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品三国读后感八篇
品三国读后感八篇【篇一:《品三国》读后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看过了两遍,最近我又细细阅读了易中天写的《品三国》,有了更深的感触。
《品三国》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发生在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身边的一系列故事。
看过这本书后,我脑海中三国时期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逐渐丰满了起来。
在众多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书中的曹操与我以前在《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曹操有了很大的不同。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枭雄,是个纯粹的反面人物。
最典型的是曹操在逃亡途中,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朋友好心磨刀杀猪来招待他,曹操却起了疑心,没有弄清真相,就把吕伯奢一家老少全部杀光。
在知道自己错杀了朋友一家时,曹操竟然厚颜无耻地说: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
这样的例子在曹操的政治生涯中举不胜举,足以看出他是个真正的小人。
易中天老师则认为曹操固然有小人的一面。
如他因为许攸得罪了自己,不顾许攸曾是他的恩人,毫不犹豫地杀了他;荀彧原是曹操的大功臣,却因为反对曹操的某些举措,也被杀掉了。
但曹操也有儿女情长、宽宏大量的一面。
对一些恶毒攻击他的人,背叛了他的朋友,也都屡屡放过。
比如魏种,虽然倒戈跟随了张邈,后来被抓住后,曹操仍留了他的性命。
还有陈宫,本是曹的好朋友,后来反叛跟随了吕布,被曹操逮住后,死也不投降,曹操无奈之下只好杀掉。
但在陈宫死后不久,曹操不但帮他嫁了女儿,还赡养了他的母亲。
可以说,《三国演义》为了树立一个艺术形象,不惜笔墨,添加了许多情节,把曹操坏的一面充分表露出来了,呈现给读者一个完全的反面人物。
《品三国》则客观、公正、全面地介绍了曹操,写出了他的全部性格特点和他所取得的丰功伟绩。
我还通过上网了解到,曹操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
现在还广为传唱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就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由此看来,只凭一个方面就给人下定论是很片面的,每个人都会有美、善的一面,也会有丑、恶的一面。
品三国读后感想与心得(通用26篇)
品三国读后感想与心得(通用26篇)品三国想与心得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做为任何一本叙述三国的书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诗,也是三国历史最好的写照。
三国,短短的一百年的岁月,不明白为我们的童年留下多少美丽的记忆,赤胆忠心,一心为匡复汉室,最终遗恨于白帝城的刘备、雄心大志,耗尽一生精力,只为统一中国的曹操、鞠躬尽瘁,只为实现自我的梦想的诸葛亮,哪一个不是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伟大人物,三国给我的影响能够说是巨大的,只要是关于三国的一切东西,我都会想办法弄到手,游戏啦、书啦都是我每一天的精神粮食,可说我的生活是在三国中酝酿出来的。
自从接触到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之后,我对三国的许多看法都悄然骤变,以前,我都以为自我已经把三国演义的历史背的滚瓜烂熟了,自认是三国通,可是在看到易中天解读三国这段历史的时候,愕然发现,自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和幼稚,就像我们读书越读的越高的时候,就会发现自我懂得其实很少,甚至完全曲解了。
三国不仅仅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大家来慢慢品读的故事。
曹操,一个在我印象中是个大奸大恶之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完全不把当时的汉献帝放在眼里的奸臣,可是经过易中天的分析之后,确实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的确确称得上是三国时代的大英雄。
曹操不仅仅把当时颠沛流离的汉献帝接到许昌,并且还帮忙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起必须的威仪,尽管这对已经行将就木的大汉王朝来说已经是无所谓的了。
此外,曹操也把战事频繁,导致百姓生灵涂炭的中国北方给平定了,这绝对是一项功绩,当然这背后确实千千万万的人所奠下的和平和安宁。
曹操有功也有过,就拿他屠徐州的百姓为例,这就是不可取的例子,史书上的说法是“泗水为之不流”,可想而知死了多少的人。
当然,有人会为曹操辩护,三国是个战乱的年代,战争杀人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曹操却为了报复而屠城就是他的不对了。
事后曹操也为此事深感愧疚,所以在之后的官渡之战的时候,也把白马的百姓迁走,以免遭到袁绍的报复而惨遭灭顶之灾,这也算是一种补偿了吧。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品三国读后感篇一暑假里我读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国》,感想颇多。
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到之处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考虑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许多三国历史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曹操,他在人们心中是个大奸臣,篡位夺权,可那是他的儿子曹丕干的。
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
易中天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奸雄,我觉得易中天老师的评价很客观。
可易中天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就不完全同意了。
易中天老师说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发明家,并没有说他是军事家,我怀疑易中天老师是不是搞错了。
通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
易中天老师说火烧博望坡,空城计都是不真实的,但火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
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
诸葛亮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
