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47 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含解析)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100题(14)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含解析)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14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是密切相关的。
作者的创作背景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方面是 指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微观方面是指作者当时的 心境(情趣)、影响心境的主客观因素等。
创作背景往往是解答试题的参考因素,考生在答题时如果不顾及 这一因素,就可能使答案失之偏颇。
作者的创作意图指的是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或者说创作这部 作品的用意是什么。
考生平时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养成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习惯,借助注解和相关资料,了解 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理解作品大有帮助。
考生在答题时,有以下技巧可供参考: 1.依本探源,奠定根基。
“依本探源”就是考生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 中心句、带有作者感情倾向的词句、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词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 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对作品进行探究式的解读。
2.内引外联,不漏信息。
“内引外联”就是考生利用命题人在文本中提供的作者资料与相关背景等信 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知作者的创作背景,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发掘作品的丰富 意蕴。
3.关注现实,合理联想。
文学创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一般来说,文学作品都是出于社会现实的需要 而创作的。
因此考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时,要注意联系社会现实,尤其要注意联系当时的社 会现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藤鲍尔吉·原野【注】1.“藤是藤不是树不是根,又似树似根。
树直立,根在地下爬行。
但是藤更愿意选择做一根藤。
植 物 里 的 猴藤是植物里的猴子,它想去一切地方。
藤想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流出,野果边上有没有刺猬的洞。
藤在悬崖边爬上爬下,把阵线搞乱。
没有哪一棵树像藤这么胡闹。
树像士兵一样 辈 子 没 往 前站在哨位,一辈子没往前走过一步。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20准确把握文章结构含解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难点 20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包括论证过程、说明顺序、层次关系、过渡照应、文章线索 等因素。
解答准确把握文章结构类试题,考生要注重“三析三问”。
“三析”指:1.分析标题和内容。
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内容等,明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比如文本 说明了什么事物或概念、表述了什么事件、介绍了什么人物、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描写了怎样的场景等。
2.分析行文思路。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大致归纳每一个层次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线索,分析围 绕线索表述的内容。
3.分析语段的作用。
结合语段所在的位置,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三问”指:1.写什么。
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时,可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问这样的问题:文章写 了什么?重点是什么?2.怎么写。
要注重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是如何介绍写作对象的(比如人物、事 件、概念、事物等)?使用了哪些技巧?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或说明方法?在谋篇布局上有何特点?3.为 什么写。
可以思考某些语句、段落为何这样安排,与文章的结构有何关系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熊佛西:戏剧家的戏剧人生熊佛西是我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易卜生”。
熊佛西:戏剧教育家,剧熊佛西于 1900 年出生在江西省丰城市张巷乡瓘山村,从小喜欢戏剧, 作家。
原名福禧,谱名金润,考入燕京大学后,在课余从事戏剧活动。
1924 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 字化侬,笔名戏子,有时署名专修戏剧。
此时,他结识了就读女子大学 Bryn Mawr College 研究院的朱君 向君,江西省丰城市张巷镇瓘允。
异国他乡,一见钟情,双双坠入情网。
1925 年 6 月 1 日,他们在纽约一 山村人,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教堂结为连理。
和奠基人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1926 年,夫妇俩在美国取得硕士文凭后双双返国,定居北平。
熊佛西先 27 部多幕剧和 16 部独幕剧,后任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主任、燕京大学教授、北大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89 命题作文准确审题(含解析)
难点 89 命题作文准确审题命题作文的写作,必须讲究技巧,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考生在写作时要重点关注题眼和限制词, 还要记住这样几句话:挖掘题蕴要仔细,吃透题眼须谨慎,抽象概念形象化,形象文题哲理化。
“挖掘题蕴”指要分析题目中词语的表层意义、深层意义以及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一个词语,除了本 义外,往往还有比喻义、引申义以及语境义。
本义简单明白,一目了然,而比喻义、引申义等丰富深刻。
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意义,更应认真体会其深层的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只有把握住了这些 深层的、本质的东西,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作文。
“吃透题眼”是针对那些短语式或单句式的作文题目而言的,考生要对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或限制词 进行甄别。
