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

合集下载

公路设计 纵断面设计 坡度、坡长的应用及竖曲线半径的选取及设计高程的计算

公路设计 纵断面设计 坡度、坡长的应用及竖曲线半径的选取及设计高程的计算
i合 i纵2 i横 2 0.082 0.0482 9.33% 9%
五、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P139)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各项 规定。
2、为保证汽车能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舒顺地行驶,纵坡 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 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和坡段。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越岭线 垭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放缓一些。
(一)坡长限制 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坡长
➢坡长限制,主要是对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 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
最小坡长限制:任何路段 最大坡长限制:陡坡路段
1.最小坡长限制 :
(1)规定最小坡长的原因
①纵断面上若变坡点过多,纵向起伏变化频繁影响了行车的 舒适和安全;
②相邻变坡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短,以便插入适当的竖曲线 来缓和纵坡的要求,同时也便于平、纵面线形的合理组合与 布置。
最大纵坡(%)
3
456 7 8
9
➢ 设计速度为120km/h、100km/h、80km/h的高速公路受地 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纵 坡可增加1%。
➢ 公路改建中,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利 用原有公路的改建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纵坡可增 加1%。
(3) 自然因素:海拔高程、气候(积雪寒冷等)。 ➢ 纵坡度大小的优劣: 坡度大,行车困难,上坡速度低,下坡较危险。 山区公路可缩短里程,降低造价。
2.最大纵坡的确定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 规定如表3-9所示。
最大纵坡
表3-9

路线纵断面线形组成分析 路线纵断面坡长限制

路线纵断面线形组成分析 路线纵断面坡长限制

表4 城市道路纵坡长度限制
设计速度(km/h)
80
60
50
40
纵坡坡度(%)
5 5.5 6 6.5 7 6 6.5 7 6.5 7 8
纵坡长度限制(m) 600 500 400 350 300 350 300 250 300 250 200
路线纵断面最小坡长限制:任何路段。 路线纵断面最大坡长限制:陡坡路段。
《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短坡长不应小于2.5Vm。
城市道路最小坡长按表2选用。
表1 最小坡长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一般值
400
350
250 200 160
130
80
最短坡长(m)
最小值
300
250
200 150 120
100
60
表2 城市道路最小坡长
设计速度(km/h)



700 800 900 1000 1100 1100 1200

600 700 800 900 900 1000


500 600 700 700 800




500 500 600




300 300 400





200 300






200
路线纵断面最大 坡长限制
城市道路最大坡长按表4选用。
80
60
50
40
30
20
最短坡长(m)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9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9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九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 C 】A. 1000~4000辆B. 2000~6000辆C. 5000~15000辆D. 15000~30000辆2.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80km /h 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应不小于 【 B 】A. 80mB. 160mC. 320mD. 480m3.高速公路及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规划交通量的预测年限为 【 D 】A. 10年B. 12年C. 15年D. 20年4.设汽车总重为G ,滚动阻力系数为f ,则滚动阻力f R 为 【 A 】 A. f G R f ⋅= B. f G R f += C. f G R f = D. f G R f -=5.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的净空高度为 【 C 】A. 4.0mB. 4.5mC. 5.0mD. 5.5m6.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正确的说法是 【 B 】A.驱动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B.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各行驶阻力之和C.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小于或等于各行驶阻力之和D.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7.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所采用的横向力系数λ为0.035,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 /h ,路拱横坡为1.5%,则该公路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为 【 A 】A. 1417.3mB. 2834.6mC. 809.9mD. 566.9m8.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 【 D 】A. 3s 行程B. 5s 行程C. 6s 行程D. 9s 行程9.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 B 】A.超车视距B.停车视距C.错车视距D.会车视距10.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 【 C 】A.起点B.路线带C.中心线D.终点11.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 D 】A. 3:2:1B. 2:1:2C. 1:2:3D. 1:1:112.设ϕ为路面与轮胎之间的附着系数,G 为分配到制动轮上的汽车重力,则作用在汽车上的最大制动力为 【 B 】 A. ϕG B. ϕG C. ϕG 21 D. ϕ/21G 13.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速度行驶 【 C 】A. 3~6s 的行程为宜B. 6~9s 的行程为宜C. 9~15s 的行程为宜D. 15~20s 的行程为宜14.两个同向回旋线间无圆曲线而经相衔接的平面线形称之为 【 B 】A.卵形B.凸形C.复合型D.C 形15.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 A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1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 A 】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D.双曲线17.新建的二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 D 】A.路面中线处的标高B.路基边缘与中线的平均标高C.路面边缘处的标高D.路基边缘处的标高18.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B 】A.平面与纵面B.纵断面C.地质与土质D.横断面19.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置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一般为 【 A 】A. 0.5mB. 1.0mC. 1.5mD. 2.0m20.《规范》规定:位于海拔3000m 以上的高原地区,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则采用 【 C 】A.折减后的纵坡值B. 2%C. 4%D. 5%21.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 【 D 】A.夜间行车前灯光束照射的要求B.跨线桥下视距的保证C.控制离心加速度D.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22.经验认为:使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时,要得到视觉上协调而又舒顺的线形,回旋线参数A 和与之相连的圆曲线之间应保持 【 C 】A. R /9≤A ≤R /3B. R /9≤A ≤RC. R /3≤A ≤RD. R ≤A ≤3R23.计价土石方数量计算公式是 【 B 】A.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B.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C.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D.计价土石方数量=借方数量24.护坡道的作用是 【 A 】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B.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C.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D.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25.在土石方调配中,采用人力挑运土方,一“级”为10m 。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线形设计9.1一般规定9.1.1 路线设计应使公路线形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形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

