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滨海路初步景观设计_AECOM

合集下载

滨海地区城市设计要点研究

滨海地区城市设计要点研究

滨海地区城市设计要点研究摘要:滨海地区是滨海城市珍贵的空间资源,高品质开发建设城市滨海地区,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品牌宣传、文化建设均有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滨海地区的开发建设普遍存在城市设计被忽略、城市特色未彰显、公共空间被侵占、功能形态较单一等问题。

本文从岸线管控、用地管控、建筑管控三大方面,对滨海地区的城市设计要素控制原则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滨海地区城市设计控制要素视线通廊1引言滨海地区一般是指临近海域,对海域有重要影响并且与海岸带有景观、交通、社会、土地等联系的区域,包括滨海道路、向海一侧的公共空间、岸线沙滩、交通设施、以及以特定功能为主的城市开发建设用地空间等[1]。

滨海空间是滨海城市珍贵的空间资源,高品质建设滨海地区对于滨海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从粗放式的快速城镇化建设阶段,进入了精细化的高质量城市营造阶段。

探讨滨海地区的城市设计要点,能够更精细化地对滨海地区的规划布局、空间组织、建筑形态、生态景观进行管控,打造更高品质、更具特色的城市空间,促进城市的经济、生态、景观、文化发展。

2.滨海地区开发建设现状问题2.1城市设计被忽视滨海空间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核心和热点,其空间品质决定了滨海城市的形象。

目前城市在滨海空间开发建设中普遍对城市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重点滨海地区未开展单独的城市设计研究;二是一些滨海地区城市设计研究内容较为格式化和套路化;三是现有的城市设计更偏重于概念性的指引。

2.2城市特色未彰显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滨海空间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区位条件、景观资源、空间要素和文化特征。

在过往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常常更关注于空间增量利用和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依托不同本地要素对滨海空间进行特色营造,导致滨海空间千篇一律,缺少特点。

2.3公共空间被侵占滨海空间作为一项公共物品,应面向所有市民团体开放。

然而在当前的滨海地区开发建设中,滨海空间的公共性常常难以得到保证。

国内滨海路景观带规划初探

国内滨海路景观带规划初探

并 创 青 岛地处 山东半 岛东南 、 州湾 畔 , 滨海 路建 设充 分利 用 充分 利用 和融 合了 自身的环 境特 质 , 根据 不 同的城 市特 点 , 胶 其 造 出 自己 的 景 观 特 色 。 了城市 的 自然滨海 资源 , 展现 了城市 的特色和韵 味。青 岛滨 海路 的代表路段是 位于东部新市 区沿海地 带的东海路 , 长 1 . m, 全 2 8k
三亚 椰树成林, 热带风情 以椰树 、 沙滩等热带 自然元素为主要景观表现方法
1 5. 建 筑景 观 . 2
从表 2比较分 析 中得 出 , 在建筑 景 观 的设 计 方面 , 城 市都 各
并在 开发强度 、 体量 、 色彩 等方 面进 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 其滨海 路—— 环 岛路 沿滨海地 带环 突出了 自身的建筑文化特征 , 绕了约 34的厦 门岛 , / 全长约 4 m, 2k 其设计最大的特色 是考虑景 行 了 适 当 的 控 制 。
滨海路 两 侧是 纯 天 然 的 山 海风 光 , 时 沿路 的 同 大连 依 山傍海, 山海相融 1 大连最美的 自然景观节点成为滨海路景观 的 2个
重要 组 成 部 分
厦 门 依 山就势

绿化景观 以大色块 、 大尺度 为主要表 现手 法, 出 突 临海近海 整体 的大效 果
计思路及方法进行 了探 索, 以提 高滨海城 市的形象和实现滨海景观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 滨海城市 , 滨海路 , 景观 带 , 规划 , 设计
中图 分 类 号 :U 8 .8 T 94 1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滨海城市 已经成为我 国区域发展 的重点 , 而滨海路 景观带 的 观与 自然 的完美结合 , 道路设 计依 山就势 , 采用 上下行 道路分 幅 , 开发建设更成为滨海 城市 风貌 特色保 护与 开发活 动 中举 足轻 重 既利 于观赏海景 , 又强化了现代城市道路线性景观的丰富性 。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为例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为例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为例杨栋山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00摘要:近年来,基于水环境里生态修复的研究不断地完善和深入,诸多地区围绕着怎么样能够高效地开展水体保护和修复的课题做了很多工作。

