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中央空调系统方案设计问题
第一节:中央空调系统方案设计1.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中央空调主要参考以下的规范及标准:通用设计规范:1.《采暧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I19-87)2.《采暖通风及至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3.《建筑设计防火现范》(GBJ116-87)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现他》(GBJ0045-95)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专用设计规范: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67-89)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5.《旅游旅馆建筑热土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6、其它专用设计规范专用设计标准图集:1.《暖通空调标准图集》2.《暖通空调设计选用手册》(上、下册)3、其它有关标准2.空调负荷估算a)空调冷负荷估算(1)冷负荷估算面军A.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
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见下表B: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建筑面积冷指标注:l、上述指标为总建筑面积的冷负荷指标:建筑面积的总建筑面积小于5000平米时,取上限;大于l0000平米,取下限值。
2、按上述指标确定的冷负荷,即是制冷机的容量,不必再加系数。
3、由于地区差异较大,上述指标以北京地区为准。
南方地区可按上限采取。
热负荷估算(l)按建筑面积热指标进行估算注:总建筑面积、大外围结构热工性能好、窗户面积小,采用较小的指标;反之采用较大的指标。
(2)窗墙比公式法:q=(7a+1.7)W/F(tn-tw)W/m2;说明:q—建筑物的供热指标,W/m2²。
a —外窗面积与外墙面积(包括窗之比);W一外墙总面积(包括窗),m2²F一总建筑面积,m2tn一室内供暖设计温度,℃tw一室外供暖设计温度,℃(3)冷热负荷说明A.以上估算的冷热负荷指标,是按2000年10月1日以前执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估算的。
中央空调系统 设计过程和步骤(设计新手使用)
(2)人员密度:可查阅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3.3 节第 1466 页(源 于国际标准) , 或 《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1.3 节第 11 页 (此 表源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 ) 。 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附录 B 其中新版实用供热空调手册上的人员密度要偏小些, 设计常采用的人员密度值比手册上 的要大。 2、确定空调机组的送风量 G ( 1) 、定性分析参数时,可将房间的总冷负荷 Q 分解成新风冷负荷 Q1+房间余热冷负 荷 Q2: 一次回风系统的所需的总冷负荷为:新风冷负荷 Q1 和消除室内余热的冷负荷 Q2,其 实, 一次回风系统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就其制冷的最终结果即维持房间的温度和新风量 来说是一样,比如同一个房间,其所需的新风量为 G1,室内的余热冷负荷为 Q2,那么此房 间的总冷负荷 Q 应该是一定的,不论采用一次回风系统还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消耗的 总冷负荷都是固定的 Q,也就是计算软件算出的房间总冷负荷。所以对于一个房间来说,其 用于消耗余热的冷负荷 Q2 是一定的, 不变的, 而空调机组所要提供的总冷负荷 Q 大小只与 系统为改房间送入的新风量大小有关, 如果一点新风不送的话, 那么空调机组所需要为改房 间提供的总冷负荷 Q 就等于该房间的余热冷负荷 Q2,此时该房间所需外界提供的总冷负荷 最小。 如果不考虑空气的中间处理过程,则无论是一次回风系统,还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只考虑始末两个状态点时,则必然都是:风量 G1 的新风由最初的 Iw 变成了最终变为了 In, 所以用于处理新风的冷负荷 Q1=G1(In-Iw),这部分就是新风冷负荷 Q1,而同时还有一部分 冷负荷是用于消除室内余热的冷负荷 Q2, 两者加起来 Q1+Q2=Q 为消耗的总冷负荷, 见 《空 气调节》第 4.3 节 118 页。 ( 2) 、一次回风系统,送风状态点 O 与房间的总冷负荷 Q 是已知的,确定新风量 G1 即可求出总的送风量 G 及 Q1,Q2,G2,或者确定总送风量 G 即可求出新风量 G1 及 Q1, Q2,G2。计算公式如下: Q=G(Ic-Io),又 Ic*G=In*G1+Iw*(G-G1),已知 G1 即可求出 G,或已知 G 即求出 G1 通常房间要满足最小新风要求,所以通常要根据规范规定的最新新风量 G1 来求得一次回风 系统的空调机组的总送风量 G, 如果是根据空调机组样本上的总冷负荷 Q 所对应的送风量 G 来选择空调机组时,这时要根据样本上的总送风量 G 来计算出新风量 G1,核对 G1 是否满 足规范规定的最小新风量要求。 通常一次回风系统,采用的是机器露点温度送风,就室内温度 Tn 的露点温度 Tn,l,送 风状态点为 Tn,l 的等温线与相对湿度线 90%的交点 O,或者是按规范规定的最大温差送风 (具体见周继红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 67 页) , 所以送风状态点 O 肯定是固定不变的, 已知的,同时还已知的是房间的总冷负荷 Q,那么此时总冷负荷 Q 中,具体新风负荷 Q1 和
中央空调自控系统设计
中央空调自控系统设计第一章中央空调的构成和工作原理1.1 中央空调的组成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空调负荷,制冷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和水管道连接而成。
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冷水系统,一个是冷却水系统。
冷水系统的动力源是冷水泵,12°C的水在冷水泵的作用下进入制冷机组,在制冷机里放热后变成7°C的水,7°C的水进入空调负荷吸热后又变成12°C 的水,重新进入制冷机组。
这样形成一个密闭的冷水循环系统。
冷却水系统的动力源是冷却水泵,冷却水泵把来自于冷却塔的32°C的冷却水泵入制冷却机组,冷却水在制冷机组中吸热后变成38°C的水,此水在冷却泵的作用下重新进入制冷机组,这样反复的运行形成冷却水系统。
与本项目控制有关的设备为:冷却泵,冷却水泵,制冷机组,冷却塔。
与本项目控制有关的设备为:冷却泵,冷却水泵,制冷机组,冷却塔。
1.2 系统特点在该系统中,冷冻泵、冷却泵、水塔风扇变频器采用开环控制,由维护人员根据季节不同和负荷的变化进行调节;风机采用温度闭环控制,可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值,调节风机的转速,从而使被控环境温度基本保持恒定。
TD2000变频器还提供了RS232/RS485串行接口,以便与中央控制室的微机联网,实现集中监控,使维护人员及时了解各变频器的工作状态。
冷冻机组是中央空调的“制冷源”,通往各个房间的循环水由冷冻机组进行“内部热交换”,降温为“冷冻水”,冷却水塔用于为冷冻机组提供“冷却水”“外部热交换”系统由两个循环水系统组成:1)冷冻水循环系统 2)冷却水循环系统。
1.3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1.3.1冷(热)水机组的基本工作过程室外的制冷机组对冷(热)媒水进行制冷降温(或加热升温),然后由水泵将降温后的冷媒(热)水输送到安装在室内的风机盘管机组中,由风机盘管机组采取就地回风的方式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室内空气处理的目的。
