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配套基础练习、提升练习(《鸿门宴》)
鸿门宴》知识点(高三实用复习)
一、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 • • • • • • • • • • • • • • • • 1.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沛公起如厕: 固不如也: 2.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3.举 杀人如不能举: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不胜举: 4.胜 沛公不胜桮杓: 刑人如恐不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时无声胜有声: 。
五、特殊句式
• 1.倒装句(说出下面各句属于倒装句中的 哪一种) • 具告以事 • 长于臣 • 得复见将军于此 • 籍何以至此 • 客何为者 • 沛公安在
请从本文分别找出两个省略句和被 动句,并翻译,写在作业本上。
六、固定结构
•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 所……,……无所……”,“……没有 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 可以换作“有所”。) •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 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 个……”) •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 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 词。)
二、词类活用
• • • • • • • A.找出下面句子中哪个词是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吾得兄事之 道芷阳 籍吏民,封府库 范曾数目项王
B.找出下面哪个词是名词作状语? •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道芷阳间行
• C.形容词作动词
• 素善留侯Leabharlann 良•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E.使动、意动句
• • • • • • •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止下来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鸿门宴》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鸿门宴》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3、续:此亡秦之续耳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啖:拔剑切而啖之6、操:大王来何操7、刑:刑人如恐不胜8、胜:刑人如恐不胜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卻1、因: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2、如:①万事如意②刑人如恐不胜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④沛公起如厕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③孙叔敖举于海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⑤杀人如不能举4、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③乃令张良留谢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5、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6、置: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1、军:沛公军霸上2、王:沛公欲王关中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4、活:项伯杀,臣活之5、兄:吾得兄事之6、籍:籍吏民7、目:范增数目项王8、翼:常以身翼沛公9、何:“大王来何操?”10、间:道芷阳间行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此亡秦之续耳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4、壮士,能复饮乎?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大王来何操?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包容。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膜、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假设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那么。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包容。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间隔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分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抱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构造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12.去①亡去不义〔分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间隔,动词〕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14.如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我〕②寿毕,请以剑舞〔恳求〕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我〕16.置①沛公那么置车骑〔放弃,丢下〕②置之坐上〔放置〕17.且①且为之奈何?〔那么〕②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③臣死且不避〔尚且〕18.军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____,名词〕19.说①鲰生说____〔劝说、说服,动词〕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20.当①当是时〔正当〕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可以〕②吾得兄事之〔应当〕22.然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一、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
-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 张良出,要项伯。
- “要”通“邀”,邀请。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通“背”,背叛。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蚤”通“早”。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 “郤”通“隙”,隔阂、嫌怨。
二、古今异义。
1. 沛公居山东时。
-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2. 约为婚姻。
-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4.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 而听细说。
-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三、一词多义。
1. 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辞谢)2. 辞。
- 卮酒安足辞(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告辞)- 大礼不辞小让(计较)3. 故。
-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故听之(所以)4. 且。
-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5. 之。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沛公军霸上(驻军,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2. 名词作状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3. 形容词作动词。
-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4. 使动用法。
-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率领)-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停止,阻止;使……进入,接纳)五、特殊句式。
(完整word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3)距关4)毋内诸侯5)要项伯6)沛公奉卮酒为寿7)不敢倍德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10)令将军与臣有郤11)因击沛公于坐12)不者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谢: 古义,道歉今义,感谢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军:驻军通“彩”,颜色通“俱”,全部。
通“拒”,把守的意思通“无”,不要通“纳”,接纳,使进入通“邀”,邀请通“捧”通“背”,忘恩通“早”通“俱”,都通“隙”,隔阂,嫌怨通“座”,座位通“否”通“纳”,接纳,使进入通“座”,座位采具距毋内要奉倍蚤具郤坐不内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2)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6)将军战河.北.7)臣战河.南.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男方之父为姻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亡去不义4)秦地可尽王也5)籍吏民王:称王义:恪守道义王:称王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7)范增数目项王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9)刑人如恐不胜10)从郦山下11)道芷阳间行前:上前目:使眼色,以目示意义:恪守道义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下:下来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2)秋毫不敢有所近(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吾得兄事之3)日夜望将军至4)于是项伯复夜去5)常以身翼蔽沛公6)头发上指7)四人持剑盾步走8)道芷阳间行善:友善、交好近:接触、沾染故:旧交情急:危急的事夜:在夜里兄:像兄长一样日夜:每日每夜夜:在夜里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上:向上步:用步行的方式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4)樊哙侧其盾以撞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6)拔剑撞而破之活:使他活从:使⋯⋯跟从止:使⋯⋯停止侧:使⋯⋯侧过来王:使之为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2)妇女无所幸3)急击勿失4)鲰生说我曰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6)披帷西向立7)瞋目视项王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 失:指失去时机鲰:浅陋、卑微戮力:合力披帷:揭开帷幕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 君为我呼入8)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9) 君王为人不忍10) 若属皆且为所虏11) 军中无以为乐12) 客何为者13) 窃为大王不取也14) 我为鱼肉15) 何辞为16) 公为我献之17) 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 因言曰2) 不如因善遇之3)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 因击沛公于坐5) 因招樊哙出(三)以:1) 具告以事2) 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 还军霸上,以待项王5) 所以遣将守关者6)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 请以剑舞9) 常以身翼蔽沛公10) 樊哙侧其盾以撞11) 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 若属皆且为所虏3) 且为之奈何前者)替;(后者)制定 (前者)给;(后者)成为被作为做,干认为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趁此趁机,趁着于是,就趁此介词,把表目的连词,来副词,尚且副词,将副词,况且(五)、然:1) 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 不然这样,代词3) 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3.《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词语考点一、一词多义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杀人好像不能杀尽,惩罚人好像不能用尽酷刑。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刘邦起身去上厕所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比不上人家。