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城市里面滨水的公园发生不合理用水与水污染现象时而发生,如果没办法第一时间对这些现象进行有效处理,即容易导致水生态逐渐地退化,某种程度上将会波及公园景观乃至周遭环境的质量情况。

本项目(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大量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经验,通过对舟山朱家尖的实地调研考察,进行了相关现状条件分析。

以景观动线体验展示为切入点,对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进行改造设计,具体研究成果如下: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城市滨水公园生态修复的原则和策略:(清水性原则、环境原则、生态多样性原则、水生态修复策略、景观构筑物恢复策略、植物生态修复策略)并将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用到实际景观设计之中。

关键词: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前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步入了飞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质量生活的迫切要求不断地促进着城市滨水空间的迭代发展。

城市的滨水公园不但充当了城市泄洪排水等基本的生态功能,并且在城市绿地湿地景观的角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的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但是近些年来人类的活动对这些滨水空间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破坏,工业污水排放,人类生活用水的排放等等。

这些生产生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滨水空间生态功能退化,动植物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劣,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因此,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修复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生态修复才能使得环境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存空间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1城市滨水公园概述滨水公园一般是指为各种活动向公众开放的水域附近建造的公共空间。

生态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该部分组成了整个有机城市,并为其非常重要的部分。

地域文化在滨海县G204道路景观提升设计中的传承与演绎

地域文化在滨海县G204道路景观提升设计中的传承与演绎

对一座城市而言,道路不仅是串联城市各个空间组团的交通通道,更是让人迅速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途经。

因此,作为城市结构基础的道路,其景观亦是城市景观的骨架,是展示城市风貌、传播地域文化的最佳场所。

城市道路设计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对其景观设计的关注,中西方起步相对较晚,且理论发展和实施建设又各不相同。

从国外来看,最早的道路景观设计大约是在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修建的公园公路专项设计被公认为是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雏形[1]。

随着公路美学相关研究的开展,西方的道路美学发展也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西方诸国的道路景观在注重人文主义和地域文化体现的基础上,已经由美学层面转为更加关注于空间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令城市道路逐渐回归人性化和人文化。

从国内来看,道路景观设计系统性研究的起步晚于国外,20世纪末,设计师们才开始关注于城市道路的美学研究。

步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刘滨谊、谢怀建等知名学者均提出要从美学、艺术、文化3方面塑造城市道路景观。

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国内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依旧只注重于表面的形式美,缺乏充分考虑道路所在地的城市文化特色和民族审美心性。

因此,关注使用人群的情感需求,弘扬城市地域文化,进一步提升道路景观环境的文化品质,成为了当下道路景观设计或改造的发展方向,对城市景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地域文化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1.1地域文化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关系道路将城市划分成最基本的空间构成元素,形成一个个串联的城市街区。

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感性认识往往来自对该城市道路景观的体验,街道作为城市意象中的主导元素,人们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城市,其它环境元素也沿着道路展开布局[2]。

然而随着汽车的使用普及,先前的道路规划中只注重工程设计,忽视了景观空间的营造。

这就造成了不断扩大的道路将城市空间划分的支离破碎,其文化性也与城市整体文化氛围格格不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到了20世纪80年代,城市主义街道理念的兴起,带动了道路景观逐渐回归到空间场所性、环境整体性和文化融合性。

大连滨海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星海沿岸公园路段为例

大连滨海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星海沿岸公园路段为例

大连滨海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星海沿岸公园路段为例摘要:以星海沿岸公园路段为例,详细分析其区位概况和现状问题,并从设计策略、功能、交通动线、植物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通过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大连滨海路景观规划进行总结。

关键词: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交通动线植物1.引言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2013年《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审批,2018年辽宁沿海六座城市共同签署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协同建设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发展目标。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大连起到整个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龙头作用,为城市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海岸带是陆地系统与海洋系统相交叉、复合和连接的地理单元,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1]。

海岸带地区通常有生态多样、景观优美等特点,是人们观光、休憩、娱乐的热门地区。

带来作为辽宁沿海重要城市,在景观建设的同时,如何发扬和保留城市文化,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应是城市发展中重点考虑的。

