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

合集下载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书--文经学院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书--文经学院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书一、 平面结构布置: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

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2、板跨一般为1.7~2.7m ,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 ,主梁跨度则为5.0~8.0m ,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二道次梁)。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过10%。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 mm h B 80≥,(当l h 401≥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次梁 121(=c h ~L )181, 21(=b ~c h )31。

主梁 1(=z h ~L )1, 1(=b ~z h )1。

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n l l =0边跨: a l h l l n B n 21210+≤+=. (mm a 120=) 3、荷载计算: 取1m 宽板带计算:面层 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m kN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2M 、3M )和中间支座(c M )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为了便于施工,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并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相同的间距或整数倍(弯起式配筋) 6、确定各种构造钢筋:包括分布筋、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

7、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边跨: a l l l n n 2025.10+≤= (mm a 240=) 当跨差不超过10%时,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第一部分:课程介绍1.1课程名称: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1.2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基础支持。

1.3课程对象:本课程适合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以及从事相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师、技术人员。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基础知识介绍2.1.1钢筋混凝土结构概述2.1.2肋梁楼盖的定义和特点2.2肋梁楼盖结构原理2.2.1肋梁楼盖的受力特点2.2.2肋梁楼盖的结构构造2.3肋梁楼盖设计规范2.3.1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概述2.3.2肋梁楼盖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2.4肋梁楼盖结构计算方法2.4.1荷载计算原理2.4.2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分析2.4.3肋梁楼盖设计的计算方法2.5肋梁楼盖实例分析2.5.1典型肋梁楼盖设计案例分析2.5.2肋梁楼盖结构设计的实际问题解决2.6肋梁楼盖设计软件应用2.6.1计算软件介绍2.6.2肋梁楼盖设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技巧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3.1.1理论课程讲解3.1.2实例分析和案例教学3.1.3软件应用实践3.2学生参与式教学3.2.1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设计案例分析3.2.2班级讨论和分享3.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3.1强调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3.3.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第四部分:教学内容详细介绍4.1基础知识介绍4.1.1钢筋混凝土结构概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组成和特点4.1.2肋梁楼盖的定义和特点肋梁楼盖的结构形式和用途4.2肋梁楼盖结构原理4.2.1肋梁楼盖的受力特点肋梁楼盖受力特点的分析和理解4.2.2肋梁楼盖的结构构造肋梁楼盖结构构造的要点和设计原则4.3肋梁楼盖设计规范4.3.1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概述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4.3.2肋梁楼盖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肋梁楼盖设计的规范和标准要求4.4肋梁楼盖结构计算方法4.4.1荷载计算原理肋梁楼盖设计中荷载计算的基本原理4.4.2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分析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4.3肋梁楼盖设计的计算方法肋梁楼盖设计计算的相关方法和步骤4.5肋梁楼盖实例分析4.5.1典型肋梁楼盖设计案例分析典型肋梁楼盖设计案例的分析和讨论4.5.2肋梁楼盖结构设计的实际问题解决肋梁楼盖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4.6肋梁楼盖设计软件应用4.6.1计算软件介绍目前常用的肋梁楼盖设计计算软件的介绍4.6.2肋梁楼盖设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技巧肋梁楼盖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第五部分:课程实践5.1设计案例实操5.1.1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际案例,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肋梁楼盖设计5.1.2学生对设计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5.2现场考察与实习5.2.1参观相关工程实践现场观摩相关肋梁楼盖工程实践现场,了解实际施工情况5.2.2实习实践学生参与相关工程实践,了解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操作第六部分:考核与评估6.1平时成绩6.1.1课堂参与度6.1.2作业完成情况6.1.3课堂小测验成绩6.2期中考核6.2.1设计案例分析报告6.2.2考试成绩6.3期末考核6.3.1综合项目设计报告6.3.2实际操作能力评估第七部分:课程材料7.1参考书目7.1.1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7.1.2辅助教材:《钢筋混凝土设计手册》7.1.3专业期刊:《土木工程学报》7.2教学案例7.2.1肋梁楼盖设计实例资料7.2.2相关工程实践现场资料7.3软件操作指南7.3.1钢筋混凝土设计软件操作手册7.3.2肋梁楼盖设计软件使用指导第八部分:课程总结8.1学生学习效果总结8.1.1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8.1.2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情况8.2教学反思和改进8.2.1学生反馈意见整理8.2.2教师教学方法总结与反思8.3课程展望8.3.1对学生今后工程实践的指导与建议8.3.2对相关课程的拓展与发展建议以上为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大纲,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

它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空间适应性和经济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中。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通常由板、次梁和主梁组成。

板将楼面荷载传递给次梁,次梁再将荷载传递给主梁,主梁最终将荷载传递给柱或墙等竖向承重构件。

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提高楼盖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这包括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建筑的跨度和柱网尺寸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耐久性、防火性能和抗震要求等。

设计时,荷载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楼面活荷载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取值,常见的如住宅、办公室、商场等场所的活荷载标准值各不相同。

恒载则包括楼板自重、面层重量以及吊顶等固定设备的重量。

在计算荷载时,还需要考虑荷载的组合情况,以确保结构在各种不利工况下都能安全可靠。

接下来是板的设计。

板的厚度需要根据跨度、荷载大小以及板的支撑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单向板的厚度不小于跨度的 1/30,双向板的厚度不小于跨度的 1/40。

板内的钢筋配置包括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受力钢筋沿板的短跨方向布置,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分布钢筋则与受力钢筋垂直布置,主要起固定受力钢筋位置、分担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等作用。

次梁的设计需要考虑其截面尺寸、内力计算和钢筋配置。

次梁的截面高度一般为跨度的 1/18 至 1/12,截面宽度为截面高度的 1/3 至 1/2。

内力计算通常采用弯矩分配法或连续梁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次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

根据内力计算结果,配置相应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

主梁的设计与次梁类似,但由于主梁承受的荷载较大,其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置通常也更大。

在主梁与次梁相交处,会产生主梁的集中荷载,需要对主梁进行局部加强。

钢筋的选择和布置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普通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设计