“抽象概念形象化,形象文题哲理化”是指对于抽象概念,考生要围绕所给词语用形象具体的人和事 去反映它,避免空洞的说教;对于形象化的题目,考生要注意哲理化,就是在具体的描写之后,要上升到 理性层面,力求对其有深刻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静” 。
面对今天热闹纷繁、骚动不安的股市、 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 命题作文,恰当。
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 审题是关键。
总 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 请以“面对喧嚣”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角度自选,立意 自定。
体来说,考生应 审清标题的内 涵和外延、体 裁、字数等方面 的要求。
审题的 具体方法有: 1.据题定1时不可一味贬斥。
材料中有“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 享受,还有人……” ,可见立意角度较多,易于切入。
虽然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 论文” ,但就文章标题来说,适宜写成议论文;当然,选材独到、构思巧妙、情感真挚 的记叙文,亦可选择。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97使文章文体特征鲜明
难点97使文章文体特征鲜明要做到文体特征鲜明,考生须要注意以下几点:1.符合设定要求。
首先,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试题设定的文体要求。
各地区的高考卷对作文都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到每一年的试题对作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或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必须写议论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或是排除某种文体,如“诗歌除外”。
如果是指定文体,那么考生就不能随意写,而要按照指定的文体去写作。
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那么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大多要求“文体不限”“文体自选”,因此就有不少考生选择写散文、小小说、童话、寓言、故事新编、科幻故事等,而这些都是符合这类试题的文体要求的。
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
试题要求“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是给予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但是考生只要选定某一文体,在写作时就应突出其文体特征,不要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把是否符合文体要求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基本条件,因此考生在选定文体后,就要按照所选定的文体的要求去写,如果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几种表达方式都运用,即使文章能够扣题,得分也不会很高。
2.把握文体规范。
写高考作文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感”,即对文章体裁要有一种敏锐的感觉、一种具体的印象。
如记叙文强调以情动人,因而在写记叙文时,情感的真挚朴实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只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同时,要善于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尤其是逼真的细节描写;还要注意布局上的波澜跌宕、前后照应等,从而使文章悦人眼目、动人心扉。
而议论文则是以理服人、以理启人的,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观点本身必须正确和深刻——富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外,还要注意说理的切实性——既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又能从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注意说理的层次性——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述;注意说理的形象性——通过严密精练深邃的诗化语言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的限制,篇幅上都比较短小,这就更需要以记叙文的“情”或议论文的“理”来取胜。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 07 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指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即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倾向等。
准确“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可以从“一分析四理解〞入手。
“一分析〞指分析题干的要求,即确定题干是要求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角度分析语句的意思还是要求 直接写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理解〞的具体内容是:1.理解观点句。
论述类文章中的观点句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段落 的中心句等,考生阅读文章时要注重分析、理解这些语句表达的意思以及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系。
2.理解 事例。
事例是用来论证作者在文中观点的论据,理解事例,能够帮助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3.理解引 用句。
论述类文章中使用引用手法的语句多是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考生要重点理解。
4.理解标志句。
这里的标志句指的是使用标志性词语〔如“认为〞“以为〞“感到〞等〕的句子,这些语句往往能表达出 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要注重把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专制下的清朝学术1.袁世硕,山东大学袁世硕终身教授。
1949 年考入山由于清王朝统治者很早便利用了明王朝的降臣降将,朝廷的设立悉依明 东大学师从冯沅君教授,毕制,定都伊始便摆出了尊孔崇儒的面孔,“修明北监为太学〞,规定学习《四 业后,成为冯沅君的助教。
书》《五经》《性理》诸书,科举考试用八股文,取《四书》《五经》命题。
康袁世硕研究元明清文熙皇帝是历代少有的博学而重视文教的帝王,读书甚多,特别崇尚朱熹。
他 学,继承了冯沅君的治学方还任用了一批信奉宋代程朱理学的官员,编纂理学图书,升朱熹为孔庙大成 法和谨学态度,他注重从根殿配享十哲之次,成为第十一哲。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43准确作答信息概括推断题含解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难点 43 准确作答信息概括推断题1.看清选项,前后兼顾。
考生在做题时,要看清每个选项的各个部分。
