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产生与货币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旨在维护货币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因素:1. 需求拉动:当经济增长、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通常会增加消费和投资,这将引发需求的大幅上升。
供不应求的局面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2. 成本推动:当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时,他们往往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维持利润。
这将导致商品的总体价格上涨,并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
3. 供给减少:当供应链出现瓶颈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商品供应减少时,需求超过供应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1. 财富重新分配:通货膨胀通常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减少货币的购买力。
这会使固定收入的人、储蓄者和债权人的财富受到侵蚀,而借款者和资产持有者的财富可能会增加。
2. 不确定性加大: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的不稳定,从而增加经济主体的不确定性。
企业在制定价格、生产计划等方面面临更大的风险,消费者也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的物价水平。
3. 削弱消费能力:通货膨胀使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需要花费更多的货币单位。
这将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
4. 资本市场波动:通货膨胀会导致利率上升,这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高利率通常会增加借款成本,并使投资者更加谨慎,从而影响投资决策和资本流动。
三、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作用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货币政策措施:1.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借贷能力和货币供应。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地区一段时间内货币总量迅速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政策是国家利用货币工具来调控经济的手段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并深入了解货币政策如何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减弱。
商品价格上涨,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货币来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降低了人们的实际收入。
其次,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等问题,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
最后,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财富的重新分配,通常是从储蓄者向借款者的转移,这进一步影响了经济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公平性。
二、货币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货币政策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调控货币供应与需求的政策。
其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经济波动。
具体而言,维持物价稳定意味着采取措施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使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控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发展。
调节经济波动包括应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等。
三、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应对货币政策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是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当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央行可以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具体而言,央行可以提高利率,增加存款准备金率,收紧信贷政策等,降低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当经济增长放缓、通货紧缩或通缩问题出现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放松信贷政策等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四、货币政策的限制与风险然而,货币政策也有其局限性和风险。
首先,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调控效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其次,当经济发生结构性问题或其他非货币因素影响时,单纯依靠货币政策难以解决问题。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作用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通货膨胀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影响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的核心就是通过调整银行体系的货币供应量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
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时,央行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遏制通货膨胀的势头。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减少人们的购买力,可以降低物价上涨的速度,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相反,当经济陷入通缩,央行又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促进物价的回升。
其次,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还体现在利率的调整上。
调整利率是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
当央行希望抑制通货膨胀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人们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因为较高的利率增加了贷款的成本,降低了投资回报率,从而减少了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反之,当经济陷入衰退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外,货币政策还通过调整汇率来对抗通货膨胀。
汇率是不同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汇率的变动会对物价产生直接影响。
当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央行可以通过升值汇率的方式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减少通货膨胀的传导效应。
相反,当国内经济衰退,通货紧缩时,央行可以通过贬值汇率的方式来提高出口竞争力,刺激经济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作用是有限的。
货币政策只能调节经济的总需求,对结构性通货膨胀问题的解决有限。
如果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供给侧问题,例如生产成本的上升或者资源的短缺,单纯依靠货币政策调控很难奏效。
这时需要通过其他政策手段来解决结构性问题,例如改革政策、产业政策等。
总结起来,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调整利率和汇率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展。
尽管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它仍然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地区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造成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货币政策则是国家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的政策。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货币政策措施。
一、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关联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以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
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调节经济活动和物价的水平。
1. 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多种,包括需求拉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等。