普通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设计

普通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设计导言本文主要介绍分析普通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特点无梁楼盖结构体系也即板柱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是组成板柱结构体系重要的结构构件,它施工支模简单,绑扎钢筋方便,能提供较大的建筑净空,便于设备管道的布置与安装,减少建筑层高;在地下结构中采用,可以减少基础埋深,减少基坑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费用,当遇地下水位埋藏浅时,还可减少施工降水费用。

从结构传力途径方面来说,无梁楼盖结构竖向重力荷载直接由板传到竖向受力构件柱和墙,传力路径简捷。

与一般的梁板式楼盖相比,它的楼板厚度较大,楼盖的材料用量较多。

从结构受力特点方面看,无梁楼盖的抗弯刚度较小,柱上板带的内力要远大于跨中板带,柱子周边的应力高度集中,板与柱子连接部位的破坏形式为冲切破坏;板柱结构的抗侧刚度较普通框架结构要小,在水平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无梁楼盖结构的板柱节点部位会产生不平衡弯矩,这种不平衡弯矩的反复作用严重影响板柱节点的承载力。

在非抗震设防区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具有较好的经济和安全效益,在抗震设防区,当因城市规划需要房屋建筑高度受到限制时,采用板柱结构也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应注意要采取针对性的抗震措施。

无梁楼盖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1)无梁楼盖的柱网通常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以正方形更为经济。

(2)无梁楼盖每个方向不宜少于三跨,以保证有足够的侧向刚度。

当楼面活荷载在5kN/㎡以上时,跨度不宜大于6m。

(3)无梁楼盖的楼板通常采用等厚平板,板厚由受弯、受冲切计算确定,并不宜小于区格长边的1/35~1/32,也不小于150mm。

(4)为改善无梁楼盖的受力性能,节约材料,方便施工,可将沿周边的板伸出边柱外侧,伸出长度(从板边缘至外柱中心)不宜超过板缘伸出方向跨度的0.4倍。

(5)当无梁楼板不伸出外柱外侧时,在板的周边应设置圈梁,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板厚的2.5倍。

(6)无梁楼盖柱帽的设置及尺寸一般由建筑美观要求和板的抗冲切承载力控制。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指的是在混凝土板上配有肋梁,并在肋梁中塞入钢筋的楼盖结构。

该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负荷分担均匀,承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安全可靠等等。

下面我们将结合实例来具体分析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结构、设计及施工等方面。

一、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主要结构跨度一般在6米左右,肋梁之间距离一般在1.5米左右。

肋梁的高度一般为板厚的1/5,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在肋梁中需要嵌入钢筋,钢筋的直径一般在10毫米左右,间距一般在150mm左右。

此外,在混凝土板上还需铺设网格钢筋,其间距应保持在200mm左右,钢筋覆盖面积不小于3‰。

二、设计计算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主要是根据工程建筑内容及地理情况来进行计算。

在计算时,需考虑到地震荷载、脆性破坏、荷载集中、钢筋强度等多个因素。

在应力分析时,需要确定承载板的受力情况。

具体计算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结构体系,合理布置肋梁,使其承载均匀,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三、施工细节在施工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1.钢筋组合:钢筋之间不能相互交叉,钢筋组合要符合标准,钢筋的连接处需要进行这条形焊接。

2.阴阳角的处理:出现阴阳角时,需要使用孔洞换涨板加固,能够有效地防止开裂。

3.细节处的注意: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细节处的问题。

例如,在钢筋塞入肋梁中时,需要做好导头的安装,以免造成钢筋进入不了。

总之,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是结构体系完整、承重能力强、抗震性能好、安全可靠的重要建筑结构之一,其设计计算及施工细节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实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一、 设计资料1、 某多层厂房,内框架结构体系,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2、 荷载1) 水磨石面 0.65kN/m 2; 2) 钢丝网抹面吊顶 0.45kN/m 2; 3) 楼面活荷载 5.5kN/m 3;3、 材料1) 混凝土: C30(c f =14.3N/mm 2 , t f =1.43N/mm 2;) 2) 钢筋:梁钢筋HRB400级(y f =360 N/mm 2),其余钢筋采用HPB300级(y f =270N/mm 2)。

二、 楼盖梁格布置草图三、 构件尺寸的确定1、 确定主梁跨度为6.6m ,次梁的跨度6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 为2.2m 。

2、 估计截面尺寸,按跨高比条件:板厚: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按不验算挠度的刚度条件,板厚应不小于了L/30=2200/30=73.33mm ,此值小于工业房屋楼面最小厚度70mm 的构造要求,故取板厚h=80mm 。

次梁截面b*h : h=o l /18~o l /12=333~500mm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初估取h=450mm ,截面宽度b=(1/2~1/3)h ,取b=200mm 。

主梁截面b*h : h=o l /15~o l /12=440~660mm,取h=650mm ,截面宽度取b=250mm 。

四、 板的设计 1、 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水磨石楼面 0.65 kN/2m ; 80mm 钢筋砼板 0.08×25=2.0kN/2m ; 钢丝网抹灰吊顶 0.45 kN/2m ;恒载标准值 3.1 kN/2m ; 活荷载标准值 5.5 kN/2m ;活载控制时,考虑恒载分项系数1.2,活荷载分项系数1.4荷载总设计值 g+q=1.2×3.1+1.4×5.5=11.54 kN/2m恒载控制时,考虑恒载分项系数1.35,活荷载分项系数1.4,组合系数0.9.荷载总设计值 g+q=1.35×3.1+1.4×0.9×5.5=11.12kN/2m由此可确定为活载控制,即荷载总设计值为11.54kN/2m2、 计算简图由板和次梁尺寸可以得到板的设计简,板的支承情况如下图。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18章 钢筋混凝土楼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18章 钢筋混凝土楼盖