因为命题者有时会利用考生 的粗心、紧张,在选项的后半部分设置陷阱,以迷惑考生,而许多考生没有完全把握选项信息,以致妄加 判断,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选项的各个部分都仔细地加以推敲。
2.警惕“无中生有”。
文言文本来就是比较难理解的,再加上考试时的紧张心理,有些考生费尽九牛 二虎之力,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命题者在设题时就会利用这一点, 把文中本来没有的事件强加到某个人物身上,以迷惑考生。
3.警惕“张冠李戴”。
试卷中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止一个的时候, 命题者在设题时故意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
考生在文中确实看到有这件事情, 然而没有仔细分辨这件事情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
如有一篇文言文中写某个官员爱民,他的妻子受他的影 响,也把百姓放在心上,并且把自己的嫁妆都分给了百姓。
在设题时,命题者把这一功劳记在了这个官员 的头上,说这个官员爱民,把妻子的嫁妆都分给了百姓。
考生在文中确实看到了把嫁妆分给百姓这件事, 但没有注意到底是谁分的,甚至有的考生还会认为,丈夫和妻子是一家人,功劳记到谁的身上都行。
这样 草率判断,当然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4.警惕叙述情节时的“信息扭曲”。
在某些选项中,命题者总会在人物事件的信息表述中设下陷阱。
如有一篇文言文中写一位官员不断升迁,他在每个阶段都有功绩。
于是命题者就利用这一点,把这个官员 在做太守时的功绩,改为他任节度使时的功绩,以迷惑考生。
5.核对原文,做到万无一失。
当初步认定答案后,考生切勿草率作答,一定要把该选项所述信息与 原文仔细核对,做到有据可依,然后再选定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
天启二年进士。
崇祯元年由知县征授御史。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
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2018 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 100 题 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不分版本难点 0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考生可以采用“三个步骤,四盏神灯〞的方法。
“三个步骤〞是:1.细读勾画,把握主旨。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比 拟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阅读 过程中对那些揭示文章主旨、暗含作者见解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减少答题时将选项与原文信 息比照的工作量,又可以为一些选项的比照提供快捷、方便的线索。
2.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在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题干是标准,文本是依据。
在明确了题干要求,筛选出真伪比拟明朗的选项后,对 于其他选项一定要找准其所对应的文本信息,认真比照。
3.选出答案,复核锁定。
考生在选出答案后,须 再进行复核,要进一步确认排除干扰项的依据所在,以确保所选答案正确无误。
“四盏神灯〞是指在比照信息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四种类型:1.漏掉信息, 以偏概全;2.因果倒置,主客颠倒;3.未然已然,信息错乱;4.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至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主观题,可以通过“三看两表述〞的方法来解答: “三看〞是指:1.看文本,理清脉络。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梳理出文本的脉络结构,把握文本 重点表述的内容。
2.看题干,有效筛选。
分析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要求,根据具体要求从文本中寻找有效 信息,确定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等,找到答题的关键性词句。
3.看信息,提炼归纳。
筛选出来的材料, 有的是分散、零散的,有的只承载了局部关键信息,考生须要在此根底上进行归纳概括,重新整合。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55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含解析
难点 55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 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标题。
标题一般蕴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诸 多信息。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标题既点明了事件(送 友人),又交代了友人所去之地的偏远(蜀地),还暗示了整首诗所蕴含的惜别之情。
2.看作者。
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 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李白的诗大多激昂豪迈、想象奇特,表现 的是盛唐气象;而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表现的是社会疮痍,民生疾苦。
3.看意象。
考生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意义和作用,就 能真正地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4.看诗眼。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或词。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 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个“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5.看注释。
有的诗歌后面会有注释,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其隐含的有效信息。
注释的作用 一般有以下几个:(1)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2)介绍相关句子, 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3)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4)介绍别人对 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柳 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评价古代 诗歌的思想内 容和感情主要【答案】柳树体态轻盈,随风起舞,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26掌握情境式默写的诀窍
难点 26 掌握情境式默写的诀窍1.细读题干,把握题意。
情境式默写题,一般是在题干部分提供一种情境,要求考生从某一文章中找 出与之意思贴近的语句,因此细读题干,准确地把握题干的意思,就成了解答情境式默写题的诀窍之一。
2.扣住提示,筛选语句。
题干中所设的情境既明确了语句的出处,又缩小了筛选的范围。
因此考生 在答这类题时,不仅要“瞻前”,还应“顾后”,善于捕捉题干中的提示信息,这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答 题。
3.检查书写,确保无误。
考生答题结束之后,必须再检查一番,以确保答案正确。