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
不过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看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地了解了这两位三国历史人物。
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
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
这个原因,通过易中天老师的分析,令我大吃一惊。
原来关羽也有缺点。
我以前一直认为关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
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
最后,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起被孙权所杀。
分析关羽这个悲剧人物失败的原因,易中天老师认为关羽这个人一是很骄傲,二是对部下太严,三是他太轻敌,做事疏忽大意。
他在离开荆州攻打樊城之前对自己的一个部下竟然这样说,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就他一人会训练水军,而且他文武双全,工作能力强,加之刘备过于信任他。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导语: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一)我终于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完了。
《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一个世纪。
读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圣诸亮和常山赵子龙。
我非常敬佩诸葛亮,因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胜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用人、善于治国,他是智慧的化身。
他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对具体情况善于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
如在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两大战斗中,诸葛亮事先实地观察地形,调查对方兵力部署,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利的作战方案,才“轻松”击败了敌人。
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就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正确判断,是在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当我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提心吊胆,如果司马懿打进来怎么办呢?当看完之后我村不住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对他的胆识和自信非常佩服。
我也非常敬佩赵云的勇敢和忠心。
在长坂坡他为救后主,七进七出。
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忠心。
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这正是他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你知道吗?在汉水时,黄忠、张著被魏军围住,赵云前往救援。
他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
赵云救出黄忠和张著回到营中。
曹操亲率大军而来,赵云只身在外;威风凛凛吓得曹军不敢向前,最后赵云与埋伏的士兵一起进攻打败了曹操。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一)我终于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完了。
《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一个世纪。
读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圣诸亮和常山赵子龙。
我非常敬佩诸葛亮,因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胜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用人、善于治国,他是智慧的化身。
他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对具体情况善于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
如在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两大战斗中,诸葛亮事先实地观察地形,调查对方兵力部署,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利的作战方案,才“轻松”击败了敌人。
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就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正确判断,是在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当我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提心吊胆,如果司马懿打进来怎么办呢?当看完之后我村不住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对他的胆识和自信非常佩服。
我也非常敬佩赵云的勇敢和忠心。
在长坂坡他为救后主,七进七出。
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忠心。
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这正是他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你知道吗?在汉水时,黄忠、张著被魏军围住,赵云前往救援。
他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
读名著《品三国》有感1000字(精选7篇)
读名著《品三国》有感1000字(精选7篇)读名著《品三国》有感1“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所着《品三国》,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为我们解开历史谜纱,将三国人物和历史细细解剖。
在三国这段历史长河里,曹操的形象素来就不太好:在罗贯中先生的名著《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是个“奸贼”;在戏剧舞台上,他也只能以“白脸”的形象出场。
