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五篇

【导语】清明节兼具⾃然与⼈⽂两⼤内涵,既是节⽓⼜是节⽇。
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的主题。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清明节的⼿抄报内容,欢迎阅读!1.清明节的⼿抄报内容 时间像飞箭,转眼⼜到了清明节,今天早上,王⽼师像导游⼀样背上了背包,我们也准备好开始⼈⽣当中的第⼀次扫墓了! 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穿过五岛公园,碧波荡漾,柳树已展开了嫩黄的叶⼦,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今天要去祭奠的抗⽇英雄们。
来到涟⽔战役纪念碑前,只见⼴场四周松柏围绕,苍翠松青,仿佛那些松柏就在那⾥守护着英雄们的英灵。
⼴场中央静静地矗⽴着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它直指苍穹,好像是英雄们挺⽴的民族的脊梁。
碑⾝正⾯刻着⼏个⾦光闪闪的⼤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辉。
我知道,那是先烈们顽强不屈的优良精神在闪耀,在发光。
我也知道,从此刻开始,我要继承先烈们的精神,要⽤⾃⼰的努⼒去完成先辈们未⾛完的路。
敬献花圈,师⽣代表讲话,我们⼀起宣誓,重温⼊队誓词,“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最后我们绕墓⼀周,表达对烈⼠的敬意。
2.清明节的⼿抄报内容 ⼀年⼀度的清明节⼜到了,为了纪念英勇牺牲的⾰命先烈,我们经贸⼩学四年级全体同学在⽼师的带领下,带着⾃⼰亲⼿做的⼩⽩花,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双凤⾰命烈⼠陵园”为先烈们扫墓。
⾛进陵园⾥,映⼊眼帘的是⼀座⾼⼤的纪念碑,上⾯刻着“⾰命烈⼠永垂不朽”⼋个显眼的⼤字。
扫墓开始了,⾸先,有两位⽼师代表向烈⼠们敬献花圈寄托哀思,全体同学默哀了三分钟,对⾰命烈⼠三鞠躬,表达了我们青少年学⽣对⾰命烈⼠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此时,我仿佛看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的⾰命壮举,仿佛看到了先烈们视死如归、顶天⽴地的⾼⼤形象。
接着,我们在⼤队辅导员⽼师的带领下宣誓,带着我们亲⼿做的⼩⽩花恭恭敬敬地放在烈⼠墓上⾯。
我⼼⾥默默念道:先烈们啊!您安息吧!我们⼀定好好学习,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加富强。
最后,我们来到“⾰命烈⼠纪念馆”在这⾥我们看见了⼀些⾰命烈⼠的背包、⾐服、⽔壶、证书,等等。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五篇

【导语】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种固定的风俗。
以下是整理的清明节⼿抄报内容,欢迎阅读!1.清明节⼿抄报内容 1、霉变的⽢蔗不能吃 有句俗话叫做“清明蔗,毒过蛇”,意思是说,由于清明前后⽓温升⾼,⼀些⽢蔗容易发⽣霉变,这样的⽢蔗⾥会产⽣三硝基丙酸这种化学物质。
因此若发现⽢蔗霉变、内⾥出现红⼼、或棕褐⾊、青⿊⾊,有难闻⽓味,则千万不能⾷⽤,市售所谓鲜榨⽢蔗汁,若不能确定所使⽤的⽢蔗是否霉变,则也不应饮⽤。
不过,清明节的⽢蔗只要是新鲜的、没有变质的,还是可以正常⾷⽤。
2、受污染野菜不能吃 清明时节⼈们趁踏青、上坟祭祖之时顺路摘点野菜,这都是极为常见的。
野菜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倍受追捧。
但是,并不是所有野菜都可⾷⽤,有些野菜是有毒的,那些在公路旁,污⽔边受到污染的野菜,其中可能含有铅、汞等重⾦属或其他污染物,误摘⾷⽤就会导致中毒。
3、青团并⾮⼈⼈可⾷ 清明寒⾷⾃然少不了青团,青团包括糖⽪、青⽪和⽩⽪这⼏类,其主要⾷材是艾草和糯⽶,⽽糯⽶是很难消化的⾷物,肠胃功能不好的⼈要慎⾷,特别是患有胰腺炎、胃炎、胆囊炎、胆结⽯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和⼩孩。
4、螺蛳清洗不当勿⾷ 清明时节的⽥螺丰满、肥美,民间赐予其“清明螺,胜似鹅”的美誉,但是采⾷螺蛳要注意,⽥螺因⽣长在污处,体内含有⼤量的寄⽣⾍,很容易引发霍乱、甲肝及其他肠道疾病。
因此,⾷⽤螺蛳⼀定要清洗⼲净。
2.清明节⼿抄报内容 1、⿊⽓运低 扫墓当⽇早晨,洗脸清⾯时,照镜⼦若发现额头有乌⿊起⾊,表⽰运势低迷,尽量避免扫墓,若⼀定要去,可携带开光护⾝物品(如:护⾝符等),以作化解。
2、⾷斋禁荤 扫墓当⽇早晨起⾝⾄到达扫墓地点,尽量⾷⽤素⾷,⾐着整齐素严,以⽰对先⼈礼貌和尊重。
3、注意安全 焚烧纸钱,置放供品,应注意防⽕,确保安全,物品尽量⾃⼰携带,避免购买祭祀地点附近的⼩贩兜售器物。
清明节祭奠先烈手抄报10张

清明节祭奠先烈手抄报10张清明节手抄报清明节纪念英烈文案1、缅怀先烈,继承初心,争当家乡好儿郎。
2、大气豪壮,国威远扬!不忘先烈,奋发图强。
3、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4、青山绿水留生前浩气,苍松绿柏堪慰逝后英灵!5、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
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6、致敬英雄,他们是守护山河的`先烈,我们的民族脊梁!7、致敬我们伟大的“逆行者”,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8、你们是伟大的,向英雄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9、缅怀英烈,追忆逝者,为的是更好奋进前行。
10、想我先烈,不惧峥嵘。
11、英雄曾壮行,全民不能忘。
献上一杯情,共赴好时光。
12、柳新绿如洗,千条荡烟波。
舍身卫华夏,化剑斩疫魔。
13、愿生者奋发,往后的每一个四季流转,不忘使命,奋勇向前。
14、清明节之际,祭奠英烈,永记历史。
15、清明时节,哀思无限。
16、传承英烈精神,奉献青春余辉,这才是生者对逝者最高的致敬。
17、捧一抔黄土,缅怀英雄!18、雨过清明,哀悼英雄;缅怀先辈,用心遥祭。
19、缅怀英烈祭忠魂,抚今追昔思奋进。
20、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21、向英雄致敬,一路走好。