考生可从以下三 个方面着手:(1)查连贯,看所选语句与上下文是否贯通。
(2)查文字,主要检验是否错写、漏写、多 写。
(3)查书写,看有没有因书写习惯而造成笔误。
一、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过秦论》中的“ ① ,吞二周而亡诸侯”,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的“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 ”,评判公允;《滕王阁序》中的“潦水尽而寒潭清,名句名篇③ ”,意境澄净;《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 ④ ”,情景交融。
考查立足“常【答案】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 ④别时茫茫江浸月 见”二字。
无论是教材内的名句名篇,还是教材之外的名句名篇,都二、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是比较常见从曹植的“,”,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的。
同时,也丹心照汗青”;从谭嗣同的“,”,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 都能体现“名紧,只要主义真”,我们看到了志士仁人对“生死”所做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句”二字,所【答案】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考查的大多是【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题干中没有出现篇目名字, 富有哲理性、只出现了作者的名字,难度较大。
考生答题时,先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生 教育性和审美死’所作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据此可以判断出所填内容应为有关生死的 性的语句。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57如何才能避免诗歌题不必要的丢分含解析
难点 57 如何才能避免诗歌题不必要的丢分考生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三读懂,四做到”:“三读懂”指读懂题干要求,读懂诗歌意象,读懂诗歌 内容和情感;“四做到”指做到分条列举,做到不漏要点,做到总分表述,做到语言有文采。
古代诗歌阅读 常见考点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模板如下: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物象、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词)中的形象特点。
(3)诗(词) 中的某某形象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模板:(1)给诗歌描写的形象定位。
(2)结合具体诗(词)句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
(3)写出该 形象所体现的作者情感。
2.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及意境 提问方式:(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诗(词)句。
答题模板:(1)诗歌描写的景物。
(2)诗歌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意境)。
(3)诗歌表达的作者情感。
3.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字词的意思,掌握炼字炼词技巧 提问方式:(1)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2)诗(词)第×句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题模板:(1)点明诗眼或炼字或炼词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或词放入 原句中进行描述。
(3)点出该字或词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1)诗歌在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诗 (词)句简要分析。
(2)诗(词)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诗歌使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答题模板:(1)总写诗(词)句使用的表达技巧。
(2)结合具体的诗(词)句解说描述的画面(营造 的意境)。
(3)揭示诗歌表达的作者情感。
5.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感情 提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3)你是如何看待 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某种感情的?(4)前人对作者的情感有某种看法,你的观点是什么? 答题模板:(1)总写诗歌表达的作者情感。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94使文章内容丰富
难点94 使文章内容丰富要想使文章内容丰富,考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材料丰富(1)铺排材料,丰富文意。
考生在作文时如果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列举事例,就既能强化感情,使文章节奏鲜明,又能彰显作者出色的写作水平。
(2)腹有诗书气自华。
考生写文章时如果能引用诗文,就既能使文章丰富多彩,又能体现出作者厚重的文化积淀。
2.论据充实议论文要做到精选事例和深入说理相结合,只列举事例而不深入分析,给人的感觉是只有了砖头却盖不成楼房。
要做到论据充实,考生可采用以下方法:多角度使用一个材料;多个材料论证一个观点,可采用对比、类比、排比等方法;使用材料时,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使议论更具力度。
3.形象丰满(1)叙事中融入真挚情感。
叙事类文章要善于在叙述生活琐事的过程中,融入真挚的情感。
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文章就有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叙事时,若采用第二人称,会拉近读者和文章之间的距离,给情感的倾诉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这样文章也就会更出彩。
(2)描写中融入个性观察。
每一个艺术形象都应是具有个性的,要达到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效果,对形象的独特观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多角度的描写中突出形象与众不同的特点,才能将形象塑造得丰满,才能使人物是“一类中特殊的一个”,而不是“一群人中很普通的一个”。
“形象丰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生对细节的描摹与刻画。
细节描写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为作品在“生动”上加分,而且可以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
(3)写景中融入独特的手法。
记叙文或叙事性散文中的景物描写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
多数情况下,景物描写应该是人物心情的折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加强景物描写对塑造丰满的形象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4.意境深远(1)注重画面的诗意美。