“老奸巨猾”几乎成了他的盖棺定论。
而鲁迅先生却称曹操是一位英雄。
那么曹操到底是奸贼还是英雄呢?最让民众愤恨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国演义》中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书中首先澄清了这一点。
其实,曹操杀了吕伯屠一家而发现自己误杀无辜后,正史是这样记载的“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第一:这里的“人”特指吕伯屠(一家);而“天下人”的范围显然大之又大。
范围不同,“恶”的程度,自然也就不同了。
第二:曹操这里是就事论事。
是啊,“我”虽然错杀了人家,可人死不能复生,“我”也只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
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就变得理直气壮,一贯如此了。
所以仅凭此话,是不能直接给曹操扣上一个“奸险歹毒”的罪名的。
再如,《后汉书》中许劭迫于威胁和声望之间,“曰:‘君(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操大悦而去。
”当时“清平”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做“乱世之英雄”倒大有可能。
既然能做英雄,自然是“大悦而去”了。
《三国演义》中许劭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曹操的反应却变成了“操闻之大喜”——曹操怎么会大喜呢?好像有人从小立志就要当奸雄似的。
(毋庸置疑,《三国演义》是文学史上的著作。
但这部作品注重艺术性,再加上元代对曹操的“时代意见”,如果当作史料读,就定有偏差之处。
品三国读后感一千字通用3篇
品三国读后感一千字通用3篇品三国读后感一千字精选篇1一千多年来,有多少豪情志士对三国风云津津乐道。
又有多少智者谋士把三国中的计策视为经典。
一本《三国演义》将三国时期争雄的场面刻画的淋漓尽致,令后来者爱不释手。
我想这应该归功于历史与文学相结合后所散发出的无限魅力。
三国的历史就好比是一块璞玉,而罗贯中用文学的方式将它细细雕琢成一部经典。
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是喜欢里面战斗的激烈场面。
除此之外,再也无法对三国有一点更多的理解。
时隔几个春秋,当我再次从书柜中拿出这本曾给过我无限憧憬的书时,那一份欣喜感再次升腾了起来。
就和我当初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的感觉一模一样。
只不过岁月的流逝中,我的心不像儿时空荡荡,而是多了些对历史的感慨和社会的认知。
品三国就是要慢慢咀嚼每一个字,因为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历史片段的再现。
《三国演义》给我最深感触的是“忠,义”二字。
关羽的忠肝义胆使他流芳千百。
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对他一片忠心的完美写照。
而后戏曲中用红色来表现关公也就自然了。
但之后他在战争中放曹操一马,或许就是他满身的义气使然。
这个义或许就是罗贯中写下的书名中的那个义。
但这也只是我作为后来者的一种猜测罢了。
当然,对忠义的表现还有许多人。
赵子龙单骑救幼主。
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浩气长存,最后也将生命的终结点留在了蜀国。
忠义二字说来只是嘴唇的开合,做来却是用鲜血和生命去谱写。
有红就会有黑,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忠义就会有奸恶。
似乎万物都是相对而生的一样。
在三国争霸的狂沙漫卷中,以曹操为代表的奸恶之人大有人在。
我认为曹操奸恶的****是他那满腹的疑心。
从他单凭个人判断就杀掉准备杀猪犒劳他的朋友到中反间计杀掉他的水战大将,这无一不体现了他疑云重重的内心。
这或许也就是京剧中用白色衬托他的原因所在吧。
奸恶之人还有不少,曹丕谋权夺位,司马家族最后趁势而起,使得三国的风雨终归停息。
奸恶之人或许是封建帝制王朝的衍生物,不仅仅在三国,上溯到秦朝的赵高,下寻到秦桧,吴三桂之人。
《品三国》读后感 14篇
《品三国》读后感 14篇《品三国》读后感篇1近日受周围的读书热潮的影响,也捧起了儿子的那本《易中天品三国》,使我重新认识了曹操,认识了一个真实的曹操,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曹操。
之一,曹操是个深谋远略的人。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袁绍、袁术三个乱石枭雄在对待皇帝的事情上做出三种决策: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
而曹操确是把现任皇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据地,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打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
曹操在动乱之中,走此决策,真是高明之至!尽管他被对手冠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昏庸的朝政,流离失所的皇帝,曹操能站出来扶皇帝一把,充当皇帝的保护神,让他过点安生日子,这已经不容易了!而且,曹操至死也没有称帝,从形式上他一直还是汉丞相,没有违背当初许下的诺言。
我认为曹操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做不到了……之二,曹操是个善于用人的好老板。
曹操所处的是一个乱世,人心浮动,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缺乏诚意和信任,但是曹操却能广聚人才,直到曹操去世为止,他的核心谋士以及各级掾属共有一百多人。
易中天先生用八句话概括了曹操的用人之术。
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杨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最佩服曹操的便是“焚烧书信事件”。
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以后,袁绍的大量辎重、珍宝、图书都落入曹操手里,其中就包括己方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书信。
曹操二话不说,下令一把火把它们烧个干净。
那些暗中勾结袁绍的人,原本担心要追究的,现在都把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回肚子里去了,对曹操更是佩服与感激。
曹操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袁绍强盛的'时候,连我都自身难保,何况大家呢!这话也只有曹操能说到做到吧,这样不仅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疑窦冰释,便是没什么瓜葛的人也会为曹操的宽宏大量和设身处地所感动。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3篇)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品三国》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3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1三国,是一段精彩纷呈又让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又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在三国前前后后九十年这一段历史中,烽火连天,饿殍遍野,战事频繁,民不聊生。