逝者安息,精神长存。
22、没有生而英畏,只是选择无畏。
23、安息吧,你们的浩气必然长存!24、逆风输出,绝境翻盘;幸得有你,山河无恙!25、洒一杯烈酒,告慰英雄!26、献一束鲜花,致敬英雄!27、清明追思,致敬英雄,缅怀同胞,此祝春安!28、清明雨洗烈士墓,挥笔祭出英雄魂。
清明节祭英烈作文4月4日是24节气中的清明,清明时节人们祭奠先人,缅怀先烈,通过各种形式,寄托哀思。
在这一天,我想到了一位英雄。
大家还记得邱少云吗?他就是我们的英雄。
那是在1952年10月的一天,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五百多名志愿军战士隐蔽到一片蒿草地里。
有两名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乱扫了一梭子弹朝山顶逃跑。
半个钟头后,从南方飞来的敌机投下了燃烧弹。
清明节五年级手抄报简单内容 清明节手抄报文字

清明节五年级手抄报简单内容清明节手抄报文字清明节五年级手抄报简单内容【篇一】1.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思故人!英容笑貌永铭记,叮嘱教诲难忘怀!先人栽树后人荫,忆古思今励后人;如今美好新生活,共享欢乐共惜珍。
2.清酒一杯,盛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菊花一朵,包裹着对逝者的牵挂;泪水千行,寄托着对往昔的回忆;青烟缕缕,飘荡着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
3.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俗话又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天上不会掉馅饼,简单做人、踏实做事,一定会成功的。
加油!4.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山花烂漫香盈袖,徐徐清风吹哀愁,踏青出游亲自然,深深祝福心中留,清明节到来之际,祝幸福安康!5.添一捧土,让思念跟着;烧几张纸,让心愿随着;放一束花,让思绪飞着;送一句祝福,让情谊传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愿你心在悸动着,人生依旧快乐着!6.又是一个清明节,悲伤笼罩着亲人的坟墓。
时间匆匆,人又少。
生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珍惜一切,不要错过烦恼,祝你生活幸福。
7.清明年年来,如今清明无故人。
天地相隔,相思相牵。
春风和春雨寄思念,来世还会继续。
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是。
8.清明时节雨纷纷,祭祖的人很多。
我热泪盈眶地思念着我的亲人,我深感悲痛。
烟雾缭绕,香纸飘飘。
浓烟上下翻腾,祈求逝者上天堂。
9.清明陷入黑暗,在每年这个时候的梦里,散落在远处广场的碎玻璃瓶里。
在无处容身的恐怖中,等待下一个清明,等待跪拜的虔诚哀思和惆怅。
10.我想念我的父亲,我们真诚地祈祷你在天堂幸福平安。
11.送你清风,表我相思;送你明月,表我祝福;送你星光,表我惦念;送你月光,表我情谊。
清明来临,送你短信,表我心意,忘却烦恼,快乐自在满天飞。
12.如果你心里藏着一个愿望,就说出来。
如果你心中藏着一个梦想,说出来,它们都会实现。
至于什么时候,天知道。
哈哈,清明节快乐。
13.清明节,踏青节,每年四月的四日至六日间,春光明媚,草木吐青,春游的好时节,亲朋好友出去走走,到处转转,抖擞抖擞精神,开始新的一天,新的一年!14.清明气,气清景明。
清明手抄报句子内容

清明手抄报句子内容1. 清明啊,就像是一场和祖先的约会。
咱们活着的人啊,心里头总揣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就好比风筝飞再高,那线的那头永远系着地上的人。
我爷爷在世的时候,最疼我了,每到清明,我就觉得他在天上看着我呢。
2.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话可一点不假。
那雨啊,就像老天也在为那些离去的人落泪。
你说奇怪不,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起隔壁的张奶奶,她以前总给我们这些小孩分糖吃,现在她走了,这清明的雨就像她那慈祥的脸庞,湿湿的,润在心里头。
3. 清明节到了,坟头的青草像是祖先们的头发,一年一年长着。
咱们去扫墓,就像是去给他们梳理头发,这是一种敬意。
我记得有一次和爸爸去扫墓,爸爸边拔草边念叨着爷爷的好,那神情就像爷爷还在身边一样。
4. 清明这个节日,是思念的海洋。
那些离去的亲人就像海里的珍珠,虽然沉在海底,但在我们心里永远闪着光。
我问妈妈,太奶奶会知道我们来看她吗?妈妈说,她肯定知道,就像星星能看到地上的我们一样。
5. 清明节,是生者和逝者的对话时光。
那些墓碑就像一本本史书,记载着先人的故事。
我和小伙伴们去陵园的时候,我们都很安静,仿佛那些墓碑在给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这时候的安静比什么都珍贵。
6. 清明的风啊,吹着思念的味道。
它吹过一个个坟茔,就像传递着我们对逝者的想念。
我听叔叔说,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是个很坚强的人。
在这清明的风中,我仿佛能看到爷爷那坚毅的背影。
7. 清明,就像一座连接阴阳两界的桥。
我们在这头,逝去的亲人在那头。
我爸爸每年清明都会准备爷爷最爱吃的点心放在墓前,他说这就像把爷爷叫到身边一起吃饭,那点心承载的是满满的爱。
8. 清明节一到,整个世界都变得庄重起来。
那些花花草草都像是在向逝者致敬。
我在给奶奶的墓前放花的时候想,奶奶要是看到这花,一定会很开心,就像她以前看到我考了好成绩一样。
9. 清明是思念的集结号。
每一个前去扫墓的人,心里都装着对亲人深深的眷恋。
我和哥哥去扫墓的路上,哥哥说,那些离开我们的人并没有真正消失,他们活在我们的回忆里。
清明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素材

清明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素材清明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素材(一)自然节气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为清明节气。
