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球化学观测及在地震中应用
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7585641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6.png)
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地球化学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通过对地球表层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来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环境污染等信息的一门技术。
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地球化学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矿石、岩石和土壤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可以确定矿床的类型、规模和储量等关键信息。
例如,通过对矿石中金属元素的分析,可以判断出金矿床的存在与否,并进一步评估其开采潜力。
此外,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成因和演化过程,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地球化学技术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同时,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路径,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可以确定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此外,地球化学技术在水资源勘查和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而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水体中的溶解物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判断水源的类型、水质的优劣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例如,通过对地下水中同位素的分析,可以判断水源的补给方式和水体的循环过程,为合理开发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地球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在勘查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方面,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和仪器设备的更新,地球化学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提供更可靠的勘查数据。
另一方面,随着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技术的进步,地球化学技术可以更好地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和环境演变规律,为勘查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总之,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地球科学中的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学
![地球科学中的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59d95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d.png)
地球科学中的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学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上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地球科学的研究领域中,地球化学和地球动力学是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地球动力学则研究地球内外部分的运动和变形。
一、地球化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元素组成、地球化学过程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地球化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地壳、岩石、矿物、地下水和大气等,通过分析采集的样品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含量及其分布,揭示地球物质的成因和变化过程。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和实验模拟等。
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地球化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矿产资源研究中,地球化学可以通过分析矿石中的元素含量,判断矿石成因和找寻潜在矿床。
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地球化学可以通过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评估环境污染程度。
在地质灾害研究中,地球化学可以通过分析地下水中的元素含量,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灾害的发生。
三、地球动力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地球动力学是研究地球内外部分的运动和变形的学科。
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地球运动现象。
地球动力学主要通过地震仪和其他地球观测设备来获得地球运动的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解释地球运动的原理和机制。
四、地球动力学的应用领域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在地震预测、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在地震预测中,地球动力学可以通过监测地表和地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预测和评估地震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
在资源勘探中,地球动力学可以通过研究地下构造和地壳应力,发现矿产和能源资源的分布规律。
在地质灾害预测中,地球动力学可以通过模拟地下构造和地震活动,预测和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综上所述,地球化学和地球动力学在地球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化学通过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地球动力学通过研究地球运动的原理和机制,为地震预测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科学支持。
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修复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修复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8725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9.png)
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修复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表面内外部力量的作用下,地质构造或地质体的性质发生变化,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和人类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现象。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发展有效的修复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同位素及其赋存状态的科学,在地质灾害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修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地质灾害发生后,首先需要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灾害类型、范围和程度。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对灾害地区土壤、水体、大气等样品的采集和测试,获取灾害发生前后各种元素和化学组分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