家用中央空调方案设计
家用中央空调方案设计在现代家庭中,中央空调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家庭空调选择。
相比于传统的分体空调,家用中央空调方案设计有着更多的优势和便利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家用中央空调方案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一些常见的方案选择。
一、家用中央空调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中央空调系统是指利用一台集中控制的大型空调设备将冷热空气通过风管系统送到各个房间,从而实现整个家庭的空调需求。
相比于分体空调,家用中央空调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效果更均匀家用中央空调能够将空调效果均匀地传递到每个房间,无论是客厅、卧室还是厨房,都能保持舒适的温度。
而分体空调由于设备位置不同,每个房间的空调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1.2 节省空间与分体空调相比,中央空调不需要在每个房间都安装室内机,只需要设置一个或几个出风口,可以节省很多空间。
特别是在小型住宅中,空间的利用尤为重要。
1.3 减少噪音家用中央空调的主要设备通常被放置在户外,这样室内的噪音就会减少到最小。
这对于需要保持安静环境的家庭来说尤为重要。
而分体空调的室内机通常噪音较高,容易干扰居住者的休息和睡眠。
1.4 方便维护和管理家用中央空调系统只有一个主设备,维护和管理起来相对简单。
而分体空调需要单独对每个室内机进行维护,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维修成本。
二、家用中央空调方案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家用中央空调方案设计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最佳的使用效果和用户体验。
2.1 预估负荷在进行空调方案设计之前,需要预估整个家庭的冷热负荷,包括每个房间的面积、朝向、绝缘材料等因素,以便为不同房间分配合适的冷热负荷,并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2.2 合理布局在选择出风口位置时,需考虑到每个房间的布局以及家庭成员的日常活动区域。
出风口的位置应当避免直接吹向人体,同时保证每个房间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空调效果。
2.3 考虑能效能源效率是现代家庭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家用中央空调方案设计中,需要选择具有较高能效的设备,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概述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调节和控制空气温度、湿度、流量、净化和压力等综合功能的空调系统。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系统结构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 1. 冷源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冷却塔和冷冻水系统等,用于提供冷却水。
2. 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空气处理设备、风机和空气配送系统等,用于处理和分发冷却水。
3. 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用于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运行。
组成部分冷源系统冷源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制冷剂和冷却水。
具体包括以下设备: - 制冷机组:采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组件,通过压缩和膨胀制冷剂实现制冷效果。
- 冷却塔:用于散热,将制冷机组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外界空气。
- 冷冻水系统:包括冷冻水管道、泵站和冷冻水贮备等,用于输送和贮存冷却水。
空气处理系统空气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空气,使其具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具体包括以下设备: - 空气处理设备:包括空气净化器、加湿器、除湿器和换热器等,用于净化、调节和换热。
- 风机:负责将处理后的空气送至各个房间或区域。
- 空气配送系统:包括风管、风口和调节阀等,用于分发和调节送风量。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中心,用于实现自动调节和运行控制。
具体包括以下设备: - 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和压力等。
-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数据和预设的参数,控制制冷机组、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等的运行。
- 执行器:接收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开启或关闭设备。
工作原理1.冷源系统工作原理:–制冷机组通过压缩和膨胀制冷剂实现制冷效果。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经过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散热后变为高温低压的制冷剂,最后通过膨胀阀膨胀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完成制冷循环。
–冷却塔将制冷机组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外界空气。
中央空调设计方案范例
中央空调设计方案范例中央空调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央空调系统作为室内环境调节的重要设备,对于提供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针对某办公楼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旨在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的室内温度,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
二、设计原则1. 人性化设计:根据员工的工作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温度控制方案,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2. 节能环保:选择高效节能的中央空调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3. 系统可靠性:确保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减少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4. 而外设计:整体设计要与建筑风格相结合,美观大方。
三、设计方案1. 空调机房:将空调机房选取在建筑的合适位置,保证空气流通和散热的条件,并安装有效的隔音设备,减少噪音对室内的影响。
2. 冷热水系统:采用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地下冷热水进行热交换,提高能效比,减少能源消耗。
