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精神病学概述 PPT
合集下载
法医精神病学ppt课件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 思维内容贫乏
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 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性知觉,妄想性心境) 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 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 临床症状 • 抑郁发作 • 躁狂发作 • 混合发作 • 恶劣心境 • 环性心境障碍 • 临床类型 • 单相抑郁 • 单相躁狂 • 双相障碍(I、II型)
癔症
• 临床特征: • 易患个性基础:情感易变不稳定、自我中心、
富于表演性和幻想性、暗示性高。 • 发病前有明显精神因素。 •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 • 症状具有夸张、做作、表演性。 • 症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通过暗示而消失。 • 疾病发作使病人继发获益。 • 病程呈反复发作性。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 急性酒中毒: 普通醉酒 病理性醉酒 复杂性醉酒 • 慢性酒中毒: 酒依赖 震颤谵妄 酒中毒性幻觉症 酒中毒性妄想症 酒中毒性脑病:
Wernicke’s 、Korsakov’s、痴呆
PPT学习交流
37
第五章 法医精神病学
司法精神病学
• 运用精神医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各种 精神障碍患者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 中的地位和法律责任的学科。 • 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建立在临床精 神病学与法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 • 狭义的司法精神病学也指法医精神病 学。
• 合作病人的精神检查 • 不合作病人的精神检查 • 一般表现:意识状态、姿态步态、日常生活 • 言语:失语症、缄默症 • 面部表情与情感反应: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ppt课件

8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18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 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9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 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
11
控制能力:行为人对自我选择或者不选择 实施为刑法所禁止、所制裁的某行为的能 力。
辨认能力是控制能力存在的基础。当辨认 能力丧失时,控制能力也丧失;但在某些 精神障碍影响下,虽有不同程度的辨认能 力,也可能丧失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2
责任能力分级、评定原则 医学标准与法学标准相结合,医学标准是 基础,法学标准是准则,缺一不可。 无刑事责任能力 严重精神障碍的精神病人 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 力
16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成年公民;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者。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 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 民事活动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18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 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9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 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
11
控制能力:行为人对自我选择或者不选择 实施为刑法所禁止、所制裁的某行为的能 力。
辨认能力是控制能力存在的基础。当辨认 能力丧失时,控制能力也丧失;但在某些 精神障碍影响下,虽有不同程度的辨认能 力,也可能丧失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2
责任能力分级、评定原则 医学标准与法学标准相结合,医学标准是 基础,法学标准是准则,缺一不可。 无刑事责任能力 严重精神障碍的精神病人 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 力
16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成年公民;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者。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 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 民事活动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
《司法精神病鉴定》PPT课件

01.12.2020
医学PPT
7
3.其他方面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任务
(1)确定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遭受侵害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 自我防卫、保护能力;
(2)确定各类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 力;
(3)被鉴定人在某些特定事件之后出现精神异常,确定其精 神疾病的性质(如功能性或器质性)及其严重程度,精神障 碍与该事件或医疗行为的关系,供委托单位作为定罪量刑或 赔偿的依据。
01.12.2020
医学PPT
01.12.2020
医学PPT
9
五、鉴定机构
执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组织或单位, 叫做鉴定机构。从管理主题的权利类型上看, 我国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管理体制属于行 政权利管理型体制,即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社会准入与推出等由国 家行政机关直接管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 一项技术性工作,为了体现其权威性、效力 性,也必须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开展。
01.12.2020
医学PPT
4
三、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对象、内容、任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指明了鉴定结 论的内容与任务:“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根据案 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作出鉴定结论,为 委托鉴定机关提供有关法定能力的科学证据”。因 此,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时,应首先确定被鉴定人的 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如果是异常,则应确定存在哪 些精神症状,其性质和程度如何,能否构成某种精 神疾病的诊斯。然后判定其行为时的精神状态对其 所实施行为的辨认及控制能力有无损害及损害的程 度,然后对其法律能力做出评定。
