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课后练习: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2017年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来源TOP10城市分布。
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的32.38%来自TOP10城市。
据此回答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单一
B.人口来源地都集中在大城市
C.吸引人群应以中老年为主
D.该现象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很多,A项错误;人口来源地既有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也有湛江、茂名等小城市,B项错误;深圳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人群以青壮年为主,C项错误;人口迁移发生在国内城市之间,属于国内人口迁移,D项正确。
2.深圳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优美B.城市人口众多
C.经济发展迅速D.文化底蕴深厚
答案 C
解析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高,因此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故C项正确。
3.TOP10城市中前五位都在广东省,与此现象关系密切的因素有( )
①城市间距离②发展水平差距③就业机会
④语言沟通⑤风俗习惯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可知,深圳的常住人口来源城市的前五位都位于广东省。
广东省内的城市距离深圳较近,迁移距离较短,①正确;都位于广东省,文化相似,语言相通,④⑤正确。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回答4~5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入地排序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答案 B
解析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位的省,且与广东省不相邻;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第五位;同时,也可得出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
另外,广东省人口流出也很多,其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5.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B.海南
C.山东D.广西
答案 C
解析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
因此推断,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
历史上以“闯关东”为代表的山东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较多,改革开放以后,山东经济发展较快,黑龙江、吉林人口迁入山东较多。
故M省最有可能为山东省。
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2018年春节期间总人口逐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引起春节期间该城市人口发生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洪涝灾害B.疾病传播
C.旅行度假D.民工返乡
答案 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城市春节期间总人口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民工返乡回家过年,D项正确。
7.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有( )
①张阳高中毕业后从异地来到该城市一所重点大学就读②高中生王栋利用暑假时间前往该城市探望亲人
③李明跟随公司考察团从南方某市到该城市参加为期六个月的观摩学习④小赵将父母从四川老家接到该城市养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人口迁移的条件是,跨越行政区界线、改变居住地,且达到一定时间(长期或永久性,通常以年为单位)。
高中生王栋利用暑假时间前往该城市探望亲人和李明跟随公司考察团从南方某市到该城市参加为期六个月的观摩学习,时间短,不满足人口迁移的条件,②③符合题意;张阳高中毕业后从异地来到该城市一所重点大学就读,小赵将父母从四川老家接到该城市养老,符合人口迁移条件,①④不符合题意。
下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其中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若我国某省的人口变化与该地的人口变化相同,据此完成8~9题。
8.对该省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的人口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净迁入的人口比重增加B.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C.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高D.总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 B
解析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结合图中数值可知,净迁入率在降低,因此净迁入的人口比重减少,A项错误;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而且净迁入率也在降低,所以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项正确;从图中可知,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C项错误;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且人口迁入率大于人口迁出率,因此该地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D项错误。
9.该省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青藏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
答案 D
解析该省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且迁入率较高,说明该省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因此最可能位于东部地区,D项正确。
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搬迁移居活动,一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迁移需求。
美国人口学家罗杰斯等对迁移率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
根据材料和图,回答10~11题。
10.x1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因素
答案 D
解析x1处于低幼年龄段,此年龄段人口迁移主要是随父母一起举家搬迁,属于社会因素,故D项正确。
11.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在x3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比美国明显
B.美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C.我国x2年龄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从南部地区迁往北部地区
D.我国x1年龄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东部地区迁往西部地区
答案 B
解析x3人口为高龄人口,我国高龄人口迁移率很低,美国退休人口有较多的迁移,故A项错误。
美国退休人口有向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趋势,故B项正确。
x2为青壮年龄段,我国目前青壮年主要向东部沿海迁移,
故C项错误。
目前我国幼儿随父母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
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走西口”属于________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________人口迁移。
(4分)
(2)促使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8分)
(3)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8分)
(4)“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8分)
答案(1)国内国际
(2)①华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不安定;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潜力大;③山东、河北与东北地域上接近。
(3)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人口迁入省;二是移民受亲情、乡情的吸引。
(4)“闯关东”的影响: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雁南飞”的影响:人口迁出缓解了迁出地严重的人地矛盾,利于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因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
解析第(1)题,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走西口”是指历史上晋陕北部一带居民到内蒙古河套一带谋生,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下南洋”是历史上我国南部沿海穷苦老百姓到东南亚谋生,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第(2)题,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森林浩瀚,因此山东人为了生计而大量迁入。
第(3)题,“雁南飞”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此外,还受亲情、乡情、故土的吸引。
第(4)题,“闯关东”时大量人口迁入未开发地区,促进了资源开发,推动了经济发展。
而“雁南飞”时大量人口外流,一方面缓和人地矛盾,利于生
态环境改善;另一方面劳动力减少,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
从范围看,东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8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9.65%;中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463万人,占全国总数的51.33%;西部省份35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39.02%。
从省份来看,江西、四川、贵州、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等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都在70万人以上。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产生留守儿童的原因是什么?(8分)
(2)2010~2011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试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该趋势的形成原因。
(10分)
(3)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中西部家乡,你认为当地应如何吸纳这些劳动力?(10分)
答案(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数量大、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
(2)呈现下降趋势。
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
(3)提供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组织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
解析第(1)题,据图文材料可归纳总结。
第(2)题,2010~2011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原因主要从政策、收入、产业结构、产业转移等方面分析。
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
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第(3)题,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中西部家乡,当地应提供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组织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