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
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杀人如不能举(全、尽)杀人好像不能杀尽。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动词,举荐,推荐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攻克,占领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发动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
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
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拒绝。
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动词,劝诫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千万不要忘记。
军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沛公驻军霸上。
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给我去打垮沛公的军队。
言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
幸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妇女没有谁被宠幸的。
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知识巩固一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坐─座: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再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11.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篇章,生动描绘了楚汉相争初期,项羽与刘邦两大势力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
这篇文言文蕴含丰富的文言知识,以下为大家进行全面且实用的总结。
一、重点字词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二、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三、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四、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为使子婴为相(做,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以具告以事(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五、重点虚词1、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转折)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2、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珍宝尽有之(助词,无实义)3、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何操”应为“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安在”应为“在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贪于财货”应为“于财货贪”)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5、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介词宾语“吾”)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宾语“之”)七、重点句子翻译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生动地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的一次充满戏剧性和紧张气氛的宴会。
以下为大家梳理这篇文章的相关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2、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一词多义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故: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为:使子婴为相(做,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皆为龙虎(是)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4、词类活用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在安)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以事具告)得复见将军于此(于此得复见将军)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四、文章内容1、宴会背景刘邦先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派兵把守函谷关,想在关中称王。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人物关系:楚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季父,与留侯张良关系友好。
2. 地理方位:沛公军驻扎在霸上,项羽军驻扎在新丰鸿门。
3. 通假字:文中的“距”通“拒”,表示把守;“内”通“纳”,表示接纳;“倍”通“背”,表示违背;“蚤”通“早”,表示早些;“不”通“否”,表示否定。
4. 重要句子: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表示沛公自谦不如他人。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表示沛公第二天早晨要向项王道歉。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表示杀人如麻,惩罚人时生怕不够狠。
)
5. 事件梗概:鸿门宴是项羽和沛公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会晤。
沛公刘邦误入楚军阵地,遭项羽疑虑,但在张良的劝说和项伯的帮助下,最终化险为夷。
这次事件奠定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地位,也为后来的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6. 文言知识:文中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人物关系、地理方位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掌握。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3)距关距:通“拒”,把守的意思4)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使进入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1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1)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2)不者不:通“否”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使进入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6)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7)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5)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前:上前7)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以目示意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恪守道义9)刑人如恐不胜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10)从郦山下下:下来11)道芷阳间行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4)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上:向上7)四人持剑盾步走步:用步行的方式8)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他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4)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侧过来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6)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急击勿失失:指失去时机4)鲰生说我曰鲰:浅陋、卑微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6)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幕7)瞋目视项王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哪一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君为我呼入(前者)替;(后者)制定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前者)给;(后者)成为9)君王为人不忍10)若属皆且为所虏被11)军中无以为乐作为12)客何为者做,干13)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14)我为鱼肉是1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16)公为我献之17)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因言曰趁此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4)因击沛公于坐趁此5)因招樊哙出(三)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5)所以遣将守关者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请以剑舞9)常以身翼蔽沛公10)樊哙侧其盾以撞11)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五)、然: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不然这样,代词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整理、I-T一、 又孚常识 1. 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 西韩城南)人。
代表作品是〈〈史记》 。
2、 〈〈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 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鲁迅评此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文言知识归类 (一)通假字1、 阳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拒守;内,同“纳”,接纳)2、 要项伯(要,同“邀”,邀请)3、 秋蓼不敢有所近(豪,同“毫”)4、 不敢倍德也(倍,同“背")5、 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谢项王(蚤,同“早”)6、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嫌隙)7、 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坐,同“座”)8、 拔剑切而咯.之(咯,同“啖”,吃)9、 参乘(参,同"疹)10、 沛公不胜桔均.(桔杓,同“杯勺”) 11、 不者(不,同"否”) (-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靖山以东 今义: 省名2、而听纠叫,欲诛有功之人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 详细的说明或叙述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泳家 今义:因婚姻而广■生的夫妻关系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之事 今义: 很,十分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 省名(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扎)(2)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wen g称王)(3)亡去不义.(义:守信义)(4)不可不语.