需求拉动型通胀是指经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胀是指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影响需求和成本,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2.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减,直接影响着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和市场利率。
当央行通过调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时,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需求,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相反,当央行通过调高利率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来遏制通胀时,会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抑制需求,从而降低通货膨胀。
二、货币政策的方式与工具为了实施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工具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利率和信贷活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货币政策方式和工具:1. 手段(1)调整基准利率: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如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来直接影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调节货币供求关系。
(2)公开市场操作:央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3)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设定商业银行必须随时准备好的存款比例,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银行体系中的货币流动性。
2. 影响(1)通胀目标:央行可以制定并公布通胀目标,以指导市场预期并影响市场利率和预期通胀预期。
(2)汇率政策: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本币汇率,以影响国内货币供应和价格水平。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通货膨胀是指一种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经济现象,它反映了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货币政策作为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的主要工具,也对通货膨胀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是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的一种市场干预手段,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调节货币的流通,影响物价和经济增长。
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紧缩货币供应,提高利率,加大财政政策的调节力度,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不断增长。
反之,当通货膨胀风险不大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扩张性的措施,提高货币供应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影响通货膨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当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进而导致物价的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在应对通货膨胀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紧缩货币供应,控制总量,避免过度放松货币政策,从而保持物价的稳定。
2. 利率利率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利率降低时,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将相对较低,他们会更愿意借款进行投资和消费。
这将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加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减少借贷需求,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3. 财政政策除货币政策之外,财政政策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通货膨胀过快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措施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达到平衡货币供应和需求的目的。
财政政策通常是通过降低开支或加大税负来减少财政赤字,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除了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有效措施可以应对通货膨胀:1. 提高利率,吸收过多的货币供应,减少通货膨胀的发生。
2. 采取紧缩货币供应的措施,避免经济过热而导致通货膨胀。
3. 实行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和赤字,调节经济与货币的平衡。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
在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被视为调控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的松紧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产生着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探讨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其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改变市场上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各类利率,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合理的货币政策能够优化金融环境,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例如,降低利率可以鼓励企业投资扩张,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适当的货币松紧还可以调动居民购买力,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对货币政策的灵活调控,中央银行能够有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然而,货币政策的松紧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货币供应过多,通常会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过多,造成过剩的资金无法有效投资,从而使物价上涨。
中央银行必须采取相应的紧缩措施,以抑制通胀。
加息是一种常用的紧缩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提高利率,降低居民和企业借贷需求,减少流动性,从而抑制通货膨胀预期。
然而,货币政策的收紧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增加借款成本和企业盈利压力,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货币政策还对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
一国货币政策的松紧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流入或流出,从而对外汇市场和汇率起到影响。
例如,一国货币政策的宽松会导致其货币贬值,吸引外国投资者进入该国市场,增加资本流入,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货币政策的收紧可能导致资本外流,造成经济放缓,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除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还对社会公平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会影响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和财富分配。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宽松倾向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贫富差距。
央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央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指的是一种货币贬值的现象,通常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导致的。
央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与调控的中心机构,其货币政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经常被用来缓解或控制通货膨胀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央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央行货币政策缓解通货膨胀的基本手段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利率政策调整、外汇政策调控和市场监管等。
其中,货币供应量控制是央行对抗通货膨胀的最主要手段。
