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小狗包弟

第8课小狗包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⑵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面对错误反省自己,珍惜生命,关爱别人。

【自主学习】

一、常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2.关于“文革”

“文革”指的是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堪称“十年浩劫”。那是非人的疯狂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人性被严重扭曲。不仅是人,连一般的生物也难逃一劫。

3.关于《随想录》(写作背景)

1978年之后,巴金完成了他的五卷《随想录》,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重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小狗包弟》就是其中极为感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二、夯实基础

1.辨识字音

舔舐(tiǎn shì)作揖(yī)租赁( lìn)叱骂(chì)解剖(pōu)堕落(duò)缉毒(jī)修葺(qì)倘使(tǎng)步履(lǚ)怯(qiè)懦蜷(quán)缩2.辨识多音字

⑴、①处(chǔ)理②办事处(chù)

⑵、①缝(fèng)隙②缝(féng)补

⑶、①苦难(nàn)②难(nán)题

⑷、①血(xuè)痕②血(xiě)淋淋

⑸、①爪(zhǎo)牙②鸡(zhuǎ)爪

⑹、①散(sàn)文②散(sǎn)步

3、辨识形近字。

⑴、①具有②俱乐部

⑵、①厮打②撕破

⑶、①摄影②蹑足③威慑

⑷、①下榻②倒塌③邋遢

⑸、①编辑②作揖③缉拿

⑹、①屋檐②赡养③瞻仰

4、识记成语

罄竹难书——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

怙恶不悛——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说说包弟是一条什么样的小狗?

2. 作者本文要写的是自己的小狗包弟,为什么要从那位艺术家的遭遇开篇?

3.“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一共出现了三次,是怎样出现的?在这三次问话里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

4.读完文章后,你有没有发现包弟的遭遇和艺术家的小狗的遭遇的不同之处?你怎样看待这种不同之处?

5.当文革结束后,作者说他的院子和隔壁房屋之间的竹篱笆被换成了无缝的砖墙,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巩固提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作揖.()浩.劫()绿草如茵.()拍摄.()

租赁.()解剖.()舔舐

..()

..()篱笆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隔壁揪出厌倦胆战心惊

B.乘凉作揖叱骂绿草如荫

C.煎熬包袱创伤逆来顺受

D.歉意堕落蛀虫坛坛罐罐3.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______,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______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______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______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A.干干净净并训练简化 B.干干净净叉调教舍弃

C.清清爽爽并调教舍弃 D.清清爽爽叉训练简化

4.下列句子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B.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C.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D.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5.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______,______。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A.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B.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C.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D.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二、阅读鉴赏

回望昨日的感伤

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②茨威格正是以感伤的目光回望着过去的时光,并以这样的笔调为我们撰写了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③我读过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总是

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透彻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而叹服。记得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他描写过一个赌徒的手。在他的笔下,那只手就仿佛是一个生命,血管、指头的细微变化,被他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动感。从那之后,那只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记。

④在《昨日的世界》这样一部回忆录中,茨威格同样显示出他小说家的才华,但同时更增加了他所擅长的思辩性。这本书的副题为“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非常贴切地表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这部作品的特点。他没有把回忆自己的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相反,他将对整个欧洲命运的思考,贯穿于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故事的描述之中。这样,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⑥茨威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爆发的时刻被迫远离祖国的。他所离开的,不仅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建筑,不仅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而且是在他看来欧洲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难怪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

⑦写完这部回忆录后不久,茨威格就告别了人间,那是1942年。他未能看见希特勒的

覆灭,未能看到他的祖国重又恢复文化的创造。今天,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时,亿万听众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亲身经历的苦难,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响。

⑧然而,不管时间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永恒的价值。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细细阅读茨威格的这部作品。他的忧虑,他的感伤,深深地触动着我。

⑨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

1.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茨威格创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B.茨威格怀着伤感创作《昨日的世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

C.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是一篇颇具感染力的人物传记。

D.本文标题与《昨日的世界》具有内在的呼应,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触动的情怀。

3.《昨日的世界》“有着永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些什么呢”,你会怎样说?(100字左右。)

5.文中作者对自己作了无情的解剖,你对作者的这一做法有何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