01.12.2020
医学PPT
13
鉴定人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精神病学ppt课件

医学科学。
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 种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精神病学还涉及对正常人的心 理活动的研究,以揭示心理活 动的生理基础和异常心理的发
生机制。
精神病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关注精神疾病,提出了一些原始的 理论和治疗方法。
近代精神病学的建立
1 2
心理咨询
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者内心感受, 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议,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习惯,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方式。
3
家庭治疗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治疗,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 系,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
时间标准
症状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标准
精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 严重程度标准:症状导致明显的社会功能 损害
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流程
心理测验与评估工具的应 用
详细询问病史与精神检查
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与精 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的可能
03
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疾病的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许多精神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遗传因素在 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精神病学ppt课件
目 录
• 精神病学概述 •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 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 精神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 精神病学的研究与展望
01
精神病学概述
精神病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发 展规律以及治疗与预防的一门
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 种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精神病学还涉及对正常人的心 理活动的研究,以揭示心理活 动的生理基础和异常心理的发
生机制。
精神病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关注精神疾病,提出了一些原始的 理论和治疗方法。
近代精神病学的建立
1 2
心理咨询
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者内心感受, 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议,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习惯,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方式。
3
家庭治疗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治疗,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 系,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
时间标准
症状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标准
精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 严重程度标准:症状导致明显的社会功能 损害
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流程
心理测验与评估工具的应 用
详细询问病史与精神检查
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与精 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的可能
03
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疾病的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许多精神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遗传因素在 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精神病学ppt课件
目 录
• 精神病学概述 •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 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 精神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 精神病学的研究与展望
01
精神病学概述
精神病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发 展规律以及治疗与预防的一门
《法医精神病学概述》课件

深入研究法医精神病学中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以推动相关政策和法 律的完善。
05
法医精神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Chapter
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是法医精神病学的基础
法医精神病学涉及到医学知识,如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这些知识是理解 和评估精神疾病的基础。
医学诊断与法医评估的结合
在法医精神病学中,医生需要对受害者或嫌疑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医学诊断,同时 还需要考虑法律因素,如判断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03
法律与伦理问题
法医精神病学涉及到许多法律和伦理问题,例如隐私权、公正审判等。
如何在保护个人权利和满足司法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挑战。
发展前景
技术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评估 和诊断工具将被开发出来,这将 有助于提高法医精神病学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 区之间的法医精神病学交流和合作 将增加,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标准 化和一致性。
司法鉴定是法医精神病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对于维 护社会公正和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 权益。
在法律援助中,法医精神病学专家可以为当事人提供关于精神状态、行为能力等方 面的评估,协助律师和法院对案件进行全面了解。