然而,乱世出英雄,越是沧海横流,越能显出英雄本色。
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因此,魏蜀吴三国刚一灭亡,史书的记载就众说纷纭,学者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三国历史的戏剧性让它成为了史学文学家们甚至是老百姓垂青的对象。
有那么一个人,他雅量,机敏,风趣,深沉却又狡诈,诡谲,冷酷,残忍。
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
个性十足又如此富戏剧性。
不难想出,他就是——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并不是很好,很多史学文学家都不喜欢他。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在我看来,让他们痛恨的,还是曹操说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么一句话。
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会反过来说,但是这真的做得到吗?也就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了出来,至少,他是一个“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
《三国演义》中有云: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写的就是曹操,也可以说是对曹操的一个评价。
乱世如三国,曹操身处其中也就只能成为一个枭雄了。
但无论是枭雄还是能臣,曹操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初中时曾经学过一首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若没有足够的雅量,又怎能写出如此气势的诗赋?怎能成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怎能成就如此大的一番事业?在各类正史野史中,经常会谈及曹操的笑,大笑,苦笑,嘲笑,冷笑,讥笑……似乎他始终都是在笑。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彩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彩6篇《易中天品三国》观后感篇一观看了央视的《百家讲坛》,我认识了易中天先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我又拜读了他的《品三国》上下卷,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
虽然我没有真正细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只是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也没有看全,只能说对三国有一个肤浅的了解,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及事件,具体到人物和事件的本身就更加的模糊了,但是我很喜欢易老师在《品三国》这本书对三国的讲解风格和历史态度。
我不禁为易中天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的扑朔迷离的历史、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都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也对魏、蜀、吴三国兴衰的原因大概了解了一些。
《易中天品三国》中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彻,曹操、周瑜、关羽、鲁肃、刘备、孙权等人在他的妙笔下栩栩如生。
例如:讲到空城记时,司马懿不敢上城,因为诸葛亮在上面唱"卡拉OK,司马懿想:我上去卡拉,你还不把我"OK"了呢!易中天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全面,这样,才更真实。
读过《三国演义》,里面的伟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点功劳,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让鬼啊神啊的都来显灵显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与神圣,其实多看几遍,就很容易发现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谱。
易中天对人物的评述比较真实,是因为在他看来:恶人不一定十分恶,时势、环境都是造就人向恶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响的。
易老师的讲解非常幽默,对历史的态度非常认真,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力求全面真实。
读完易老师的书后给我很大启发,而我们应该从他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反思我们教学的态度:怎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抓好常规教学,创新教法,突出重点,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动力!是激发小学生各项能力的直接动力!我们应当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相关推荐《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通用11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分享!《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篇1怀着对三国的向往之情,为重温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与智慧,我阅读了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撰写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书籍。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
《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书籍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彻,曹操、周瑜、关羽、鲁肃、刘备、孙权等人在他的妙笔下栩栩如生。