2.海岸带规划分析2.1区位概况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

大连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京津的门户,也是东北、内蒙古连通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

此外,大连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水陆与陆路相邻。

本项目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区西南部,星海广场西侧,如图1所示,星海沿岸公园1公里海岸带,交通便利。

周边拥有浴场、水上乐园、游乐园等,景色优美。

图1项目位置2.2现状分析场地邻近海边,景观优美,功能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停车位位置明显。

全年人流量高峰时期集中在4月末至10月初,温度相对较高的季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

而周边建筑老化,部分功能无人问津,荒废在此。

厕所相对较少,时开时关,为游人带来不便。

在海水退潮之后,留下贝壳、海菜、垃圾,造成局部地区不优美,滩边有岩石风化阻挡道路,行人只能翻上去行走,存在着安全问题,也影响海岸线优美程度。

舟山群岛新区滨海景观设计思考——基于舟山城市居民理想滨海景观问卷调查分析

舟山群岛新区滨海景观设计思考——基于舟山城市居民理想滨海景观问卷调查分析

民心 目中理想的滨海景观 。 通过对居 民展开问卷调查 , 并使用文本挖掘法分析调查结果 , 结合实地调查 , 可总结出舟
山城市居 民心 目中理想 的海滨景观的特质 , 对于打造 良好的群岛新 区滨海景观具有一定 的参 滨海景观 ; 公众参 与 ; 问卷调查 ; 文本挖掘法
舟山群岛新区滨海景观设计思考
基于舟 山城 市居 民理想滨海景观 问卷调查分析
陆 贝旎
( 早稻田大学 社会科 学研 究科 , 日本 东京 19 85 ) 6 —0 0
【 摘要】 城市景观建设离不开 “ 公众参与” 舟 山群岛新 区的滨海景观设计应当考虑新 区居 民的意见和建议 , 。 以实现居
高 楼林 立 的大都会 景观 。 能各人 心 目中理想 的景观 大不 相 同。 可 但实 际上 , 大多数 人做 出相 同景观评 价 的场 合 是存 在 的 , 这一论 断 已经得 到 了科 学证 明 。日本 的城市 环境 以及河 川景 观研究 者 岛谷 幸宏 曾在《 河川 风景
的设计》 一书中指出, 在景观评价的过程中通常有两个评价基准 , 一是“ 万人共通的评价基准”另一是“ , 个人
不一定具备景观上 的专业知识 , 但是作为城市景观的 日常使用者 , 其意见和建议在景观设计到建成 的整个 流程中得到积极 的采纳 , 并体现于景观建设 的最后成果 中, 从而避免“ 设计者一厢情愿” 的情况 , 做到真正的 以人 ( 民 ) 居 为本 。 目前 我 国的城 市景 观建设 仍然 存 在着 由专 家包揽 景 观设计 的情 况 。由于忽略 了真正 的景 观使用者——城市居民对景观设计可能起到的 良好作用 , 结果 即使设计者方面 自我感觉 良好 , 却终因为没 有考虑居 民的实际要求 , 导致居民不理解其“ 用心 良苦” 即便外观美丽却因缺乏实用性遭人诟病。 , 一个城市 的景观建设 , 最终的 目的应 当是服务于其居民, 其成功与否也应当取决于其居 民是否能感受到视觉上的美 , 以及使用上的实用性 。因此 , 我们认为 , 建设“ 良好城市景观” 的第一步 , 应该是确认城市居 民心中理想的城 市景 观 的形态 , 以作 为实 际景 观建 设 的一个 基本方 向。这 种形 态 由于居 民本 身 的非 专业 性必 然存 在缺 陷 , 这 些缺陷则需要 由设计者以及实际施工单位的专业知识来弥补。 居民、 设计者以及施工单位相辅相成 , 才是营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大连滨海路是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的一条著名沿海风景道路,延伸于星海湾的沿岸地带。

它是连接大连市中心和奥林匹克广场的主要道路,也是游客和市民们常常选择的休闲健身路线。

滨海路上有着许多独特的景点和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前来观光游览。

目前滨海路的景观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以改进和提升其整体品质。

滨海路上的绿化设计需要得到加强。

虽然沿路种植了一些树木和花草,但整体绿化效果不够突出。

在研究中发现,滨海路的植被种类单一,大部分为常见的树木和花草,缺乏特色和创新。

而且,部分地段的绿化带宽度较窄,没有形成独立的景观带,给行人和车辆的运动带来了困扰。

我们建议在滨海路的绿化设计中引入更多的本地特色植物,让滨海路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丰富的区域。