货币供应量是通货膨胀的泉源,央行通常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达到限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降低央行资金利率,削减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等。
实际上,央行一般采取中性的货币政策,即通过调整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以维护货币的购买力和国内的经济稳定性。
二、央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通货膨胀的预期、生产成本和需求状况。
央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影响很大。
一旦公众预期通货膨胀将会升高,市场就会出现恶性循环,预期的升高会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的增加,从而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
央行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等措施来改变市场的预期,从而达到防范通货膨胀的目的。
三、利率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利率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有着显著的影响。
央行利率的调整可以影响通货膨胀的成本和需求。
当央行抬高利率时,金额成本会随之增加,生产成本也会增加,从而抑制需求。
这样可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反之,当央行降低利率时,商品成本下降,生产成本也会下降,需求也会增加,这样会导致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率增加。
因此,央行需要根据当前的通货膨胀预期情况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来科学地制定利率政策。
总的来说,央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为显著。
央行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利率政策和市场监管等手段来缓和和控制通货膨胀的趋势。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效果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效果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货币政策的框架下,通货膨胀的调控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效果,以及货币政策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一、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机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主要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利率等因素来实现。
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压力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具体操作包括:1. 调整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来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当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中央银行可以收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2. 调整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和借贷成本,从而改变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进而影响物价水平。
当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水平,抑制消费和投资,降低物价上涨速度。
3. 监管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监管金融机构的行为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扩张情况。
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中央银行可以限制信贷的扩张,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经济体制和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通货膨胀: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压力,降低通货膨胀率,维护物价稳定。
适度提高利率水平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可以减少经济中过多的流动性,从而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并促使经济主体理性消费和投资。
2. 维护经济稳定:通货膨胀对经济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高通货膨胀率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衡、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企业成本上升等问题。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经济的稳定运行。
3. 促进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实际经济活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提高生产成本、削弱消费者信心等。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经济问题,通货膨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对于控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作用。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解释。
在需求方面,如果经济增长迅速,居民购买力上升,消费需求旺盛,就会对商品的需求产生较大压力,从而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在供给方面,如果资源稀缺,或者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在维持正常利润的同时,可能会把增加的成本转嫁到商品价格上,导致通货膨胀。
二、货币政策的定义和作用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水平来调控经济活动和影响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方法。
它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兼顾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通货膨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限制过度印发货币,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和幅度。
2. 维护经济稳定:适度扩大或缩小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以维护经济的平稳运行,防止经济出现过热或衰退。
3.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引导资金流向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4. 支持就业和收入分配: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为就业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三、利用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手段1. 调整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或降低贷款利率来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引导资金的流向,控制通货膨胀。
2. 调整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逆回购和MLF的利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短期资金的工具,通过调整这些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银行贷款额度和利息水平,从而对货币供应总量进行调控。
3. 改变银行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银行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能够贷出的资金总量,达到调节货币供求关系的目的。
4. 运用汇率政策:如果通胀压力过大,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以防止外部通胀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种政策。
而通货膨胀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来影响通货膨胀。
当货币政策宽松,即货币供应量增加时,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这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加会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推动消费需求增加,从而对商品价格产生上涨压力。
此外,货币供给增加也会导致市场上货币相对稀缺性降低,进而促使投资和投机活动增加,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其次,货币政策对利率的调控也会影响通货膨胀。
一般情况下,当中央银行将利率调低时,会刺激借贷需求,进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这是因为低利率会使借贷成本降低,企业和个人更愿意借贷投资和消费,增加了需求和投资,进一步推动了物价上涨。