通过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地质灾害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球化学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地质灾害常常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此时,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土壤样品的元素含量和组成,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和类型。
根据污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土壤修复方法,如土壤通气、土壤改良和生物修复等。
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通过合理调控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和养分平衡,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三、地球化学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地质灾害常常导致水环境污染,危害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测试水样中的化学元素和有害物质含量,准确评估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在水环境修复中,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调整水体中的元素平衡,还原水体的自净能力。
此外,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利用吸附剂、沉淀剂和微生物等修复材料,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四、地球化学在大气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地质灾害常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
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气样品中的气体和颗粒物成分,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生成机制和传输规律。
在大气环境修复中,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控制和净化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构造地质学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构造地质学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dc6b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0.png)
构造地质学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星球,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对于科学家来说至关重要。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等现象的学科,它在地球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讨论构造地质学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以及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
首先,构造地质学提供了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仪的观测,地质学家能够重建地球内部的三维结构。
这些结构包括地幔、外核和内核等,它们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表面的运动和地震活动。
通过研究构造地质学,我们可以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解释地球表面上的现象和变化。
其次,构造地质学对于预测和防治地震灾害起着重要作用。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而构造地质学正是研究地震和板块运动的学科。
通过分析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我们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破坏。
这对于地震灾害的预警和管理至关重要。
同时,通过研究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从而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影响。
此外,构造地质学在能源勘探和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和地壳变形会导致地下埋藏的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通过研究地球构造,我们可以了解到矿床的生成机制和分布规律,从而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此外,构造地质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的工作。
这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构造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一方面,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和先进的遥感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观测地球的形变和构造变化。
例如,卫星测定和GPS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壳运动数据,帮助科学家们进行地震风险评估和板块运动研究。
另一方面,数值模拟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可以模拟地球内部流体的运动和地壳板块的运动,从而深入理解地球演化和构造变化的机制。
地球化学与地质调查解析地质调查中的化学方法
![地球化学与地质调查解析地质调查中的化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625c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4.png)
地球化学与地质调查解析地质调查中的化学方法地质调查是研究地质特征和地质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
地球化学则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学科。
在地质调查中,地球化学方法被广泛用于分析和解析地质现象。
本文将探讨地球化学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一、地球化学概述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和地球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分析地球和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化学家可以推断出地球的演化历史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成分。
地球化学方法包括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元素流行规律研究、同位素分析等。
二、地质调查中的化学方法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质结构、研究地质历史和解析地质现象。
化学方法在地质调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分析地球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帮助研究人员揭示地质现象背后的机制。
1.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仪器可以对岩石和矿石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可以了解地壳中不同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而推断出岩石形成的环境和过程。
此外,岩石和矿石的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它们的成分和性质,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2. 元素流行规律研究地质调查中的化学方法还可以通过研究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历史。
不同元素的富集和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地质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地质事件的发生。
例如,锆石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铀和钍的测定可以用于确定岩石和矿物的形成时代和地壳演化历史。