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文化内涵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素材(二)清明时节传统文化习俗踏青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
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
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
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一、什么是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扫墓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时间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之一。
在清明节,人们会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等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与思念。
此外,清明节也是春季踏青赏花的好时机,人们常常选择在这个节日里前往郊外、公园等地进行休闲娱乐。
二、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清明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祀仪式,最初是用于祭祀祖先的节日。
相传,中国古代帝王先祖舜帝为了纪念他的父亲顺帝而设立了清明节。
清明节的重要意义在于弘扬家族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和历史文化。
清明节还具有促进人们关爱环境、感恩自然的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到公园、郊外或者乡村进行踏青游玩,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增进身心健康的同时也更加珍惜环境的重要性。
三、清明节习俗1.扫墓祭祖:清明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就是扫墓祭祖。
人们会前往祖坟或陵园,整理墓地,焚烧纸钱,献上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2.踏青郊游:清明节也是春季的踏青赏花好时机。
人们常常选择在这个节日里外出郊游,结伴前往公园或自然风景区,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美丽花卉,放松身心。
3.插柳祭祀:有些地方在清明节会有插柳祭祀的习俗,人们会用柳枝插在门前、窗户上或刺在帽子上,据信可以驱邪防疫,保佑家庭平安。
4.赛龙舟:在一些地方,清明节还有划龙舟比赛的传统。
人们组织队伍,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上竞渡,观众们则在岸上欢呼加油,场面热闹非凡。
5.悬黄丝贴符:许多地方在清明节会悬挂黄色丝线,并在门上贴上黄色的符纸,以祈求好运和平安。
四、清明节与中华传统文化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首先,清明节强调尊重祖先、孝敬长辈的传统价值观念。
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祖时,展示了对祖先的尊重和敬意。
其次,清明节也提倡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理念。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80句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80句清明节手抄报内容1、清明时节扫墓忙,焚香祭祖拜先人,纸钱纷扬诉哀思,默默无语泪两行,故人已逝节哀思,一杯浊酒洒祝福,先人安息天堂上,佑我亲朋皆安康!2、清酒一杯,盛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菊花一朵,包裹着对逝者的牵挂;泪水千行,寄托着对往昔的回忆;青烟缕缕,飘荡着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
3、春光明媚到清明,细雨纷飞润大地,踏青郊游好时节,呼朋唤友齐相聚,烦恼忧愁脑后抛,赏花赏景惬意伴,游山玩水总悠闲,清明时节,愿你开心踏青,收获快乐无限!4、天也友情雨茫茫,人间真情泪汪汪。
墓冢添土压纸钱,泪流胸前湿衣裳。
难忘故人音容面,未能报答儿遗憾。
只愿天地都吉祥,儿孙祭祖美德传。
5、迈开沉重的脚步,走向墓前;沐浴绵绵的细雨,放声哭泣;捧起素雅的菊花,沉浸回忆;跪在肃穆的坟前,缅怀情意。
清明节到了,愿生者珍惜幸福,逝者永远安息。
6、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悲断肠,焚香烧纸寄哀思,浊酒一杯敬先人,如今已是两相隔,逝者安息天堂上,保佑家人皆安康,清明时节,愿家人福寿安康!7、陵园内外人排列,门庭若市清明节。
泣哭声声内外传,凄凄惨惨祈声叠。
鲜花献放碑前摆,洒酒天地阴府开。
阴阳似见把福祈,平安吉祥最欣慰。
惟愿两界都安稳。
8、添一捧土,让思念跟着;烧几张纸,让心愿随着;放一束花,让思绪飞着;送一句祝福,让情谊传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愿你心在悸动着,人生依旧快乐着!9、花垂泪,燕低飞,清明雨声碎;游子归,轻烟堆,祭祖莫言悲;忆旧容,诉往昔,薄酒敬一杯;生者醉,逝者寐,心愿付纸灰;敬先贤,思遥寄,此情长相随。
10、草萋萋,雨绵绵,清明含泪祭奠;行缓缓,路漫漫,凝眸缭绕清烟;忆深深,思拳拳,难忘故人容颜;情切切,语千千,诉说此生挂牵。
故人安息,生者康安。
11、纸钱纷飞烟缭绕,祭奠亲人需跪倒。
诗书礼仪讲礼貌,尊重传统是必要。
先人已去且走好,福荫子孙走正道。
父严母慈儿孙孝,富贵永远生活好。
祝你一生平安!12、清明时节雨茫茫,郊外行人心惆怅。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十篇

【导语】清明节兼具⾃然与⼈⽂两⼤内涵,既是节⽓⼜是节⽇。
