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_化学_教材分析_人教版

合集下载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

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

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

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

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

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

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 地位和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环境监测、“三废”治理和绿色化学及原子经济原则的应用。

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活动,使学生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其化学控制原理,讨论在化学实验室中应该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等等。

在化学品设计和生产中,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全过程按照“原子经济性反应”原则做到物尽其用;在化工行业规划和研究中,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兼顾物美价廉的传统性标准。

教材介绍了生物质炼油、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燃料的生产路线、人工光合作用研究等内容,使绿色化学的思想观念得到了重视和提倡。

本节内容还凸显了时代性的要求,增加了诸如次生污染物(如酸雨、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的形成、污水的处理等内容,也增加了“化学与职业”栏目介绍环境保护工程师,以增强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爱护地球等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意识,提高他们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自觉性和行动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以酸雨防治和污水处理为例,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体会化学原理的应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说明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通过环氧乙烷两种制备方法的讨论,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并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形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SO2等污染物的控制、消除和回收利用;污水处理的流程、方法、原理。

教学难点:绿色化学观念的形成和绿色化学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100% 绿色化学示意图 【例题】判断哪个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② CH 4+Cl 2――→光CH 3Cl +HCl【评价反馈】1.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指标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课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他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非常典型的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有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在新人教版中位于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中的第一“硫及其化合物”,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在知识点的设置上变化不大,呈现顺序变化较大,如:新人教版将硫和氮分成不同的章节,更加注重学上从物质分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去预测、探究物质的性质。

增加了工业制备硫酸的真实情境;对铜和浓硫酸的实验做了优化,增加了盛装石蕊溶液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硫酸的性质与用途,知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且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浓硫酸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并以下标小字的形式提出浓硫酸能将这些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但并没有深入的探究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本质区别,所以在教学中要强化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区别。

学生在初中几乎没有涉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因而我认为这是本节课需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的内容。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的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酸的性质,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通过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结合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与步骤安排,进一步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向空气要面包——氨和铵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氮及其化合物”属于必修课程“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内容,在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中,是第一章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此部分内容承载着帮助学生结合真实情景或实验探究去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物质及其转化及其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构建“价-类”二维图的认知模型。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氯、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做理论支撑,学生可以构建出“价-类”二维模型,但是缺乏利用模型预测物质性质和物质转化的能力;对“生物固氮”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人工固氮”的认识;知道氮肥有助于粮食增产,但对氮肥发展史知之甚少,更无法分辨各类氮肥的优劣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2、通过设计喷泉实验、白烟实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等,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3、通过由空气获取“面包”过程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可促进生产发展、化学可帮助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通过如何获取氮肥的活动,再次培养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六.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围绕氨的性质,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如何向空气要面包的提出,引出工业合成氨;然后围绕合成氨工厂如何进军氮肥业,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探究氨的水溶性和碱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价-类”模型,解决如何制备更优化的硝态氮肥;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放在阴冷的环境下)【任务】根据以上资料,预测氨水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结】氨水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因它易挥发,运输不便等原因,已逐渐淡出了消费市场。

人教版高中化学(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课件(共32张PPT)

对老师的教学要求 1 对学生的素养发展要求 3
2 评价(考试)要求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对教师的要求
研读课程标准 整合教学资源 加强知识学习 提升自身素养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举例
题干阅读量相对较小, 试题难度中等,虽有梯度,但入手容易 考点固定,总体平稳,呈适度创新的态势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举例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举例
晶体结构内容更注重考查学生在必备知识基础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020年全国卷II第35题] 一种立方钙钛矿结构的金属卤化物光电材料的组成为Pb2+、I-和有机碱离子 CH3NH3+,其晶胞如图2(b)所示。其中Pb2+与图2(a)中____的空间位置相同。 若晶胞参数为a nm,则晶体密度为____g·cm-3(列出计算式)。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举例
晶体结构内容更注重考查学生在必备知识基础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020年全国卷Ⅰ第35题] LiFePO4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其中O围绕Fe和P分别形成正八面 体和正四面体,它们通过共顶点、共棱形成空间链结构。每个晶胞中含有 LiFePO4的单元数有____个。 电池充电时,LiFeO4脱出部分Li+,形成Li1-xFePO4,结构示意图如图1 (b)所 示,则x=____,n(Fe2+)∶n(Fe3+)=____。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举例
分子结构内容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能力
[2019年全国卷Ⅲ第35题] 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气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 构式为_______,其中Fe的配位数为_______.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介绍《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是新一代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必修课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本教材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学习化学的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内容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该教材并更好地应用于学习。

内容概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主要涵盖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1.酸碱中和反应:介绍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方程式。

通过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pH值的计算和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

2.电化学:讲解了电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包括电池、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等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电化学,能够深入地了解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现象,以及如何利用电池进行电子传导的过程。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详细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能够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达到条件,以及如何利用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配位化学:介绍了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配位反应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通过学习配位化学,学生能够了解到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配位反应以及配位化合物在催化反应和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讲解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学生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能够了解到有机化学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学特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具有以下几个教学特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重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化学知识体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是我国普通高中化学科目的教学标准教材之一,已经经过多年的编写和修订,内容涵盖广泛,体系完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选择采用这套教材,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首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非常合理且贴近课程标准,覆盖了高中化学学科的各个领域和知识点。