法医精神病学的评估结果对于确定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保障其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 用。
法律和政策的完善
随着法律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法医 精神病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将更 加规范和有效。
未来研究方向
跨文化研究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状态评估和诊断标准,以推动国际间 的理解和合作。
新技术应用
05
法医精神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Chapter
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是法医精神病学的基础
法医精神病学涉及到医学知识,如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这些知识是理解 和评估精神疾病的基础。
医学诊断与法医评估的结合
在法医精神病学中,医生需要对受害者或嫌疑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医学诊断,同时 还需要考虑法律因素,如判断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03
法律与伦理问题
法医精神病学涉及到许多法律和伦理问题,例如隐私权、公正审判等。
如何在保护个人权利和满足司法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挑战。
发展前景
技术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评估 和诊断工具将被开发出来,这将 有助于提高法医精神病学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 区之间的法医精神病学交流和合作 将增加,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标准 化和一致性。
司法鉴定是法医精神病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对于维 护社会公正和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 权益。
在法律援助中,法医精神病学专家可以为当事人提供关于精神状态、行为能力等方 面的评估,协助律师和法院对案件进行全面了解。
法医精神病学的评估结果对于确定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保障其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 用。
法律和政策的完善
随着法律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法医 精神病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将更 加规范和有效。
未来研究方向
跨文化研究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状态评估和诊断标准,以推动国际间 的理解和合作。
新技术应用
第4章 司法精神病 PPT课件

一、流行病学
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 调查不同地区大样本的资料显示,时点患病率为 1.56‰~4.6‰。1982年,国内12个地区进行精神疾 病流行病学调查,城市、农村各500户,用统一的 调查程序、统一的精神科标准化检查、统一的 ICD-9诊断标准,发现15岁及以上人群中,精神分 裂症的时点患病率和总患病率,城市均高于农村, 男女性别差异在35岁以上年龄组较明显,男女比 为1:1.60。1993年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中7个地区调 查后发现,城市患病率仍明显高于农村,城市总 患病率为8.18‰、时点患病率6.71‰,农村分别为 5.18‰和4.13‰。
2019/3/2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
9
4.内向性
基本的个性改变,病人一改往日的生活 工作习惯,言谈举止完全和以前不一样了。 和周围人的思想交流、和亲戚朋友的交往 减少,人生的上进心消失,没有了学习、 工作的热情,没有了责任心和同情心等等。 总之,病人和周围外界的言语、情感、行 为的联系越来越少,甚至是没有了联系。 病人大多数时间是沉浸在自己的病态体验 中,别人无法了解其内心的喜怒哀乐。
2019/3/2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 2
二、病 因
(一)遗传因素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遗传学家系调 查、双生子、寄养子的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本 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精神分 裂症患者的近亲中,本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6 倍~7倍,与病人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单 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比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4倍~ 6倍,单卵双生子分开寄养的同病率也比双卵双生 子的同病率高。大量的研究结果还提示,精神分 裂症可能是由若干个基因叠加、多基因遗传所致。
(三)社会环境、心理因素
人类每个个体,在出生、成长过程中,其家庭环境、教 育环境、社会活动环境等均各不相同,加之遗传因素各不 相同,造就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心理素质也就 不同。从临床统计学的数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往 往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最常见的是内向性格,表现 为孤僻、寡言、不喜欢交往、怕羞、敏感、多疑、思维缺 乏逻辑性、好幻想等。在这种性格基础上,当受到不良刺 激,便容易罹患精神分裂症。国内外众多精神病学家和社 会学家的协作调查发现,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物质生活 环境,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密切相关。生活在低经济社 会阶层人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高经济社会阶层人群。
司法精神病器质性PPT医学课件

第五章 心境障碍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表现为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 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或轻抑郁发作 的程度。一般持续数年,有时持续于成人期的大 部分时间,并造成患者相当程度的主观痛苦与功 能障碍。然而有时候,在持续性病程中可能会加 上单一发作或复发性的躁狂或抑郁发作。 1.环性心境 持久的情绪不稳定,包含多次轻度抑 郁及轻度情感高涨。但其严重度与时间都不符合 双相障碍诊断标准或复发性抑郁的诊断标准。
第五章 心境障碍
二、抑郁发作
典型症状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即抑郁 “三低症”。但抑郁发作目前的趋势是症状变得不典型, “轻症化”多见,常伴躯体症状,病程趋于“迁延化”。 1.情感低落 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突出的症状,其程度可从 心境不佳到悲观绝望。患者对生活、前途丧失信心,对周 围一切都不感兴趣。消极悲观,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唉 声叹气,无精打采,自卑自责,觉得自己无用、无能,已 成废人。并感到度日如年。严重者可出现罪恶妄想。感到 生不如死,而产生自杀意念或企图,甚至发生自杀行为。 其自杀成功率往往较高,可以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手段或 方式来达到自杀目的.