板底
板面
板底中央长边方向裂缝→呈45°角向板角处延伸 → 板四角顶面 圆弧形裂缝
3)塑性铰线的概念
双向板因钢筋达到屈服所形成的临界裂缝称为塑性铰 线,塑性铰线的出现使结构被分割的若干板块成为几何 可变体系,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二、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四、结构最不利荷载组合 1 结构控制截面 确定原则:取决于结构截面的内力与抗力的比值,比值最 大者,即为结构的控制截面。 梁、板的各支座截面及跨中截面为控制截面。 2 结构最不利荷载组合 问题:为什么要研究结构的最不利荷载组合? 研究方法:根据结构的弹性变形曲线,来确定结构控制截 面产生最危险内力时活荷载的布置。
0.156Fl 0.188Fl
F
F
(a)
A l/2
B
l/2
l/2
C l/2
F '=0.75F (b)
F '=0.75F
0.188Fl 0.156Fl
O
支座B 跨中
FF
0.1795Fl 0.141Fl 0.117Fl 0.141Fl Fl/4
A
B
C
F ''=F
F ''=F
A
B
C
0.141Fl 0.117Fl
说明:结构内力图与内力包络图是不同的。当有几组不同 时作用于结构的荷载,在结构截面中有几组内力,结构有 几组内力图。而结构截面上最大内力值(绝对值)的连线 为结构内力包络图。
结构各截面承载力值的连线或点的轨迹,即为结构的抵抗 内力图,亦称材料图。
混凝土结构是根据结构弯矩、剪力包络图和其对应的材料 图来决定梁、板中纵向钢筋的弯起和切断,亦可决定箍筋 直径和间距的变化。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第一章结构布置第一节结构选型一、结构体系选型(一)几种框架结构体系的比较根据施工方法,此建筑可采用现浇整体式框架,装配式框架,装配整体式框架。

装配式框架:这种框架的构件采用预制安装,施工进度快,工业化程度高,可构件节点连接构造达不到钢节点要求,不宜采用此种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这种框架的预制梁柱装配就位后,通过局部现浇混凝土使构件连接成整体,此框架结构整体性比装配式框架好。

现浇整体式框架:这种框架全部构件均在现场浇成整体,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好,构件尺寸不受标准构件所限制,对于建筑的各种功能适应性强。

根据布置形式,框架结构可分为横向框架、纵向框架、双向框架。

横向框架: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和柱可形成横向框架,其侧向刚度较大。

通常用于长向长度与短向长度相差较大的建筑,用横向框架来加强结构的横向刚度。

纵向框架:主梁沿纵向布置,次梁沿横向布置,主梁和柱可形成纵向框架。

此种框架结构很少用到,因为这种结构两个方向的刚度常相差较大,特别不易在地震区使用。

双向框架:两个方向的梁截面尺寸较接近,这种结构形式常用于长向与短向长度较接近的建筑,或当柱网布置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时采用,便于保证两个方向的刚度相差不大。

(二)现浇框架结构体系的确定本工程为某办公楼结构和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4957.2m2,总楼层为5层,建筑屋面到室外地面的高度为19.6m,底层高4.6m,二层、三层和四层高3.8m、第四层为4.2m。

该建筑的功能和特点要求结构布置灵活。

该建筑处于6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第二组,并考虑其场地土属Ⅰ类土,根据抗震规可知其属四级抗震等级。

要求建筑的整体性好,且两个方向的刚度相差不大,以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以满足建筑物结构布置灵活、整体性较好的要求;横向框架由于跨数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横向抗侧刚度。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讲解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讲解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第一节钢筋混凝土楼盖简介
按施工工艺: 现浇式(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按受力特点:(P12图2-1) 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无梁楼 盖、密肋楼盖、井式楼盖、扁梁楼盖
第二节现浇式肋梁楼盖
一 现浇式楼盖组成: 板、次梁、主梁和竖向支承构件(柱、墙)等
二 单向肋梁楼盖和双向肋梁楼盖
1. 两对边支承的板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
ly
lx / ly 2
应按双向板计算;
lx
2 lx / ly 3 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短边方向受力的
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 数量的构造钢筋;
lx / ly 3 可按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第三节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要点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Q=1.4,对于标准值 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 Q=1.3
第三节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要点
计算荷载传递:板次梁主梁柱、墙时按简 支考虑 板、次梁承受均布荷载,主梁承受次梁传来集 中荷载。主梁自重集中荷载
楼面梁的从属面积25m2,楼面活载折减(0.9)
主梁支座处截面的有效高度
第三节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要点
6.2 板的配筋构造
板受力钢筋一般采用HPB235(I级钢),直径通常 为6mm, 8mm, 10mm,直径不宜多于两种,支座 负弯矩钢筋直径不宜太小 受力钢筋间距,当h 150mm时,间距不宜> 200mm;当h>150mm时,间距不宜>1.5h,且不宜 大于>250mm 板配筋可用弯起式和分离式,当板厚>120mm且承 受动荷载较大时,不宜采用分离式
二 截面尺寸(按刚度要求)
构件种类

钢筋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1.设计资料(1)本设计为一教学楼楼盖(X ×Y = 30m×24m), 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肋梁楼盖。

(2)楼面做法: 地砖地面(详细做法见<西南J-3183>), 120m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构造层, 20mm混合沙浆顶棚抹灰。

(3)楼面荷载: 均布荷载原则值为2.0 KN/m2。

(4)材料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 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所有钢筋采用HPB235, 其他采用HRB335。