滨海路的景观设施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虽然沿途设置了一些休息亭、垃圾桶和公共椅子等基础设施,但它们的数量和分布不够合理。

特别是在滨海路热门景点周围,如奥林匹克广场和星海湾等地,游客多而设施少的情况比较突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游客在这些地方难以找到休息和娱乐的场所,给他们的游览体验带来了不便。

我们建议在滨海路的热门景点周围增加更多的休息亭和公共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滨海路的景观灯光设计也需要得到改善。

虽然滨海路上有一些景观灯光装饰,但它们的设计风格和亮度不够统一。

在夜晚,一些地段的路灯亮度过强,影响到行人和司机的视线;而其他地段的灯光又过于昏暗,影响到景观的观赏效果。

我们建议对滨海路的景观灯光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使其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更加和谐统一,并且在夜晚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

滨海路的交通状况也需要得到关注。

目前,滨海路的部分路段存在着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问题,给游客和市民们的出行带来了困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司机在滨海路上过度超速和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我们建议增加对滨海路的交通管控力度,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交通安全。

浅谈城市滨海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

浅谈城市滨海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

浅谈城市滨海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作者:丁芸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方案设计的立意目标与景观特色等方面入手,阐述了航海公园的设计特点和实现这些景观元素而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关键词:主题公园;航海文化;自然生态;景观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116-020 引言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发起步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市场催生的产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旅游热的兴起,使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被启动。

当时的旅游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始从萌芽状态转入全面发展。

主题公园是具有某种主题的模拟景观公园,其内的游园形式及内容均围绕此主题展开。

主题公园类型丰富,包括各种森林公园、动植物园、地质公园、温泉公园、文化公园、海洋公园、历史文化公园等。

基本涵盖了科学、历史、文化、生态、游乐等门类。

国内的航海公园还处于起步阶段,除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外,目前只有两个航海公园正在筹建中。

所以本项目顺应了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趋势,将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在一起,注重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发展前景广阔。

1 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项目概况小窑湾商务区位于大连金州新区的环小窑湾区域,与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用地界线相接,北临双D港产业园区与电子信息园,西靠大窑湾保税港区。

航海主题公园位于商务区的南端,西靠滨海路,东临小窑湾海域,项目占地34.36万平方米。

基地属于填海用地,沿岸环境优美,生态资源良好,拥有不可多得的岸线优势。

总体地形属于西高东低的走势,场地内平均绝对标高为6米,东侧临海的防浪坝高度在4-5米,百年一遇的潮位高度为3.03米,两侧滨海路的绝对标高在6.3-7.2米。

2 航海公园景观设计的价值与目标2.1 促进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的建设步伐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是依托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发展趋势提出来的,公园建成后,将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提供配套的城市绿地景观,提升商务区的环境形象,完善商务区的配套设施,有效的促进了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建设步伐。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大连滨海路位于大连市中心商务区,是一条重要的海滨道路。

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海路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通过对大连滨海路进行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探讨如何将滨海路打造成为一条优美、宜人、富有特色的海滨道路。

一、景观评估在评估滨海路的景观时,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我们考虑了滨海路的道路状况,包括路面平整度、路面材料的选择、路灯、景观雕塑、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同时还考虑了交通状况和停车方便程度等。

2. 建筑风格和色彩搭配:我们考虑了滨海路的建筑物风格和色彩搭配,建议在设计中应注重整个滨海路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 绿化和景观设计:我们考虑滨海路的绿化程度和景观设计是否合理,建议在设计中注重营造大量的绿化空间,同时增加海边的休闲娱乐设施和艺术氛围。

基于以上评估,我们认为大连滨海路的景观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1. 基础设施、交通状况和停车方便程度有待改进。

2. 建筑风格和色彩搭配需要更加协调、整体。

3. 绿化和景观设计需要进一步增加和完善。

二、景观设计建议在综合分析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滨海路景观设计建议:1. 完善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增加公共厕所,更新路灯设施,加强道路维护,增设步行道、自行车道,提高停车方便程度。

3. 绿化设计:增设花坛、绿化带、草坪等景观,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增加海边的休闲设施,如游乐场、文化广场等。

