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浓度应用参考表

合集下载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 术语和定义1.1 环境空气ambient air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1.2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μm 的颗粒物。

1.3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particulate matter(PM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 μm 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

1.4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particulate matter(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1.5 铅lead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1.6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指存在于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中的苯并[a]芘。

1.7 氟化物fluoride指以气态和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1.8 1小时平均1-hour average指任何1小时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1.9 8小时平均8-hour average指连续8小时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也称8 小时滑动平均。

1.10 24小时平均24-hour average指一个自然日24小时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也称为日平均。

1.11 月平均monthly average指一个日历月内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1.12 季平均quarterly average指一个日历季内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1.13 年平均annual mean指一个日历年内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1.14 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

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的浓度。

2 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和质量要求2.1 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二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常温臭氧消毒灭菌柜验证方案

常温臭氧消毒灭菌柜验证方案

范围:SJ-X-02A-LA1000型常温臭氧消毒灭菌柜职责:工程部、质量部、生产部、生产车间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1.概述1.1名称及编号1.1.1设备名称:常温臭氧消毒灭菌柜1.1.2生产厂商:南昌市三净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1.1.3安装条件: 1.1.4设备编号: 1.2用途和能力1.2.1用途:用于洁净工作服的消毒灭菌。

1.2.2灭菌能力:机器柜内容积_____________L ,每次消毒无菌工作服______套。

1.3工作原理——工作风道设计成柜体内底部进风,通过两边夹层进入上部臭氧发室内,由低噪音轴流风机从柜体上部往下直接送出,从而形成循环工作方式。

——臭氧发生装置将流经臭氧发生管附近的空气电离产生臭氧并由风机送往工作室内,对工作室内的工作服进行消毒灭菌。

1.4简要操作流程备注:常规消毒或临时消毒工作方式每次只能选用一种工作方式。

2.验证的目的2.1检查和确认三净臭氧常温消毒柜的安装是符合设计要求,资料和文件齐全, 所用的仪器仪表是经过校正的。

2.2确认三净臭氧常温消毒柜的运行是符合设定的标准,预定的技术要求,可达到说明书上技术指标。

2.3确认对洁净服的灭菌符合要求。

日期:年月日4.安装确认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5.运行确认5.1灭菌程序的设定——三净常温臭氧消毒柜有常规消毒及临时消毒两种灭菌程序可供用户选择。

两种灭菌程序消毒时间均设定为2小时,具体操作程序见《操作规程》。

5.2试运转记录5.2.1合格标准5.2.1.1臭氧浓度:臭氧柜内臭氧浓度≥50mg/m3;5.2.1.2消毒时间:臭氧消毒时间≥60min;5.2.2测试方法5.2.2.1测试条件5.2.2.1.1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室内无外界气流,无强烈阳光照射或其他热辐射。

5.2.2.1.2电源——额定电压220V±22V;——频率50±1Hz。

5.2.2.1.3试验用仪器仪表——臭氧浓度检测仪:_____________________——石英钟电子计时器:___________________5.2.2.2消毒柜臭氧浓度的试验——消毒柜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用臭氧浓度检测仪,测量消毒柜内中心臭氧浓度,应符合5.2.1.1条要求。

臭氧消毒实验

臭氧消毒实验

实验设计方案及步骤(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熟悉臭氧消毒的原理和机制。

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品种草莓产量。

3.要求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4.掌握草莓的基本信息、营养价值及有机种植技术等知识5.臭氧对草莓常见病害防治效果,运用对草莓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研究方面知识,从实践及理论方面解决的草莓种植有机生产过程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6.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记录观察,动脑动手,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及大田管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臭氧对病菌的毒杀过程属于生物化学氧化反应,其杀毒机理为臭氧的氧化作用氧化病菌内部分葡萄糖发生代谢时所需的酶,使病菌细胞内代谢紊乱,进而达到抑制病菌细胞生长,甚至让其死亡。