(5) 初步主梁高度取800mm, 宽度取300mm, 次梁高度取450mm, 次梁宽度取200mm, 柱子取400mm×400mm。

(6) 板旳弯矩折减系数为0.8,跨中钢筋在距支座边lx/4处截断二分之一。

2.构造布置柱网布置和楼盖梁格布置下图:3.荷载计算恒载原则值: 地面构造做法 1.04 KN/m2120m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0.12×25=3.0 KN/m220mm混合沙浆顶棚抹灰0.02×17=0.34 KN/m2小计: gk=4.38 KN/m2活载原则值: qk = 2.0 KN/m2恒载分项系数γg = 1.2 (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 活载分项系数γq = 1.4恒载设计值: g = 4.38×1.2 = 5.256 KN/m2活载设计值: q = 2.0×1.4 = 2.8 KN/m24.荷载总设计值: p = g + q =5.256 + 2.8 = 8.056 KN/m25.内力计算及截面设计如下式中γs取0.95 , hox = 120 - 20 = 100mm , hoy = 120 - 30 = 90mm, ft =1.27 N/m2fy = 210N/m2 , ρmin = 0.45ft/fy = 0.45×1.27/210 = 0.272%>0.2%Amin = ρmin×bh = 0.272%×1000×120 = 326.4mm2计算区格lx = 4000 - 200 = 3800 ly = 6000 - 300 = 5700n = ly/lx = 3800/5700 = 1.5 , 取α= 0.45 , β= 2.2①内力计算短跨跨中弯矩设计值mx = (0.8p lx2/12)×(3n - 1)/[2(n - 1/4) + 2nβ+ 3α/2 + 2αβ]= (0.8×8.056 ×3.82/12)×(3×1.5 - 1)/[2×(1.5 - 1/4) + 2×1.5×2.2 + 3×0.45/2 + 2×0.45×2.2]= 2.52kN·m/m长跨跨中弯矩设计值my = αmx = 0.45×2.52 = 1.134 kN·m/m短跨支座弯矩设计值m'x = m''x = βmx = 2.2×2.52 = 5.544 kN·m/m长跨支座弯矩设计值m' y= m"y = βmy = 2.2×1.134 = 2.495 kN·m/m②截面设计短跨跨中As = mx/(fyγshox) = 2.52×106/(210×0.95×100) = 126mm2 < Amin实配φ8-150 , 335mm2长跨跨中As = my/(fyγshoy) = 1.134×106/(210×0.95×90) = 63mm2 < Amin实配φ8-150 , 335mm2短跨支座As = m'x/(fyγshox) = 5.544×106/(210×0.95×100) =278mm2 < Amin实配φ8-150 , 335mm2长跨支座As = m' y/(fyγshoy) = 2.495×106/(210×0.95×90) = 139mm2 < Amin 实配φ8-150 , 335mm25.次梁计算(b=200mm,h=45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措施计算, 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见下图:1.荷载板传来旳恒载: 4.38×4.0 = 17.52 kN/m次梁自重: 25×0.×(0.45-0.12) = 1.65 kN/m次梁抹灰: 17×0.02×(0.45-0.12) = 0.22 kN/m恒载原则值: gk=17.52+1.65+0.22 = 19.39 kN/m活载原则值: qk = 2.0×4.0 = 8.0 kN/m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主梁: 300mm×800mm)边跨l01=l n1=6000-300 = 5700mm中间跨l02=l n2=6000-300 = 5700mm①.弯矩计算Ⅰ.边跨跨中α= 0.078 M = 0.078×34.47×5.72 = 87.35kN/mB支座α= -0.105 M = -0.105×34.47×5.72 = -117.59kN/mⅡ.中间跨BC跨跨中α= 0.033 M = 0.033×34.47×5.72 = 36.96kN/mC支座α= -0.079 M = -0.079×34.47×5.72 = -88.47kN/m CD跨跨中α= 0.046 M = 0.046×34.47×5.72 = 51.52kN/mD支座α= -0.078 M = -0.078×34.47×5.72 = -87.35kN/m ②.剪力计算:边支座A β= 0.349 V A = 0.394×34.47×5.7 = 77.41kN/m支座B左β= -0.606 V B左= 0.394×34.47×5.7 = 77.41kN/m 支座B右β= 0.526 V B右= 0.526×34.47×5.7 = 103.35kN/m支座C左β= -0.474 V C左= -0.474×34.47×5.7 = -93.13kN/m支座C右β= -0.500 V C右= 0.500×34.47×5.7 = 98.24kN/m3.配筋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 其翼缘宽度为:边跨b f' = 1/3×5700 = 1900 < b+s n = 4000mm中间跨b f' = 1900 < 4000mmh = 450mm , h0 = 450-35 = 415mm , h'f = 120mmf c b f'h'f (h0 -h'f /2) = 11.9×1900×120×(415-120/2)= 963.19kN·m > 117.59kN·m故次梁跨中截面均按第一类T型截面计算:b = 200mm , fc = 11.9N/mm2 , f y = 300N/mm2ρmin = 0.45ft/fy = 0.45×1.27/300 = 0.0019 〈0.002 , 取ρmin = 0.2%A min = ρmin×bh = 180mm2Ⅰ.边跨跨中αs= M/(f c b f'h02) = 87.35×106/(11.9×1900×4152) = 0.022 , ξb = 0.022A s= ξb f c b f'h0/f y = 0.022×11.9×1900×415/300 = 688mm2实配5φ14 , 769mm2B支座αs= M/(f c b f'h02) = 117.59×106/(11.9×200×4152) = 0.287 , ξb = 0.347A s= ξb f c b f'h0/f y = 0.347×11.9×1900×415/300 = 1142.4mm2实配2φ12+3φ14+2φ18, 1196mm2Ⅱ.中间跨BC跨中αs= M/(f c b f'h02) = 26.96×106/(11.9×1900×4152) = 0.009 , ξb = 0.009A s= ξb f c b f'h0/f y = 0.009×11.9×1900×415/300 = 281.5mm2实配2φ14 , 308mm2C支座αs= M/(f c b f'h02) = 88.57×106/(11.9×200×4152) = 0.216 , ξb = 0.246A s= ξb f c b f'h0/f y = 0.246×11.9×200×415/300 = 810mm2实配φ14+2φ12+3φ14 , 841mm2CD跨中αs= M/(f c b f'h02) = 51.52×106/(11.9×1900×4152) = 0.013 , ξb = 0.013A s= ξb f c b f'h0/f y = 0.013×11.9×1900×415/300 = 406.6mm2实配3φ14 , 461mm2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ρsv,min)0.24×1.27/210 = 0.145%b = 200mm , h0 = 450-35 = 415mm , fc = 11.9N/mm2 , f t = 1.27 N/mm2f yv= 210N/mm2 , h w/b = (415-120)/200 = 1.475 < 40.25βc f c bh0 = .025×1.0×11.9×200×415 = 246.93 kN > 90.05 kN , 截面合格0.7f t bh0 = 0.7×1.27×200×415 = 73.79 kN支座A V = 77.41 kN ,实配φ6-130V cs = 73.79+47.43 = 121.27 kN支座B V B左= 119.07 kN ,实配φ6-130V cs = 73.79+47.43 = 121.27 kNV B右= 103.35 kN ,实配φ6-190V cs = 73.79+32.5 = 106.29 kN支座C V C左= 93.13 kN ,实配φ6-190V cs = 73.79+32.5 = 106.29 kNV C右= 98.24kN ,实配φ6-190V cs = 73.79+32.5 = 106.29 kNρsv = (nA sv1)/(bs) = 2×28.3/(200×190) = 0149% > ρsv,minS < S max = 200mm , d ≥d min = 6mm6.主梁计算(b= 300mm , h = 800mm , 初步确定层高为3900mm)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线刚度i b = (30/12)×803/600 = 2133.33 cm3柱线刚度i0 = (40/12)×403/390 = 547 cm3考虑现浇板旳作用, 主梁旳实际刚度为独立梁旳2倍∴i b/i0 = 2×2133.33/547 = 7.8 > 5故主梁视为铰支在柱子顶上旳持续梁, 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如下:1.荷载由次梁传来旳恒载19.39×6 = 116.34 kN主梁自重25×0.3×(0.8-0.12)×4 = 20.4 kN主梁抹灰17×0.02×(0.8-0.12)= 0.92 kN恒载原则值G k = 137.66kN活载原则值Q k = 6×8 = 48kN恒载设计值G = 1.2×137.66 = 165.19kN活载原则值Q = 1.4×48 = 67.2 kN2.计算跨度3.内力包络图4.配筋①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 其翼缘宽度为b f' = 1/2×8000= 4000 < b+s n =6000mmh f' = 120mm , h = 800mm , h0 =760mmF c b'h'f (h0 -h'f /2) = 11.9×4000×120×(760-120/2)= 3998.4kN·m > 345.78kN·m∴主梁跨中截面按第一类T型截面计算。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工程概况本工程设计为一座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楼盖跨度为30米,采用常规荷载,结构类型为双向板肋梁结构。