3. 同位素分析同位素分析是地球化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地质样品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中原子核的不同形式,其相对丰度和比值可以用于确定样品的年代和过程。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测定可以用于确定有机物或古生物的年龄,而氢氧同位素比值则可以揭示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三、地球化学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案例地球化学方法在地质调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1. 水质调查地球化学方法可以用于分析水体中的溶解物质、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从而评估水质的好坏。
地球科学中的地球化学及应用
![地球科学中的地球化学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52e2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c.png)
地球科学中的地球化学及应用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各个层面的一门学科,其中地球化学是它的重要领域之一。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物质的成分、构造和变化规律,尤其是矿物、岩石和有机物质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在地球科学中,地球化学的应用广泛,例如研究地球历史、资源勘探、污染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三个方面,介绍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中的重要性。
一、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有机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和宇宙地球化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其中有机地球化学主要研究有机物质在地球内部形成、演化及其有关过程,岩石地球化学则着重研究岩石中元素、矿物、岩石化学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环境地球化学主要关注地球表层物质的成分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宇宙地球化学则是研究宇宙物理化学和地球演化之间的关系。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物质的元素化学组成、矿物、岩石、土壤、水体、大气等各种自然界物质。
地球中比较丰富的元素有O、Si、Al、Fe、Ca、Mg、Na、K、Ti和H等,而地球化学家通常还对一些稀有元素、有毒元素和高放射性元素等进行研究。
二、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是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直接测定、化学分离、物理测量等多种手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化学分离技术,可分为物理分离和化学分离两大类。
物理分离主要是利用分散、吸附、过滤、沉淀、离心和浮选等物理现象,将样品不同尺寸、性质和成分的颗粒分离开来。
而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有溶剂萃取、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其原理是根据矿物或样品中元素、离子之间的化学平衡选择特定的分离剂,将所需元素或离子分离出来。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促进了多个领域的研究,如矿产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演化研究、灾害防治等方面。
其中,矿物资源勘探是地球化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先进地面及空中探测技术,对矿床的分布、规模、品位、类型等进行研究,从而实现有效地勘探。
化学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化学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fa31a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e.png)
化学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化学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通过地球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和地幔的化学成分,以及地球的化学演化历史。
这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布、转化和归宿的科学。
它涉及到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各个环境领域。
通过环境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和归宿,以及它们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这对于我们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制定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3.岩石学和矿物学:岩石学和矿物学是研究岩石和矿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通过岩石学和矿物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壳的岩石组成和矿物资源分布,以及岩石和矿物的成因和变化历史。
这对于我们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研究地壳运动和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4.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化学在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和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同时,通过研究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化学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5.环境污染治理: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开发出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
同时,通过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我们可以制定出科学的污染防治策略和政策。
6.生态系统保护:化学在生态系统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生态系统中化学物质的循环和转化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同时,通过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们可以提出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和技术。
总之,化学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地球的构造、环境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构造地球化学在地质填图找矿中的应用探讨
![构造地球化学在地质填图找矿中的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dc3e9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3.png)
构造地球化学在地质填图找矿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矿产勘查领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是基于传统矿产勘查发展起来的,具备战略性使用意义的找矿方法,其以成矿相关的物质研究、分析为依据,对成矿的化学元素等地质相关参数进行观测,进而确定矿产情况。
关键词:构造地球化学;地质填图找矿;应用引言地球化学是近年来以研究地壳化学过程的新型的学科,主要用来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以及化学发展演变的过程,涉及到地质学及化学、物理学相关方面。
其研究的内容对矿产的勘探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用在农业发展中,为科学种植提供数据指导。
1构造地球化学找矿依据人们通过对天文的不断研究发现,地球在自转和公转中的复杂运动会导致地质结构不断演化,加上我国国土辽阔,不同地区往往会发生不同的构造运动,在此过程中还会伴随构造变形。
相关调查表明,地球化学异常现象往往出现在强构造变形区域,找矿单位在此过程中有很大概率可以准确找到矿区。