3. 空调管道:采用合适的管道材料,保证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能量损耗。
4. 温度控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根据室内室外温度进行调节,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和舒适。
5. 通风系统:结合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减少有害气体和污染物的积累。
6. 并联备份:为了确保中央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采用并联备份的设计,一旦出现故障,系统能够自动切换,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
四、实施方案1.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确定空调机房的位置和大小,并选择适合的设备。
2. 设计冷热水系统,包括热泵和地下冷热水的引入和排放管道的设计。
3. 根据建筑的结构和布局,设计合适的空调管道布置和连接方式。
4. 配置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室外温度的变化,实现温度的自动调控。
5. 设计合适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
6. 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的备份方案,实现系统的并联备份。
五、总结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员工的需求以及节能环保的要求。
中央空调设计方案
中央空调设计方案中央空调设计方案是为建筑物或室内空间提供全面、高效的空气调节服务的系统设计方案。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种基本的中央空调设计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空调系统的类型选择、主机数量和位置的确定、送风方式的选择、系统控制方式的确定以及节能措施。
首先,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中央空调系统,如冷水机组、风冷式机组或地源热泵等。
其中,冷水机组是一种常见的中央空调系统,它通过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膨胀阀等组件来实现空气的制冷或制热。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适当容量和数量的冷水机组进行设计。
其次,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空调负荷分布情况,需确定主机的数量和位置。
一般来说,主机应集中布局,方便维护和管理。
在确定位置时,要考虑到主机与室外空气的接触,应避免与高温设备或直射阳光的暴露,以免影响系统效果。
然后,在确定送风方式时,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需求。
一种常见的送风方式是冷风给风口送风,然后通过楼道或其他通道向各个室内空间传递。
此外,还可以选择通过风管或风柜等设备进行送风和回风。
此外,为了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控制方式。
例如,可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各个空调区域的温度,并进行集中控制;或者可以使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感知室内外环境参数来动态调节系统的运行状态。
最后,为了节约能源,还可以采取一些节能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外窗、墙壁和屋顶等结构来减少冷热传递;可以选择高效能的冷水机组和风机,减少系统的能耗;还可以通过能量回收和利用技术,将冷热能再利用。
综上所述,中央空调设计方案是为建筑物或室内空间提供全面、高效的空气调节服务的系统设计方案。
通过合理的类型选择、主机数量和位置确定、送风方式选择、系统控制方式确定以及节能措施,可以实现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五大要素及流程
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五大要素及流程如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空调系统已经成为各种建筑物的标配。
而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是该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不仅涉及到建筑的空气质量和舒适性,也能够节省能源。
本文将介绍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五大要素及流程。
一、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第一步是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需要包括对建筑物的特征和需求,以及空调系统的能力、性能和操作细节进行全面评估。
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空调设备的规格、型号、成本和寿命等因素。
此外,设计方案还应该包括空调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细节。
二、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在确定方案后,需要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
设计师需要详细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特征、使用成本、安装和调试难度等因素。
在选择空调设备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该设备是否能够满足建筑师提出的要求,如室内空间、空气质量、舒适度和能源效率等。
三、设计空气配管和管线在选择好空调设备后,设计师需要设计空气配管和管线。
这需要考虑到空调系统的供应量和流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通风和循环方案,以确保空气分布均匀,从而保证空气质量合格,并确保整个网络的高效运行。
此外,为确保管道的安全和效率,还需要设计合适的管路和管件。
四、确定控制策略和软件开发中央空调系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控制策略,以便实现舒适度、能源效率和空气质量。
设计师需要确定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逻辑,以确保满足建筑物的所有需求,如温度、湿度和空气密度等。
此外,为确保控制的运行顺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开发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编程。
五、测试和验证设计和建造中央空调系统后,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
这包括对设备和管道进行适当的调试,以确保系统具有高效、稳定和安全的运行。
随着测试和验证的完成,需要确保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要求。
为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性能,还需要追踪和记录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结论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五大要素是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设计空气配管和管线、确定控制策略和软件开发和测试和验证。