楼盖高度为300mm,设计荷载为500kN/m²。

2.结构设计方案2.1梁设计梁的尺寸设计应满足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根据楼盖跨度和设计荷载,选取适当的梁截面尺寸进行计算,考虑梁的自重和活载荷载对梁的弯矩和剪力产生的影响。

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计算,按照规范确定梁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受力状况,计算出梁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尺寸。

2.2板设计板的尺寸设计应满足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根据楼盖跨度和设计荷载,选取适当的板厚度进行计算,考虑板的自重和活载荷载对板的弯矩和剪力产生的影响。

采用钢筋混凝土板进行计算,按照规范确定板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受力状况,计算出板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尺寸。

2.3肋设计肋的尺寸设计应满足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肋的数量和尺寸可根据板的尺寸和梁的布置来确定。

考虑肋的自重和活载荷载对肋的弯矩和剪力产生的影响,采用钢筋混凝土肋进行计算,按照规范确定肋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受力状况,计算出肋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尺寸。

3.结构计算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计算主要包括受力计算和尺寸设计两个方面。

受力计算包括梁、板和肋的弯矩和剪力等受力情况的计算,根据受力情况确定截面尺寸和配筋率。

尺寸设计包括梁、板和肋的尺寸计算,根据荷载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确定合适的截面尺寸。

4.结构施工及验收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梁、板和肋的质量控制,包括钢筋的焊接、混凝土浇筑、防水处理等工作。

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构验收,检查结构的尺寸、质量和安全性,并进行结构的监测和维护。

总结: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需要合理选择结构形式、设计合适的构件尺寸和配筋率,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简述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设计步骤

简述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设计步骤

简述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设计步骤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设计步骤主要包括:确定楼盖类型、进行结构设计、进行荷载计算、确定构造方案、设计钢筋和配筋、进行施工图设计和进行验收控制等。

第一步:确定楼盖类型根据建筑设计、使用要求和功能要求等因素,确定楼盖的类型,如平板楼盖、斜板楼盖、双向板楼盖等。

第二步:进行结构设计进行楼盖结构的整体设计,包括确定楼盖的几何尺寸、厚度和布置等。

第三步:进行荷载计算根据国家或地方的建筑规范和设计要求,计算楼盖的设计荷载,包括活荷载、恒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第四步:确定构造方案根据楼盖类型、几何尺寸、荷载计算结果等,确定合理的楼盖构造方案,如板厚、梁高、梁宽等。

第五步:设计钢筋和配筋根据楼盖结构的设计要求和构造方案,进行钢筋的计算和设计,包括正、负弯矩区域的钢筋布置、弯曲钢筋的计算和设计等。

第六步:进行施工图设计根据楼盖结构的设计要求和钢筋配筋设计,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包括楼盖平面布置图、构造图、施工节点图等。

第七步:进行验收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国家或地方的相关建筑规范,对楼盖结构进行验收控制,包括结构实体的质量检查、钢筋配筋的检查、楼盖变形的检查等。

总之,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设计步骤主要包括确定楼盖类型、进行结构设计、进行荷载计算、确定构造方案、设计钢筋和配筋、进行施工图设计和进行验收控制等。

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需要进行细致的计算和设计,以确保楼盖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依靠相关的建筑规范和设计软件,以确保设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工程实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善。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

第三章钢筋混凝⼟楼盖结构设计第三章钢筋砼楼盖结构设计第⼀节概述⼀、正确合理地进⾏楼盖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楼盖是房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房屋的材料⽤量和造价⽅⾯,楼盖所占的⽐例是相当⼤的,因此合理选择楼盖的结构型式、正确合理地进⾏楼盖结构设计对建筑物的使⽤、美观以及技术经济指标都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1)、在⼀幢混合结构的房屋中,楼盖(屋盖)的造价约占房屋总造价的 30%~40%;在6~12 层的框架结构中,楼盖的⽤钢量约占总⽤钢量的 30%~50%;在钢筋砼⾼层建筑中,砼楼盖的⾃重占总⾃重的 50%~60%。