岩石圈岩块会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形变,岩石圈物质也会发生定向迁移,构造应力改变时也会对地球化学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外,运动由一种平稳状态过渡到另一种平稳状态,最终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模式,对岩石圈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构造运动原理中,成矿最有利的时期就是构造性质转变的时间,岩石可以在多期构造活动中有效破碎和被渗透,同时不断重组内部各种物质。
相关工作人员要形成构造地球化学系统思想,在此基础上,于特定区域开展全方位的勘查工作,及时记录各种数据信息,确保这些数据信息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终对矿区作出准确判断,保证矿产勘查工作正常开展,避免出现各种问题和风险。
2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的发展意义及其特点2.1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的发展意义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掌握各个异常带分布的区域,并记录其中存在的地质元素,对矿区内部各种构造类型作出准确的预测。
地球化学探索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与作用
![地球化学探索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ed700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c.png)
地球化学探索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与作用地球作为我们生存的家园,其内部的化学反应与作用对于地球的演化、地质过程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内部化学成分和过程的学科,为我们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在探索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与作用方面的重要成果。
一、地球内部的化学成分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不同,其中化学元素的分布情况直接决定了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与作用。
地球化学家通过对地壳和岩石的取样研究,确定了地壳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氧、硅、铝等元素的含量,这对于理解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至关重要。
同时,地球化学家通过地震波观测以及对火山岩石和钻孔样品的研究,揭示了地幔的化学成分。
地幔主要由铁、镁、铝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对于地幔的物理状态以及热对流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化学揭示出地幔中的化学反应与作用是地球内部热力学平衡的重要因素。
地核是地球内部的最深部分,由铁和镍等重元素组成。
对地核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以及地球磁场的起源和演化。
地球化学揭示了地核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是地内部持续释放的重要能量,这种能量对地球热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是地球演化和地壳形成的基础。
其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是岩石和矿石的熔融。
地球化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和地质观测发现,在地幔和地壳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和矿石可以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和矿脉等地质现象。
这些熔融反应不仅决定了地球表面的构造和地貌,还是形成矿产资源的重要过程。
此外,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还包括水的溶解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地球的水圈是地球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水的存在和循环与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地球化学家的研究表明,地下水通过与岩石相互作用可以发生溶解反应,改变岩石的化学组成并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此外,地球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关键的化学过程,相关研究对于了解地下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化学探索地球内部的地壳与地幔的地球化学交互作用
![地球化学探索地球内部的地壳与地幔的地球化学交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f52b5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f.png)
地球化学探索地球内部的地壳与地幔的地球化学交互作用地球内部的地壳和地幔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地球化学交互作用对于了解地球演化过程、岩石圈动力学以及矿产资源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球化学探索,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我们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
一、地壳与地幔的分界地壳是地球表面的外围部分,包括陆壳和海壳两种。
其中陆壳是构成陆地的岩石的总称,而海壳则是海洋底部的岩石层。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过渡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莫霍面,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界面之一。
二、地球化学交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地球内部的地壳和地幔之间存在着各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转化过程,这便是地球化学交互作用。
地球的内部动力活动会使得地壳上的物质发生熔融,通过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地幔,而来自地幔的物质也可以通过构造运动的作用使得地幔岩石上升到地壳上。
三、物质的交换与循环1. 地壳物质进入地幔:通过地震波的传播,科学家们发现地壳上的岩石物质可以通过俯冲带的地质过程进入地幔。
俯冲带是大陆板块与洋壳板块相碰撞并折返的地质带,当俯冲板块下沉至地幔时,地幔中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不断增加,地壳物质会发生部分熔融并向上涌出。
2. 地幔物质上升到地壳:构造运动是使得地幔物质上升到地壳的主要原因。
在地球的构造运动中,地幔上升到地壳上的岩浆会形成火山喷发,将地幔物质带到地表。
同时,在板块边界的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壳会发生抬升和隆起,使得地幔物质暴露于地壳表面。
四、地球化学交互作用的意义地球化学交互作用对于科学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测地震波传播路径和振动特性,可以判断地球内部的性质和组成。
地球化学交互作用还与地球演化和矿产资源形成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岩石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可以推断地球的起源、形成时间,以及岩石熔融、变质和沉积等过程。
此外,地球化学交互作用还对认识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化学方法在琼北地区探测隐伏断层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方法在琼北地区探测隐伏断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e9bf806529647d272852e9.png)
育 , 三 、 四系覆 盖 厚 度 较 大 , 动 断 层 大部 分 隐 第 第 活 伏 于 第三 系 、 四系 之 中。历 史 上 曾 经 发生 过 大 小 第 地 震 多次 , 中 10 其 65年 的琼州 75级 大地 震危 害性 . 较大 。近 年来 周边 地 区及 其 海域 小 震 不 断 , 震 活 地 动特 征表 明 , 北 已成 为 华 南 当今 地 震 活跃 期 中强 琼 以上地 震 主体 活 动 地 区 。 为 了 查 清 该 区 隐伏 活 动断 层 的 位 置 , 模 及 其 特 征 ,05~20 规 20 0 6年 在 海 口市 及其 周边 地 区开展 地球化 学 方法探 测 隐伏活 动
