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分析3000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分析3000字

摘要:生命是构成人类活动最主要、最基本,也是最有力的基础性条件。本文以莫言小说为研究对象,详细地阐述了生命意识在莫言小说中的具体表现,深入地探讨了莫言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独特性质与重要意义,以期为莫言小说的研究者们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毕业

关键词:莫言小说;生命意识;分析

作为决定着人类生老病死的关键性因素,生命具有一种促使个体生命形成独特意趣的强大力量,这就是所谓的生命意识。前人对生命意识的研究早在千百年前就已开始,不管是中国儒学的“天说”,道家的“道生说”,还是西方学界叔本华的“生命意识说”,狄尔泰的“精神生命”说,亦或是海德格尔的“本真生存说”,都从生命的内在机理对生命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进步。文学创作中离不开对生命意识的阐释,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文学创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活力与张力。莫言作为当代文坛巨星,其作品常以天马行空的想象风格深入探索人类的旺盛生命力,不仅关注个体生命张扬,更是重视感性生命的勃发,强调生命感觉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1 莫言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

莫言的小说创作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小说中的生命意识也就具有相应的差异和变化。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是莫言小说早期的模仿创作时期。莫言在《民间音乐》、《白狗秋千架》和《春夜雨霏霏》等作品中表现了对人性和爱情的赞美,带有沈从文式的乡土气息和纯净之美。80年代后期一直到90年代的中期是莫言小说创作的巅峰时期,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丰乳肥臀》、《红高梁家族》和《透明的红萝卜》等主要代表作中,莫言极力呼唤原始的生命韧性和力量,强调人性中善良的品性和宽容的胸怀。90年代中期过后则是莫言写作的第三个阶段,这是其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蛙》、《檀香刑》、《四十一炮》和《生死疲劳》等小说作品中,莫言刻意隐藏起了自己的主观情感,着力表现人性中真实的美好,通过对复杂世界的客观描述来探讨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一)构建鲜活的生命世界

生命意识在莫言小说中的首要表现就是一个鲜活生命世界的构建。莫言在自己的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又一个“万物有灵”的生命意向,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审美态度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打通了人与自然之间息息相关、生生不息的联系纽带。

莫言在小说中对自然、对人、对生死、对苦难都进行了别样的书写。以《红高梁家族》为例,高密的地域性风景不是高粱就是棉花地,人民遵从着封建传统的风俗习惯上听父母官下听爹娘命,就连最司空见惯的鸡鸭马匹都在夸张和变形的写作手段中具有了某些灵性。“我爷爷”是个被“逼上梁山”的土匪,“我奶奶”是个被封建礼数束缚住的传统女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伤痛和苦楚。而罗汉大爷被凌迟处死时的残酷和奶奶死时的宁静安详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极具生命意识的书写方式真实还原了一个生动鲜活,孕育着生命的客观世界。

(二)实现生命价值的审美超越

莫言小说中对生命价值的审美超越与庄子的“生命自由说”思想非常契合。“生命自由说”讲究自由畅快的生活方式,力图打破传统思维和封建论理的束缚,关注个体生命的存在、发展和价值。莫言的小说大多描写的都是在历史时代背景的悲惨遭遇之下,人们不甘于对命运屈服,通过各种挣扎与努力给昏暗的现实以有力的反击,勇敢地站在命运的对立面与之抗衡,

探寻生命的意义和救赎。

以《透明的红萝卜》为例,没有姓名的小男孩就像个山野精灵,在对自然充满向往的同时又对人类世界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距离,具备语言能力却始终不发一语。即便这样,那个常人感受不到的感官世界依然给小男孩枯燥无趣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乐趣。小男孩就在这个奇异的世界里种下关于“金色萝卜”的梦想,为自己的精神找到了寄托,也给了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和力量。既从侧面影射出了苦难而压抑的现实状况,又展现了人物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

2 生命意识在莫言小说中的性质与意义

(一)莫言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独特性质

莫言的小说区别于其它民俗文化小说的最大独特就在于莫言是在以老百姓的身份进行写作而不是为了老百姓而写作。其小说所呈现出来的旺盛生命意识深深植根于当地的乡土文化、农民文化以及莫言以自身的生命情感体验所做出的夸张、变形。

1.抗争性:人类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生长、不断扩张的本能过程。这种本能是一种健康的道德,是生命个体在潜意识中做出的最适合自身情感需求的选择,是人类自我强化的生命本质。但是,在人的一生中,生命本能和理性思想始终进行着持续不断的争斗和较量。抗争性指的就是人类在内心扩张本能的支配下,面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和现实生活问题的阻挠的时候,勇敢地发起抗争,奋力挣扎。本能和理性之间的这种抗争性在莫言小说中有着大量的体现。尤其是女性角色对命运的反抗,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对更是莫言小说中最能体现人类抗争性的一种生命意识。

2.狂欢性:文学意义上的狂欢,指的是将所有颠覆性的因素融合到一起。作为一个叙述故事的人,莫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自己对自然事物、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的生命感受混合在故事的发展之中,毫无章法可言,使读者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清晰的故事脉络。把对生命的体验和感觉以天马行空的语言和杂乱无章的形式宣泄出来,字里行间都张扬着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之感,这种奇异到近乎诡谲的写作手法正式莫言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狂欢性。和使用狂欢性的文字来寓教于乐的作家王蒙不同,莫言更加倾向于人类身体感官上的狂欢性,注重生理上、本质上的自由和解放,以此实现对生命意识的崇拜和民间文化的复归。

(二)莫言小说中生命意义的文学意义

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不仅仅是对个体生命存在意义和存在价值的强调和歌颂,更是对作家自身情感的自由宣泄和自我释放。通过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狂欢张扬,莫言将自己因贫穷困苦而敏感自卑的童年而压抑住的创作激情成功地宣泄了出来,表达着对生命活动的个人理解和独特情感,寻求到了情感上的释放,心理上的弥补和灵魂上的平衡安稳,实现了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发展了作者自身的内在需求。

跟作家余华不同的是,莫言并没有将小说中的生命意识深化到文化和历史的层面上去,也没有将写作局限在自我的生存经验和身体书写之中。而是在虚构的客观世界中不断地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通过自己对生命的关注来还原世俗的人间生活。莫言有目的地将自己对人物命运和灵魂的关注和对生命关怀的热情冲动隐藏和抑制在小说精神之外,有意识地还原了小说虚拟的客观世界中形而上的生命意义和形而下的生命欲望,有利于文学生命自由而持续的发展。

3 结束语

莫言在自己的小说构建起了一个极为鲜活的生命世界,同时实现了审美的生命活动和生命价值的审美超越。小说中的生命意识具有抗争性和狂欢性的独特性质以及重要的文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海燕.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7:195-196.

[2]金红.莫言小说中的意识流与新时期小说的生命意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02-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