病菌死亡大体可分为失活死亡和溶解死亡;失活死亡:臭氧通过渗透病菌细胞的胞膜组织,浸入病菌的细胞膜内,后使病菌细胞发生通透性畸变,进而抑制病菌细胞繁殖生长,使其渐渐死亡。

溶解死亡:臭氧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菌、病毒细胞内的部分细胞器和DNA、RNA,让病菌不能正常发育繁殖,进而让其细胞死亡。

臭氧消毒的毒杀作用效果很强,灭杀病菌彻底,几乎对所有细菌、霉菌、真菌、原虫、卵囊都有较强的灭杀作用。

同时臭氧的分解能力也极强,可利用这个性质来灭杀草莓种植时附着在种植环境的水中、空气中及幼苗叶面上的各种细菌、致病微生物,病毒真菌及原虫等。

臭氧灭杀细菌的原理是将细菌的细胞体直接氧化,即破坏其DNA的基因而达到抑制的效果。

臭氧的杀虫机理为当害虫吸入臭氧时,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将它们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氧化破坏,使其窒息死亡至于臭氧杀菌机理,一般认为臭氧首先作用于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膜受到损伤,并继续渗到膜内组织,与细胞中的多种成分产生反应,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并抑制其生长,直至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作用。

臭氧是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壁或细胞膜上使其发生溶菌死亡或是穿过细胞壁或细胞膜而作用于微生物内部的蛋白质、酶等,破坏正常的生理代谢,最终使微生物死亡。

臭氧消毒验证方案

臭氧消毒验证方案

臭氧消毒验证方案臭氧消毒验证方案1、概述: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我公司现采用GJF—F40臭氧发生器对各生产车间洁净室(区)进行消毒。

2. 验证目的: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效果。

3.验证范围:验证臭氧在洁净室(区)内各洁净室在一定时间内所达到的浓度;验证臭氧的灭菌效果。

4.验证内容:验证所需文件;臭消毒灭菌操作规程,进出洁净区更衣规程,洁净区沉降菌检测规程,容器设备微生物污染检测规程。

4.1可接受标准: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种时洁净室(区)内各洁净间臭氧浓度不小于11ppm。

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时洁净室(区)内微生物全部杀死。

4.2 准备工作:生物指示剂;金黄色葡萄球菌(6538株)(菌液浓度1×107个/ml)、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灭菌平皿、纯化水、20%碘化钾溶液、1.000mol/L硫酸溶液\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化(0.0010mol/L)\淀粉指示剂、锥形瓶、采样器、滴定管。

4.3 试验步骤:4.3.1臭氧浓度的验证:4.3.1.1.开启净化空调机组和臭氧发生器60分钟后,分别在洁净室远离送风口处测定臭氧浓度,记录于表1。

测试方法:4.3.1.2向锥形瓶中加纯化水100ml,再加入20%KI溶液20ml,然后再加入纯化水250ml,盖塞后混匀。

4.3.1.3开启采样器,置换排气,再准确采取2L臭氧化气,充分混匀。

取下瓶塞,加入1.000mol/L 的H2SO4溶液5ml,混匀后放置。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 HJ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 HJ633-2012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 (试行)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Ambient Air Quality Index (on trial)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2-02-29 发布
600
60
150
1 200
(3)
500
(1)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的 1 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仅用于实时报,在日报中
需使用相应污染物的 24 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2)二氧化硫(SO2)1 小时平均浓度值高于 800 μg/m3 的,不再进行其空气质量分指数计算,二氧化硫(SO2) 空气质量分指数按 24 小时平均浓度计算的分指数报告。
(CP

BPLo ) +
IAQILo
式中: IAQIP ——污染物项目 P 的空气质量分指数; CP ——污染物项目 P 的质量浓度值; BPHi ——表 1 中与 CP 相近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的高位值; BPLo ——表 1 中与 CP 相近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的低位值; IAQIHi ——表 1 中与 BPHi 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 IAQILo ——表 1 中与 BPLo 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T 193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 年第 4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表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表
25567-67-3
-
0.6
-