4. 艺术氛围:滨海路是一个海滨路段,天然的海岸风光本就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在设计中需要加入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文化符号,如雕塑、壁画、海洋生物标本等,以营造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

5. 可持续性:在滨海路的设计中,需要注重其可持续性,倡导环保理念,减少使用环境污染物品,在铺设路面材料时,使用环保材料。

这些建议均是在以打造美丽、宜人、具有特色的海滨道路为出发点,从基础设施、建筑风格搭配、绿化景观、艺术氛围等多方面逐一分析而得的。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

《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调查及研究》作者:周煜坤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12期摘要:国内外滨海路的开发与维护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本文以辽宁省大连市滨海路为例,研究其景观设计现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大连滨海路的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滨海路;大连;景观设计;一.滨海路景观设计发展现状(一)滨海路定义滨海路即沿海公路,指在城市滨海区以道路展开的、海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它的范围一般是以滨海道路为基准,向陆侧包括与滨海道路相邻的开放空间及特色街区,向海侧包括滨海路与低潮线之间的陆域、近海及对景观有影响的近海岛屿。

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保证滨海路发展的统一性和持续性,引起了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二)国内外滨海路发展现状1.国外滨海路发展国外滨海路大都经历了繁荣、停滞、衰败、再发展四个历程,一般共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建设初期的自然形态、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化形态、19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重新认识城市空间而形成的现代形态。

(1)德国模式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提出了全新的“亲近自然河流”的概念技术。

他们首先强调“人性化设计”、“合理利用公共资源”、“从根本上处理,从整体上营造”等原则,已经开始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国内滨海路发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景观生态意识的加强,原先仅能提供单一交通功能的滨水区价值不断增大,并引起城市的建设者、开发商以及城市的使用者的重视,逐渐成为热点。

(1)烟台模式烟台市滨海路在改造过程中,除保留了部分使馆文物遗址之外,同时也拆除了滨海区的全部住宅。

另一方面也进行了围海造田的计划,从而拓宽了滨海路。

2014年,烟台滨海路形成了以观海为主线的综合风景旅游区。

二.大连滨海路景观设计(一)总体情况大连滨海路风景区全长30.9公里,共分为四段,贯穿12个主要景点。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20年)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20年)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发布时间:2006-12-11 来源:舟山市政府门户网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舟山城市的合理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特制定《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舟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定海区、普陀区行政辖区范围内的舟山本岛及其周围主要岛屿,包括金塘、册子、盘峙、大小五奎山、长峙、岙山、马峙、小干、鲁家峙、朱家尖、普陀山、洛迦山等为本规划的城市规划区,总面积721.4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64.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舟山市域的城镇体系发展和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本规划期限:近期2000~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第五条本规划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舟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六条近中期实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远期争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七条舟山市市域总人口规划近期(2005年)104万人,中期(2010年)106万人,2020年110万人。

第八条舟山市主要经济发展目标:近期(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00亿元左右(以2000年价格计算,下同),人均20000元左右;中期(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270亿元左右,人均26000元左右;远期(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500亿元左右,人均45000元左右。

预测2005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为22.5∶39.5∶38.0。

第九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推进对策:加快舟山的区位优势和“渔、港、景”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统缆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抓住机遇,进中求快,强化基础,勇于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创机制市场化、区域城市化、陆岛一体化,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海洋经济大市,创海洋文化名城。

国内滨海路景观带规划初探

国内滨海路景观带规划初探

国内滨海路景观带规划初探刘冰;刘陶冶;王牧【摘要】选取青岛、大连、厦门、三亚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对城市滨海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思路及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提高滨海城市的形象和实现滨海景观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By selecting the four cities,Qingdao,Dalian,Xiamen and Sanya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the empirical study,and explores the planning design ideas and the methods of the landscape belts of urban seaside ring roads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so as to improve the image of the seaside citie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easide landscape quality.【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13【总页数】2页(P8-9)【关键词】滨海城市;滨海路;景观带;规划;设计【作者】刘冰;刘陶冶;王牧【作者单位】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3滨海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点,而滨海路景观带的开发建设更成为滨海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与开发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

因此,如何以提高滨海路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改善城市滨海空间环境与滨海道路景观,已经成为我国滨海城市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实证研究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根据城市滨海路景观带建设的不同特色,选取了我国青岛、大连、厦门、三亚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横向的个体研究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对城市滨海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浅谈滨海景观道路选线