9.1.2 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

9.1.3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

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

9.1.4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60km/h 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立体线形连续、指标均衡、景观协调,使行驶视觉良好、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愈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

对于平原区高速公路还应避免长距离采用单调乏味的单一线形。

设计速度为≤40km/h 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以提高服务质量。

9.1.5 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重驾驶者的视觉、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要求。

9.1.6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均衡性、连续性,避免线形突变。

9.1.7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

9.1.8 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桥梁、互通立交、隧道)等不同特点,选用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

9.1.9 对立体线形应运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9.2平面线形设计9.2.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甘肃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甘肃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甘肃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步伐,切实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条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交通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于2000年8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我国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以及有关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

为了落实《意见》精神,交通部于2000年12月印发了《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各省(区、市)编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

《大纲》附件二《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说明及编制方法指南》中,关于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问题,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和农村公路发展实际等条件后,认为“还不大可能要求所有农村公路最低按四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

所以要求各省(区、市)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应的地方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001年7月省交通厅制定的《甘肃省公路、水路交通结构调整意见》中,具体措施部分也提出了为了配合我省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建设,尽快制定我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为了适应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步伐的形势,抢抓机遇,促进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借鉴兄弟省区经验,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对于四级和四级以上农村公路,执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本标准由省交通厅负责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省交通厅,以便修订时参考。

目录1总则1.0.1适用范围1.0.2农村公路分级1.0.3农村公路等级的选用1.0.4环境保护2一般规定2.0.1设计车辆2.0.2计算行车速度2.0.3公路用地2.0.4农村公路建筑限界2.0.5抗震设防3路线3.0.1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3.0.2行车道宽度3.0.3路肩3.0.4错车道3.0.5视距3.0.6直线3.0.7平曲线半径3.0.8平曲线超高3.0.9平曲线加宽3.0.10超高加宽缓和段3.0.11回头曲线3.0.12纵坡3.0.13纵坡长度3.0.14平均纵坡3.0.15合成坡度3.0.16高原纵坡3.0.17竖曲线3.0.18竖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4路基4.0.1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4.0.2路基宽度4.0.3路基横断面4.0.4路基高度4.0.5路基压实4.0.6护坡道4.0.7路基防护4.0.8路基排水5路面5.0.1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5.0.2标准轴载5.0.3路面等级5.0.4路面结构组成及其类型5.0.5路拱坡度5.0.6路面排水6桥涵6.0.1桥涵设计的基本要求6.0.2桥涵设计洪水频率6.0.3桥面净空6.0.4车辆荷载标准7隧道7.0.1隧道设计的基本要求7.0.2隧道净空7.0.3隧道分类7.0.4隧道防水和排水7.0.5隧道附属设施8路线交叉1208.0.1农村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8.0.2农村公路与公路立体立叉8.0.3农村公路与铁路交叉8.0.4农村公路与管线等交叉9沿线设施9.0.1交通安全设施9.0.2交通管理设施9.0.3防护设施9.0.4绿化1总则1.0.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省各地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