摘 要: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在琼北地 区探测 隐伏断层 , 取得 了一定的地质效果 。充分发挥该方法轻 便 、 快速 、 经济 的 优点 , 为该 区防震减 灾 、 城市规划 、 国土综合 利用 、 城市土地调整提供科学 的依据 。 关键词 : 地球化学方法 ; 隐伏断层 ; 活动 断层
中图分类号 : 62 P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00—8 1 (0 8 O 0 3 0 9 8 2 0 ) 6— 6 0— 4
an 其 ri; 二为测 汞 直接 抽 气 法 , 野 外 将 取 样器 打入 在
土壤 中一定深度 , 用气体采样器抽取土壤中的气体 ,
抽气 管 中装有 捕 汞管用 于捕 集土 壤 中 的汞 气 。然后
裂带 , 它们将琼北地 区围限成一个福 山凹陷为中心
断层 的工作 , 得 了一定 的地 质效 果 , 而 为海 口市 取 进
量, 求其平均值和均方差。异常下限值取背景值与 所 有观 测数据 的 3倍 均方 差之 和 J 。元素 背景值 和
地球化学的应用实例
![地球化学的应用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5235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5.png)
地球化学的应用实例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地球表层的化学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地球化学过程的学科。
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地球内部岩石矿物的成因、大气和水体的化学特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地球化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地球化学的应用实例。
一、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水体、土壤、岩石等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地下矿体的存在和分布。
例如,在铜矿勘探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铜元素在地壳中的赋存状态,确定铜矿的形成环境和矿体的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二、地球化学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监测环境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质的浓度和分布。
这些数据可以评估环境的污染状况,并为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水源地保护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确定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和迁移途径,为水源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支持。
三、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研究地下水体、土壤、岩石等样品的化学特征,判断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例如,在滑坡灾害的预测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水分、有机质和重金属元素等,判断土壤的稳定性,并提前预测滑坡的可能性,为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四、地球化学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古环境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古代岩石、古土壤、古植物等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重建古环境的演化过程。
例如,在古气候研究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古代岩石中的同位素含量,推测古气候的变化,并了解古代地球环境的特征和演化规律。
五、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地球内部岩石、矿物、地幔物质等的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
浅谈化探在地质勘查类中的应用
![浅谈化探在地质勘查类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b184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b.png)
浅谈化探在地质勘查类中的应用化探是指地球探测技术中的一种方法,通过收集地球的地质、物理、化学信息,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原理分析地下的构造和物质成分,为地质勘查提供数据支持。
在地质勘查类工作中,化探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化探在地质勘查类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一、化探在地质勘查中的基本原理化探技术是通过观测地球的地下介质性质,包括密度、磁性、电性等,从而推断地下的构造和矿产等信息。
其基本原理包括地球物理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法勘探等。
地震勘探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推断地下构造和介质性质;重力勘探是通过观测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密度构造;磁力勘探是通过地球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的磁性物质;电法勘探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推断地下的构造和矿产信息。
1. 矿产勘查2. 水资源勘查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而地下水的勘查也是化探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可以探测地下水的赋存状态、水质状况、水文地质特征等情况,为水资源勘查和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 地质灾害预测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而这些地质灾害往往具有地震、地面形变、地磁异常等前兆。
通过化探技术,可以对这些前兆信息进行观测和分析,从而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信息。
4. 地下构造研究地下构造包括地层、断裂、地下岩体等,而这些地下构造信息对地质勘查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特别是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可以推断地下构造的分布和性质,为地质构造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5. 工程勘察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的勘察和设计,都需要考虑地下构造和地下矿产等信息。
而化探技术可以为这些工程提供地下的物质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三、化探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地球探测领域的不断发展,化探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地球化学在资源勘察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勘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30bb1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8.png)
地球化学在资源勘察中的应用地球化学作为一门介于地质学和化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地球的物质成分、物质形态、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等,是资源勘察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资源勘察中,地球化学的应用主要涉及地球物质的发生演化机制、物质特性定量化和地区的综合环境背景调查等方面,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地球化学在资源勘察中的应用。
一、反演深部构造信息地球化学手段可以反演深部构造信息,例如重矿物质的含量和分布等。
地球物质包含众多元素,它们的含量和分布对于地球物质的构造演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重金属矿物、稀土矿物等货币性矿产,它们在地球物质中的含量和分布往往会随着地壳演化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因此,通过研究地球物质中的重金属物质和稀土元素等的含量和分布,可以反演深部构造信息,从而寻找到潜在的矿产资源。