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的主题。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以下是整理的清明节⼿抄报内容,欢迎阅读!1.清明节⼿抄报内容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清明节这⼀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种节⽓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与寒⾷节有关,所以晋⽂公把寒⾷节的后⼀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清明节这⼀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种节⽓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与寒⾷节有关,所以晋⽂公把寒⾷节的后⼀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中国农历24节⽓中的清明节⽓,清明节⽓共有15天,⽽作为节⽓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所以清明节⼜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之⼀,是祭祖和扫墓的⽇⼦。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清明节这⼀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种节⽓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与寒⾷节有关,所以晋⽂公把寒⾷节的后⼀天定为清明节。
2.清明节⼿抄报内容 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今年的清明就要到了,在这个时候讲⼀些清明节这⼀传统节⽇的相关知识,了解⼀些扫墓祭祀的禁忌,对我们更好的祭祀先祖、怀念已故亲⼈都有⼀定有好处。
清明节扫墓的时间,⼀般都是从清明节的前三天开始,其中节⽇的前⼀天不可以扫墓,因为是韩⽒节,清明节的当天可以扫墓,但在早上,最晚不能超过中午12点。
扫墓的⼀般程序是,有需要给已故亲⼈树碑的,就要事先准备好相应的⽯料、⽔泥、刻好碑⽂的碑⽯以及镶嵌碑⽯的配套性⽯材,清明节期间为已故亲⼈树碑⼀般不需要看⽇⼦或时⾠。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古诗词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与之相关。
以下是其中的几首:1、《清明》-宋·朱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日忆城南旧游》-唐·杜牧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清明夜》-唐·白居易明月如霜照流霞,幽人归独卧。
弦管悲吟思华年,衰柳愁烟独立。
春莺啼短云飞,母亲何怨久离居?4、《清明日赴黄梅县妓家》-唐·杜牧苏小妍妓小雅,蛾眉翠黛横斜。
帘外春寒赐锦袍,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丝长,桃花落,杏花飞满城。
5、《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斜阳草树迎归路,欲到何家烟水阔。
”以上诗词或描述清明节的风景、气氛,或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二、起源清明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踏青节,最初始于周代的寒食节。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得到一个叫做“肖叔”的老翁帮助,最终重回故国并称霸。
为了感谢肖叔,他在肖叔去世后,每年都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烧纸祭奠。
到了汉代,人们开始在这个节日祭祀先祖和扫墓,并称之为“清明节”。
此后,清明节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并流传至今。
三、习俗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节日,有着丰富的习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明节习俗:1、扫墓: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和祈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2、悬挂柳枝:柳枝寓意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到来,悬挂在门前或者墓前,寄托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3、玩耍游戏:如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命的诞生。
4、纸钱、烧纸衣物、烧纸房子等:烧纸是传统祭祀方式,人们通过烧纸钱和物品,寄托对祖先的思念和祈愿。
5、吃清明香肠、青团等传统食品: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丰收的到来。
这些习俗都是民间传统,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和亲人的敬意和追思。
四、诗歌徘徊清明时节,芳草萋萋。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清明节手抄报内容(精选9篇)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店铺精心为你整理了清明节手抄报,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篇1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非常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篇2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