第五章 心境障碍
三、双相情感障碍
本病的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 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 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 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二周至五个 月不等;抑郁持续时间趋于长一些,但一般不超 过1年。中年之后,抑郁变得更为常见,持续时间 也更长。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相当大的自杀风险, 其自杀的风险因素包括曾有自杀企图,合并物质 滥用,混和型发作,当前抑郁发作,及有快速循 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病史。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表现为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 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或轻抑郁发作 的程度。一般持续数年,有时持续于成人期的大 部分时间,并造成患者相当程度的主观痛苦与功 能障碍。然而有时候,在持续性病程中可能会加 上单一发作或复发性的躁狂或抑郁发作。 1.环性心境 持久的情绪不稳定,包含多次轻度抑 郁及轻度情感高涨。但其严重度与时间都不符合 双相障碍诊断标准或复发性抑郁的诊断标准。
第五章 心境障碍
二、抑郁发作
典型症状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即抑郁 “三低症”。但抑郁发作目前的趋势是症状变得不典型, “轻症化”多见,常伴躯体症状,病程趋于“迁延化”。 1.情感低落 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突出的症状,其程度可从 心境不佳到悲观绝望。患者对生活、前途丧失信心,对周 围一切都不感兴趣。消极悲观,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唉 声叹气,无精打采,自卑自责,觉得自己无用、无能,已 成废人。并感到度日如年。严重者可出现罪恶妄想。感到 生不如死,而产生自杀意念或企图,甚至发生自杀行为。 其自杀成功率往往较高,可以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手段或 方式来达到自杀目的.
第五章 心境障碍
三、双相情感障碍
本病的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 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 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 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二周至五个 月不等;抑郁持续时间趋于长一些,但一般不超 过1年。中年之后,抑郁变得更为常见,持续时间 也更长。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相当大的自杀风险, 其自杀的风险因素包括曾有自杀企图,合并物质 滥用,混和型发作,当前抑郁发作,及有快速循 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病史。
【法医学课件】-法医精神病学PPT

行为能力的年龄划分
无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下 限制行为能力:10-18周岁 完全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16-
18周岁自食其力的
鉴定注意事项
按法定的程序进行 伪装精神病犯罪的 精神病人在病情稳定期犯罪的
法医精神病学
概述
精神病鉴定的历史及现状 法医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 概念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法医精神病学
Legal psychiatry
概念:是研究与法律相关的精神障碍和精 神卫生问题的医学科学,主要研究诉讼当事 人或诉讼参与者精神状态和法定能力的评 定,为司法部门提供法医学证据和处理意 见;并研究和参预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精神 障碍者的治疗和处理。又称司法精神病学 Forensic psychiatry
精神疾病的鉴定
目的: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作出正确的 评价,进而对被鉴定人在法律上行使某种 权利或承担某种义务的能力进行恰如其分 的衡定。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内容
刑事责任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诉讼能力 受审能力 凭证能力 服刑能力 自我防卫能力 其它
司法精神病鉴定
对象:患有或可能患有精神病者 主体: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人 鉴定方式:直接/间接 鉴定应解决的问题
意识障碍或自动症 智能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
躁狂症的行为失控 抑郁症的扩大性自杀 精神病人的冲动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
civil capability
概念:指精神正常的公民通过自已的行为, 行使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赋予的义 务的能力。包括自己协商和处理财产、婚 姻、订立契约和承担社会义务方面的能力。
行为能力评定的要件
医学要件:是否有影响其判断力或自我保 护能力的各种精神障碍
法学要件:是否能辨认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是否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否能保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医精神病学概论ppt课件

题又患有或怀疑有精神疾病的人。
研究内容
1.精神疾病患者的法律能力
常见的法律能力有: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 能力、性自我防卫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等
2.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程序问题)
3.精神损害
4.精神疾病患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5.对肇事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监护 6.精神疾病患者的其他问题
麦克·纳顿条例: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告知陪审员们:应假设每个 被告人是心神正常的并具有足够的理由应对其犯 罪负责任,除非证明了是相反的情况。如果被告 人以精神错乱为理由进行辩护时,那么必须能清 楚地证明他在进行危害行为的当时,由于患精神 疾病而处于精神错乱状态,例如他不了解自己行 为的性质,或者他虽然了解但不知道自己的作为 是错误的或违法的。”
5 惩罚精神病人,不能预防犯罪。 6 惩罚精神病人,将产生消极的 社会后果。
司法鉴定基本业务介绍