易中天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全面,更显真实,《三国演义》里面的伟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点功劳,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让鬼神都来显灵显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与神圣,其实多看几遍,就很容易发现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谱。
易中天对人物的评述比较真实,是因为在他看来:恶人不一定十分恶,时势、环境都是造就人向恶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响的。
我不禁为易中天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这本好书扣人心弦,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了就不想再放手。
这里面的故事也很真实。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三国时期中的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刘备、孙权、曹操等英雄人物杰出的伟绩或事业。
从诸候割据讲到三国鼎立,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整个故事。
在这本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刘备、孙权、曹操。
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人物的话,我三个人物都喜欢:刘备,虽然一直寄人篱下,只有一点才华,但他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等气概,而且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团结同志,凝聚力量的品质,让我很佩服。
孙权所领导的江东集团是一个历经两代三世建立起来的:创始人孙坚,奠基者不策,真正的领导是孙权。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_读后感
精心整理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_读后感【第1篇】读书时曾看过《三国演义》,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精彩的斗智斗勇,就像是昨天的事,这是演义的版本。
看了易先生的《品三国》上册,刚只有上册,就觉得真是与众不同。
不是简单的对历史史实的简单描述,不是一个说书人或者是旁白,而年起曹操的手上,其中就包括自己手下一些平日里的管理层干部暗地里写给袁绍的书信。
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但凡与袁绍有过书信来往的人,无不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曹操却下令将这些书信全部付之一炬。
曹操之所以这样做,应该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和权衡:首先,当初官渡之战之前,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袁绍一方,连曹操自己都自身难保,何况手下的其他人呢!其次,要肃清“阶级敌人”,又何等容易,明哲保身的想法究竟牵扯了多少人?又要处理多少人?再者,执法措施一旦出台,必将挑战和打破法不责众的世俗框架;最后,自己目前是创业阶段,需要保存实力,不如卖个人情,统统不予追究好了。
这样一来,让那些心中有鬼的人,就会感激涕零;而其他旁观者则更会死心塌地地效命。
同样是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袁绍由于不听谋士田丰的进谏和建议而导致战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且努力营造和经营自身的行业口碑、职业条件和职业资源,比如诸葛亮首先得益于荆州名流司马徽和庞德公的赏识,诸葛亮能够认识刘备,更是好友徐庶客串“猎头顾问”的极力推荐。
经过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漫长积累后,诸葛亮拥有了个人品牌和“猎头顾问”的推荐。
但是在“三顾茅庐”的时候,作为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待岗青年”诸葛亮时年26岁,而“资本方老板”46岁的刘备还是相当谨慎的,一则,他想不通诸葛亮作为刘表的外甥,诸葛亮为何不去到比自己强大的刘表的企业去应征上岗?二则,当时荆州的人才市场严重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三则,由于刘备悦人无数,所以根本没有把这个年轻人放在眼里;四则,诸葛亮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和个人成功案例。
至此,诸葛亮的第一次面试理所当然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而出。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一)尔末于将今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完了。
《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艰深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少篇汗青小说,传播极广,影响很年夜。
《三国演义》与材于东汉终年战魏、蜀、吴三国的汗青,从东汉终年的灵帝外仄元年(私元184年),黄巾起义开端,不断道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私元280年)吴殁为行,差未几一个世纪。
读完了那原书模板给尔印象最深的是此中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外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此中武将436人,武官等128人,其它176人。
此中给尔印象最深的是智圣诸明战常山赵子龙。
尔十分敬仰诸葛明,果为他终卜先知,未卜先知、用兵胜神、上知地理、高知天文、擅长用人、擅长乱国,他是伶俐的化身。
他之以是那样,是因为他对详细状况擅长停止查询拜访、剖析的成果。
如正在水烧专视坡、水烧赤壁二年夜和斗外,诸葛明事前真天不雅察天形,查询拜访对圆军力部署,依据天形战主观真际状况,制订了无利的做和计划,才“沉紧”击败了仇敌。
又如诸葛明勇于运用“空乡”,便是果为他对敌圆将发的状况做了剖析,诸葛明知叙司马懿对本人“熟仄慎重,必没有搞险”,从而操纵马懿对本人持久造成的意识,接纳了非常“搞险”的信兵之计,排除了危机。
从那些处所能够看到,诸葛明的邪确判断,是正在他持久理论的根底上造成的。
当尔读到那面,尔不由为诸葛明胆战心惊,若是司马懿挨出去怎样办呢?当看完之后尔村没有住为诸葛明捏了一把汗,尔对他的胆识战自疑十分服气。
尔也十分敬仰赵云的英勇战奸口。
正在少坂坡他为救后主,七入七没。
那充实表现了他的英勇战奸口。
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阴谁敢取争锋!今去冲阵扶危主,只要常山赵子龙。
”那邪是他忠心耿耿的熟动写照!您知叙吗?正在汉火时,黄奸、弛著被魏军围住,赵云前去营救。