相反,当中央银行抬高利率时,会制约借贷需求,对通货膨胀产生抑制作用。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还与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密切相关。
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会影响到货币的供求关系和物价走势。
当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将变得宽松时,可能会引发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通货膨胀,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同样地,如果市场预期即将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造成通货紧缩预期,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政策沟通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引导市场预期来影响通货膨胀。
除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控外,货币政策还会通过对汇率和国际支付平衡的调控来影响通货膨胀。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宽松,导致货币供应增加,相对其他国家货币价值下降时,会使本国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紧缩,导致货币供应减少,相对其他国家货币价值上涨时,会使本国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对通货膨胀产生抑制作用。
然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非单一,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涨,货币失去购买力的现象。
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对通货膨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它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就业和经济平衡发展。
二、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其中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进行干预和控制。
一般来说,当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经济实际需求时,就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三、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1. 利率调控: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影响市场上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压力时,央行可以通过加息来抑制需求,减少货币的流动性,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2. 准备金要求: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要求,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和利率。
当央行提高准备金要求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供应量减少,进而抑制通货膨胀。
3. 汇率调控:货币政策还可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通货膨胀。
当一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推高通货膨胀水平。
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调整汇率,影响通货膨胀的走势。
四、货币政策应对通货膨胀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应对通货膨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 加息:通过提高利率以抑制贷款需求,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
2. 提高准备金率:要求商业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以减少贷款数量,控制货币供应。
3. 贬值汇率:通过降低本国货币汇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减少进口需求,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4. 资产购买计划:央行通过购买国债等资产,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推动经济增长,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五、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案例分析具体国家在应对通货膨胀时,采取的货币政策策略各不相同。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现象,指的是物价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情况。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发行货币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货币供给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本文将分析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讨论其中的机制。
1.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供给的数量。
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借款成本将降低,借款需求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促使经济活动增多,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利率,借款成本增加,借款需求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通货膨胀压力下降。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来影响通货膨胀。
当中央银行发行更多的货币时,货币供应量增加,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购买力增强,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政策在调整货币供应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货币政策对通胀预期的影响除了直接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外,货币政策还通过影响通胀预期来影响通货膨胀的实际水平。
通胀预期是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
如果市场普遍预期通货膨胀将加剧,人们可能会以预期通胀为基础,提前进行消费或投资,进而推高物价。
货币政策的信号和措辞对市场预期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通过发布公告、召开会议等方式,对货币政策的态度和未来走向进行宣布和解释,从而引导市场对通胀的预期。
如果中央银行采取严厉的货币政策措施,市场可能预期通货膨胀率将下降,从而抑制物价上涨。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市场可能预期通货膨胀率将上升,从而加剧物价上涨。
3.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滞后效应货币政策的影响对经济体往往存在滞后效应。
当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反应。
因此,货币政策调整后,通货膨胀的实际水平并不会立即发生显著变化。
一方面,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需要一定时间来对货币政策的变化作出反应。
例如,降低利率后,企业可能需要时间来扩大投资和经营规模,市场才能看到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出现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意愿,也会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例如企业的成本上涨、失业率升高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货币政策是央行为控制货币数量和市场利率而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核心目标在于维护货币的稳定,保护消费者免于通货膨胀的侵害,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主要使用两种工具来发挥其调控作用:货币供给和利率调节。
货币供给是指央行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货币数量控制手段。
在大量新增货币注入市场时,央行可适时采取收紧货币供给的措施,以限制货币总量的增长,从而遏制通货膨胀的风险。
反之,则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
利率调节是通过调整银行利率来影响银行与借贷者之间的贷款利率。
央行通常通过利率调控来影响货币市场流动性、控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等。
利率的提高会使得货币变得更加稀缺和昂贵,从而减少人们的消费意愿,控制通货膨胀;利率的降低则会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借贷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在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
如果当前经济形势较为疲弱,需要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当经济形势较好时,应采取相应的紧缩货币政策措施,以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
当然,对于货币政策的具体调整措施也涉及相关的法律、政策和监管机构的制约。