这几天的天气非常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
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
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
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里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六篇

【导语】清明节,⼜称踏青节、⾏清节、三⽉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然与⼈⽂两⼤内涵,既是⾃然节⽓点,也是传统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清明节的⼿抄报内容,欢迎阅读!1.清明节的⼿抄报内容 今年的4⽉4⽇是我们祖国传统的节⽇—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个节⽓,更是⼀个纪念先⼈的⽇⼦。
我家也不例外,趁着放假,我和爸爸、姑姑、奶奶回去⽼家扫墓。
我们从家⾥拿了锄头、铁铲、⼑、⾹、纸钱、供奉品,就出发了。
我们家的祖坟在茂密的橡胶林⾥。
所以我们必须得⼩⼼⾍⼦与蚊⼦的叮咬。
还有那些橡胶树的胶⽔。
⾸先拿⼑坟墓周围的草,砍完草之后,就⽤铁铲挖⼟放在坟上,之后奶奶叫我去挖草⽪,⽽且我还要搬回来呢! 我看见奶奶拿着⼏柱⾹插在坟旁,把供奉品放在⾹旁,然后烧纸钱,我⽴马跑过去,叫奶奶拿⼀捆给我烧,纸钱烧光了,爸爸就放鞭炮了,⼀阵声响过去后,鞭炮放完了,奶奶和姑姑拿了红油漆来描红墓碑,描完了,我特意看看⾹灭了没,等⾹烧完了,我们这才收拾东西回家。
2.清明节的⼿抄报内容 清明节放假的第⼀天,⼀⼤早我匆匆忙忙地赶去⾼铁站,去⽼家德清扫墓。
⾼铁像⼀条⽩⾊的巨龙载着我飞奔向前冲!窗户像⼀台照相机把美景⼀张张地拍了出来。
在春天的陪伴下,⼀会⼉就到我的故乡德清。
下午,爷爷领着我们组成⼀个⼤队伍,拿着纪念品和铁耙之类的⼯具,去上坟,⼀⽚⽚绿⾊的麦⽥像⼀块块绿⾊⽑毯铺在春天的⽥野上。
春风轻抚着麦浪,麦浪波向远⽅。
黄黄的油菜花和⽩⽩的萝⼘花还有淡紫⾊的⼤⾖花给⽥野添加了⼏抹颜⾊。
⾛过长满⼩草的⽥埂,我⼩⼼翼翼地⾛到⽥埂对岸,因为两边都是养虾的池塘。
⽔像⼀⾯⼤镜⼦倒映着蓝天、⽩云和⼀棵棵⼤树。
拜祭祖先的时候要点⾹、烧黄纸,最后还要添加新的⼟。
我这都是跟着爷爷做的,我和姐姐跟爸爸们,仔细做好了每件事。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每当这⼀天,⼈们赶到祖先坟墓前拜祭祖先,怀念先辈。
3.清明节的⼿抄报内容 ⼜是⼀年清明节,⼜叫扫坟节,也就是我们祭奠死去的亲⼈,去给他们上坟的⽇⼦。
清明节手抄报句子大全

清明节手抄报句子大全
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2.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3.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
4.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缅怀。
5.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祭祀仪式
和文化活动。
6.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回家祭祖,扫墓,
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
7.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植树、扫街等。
8.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环保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倡导环保理念,呼
吁大家保护环境。
9.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10.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清明团子、踏青等传统活动。
11.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清明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5篇

清明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5篇清明节的来源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清明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的第5个节气。
为什么又是节日呢?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
寒食节是每年冬至后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
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
这些风俗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国外,他们逃到卫国时吃不上饭,又贫病交加,在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说是野兔肉煮给重耳吃。
后来有人告诉了实情,重耳才知道。
19年后,重耳重又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
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惟独忘了对他忠贞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
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上山搜寻也未找到。
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准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
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