公路纵断面

公路纵断面

8 公路纵断面8.1 一般规定8.1.1本规定主要适用于各级公路标准横断面的情况。

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中央分隔带过宽,分离式路基或一般公路的超宽路基等,则公路纵断面和路基设计标高位置,在利于线形设计的要求下,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位置。

8.1.2本条针对路基设计标高与洪水位关系而定,其目的是要求路基高于洪水位某一高度,以保证基本的行车条件。

从路基横断面上看,路基边缘位置最低,故应以路基边缘控制与洪水位的关系。

公路纵断面设计中,以路基设计标高作为路基及相关部分设计的依据,当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标高时,两者与洪水位的关系是一致的;若以中央分隔带边缘或路中心线为设计标高,两者将相差一个由路拱横坡(或由超高)引起的高差,在实际设计中,应考虑这个高差的影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和东西地理环境差别较大,本规范表8.1.2所列设计洪水频率仅针对一般情况,路基边缘标高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也只作了一般性规定。

在具体设计中,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情况,充分考虑水文环境对路基的影响。

若遇特殊地质、地理、气候条件,尚应进行专项水文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8.2 纵坡8.2.1 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主要考虑载重汽车的爬坡性能和公路通行能力。

一般公路偏重于考虑爬坡性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偏重于考虑车辆的快速安全行驶。

根据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991年“关于纵坡与汽车运行速度和油耗之间关系研究”实验分析结论及2003年《公路纵坡坡度与坡长限制》专题结论,标准中各级公路的极限纵坡是可以成立的。

但随着纵坡增大,每提高速度1km/h的油耗和每增加一吨货物的油耗是急剧增加的,当纵坡坡度大于7%时尤其突出。

考虑到我国较长一段时间内像解放和东风这类的载重汽车仍占很大比例,所以当汽车交通量较大时,各级公路尽量采用较小的纵坡,最大纵坡应慎用。

8.2.2高原地区公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空气温度密度都逐渐减小(见表8.2.2)。

空气密度的减小,使汽车发动机的正常操作状态受到影响,从而使汽车的动力性能受损。

大工10春《道路勘测设计》在线作业1-3

大工10春《道路勘测设计》在线作业1-3
7. 汽车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外部因素作用,能保持或很快恢复原行驶状态和方向,而不失去控制发生侧滑、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 得分:3
8.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μ值的大小。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分 得分:4
2. 交通量的观测的目的是()。
A. 获得交通量
B. 交通性质
C. 交通量变化
D. 100%
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 得分:3
4.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A. 大于25000辆
B. 10000~25000辆
C. 3000~7500辆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 得分:3
10. 一般在计算行车速度较低时,平均行车速度大约为计算行车速度的()
A. 70%~85%
B. 90%~95%
C. 60%~80%
D. 60%~95%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 得分:3
D. 2000~5000辆
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 得分:3
5. 随着交通密度的增大,平均车速()。
A. 逐渐增加
B. 逐渐减小
C. 不发生变化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 得分:3
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分 得分:4
5. 汽车代表车型()。
A. 大型车
B. 小客车
C. 中型车

道路纵坡规定

道路纵坡规定

道路纵坡规定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道路纵坡规定

道路纵坡规定

道路纵坡规定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九竖向9.0.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表9.0.1场地名称适用坡度密实性地面和广场 0.3~3.0广场兼停车场 0.2~0.5室外场地:1、儿童游戏场 0.3~2.52、运动场 0.2~0.53、杂用场地 0.3~2.9绿地 0.5~1.0湿陷性黄土地面 0.5~7.0城市居住区规划区设计规范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节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二、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0.3%,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

第一章1.我国公路如何分级的?答: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2.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2.气候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情况等,影响路线平面位置和竖向高度的确定3.水温情况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路线方案和布设,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4.土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5.地面植物影响路线的布设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有哪些?答:(1方格网式优点: 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方向识别,便于交通组织和道路定线。

缺点: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道路非直线系数大,难以适应较为复杂的地形,适用于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2环形放射式优点:中心区和各区、市区和郊区之间联系直捷方便,非直线性系数小。