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过依赖货币政策来解决所有经济问题。
除了货币政策外,国家还应该采取其他的经济调控措施,例如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国家经济实力、市场需求和利益等多重因素。
总的来说,通货膨胀是一种其它问题的源头,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必须予以重视。
货币政策是维护货币稳定的重要零部件,然而其措施以及实施时机需要考虑多重限制因素以达到其调控目标。
未来,我国将会面对更多经济问题,并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经济政策以保障经济增长、流动性,增加消费和投资机会等。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措施来调整和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政策。
而通货膨胀则是指通货总量持续扩大,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购买力增强,导致需求增加,物价上涨,从而促使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反,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人们手中的货币减少,购买力下降,导致需求减少,物价下降,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2. 利率调控: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和个人贷款成本减少,投资和消费活动增多,货币需求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而当利率较高时,借贷成本增加,投资和消费活动减少,货币需求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减小。
3. 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对汇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而汇率的变动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通货膨胀。
当货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而货币升值则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抵制通货膨胀。
4. 金融市场调控:货币政策还通过调控金融市场来影响通货膨胀。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或购买债券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进而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政策等方式来影响金融市场,以控制通货膨胀。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不确定性。
通货膨胀有很多因素,包括供需关系、生产成本、国际油价等,而货币政策只是其中的一种因素。
此外,货币政策的实施也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的因素,以求达到经济稳定的目标。
总结起来,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
然而,通货膨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货币政策只是其中之一。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的影响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物价总体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旨在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货币政策的变化往往会对通货膨胀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论述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1. 货币持有者利益受损: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逐渐下降,货币持有者的实际利益受到侵蚀。
这一现象特别对于固定收入人群更为明显,因为他们无法通过提高收入来弥补物价上涨所造成的损失。
2. 不利于投资决策: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导致资金流向低风险的领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3. 劳动力的利益受损:通货膨胀使得物价上涨,导致劳动力的实际工资下降,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4. 政府财政收益增加:通货膨胀时,政府通过税收和其他收入途径收取的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帮助政府平衡预算。
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1. 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量来调控通货膨胀。
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通胀压力就会增加;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少,经济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2. 利率调整: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成本。
如果央行加息,贷款成本增加,人们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可能会下降,从而减少通货膨胀压力。
3. 调控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市场流动性的调控来影响通货膨胀。
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增加或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4. 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货币政策往往具有预期效应,即市场参与者根据央行的政策信号来预期未来的经济走势和通胀走势。
这种预期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形成和控制都具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则是央行应对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中国的经验教训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中国的经验教训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借鉴中国的经验教训,以提供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有价值的见解。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通货膨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我们将分析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历史、货币政策的演变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中国;经验教训;政策制定引言: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各国政府和央行一直致力于采取合适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一、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一)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的关联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货币供应是指经济体系中可流通的货币总量,通常包括现金、存款和其他流动性资产。
通货膨胀则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
以下是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国的表现:1、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直接关系:根据货币数量理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货币供应的增加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
当中央银行过度印制货币或放松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增加,可能导致需求超过供应,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在中国的历史中,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通货膨胀高峰期。
2、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是调控货币供应的主要工具,对通货膨胀的控制至关重要。
中国央行通过改变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央行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措施,以应对通货膨胀风险,例如提高利率以抑制过度的货币供应。
(二)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也存在紧密的关系,这一关系在货币政策中至关重要。
以下是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的具体情况:1、利率的作用:利率是货币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较高的利率可以提高借款成本,降低消费和投资,从而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被认为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然而,过度或不合理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或货币当局制定和执行的政策,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实现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就业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等多重目标。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影响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经济调控的目的。
