使⽤激素药物,同时紫杉醇在静脉注射之前需要⼤量稀释,因此完成⼀次紫杉醇注射,⼀般需要3⼩时,甚⾄更久。

针对紫杉醇不易溶于⽔的特性,科学家⼜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利⽤⽩蛋⽩作为纳⽶载体来承载紫杉醇。

⽩蛋⽩是⼈体⾃⾝的蛋⽩,不会像蓖⿇油那样引发免疫反应。

应⽤⽩蛋⽩纳⽶技术制备的⽩蛋⽩结合型紫杉醇(以下简称:⽩蛋⽩紫杉醇),不仅解决了过敏问题,还提⾼了治疗效果。

在对乳腺癌的治疗中,常规的紫杉醇治疗只能达19%的缓解率,⽽⽩蛋⽩紫杉醇可以提⾼到33%[1]。

在中国进⾏的晚期乳腺癌⼀线治疗的临床试验中(CA201),⽩蛋⽩紫杉醇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56%,⽽对照组使⽤常规化疗药物只能达到27%[2]。

此外,⽩蛋⽩紫杉醇也⼤⼤降低了对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治疗后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只有紫杉醇的⼀半,同时也⼤⼤缩短了注射所需时间,半⼩时即可完成注射 [1]。

⽩蛋⽩紫杉醇的药效之所以能够提⾼,是因为纳⽶载体能够将药物快速传递到癌组织,且停留时间更长。

因为科学家的不断深⼊研究和纳⽶技术的发展,使得⼀个天然化合物的抗癌药⽤价值得到了⼤⼤提⾼,进化成为⼀个副作⽤更⼩、治疗效果也更好的药物。

⽩蛋⽩紫杉醇的今天在美国,⽩蛋⽩紫杉醇已被⽤来正式治疗乳腺癌、⾮⼩细胞肺癌、胰腺癌等。

2009年,⽩蛋⽩紫杉醇正式进⼊中国市场,但⽬前正式批准的适应症尚只有乳腺癌。

紫杉醇的发展历程

紫杉醇的发展历程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三).合成过程
• a.A环前体的合成:利用Diels-Alder反应可以高收率
的获得区域选择性的目标化合物。
• b.C环的合成
以硼酸酯为模板可以使二烯与亲二烯试剂在一个专一 的方向上加成,其区域选择性恰与目前C环所要求的 一致。
• C.合成过程-ABC三环体系的构建
将1,2位邻二醇羟基形成碳酸酯保护,4,20位形成 甲叉二氧基则可以促使9,10位二醛基在空间上相互 接近,使McMurry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通过上述合成步骤就会得到紫杉醇单体。
精选完整ppt课件
13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
六.紫杉醇的毒副作用
• 用紫杉醇治疗的有些病人出现严重的急性过敏反
应,使必要的治疗受到干扰或停止治疗。在临床 试验中,用紫杉醇治疗的少量病人出现明显的心 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梗塞、房倾、轻度充血 性心衰、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窒性心律不齐 等。与紫杉醇有关的其它不良反应包括几乎所有 病人全部脱发;4%~30%的病人发生心粘膜炎; 最主要的是轻度恶心、呕吐和局部静脉炎(4%~ 64%)。这些受年龄、以往的治疗或接受紫杉醇 总药剂量的影响.
精选完整ppt课件
2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二.紫杉醇的作用机理及代谢
• 紫杉醇是二萜类化合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相对分子质量
为853.9,熔点为213~216℃,无臭,无味,具有高度亲脂 性,在甲醇、乙醇、氯仿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在水中 几乎不溶。紫杉醇特异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和M期,使 微管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体丝,阻止肿瘤 细胞的分裂和繁殖。紫杉醇也作用于巨噬细胞上的肿瘤坏 死因子(TNF)受体,促使释放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对 肿瘤细胞起杀伤或抑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