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

合集下载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5: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4)(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门①杜甫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②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③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注释∶①龙门,即伊阙,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朗,在今洛阳市南。

作者家离此地较近,诗人作本诗时正值壮年。

②气色∶景色,景象。

③时∶四时。

17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驿路旁的树像是从洛阳城伸展出来,衬托了龙门的壮观。

B.颔联写龙门有着众多豪华气派、金碧辉煌的佛寺,几乎可以和皇家居处相媲美。

C.颈联与张若虚的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四季变换,岁月蹉跎,人生短暂,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

176.本诗为杜甫前期作品,而《登高》为后期作品,请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诗人初到岳阳时的总体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

诗人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灯影摇曳;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

诗歌通过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愁苦之情。

C.尾联的“鲲鹏”“图南”是诗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致。

首联开篇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2.《泊岳阳楼下》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

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

②殊方:异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节换”“比量旧岁”“看春生”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

B.诗歌颔联对仗公整,“多事”“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出窗外,设想明月登楼远眺的情景。

D.本诗不用华丽辞藻,也不用典故,语言平淡自然,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味醇厚之感。

15.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4.B15.①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

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独寂寥。

②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暂得安稳的“喜”与远离家乡的“忧”)。

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以称得上喜悦,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

③春天来临、国势好转之盼。

尾联预想明日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来临,寄托了诗人对于来年国势好转的期盼。

(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第一点如分开来答也可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这诗往往充满感慨和伤离、讽寓和寄托之情,是属于清新丽质的作品,进发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呼声。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3)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3)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3)XX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3)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解析】松竹梅,历来为人喜爱,称为“岁寒三友”。

竹的品性也为人称道。

历来咏竹之作,十分丰富。

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人寻味。

诗的开篇即写竹的新嫩和勃发的生机。

竹的一半还包着笋壳,枝梢才伸出墙头,寥寥几字,写出了“新竹”的特点。

接着在颔联突出竹的“色”和“阴”,转换了描写的角度。

窗外那翠绿的颜色似乎使室内的“书帙”都浸润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渐渐扩大之势写得鲜活可人,富有动感!而书酒相伴,本是惬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过,那桌上的酒樽也觉得清凉宜人!竹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陆游写竹:“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新竹》)杜甫这两句,与陆游异曲同工。

如果说,前两联,从视觉的角度写竹,那么颈联诗人转而写竹的清香之气,又是从嗅觉的角度描摹了。

经雨洗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竹的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环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

以上三联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竹的品性,气完意足。

最后一联,作者顺势一点:“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竹品,即人格。

诗人反复状写竹的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朝廷能提携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

2017年全国卷II语文逐题详解(已校对)

2017年全国卷II语文逐题详解(已校对)

2017年全国卷II语⽂逐题详解(已校对)2017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甲卷——II卷)语⽂⼭东沂⽔⼀中魏继国校对整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务必将⾃⼰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现代⽂阅读(35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2017·⾼考全国卷Ⅱ)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量⽣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艺的顶峰,⽽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向,带来了⼈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明⼤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产技术与⽂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商业化模式之后,⼏乎形成了青花瓷⼀统天下的局⾯。

⼀种海外流⾏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的时尚,中国传统的⼈物、花鸟、⼭⽔,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向世界,最终万⾥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般来说,⼀个时代有⼀个时代的⽂化,⽽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注⽬,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1)_诗词鉴赏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1)_诗词鉴赏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1)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析】范成大书扇的原作已佚,姜夔这首次韵却留下了石湖悠然意远的风致。

淳熙十四年(1187)的夏天,姜夔从湖州赴苏州谒见范成大。

范的生日是六月初四,姜夔创作歌曲《石湖仙》为他祝寿:“……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红香绿舞。

”这首书扇次韵,与词意相关,盖即一时所作。

这28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笔画难以表现的情韵。

虽然范成大晚年营建的石湖别墅,经过七八百年的桑田沧海,早已化为劫灰,但石湖这片水域和湖堤上的九环洞桥依然存在,诗中的意境多少还可得到点印证。

可以想象,姜夔当年造访石湖,是坐船来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

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密,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里流出来的浮萍。