二、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原因通货膨胀是指一种持续的、一般性的物价上涨现象,即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增加、需求超过供应、成本上升等原因引起。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过多,但物品或服务的供应相对不足时,人们的购买力会过度发挥,推动物价上涨。
三、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1. 货币供应量控制效果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通货膨胀。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
当货币供应过多时,导致市场上的货币需求过剩,推动通货膨胀加剧。
因此,央行通常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限制货币供应,防止通货膨胀加剧。
2. 利率调控对物价影响货币政策还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通货膨胀。
当央行将利率调高时,借贷成本上升,企业和个人借贷需求受到抑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减少,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相反,当央行将利率调低时,借贷成本下降,促进市场流通的货币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3. 经济增长与通胀关系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相关。
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利,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通货膨胀过快或过高会削弱人们的购买力,推高成本,损害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需要在保持通货膨胀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基础上,确保经济良性增长。
四、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挑战1. 复杂的经济环境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复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求关系、产能利用率、就业水平等。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微妙关系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微妙关系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
通货膨胀通常指的是物价水平普遍上涨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而货币政策则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给等方式影响经济运行。
从理论上讲,合理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是简单线性的,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微妙性。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微妙关系。
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产生有多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当经济处于快速增长状态时,消费者和企业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推动价格上涨。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经济复苏或繁荣阶段。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提高商品价格。
例如,工资上涨、原材料成本增加等都会引发这类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市场供需结构发生变化,也会导致某些产品价格上涨。
例如,由于技术进步或政策调整,某一行业可能会出现供给不足,从而引发物价上升。
预期性通货膨胀:人们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会导致当前消费和投资行为的变化,从而影响价格水平。
当人们普遍预期价格将上涨时,会提前消费,增加需求,进而加剧物价上涨。
了解了通货膨胀的成因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审视其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主要有几个目标:控制通货膨胀:保持价格稳定是大多数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中央银行常常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来降低贷款和消费,从而抑制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萧条或低迷时期,中央银行往往会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投资和消费,以刺激经济增长。
维持金融稳定: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整个经济非常重要。
中央银行需要监控信贷市场,防止泡沫和系统性风险,并适时采取措施确保金融体系安全。
实现充分就业: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就业。
失业率过高不仅对个人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的活力。
浅谈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浅谈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中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其中广义上的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最大,对此,货币供给变动尤其需要谨慎。
通货膨胀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抑制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但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却有一系列的难题。
标签: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一、通货膨胀理论及成因1.通货膨胀问题是宏观政策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界关于通货膨胀的探讨与研究也从未间断。
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是大多数国家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通货膨胀不仅会使物价变化较大,还会对储蓄投资等方面产生影响,导致资本外逃,妨碍经济的增长,甚至是政治不稳社会动荡,世界各国都在寻找并采取各种稳健的并且可持续的财政及货币政策来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所特有的经济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对于它的定义也存在多种解释,现今被大家普遍接受的通货膨胀定义是:一种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体持续明显上涨,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3.由于纸币只是单纯的货币符号,自身并没有价值,用来代替金属货币履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发行量应该把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作为限度,若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一定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物价就会随之上涨。
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从而导致物价上涨,是形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在市场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发行纸币数量越多,纸币的贬值程度随着单位纸币所能够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减少而随之增大,物价上涨率也随之纸币贬值率的升高而升高。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可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及混合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认为物价上涨是由市场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供给的结果;成本推进型认为通货膨胀是因为成本上升而导致的物价普遍上涨。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制定并实施的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影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业水平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一般来说,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即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时,通货膨胀率会下降。