从基础知识到拓展应用,从理论概念到实验技能,都有相应的章节和课题设计,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明确的解释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材中还设置了许多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内容体系严谨,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便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通过逻辑推理和知识拓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此外,教材中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设计合理,难易适中,可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成果,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在知识传授的方式上,教材的语言表达和图文呈现有时显得过于生硬和抽象,不够生动有趣。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感,降低学习积极性。

其次,部分知识点的更新和补充不及时,无法跟上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步伐,导致部分内容有些过时或缺乏实用性。

另外,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有时存在不够清晰和详细的情况,容易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困惑或错误操作。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未来的编写和修订中加强对知识的解释和示例,注重语言生动性和图文结合,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应当加强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引入,定期更新和调整知识体系,使之更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科前沿。

此外,可以在教材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材分析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可以燃烧,能从甲烷的组成上认识燃烧反应的产物。

本章教学再次选择甲烷,主要考虑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便于学生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因此,本节教学的设计,要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体现认识的渐进发展性原则;同时,考虑到学生前面已经具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上位概念,应当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本节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本节教学难点:主要是学生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具体体现在如何将甲烷和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铝和铝的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铝和铝的化合物

铝和铝的化合物[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金属的物理性质通性。

第二部分是铝的单质,重点是化学性质,结合性质介绍用途,铝的冶炼在第四节将学习。

铝的化学性质从金属活动顺序表入手,得出铝是较活泼金属的结论,总结金属的化学通性;与非金属反应,与酸反应,金属之间的置换等,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强调铝的还原性;结合铝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得出铝元素具有两性的结论:可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铅酸盐。

指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

这部分知识主要是以前学过的,这里重在随时复习总结。

第三部分是铝的重要化合物,介绍了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一种盐。

其中氢氧化铝的两性是重点,重点运用前一章所学的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氢氧化铝的两性及硫酸铝钾的水解。

第四部分是合金的知识,结合初中所学的铁合金,简单了解几种常见合金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本节内容涉及到元素周期律理论和电离平衡理论。

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是高中化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在较短的时间学习较多的知识,便于理解和记忆,同时又巩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申的位置和金属的通性。

2、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掌握铝的化学性质。

4、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

5、了解常见合金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二、德育与能力目标,1、通过化学史和铝的用途的学习,培养向科学高峰攀登的创新精神。

2、通过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教学,启发学生进行探索性思维。

4、温故知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5、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14课时,第1、2课时为新授课,第3课时为本节例题分析课,第4课时为归纳与练习课。

第1时:全局通性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一〕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边讲边实验;[模式环节]:实验—联想—对比—分析—归纳—例题与练习[模式特点]1、第一阶段,阅读教材、展示样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硝酸的性质》是高中阶段“硫酸的性质”之后,元素化合物中的又一节重要内容,是在新版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由“性质、用途、制法”这一主线,系统全面地简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样的课往往不能成为学生看好的课。

然而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让学生活动多起来,时间能否控制,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成为困扰老师课堂教学的难题。

根据认知冲突理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异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何保留原有的知识结构,又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关键在于设计能造成学生认知冲突的实验和开放式的问题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落实“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养成比较重视结论(如方程式,产物类型,反应现象……),对过程、方法注意不够,不善于探究。

学生已经具备了“盐酸”和“硫酸”的基本知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运用模仿、比较等方法,通过实物和实验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

但在遇到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和颜色变化有些特别而复杂,显得不同于盐酸和稀硫酸,也不和浓硫酸一样,学生会感到困惑。

因此引导的重点应放在探究化学性质上,对物理性质则放在仔细观察、确切表达、原因分析上。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①通过对制备硝酸铜路径的探究,了解硝酸的性质,认识并实现硝酸及其氮的氧化物之间转化,构建物质转化的一般思路。

②通过了解制备硝酸铜的氮循环,构建元素守恒观念,体会化学与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

【评价目标】①通过硝酸铜制备路线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水平。

②通过对路线设计环节诊断并发展学生的物质类别观、元素价态观。

③通过对路线设计方案不断优化诊断并发展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的性质教学难点:物质转化的一般思路五、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法六、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探究由Cu、浓硝酸、蒸馏水为主要原料生产Cu(NO3)2,开展小组合作,围绕生产效率、原料利用率、环境保护等角度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来学习硝酸的性质,同时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水平、物质类别观、元素价态观、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新人教必修2高中化学全册教学教案