1.接受公安机关、检察机关、 法院的委托,对犯罪嫌疑人进 行有无精神病或智能障碍的鉴 定,并评定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这是司法鉴定最重要的内容。
精神病人出现违法行为时是否具 有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刑法》第 十八条规定,是否精神病人是评定 的医学(生物学)条件,是否不能 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评定 的法学(心理学)条件,因此我国 法律所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是 按照医学条件与法学条件相结合的 原则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
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关于当前办理强奸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 的若干问题解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84)
研究内容
1.精神疾病患者的法律能力
常见的法律能力有: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 能力、性自我防卫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等
2.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程序问题)
3.精神损害
4.精神疾病患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5.对肇事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监护 6.精神疾病患者的其他问题
麦克·纳顿条例: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告知陪审员们:应假设每个 被告人是心神正常的并具有足够的理由应对其犯 罪负责任,除非证明了是相反的情况。如果被告 人以精神错乱为理由进行辩护时,那么必须能清 楚地证明他在进行危害行为的当时,由于患精神 疾病而处于精神错乱状态,例如他不了解自己行 为的性质,或者他虽然了解但不知道自己的作为 是错误的或违法的。”
5 惩罚精神病人,不能预防犯罪。 6 惩罚精神病人,将产生消极的 社会后果。
司法鉴定基本业务介绍
1.接受公安机关、检察机关、 法院的委托,对犯罪嫌疑人进 行有无精神病或智能障碍的鉴 定,并评定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这是司法鉴定最重要的内容。
精神病人出现违法行为时是否具 有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刑法》第 十八条规定,是否精神病人是评定 的医学(生物学)条件,是否不能 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评定 的法学(心理学)条件,因此我国 法律所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是 按照医学条件与法学条件相结合的 原则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
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关于当前办理强奸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 的若干问题解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84)
司法精神病学PPT课件

• 鉴定人资格的认定:
具有一定的精神医学理论水平、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 法学基本知识的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
具有较丰富的精神科临床经验的主检法医师以上人员 取得司法与卫生行政机构正式认可(公示)
2019/8/24
17
司法精神科医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取得医学学位
完成住院医生培养(*司法精神病学研究生学位)
证人 法律 公众(司法部门) 医学+法学标准 服务国家(维护正义) 可以拒绝受理 较高 受理即终结
28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规范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司法精神病学学组
第一条 为提高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的职业素质,规 范执业行为,保障司法鉴定活动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 正性,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 进行鉴定检查,包括辅助检查
• 鉴定小组进行充分的汇总、审核和讨论
• 完成书面鉴定报告、会签、发稿
• 必要时对鉴定报告接受司法部门咨询或出庭作证
2019/8/24
31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相关问题(2)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所评定的法律 能力有哪些?
2019/8/24
32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诉讼、服刑与作证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性自我防卫能力
2019/8/24
0 病理性 严重损害 严重下降
明显改变
病理性
严重 无
无或病理性 无或病理性
无
严重削弱 无
无或病理性 无或病理性 无或病理性
1 无特殊 中度损害 中度下降
中度改变
偶有,无原因
中度 可疑
可疑 可疑 随意起意
中度削弱 可疑 可疑 可疑 可疑
2 易冲动 轻度损害 轻度下降
具有一定的精神医学理论水平、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 法学基本知识的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
具有较丰富的精神科临床经验的主检法医师以上人员 取得司法与卫生行政机构正式认可(公示)
2019/8/24
17
司法精神科医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取得医学学位
完成住院医生培养(*司法精神病学研究生学位)
证人 法律 公众(司法部门) 医学+法学标准 服务国家(维护正义) 可以拒绝受理 较高 受理即终结
28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规范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司法精神病学学组
第一条 为提高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的职业素质,规 范执业行为,保障司法鉴定活动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 正性,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 进行鉴定检查,包括辅助检查
• 鉴定小组进行充分的汇总、审核和讨论
• 完成书面鉴定报告、会签、发稿
• 必要时对鉴定报告接受司法部门咨询或出庭作证
2019/8/24
31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相关问题(2)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所评定的法律 能力有哪些?