浅谈滨海景观道路选线

浅谈滨海景观道路选线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滨海改扩建道路选线的主要原则,总结了滨海景观道路的设计选线经验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滨海景观;道路选线;旅游资源;空间模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也在飞速增长,旅游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

滨海地区拥有无可比拟的滨海资源优势,若要最大化的开发滨海景区的旅游价值,其内部交通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滨海景区内部主要交通干道的道路选线进行分析。

一、项目概况某道路位于防城港市西南部的旅游度假区内,是该度假区最重要的交通干道。

该旅游度假区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的北部湾,作为防城港市开发建设的重心,并且位于防城港市沿海旅游带的中心,欲打造为国际知名、国家一流的5A级旅游景区。

项目所在区域地势起伏多变,山体延绵,属山地丘陵地貌,目前拥有多个景区,但旅游环境相对滞后、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将旅游度假区内数个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高档优质的滨海旅游度假区,道路的选线至关重要。

二、选线分析本道路作为一条城市滨海景观大道,拥有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其选线应区别于普通城市道路的设计,定位为交通与景观功能并重的主干道。

在满足普通的交通功能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其旅游服务功能及景观游览功能,从空间构成模式、历史文化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景观视觉感受、商业娱乐及道路线形美学等多方位进行思考和探索。

滨海道路选线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工程技术要求道路改扩建应依据工程技术标准、相关规范要求、海洋水文条件及交通流量等方面进行选线设计,满足道路线形要求,并结合度假区内路网结构进行路线设计。

作为主要干道应承担度假区内几个主要片区之间的交通功能,并与度假区内主要道路相衔接,共同构成度假区的路网骨架。

2、空间构成模式该旅游度假区一面为陆、三面环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山、景、海融为一体的环境景观格局。

图1 “山-景-海”模式示意图道路选线设计中应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空间模式相结合。

浅析沿海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以大连市为例

浅析沿海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以大连市为例

浅析沿海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以大连市为例(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摘要:沿海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颇具特色,与内陆城市不同,因地理地域特色,无论是公路还是桥梁抑或是其他道路景观都别具一格。

本文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主要介绍星海广场、星海湾大桥、大连滨海路以及渔人码头的景观设计,从广场景观、桥梁景观、旅游公路景观和港口码头景观方面来分析沿海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

关键词:沿海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星海广场;星海湾大桥;滨海路;渔人码头沿海城市因为地靠海岸线,风景秀丽,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也要结合海的风光,形成独特的道路景观。

辽宁省大连市有滨城和浪漫之都之称,三面环海,一面靠山,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

接下里将以大连市为例,分析星海广场、星海湾大桥、滨海路和渔人码头的景观设计。

1.星海广场星海广场位于大连市的南部海滨地区,是大连的城市标志之一。

星海广场的建筑面积为 176万平方米,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

星海广场坐落于星海湾畔,西拥星海公园,南连星海大桥,一同共建成了大连的星海城市广场。

星海广场的三条圆形道路将广场分为三个景观层次,两条中央大道平行贯穿中间,还有两条X形道路相交,这几条路将广场分为六块,其中的圆形道路是椭圆形路网中套着另一个圆形。

中央星形广场是一个有三级台阶的圆形广场,中心部分的布局借鉴了北京天坛圜丘,是由999块四川红色大理石铺装而成,这里曾建有一个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华表上分别刻有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和十二生肖等图案。

2016年该华表被拆除,现在已看不到。

广场中心的外围饰有一大型黄色五角星,与北面的黄海形成一种星海交映的景象,同时也象征着所处的“星海湾”。

而与星海湾所想呼应的内部水体景观建筑部分就是采用喷泉和流水两种形式的星海音乐喷泉。

50组由圆柱形花岗岩雕刻而成的彩色音乐喷泉,与沿环状图形布置而成的外围水体景观共同呈现出了“流岚红霞”“月季花开”等11种别具一格的水型。

滨海城市的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道路景观设计为例

滨海城市的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道路景观设计为例

2014年第6期现代园艺4.2.2中心景观区。

中心景观区包括一区和二区中心绿地2部分。

区内一条贯穿南北走向的水溪是中心绿地的主要园林景观核心,也是视线的通廊。

亲水平台、密林广场、水边汀步等,是人们休闲、散步、锻炼的好去处。

以水景为依托依水设计了亲水平台、水边广场等,主要如下:(1)树林通廊:人口道路的布局设计突出深山老林的纵深感,植物的规则种植,都有利于这种空间氛围的营造,乔木、灌木、地被选择多种类,感受森林的气氛。