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地球化学手段可以通过对深部岩石和矿物的采样分析来反演深部的构造信息。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揭示深部矿床形成的演化过程和构造背景。
例如,在地壳构造部分的断裂、岩浆活动,以及热液流体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
而通过对矿物中的化学元素定量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机制、成矿期或成矿历史、成矿物质来源等重要信息。
二、资源区域的综合背景调查地球化学手段可用于资源区域的综合背景调查。
在勘探工作中,有时需要进行资源区域的综合背景调查,以找出潜在的矿产资源,并确定其开采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资源区域的综合背景调查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球化学、地形、水文、气象等多方面因素。
在资源区域的综合背景调查中,地球化学可以通过对土、水、植物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到资源地区的地球化学环境。
例如,如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偏高,则说明该地区存在一定的矿化潜力。
如果水中存在较高的微量元素含量,则说明该地区存在不少的矿床。
如果植物中富含某些元素,则说明该地区可以有可能存在该元素的矿产资源。
通过地球化学手段的分析,可以综合考虑地化、地质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加深对资源区域的了解和认识,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更为科学的基础。
地球化学与地质学的关系与应用
![地球化学与地质学的关系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7ccf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0.png)
地球化学与地质学的关系与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和其他行星上元素的分布、循环、产生和演化规律的学科,而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内部构造、岩石形成及演化等方面的学科。
地球化学和地质学在很多方面存在密切的关联,相互之间相辅相成,在地质学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球化学为地质学提供了全球尺度下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特征,为研究地质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岩石、矿石和地下水中元素的类型和含量,通过研究不同元素与岩石形成和演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地质活动的性质,例如火山活动、岩浆的形成和岩石的变质。
地球化学还可以通过同位素研究地质过程的时间尺度,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可以用来确定岩石年龄,稳定同位素比例的变化可以用来追溯环境变化和古气候演变。
其次,地质学的研究为地球化学提供了样品和现场调查的基础。
地质学家在地质调查和研究中采集的岩石、矿石和地球表层沉积物等样品,提供了地球化学家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的重要来源。
地质学中的矿床学研究,通过研究矿床的形成机制、富集规律和资源评价,为地球化学家提供了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元素循环的宝贵信息。
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相互合作,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地球进行全面的认识。
此外,地球化学在地质学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循环和相互作用,揭示地球系统的演化和动力学过程。
地球化学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矿床勘探:地球化学的元素分析可以帮助勘探地质学家找到矿床的位置和富集程度。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和稀有金属的存在,通过分析矿石中的元素含量和分布特点,可以预测矿床的类型和规模,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污染研究: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规律。
例如,通过分析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可以评估土壤和水体的环境质量,并为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及应用模板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及应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0e8d4a9f705cc175527098a.png)
目录一、物探方法技术及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㈠物探方法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㈡主要物探方法及其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㈢云南物探方法典型找矿实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㈣物探方法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㈤云南主要物探工作程度(截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化探方法技术及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㈠化探方法的定义、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㈡主要化探方法及其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㈢样品的分析、数据处理、编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㈣云南化探方法找矿实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㈤化探方法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㈥云南主要化探工作程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物化探成果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球物理( 物探) 、地球化学( 化探) 勘查方法技术及应用( 提纲)地球物理勘探(物探)、地球化学勘查(化探)是矿产勘查中的先进方法和技术, 同时为基础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在水、工、环调查中也广泛应用。
浅谈化探在地质勘查类中的应用
![浅谈化探在地质勘查类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8339d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f.png)
浅谈化探在地质勘查类中的应用化探是地球物理勘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地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探测地下的矿产资源、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信息。
在地质勘查领域中,化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和环境地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化探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化探技术原理与方法1. 电法:电法是利用地下电阻率和自然电场分布特征来勘查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电法勘查是通过测定地下不同介质对电流的导电能力,并根据不同岩石、矿物、矿床等物质的电性参数来推断地下的构造、矿产等情况。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搜索工作。
2. 磁法:磁法是通过地球磁场的特性勘查地下岩石矿产或地下构造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利用磁法勘查技术可以识别地下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矿化体等信息。
磁法勘查方法适用于铁矿、锰矿、黑色金属矿床、矿山和地下水等矿产资源的勘查。
3. 钻探:钻探是通过钻孔获取地下样品来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质成分的地质勘查方法。
通过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分析样品,可以获得地质勘查中所需的各种信息,并对地下岩石构造、岩性、矿产资源等进行研究。