2019/8/24
32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诉讼、服刑与作证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性自我防卫能力
2019/8/24
0 病理性 严重损害 严重下降
明显改变
病理性
严重 无
无或病理性 无或病理性
无
严重削弱 无
无或病理性 无或病理性 无或病理性
1 无特殊 中度损害 中度下降
中度改变
偶有,无原因
中度 可疑
可疑 可疑 随意起意
中度削弱 可疑 可疑 可疑 可疑
2 易冲动 轻度损害 轻度下降
司法精神医学PPT课件

请问:1、本症属于什么精神病?什么类型?
2、诊断依据是什么?
3、本症特点是什么?
a
27
案例分析 1、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妄想型) 2、诊断依据:①典型的病史及精神表现(妄想与幻觉等);②有特殊的人格变化;③自知
力缺乏 3、特点:①作案行为突发性;②作案公开性;③作案凶残性
a
28
偏执性精神病又称妄想性精神病,以持久而系统的妄想为突出表现
a
2
司法精神医学
是法学和精神医学的交叉学科 ,是研究司法实践中有关精神 障碍和精神卫生的学科。是法 医学工作的内容,因此又称法 医精神医学。
a
3
司法精神医学的任务:
1 对涉及有关法律的对象进行司法鉴定,明确对象是否患有精神病、性质和严重程度、有 关法律能力的评定;
2 研究精神卫生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3 研究精神病人的监护、监管体制; 4 研究劳改、劳教犯的心理学和矫正。
1、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法律依据 (1)医学条件和法学条件 (2)有责任能力、限定责任能力和无责任能力。 (3)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需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
a
8
2、关于辨认和控制能力
与正常人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行为的动机是病理性的 (2)行为的目的荒谬离奇 (3)曲解行为的性质 (4)不理解行为的后果
案例讨论:
方某,男,40岁,**银行职员,被控伤害罪。方某一年 前与某服装厂一女工张某结婚,张姿态妍丽。婚后仍好打 扮及社交活动。方某心中甚 ,常到服装厂门口守侯张某 下班伴同回家。在星期天或放假,常要她一起看《三盖衣 》等古装越剧。张某则讽刺其夫是老封建。两人常为此争 吵,男的甚至扬言要杀妻。一天晚上,方某在醉酒状态中 ,趁张某甜睡之际,拿出袋中的剃刀,突然划破张某脸部 。张某痛醒大喊救命。方某还悻悻说:“我就是要划破你 这张脸,省的你在外面滥交朋友。····”
司法精神医学课件

精神障碍的医学概念
定义与症状
医学上的精神障碍指由各种原因 引起的心理功能异常,表现为情 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持久或
暂时的异常。
分类与诊断
医学界对精神障碍有详细的分类系 统,如DSM和ICD等,通过临床症 状、病程和排除其他躯体疾病等方 法进行诊断。
治疗与康复
医学角度关注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康 复,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 会康复等。
司法精神医学的基
02
础理论
精神障碍的法学概念
定义与分类
精神障碍在法学中通常指心理功能异常导致的个体行为、情感和认 知等方面的异常,可分为暂时性精神障碍和持久性精神障碍。
法律能力
精神障碍可能影响个体的法律能力,包括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 能力和诉讼能力等。
精神障碍与犯罪行为
法学关注精神障碍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探讨精神障碍是否可作为犯罪 的辩护理由或减刑因素。
老年精神障碍与司法问题
老年痴呆与司法能力评估
探讨老年痴呆症对患者司法能力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进 行评估和处理。
老年抑郁症与自杀行为
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以及在司法过程中如何 预防和应对这些问题,确保老年人的安全和权益。
老年精神障碍与社会支持
讨论在司法实践中如何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包括心理咨询、社区服务等,以促进其康复和社会融入。
国际化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司法精神医学 领域的难题,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司法公正与进步。
培养专业人才
重视司法精神医学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 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司法精神医学的持续发展提供 有力支持。
平衡伦理与法律关系
在面对伦理与法律问题时,司法精神医学需要找到平衡点 ,既要尊重和保护患者权益,又要确保评估与诊断的法律 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酒是自我放纵的结果,并非疾病 造成。
普通醉酒状态(酩酊状态)下,实 质性辨认能力存在。
醉酒中的危害行为,在性质上可以比 照过失犯罪,(疏忽大意,过分自信)
预防犯罪。
三 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如何理解刑法第十八条?