缺点:易将外围交通引入中心区,易造成许多不规则形的街坊,交通机动性较方格式差,适用于规模较大城市(3自由式优点:顺应自然地形的变化,充分利用有限城市用地,建设经济,网络形式变化多样。

缺点:网络结构复杂无序,不易识别方向,非直线性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影响建筑布置和用地分散,交通管理的难度大,道路系统的优化改进困难(4混合式:混合式道路网亦称综合式道路网,是结合城市用地条件,采用的几种基本类型道路网的组合,通常是指方格网加上环形放射路混合成的路网。

多数是旧城区为方格网形式,新建城区由旧城区扩展开来,在旧城以外采用环路加放射线的形式。

同时具备混合道路网形式的优点和缺点。

4.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阶段设计:施工图设计。

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二章1.骑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由哪些要素组成?答a.轨迹是连续的b.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c.轨迹的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城道路最大纵坡规定见表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城道路最大纵坡规定见表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城市道路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表4-4
计算行车速度(km
80
60
50
40
30
20
∕h)
坡段最小长度(m) 290
170
140
110
85
60
2020/3/7
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 最低容许速度时所行使的距离。
道路纵坡的大小及其坡长对汽车正常行驶影响 很大。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汽车影响也越大。 主要表现在:上坡时使汽车行驶速度显著下降,需 换较低排挡以克服坡度阻力,同时,坡长太长,易 是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 下坡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 至造成车祸。因此,为保证行车的正常与安全,应 对坡长加以限制。
2020/3/7
平均纵坡: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能克服的
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它是衡量线形设计质量的重 要指标之一,即
i平均

h L
100%
式中:Δh―――相对高度 (m) ;
L―――路段长 度 (m) 。
2020/3/7
(1)作用: ①.衡量纵断面线型质量。 ②.可供放坡定线参考。 (2)规定 ①.越岭线高差200~500m时,i平≤5.5%为宜。 ②.越岭线高差>500m时,i平≤5.0%为宜。 ②.任何连续3km内,i平≤5.5%。 ④.要考虑公路等级影响。
最小纵坡从如下因素考虑: ①.行车平顺,避免台阶式起伏。 ②.方便司机换档。 ③.满足设置竖曲线要求,美观.
2020/3/7
各级公路最小坡长
表4-3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km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专业: 交通工程姓名: 饶先鹏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教师签字2016年12月26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三、平面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3.2直线设计 (4)3.3曲线设计 (5)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6)四、纵断面设计 (7)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7)4.2纵坡及坡长设计 (7)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8)4.4竖曲线设计 (8)五、横断面设计 (9)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10)5.2路肩设计 (10)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0)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1)六、总结 (12)参考文献 (12)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与要求

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与要求

纵坡设计的⼀般规定与要求纵坡设计的⼀般规定与要求⼀、纵坡设计的⼀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须满⾜《公路⼯程技术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汽车能以⼀定的车速安全舒顺地⾏驶,纵坡应具有—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及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极限纵坡值.缓和坡段应⾃然地配合地形设置,在连续采⽤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不宜插⼊最短的缓和坡段,以争取较均匀的纵坡。

垭⼝附近的纵坡应尽量放缓⼀些。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

3.纵坡设计时,应对沿线的地形、地质、⽔⽂、⽓候等⾃然条件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以保证公路的畅通和稳定。

4.地下⽔位较⾼的平原微丘区和潮湿地带的路段,应满⾜最⼩填⼟⾼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

5.纵坡设计在⼀般情况下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尽量利⽤挖⽅运作就近路段填⽅,减少借⽅和废⽅,以降低⼯程造价。

民间运输⼯具、农业机械、农⽥⽔利等⽅⾯的特殊要求。

(⼀)最⼤纵坡最⼤纵坡是指各级公路容许采⽤的最⼤坡度值,它是公路纵断⾯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

1.确定最⼤纵坡应考虑的因素(1) 汽车的动⼒特性:要根据公路上主要⾏驶车辆的牵引性能确定。

在⼀定的⾏驶速度条件下确定(2) 公路等级愈⾼,要求⾏车速度愈快,但从汽车的动⼒特性可知其爬坡能⼒愈低,因此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不同的最⼤纵坡值。