中央空调系统(多联机)改造设计方案
中央空调系统(多联机)改造设计方案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改造设计方案书目录1.概述1.1 工程概况1.2 编制依据2.设计内容2.1 设计范围2.2 主要设计原则3.设计方案1.概述本文介绍了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的改造设计方案。
该方案旨在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
1.1 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某办公楼,原有的中央空调系统已经运行多年,存在能耗高、噪音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满足楼内员工的舒适需求,需要对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1.2 编制依据本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
同时,我们还参考了类似项目的实施经验和专家意见,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设计内容2.1 设计范围本方案的设计范围包括中央空调系统的改造升级,主要涉及空调主机、风机盘管、管道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
2.2 主要设计原则在进行系统改造升级时,我们将坚持以下设计原则: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降低系统的噪音和运行成本;方便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3.设计方案针对上述设计范围和设计原则,我们提出了以下改造设计方案:更换现有的空调主机和风机盘管,采用高效节能的新型设备;对管道系统进行清洗和维护,确保管道畅通;对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提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增加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方便维护和管理。
本方案的实施将能够有效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为楼内员工提供更加舒适的办公环境。
3.1 设计方案一设计方案一是基于现有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的改造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现有建筑的外观进行改造,包括外墙材料的更换和立面造型的调整,以提升建筑的整体形象和美观度。
其次,对室内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功能性。
具体措施包括拆除部分隔墙、调整房间大小和位置、增加储物空间等。
最后,对建筑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以提高其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度。
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中央空调冷冻水变水量调节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传统的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PLC的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分布式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
1.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及原理中央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制冷机组、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风机系统构成,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图1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在中央空调制冷过程中,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制冷,冷冻水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进行热交换之后带走冷量,此时制冷剂为常温低压气态,通过压缩机之后,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气态。
制冷剂进入冷凝器之后,在冷凝器的盘管中与冷却水完成热量交换,冷却水将带走热量,此时制冷剂由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凝为高压液体流出冷凝器。
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电子膨胀阀后压力降低,在降压过程中,液态制冷剂气化温度降低,在蒸发器中进行冷量交换,这个冷量交换的过程就是中央空调的制冷过程。
冷却水在冷凝器中完成热交换后,将制冷剂的热量带出,流经冷却塔时与大气充分接触,从而释放冷却水中的热量到大气中,经冷却水泵的作用后重新进入冷凝器。
冷却塔在冷却水循环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它使冷却水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能够起到自然降温的目的,冷却塔的风扇也具有降温作用。
冷冻水循环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
在冷冻水的循环过程中,冷冻水泵将冷冻水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冷冻水与制冷剂完成热量交换后冷冻水温度降低,通过冷冻水泵将冷冻水输送到整个冷冻水循环系统中,之后在风机盘管中进行热交换,达到降低空气的温度的目的。
低温空气通过风机吹送到房间以达到降低房间的温度的目的,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
2中央空调冷冻水变流量调节2.1变水量调节的特点在中央空调水系统控制中,与常用的定流量系统相比,变流量系统具有以下的特点:(1)中央空调系统冷量负荷发生变化时能够实时调节冷水量,实现冷水量根据负荷改变而变化,从而降低水泵的能耗,起到节能的作用。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要点(标准版)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要点(标准版)一、概述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环保的室内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系统在各类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参考。
二、设计原则1.节能环保:在设计中央空调系统时,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要求,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实用性: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际需求,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