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住石湖人不到”。

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对范品格的称颂。

范成大以郎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

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而退隐石湖。

2017年高考古诗阅读真题

2017年高考古诗阅读真题

古诗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2017年高考名句名篇过关题及答案(李占清) (7)

2017年高考名句名篇过关题及答案(李占清) (7)

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过关测试题(李占清)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天色已晚而雪大天冷的景色。

(2)在《赤壁赋》中,作者苏轼与客泛舟赤壁,在“举酒属客”后,大家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内心的快乐。

(3)《荀子·劝学》中,作者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用相反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认为官员、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只能受到“下赏”。

(2)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摹诗人登高时天气的相关情况,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对比的手法正面描写音乐。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国家正处在危难之时,但作为国家大臣,他们都在为先帝对他们的“殊遇”而尽心尽力“报之于陛下”,表现大臣尽心尽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介绍了诗人送客时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

(3)屈原《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不管其他人有怎样的生活乐趣,自己一定会修身养性的追求。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援疑质理”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色愈恭,礼愈至”,这些表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态度。

2017全国Ⅲ卷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

2017全国Ⅲ卷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

【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11分)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答案:1.CD【解析】C项“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有误,根据题目中“戏赠”和注释“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可知“短李”是朋友之间的戏谑称谓,没有“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项,“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理解有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2.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参考译文】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

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2017语文高考题及答案解析及语文调研考试试题

2017语文高考题及答案解析及语文调研考试试题

2017语文高考题及答案解析及语文调研考试试题2017语文高考题及答案解析及语文调研考试试题高考关系到人才选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语文高考题,仅供大家参考!语文调研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

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

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

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

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

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1.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凡是违背法令、不合规矩的事,别里科夫都横加干预。

2017年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汇总

2017年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汇总

2017年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汇总2017年高考古诗鉴赏一一比较阅读练习题(李占清)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和相关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寒食①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

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

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②杜陵: 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寒塘越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这两首诗都是抒发于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野步[宋]周密野步[清]赵翼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完整版)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

(完整版)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解析】14.BE【试题分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分)【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017年全国卷Ⅲ语文逐题详解(已校对)

2017年全国卷Ⅲ语文逐题详解(已校对)

绝密★启用前2017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丙卷—III卷)语文山东沂水一中魏继国校对整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终止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2017·高考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址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成城镇的进程中,尽管面貌面目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迷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如此的忧虑: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可不能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方法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经历。

乡村经历是乡愁的载体,要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经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经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经历,如村规民约、传统风俗、传统技艺和具有地址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经历与非物质文化经历常常彼此融合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经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要紧载体。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经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能够借助一些科学的评判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能够普遍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计划。

仅仅留住乡村经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经历会慢慢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经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经历场所做好日常保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制造条件,维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2017年高考诗歌过关题及答案(李占清)(1)汇总

2017年高考诗歌过关题及答案(李占清)(1)汇总

古诗鉴赏练习题(李占清)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

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二阙题①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三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

“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四耘田鼓[注] 可朋(后蜀)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

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

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

[注]耘田鼓:古代挂在田头树上的鼓,农忙时敲击,以激励催促农人提高劳作效率。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头鼓”就是耘田鼓,“筵上鼓”指的是王公贵族筵宴上饮酒作乐时所击之鼓。

考点16诗歌鉴赏之对比研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北京专用)

考点16诗歌鉴赏之对比研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北京专用)

考点16诗歌鉴赏之对比研读(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北京专用)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16 诗歌鉴赏之对比研读【命题趋势】比较型诗歌阅读题,有时是直接提供两首诗歌,要求考生进行比较分析,有时是就所给诗歌,要求考生回忆学过的某一首诗歌,并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命题的指向一般比较具体。

但是考生常犯的错误是答非所问,对试题中要求区分的“异”没有清晰的界定。

【真题再现】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1.C 2.A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2017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

2017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

2017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分)【解析】14.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翻译】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2017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解析