87.
二氧化包
Nitrogen dioxide
10102-44-0
-
5
10

88.
二氧化硫
Sulfur dioxide
7446-09-5
-
5
10

89.
二氧化氯
Chlorine dioxide
10049-04-4
-
0.3
0.8

90.
二氧化碳
Caibon dioxide
J
110-86-1
-
4
-

18.
羊基氯
Benzyl chloride
100-44-7
5
-
-
G2Ab
19.
丙醇
Propyl alcohol
71-23-8
-
200
300

20.
丙酸
Propionic acid
79-09-4
-
30
-

21.
丙酮
Acetone
67-64-1
-
300
450

22.
丙阳孤酵
(按CN计)
1304-82-1
-
5
-
-
38.

lodme
7553-56-2
1
-
-

39.
碘仿
Iodoform
75-47-8
-
10
-

40.
碘甲烷
Methyl iodide
74-88-4
-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代替 GB 3095—1996 GB 9137—88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代替 GB 3095—1996 GB 9137—88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空气 ambient air 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3.2 总悬浮颗粒物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100 μm 的颗粒物。
1
GB 3095—2012
3.3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 μm) particulate matter(PM10)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10 μm 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
3.4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 μm) particulate matter(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μm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3.12 季平均 quarterly average 指一个日历季内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3.13 年平均 annual mean 指一个日历年内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3.14 标准状态 standard state 指温度为 273 K,压力为 101.325 kPa 时的状态。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的浓度。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 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971 空气质量 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 9801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GB/T 15264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 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479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3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504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HJ 539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90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HJ 618 环境空气 PM10 和 PM2.5 的测定 重量法 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T 193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 年第 4 号)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 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5264环境空气GB/T15432环境空气GB/T15439环境空气HJ479 HJ482 HJ483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环境空气环境空气环境空气环境空气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臭氧的测定靛兰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8971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T19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动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环境空气ambientair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3.2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le(TSP)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um的颗粒物。

3.3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3.4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um的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一、取消氮氧化物(NOX)指标。

二、二氧化氮(NO2)的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由0.04mg/m3改为0.08mg/m3;日平均浓度限值由0.08mg/m3改为0.12mg/m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m3改为0.24mg/m3。

三、臭氧(O3)的一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m3改为0.16mg/m3;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6mg/m3改为0.20mg/m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 8971 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264 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3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3 定义3.1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空气污染指数(AQI)各污染物浓度值对应表

空气污染指数(AQI)各污染物浓度值对应表

AQI数值AQI类别表示颜色二氧化硫(SO2)1小时平均/(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1小时平均/(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24小时平均/(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1小时平均/(毫克/立方米)臭氧(O3)1小时平均/(微克/立方米)臭氧(O3)8小时平均/(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24小时平均/(微克/立方米)0~50优0 ~ 1500 ~ 1000 ~ 500 ~ 50 ~ 1600 ~ 1000 ~ 35 51~100良151 ~ 500101 ~ 20051 ~ 150 6 ~ 10161 ~ 200101 ~ 16036 ~ 75 101~150轻度污染501 ~ 650201 ~ 700151 ~ 25011 ~ 35201 ~ 300161 ~ 21576 ~ 115 151~200中度污染651 ~ 800701 ~ 1200251 ~ 35036 ~ 60301 ~ 400216 ~ 265116 ~ 150 201~300重度污染-11201 ~ 2340351 ~ 42061 ~ 90401 ~ 800266 ~ 800151 ~ 250 > 300严重污染-12341 ~ 3090421 ~ 50091 ~ 120801 ~ 1000-2251 ~ 350空气污染指数(AQI)各污染物浓度值对应表备注(1)二氧化硫(SO2)1小时平均浓度值高于800微克/立方米的,不再进行其空气质量分指数计算,二氧化硫(SO2)空气质量分指数按24小时平均浓度计算的分指数报告。