3.经济性: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设备和材料,力求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4.灵活性: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更需求。
5.可靠性:选用高品质的设备和材料,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
三、设计要点1.空调负荷计算空调负荷计算是中央空调系统设计的基础,应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建筑物的朝向、围护结构、使用功能等因素。
计算负荷时,应准确把握室内外设计参数,如室内温度、湿度、新风量等。
2.系统选型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中央空调系统类型。
常见的系统类型有:冷水机组、风冷热泵、水源热泵、多联机等。
在选择系统类型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点、投资预算、运行成本等因素。
3.设备选型与布置(1)冷水机组:根据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水冷或风冷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的能效比(COP)是评价其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
(2)水泵:选择合适的水泵,确保系统流量、扬程满足设计要求。
水泵的选型应考虑系统阻力和水泵的效率。
(3)冷却塔:根据冷却负荷选择合适的冷却塔,确保冷却效果。
冷却塔的选型应考虑冷却水的水质、环境温度等因素。
(4)风冷热泵或多联机: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风冷热泵或多联机。
设备的能效比(COP)和性能系数(SCOP)是评价其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
中央空调系统初步设计计算及设备选型教程
系统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
6.电气费、土建费用(应另行计算)。
•
7.工程设计费,取以上所有费用合计的2.5%~3%。
•
8.工程的其他费用(包括各种税费、工程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费、
利润等),一般取以上所有费用合计的5%~8%。
•
上述所有费用之和即工程总造价。
一般,使用水冷冷水机组,末端为风机盘管 没有新风的情况下,建筑空调造价为200元/m2左 右,末端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的为250元/m2左右。 使用风冷冷水机组,末端为风机盘管没有新风的 情况下,建筑空调造价为300元/m2左右,末端为 风机盘管加新风的为350元/m2左右。
第二步:水系统水管管径的计算
在空调系统中所有水管管径一般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D(m)=
L(m3/h)
0.785x3600xV(m/s)
公式中:L----所求管段的水流量(第一步已计算出)
V----所求管段允许的水流速
流速的确定:一般,当管径在DN100到DN250之间时,流速推
荐值为1.5m/s左右,当管径小于DN100时,推荐流速应小于 1.0m/s,管径大于DN250时,流速可再加大。进行计算是应该 注意管径和推荐流速的对应。
•
2.设备运杂费(运输、包装费等)一般取设备费的1%~2%(根据设备
的产地和使用地的距离来确定)。
•
3.设备安装费:一般取设备的5%~8%,(除散件设备,如:冷却塔的
安装费:取冷却塔设备费的10%~15%)。
•
4.设备运行调试费:一般取设备费的0.5%~1%。
•
5.管道制作、安装、保温等费用,一般为设备费的20%~40%。(根据
主要介绍常规中央空调系统设备的设计选型 1.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 2.风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KT仟亿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北京仟亿达科技有限公司1 概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
这是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
中央空调在各大中型民用、商用建筑中的普及,带来了严重的能耗问题。
中央空调系统的电耗一般占整座建筑电耗的50%~60%,建筑能耗则占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因此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通常按建筑物所在地的极端气候条件来计算其最大冷负荷,并由此确定空调主机的装机容量及空调水系统的供水流量。
然而,实际上每年只有极短时间出现最大冷负荷的情况。
因此,中央空调系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部分负荷(远小于其额定容量)条件下运行的。
据统计,实际空调负荷平均只有设备能力的50%左右,这无疑造成了大量的能源白白浪费。
而且,空调水系统的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长期处在工频额定状态下高速运行,机械磨损严重,导致设备故障增加和使用寿命缩短。
另一方面,空调负荷又具有变动性.由于季节交替、气候变幻、昼夜轮回、使用变化(如旅游旺、淡季)及人流量增减(如宾馆入住率的变化)等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中央空调系统的负荷具有起伏变化和不恒定的特点,如果中央空调的运行方式不能根据负荷的变化而调节,始终在额定容量(即满负荷状态)下运行,也势必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由北京仟亿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央空调分布式系统节能控制装置——KTC—2005系列、KTC-2005系列产品,以模糊控制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为控制手段,以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数据为基础,科学地实现了中央空调能量供应按末端负荷需要提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空调系统能源浪费,从而达到高效节约能耗的目的。
风冷热泵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风冷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一般情况分四部分:主机部分、管路部分、末端部分、配电及控制部分。
主机部分:主机及相应管路的附件;管路部分:系统管路及系统排气装置;末端部分:末端设备及相应管路的附件;配电及控制部分:配电箱、电路、主机及末端控制装置。
风冷热泵型中央空调是以室外空气为“热源”,通过机械做功,输出热量,解决中央空调的冷热水供应,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凡是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吸收热量,并将其位能提高后,向高温环境输出热量的装置机械,都可称作“热泵”。其优点是不用水冷,可省略冷却塔,水泵组成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节能、节水还可降低总投资。
另外,设计时也必然考虑机组的安装位置和噪声控制。一般机组安装位置要进风通畅,风速控制在4~5m/s,排风不受阻挡,尤其是出风口的上方不应有阻挡物,否则会引起排风气流短路。
选择末端设备