(2)童趣广场:考虑到成年人看护孩子的便利性,该广场与西侧的林荫广场相对,将成人活动范围与儿童活动范围紧密联系。

从安全性和趣味性考虑,该广场的铺装采用木铺装和塑胶垫相结合,种植池、座凳等小品均进行特殊设计。

(3)浅池涌泉:作为该区的特色景观,曲折而灵动的潺潺水湾,自然散落的水中置石,汩汩跃涌的泉眼,都将为小区的环境增添无限的动感和情趣。

(4)聚景广场:以水景为依托,依树临水的聚景广场是一区中心绿地最佳的景观观赏点,景观在此处一览无余,框景、对景、借景等园林设计手法在此运用得淋漓尽致。

广场外缘的曲线形平台给人们提供了亲水的机会。

(5)诗墙画壁:位于中心绿地的北入口。

高低错落的系列景墙排列于主园路东侧。

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与西方现代绘画、雕刻艺术相融合,体现现代都市人对文化、艺术和生活的追求。

小区各休闲广场周围则以绿地及乔木、灌木、花卉混置,通过雕塑喷泉的合理应用,在各角落自然形成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园林小品,如香樟、银杏、石楠、垂柳、冬青、女贞、乌柏:红色的枫树、卫予、水杉、盐肤木、无患子等。

常年异色叶树种如紫叶李、榆叶梅、胡颓子、湖南特有的红花槛木等,大大地丰富了小区园林的地域特色,使小区居住环境也变得更加生动自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内,将地域特色的山水景观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一种亲切柔美的感觉,使小区整体显现气派、豪华而又不失轻松自然的氛围,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

从舟山滨海花园小区的设计看居住区的景观营造

从舟山滨海花园小区的设计看居住区的景观营造

从舟山滨海花园小区的设计看居住区的景观营造如何根据用地周边的环境特点创造宜人的环境空间,在用地条件限制中创造出最优的景观环境,如何通过住宅自身的设计特点形象和户型设计去捕获和融入小区的景观空间。

标签用地条件;景观价值;由大到小;海;架空层;扩大;绿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空间已经成为住宅小区的一个重要的功能要素深入到当今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它不可或缺,它举足轻重。

因此,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如何为景观创造空间,让景观为空间服务,是每个建筑师都必须去解决的。

通过对舟山滨海花园住宅小区的设计,在这里浅谈一下在景观营造过程中的设计体会——利用所处的环境到用地条件再到建筑本身,去获取优质景观价值。

由大到小的发挥和体现空间景观的营造。

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合理的进行住宅建筑群体组合设计。

1 概况舟山滨海花园住宅小区用地面积708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837平方米,由舟山普陀慧力置业公司投资兴建于舟山东港开发区,地块西邻城市道路,南边和北面是其他建设用地,东靠护海大堤。

用地规整、地势平坦,南北狭长,走向与海岸线平行,是建设高档滨海海景住宅区的理想场所。

地块东面隔着护海堤与美丽富饶的东海毗邻,北面不远处是雄伟的跨海大桥,东北与普陀山的观世音普萨雕像隔海相望,有山、有水、有普萨,实在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怎样协调好与海的关系是本设计的一个关键。

2 规划设计鉴于地块狭长,南北长达600多米,我们在地块内沿海堤一侧从南至北布置了13幢多层住宅,沿西边城市次干道沿街布置了两层商业房,在商业房上面,沿西边城市布置了六幢小高层住宅,这样的布置可以将小区与喧哗的城市道路隔开,减少噪音干扰,保证了内部家居环境的静谧性。

在城市次干道上,地块中间靠南的地段设置小区的主入口,在地块的南北两处各设了一个次入口,交通便利。

多层住宅一律往东旋转15度,由于多层住宅紧挨着大海,再加上住宅的退台处理,使户户都有观海平台,户户都享受着大海的潮起潮落,使人与自然和谐对话,共享这美妙的天籁之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