因此降低楼盖的造价和⾃重对降低整个建筑物的造价和⾃重都是⾮常重要的。

(2)、减⼩楼盖的结构⾼度,从建筑上说,可以降低层⾼;当总⾼⼀定时可以增加层数,对⼀幢 30 层的楼⽽⾔,每层降低0.1 m 就可增加⼀层。

从结构上说,降低层⾼意味着减轻⾃重,也就减⼩了地震作⽤,这对建筑结构设计具有很⼤的经济意义,将直接降低⼯程造价。

(3)、楼盖(屋盖)结构形式和建筑⾯层构造的合理选⽤,直接影响到建筑在隔声、保温、隔热、防⽔和美观⽅⾯的功能要求。

(4)、楼盖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平受⼒构件,其受⼒特点和⼯作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受⼒特点和内⼒分析⽅法的选⽤。

对保证建筑物的承载⼒、刚度、耐久性以及提⾼结构、抗风、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

(5)、楼盖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的基本功,它的设计原理、概念和⽅法可⽤于桥⾯结构、筏基、挡⼟墙、⽔池等许多结构物的设计中。

⼆、楼盖的结构功能及其分类(⼀)楼盖的结构功能建筑结构是⼀个由多种构件组成的空间受⼒结构体系。

按构件的设置⽅向,可认为它是由⽔平结构体系和竖向结构体系组成。

楼盖是由梁、板等⽔平⽅向的构件组成的⽔平承重结构体系,其基本作⽤是:(1)、在竖向,直接承受楼盖中梁、板构件及装修⾯层的重量;承受施加在楼⾯、屋⾯上的使⽤荷载,并传给竖向结构。

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水平承重构件,它将楼面荷载传递给竖向承重构件(如柱、墙等),并在建筑物中起到分隔空间、提供使用功能的作用。

合理的楼盖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在经济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类型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无梁楼盖和井式楼盖等。

单向板肋梁楼盖由板、次梁和主梁组成。

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3 时,板上的荷载主要沿短边方向传递,称为单向板。

这种楼盖结构布置简单,施工方便,常用于跨度较小的建筑。

双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 3 时,板上的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称为双向板。

双向板肋梁楼盖受力性能较好,但结构布置相对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无梁楼盖没有梁,板直接支撑在柱上。

这种楼盖结构净空高,适用于商场、仓库等大空间建筑,但板的厚度较大,用钢量较高。

井式楼盖由两个方向的梁交叉组成井字形。

它的梁高较小,适用于跨度较大且柱网规则的建筑。

二、楼盖设计的基本要求1、安全性楼盖设计首先要满足安全性要求,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在正常使用和地震等特殊情况下不发生破坏,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适用性楼盖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如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大的变形和振动,影响舒适性和使用功能。

3、经济性在保证安全性和适用性的前提下,要尽量降低造价,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材料选择,节约材料和施工成本。

三、设计荷载的确定楼盖上的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载。

恒载是指楼盖结构自身的重量以及固定在楼盖上的设备、装修等重量;活载则是指人员、家具、设备等可变荷载。

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相关规范,准确确定荷载的大小和分布。

四、内力计算内力计算是楼盖设计的关键步骤。

对于单向板肋梁楼盖和双向板肋梁楼盖,可以采用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进行计算。

弹性理论计算方法简单,但结果偏于保守;塑性理论能够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但计算较为复杂。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024/2/7
2024/2/7
图8.39 双向板支承梁所承受的荷载
8.3.4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例8.2】 某商店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平面布置如图8.40所
示。四周为240mm厚砖墙,梁的截面尺寸b×h= 200mm×350mm,楼面为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天棚采用 15mm厚混合砂浆抹灰,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3kN/m2。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C25,钢筋采用HPB300级。要求按弹性理论方法进 行板的设计,并绘出板的配筋图。
2024/2/7
8.3.3 双向板的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
1.双向板的配筋计算
双向板双向板内两个方向的钢筋均为受力钢筋,跨中沿短跨方向的板底钢筋应 配置在沿长跨方向板底钢筋的外侧。配筋计算时,在短跨方向跨中截面的有效高度 h01按一般板取用,即h01=h-as ;而长跨方向截面的有效高度应取h02=h01-d,d为板 中受力钢筋的直径。
1.单跨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双向板的弹性计算法是依据弹性薄板理论进行计算的,由于这种方法考虑边界条 件,其内力分析比较复杂。为便于计算,通常是直接应用根据弹性理论方法所编制的 计算用表(附录中附表B.2)来求解内力。
2024/2/7
在计算时,根据双向板两个方向跨度的比值以及板周边的支承条件,从表中直接 查得弯矩系数,表中系数是取混凝土泊松比ν=1/6而得出的。单跨双向板的跨中或支 座弯矩可按下式计算:
M=表中系数×(g+q)l02
(8-9)
式中 M——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
g、q——作用于板上的均布恒荷载及活荷载设计值;
l0——板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取lx和ly中的较小值,见附表B.2 中插图。
2024/2/7
(1)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混凝⼟结构题⽬:现浇钢筋混凝⼟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学院(直属系) :⼒学与⼯程学院年级/专业/班: 10级⼟⽊⼯程学⽣姓名:游政学号:钢筋混凝⼟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某轻⼯仓库为钢筋混凝⼟内框架结构,楼盖平⾯如图所⽰。

楼层⾼4.5m,外设楼梯。

试设计该现浇钢筋混凝⼟楼盖。

⼆、设计内容1、结构平⾯布置图:柱⽹、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重分布计算)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重分布计算)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绘制结构施⼯图(1)、板的配筋图(1:100)(2)、次梁的配筋图(1:40;1:20)(3)、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V的包络图三、设计资料1、楼⾯做法:30mm 厚⽔磨⽯地⾯, kN/m 2 . 15mm 厚板底抹灰, kN/m 2楼⾯的活荷载标准值为m 22、钢筋混凝⼟容重:25 kN/m 33、材料选⽤(1)、混凝⼟: C15,(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筋⽤HRB400,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HRB335。