他挺枪骤马,杀进重围,右冲左突,如进无人之境。
这枪满身高低,若舞梨花;遍体纷繁,如飘瑞雪。
赵云救军没有敢背前,最初赵云取潜伏的士兵一同入攻击败了曹操。
《品三国》读书心得体会(优秀9篇)
《品三国》读书心得体会(优秀9篇)品《三国》_ 篇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的故事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三国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为他们的忠义,智谋,武艺所折服。
我很早之前就读过《三国演义》了,却有囫囵吞枣之嫌,对许多章节不求甚解,等到第二次通读《三国演义》时,心中的感受发生了许多变化。
第一次读原着时,只顾好看,我就选取其中著名的故事翻阅,再加上对许多字义不理解,所以就只晓得关羽之勇,诸葛亮之智了。
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对三国的故事更加熟悉,对其中的人物也有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当我第二次捧起原着时,看得极其认真,对许多文字都是与真实历史现实相对比,加以求证。
读到“草船借箭”时,我知道这本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情,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故移花接木,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读到“关云长义释曹操”时,我不仅敬佩关羽的仁义之心,更明白了“释”背后的玄机:倘若杀了曹操,北方必定群龙无首,群雄会再次纷争,中原大地又将经历一场浩劫。
其次,当时刘备实力远不及孙权,倘若没了曹操的威胁,孙权能容得下刘备吗?我还从其它书籍中得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
越读到最后,心情越是无奈,一篇《出师表》可歌可泣,怎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真应了那句“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苦苦纷争,谁料国土悉数落入司马氏之手,可悲可叹!第一次读三国,只顾欣赏文字的妙处,故事的精彩,第二次读三国,学会了去揣摩人物性格,事物的因果关系,感觉大有不同。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真乃受益匪浅呀!品《三国》_ 篇二三国时期,战火纷飞,涌现了无数英难好汉,如常山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浴血奋战,斩杀曹军五十余位大将,忠义两全。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像赵子龙一样的人,在进行着像长坂坡之战那样无畏的战斗,他们就是白衣天使。
白衣天使们进行的战斗没有硝烟,也没有长坂坡的豪迈,他们不会横刀立马,上阵杀敌。
但是,当他们穿上白色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全副武装走进病房,他们就是战士,一种和病毒抗争、救死扶伤的伟大战士。
品三国读后感(11篇)
品三国读后感品三国读后感(11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三国读后感1近日受周围的读书热潮的影响,也捧起了儿子的那本《易中天品三国》,使我重新认识了曹操,认识了一个真实的曹操,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曹操。
之一,曹操是个深谋远略的人。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袁绍、袁术三个乱石枭雄在对待皇帝的事情上做出三种决策: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
而曹操确是把现任皇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据地,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打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
曹操在动乱之中,走此决策,真是高明之至!尽管他被对手冠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昏庸的朝政,流离失所的皇帝,曹操能站出来扶皇帝一把,充当皇帝的保护神,让他过点安生日子,这已经不容易了!而且,曹操至死也没有称帝,从形式上他一直还是汉丞相,没有违背当初许下的诺言。
我认为曹操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做不到了……之二,曹操是个善于用人的好老板。
曹操所处的是一个乱世,人心浮动,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缺乏诚意和信任,但是曹操却能广聚人才,直到曹操去世为止,他的.核心谋士以及各级掾属共有一百多人。
易中天先生用八句话概括了曹操的用人之术。
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杨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最佩服曹操的便是“焚烧书信事件”。
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以后,袁绍的大量辎重、珍宝、图书都落入曹操手里,其中就包括己方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书信。
曹操二话不说,下令一把火把它们烧个干净。
那些暗中勾结袁绍的人,原本担心要追究的,现在都把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回肚子里去了,对曹操更是佩服与感激。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1 近日受周围的读书热潮的影响,也捧起了儿子的那本《易中天品三国》,使我重新认识了曹操,认识了一个真实的曹操,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曹操。
之一,曹操是个深谋远略的人。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袁绍、袁术三个乱石枭雄在对待皇帝的事情上做出三种决策: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
而曹操确是把现任皇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据地,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打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
曹操在动乱之中,走此决策,真是高明之至!尽管他被对手冠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昏庸的朝政,流离失所的皇帝,曹操能站出来扶皇帝一把,充当皇帝的保护神,让他过点安生日子,这已经不容易了!而且,曹操至死也没有称帝,从形式上他一直还是汉丞相,没有违背当初许下的诺言。