4. 地震方法:地震勘查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研究地下岩层结构、构造变化、岩性分布和矿床信息的勘查方法。
二、化探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1. 矿产资源勘查利用化探技术可以对各类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和评价。
电法勘查适用于金属矿产的搜索,可以识别金属矿床的构造和矿化体的位置;磁法勘查适用于磁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可以识别铁矿和锰矿的分布情况;地震勘查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的勘查,可以识别地下构造和矿床的信息等。
化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可以大大提高勘查效率,减少勘查成本,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 工程勘察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领域中,化探技术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如何进行地质构造测绘与地震预测
![如何进行地质构造测绘与地震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0222bcf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c.png)
如何进行地质构造测绘与地震预测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变动时释放的能量,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地震预测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与应用领域。
在地震预测中,地质构造测绘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通过观测和分析地质构造特征,提供地震预测所需的基础数据。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质构造测绘与地震预测,包括测绘方法、技术手段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地质构造测绘是一项基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综合性测绘工作。
通过测绘地质构造,可以揭示地球内部构造、构造演化和构造活动的规律,为地震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质构造测绘中,地震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相对频繁的地区,常常伴随着活跃的构造带。
通过对地震带的测绘,可以了解地震的空间分布和构造特征,为地震预测提供基础资料。
地质构造测绘的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地形测绘和地质地貌测绘等。
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识别地下构造的方法。
通过布设地震仪网,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构造特征。
地形测绘是利用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对地球表面地形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方法。
通过对地形特征的测绘,可以揭示地壳的抬升和下沉等构造活动。
地质地貌测绘是通过对地表地貌的测绘和解译,了解地质构造的方法。
通过分析地质地貌特征,可以判断地下构造的特点和活动情况。
地质构造测绘与地震预测密不可分。
地震预测是通过观测、分析和解读地震前兆现象,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
而地质构造测绘可以提供丰富的地学数据和地震前兆信息,为地震预测提供基础。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测绘和解译,可以确定地震带的边界和活动情况。
进一步分析地震前兆现象,如地震波形、地震能量释放规律等,可以推断地震的规模和可能的震源位置。
因此,地质构造测绘在地震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地震预测,地质构造测绘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质构造测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揭示地球的深层构造特征,推动地质学的发展。
地球化学温标在郯庐南段流体震情跟踪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温标在郯庐南段流体震情跟踪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ee836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6.png)
地球化学温标在郯庐南段流体震情跟踪中的应用∗孙盼盼1) 方 震1) 汪世仙2) 李玲利1) 王 俊1)1)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2)庐江地震台,安徽庐江 231511安徽省地处郯庐断裂的南段,历史地震活动较弱,频度、强度与郯庐断裂北段、中段的差异较大,因此作为未来可能的发震区引起足够的关注。
2014年安徽地区地震活跃,M S3.0以上地震活动达到我省30年来未有的地震频度。
因此,对控制我省主要构造发育的郯庐断裂带的各项研究都尤为必要。
本研究拟通过对郯庐断裂南段温泉井的流体地球化学进行研究,通过地球化学温标法计算温泉井地下水的循环深度,为该地区地震危险性判定提供科学参考。
利用地球化学温标法(SiO2温标、阳离子温标(Na-K温标、Na-K-Ca温标、K-Mg温标法))可以计算地下流体的热储温度。
而不同的地球化学温标是基于深部热储中矿物与水达到平衡时某些化学组分的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建立的,所以应根据不同矿物的平衡状态选择适当的地球化学温标。
本项目采集了庐江1号井、7号井、3号井、11号井、舒城井水样,并测得其样品的化学组分,利用Na-K-Mg三角图判断矿物平衡状态,发现5个样品基本都位于饱和线附近;同时依据热储温度比泉口温度要高几十度的实际(SiO2温标计算的以上井孔热储温度与井口温度差距不大),本文选择阳离子温标。
在对阳离子温标进行甄选时,由于K-Mg地热温标对于温度的变化反应迅速,其所估算热储温度为钻孔可及温度,根据该温标特点,其下部还可能赋存有高温地下热水,即K-Mg温标估算值偏低;通过Na-K地热温标和Na-K-Ca地热温标对热储温度进行计算,发现该两种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较接近,符合实际的地热状况。
由Na-K地热温标和Na-K-Ca地热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分别为庐江1号井(245.4~310.6℃)、7号All Rights Reserved.井(149~163.5℃)、3号井(78.5~108.5℃)、11号井(88.7~118℃)、舒城井(156.1~156.2℃),并根据计算的热储温度平均值计算温泉水的循环深度,分别为:庐江1号井(5.88~7.51 km)、7号井(3.48~3.84km)、3号井(1.72~2.46 km)、11号井(1.97~2.7 km)、舒城井(3.65 km)。
2018年景洪M4.9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特征
![2018年景洪M4.9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646c00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c.png)
首先,地球化学流动观测骨干专业队伍和仪器设备还非常有限,尚未形成承担规模化观测任务的力量;其次,地球化学流动观测点数量和流动监测网分布还不够广泛,年度重复观测工作尚未覆盖我国几个重点地震危险区的主要断裂带;第三,如何在构造条件成熟区布设高密度、高分辨率地球化学流动观测网,深入研究断裂带孕震区的空间分段性和强震短临阶段异常指标等关键问题上还在探索中。
为适应新形势下防灾减灾事业对构造地球化学监测预测领域的要求,提高观测研究能力,未来5—10年,应尽快开展如下工作:(1)全面梳理现有构造地球化学观测方法,统一规范观测仪器类型,加快形成相对成熟的观测技术系统,编写《构造地球化学观测技术规范》;(2)编制《构造地球化学资料分析方法》专用软件;(3)建设“构造地球化学仪器检定平台”;(4)形成分布于全国主要地震危险区和工作高效的构造地球化学中青年工作队伍;(5)建设覆盖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区(天山带、祁连带、鄂尔多斯块体及周缘、川滇菱形块体及周缘、郯庐带、张渤带)的构造地球化学与水文地质参数背景场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能定期产出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区地球化学背景场(或异常)信息图表。
Ⅳ-222018年景洪M 4.9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特征常祖峰※ 谢 阳 常 昊(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中图分类号:P315.72+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99历史震例表明,在震中一定范围区域震前往往会出现地下流体、气体、电磁等各种仪器异常现象,它们是震前地壳应力变化过程中引起的各种反映,如1975年海城7.3级、1976年唐山7.8级、1976年松潘7.2级等地震存在着大量的地震异常。