)%K<p Ik(2)臭氧(O3)8小时平均浓度值高于800微克/立方米的,不再进行其空气质量分指数计算,臭氧(O3)空气质量分指数按1小时平均浓度计算的分指数报告。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 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971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a ]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9801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GB/T15264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15439环境空气苯并[a ]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T 193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动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号)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空气 ambient air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3.2 总悬浮颗粒物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 (TSP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 Pm 的颗粒物。

3.3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Pm 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 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 Pm 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3.4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Pm 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 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Pm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3.5 铅 lead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3.6 苯并[a ]芘 benzo [a ]pyrene (B [a ]P )指存在于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Pm )中的苯并[a ]芘。

EN549中文版

EN549中文版

英国标准规范于燃气器具、设备密封件和膜片用橡胶材料欧洲标准EN549 :1994年以来的英国标准未经BSI允许不得拷贝此英国标准责任委员会此英国标准委托GSE/22技术委员会进行编辑,燃气具的安全与控制如下所诉:控制器制造商协会(TAMCA(BEAMA有限公司英国电器制造厂商协会));英国燃气公司(英国)贸工部(消费者安全协会,加利福利亚分部)液化石油气协会英国燃气工业协会修订后出版发行委员会指导编辑,标准委员会权威发行,于1995年5月15日实施。

此后BSI条款涉及工作标准:GSE/22 标准委员会92/82881 DC 征求意见稿前言此英国标准委托GSE/22技术委员会进行编辑,EN 549:1994为英文版,燃气器具、设备密封件和膜片用橡胶材料,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出版。

此标准替代BS 6505。

EN549是由英国积极参加国际讨论后所出版。

互相参照出版物对应英国标准BS(英国国家标准)903 橡胶物性测试ISO48 A26. 硬度确定ISO188 A19. 耐热性与加速老化试验ISO247 BS 7164 原材料与硫化橡胶的化学测试5. 灰分含量的确定方法BS 903 橡胶物性ISO471 A35. 试验片的测试时间、温度、湿度的调节ISO815 A6. 压缩变形的环境、高低温的确定方法ISO1400 A26. 硬度确定ISO1407 BS 1673 橡胶原材料及未加硫复合橡胶的测试方法2.橡胶原材料的化学分析BS 903 橡胶物性测试ISO1431-1 A43. 抗臭氧开裂性确定方法(静态应变测试)ISO1817:1985 A16.1987 液体中效果确定BS 903 橡胶物性测试ISO4648 A38. 用于测试的试验片及产品的尺寸确定方法ISO4650 BS 4181 橡胶红外光谱鉴定1.碳化氢、氯丁二烯、丁腈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确定方法遵守英国标准,本身并不赋予法律义务的豁免权。

空气臭氧浓度标准

空气臭氧浓度标准

空气臭氧浓度标准空气中的臭氧浓度标准是指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限制值,它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臭氧是一种有毒气体,高浓度的臭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

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定了空气中臭氧浓度的限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我国将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标准分为不同级别,分别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

其中,一级标准是最严格的,对臭氧的浓度限制最低,而三级标准则相对宽松一些。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控制空气中臭氧的浓度,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根据国家标准,一级标准规定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日均值不得超过0.15毫克/立方米,小时均值不得超过0.30毫克/立方米;二级标准规定日均值不得超过0.20毫克/立方米,小时均值不得超过0.50毫克/立方米;三级标准规定日均值不得超过0.30毫克/立方米,小时均值不得超过0.80毫克/立方米。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臭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充分的科学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

高浓度的臭氧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臭氧环境中,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同时,臭氧还会对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对环境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因此,严格控制空气中臭氧的浓度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臭氧的排放和扩散,确保空气中臭氧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公众也应增强环保意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减少工业生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总之,空气中的臭氧浓度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共同呵护我们的蓝天白云,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更健康。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环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317种化学物质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

317种化学物质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

317种化学物质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附录B:IDLH浓度本附录提供的IDLH浓度采纳自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正式出版物DHHS No。