(语:告诉)(5)籀吏民(籍:登记)(6)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使眼色)(7)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8)谭芷阳间行(道:取道)2、名词作状语(1)保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2)吾得凡事之(兄:像兄弟一样)(3)以身周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头发上指(上:向上)(5)四人持剑盾步走(步:徒步)(6)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3、形容词作名词(1)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地方)4、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2)秋豪不敢有所近(近:接近)5、使动用法(1)臣活之(活:使…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4)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四)一词多义1. 以(1)具告以事(把)(2)足以当项王乎/项王未有以应/侧其盾以撞(来)(3)籍何以至此(凭)(4)请以剑舞/以身翼蔽沛公(用)2、为(1)使子婴为相(任职)(2)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给)(3)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4) 军中无以为.乐(取)(5)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6)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7) 为之奈何(对)(8)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3、之(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2)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4、于(1)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对)(2) 长?臣(比)(3) 复得见将军于.此(在)5、而(1) 劳苦而.功高如此(表并列)(2) 项王按剑而.距(表修饰)(3) 拔剑切而.咯之(表承接)6、然(1) 沛公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 不然,籍何以至此(这样)(3)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7、谢(1)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2)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告别)8、辞(1)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推辞)(2)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9、故(1)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旧、交情)(2) 故听之(因此)(3) 樱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故意、特意)10、且(1) 且为之奈何(将)(2)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尚且)11、幸(1) 妇女无所幸.(宠幸、亲近)(2) 故丰来告良(幸亏、幸而)12, 胜(1) 刑人如恐不胜.(尽)(2) 沛公不胜桔杓(禁得起)13. 去(1) 相去四十里(距离)(2) 脱身独去(离去,离开)14. 因(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2)因击沛公于坐/不如因善遇之(趁势、趁机) 15. 意(1)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目的)16. 破(1) 先硬秦入咸阳者王之(攻下)(2)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17. 谨(1)大行不顾细谨(礼节)(2)谨诺/谨使臣奉白璧一双(表恭敬的语气词)(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
必修一《鸿门宴》知识点(高三复习用)
必修一《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成五采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今将军与臣有郤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古义:今义:指我国的一个省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今义:因果关系中表结果的连词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古义:今义:副词,很今义:又一次拜三、一词多义1举愿举国为内臣()举大计亦死()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2足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再拜献大王足下()竖子不足与谋()3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窃为大王不取也()何辞为?()军中无以为乐()4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遣将守关者()轩东帮尝为厨()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暮去朝来颜色故()故木受绳则直()5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默然不应()6如杀人如不能举()沛公起如厕()弟子不必不如师()四、词类活用(指出各句活用的字及类型,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籍吏民,封府库4范增数目项王5刑人如恐不胜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7吾得兄事之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此亡秦之续耳10项伯杀人,臣活之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2拔剑撞而破之13此其志不在小14沛公今事有急五、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类型并翻译)1欲呼张良与俱去翻译:2若属皆且为所虏翻译:3不然,籍何以至此?翻译:4沛公安在?翻译:5孰与君少长翻译:六、翻译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沛公军霸上(驻扎)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③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善)④动词使动用法臣活之(使……活)⑤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4.一词多义①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②如沛公起如厕(往,去)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如同)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③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④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②此亡秦之续耳。
(语气词“耳”,表判断)2.疑问句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疑问语气词“为”,用在句末,表疑问)翻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3.倒装句①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翻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②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翻译:沛公在哪里?4.被动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介词“为”表被动)翻译: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基础练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抵挡,挡住B.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D.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不如因善遇之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详细D.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忘记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夜访,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项、刘矛盾出现了转机。
B.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C.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此处轻描淡写,却更显出了张良沉稳机警、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
D.刘邦本无意做关中之王,因“鲰生”的劝说才生此念头。
入关后,他秋毫无犯,“籍吏民,封府库”,可见其对项王并无二心。
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升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
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
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
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
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
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
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
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
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
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
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
咸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
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
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
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未上道,暴得疾卒。
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
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故所部无益。
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
好读书,颇能诗。
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王位。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
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
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
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
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基础练习)1.【解析】C谢:道歉2.【解析】B A项,①动词,到,往;②代词,指代这件事。
B项,介词,替。
C项,①却,表转折关系;②而且,表递进关系。
D项,①趁机,②依靠。
3.【解析】C “具”不是通假字。
4.【解析】D刘邦并非无意做关中之王,“鲰生”的劝说不过是正中下怀而已,他入关后收买人心,并非表现出对项王的忠心。
5.【答案】(1)把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您)就可以在整个秦国的土地上称王。
(2)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得用对待兄弟的礼节侍奉他。
参考答案(提升练习)1.A[“经宿复苏”指的是被殴杀的少年,而不是“其父”,故应在“复苏”后断句,可排除B、C项;“奇”的对象是“材力”,而不是“材”,故应在“材力”后断句,可排除D项。
]2.D[“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过于绝对化。
]3.D[手下的将领很不高兴的原因不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而是王汉忠“自矜尚”。
]4.解析(1)“从征”,跟随……出征;“急”,奋勇;“壮”,赞许;“流矢中眸”是被动句,被流矢射中眼珠。
(2)“识略”,见识和谋略;“行师”,出兵;“祝”,祷告;“贷”,宽恕。
5.答案(1)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得分点:大意;“从征”“急”“壮”)(2)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
”(得分点:大意;“识略”“行师”“祝”“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