有时候,一些中强地震同样也有着显著的前兆现象发生。
2018年2月9日云南景洪发生M 4.9(M L 5.3)地震,震中位于(22.317°N ,100.883°E ),震源深度12 k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球化学观测及在地震中应用
SB18007006 李军辉
0 引言
地壳深部的气体,主要是沿着断层破碎带由深部向地表迁移,沿着裂隙垂直向地表排出。
土壤气中氡来源有两部分:一是取样部位岩土中放射物质衰变产生的Rn;二是沿断层迁移的Rn,前者与取样部位岩土性质有关,后者与断层性质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断层上土壤氡气的含量明显高于断层外气氡的含量,根据这一特征可判断断层的位置。
因此,通过对地表的断层带气体测量就有可能探测出断层的分布(汪成民等,1991;王广才2002)。
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0多个省份广泛应用断层气观测技术,探测了很多活动断裂,在活动断裂上测出了断层气高值异常,而且在断层的产状、规模、活动性等分析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使断层气观测技术已成为我国隐伏断裂探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丁国瑜等,1992;邓启东等,2003)。
活动断裂附近的土壤中Rn被岩石、土壤颗粒表面吸附,溶解于地下水并随着地下水迁移等过程,受到环境温度、压力等条件影响,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场发生改变时,地下气氡的含量将发生显著地变化,因此,Rn成为重要的地
震监测指标。
在非火山地区土壤气CO
2高含量则是由深断裂造成的,所以CO
2
也
可以作为确定构造活动和地震危险性的指示。
土壤中Rn、CO
2
等气体浓度异常是是寻找地震活动断裂带非常有效的方法(车用太等,2002;Ciotoli 2007;Annunziatellis 2003)。
1、测量仪器及方法
1.1 测量仪器
土壤中气氡的测量仪器为Alpha GUARD P2000测氡仪,仪器灵敏度50cpm/KBq/m³,仪器校准误差小于3%;此外,部分测点还利用安捷伦490气相
色谱仪检测土壤中气体组分的含量,包括CO
2、H
2
、He等。
1.2 测量方法
首先用钢钎打直径5cm,深100cm导向孔后,然后插入取样器,用橡皮管将仪器与取样器连接,排出橡皮管及取样器内残留气体后开始测土壤中气体的含量。
取样体积为1L/min,采样率1min。
在测线的选择上,所布设的测线遵循尽量垂
直于断层走向的原则,避开新填土和地下潜水位埋深较浅的地方。
2、地球化学气体测量的应用
2.1活动断裂探测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体系,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不停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各种地质作用都从地球深处向外排气,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然而,这种排气现象在空间分布上是非常不均匀的,在地壳的大部分地区,地球排气现象并不明显。
是以小规模,低速度的形式进行,而地壳的薄弱部位,如断裂带、火山、洋脊地带,则是地下气体集中逸出带,因此这些部位成为地下气体向外逸出的主要通道。
在大陆上,地壳排气现象常见于断裂带上,特别是活动的深大断裂上,当地下气体在温度和压力梯度作用下,沿着断裂破碎带这个通道向上迁移到土层时,由于土层中水平向的温差和压差比垂直向小,所以断层气以垂直向排气为主。
地壳深部的气体,主要是沿着断层破碎带由深部向地表排除,因此通过地表的断裂带气体浓度的测量,就有可能探测出断层的分布。
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论证了利用断层气探测断层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图1所示为意大利Fucina 盆地进行地球化学气体探测结果,在1915年曾发生过M7.0级地震的断裂带上(SBGMF)同步显示出He、CH4、CO2的异常峰值,Rn也有高值表示,但向断层陡砍偏移。
图1 意大利断层气测量结果(据Ciotoli,1998)
多年的探测结果表明,断裂带的基本标志是地球化学气体释放量明显增大(图2),但因各条断裂的规模、活动性、岩性等不同也表现出大小差异较大。
大的
区域可达非断层区域释放量的百倍,小的1-2倍。
断层的规模,往往与断层气异常的宽度成正比,断层规模越大,异常带越宽;异常带的宽度,还与断层的倾角有关,倾角越大,异常带越窄。
根据土Hg与气Hg的对比观测,还可以判定断层的倾向,一般情况下气汞异常峰值处为断裂在地面的出露点,土汞异常出现在断裂倾斜的方向上。
图2 断层探测气体浓度分布(据Loannides 2003)
2.2地震活动强度
断层的活动程度与化学气体异常也有关系,如图3所示,地震活动变得剧烈时,断层带上释放的气体含量也会明显变多,因此,目前提出了利用断层气排气的相对强度判定断层活动及地震活动强度,原理为:
断层活动强度=异常峰值/背景值
图3为连续观测的土壤中Rn浓度的变化与300km范围内地震活动及气象因素的对比,从结果来看,39次地震活动,其中19次地震前断层气浓度有明显的异常增大变化,断层气浓度的峰值变化对于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图3 断层气测量与地震活动及气象因素对比
2.3震后测量
通过震后对发震地区的断层气测量,对于浓度分布与烈度关系,探测隐伏断
裂,评价其活动性,揭示地震与火山或的联系等具有较好的作用。
通过震后区域断层气浓度变化研究发现地震的发生使得地壳破坏,导致震区气体释放量加大,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比例关系,预示着可以利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协助划分地震不同烈度的可能,这在边远荒芜地区具有实际意义
2015年3月14日,安徽阜阳发生4.3级地震,震后对震中区域进行了断层气
含量的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震后Rn 浓度的高值走向与烈度方向基本一致,可以大致推断断层的走向、产状及活动性,这无疑是一种地震发生后现场宏观地质调查所需要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高效率的辅助手段。
图4 阜阳4.3级地震后Rn 测量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1)地球化学气体测量结果表明,气体的高值变化对断层的位置、产状、规模及断层活动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2)地球化学气体浓度的连续观测对于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具有很好的监测作用。
(3)地球化学气体震后测量对于震后趋势判定,地震烈度分布等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汪成民,李宜瑚,魏柏林等,1991.断层气测量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北京:地震出版社. 王广才,王基华,刘成龙,等,2002.福州市隐伏断层地球化学标志研究.地震地质.24(4):593-600.
丁国瑜,1992.有关活断层分段的一些问题,中国地震,8(2):1-9.
邓启东,徐锡伟,张先康等,2003,城市隐伏断裂探测的方法和技术.地学前缘,10(1):83-104.
车用太,2002,地下流体数字观测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1-120.
C iotoli G, ,Lombardi S, A nnunziatellis A,2007.Geo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oil gas data in a high seismic basin, fucino plain, central Italy[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asearch.112:1-23. Annunziatellis A,Ciotoli G,Lombardi S,Nolasco F.2003.short and long term gas hazard: The release of toxic gases in the Alban Hills Volcanic area(Italy)[J], J Geochem Explor,77:93-108.
Ciotoli G , Guerra M , Lombardi S , et al. Soil gas survey for tracing seismogenic faults: A case study in the Fucino Basin, central Italy[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1998, 103(B10):23781-23794.
Ioannides K , Papachristodoulou C , Stamoulis K , et al. Soil gas radon: A tool for exploring active fault zones[J].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3, 59(2-3):205-213.
Miklavcić I, Radolić V, Vuković B, et al. Radon anomaly in soil gas as an earthquake precursor[J]. Applied Radiation & Isotopes, 2008, 66(10):1459-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