分析作案时的行为动机,作案的预备, 作案实施的选择,伤害对象及残酷性以 及案发后的行为,有助于判断辨认能力。
3 精神障碍者权益的法律保障:强制治疗, 住院
4 违法行为精神障碍者的治疗,监护,各 种罪犯的行为矫正和监狱心理卫生问题
5 精神障碍者危险行为预测和预防 6 酗酒,吸毒,自杀等引起的法律问题和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精神卫生问题
7 精神卫生与立法。
二 相关学科
一)与法学的关系:掌握法学基本概念 二)和心理学的关系:法律心理学 犯罪
心理学 三)和行为科学的关系:矫正精神病学 四)和法医学的关系:属临床法医学 五)和精神病学的关系
临床精神病学是法医精神病学的基础, 两者互相渗透,各有侧重。区别在于:
1 服务对象不同 2 工作性质,任务不同 3 关系不同 4 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不同
三 发展简史
一)国外 1 奴隶时代《汉穆拉比法典》(1792-
精神病人危害行为动机 1现实动机 2病理动机 3混合动机 4不明动机
作案的准备 1突然发案,难以理解和预料 2工具“就地取材” 3单一行动,无合伙作案 4缺乏准备过程 作案实施的选择 1通常不加选择,易被发现,被抓获 2即使有安排和选择,也漏洞百出
作案对象及残酷性 亲密的人,所谓病 的仇人,行为残忍,不合常理
1997年7月1日起实施。 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
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责任,但 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 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 疗。
醉酒的人犯罪,为何应负刑事责任? (立法依据)
正常人具有自由意志,应当有自制 力。
二)国内发展史
1 《汉书 刑法志》三宥 三赦 一曰弗识,二曰过失,三曰遗忘 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蠢愚 《汉书 东方朔传》醉酒杀人不免除刑罚。 2 旧上海法医研究所所长林几教授在其
《法医学讲义》中专列精神鉴定一章 3 1979年第一部刑法第十五条 4 1997年新刑法颁布,第十八条
法医精神病鉴定的法律依据 一 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基本态度 宽容 理解 免除惩罚 二 鉴定的法律依据 精神病人在丧失辨认或丧失控制能力,
不负刑事责任的理由(立法依据)
4 病人对疾病后果均不负责任。
5 惩罚精神病人,不能预防犯 罪。
6 惩罚精神病人,将产生消极的 社会后果。
法律依据 最重要的是刑法第十八条
作案后行为 大多时候缺乏逃避,部分 潜逃,仍缺乏计划,隐蔽不周,或在原 地点逗留。如被害妄想患者,杀死众人 ,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四 法医精神病学的任务
与传统概念上的法医学关系不甚密切。 一)刑法及刑事诉讼法领域 1 被告精神状态及刑事责任能力 2 受审能力,服刑能力 3 受害人,证人之精神状态
二)民法及民事诉讼法领域 1 监护人确定 2 行为能力鉴定 3 损伤与精神疾病间关系 三)其他法规 1 婚姻法 劳动法 2 自知力与强制治疗问题
1750BC)巴比伦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共和国449BC) 对精神障碍者行为能力,监护最早的立
法 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古罗马皇帝手谕释放杀母之精神病人。
2 中世纪 教会黑暗统治 3 1800年James Hadfield向英皇乔治三世开
枪射击案
4 《麦克纳顿条例》 5 AIL条例
普通醉酒状态(酩酊状态)下,实 质性辨认能力存在。
醉酒中的危害行为,在性质上可以比 照过失犯罪,(疏忽大意,过分自信)
预防犯罪。
三 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如何理解刑法第十八条?