新人教必修2高中化学全册教学教案

新人教必修2高中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和 中子) 核外 电子 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核外电子运动特 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素和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人教版,化学《必修2》教材整体介绍和第一章教材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2》教材整体介绍和第一章教材分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能
够感受到原子结构在学习过程中
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符 合学生的认知形成规律。
(4)新旧教学内容比较 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原子结构 旧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化学键
第五节
非极性分子
和极性分子
内容变化
原子结构(旧教材第一节)
实验化学模块
化学与生活模块 化学与技术模块
《化学1》《化学2》模块的关系
*共同完成提 高全体高中 学生化学科 学素养的任 务,为选修 模块和其他 学科学习打 基础 •《化学1》以了解高 •《化学2》以学习化学概念、 中化学研究内容、研 原理(元素与核素、原子核外 究方法(实验方法、 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和 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率和 计量方法、分类方法、 模型、比较等),建 周期表、离子键、共价键、碳 立化学最基本的概念 的成键特点、分子结构、同分 (物质分类、提纯、 异构与晶体结构的初步概念、 分离,离子反应、氧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控制、反应 化还原反应、原子基 限度、化学平衡初步概念、反 本结构、分散系等)、 学习典型的与生产生 应的能量转化初步原理等)、 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来源应用; 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 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 主。 的关系。
必修2教材整体介绍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教研室 支 梅 2009年2月
必修 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 1
化学 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模块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新大百科全书关于“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变化及其能量变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1. 本章在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2. 化学反应中物质释放的化学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控制反应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这一章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将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3.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结构主线:本章内容渐进、交叉和重叠、螺旋上升,将化学原理同生活经验、实例和实验探究的结合,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能量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章内容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节和第二节,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化学键的变化和反应体系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电池)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和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化学反应与热能》说课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化学反应与热能》说课课件
化学反应与热能
目 录
教材分析 PART
01
教法学法 PART
02
教学过程 PART
03
板书设计 PART
04
一、教材分析
地位 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热能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 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 物质条件,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
8
二、 教法学法
教学策略——交替式情境布局
情境 引入
实验 探究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联系 实际
10
主导
主体
教 问题引导
自主学习 学
启发探究 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


11
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堂实施 课后提升
情境 引入
实验 探究
归纳 总结
探究 本质
联系 实际
13
情境引入
化学反应伴随着 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
16
探究本质
微观
探究
宏观
探析
本质
分析
17
微观探析
HH
断开1molH2 中化学键要
吸收436kJ
的能量
H
H
Cl
Cl
H Cl
断开1molCl2 中化学键要
Cl 吸收243kJ 的能量
Cl
H Cl
形成1molHCl中 化学键要放出 431kJ的能量
整个反应化学键断裂吸收679kJ能量,化学键形成释放 862kJ能量,释放的能量多于吸收的能量,则有能量向 环境释放,发生放热反应。
5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变化,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树 立物质变化中伴随能量变化的观念。拓展学生原 有的化学反应认识视角。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

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

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

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

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

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

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 地位和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了基础。

同样,这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如对我们在化学2第二章我们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要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选修模块要学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都有极大的帮助。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核心内容,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了基础。

同样,这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如对我们在化学2第二章我们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要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选修模块要学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都有极大的帮助。

1.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这一章的选择和编排上完全根据课标的要求,在选取内容时,先讲周期表,再讲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即将物质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律作为重点内容,介绍碱金属、卤素、第三周期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再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核素、同位素、化学键。

主要内容分三节来呈现:第一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以元素周期表的横向结构为线索,从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入手,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认识元素周期律,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并体现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通过周期来体现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教材还利用资料卡片和科学视野栏目,介绍了门捷列夫对元素的预言和人造元素第三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介绍化学键。

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及化合物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总之,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

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2、化学反应与能量2.1地位和功能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如: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章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通过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讨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条件将从原理上加深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这两部分内容属于重要的化学原理性知识,既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也是第一章物质结构知识的应用,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基础2.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本章结构主线:内容渐进、交叉和重叠、螺旋上升,将化学原理同生活经验、实例和实验探究的结合,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能量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之一,在高中必修模块的学习中要形成观念——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热能、光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根据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此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在化学电池中,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并不要求上升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但不涉及对反应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或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间反应速率的相互换算。

反应限度是通过实验和化学史实(炼铁高炉尾气之谜)感性地说明其存在,虽涉及了反应的“可逆性”及“平衡状态”,但未从原理的、定义的高度予以重点讨论。

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建立在上述二者的基础之上,选取了“燃料的燃烧效率”这一常见的典型例子进行综合分析,从中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训练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这一实例分析,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又与初中“燃料的燃烧”相衔接。

本章在选材上尽量将化学原理与实验、实例相结合,对化学概念或术语(如化学能、化学电池、催化剂、反应限度等)采用直接使用或叙述含义而不下定义的方式出现,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同时注意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化学史实、相关学科(如物理、生物等)相联系,力求使本章学习内容在相应的“知识生态”中呈现,体现其知识的生长性、环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本章教材中涉及大量实例,反映化学学科与个人、与工农业生产、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热爱科学,这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

3、有机化合物3.1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3.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化学与可持续发展4.1地位和功能STS方面——有利于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学科教学方面——有利于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对进一步确定和学习后续选修模块,乃至升学、就业方向也可能会产生影响4.2内容选择和呈现本章知识既突出主题,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又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紧紧围绕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这些重要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例如基础性:知识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用、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转化、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和原理——过滤、蒸馏、具有典型结构的有机物——乙烯的聚合反应等时代性:关注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努力揭示化学在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如环境监测、绿色化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