夏季工况条件下,热泵机组额定供回水温度分别为7℃和10℃,这与一般空调器的额定工况相一致,空调器的选择计算与其他空调系统相一致。冬季工况条件,热泵空调系统在额定条件下(室外空气6℃),热泵机组的额定供回水温度分别在47℃、42℃。而当室外温度较低时,热泵空调系统的供水温度一般维持在35~40℃。如果热泵空调系统有5个以上的制冷回路,化霜对水温不会造成明显的波动,故不会影响室内温度的波动。但当热泵系统只有1~3个回路时,为减少化霜对室内温度的影响,有条件时,可将空调器启停控制与水温同步,如当水温低于36℃时,空调器风机停止运转,当水温高于36℃时风机恢复运转。这样可有效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末端设备选择原则
(1)房间的冷、热负荷的大小;
(2)房间的噪音要求; (3)装饰布置要求;
(4)末端设备的参数(制冷或制热能力、噪音等);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氟系统及水系统)
※在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就各种基本事项和需要调查的 事项与客户充分沟通后确定。特别对于一些客户难于理解的事项和 设计时的假定事项必须让客户充分了解,否则容易造成在施工和验 收时产生争议甚至是索赔。
空调项目设计流程
要点:
对于大型的建筑,如发现因建筑结构或房间用途不同导致各部分热 负荷有明显差异,应先进行空调分区讨论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用户的要求是否清楚
设计和选型
现场的条件调查是否明确
选用的设备是否合适
负荷计算是否准确
设计五要素
环境因素
费用
品牌因素
舒适度
建筑情况
设计五要素
建筑情况
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
是新建筑还是现有建筑 可提供何种能源形式 是否有合适的空间(如管道井、吊顶空间、机房等)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情况(如材料,结构类型等)
◆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量。
◆各种建筑内部的热湿干扰(包括吊顶、邻室、风管系统的回风区等)
※若在计算每个房间的空调冷负荷时,未列入新风冷负荷,则在计算 空调系统冷负荷时应计入新风冷负荷。
负荷计算(估算法)
估算简易公式: 总负荷=单位面积冷负荷×房间地面面积×修正系数
确定房间类型
计算房间面积
16
摄影暗室
12
吸烟室
20
公共厕所
6
走廊
20
电影放映室
6
观众厅
娱乐场所
12
厕所
娱乐场所
20
锅炉房
医院
房间类型
换气次数
场合
换气次数
房间类型
场合
机型选择
选择室外机
机型选择流程:
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室内的条件(如负荷的分布特点、房间的内部结构、理想的气流形式和使用特点等),选择合适的室内机组,并酌情合理分组,配置相应的室外机组。 选择室内机组 对室内机进行合理分组
某酒店全套中央空调系统cad设计图
中央空调系统(多联机)改造设计方案
中央空调系统(多联机)改造设计方案中央空调系统改造方案目标与范围这次我们要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一次大的改造,主要是为了让用户的体验更好,同时也能节省一些电费。
通过对现有的多联机系统进行优化,我们的目标是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确保在下一个夏天到来之前,系统能够顺利运行。
希望在六个月内完成这项工作。
现状分析与需求在动手设计方案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用户目前的状况。
现在的中央空调系统存在几个明显的问题:- 能耗太高:现有系统在高负荷的时候,电费简直让人心疼。
- 舒适度差:不同房间的温度差异大,有些地方冷得发抖,而有些地方却热得像蒸笼,根本无法让人放松。
- 维护费用高:设备老旧,故障频繁,维修的费用一年比一年贵。
- 环保压力:随着环保法规越来越严,用户希望能升级系统,以符合新标准。
结合用户的反馈和市场调研,我们总结出了以下需求:1. 提高系统的能效,减少运营成本。
2. 精确控制温度,提升舒适感。
3. 降低故障率,减少维护费用。
4. 符合环保法规的要求。
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明确了目标和需求后,接下来就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了。
设备选择与采购我们要挑选一些高能效的多联机设备,确保能效比(EER)至少达到4.0。
经过市场调研,推荐某品牌的多联机系统,具体参数如下:- 型号:XX-1234- 制冷功率:10kW- 能效比(EER):4.5- 制热功率:12kW- 噪音水平:≤ 45dB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面积(大约200平方米),我们算了一下需要的设备数量。
如果每台设备的有效制冷面积是50平方米,那至少得准备四台。
系统设计与布局接下来,我们需要重新设计空调系统的布局,确保每个区域都能独立控制温度。
我们会采用智能温控系统,让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调节温度。
布局大致是这样的:- 客厅:1台- 卧室:2台(主卧和次卧各一台)- 书房:1台安装与调试新设备一到货,我们会安排专业团队进行安装。
安装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管道连接一定要密封,防止漏气。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方案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多房间或整个建筑内的空气处理和控制系统。
它用于提供室内空气的舒适性和温度控制,以及为一些特定的生产或加工过程提供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在现代建筑中,中央空调系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项目是对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设计,为了满足不同区域的空调需求和节能要求,需对系统进行全面设计规划。
二、项目目标1.满足商业综合体内不同空间的空调需求,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2.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比,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3.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减少维护和维修成本;4.根据建筑结构特点,采取合理的系统布局和设计方案,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项目规划1.可行性研究:对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结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的需求和适用方案;2.系统设计:根据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分布和使用特点,设计中央空调系统的分区控制、温度湿度控制、风量控制等各项参数;3.设备选型:选择适用于商业综合体的中央空调系统设备,包括制冷机组、风机盘管、新风处理机等;4.管道布局:根据建筑结构和系统设计要求,设计中央空调系统的供冷供暖管道布局和连接方式;5.电气设计:制定中央空调系统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设备配电、控制逻辑、安全保护等;6.自动化控制:采用现代化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和运行管理。