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
如贾平凹的散文《月迹》中写几个农家孩子在中秋之夜盼月、望月、寻月的情景。
文中描述了三幅具有诗意的画面:屋中盼月,庭中望月,岸边寻月。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50无标志词时如何断句(含解析)
309 教育网 难点 50 无标志词时如何断句文言文断句有时没有标志词,怎么办?对此我们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完 整与否,加强诵读,增强语感,这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断句常用四步法: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要求断句的文段的文体。
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 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 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
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其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
对于容易断开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3.借助“特殊”,巧妙断句。
“特殊”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 类是虚词。
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
特殊词语断句,可概括为:“曰”后冒号 (:)“哉”后叹(!),“盖” “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 (?),“矣”“耳”后边加圆圈(。
),“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
)或逗(,)酌情看。
4.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 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辅助断句。
1.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B.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C.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明辨句 式解答断句 题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1.文言D.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 特殊句式,主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答案】D要包括判断309 教育资源库 309 教育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47 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1.弄清表现形式。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表现直露而明显,有的隐晦而含蓄;有的分散,有的集中;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有的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
这就需要考生仔细分辨,看属于哪一种形式。
2.弄清材料内涵。
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3.区分真伪言论。
在文中,有些言论是文章中人物的话,有些言论是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体现。
现在高考文言文的取材广泛,文章的结尾处大都有议论性的评价语言,这往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选自《史记》的文段结尾常有“太史公曰”这样的话,其实这就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立场。
4.运用辩证方法。
无论怎样分析概括都要紧扣原文,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或随意拔高文意,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古人,客观公正,不苛求;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杨评事文集后序柳宗元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
虽其言鄙野,足以备于用。
然而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
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
故作者抱其根源,而必由是假道焉。
作于圣,故曰经。
述于才,故曰文。
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
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
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
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
兹二者,考其旨义,乖离不合。
故秉笔之士,恒偏胜独得,而罕有兼者焉。
厥有能而专美,命之曰艺成。
虽古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
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梓潼陈拾遗①。
其后燕文贞②以著述之馀,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需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攻比兴而莫能极。
张曲江③以比兴之隙,穷著述而不克备。
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文之难兼,斯亦甚矣。
若杨君④者,少以篇什著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
晚节遍悟文体,尤邃叙述。
学富识远,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
既获是,不数年而夭。
其季年所作尤善,其为《鄂州新城颂》、《诸葛武侯传论》、饯送梓潼陈众甫、汝南周愿、河东裴泰、武都符义府、泰山羊士谔、陇西李练凡六《序》,《庐山禅居记》、《辞李常侍启》、《远游赋》、《七夕赋》,皆人文之选己。
用是陪陈君之后,其可谓具体者欤。
呜呼。
公既悟文而疾,既即功而废,废不逾年,大病及之,卒不得穷其工、竟其才,遗文未克流于世,休声⑤未克充于时。
凡我从事于文者,所宜追惜而悼慕也。
宗元以通家修好,幼获省谒,故得奉公元兄命,论次篇简。
遂述其制作之所诣,以系于后。
(原文有删改)【注】①陈拾遗:指陈子昂。
②燕文贞:指张说。
③张曲江:指张九龄。
④杨君:即杨凌,中唐人,因官至大理评事,又称“杨评事”。
⑤休声:指美好的名声。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文章的源起无非就是“经”与“文”。
前者源于《尚书》《周易》,后者源于虞、夏之时的歌谣,殷、周之时的风雅。
B .作者认为,“经”与“文”各自的要领很不相同,所以爱好写作的人往往只擅长两者中的一个方面,两者都很擅长的人很少。
C .作者认为,自唐代以来,既有才华,又擅长“经”与“文”这两种文章的人,并非只有陈子昂,还有张说、张九龄等人。