90-117版本的IDLH浓度。

具体浓度请参见表B.1.表B.1 IDLH浓度序号。

污染物中文名称。

污染物英文名称。

浓度(PPM)系数(2()C)。

IDLH浓度(mg/m3)(20C)1.乙醛。

acetaldehyde。

acetic aldehyde。

10,000.18,0002.乙酸,醋酸。

acetic acid。

1,000.2,5003.乙酸酊,醋酸酊。

acetic anhydride。

1,000.4,2004.丙酮,阿西通。

acetone。

20,000.18,0005.乙腊,甲基割。

acetonitrile。

methyl cyanide。

4,000.6,8006.四溴乙烷。

acetylene tetrabromide。

tetrabromoethane。

6.17.乙烯醛。

acrolein。

allyl aldehyde。

500.2,5008.丙烯睛,乙烯基睛。

acrylonitrile。

vinyl cyanide。

150.4,2009.艾氏剂。

aldrin。

300.18,00010.烯丙醇。

allyl alcohol。

270.6,80011.烯丙卤代烷。

allyl chloride。

500.1,00012.烯丙环氧乙烷。

allyl glycidyl ether。

4,000.4,20013.2-氨基吡啶。

2-aminopyridine。

9,000.5,41014.氨。

ammonia。

100.5,41015.硫酸铵。

ammonium sulfamate。

14.37.3.87016.戊酸乙酯。

n-amyl acetate。

40.1,00017.异戊酸乙酯。

sec-amyl acetate。

95.2,50018.氨基苯。

aminobenzene。

(完整版)臭氧不同环境运用时参考浓度表

(完整版)臭氧不同环境运用时参考浓度表

臭氧不同环境运用时参考浓度表用途种类浓度ppm 每m3每小时臭氧量mg/h使用方法消毒医用器具20 50-100 20ppm消毒时间60min(国标YY0215.2-95)冷库6-10 15-25 根据库容和污染程度连续开机,主要杀灭霉菌食品车间 1.0-1.5 2.5-3.5 每天班后开机送O3气体病房、手术室10-2025-50 需要消毒时开机,按标准检查细菌总数工作服消毒10-20 25-50 相对湿度90%左右,衣服用衣架挂起防毒保鲜一般场所1-2 2.5-5 定期开机鸡蛋2-2.5 5-5.5间断供给O3气体,每天开机2-3次香蕉 2.5-3.5 5.5-8苹果 2.0 5叶绿素少的蔬菜 1.5-1 3.5-2.5鱼、干酪0.5-1 1.5-2.5除臭净化停尸房 3 7 有臭味即开机除臭鱼类加工厂 3 7污染气体进入处理管道,在管道内投入O3气体氧化除臭。

如车间内异味严重,应在车间进风口投加O3气体,以嗅不到O3气体为宜。

屠宰车间2-3 5-7脂肪酸类工厂10 25橡胶厂3-10 7-25垃圾废物处理10 25污水处理厂1-2 2.5-5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臭氧技术及应用》其它说明:1、空气中使用臭氧参考浓度(1ppm=2.14mg/m3)2、消毒时考虑灭空气中的微生物时,一般浓度不小于5ppm,物体表面微生物时,不小10ppm,一般为1小时达到灭菌浓度,再保持1-1.5小时即可。