因为货币供应减少,人们手中的货币相对减少,购买力下降,从而抑制了物价的上涨。
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时,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
因为货币供应增加,人们手中的货币相对增多,购买力增强,导致物价上涨。
其次,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利率的调控来实现。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水平。
当中央银行采取较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时,企业和个人借款成本降低,投资意愿增强,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较高利率的紧缩货币政策时,企业和个人借款成本增加,投资意愿减弱,经济增长可能受到抑制。
因此,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增长速度。
最后,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实施会直接影响到经济中的就业水平。
一般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和招聘,从而提高就业水平。
相反,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企业融资困难,投资减少,企业裁员,就业水平下降。
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就业状况。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平衡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0%以上,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日益艰难。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政府的货币政策是很主要的一个。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中央银行、CPI。
众所周知,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货币,货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当代的货币就是人们手中的纸币,它本身的成本很低,但是作为生活的必须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货币的发行是使商品流通起来的一种手段,它以一定的生产力作为基础,货币的发行量与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忽略货币周转的速度),生产率越高,商品量越大,货币能够发行的量也就可以越大。
2009年的经济危机,使得我国经济受到了一定冲击,为了扩大内需,国务院一声令下,各印钞厂马不停蹄的印新货币,短短两年时间,向市场投放了4万亿元。
但是,此间我国的生产率发展速度远不如货币增加速度之快,使得整个市场用更多的钱去买相同的东西。
就像是本来有二十块钱买四个商品,每个商品五元,但是现在用二十四元买四个商品,每个就变成了六元,每个比以前贵了一元。
这就相当于老百姓手里的钱从六块钱变为五块钱,而政府几乎无成本就增加4万亿的资金。
现在政府公布的通货膨胀率为6%,就是说人们的钱每年贬值6%。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另一方面,政府降低了银行利率,并且降低了储备金率,使得更多的钱流向市场。
造成了一系列经济泡沫,其中以房地产泡沫最为严
重。
这几年来,房价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使得房子问题成为年轻人的大负担。
有人说整天攒钱买房子,等攒的差不多了,却发现只够首付。
房价及物价的上涨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就西安而言,CPI一直保持在7%左右,高于陕西,高于全国。
物价也的上涨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以前在食堂吃饭一天十五块钱已经差不多了,现在,每天花二十多,还得饿肚子。
并且银行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使得人们的储蓄再不停的缩水,购买力不断下降。
政府大量发行货币在我国并不少见。
改革开放到1989年,我国的货币发行量已超过20%的速度增长,90年到04年,货币更是以超过33%的速度增发。
中国实际货币供给量大大高于理论上的货币供应量。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0%,而货币存量平均增长速度是31.5%,个别年份的甚至超过40%!也就是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贬值速度在20%以上!一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通货膨胀史。
这么多年来,人民手中的钱正在被不停地“搜刮”。
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一种针对所有人的强制税收。
而且糟糕的是,它对穷人和富人的税率是相同的。
因此,通胀对穷人的伤害比对富人的伤害要大得多。
经济政策的实际经验表明,适度的低通胀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这是因为适度的低通胀降低了企业借债的成本,同时对价格信号的干预又不大。
因此,在很多国家,中央银行都会把通货膨胀目标控制在2.5%以下。
反过来,经验又告诉我们,如果通胀太高,则经济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价格也会失去其资源配置的功能。
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就使得其经济体系基本崩溃。
要减少对绝大多数老百姓的伤害,防止九十年代中期那种物价飞涨、抢购风潮的再现,就必须控制物价。
如何控制物价?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通过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也就是利息;另一种办法是行政控制,也就是强制命令企业不得涨价。
目前中国政府为了平抑物价和达成控制全年CPI升幅的目标,实际上是采取了很多回归计划经济的做法,如找企业约谈,要求不得在新年和两会之前涨价。
发改委和地方政府还派出了专门的检查人员到地方上检查,并对那些敢于涨价的企业进行处罚。
媒体报道国内一些食用油企业由于限价而停产后,发改委甚至还专门驳斥这一报道的真实性。
在政府采取这些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后,目前的物价已经初步得到了控制。
但是,这并不是控制物价的正确做法。
这是因为,在一个自由竞争、进入自由、所有企业都只能赚取平均利润的行业,企业加价的唯一原因就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
现在如果限制企业加价,而且政府又不提供补贴,那么企业不愿亏损就只能停产,从而造成商品的短期,最终导致更大的价格上涨。
如前面所说,利息是资金的价格。
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加息可以使得那些过度依赖借贷,低效率的企业离开市场。
目前政府采取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做法,理论上也是可以减少市场的流动性的。
但是,这种做法本质上是一种数量控制。
它和计划经济时代的配额制没有本质的不同。
在经济学中,我们都知道,一旦存在配额就很容易产生寻租行为。
具体到银行这里,就是在给定银行贷
款额度降低的情况下,和银行关系特别好的企业,或者是那些愿意去贿赂银行工作人员的企业,就会获得这些数量有限的贷款。
这意味着,银行的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分配。
那些更有效率,愿意承担更高资金成本的企业,可能不得不贷款。
而那些低效率,但却因为拥有特殊的关系或其它非生产性资源的企业,却可能得到贷款。
而这些贷款最终极有可能形成坏账。
今年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是前两年过度放松的信贷政策造成的。
它带来的后果是,就是今天的高物价。
而这个后果,则是由全体老百姓在承担。
它再一次提醒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么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什么没有使我国的金融系统崩溃呢?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下,价格受严格控制,所以人们不易察觉。
改革开放后,其一、这是由于建国时货币存量基数本身太低,除了两次通货紧缩外,80年代之前每年增加的货币量还不能适应现实的货币需要,因而长期保持了低流通、低物价;其二、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时期也需要大量流通货币的支撑,再加上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使现金需求量更大;其三、我们更受益于强大的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政治和政体的稳定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来自印刷厂,每次通货膨胀都与货币增加有关,只要货币数量的增加快于产量的增长,通货膨胀就会如期而至,两者的时滞约为15—24个月。
其实现在的CPI数据都没有包含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果把这两点包括进去,依然符合。
但是现在政府为了不让人民币升值只能再拼命的往市场上砸钱抵销日
益巨大的贸易顺差。
吴敬琏说,保证物价稳定只能控制货币发行。
中国的货币之所以能管制这么松,完全是应为没有相关法律对其约束。
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的下属部门,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只要政府要发行货币,就可以发行货币。
而当前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不惜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可见,中国要摆脱这种通胀持续的困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建立一套完整的货币发行、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赵留彦、王一鸣《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中国的经验证据》
社科院姚枝仲《CPI低估了当前的通货膨胀率》
《中国货币市场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