现浇钢筋混凝⼟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平⾯结构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6m,次梁的跨度为5.1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2.2。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2、按⾼跨⽐条件,当mm l h 55401=≥时,满⾜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对于⼯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3、次梁的截⾯⾼度应满⾜h=(1|18~1|12)L=(333~500)mm ,取mm h 400=,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度应该满⾜h=(1|15~1|10)=(400~600mm),h=600mm,取b=300mm。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重分布计算):1、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取1m宽板带计算:⽔磨⽯⾯层 kN/m⒉80mm钢筋混凝⼟板×25=2 kN/m⒉15mm板底混合砂浆 kN/m⒉恒载: g=+2+= kN/m⒉活载: q= kN/m⒉恒荷载分项系数取;因为⼯业建筑楼盖且楼⾯活荷载标准值⼤于m⒉,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设计资料某市轻工业厂房承重体系为钢筋混凝土内框架,四周为370mm砖墙承重,二楼可变荷载为6.0kN/mm2,设计只考虑竖向荷载,其平面尺寸为18.90m*31.50m1.永久荷载:楼面面层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重度20kN/m3;板底、梁侧及梁底抹灰层15mm厚混合砂浆,重度17kN/m3;钢筋混凝土重度25kN/m3。

2.二楼楼面可变荷载7.0kN/m2。

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5;主梁、次梁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余钢筋采用HRB235级钢筋。

4.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

5.柱断面尺寸400×400mm。

1. 荷载(1)、楼面活荷载:(2)、楼面面层: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 (3)、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4)、板底、梁侧及梁底抹灰层15mm 厚混合砂浆,重度17kN/m3 (5)、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载分项系数为1.3 2. 材料选用:(1)、混凝土:采用C25(cf =11.9 N/2mm ,tf =1.27N/2mm )。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级(yf =300N/2mm ),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yf =210N/2mm )3. 初步选择梁、板的截面尺寸(1)、板的尺寸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要求。

板厚 取h≥l0/40;按施工要求,一般楼板厚度不少于60mm ,密肋板厚度不少于50mm ,工业建筑楼板厚度不少于70mm ,本设计楼板厚度选80mm 。

(2)、次梁截面尺寸:次梁高度取,宽度取。

本设计次梁截面尺寸选b×h=200×450mm。

(3)、 主梁截面尺寸:主梁高度取,宽度取。

本设计主梁截面尺寸选b×h=300×600mm。

二、板的计算 (1) 荷载1. 荷载标准值20mm 水泥砂浆面层 0.02m ×20kN/3m =0.4kN/2m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m ×25kN/3m =2.0kN/2m15mm 厚混合砂浆:0.015×17KN/2m =0.255KN/2m 合计=2.655KN/2m根据规范恒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2 活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3则线恒荷载设计值 g=1.2×2.6552m kN =3.1862m kN 线活荷载设计值 q=1.3×62m kN =7.82m kN 合计 g+q=10.9862m kN板的荷载计算 表二荷 载 种 类荷载标准值 (KN/mm 2) 荷载分项系数荷载设计值 (KN/mm 2)永 久 荷 载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 80mm 厚现浇板自重 15mm 厚板底抹灰0.42.00.2551.2小 计(g ) 3.186 可 变 荷 载(q ) 1.3 7.8 总 荷 载(g+q )10.9861. 内力计算(1)计算跨度:已知次梁截面宽度为200板在墙上的支撑长度为a=120边跨 lo=ln+h/2=(2100-250-200/2)+80/2=1790lo=ln+a/2=(2100-250-200/2)+120/2=1810 取最小值故取0l =1.790m中间跨 0l =ln=1.880m跨间差(1.790m-1.880m )/1.880=4.8%<10%,说明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1m 板宽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结构实训)学生姓名:韦美迅学号:0951201410870学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九龙坡分校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09春)设计题目:重庆江州电缆厂房的楼盖指导教师:周戈日期: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重庆江州电缆厂五车间楼盖平面如图1-1所示,楼面做法见图1-1,楼盖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试设计之。

设计要求:1.板、次梁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2.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3.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板、次梁和主梁的模板及配筋图。

进行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有:(1)计算简图;(2)内力分析;(3)截面配筋计算;(4)构造要求;(5)施工图绘制图1-2 楼盖做法详图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步骤:1.设计资料(1)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 k=15kN/m2。

(2)楼面做法:楼面面层用18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18kN/m3),板底及梁用13mm厚石灰砂浆抹底(γ=15kN/m3)。

(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主梁和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或HRB335,吊筋采用HRB335,其余均采用HPB235。

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3m。

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图1-33所示。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57.5mm≥,对工业建筑的楼≥2300/40l/40h=板,要求mmh=。

≥,所以板厚取80mmh80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mm/=18=,取550mmh=,截面宽l~/lh550~123672/1(~=,取mmhb)3/1=。

b250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mm15~h=,截面宽/=,取650mm/=460l10lh690~度取为300mmb=,柱的截面尺寸b×h=400×400 mm2。

3、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1)、荷载计算恒荷载标准值小计活荷载标准值: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2kN/m0.4,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3.1,(2)、计算简图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1-4(a)所示,由图可知:次梁截面为b=mm250,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mm120,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确定:边跨按以下二项较小值2kN/m555.2222/195.013015.013/22508.080/36.01802.018mmmkNmmmkNmmmkN=⨯=⨯=⨯板底石灰砂浆:钢筋混凝土板:水泥砂浆面层:22222/2.16/066.16/133.110/066.32.1555.2mkNmkNgqmkNqmkNg,近似取荷载总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恒荷载设计值:=+=⨯==⨯=15kN/m由表12-2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表1-8 (4)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10N/mm HPB235;N/mm3.14,0.130,10006020808022 1=====-= y cffaCmmbmmh mm钢筋,混凝土,,,板厚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