四、系统设计1.分区控制:根据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分布和使用功能,将中央空调系统划分为多个分区进行独立控制,以实现不同区域的空调需求;2.温度湿度控制:根据不同区域的室内气候条件要求,通过风机盘管和温度传感器实现室内温湿度的精确控制;3.风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的空间大小和人员密度,采用不同的风量控制策略,保证不同区域的舒适性和空气质量;4.设备组合:根据商业综合体的总供冷负荷和分区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冷机组、风机盘管和新风处理机进行组合配置;5.管道布局:通过对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的深入分析,设计合理的供冷供暖管道布局和连接方式,确保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可靠;6.电气控制: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精心设计,采用PLC控制技术和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7.智能化控制: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自动化系统,实现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运行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中央空调方案设计
中央空调方案设计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央空调方案设计,包括方案概述、系统组成、设计要点等内容。
该方案适用于中大型商业建筑、办公楼、酒店等场所的空调系统设计。
2. 方案概述中央空调系统是通过一套管道网络将制冷剂送达不同空间的散热器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空气品质。
该方案基于多个冷水机组和冷热水泵,通过冷却塔和风机盘管散热器进行热传输。
系统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多个空调区域的独立控制和调节。
3. 系统组成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3.1 冷冻机组与泵组冷冻机组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压缩循环来提供制冷效果。
泵组则负责将冷却剂和热水泵送到相应的散热器。
3.2 冷却塔冷却塔用于散热机组产生的废热散发到空气中,保持冷却剂的正常工作温度。
3.3 风机盘管散热器风机盘管散热器是将冷却剂的冷(热)量通过风机和盘管的方式传递给室内空气。
3.4 管道系统管道系统用于将冷冻机组和泵组产生的冷却剂和热水输送到相应的散热器,以完成热传输过程。
3.5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阀门、电子控制器等设备,通过集中控制实现对不同空调区域的温度调节和监控。
4. 设计要点在设计中央空调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4.1 负荷分析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类型和人员密度,进行综合负荷分析,确定总的制冷(供暖)负荷,以便合理确定冷冻机组的容量。
4.2 空调区域划分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将整个空间划分为不同的空调区域,以便对每个区域进行独立的温度控制。
4.3 供水温度设计根据空调区域的需求和实际环境温度,确定冷却水和热水的供水温度,以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
4.4 管道布置合理布置管道系统,减少管道长度和阻力,降低能耗和噪音,保证冷却剂的流动速度和流量满足设计要求。
4.5 控制策略设计根据空调区域的需求和系统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包括温度设定、控制回路和自动调节方式等,以实现能耗的优化和舒适度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摘要本设计为深圳市某办公楼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介绍了室内设计参数、冷热负荷、空调系统形式、冷热源、空调水系统、风系统、气流组织及消声隔振的设计;冷热源为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空调系统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机组全部采用吊顶布置,送回风方式皆采用侧送下回方式;水系统采用同程式闭式系统,供回水方式为上供下回式;主要风管、水管要保温。
关键词设计双效溴化锂吸收式机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吊顶式同程式闭式系统上供下回The air conditioning design of a hotel in Shenzhen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hotel in changsha.Presentsmain indoor design conditions,cooling and heat loads,air conditioning system,cold and heat sourses and the design of water system and air system,air distribution,noise reduction,and vibration isolation.Cold and heat sourses are supplied by direct-fired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 machine. The design of air conditioning adopts the primary returnair conditionging and thefresh air handing process for fan coil units.The machine set all adoptions hang a decoration.Supllying and returning the air method to all adopt incline and give way next time all;The water system adopts together program, providing water and return water adopt to send up next time a way. Main tuber pipe, water pipe keeps warm.Keywords Design Direct-fired lithium-bromide absorption-type machine Primary retur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resh air handing process for fan coil units system Hang type Form type Closing type system Send up next time目录摘要............................................... . (1)文献综述............................................... .. (2)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参数 (6)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 (8)§2.1 空调冷负荷的基本构成 (8)§2.2 空调负荷计算 (9)§2.2.1 工程估算 (9)§2.2.2 工程计算 (16)第三章空调系统的选择和空气处理过程的确定 (22)§3.1 空调系统的分类 (22)§3.2 空调系统的比较和选择 (23)§3.3 空气处理过程的确定 (24)第四章制冷机组的选择计算 (26)第五章空调风机盘管系统和新风系统的设计 (29)§5.1 风机盘管机组的选择 (29)§5.2 确定送风口及风口型号 (31)§5.3 