(3)⾃然因素:公路所经地区的地形、⽓候、海拔⾼度等⾃然因素,对汽车⾏驶条件和爬坡能⼒也有很⼤的影响。

2.最⼤纵坡的确定最⼤纵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动⼒性能、公路等级和⾃然因素,但另⼀⽅⾯还必须保证⾏车安全。

⾼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纵坡可增加1%。

在⾮汽车交通⽐例较⼤的路段,可根据具体情况将纵坡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般不⼤于2%~3%;⼭岭、重丘区⼀般不⼤于4%~5%。

⼩桥涵处的纵坡可按表1-3-1的限值设计,但⼤、中桥上的纵坡不宜⼤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于5%;位于城镇附近⾮汽车交通量较⼤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于3%;紧接⼤、中桥桥头两端的桥头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致。

公路坡度

公路坡度

首先是国家有关的道路标准:1、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最大纵坡(%) 3 4 5 6 7 8 9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里的坡度表:各级公路最大纵坡表3.0.15━━━━━━┳━━━━━┳━━━━━┳━━━━━┳━━━━━┳━━━━━━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地┃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形┃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最大纵波┃┃┃┃┃┃┃┃┃┃┃3┃5┃4┃6┃5┃7┃6┃8┃6(%)┃┃┃┃┃┃┃┃┃┃━━━━━━┻━━┻━━┻━━┻━━┻━━┻━━┻━━┻━━┻━━┻━━━当然等级以外的公路,超过9%坡度的公路也可以经常见过,俺杭州一哥们供职于交通设计院,他设计过浙江某沿海国防公路,坡度最高达到25%。

粗略折算,坡度*0.56=角度,不同角度的正切坡度对照5°≈9%10°≈18%30°≈58%45°= 100%汽车一般能轻松爬上15%的坡度,普通轿车极限能爬上20°陡坡,最好的6×6军用越野车可爬60%(31°)的坡。

货车在各种地区的各种道路上行驶,所以必须具有足够的爬坡能力,一般max在30%即16.7°左右在城市里最常见的大坡是地下停车场的坡,10%--15%,粗略估算:坡度*0.56=角度,最大的坡15*0.56=8.4度然后回到俺们深圳骑车者,最关心的公路坡度话题1、大南山---海拔311米,全程盘山公路,那段路大约有2.5KM,海拔落差283米(起点海拔29米,观景台海拔311米).南山的盘山路可能是深圳周边的盘山路里最陡的,虽然路程不长,但坡度极陡,极端考验人.大南山盘山公路坡度达到11%。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任务- 道路工程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任务- 道路工程

bb20920d道路工程形考任务1答案题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题目2: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条件及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以辆/小时表示。

()题目3:道路工程建设属国家基本建设,勘测设计必须按一定的建设程序进行。

()题目4:路线设计是指确定路线在平、纵、横三维立体上各部位尺寸的工作。

()题目5:路线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在立面上的投影是路线的横断面。

()题目6:直线、圆曲线、竖曲线是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

我们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题目7:在直线的使用中,有关直线长度的问题,一般来说对直线的长度越长越好。

()题目8:把纵断面图和路线的平面图结合起来,即可确定道路的空间位置。

()题目9: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的时间是越短越好,时间短可以避免乘客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题目10:行车道的宽度要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

()"题目11:专门为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是指(): 高速公路; 三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一级公路""题目12:为城市中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的城市道路是(): 高速公路; 快速路; 支路; 三级公路""题目13:作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问题的城市道路是(): 高速公路; 支路; 三级公路; 快速路""题目14: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的两阶段设计是指():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题目15:在道路的平面线形中,曲率为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基本线形是(): 折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直线""题目16:在道路的平面线形中,曲率为变数的基本线形是(): 圆曲线; 缓和曲线; 直线; 折线""题目17:在直线和圆曲线或不同半径的圆曲线之间插入曲率不断变化的过渡曲线称为(): 道路折线; 复曲线; 缓和曲线; 变化曲线""题目18:在地势平坦,无大的地物障碍时,定线人员应首先考虑使用(): 直线; 折线; 缓和曲线; 圆曲线""题目19:行驶在平曲线上的车辆都有横向失稳的危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牵引力作用; 摩擦力作用; 重力作用; 离心力作用""题目20:工程中为减小离心力作用所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增大车辆自重; 降低路面的摩擦系数; 超高; 更改道路线形""题目21:汽车行驶时,从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制动停车,所需的最短距离是指( )。