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1-910@14010@140 8@140 8@12010@14010@140 8@1408@140=ρ=ρ=ρ=ρ(5)板的配筋图绘制板中除配置计算钢筋外,还应配置构造钢筋如分布钢筋和嵌入墙内的板的附加钢筋。

板的配筋图如图图1-4(c)所示。

4、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1)荷载设计值:恒荷载设计值kN/m2876.02.117)08.055.0(015.02kN/m525.32.125)08.055.0(25.0kN/m3278.73.2186.3=⨯⨯-⨯⨯=⨯⨯-⨯=⨯次梁粉刷:次梁自重:板传来的恒荷载:kN/m1404.11=g合计:kN/m1.41kN/m,0404.411404.119.29kN/m9.293.213取荷载荷载总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gqq梁计算。

由表1-2,1-3可分别查得弯矩系数M α和剪力系数V α。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见表1-10和表1-11(4)配筋计算①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正弯矩按T 形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二项的较小值:mmh f HPB f f f a C b S b b l b yv y t c f n f f 51535550,N/mm 210235,N/mm 300,HRB335;N/mm 43.1,N/mm 3.14,0.130,mm 2100mm 23002502300250mm21003/63003/0222210=-======='=-+=+='===',箍筋采用纵向钢筋采用混凝土,故取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形截面2101m kN 1141)40515(8021003.140.1)2/(M M h h h b f a f f f c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1-12。

表1-6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复核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复核截面尺寸: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且kN 1.1560kN 465152503.140.125.025.0,474.1250/435/43580515max 00=>=⨯⨯⨯⨯=<===-='-=V bh f b h h h h c c w f w β kN V kN N bh f A t 1.1171299.1288751525043.17.07.00=>==⨯⨯⨯=C B V V 和<所以B 和C 支座均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A 支座均只需要按构造配置箍筋计算所需箍筋mm bh f V h A f s h sA f bh f VB t sv yv svVy t cs BL 28151525043.17.0101.1565156.5621025.17.025.1,25.17.0630000=⨯⨯⨯-⨯⨯⨯⨯=-=+=可得箍筋间距支座左侧截面。

双肢箍筋,计算采用φ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现调整箍筋间距,S=0.8⨯281=224.8mm ,为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最后箍筋间距S=100mm 。

配箍筋率验算: 弯矩调幅时要求配筋率下限为 。

实际配箍率 因各个支座处的剪力相差不大,为方便施工,沿梁长不变,取双肢6@100。

(5)施工图的绘制次梁配筋图如1-5(c )图所示,其中次梁纵筋锚固长度确定: 伸入墙支座时,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确定: ,mm 6462243.130014.0=⨯⨯===d f f l l tya α取650mm.伸入墙支座时,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确定:l=12d=12⨯20=240mm 梁底面纵筋伸入中间支座的长度应满足l>12d=12⨯22=264mm ,取300mm.纵筋的截断点距支座的距离:mm 1750mm 170622205/6330205/==⨯+=+=l d l l n ,取。

5、主梁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1)荷载设计值。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kN4.197,kN 34.1976.69.29kN 2.86,kN 1279.866013.125266.73kN6013.122.1]3.217015.0)08.065.0(2253.23.0)08.065.0[kN 5266.736.61404.11==⨯===+==⨯⨯⨯⨯-⨯+⨯⨯⨯-=⨯Q Q G G 取活荷载:取恒荷载:(主梁自重(含粉刷):次梁传来的恒载:(2)计算简图31004.221043.13.03.0-⨯=⨯=V y t f f 满足要求,1004.210264.21002506.5633--⨯>⨯=⨯==bs A sv sv ρ跨度按以下方法确定: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中间支承在为支承长度主梁端部支承在墙上的所示,由图可知,主梁的实际结构如图mm400mm400,370a36(a)-1⨯=mmQlkGlkM21:+=弯矩,式中k1和k2由附表1查得表1-7 主梁的弯矩设计值计算(mkN⋅)结构实训3 133按下面简图确定(4)配筋计算承载力计算;N/mm 43.1,N/mm 3.14,0.130221===t c f f a C 混凝土,纵向钢筋HRB400,其中22N/mm 210,35HRB 2,N/mm 360==yv y f f 箍筋采用。

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纵筋的计算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因10.0130.0615/80/0>=='h h f翼缘计算宽度按m S b m l n 6.63.23/9.63/0=+==和,中较小值确定,取mm b f 2300='。

B支座处的弯矩设计值:m 9kN .52924.06.2835.58620max ⋅-=⨯+-=-=b V M M B 。

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形截面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M M h h h b f a f f f c 2101m kN 9.1512)40615(8023003.140.1)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如下②箍筋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验算截面尺寸:可知道截面尺寸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8kN .36kN 6225803003.140.125.025.0,47.1300/500/5008058000=>=⨯⨯⨯⨯=<===-='-=V bh f b h mmh h h c c w f w β满足要求。

验算是否需要计算配置箍筋。

kN 368kN 17458030043.17.07.00=<=⨯⨯⨯=V bh f t 故需进行配置箍筋计算。

计算所需腹筋;采用8@100 双肢箍。

23.50满足要求=>=⨯t sv f A58010023.5021025.158030043.17.025.17.00⨯⨯⨯⨯+⨯⨯⨯=+=h sA f bh f V SV yv o t CS =327.3kN>(V A =234. 1kN 和V Br =327.4 kN)< V Bl =368 kN因此应在B 支座截面左边应按计算配置弯起钢筋,主梁剪力图呈矩形,在B 截面左边的2.3m 范围内需布置3排弯起钢筋才能覆盖此最大剪力区段,现先后弯起第一跨跨中的2Ф25和支座处的一根1Ф25鸭筋),`A s =490.9 mm 2,弯起角取O S 45=α满足要求)(kN 368kN 95.42695.99327kN95.9945sin 9.4903608.0sin 8.0max =>=+=+=⨯⨯⨯==V V V fyA V sb cs sb sb α③次梁两侧附加横向钢筋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