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
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
以后渐将寒食节与清明相混淆,将寒食扫墓混为清明扫墓,清明逐渐代替了寒食节。
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
荡,就是拉皮绳,动。
它的历史非常悠久。
它最初被称为钱球,后来为了避免禁忌,它被改成了秋千。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十一篇

【导语】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之⼀,⼀般在4⽉5⽇左右。
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
清明节这⼀天,我们会来到墓前,献上⼀束鲜花,烧上⼀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的思念和祝福。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清明节⼿抄报内容,欢迎阅读!1.清明节⼿抄报内容 清明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去上坟。
今天早上,我也被我的爸爸妈妈叫醒,去给爷爷上坟。
奶奶把折好的纸钱拿出来,装在准备好的钱袋⾥,我的爸爸在钱袋上写上了爷爷的名字,也就是说这些“钱”是给爷爷准备的。
不⼀会⼉,⼤伯开车来接我们。
到了墓地,已经有不少的⼈在扫墓了。
墓地旁有卖上坟⽤的菊花和折好的纸钱。
奶奶拎着纸袋径直地⾛向爷爷的墓地。
我的爸爸拎来⼀个铁桶。
⼤伯拿着⼲净的`抹布在爷爷的墓碑上⼀边擦拭着,⼀边在说着什么,像是在跟爷爷叙家常。
我看了很不了解,这样说着爷爷能听到吗?我的爸爸打着了⽕机,这些纸钱就⼀股烟熏地飞向了爷爷的世界。
我也曾跟我的爸爸妈妈说:“⽼师说过,清明扫墓不能烧纸钱,会污染环境。
”可他们却说:“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少烧⼀点吧。
” 我们跟爷爷告别,回来的路上,⼤伯跟我说,爷爷是个很勤劳的⼈,是个好⼈。
2.清明节⼿抄报内容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回到了乡下,来到了外公家⾥。
屋后有密密⿇⿇的⽵⼦,还有钻出地⾯的笋芽⼉,河边有许多的野菜:有野芹菜、鸭脚板、野⽊⽿、⽔蕨⼦……特别是院⼦门⼝有⼏株引⼈注⽬的茶花树和桃树,茶花树开满了⼤红的茶花,桃树开满了粉红的桃花。
我和哥哥好奇的数了⼀下,发现茶花有6⽚花瓣,128根花蕊,桃花有5⽚花瓣,51根花蕊。
多数⼏朵花,数量就不⼀样。
到了下午,我和外公、舅舅、妈妈、哥哥、弟弟⼀起去茅园⼭给姥姥扫墓。
到了姥姥的墓前,外公⽤⼭⼑砍了⼀棵⼩树,插在姥姥的坟墓上,把挂⼭钱挂在⼩树上,然后点燃蜡烛、鞭炮,最后我们都在姥姥的墓前拜了三下,就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妈妈:“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妈妈跟我说:“清明节给已故的亲⼈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扫墓是纪念先祖、缅怀亲⼈及⾏孝的具体表现。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
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资料,可供用于制作手抄报:
1.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农耕社会,在每年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清
明节是为了纪念祖先、扫墓、祭祖以及欢度春天的节日。
2. 扫墓俗:
清明节是人们祭祀和扫墓的重要时间。
人们会前往坟墓,祭奠
祖先并清理墓地,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3. 清明节的饮食:
清明节有一些独特的食品和饮食俗,如清明粥、青团、冷面等。
这些食物代表着传统节日的特色和意义。
4. 清明节的文化活动:
清明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一些特殊的文化活动,如插柳、荡
秋千、踏青等。
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祝福。
5.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清明节有许多富有故事性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比如《观鱼》、《女儿村》等,这些故事讲述了关于清明节的传统俗和人们对生活和亲情的思考。
6. 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清明节期间,人们会佩戴素色衣服、放风筝、植树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表达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命的热爱。
7. 清明节的地方特色: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清明节俗和风俗活动。
比如在南方,人们会举行踩青活动,而在北方,人们则会打马球等。
这些资料可以在手抄报中使用,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俗。
参考资料: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清明节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
1. 清明节的由来: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意义,让人们了解清明节的重要性。
2. 清明节习俗:讲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扫墓、植树、踏青等活动,让读者了解和了解清明节的传统风俗。
3. 清明节食品:介绍清明节特色食品,如青团、清明粥等,让读者了解清明节的饮食文化。