我认为曹操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做不到了……之二,曹操是个善于用人的好老板。
曹操所处的是一个乱世,人心浮动,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缺乏诚意和信任,但是曹操却能广聚人才,直到曹操去世为止,他的核心谋士以及各级掾属共有一百多人。
易中天先生用八句话概括了曹操的用人之术。
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杨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最佩服曹操的便是“焚烧书信事件”。
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以后,袁绍的大量辎重、珍宝、图书都落入曹操手里,其中就包括己方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书信。
曹操二话不说,下令一把火把它们烧个干净。
那些暗中勾结袁绍的人,原本担心要追究的,现在都把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回肚子里去了,对曹操更是佩服与感激。
曹操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袁绍强盛的时候,连我都自身难保,何况大家呢!这话也只有曹操能说到做到吧,这样不仅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疑窦冰释,便是没什么瓜葛的人也会为曹操的宽宏大量和设身处地所感动。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优秀3篇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优秀3篇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篇1这是一本书令人过目不忘的书。
它之所以被选为四大名著之一是由于它带给人的感触之深,之广。
我之所以捧起它,是因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以前的故事,那铿锵的文字所带给我的喜悦与悲伤。
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的一大特点。
罗贯中笔下的一个个人物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的显现了出来。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有勇无谋的吕布;阴险狡猾的曹操;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带细的张飞;文武双全的姜维;碌碌无为的阿斗;神勇无敌的赵云;老当益壮的黄忠;仁慈爱民的刘备;功未成身先死的庞统……仿佛是穿过时关隧道,我细细的品味,沉浸在了弥漫着历史的香气中。
读过此书的读者必定不会忘掉这两个名字: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但是,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或许,读过《三国演义》后,读者们对于罗贯中的文笔感叹不已。
然而,我却有自己的见解。
小说与历史始终不能混为一体。
小说是故事,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文体。
加上自己的想象与自己的见解有何不可?成为文学界的著名书籍也不在话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1 近日受周围的读书热潮的影响,也捧起了儿子的那本《易中天品三国》,使我重新认识了曹操,认识了一个真实的曹操,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曹操。
之一,曹操是个深谋远略的人。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袁绍、袁术三个乱石枭雄在对待皇帝的事情上做出三种决策: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
而曹操确是把现任皇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据地,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打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
曹操在动乱之中,走此决策,真是高明之至!尽管他被对手冠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昏庸的朝政,流离失所的皇帝,曹操能站出来扶皇帝一把,充当皇帝的保护神,让他过点安生日子,这已经不容易了!而且,曹操至死也没
有称帝,从形式上他一直还是汉丞相,没有违背当初许下的诺言。
我认为曹操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做不到了……
之二,曹操是个善于用人的好老板。
曹操所处的是一个乱世,人心浮动,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缺乏诚意和信任,但是曹操却能广聚人才,直到曹操去世为止,他的核心谋士以及各级掾属共有一百多人。
易中天先生用八句话概括了曹操的用人之术。
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杨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最佩服曹操的便是“焚烧书信事件”。
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以后,袁绍的大量辎重、珍宝、图书都落入曹操手里,其中就包括己方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书信。
曹操二话不说,下令一把火把它们烧个干净。
那些暗中勾结袁绍的人,原本担心要追究的,现在都把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回肚子里去了,对曹操更是佩服与感激。
曹操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袁绍强盛的时候,连我都自身难保,何况大家呢!这话也只有曹操能说到做到吧,这样不仅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疑窦冰释,便是没什么瓜葛的人也会为曹操的宽宏大量和设身处地所感动。
读罢全书,我真为曹操鸣不平,这样优秀的人才,
为什么却被世人所误传?恐怕不只是政治原因吧,肯定与我们民族传统的、愚昧的一些理念有关吧!用现代眼光看,曹操真是一个高明的老板。
他能如此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打了胜仗都归功他人,打了败仗却检讨自己而且每次都做得是那样坦诚、实在、大气、自然,为这样老板卖命,真是累死也心甘情愿。
读书,让我们明理,读书的终极目的便是让我们认识自己并改造自己。
我们每位教师如果都有一点曹操的谋略,都有一些曹操的用人之术,我们的学生哪能厌学?再重的负担,恐怕也不会感到劳累。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2 易中天稍出名时,也即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相中时,我也就知道此人了,当时千千万万人还不知呢,更没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壮志”来。