新风系统设计 (34)§5.3.1 机组选型 (34)§5.3.2 确定送风口及风口型号 (35)第六章水系统设计 (38)§6.1 水系统的确定 (38)§6.2 风机盘管的水力计算 (39)§6.3 冷却塔的选择 (42)§6.4 水泵的选择 (43)§6.5 膨胀水箱的选择 (44)§6.6 分水器、集水器的选择 (46)第七章消声、减震及保温 (47)§7.1 消声 (47)§7.2 减振 (49)§7.3 保温 (50)第八章防火排烟系统设计 (54)结语、致谢 (56)参考文献 (57)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增长,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人们对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空调从奢侈品变成了建筑环境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空调的发展与应用日益显得重要,作为一名空调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不断的适应这一发展要求,提供合理的空气环境来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和工艺设备的正常运行。
中国目前集中空调的市场形势良好,在数量上增长很多,但由于竞争导致了价格下降。
制冷机的平均价格的大幅下降,也反映了制冷逐渐小型化的趋势。
一、制冷机规格根据BSRIA(UK)的调查,以产品的制冷量计算,大型设备的市场规模减小了(1000kw ,285 Reftons);但加以价值计算,制冷量在401kw(114ton)和401kw 以上的制冷机在2000年占了67%,或达到4.24亿美元。
并且仅1000kw以上的总销售额就达3.02亿美元,占总市场销售额的47%。
最近几年,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推动了具有更高性能的新产品的出现,主要表现在螺杆、离心压缩机,热交换器和电子控制等方面。
与此同时,吸收式制冷机的技术则是由国内的领导厂商开发和提高。
二、制冷类型吸收式制冷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由能源结构状况决定。
在过去的2~3年中,吸收式制冷机的市场由于以下的原因而萎缩:电力供应的增加;油价的上涨;电制冷机更换为HCFC(活塞、螺杆、涡旋、离心机);电制冷机效率的提高。
1、发展简史直到90年代中期,蒸汽机主要是由国内厂商提供,而直燃机组要从日本进口。
江苏双良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双良曾于美国特灵在90年代后半段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且双方于99年(实际是2000年3月,译者注)已经解除了合资关系,双良一直是排名第一的中国吸收式制冷机的制造商。
双良并且已经开始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
90年代初,中国厂商远大推出了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主要是燃油型)。
燃气直燃机最初采用低热值的城市煤气。
随着天然气管网在大城市的发展,燃天然气的直燃机也随之增多。
1993-1995市场繁荣期。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宣布在2006年前分期淘汰工商业制冷机使用的CFC。
由于电制冷机没有大规模使用新的制冷剂,作为替代,吸收式制冷机得到了快速扩张。
另外,政府把吸收式制冷机的应用作为解决当时电力短缺的一种途径,因此也鼓励发展吸收式技术。
这样,市场需求突然转向了吸收式制冷机,同时也吸引了数十个竞争对手进入吸收式制冷机市场。
1995-1998市场稳定期。
这时期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技术提高得很快,许多的市场参与者被淘汰。
双良、远大、三洋和开利主宰了市场。
烟台荏原和LG同和次之。
远大的直燃机在扩张。
2、供应吸收式制冷机是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中空调产品。
中国已经成为除日本外的第二大吸收式制冷机的生产国。
国内需求的绝大部分是由国内生产来满足。
出口的数量微乎其微。
但随着双良和远大的海外拓展战略的执行,出口将会增加。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开利的战略。
它已决定关闭其它的工厂而将上海一冷的工厂作为全球吸收式制冷机市场的供应中心。
因此,这也将促进出口。
3、燃料分析直燃机在中国渐受欢迎的原因是由于不需要锅炉来供暖,因此就节省了成本。
在主要的城市,吸收式制冷机中多数是直燃型的。
在有区域热源的地方还是采用蒸汽/热水型机组。
由于昂贵的油价和燃气管网的建设,燃气已成为直燃机的主要燃料,并且未来的趋势也是如此。
而目前单效的吸收式机组在中国已很少见。
在过去电力短缺时,政府对总电力消费进行管制,但也没有对吸收式的销售给于任何特殊的优惠政策。
吸收式的购买是由用户基于他们个人对产品经济性、品质、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的评估来决定的。
2000年,双良、远大和大连三洋被认为是市场的领导者。
烟台荏原和LG 同和的市场份额增加的同时,开利却在丢失市场份额。
2001年政府建立了新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冷却水进水温度从原来的32℃变为30℃,而新的直燃机在制冷时LHV状态下COP最低为11(在HHV状态下为10)。
这些指针被认为即使是现有的机型也很容易达到。
三、冷、热源系统的环境行为能源生产和能源利用所引起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引起的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当前在我国,冷、热源系统消耗的一次能源基本是化石燃料和电力,而我国的总发电量中,燃煤发电占70%以上。
所以,在我国,如何减少冷、热源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冷、热源系统的环境行为已成为评价设计方案的重要指标。
冷、热源系统是耗能大户,因此限制其在使用过程中有害物质排放量是空调冷、热源系统设计的一个艰巨任务。
关于臭氧层的破坏,现已证明氟里昂制冷剂中所含的氯原子对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具有很大的损耗破坏力。
所以在选择制冷机组时,首先应选择使用不含或含氯原子少的制冷剂的机组。
对空调冷、热源来说,我国于1999年正式实施的《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中制定的淘汰目标是:2010年停止维修补充的再灌装,但尚未对HCFCS(如R22)的淘汰做出承诺。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社会给予发展中国家30~40年的“宽限期”,充分发挥HCFCS(如R22)物质在淘汰CFCS物质过程中作为过渡性替代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介绍,几种常用冷、热源组合系统环境行为的排序(影响从大到小)大致如下:电制冷机加电锅炉系统>电制冷机加燃油(气)锅炉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加燃油(气)锅炉系统>直燃机系统>燃气综合能源系统。
由此可见选用直燃式的制冷机组是节能、环保的,至少它在中国是有一定的发展前途的。
四、空调与节能制冷空调系统作为一种维持室内环境空气状况的有效工具,正被广泛的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之中。
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冷空调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单冷型扩大为既可用于制冷又可用于制热的热泵型空调器,而后者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