4. 清明节安全注意事项:提醒人们在清明节期间注意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事项,确保过一个安全的清明节。
5. 清明节诗词赏析:选取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经典诗词,让读者感受清明节的文化魅力。
6. 清明节活动策划:为读者提供一些清明节期间的活动策划,如拜祭祖先、踏青郊游等,让人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7. 清明节环保意识:提倡清明节期间减少烧纸、焚香等行为,保护环境,让清明节更加环保。
8. 清明节民俗文化传承:讲述一些清明节的历史传说和地方特色文化,让人们了解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9. 清明节图文故事:选择一些清明节的图文故事,生动有趣地讲述清明节的故事,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10. 清明节寄语:编写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祝福语或寄语,传递温馨的祝福,感受清明节的祥和和谐。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80句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80句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1、缅怀烈士,继承传统,立志勤学,爱我中华。
2、革命烈士,永垂不朽!3、“网上祭英烈”,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4、立足根本,稳步发展,以强大的实力祭奠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烈士们。
5、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莫忘烈士功勋!6、缅怀烈士,立德立志,复兴中华,奉献青春。
7、怀着崇高的敬意,去祭奠革命烈士,向他们学习。
8、网上祭英烈,悼念烈士英灵,振兴中华,建设富强社会,民族复兴中国梦!9、祭奠烈士,不忘忠魂,努力实现中国梦!10、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而做出牺牲,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我们纪念革命烈士,勿忘他们的卓著功勋。
11、没有烈士血与泪,哪有吾辈安和康?12、铭记革命烈士光荣事迹,不断增进爱国情感,努力学习,立志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13、网上祭英烈,英雄永垂不朽。
14、向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致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15、没有无数革命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新中国,哪有我们幸福的生活。
在此,我们深切地缅怀,愿他们的精神永存,激烈着后来人不断前进!16、向为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死的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烈士热血不能白流,革命遗志当代代相传。
人人实干敬业,祖国早日腾飞!17、在4月5日的清明就快要到了,为新中国奋斗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们,在我的心中,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18、为了伟大的中国梦,你们付出了太多,甚至是生命,向你们致敬。
19、缅怀革命烈士,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20、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案1.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
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2.情深深雨纷纷,人间有情天有情。
天阴阴泪汪汪,同悲伤感祭亡灵。
思切切意浓浓,故人恩德不忘记。
烟袅袅雾蒙蒙,天国归宿自在行。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5篇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5篇1.清明节手抄报内容篇一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日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
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2.清明节手抄报内容篇二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
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热在蹴鞠发源地山东淄博兴起。
很多市民都参加了,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3.清明节手抄报内容篇三在清明节,除了注意禁火扫墓,还有徒步、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习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禁止吃冷食。
关于清明节的内容简短手抄报8张

关于清明节的内容简短手抄报8张关于清明节的内容简短手抄报清明节朋友圈文案1、清明雨洗烈士墓,挥笔祭出英雄魂。
2、无论什么时候,人民永远记住您,我敬爱的革命烈士"革命烈士们,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已看不到你们那英勇的身躯,但是,你们的灵魂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中!3、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矗在我们后人的心中。