各级公路设计指标

各级公路设计指标

四级公路的超高、加宽过渡段应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直线上,受限时允许将超高、加宽过渡段的一部分插入曲线,但插入的长度不得超过其长度的一半。

超高加宽过渡
超高过渡段可设在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内,其超高过渡段的纵向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全超高断面宜设在缓圆点或圆缓点处。

四级公路超高的过渡应在超高过渡段的全长范围内。

圆曲线加宽: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二级公路及设计速度为40km/h的三级公路有集装箱半挂车通行时,采用第3类加宽值,不经常通行的可采用第2类;
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可采用第1类加宽值;
圆曲线路面加宽应设置在圆曲线内侧。

加宽过渡段:
设置回旋线或超高过渡段时,加宽过渡段长度=回旋线或超高过渡段长度;
不设置回旋线或超高过渡段时,加宽过渡段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
二、三、四级公路加宽过渡段应按其长度成比例的方式设置在相应的回旋线或超高、加宽过渡段范围内。

线形组合
①应该、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表3.0.15的规定。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表3.0.15
━━━━━━┳━━━━━┳━━━━━┳━━━━━┳━━━━━┳━━━━━━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
━━━━━━╋━━┳━━╋━━┳━━╋━━┳━━╋━━┳━━╋━━┳━━━地┃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
形┃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
最大纵波┃┃┃┃┃┃┃┃┃┃
┃3┃5┃4┃6┃5┃7┃6┃8┃6┃9
(%)┃┃┃┃┃┃┃┃┃┃
━━━━━━┻━━┻━━┻━━┻━━┻━━┻━━┻━━┻━━┻━━┻━━━在海拔2,000米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的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最大纵坡应不大于8%。

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

第3.0.16条纵坡长度
山岭、重丘区的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表3.0.16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

纵坡长度限制表3.0.16━━━━━━━━┳━━━━━━━━━┳━━━━━━━━┳━━━━━━━━
纵坡坡度┃坡长限制‖纵坡坡度┃坡长限制
(%)┃(米)‖(%)┃(米)�━━━━
━━━━╋━━━━━━━━━╋━━━━━━━━╋━━━━━━━━
>5—6┃800‖>7—8┃300
━━━━━━━━╋━━━━━━━━━╋━━━━━━━━╋━━━━━━━━
>6—7┃500‖>8—9┃200
━━━━━━━━┻━━━━━━━━━┻━━━━━━━━┻━━━━━━━━
第3.0.17条平均纵坡
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和缓和坡段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行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以接近5.5%(相对高差为200-500米)和5%(相对高差大于500米)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三公里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第3.0.18条合成坡度
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不得超过表3.0.18的规定
合成坡度值表3.0.18
━━━━━━┳━━━━━┳━━━━━┳━━━━━┳━━━━━┳━━━━━━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
━━━━━━╋━━┳━━╋━━┳━━╋━━┳━━╋━━┳━━╋━━┳━━━地┃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
形┃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
合成坡度值┃┃┃┃┃┃┃┃┃┃
┃10 ┃10.5┃10 ┃10.5┃10.5┃11.0┃10.5┃11.0┃11.0┃11.0
(%)┃┃┃┃┃┃┃┃┃┃
━━━━━━┻━━┻━━┻━━┻━━┻━━┻━━┻━━┻━━┻━━┻━━━
三、四级公路,在山岭、重丘区的工程特别艰巨路段,合成坡度值可适当增大。

各级公路在积雪严寒地区,合成坡度值应不大于8%。

第3.0.19条高原纵坡
在海拨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表3.0.19的规定折减。

最大纵坡折减后,如小于4%,仍用4%。

高原纵坡折减值表3.0.19━━━━━━━┳━━━━━━━┳━━━━━━━┳━━━━━━━
海拔高度(米)┃3,000—4,000 ┃>4,000—5,000 ┃5,000以上
━━━━━━━╋━━━━━━━╋━━━━━━━╋━━━━━━━
折减值(%)┃1┃2┃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