分析作案时的行为动机,作案的预备, 作案实施的选择,伤害对象及残酷性以 及案发后的行为,有助于判断辨认能力。
3 精神障碍者权益的法律保障:强制治疗, 住院
4 违法行为精神障碍者的治疗,监护,各 种罪犯的行为矫正和监狱心理卫生问题
5 精神障碍者危险行为预测和预防 6 酗酒,吸毒,自杀等引起的法律问题和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精神卫生问题
7 精神卫生与立法。
二 相关学科
一)与法学的关系:掌握法学基本概念 二)和心理学的关系:法律心理学 犯罪
心理学 三)和行为科学的关系:矫正精神病学 四)和法医学的关系:属临床法医学 五)和精神病学的关系
临床精神病学是法医精神病学的基础, 两者互相渗透,各有侧重。区别在于:
1 服务对象不同 2 工作性质,任务不同 3 关系不同 4 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不同
三 发展简史
一)国外 1 奴隶时代《汉穆拉比法典》(1792-
精神病人危害行为动机 1现实动机 2病理动机 3混合动机 4不明动机
作案的准备 1突然发案,难以理解和预料 2工具“就地取材” 3单一行动,无合伙作案 4缺乏准备过程 作案实施的选择 1通常不加选择,易被发现,被抓获 2即使有安排和选择,也漏洞百出
作案对象及残酷性 亲密的人,所谓病 的仇人,行为残忍,不合常理
1997年7月1日起实施。 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
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责任,但 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 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 疗。
醉酒的人犯罪,为何应负刑事责任? (立法依据)
正常人具有自由意志,应当有自制 力。
二)国内发展史
1 《汉书 刑法志》三宥 三赦 一曰弗识,二曰过失,三曰遗忘 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蠢愚 《汉书 东方朔传》醉酒杀人不免除刑罚。 2 旧上海法医研究所所长林几教授在其
《法医学讲义》中专列精神鉴定一章 3 1979年第一部刑法第十五条 4 1997年新刑法颁布,第十八条
法医精神病鉴定的法律依据 一 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基本态度 宽容 理解 免除惩罚 二 鉴定的法律依据 精神病人在丧失辨认或丧失控制能力,
不负刑事责任的理由(立法依据)
4 病人对疾病后果均不负责任。
5 惩罚精神病人,不能预防犯 罪。
6 惩罚精神病人,将产生消极的 社会后果。
法律依据 最重要的是刑法第十八条
作案后行为 大多时候缺乏逃避,部分 潜逃,仍缺乏计划,隐蔽不周,或在原 地点逗留。如被害妄想患者,杀死众人 ,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四 法医精神病学的任务
与传统概念上的法医学关系不甚密切。 一)刑法及刑事诉讼法领域 1 被告精神状态及刑事责任能力 2 受审能力,服刑能力 3 受害人,证人之精神状态
二)民法及民事诉讼法领域 1 监护人确定 2 行为能力鉴定 3 损伤与精神疾病间关系 三)其他法规 1 婚姻法 劳动法 2 自知力与强制治疗问题
1750BC)巴比伦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共和国449BC) 对精神障碍者行为能力,监护最早的立
法 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古罗马皇帝手谕释放杀母之精神病人。
2 中世纪 教会黑暗统治 3 1800年James Hadfield向英皇乔治三世开
枪射击案
4 《麦克纳顿条例》 5 AIL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