4、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先烈"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5、忆苦恨断愁肠,思英豪泪两行。
今清明,只愿英豪名留史章!6、清明时节,站在高高的烈士纪念碑前,我们缅怀你们――我们的先辈!是以为你们的奉献和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愿你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7、青松环绕,白塔耸立,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8、千百年前,古人叹惋清明,千百年后,作为国家未来希望的我们缅怀清明,缅怀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流血的烈士们,这是你们的节日,你们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周围发扬滋长!9、曾经,清明镌刻在石碑上,牵引出无限的愁绪于追忆;如今,清明埋藏在心里,融化为前行的理由和动力。
10、高唱刚强的赞歌,锻造坚韧的性格,无悔革命的精神,是你们在战争与亲率面前铸就了不朽的历史!11、我们无法忘记那些先烈的事迹,在清明节这一天,我们要祭奠那拥有浩然正气的灵魂,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
12、时光如苒,天人相隔。
岁月至今,思念绵绵不绝。
清明雨下,又是年相遇,生者默念,逝者安息。
13、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需要的是铭记。
铭记感悟的力量,擦掉缅怀的泪水,鼓舞我们前行,奋发读书,爱我中华,祝福祖国!14、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15、烈士之魂,万世流芳。
16、又是年清明节,又是季雨纷纷。
清明依昔,过往依昔,脚步依旧如前,忆及到,只如昨朝。
曾几何时,心间又止不住的想起那些不会褪色的过往,只愿切安好。
17、清明,沉甸甸的思绪。
祭奠为国为民的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一、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清明节的简介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清明节的来历1、介之推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节气清明与清明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三、关于清明节的内容: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扫墓祭祖的习俗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踏青的习俗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
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
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插柳的习俗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
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
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
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4、清明游乐的习俗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促谷)。
5、牵钩的习俗"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
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
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吶喊,热闹非常。
6、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7、荡秋千的习俗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
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
”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8、射柳的习俗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9、蹴鞠的习俗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
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近年来,在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10、斗鸡的习俗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
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
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1、蚕花会的习俗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
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12、拔河的习俗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
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
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
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