2017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解析

其卓 越的识人之 明 ,为北宋 朝廷及整个 文学史做 了一份 突出 的贡献。在追求公 平正义 的今 天 ,欧阳修 的这一 做法 ,正体 现 了国家选拔任用人才的潮流。
【 考题评价与解析】
这首诗作为 2 0 1 7 年的诗歌鉴赏的考题,极符合考生的实际. 与考生的考场体验如出一辙 ,因此 ,诗歌在内容上没有设置难度 。 这也与全国卷Ⅲ的高考作文 “ 高考 四十年”遥相呼应。诗句也写 出了考生的临场体验,艺术手法上考生亦可心领神会。 第 十 四题 ,选 项上相 较往 年简捷 许 多 ,都 不超过 一行 ,
内容 的表 面 ,选取 与时代相吻合 的诗歌 ;这样 ,鉴 赏诗歌才 不会盲 目。 思想感情 方面 ,选 取一些健康 向上 、愉悦 人心 、志趣高
紫 案 焚香 暖 吹 轻 ,广 庭 清 晓 席群 叶声。 乡里献 贤先德行 ,朝廷列 爵待公 卿。 自惭 衰病 心 神 耗 ,赖 有 群 公 鉴 裁精 。 1 4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 当的两项是 ( 5分) A . 诗 的第一 句写 出了考场肃穆 而怡人 的环境 ,衬托 出作 者的喜悦心情 B . 第三句重点在 表现考生们奋 勇争 先 、一往无前 ,所 以
人看到群英们如此表现而 内心充满希望的喜悦之 隋。
【 备考建议 】
通过梳理 、概述与分析 2 0 1 7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的命题特 点 ,下面对 2 0 1 8年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备考,提 如下建议 :
夯 实 基 础 .立足 读 懂 。 高 考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不 偏 不 怪 ,试 题 虽 然 所 选 文 本 是 存 课 本 以外 ,但 它 总 以这 样 那 样 的方 式 与 课 本 建 立 联 系 此, 复 习备考 阶段 ,应高度 重视 中学语 文课本 中的古代诗 歌篇 日

2017年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

2017年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

2017年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李占清)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和相关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寒食①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

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

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②杜陵: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闻雁韦应物寒塘越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野步[宋] 周密野步 [清] 赵翼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李占清)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和相关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寒食①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

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

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②杜陵: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闻雁韦应物寒塘越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野步[宋] 周密野步 [清] 赵翼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分)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龙吟(宋)章楶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①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一句对柳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1.上面两首诗都是温庭筠的作品,《咸阳值雨》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宿城南亡友别墅》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

2.两首诗中都有“还似”一词,都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词(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嗾,使。

行秋(徐玑)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

刘诗的意境-----------,徐诗的意境---------。

(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

)(2)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①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各有什么寓意?请做简要说明。

②《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小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①【注】裴潾一生经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所知。

)(1)这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共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宋)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

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两首描写牧童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牧童诗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答钟弱[注]翁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 钟弱为平凉太守,热衷于功名。

(1)这两首诗中都描写了牧童的笛声,请简要分析其对刻画牧童形象的作用。

(2)这两首诗表达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作者: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作者: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

《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2)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

(3)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李占清1、答案同: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了一种感伤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异: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侧重于思亲人。

2、答案是:(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这两首唐诗属于诗的何种体裁自不必多说,这里只对后两问作分析。

韦应物的《闻雁》前两句的"故园"、"归思"便点出了思乡之情。

从解读这首诗来说,更要研读后两句。

韦应物家居长安,而现在身处淮南,两地相隔千里以上。

而现在适逢秋夜,外面的秋雨下个不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这秋天的暗夜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夜的深沉、秋的凄寒、高斋的空寂,这样的环境气氛,不免触动归思。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我的故园是那样的渺远,我的归思正绵远悠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时,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由远而近("来")的雁鸣之声。

这声音在秋天的雨夜显得格外凄清,引发诗人联翩的浮想;雁是南归了,我却不能归去!赵嘏的《寒塘》则是另一种写法。

前两句写自己早起临水梳洗,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的景色。

这两句点明时序"秋",这是触动离愁的季节,与后文"乡心"关合;暗示漂泊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令人想到"羞将白发照绿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名句,换言之,第二句的"秋"不仅指秋天的景色。

于是"乡心正无限"便极有力度。

"一雁过南楼",看似写景,言外之意其实是雁归人未归。

因此本诗写雁,与韦应物写雁,其作用是相同的。

有此理解,形成后两问的答案便很容易了。

3、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分)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4分)4、【参考答案】(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

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5【参考答案】①傍晚西风②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6、【参考答案】(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