如果做验证,还应注意结束后通风时间,即衰减时间,保证人能够进入。

使用臭氧时应该注意的几点如下表1. 我国卫生部1979年制定的《工业卫生标准》中规定,臭氧的安全标准为0.15ppm。

2. 美国标准规定,人员可在0.1ppm浓度下工作8小时。

(一般森林地区臭氧浓度即可达到0.1ppm)3. 国际臭氧协会规定,应用臭氧的专业室内,在0.1ppm浓度下,允许工作10小时。

4. 引起人员一定反应的浓度为0.5-1ppm,允许接触的时间是 1.5小时,时间长了会感到口干等不适。

臭氧氧化法处理废水实验

臭氧氧化法处理废水实验
CODCr的去除主要取决于有机物被氧化的程度,主要原因是染料分子结构的差异。分子反应活性越强,就越容易降解;分子结构越稳定,就越难降解。三种染料的分子结构式如图5所示:
图5染料结构图(从左到右分别为直接桃红、分散蓝、酸性嫩黄)
蒽醌结构的染料(如分散蓝),一旦羰基被氧化打开后,整个蒽醌结构就被破坏,羰基相邻的两个苯环就比较容易被氧化;单偶氮结构染料(如酸性嫩黄),偶氮基(-N=N-)被氧化打开后,其相邻的苯环及芳香环并没有被破坏,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不容易被氧化;双偶氮结构的染料,有两个偶氮基,更为稳定,被氧化的难度也就更大,所以在芳香环个数相差不大的前提下,CODcr降解效率的大小为:蒽醌结构染料>单偶氮结构染料>双偶氮结构染料。
3)本方法的适用范围是COD大于30 mg/L小于700mg/L,计算结果COD值小于10mg/L时,应表示为“COD<10mg/L”;若测出的值超出700mg/L,水样必须经稀释后再测定;
4)滴定实验中,滴定终点的判断非常重要;滴定时要不断旋动锥形瓶,时刻注意瓶中溶液颜色的转变;在酸性重铬酸钾条件下,芳烃及吡啶难以被氧化,其氧化率较低。在硫酸银催化作用下,直链脂肪族化合物可有效地被氧化,所以此方法的准确度不是100%;
实验名称:臭氧氧化法处理废水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徐亮、林蓓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自臭氧应用于水处理以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臭氧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氧化产物常常为小分子羧酸,酮和醛类物质,难以将有机物彻底降解为CO2、H2O或其它无机物,因此TOC和CODcr去除率不是很高。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表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表
75-86-5
3
-
-

23.
丙烯醇
Allyl alcohol
107-18-6
-
2
3

24.
丙烯腈
Acrylonitrile
107-13-1
-
1
2
皮,G2B
25.
丙烯醛
Acrolein
107-02-8
0.3
-
-

26.
丙烯酸
Acrylic acid
79-10-7
-
6
-

27.
丙烯酸甲酯
Methyl acrylate
-
2
-
-
104.
锆及其化合物(按Zr计)
Zirconium and compounds, as Zr
7440-67-7(Zr)
-
5
10
-
105.
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
Cadmium and compounds, as Cd
7440-43-9(Cd)
-
0.01
0.02
G1
106.
汞-金属汞(蒸气)
Mercury metal(vapor)
108-84-9
-
300
-
-
67.
二甲基二氯硅烷
Dimethyl dichlorosilane
75-78-5
2
-
-
-
68.
二甲基甲酰胺
Dimethylformamide(DMF)
68-12-2
-
20
-

69.
3,3-二甲基联苯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臭氧浓度运用参考
—空间、器具、容具消毒、保鲜、除臭净化空气中使用臭氧参考浓度
臭氧运用—空间、器具、容具消毒、保鲜、除臭净化
空气中使用臭氧参考浓度(1ppm=2.14mg/m3)
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臭氧技术及应用》
使用臭氧时应该注意的几点如下表
臭氧运用---水处理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纯净水、天然水(山泉水、矿泉水、地下水等经过过滤等工序制成),已普遍采用臭氧消毒。

在自来水臭氧净化应用时,国际常规标准为0.4mg/L的容解度保持4分钟,即
CT值为1.6。

下表为参考值。

参考资料
1、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1991;12
2、技术监督局,卫生部,《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GB15981-1995
3、国家医药管理局推行GMP、GSP委员会《药品生产验证指南》.1994;4
4、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臭氧技术及应用》
5、李汉忠.《洁净消毒剂—臭氧》.1996;6
6、解放军第二军医大薛广波.《实用消毒学》人民出版社1996;648-472
7、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史江等《消毒与灭菌》1989(3):143
8、白希尧等《臭氧及其应用研究》
9、HACCP中国——《HACCP实用指南》、《食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实施指南》、《食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咨询与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