D .作者认为,对杨凌这类作家虽才华横溢,志存高远,但终没能达到艺术极致这件事情,我们从事写作的人要产生追悼、惋惜、景仰的情感。
【答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往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考生对原文进行分析和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二是针对的对象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018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饿乡记【清】蓝鼎元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①之所未曾游也。
其土其俗其人,与二乡大同而小异。
但其节尚介,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
昔者伯夷、叔齐②,尝造是乡,爱其境,婆娑不忍去。
乡之人留之,群奉为主,凡有过客,悉禀命辨别去留。
孔子去卫适陈,道经是乡。
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
孔子不顾。
然亦重违其意,乃偕诸弟子为停骖者七日。
于陵陈仲子,矫廉于齐,齐人疑之,仲子投是乡三日,欲亲伯夷,夷笑而麾之曰:“避兄离母者,非吾徒也。
”仲子惭而去。
汉周亚夫慕是乡高义,弃通侯之尊,徒步款里门。
伯夷蹙额曰:“亚夫粗人,岂足以居此?但彼既来,亦不可拒者。
”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
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
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
凡有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辱亲敝乡,迎之致敬,无敢失礼。
其为贱吏鄙夫,亟扑杀之里门之外。
吾友黄越甫尝游是乡,归为余言:“此中佳胜,非俗人所知。
”余初未以为然。
年来,偕越甫联袂而往,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复勉强前行,忽尔气象更宽,别有天地,其山茫茫,其水淼淼,忘贫富贵贱。
俯视王候卿相,不啻蝼蚁之尊。
持粱齿肥,醉饱欲死,殊觉可怜莫甚焉!伯夷、叔齐为余言是乡来历,及君子之至于斯者,且言:“彼未入时,虞帝、大舜及商臣傅说、胶鬲,皆流连是乡;后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诸公,谒吾徒而来请。
盖天将有意于是人,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
二君其亦然乎?”余笑而不信,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
恨王无功、苏子瞻之不获从吾游也。
【注】①王、苏二子:指王绩和苏轼,王绩著《醉乡记》,苏轼著《梦乡记》。
②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二子,孤竹君死后,他们都不愿继位,逃往周国。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
商灭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逮:及B.然亦重违其意重:难C.不啻蝼蚁之尊不啻:差不多D.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益:好处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夷笑而麾之曰去今之墓而葬焉B.以高风荡涤羞秽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C.殊觉可怜莫甚焉且焉置土石D.盖天将有意于是人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文以神奇的想象力为我们创造一个横绝天地、纵贯古今的世界,这里聚集了古今困厄的人们,却别有气象。
B.在饿乡,如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得到礼待,而贱吏鄙夫却遭到鄙弃,可见这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世界。
C.虽然饿乡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是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感叹、理想、感情融入其中,所以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D.饿乡在“我”心目中自始至终是一个崇尚廉介、清高,超越“醉乡”“梦乡”的佳胜之地,所以早已心生羡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
(2)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项,“益”应是“增加”的意思,与前面的“增”同义,不能理解为“好处”。
2.B3.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自始至终”错误,从原文“余初不以为然”“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笑而不信”等内容,可知“自始至终”错误。
4.(1)伯夷带领乡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谒,执礼很恭谨,想要把主位让给他。
(2)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1)句得分点:“率”“郊”“伏谒”“以”。
第(2)句得分点:“不余拒”“辄”“上下议论”“盘桓”。
【参考译文】醉乡、睡乡的境界稍进一层,便有饿乡,(那是)王绩、苏轼两人没有游历过的地方。
那地方、风俗、人物和两乡大同小异。
可是那节操崇尚廉介,品行崇尚高贵,气节崇尚高洁,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却又是醉乡、睡乡所比不上的。
从前伯夷、叔齐,曾经到过这饿乡,爱那境界,徘徊不忍离开。
乡里的人留住他们,一同奉他们做领袖。
凡是有过客,他们就受命辨别来人,(决定他)的去留。
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路过这饿乡。
伯夷带领乡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谒,执礼很恭谨,想要把主位让给他。
孔子不考虑留下来,可是也难违他们的情意,于是同许多弟子在这里停车七天。
于陵陈仲子,在齐国假行廉洁,齐人怀疑他,仲子投到饿乡三天,要亲近伯夷,伯夷笑着挥挥手对他说:“避了兄弟,离了母亲,不是我们的同道人。
”仲子惭愧地离去。
汉朝周亚夫羡慕这乡的高义,放弃通侯的尊贵,走着来到里门。
伯夷皱着眉头说:“亚夫是粗人,怎么可以住在这里?但他既然来了,也不便拒却。
”伯夷以目示意左右的人,就在里门另外造几间屋给他住。
却请晋朝处士陶渊明用高风亮节涤荡秽污。
陶渊明也弃掉彭泽令,跟伯夷、叔齐相交,称为莫逆之交。
凡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屈辱来到饿乡,恭敬地迎接他们,不敢失礼。
那些鄙贱的人,都被急急扑杀在里门外面。
我的朋友黄越甫曾经过饿乡,回来同我说:“这乡里很好,不是俗人所知道的。
”我起初不以为然。
近年来,同越甫一起去,不到半路,觉得路很险峻,好像不能忍耐;再勉强向前走,忽然气象更加宽大,别有一个天地,那山水茫茫一片,(让人)忘却贫贱富贵。
俯视王侯卿相,差不多蚂蚁一样的尊荣。
他们吃着高粱肥鲜,醉饱要死,(我)只觉得他们特别可怜!伯夷、叔齐同我说这饿乡的来历,和到这里的君子们,并且说:“他们没到这里时,虞舜和商朝的大臣傅说、胶鬲,都流连这乡;后来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许多人,来拜谒我们请求入饿乡。
因为天要降大的责任给这人,一定先要使他经历这乡,来增加他们的才能。
你们俩大概也是这样吧?”我笑着不相信,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
遗憾王绩、苏轼不能跟我一起游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