刚看《易中天品三国》,尚觉有点趣,特别是易中天喜欢用现代的词汇表达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这个人讲话从不重复或者有什么“这个”“那个”的口头禅。
等到易中天真正飞来飞去出名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再看易中天的东西了。
有人买了《易中天品三国》这样的厚厚的上下集书,献殷勤地要借给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放在家里几个星期然后再还给人。
这么厚的书,比《三国志》还厚,我不愿
浪费时间看它们,有时间多看几遍《三国志》,什么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话,再翻翻《史记》、《汉书》、《后汉书》,保证任何人也能讲个唾液横飞。
易中天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现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书,二是虚荣,三是假斯文。
于是他这个学中文的人,也是惯于讲各种动听故事的人,便借《三国演义》,来给《三国志》中的人物还魂来了。
《三国志》这道有营养但人们不喜吃的粗食经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来。
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来是被人家陈寿弃之不用的,充满了各种道听途说的故事,他拿来正好生趣。
经他这么大厨一炒,人们还以为谈三国非易中天莫属,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诗,别人都不能唱了。
于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时候,自己也被世人视为神了。
再后来,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计天天在飞机上度过的。
参加这个那个签名售书,参加这个那个讲座,仿佛他一夜之间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灵宝玉”了。
从三国讲到东西方文化比较,从诸子百家讲到中国历史,只是自己的专业中文倒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我听过一场易中天在浦东干部学院讲的讲座。
是关于诸子百家的,实际上只是用不太好的嗓子哼一段旋律,然后再断章取义地取几个小故事来弄弄从未看这些书的人。
对于我这个拿起《论语》、《孟子》,放下《老子》、《南华经》(和
《庄子》)等等诸子原著的人来说,他说的这些东西只是小儿科。
我听了一半实在听不下去,于是中途退场到车上睡觉看报纸。
哗众取宠和花言巧语只会短期内迷倒不明真相的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这一点。
原著就是原著,是千古流芳的东西。
虽然有很多人想打扮小姑娘一样打扮历史和厚著,其实质只是在不想读书的世人和历史、原著之间放一个烟雾弥漫的烟幕弹。
君不见千古来有多少个烟幕弹,到头来都烟消云散,摆在书架上的还是历史和原著。
相信过不了多久,易中天的大作将被撤出书架,从学术上看,他的书不如《三国志》,从文学的角度看,他的书不如《三国演义》。
据说,满载疲惫的易中天终于觉醒了,想等还清了人情债后金盆洗手了。
这是好消息,无论对他来说还是对世人来说都是好事。
对他来说激流通退,留余香在人间,不必江郎才尽而黔驴技穷,对世人来说旧的不去他们怎样才能造出于丹后的新星呢。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3 那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刀光剑影中闪烁着杀机;那是一个疑窦丛生的年代,上演着各种奸猾狡诈的角色;那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年代,黑暗笼罩着龙蛇混杂的乱世,《品三国》,作者犀利地把这风尘
老朽的历史面纱层层揭开,抽丝剥茧,为我们讲述其中的传奇……
曹操,那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他儿时虽然有一点纨绔子弟的形象,但在青年时代就已考取了功名。
正因为曹操的’正直,慷慨,大量,有眼光,才使得贾诩等有才能的谋士前来投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
论才略,“奉天子以令不臣”;论眼光,深谋远虑;论武艺,乱世之奸雄。
曹操善于听谏纳贤,“奉天子,修耕植,蓄军资”就是毛出的点子。
曹操的雄才大略,远胜于志大才疏的袁绍和袁术。
曹操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
虚名与虚荣对他来说只是过眼烟云,他要的是实力——身边的谋士、勇将。
他的重义才使得关羽在危急时刻放他一条生路。
而且娶妻娶贤惠,曹操的第一任夫人丁氏就十分有教养,十分贤淑,这才能为有一点野心的曹操开拓社交路线。
只有能够体贴下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主人才能够得到下属忠心地拥戴。
如果曹操没有才略,就不会广招贤士;如果曹操没有雄心,就不会与刘备抗争;如果曹操没有宽大的胸襟,就不会有人为他出谋划策;如果曹操不会体恤下士,就不会受到众将士的拥戴和忠诚;如果曹操不会听取谏言,就不会用兵如神;如果曹操没有深谋远虑,就不会自己称王了。
现在,就来谈谈曹操的谋士吧!毛为曹操提供的“纲领性文件”,使曹操赢在起跑线上;张良”;张绣和贾诩,投靠,叛变再投靠,被曹操完全信任,因感恩而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该像曹操一样拥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并为理想坚持奋斗,我们应该做好我们的本份工作——学习。
学新知识,温故旧道理,才能进步,才能有所收获。
我们不需求像三国时的人物那么出名,令后人敬仰,只求做到自己的最好,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名利是身外之物,我们要像曹操一样把它们当做是过眼烟云,不足以为其启齿。
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地向前走就足够了。
全览《品三国》,推翻了人们对《三国演义》中事件的印象,并使历史人物真实而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假如说《红楼梦》是文学与历史的结晶,那么《品三国》就是感触与品位的精华;假如说《水浒传》是正义与勇气的代表,那么《品三国》就是谋略与才智的升华;假如说《西游记》是坚持与忠义的化身,那么《品三国》就是文治武功的冶炼。
所以,《品三国》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茅塞顿开的书,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相关文章:
1.《品三国》读后感
2.品三国读后感
3.《品三国》高中生读后感
4.品三国读后感八篇
5.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左右
6.关于《易中天品三国》的读后感
7.关于《品三国》读后感
8.易中天的《品三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