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1-4)节【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最新三级心理咨询师--之--变态心理学串讲ppt课件

最新三级心理咨询师--之--变态心理学串讲ppt课件
主讲:李庆娟
心理咨询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作用是( )。
A.消除症状
B.系统治疗
C.预防复发
D.精神分析
【答案】C
【解析】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
预防复发。
【扩展】心理咨询师了解心理异常症状的知识,是为了鉴别精
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对于精神障碍患者,也可以根据需要进
行辅助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并且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以经历以下阶段( )。 A.警觉期—恢复期—康复期 B.警觉期—搏斗期—恢复期 C.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 D.惊吓期—衰竭期—恢复期 【答案】C 【解析】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和灾难综合征(DS)(三阶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 期)。 【扩展】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灾 难症候群”,其中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称为 “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征有三个阶段: 一是惊吓期,二是恢复期,三是康复期。

常形冲突
变形冲突
十标准
冲突性质
自知力/求助行为
主讲:李庆娟
主讲:李庆娟
主讲:李庆娟
主讲:李庆娟
辨析:不容பைடு நூலகம்区分的概念
• 疑病观念 vs 疑病妄想 – 疑病观念是一种超价观念,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患者担心 或相信罹患严重躯体疾病。 – 疑病妄想是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 是内容荒谬的,坚信不疑的思维。 – 二者在表现很相似,但区别就在于: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 法解释或理解。 – 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 疑病妄想vs内脏性幻觉 – 疑病妄想常常是继发于内脏性幻觉的,就是说先有内脏性幻觉------我的肝腐烂了,再有疑病-------我的肝有病,并对此坚信不疑。 – 内脏性幻觉是知觉,是患者的主观体验,疑病妄想是思维,是对主 观体验作出的主观判断。

《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考试 复习要点》(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DOC

《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考试 复习要点》(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DOC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1、古希腊.希波克里特:体液学说2、1861.法国.布洛卡3、帕斯德.细菌理论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佛洛依德)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时的两个基本命题:一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二是广义的和狭义的性冲动,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以上述两个命题为基础,佛洛依德推演出如下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这一动力冠名为“力必多”。

(2)“力必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

(3)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中;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潜意识)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1)“固着”。

如果在某个发展阶段上,接受的刺激过多或者过少,就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那么,就会造成“性心理”发展“固着”。

(2)焦虑。

(3)压抑。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浦洛夫)巴浦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马斯洛)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

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由于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所以“责任”便成为“存在”得以实现的阻碍因素。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1、保障人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三级-复习大纲-2015年修订版-最新最全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三级-复习大纲-2015年修订版-最新最全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_三级_目录大纲_2015年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复习概要)§§第二章社会心理学(复习概要)§§§§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复习概要)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附录:心理学家信息汇总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着重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控讨;总结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习题P3-1)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习题P3-2) 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

分为: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P002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包括动物和人。

(习题P25-245) 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角度: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 人类个体心理的角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的: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的任务:把心理学各个分支研究的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认知(认识):感觉和知觉都是外部现象的认识感觉:通过每个单一感觉器官认识事物的属性;是感性认识。

知觉:把各种感觉结合起来,形成事物整体认识;是感性认识。

记忆:提供过去的经验,把经历联系起来,达到理性认识。

思维:对事物本质认识;依赖于记忆,是理性认识。

2、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外在)和情感(内在):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意志:心理对行为的支配;3、需要和动机: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考试培训课件心理咨询师三级—变态心理学

考试培训课件心理咨询师三级—变态心理学

(3)其他种类妄想
①非血统妄想 ②被窃妄想 ③变兽妄想 ④色情妄想
(4)按妄想起源分类
①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 ②继发性妄想
2、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 ①强迫性回忆 • ②强迫性穷思竭虑 • ③强迫性怀疑 3、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行为主义的解释☆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精神分析之父”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年5月6日-1939 年9月23日),犹太人。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 著作《梦的解析》、 《精神分析引论》等。 提出“潜意识”、 “自我”、“本我”、 “超我”、“俄狄浦 斯情结”、“性冲动”
•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精神分析理论
意识层次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性本能理论
释梦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固着 焦虑 压抑
•巴甫洛夫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 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环性心境障碍
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 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 2年,但这 2年中,可 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
(3)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活动明显增多,好管闲 事,整日忙碌不停,但做任何事常常虎头蛇尾、 有始无终。 行为轻浮,招引周围人注意,好接近异性。 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鲁,任意挥霍钱财,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冲动毁物行为。
(4)其他 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有神,且有心率增快、瞳 孔轻度扩大、便秘等交感神经功能兴奋症状。 极度兴奋患者,体力过度消耗,多有体重减轻、 失水等。 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睡眠需要减少。

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汇总

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属于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和情感(以人的需要为中介,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关系的反映)、意志(表现心理对行为的支配)、需要和动机(内部推动力量)、能力和人格这些心理现象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我们把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需要和动机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生理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最原始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表现叫感应性,不能叫心理现象,因为这种能力植物也有.▪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如蚯蚓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

环节动物和同样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腔肠动物相比,环节动物有了神经系统,而腔肠动物没有神经系统.这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

▪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汇总

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属于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和情感(以人的需要为中介,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关系的反映)、意志(表现心理对行为的支配)、需要和动机(内部推动力量)、能力和人格这些心理现象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我们把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生理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最原始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

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表现叫感应性,不能叫心理现象,因为这种能力植物也有。

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如蚯蚓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

环节动物和同样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腔肠动物相比,环节动物有了神经系统,而腔肠动物没有神经系统。

这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

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咨询师3级-理论知识-总结版(针对考试范围)Microsoft Word 文档

心理咨询师3级-理论知识-总结版(针对考试范围)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性格: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二、人的心理的本质1、无脊椎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2、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3、灵长类动物像猩猩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的阶段;4、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把人的心理叫思维、意识、精神。

5、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发展的最高产物。

6、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三、心理学发展简史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去研究行为,反对意识、性格。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即S-R关系。

(强调行为反对意识)3、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反对行为主义、构造主义)4、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奥地利的费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外周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1、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将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2、躯体神经系统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

3、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二、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脑:脑干、间脑、小脑。

2、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

3、脑干(生命中枢)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

①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②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③桥脑是神经纤维上下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大脑与小脑之间神经纤维的通道。

3级心理咨询师 各章知识点知识点

3级心理咨询师 各章知识点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一、概述1.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认知(知)、情绪情感(情)和意志(意)是以认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过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称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是人格的特征。

三、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四、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的萌芽(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

五、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世硕的有善有恶;告子的无善无恶。

为了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六、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冯特和铁钦纳,主张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连结成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认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R-S)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七、机能主义:詹姆斯为这一学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

它1.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强调)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2.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强调)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因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2021年心理咨询师三级变态与健康复习-变态心理学概述

2021年心理咨询师三级变态与健康复习-变态心理学概述

2021年心理咨询师三级变态与健康复习:变态心理学概述(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变态心理学概述人的心理活动存在正常和异常,可互相转化。

即使是心理异常的人(或精神障碍患者),心理活动也不完全是异常的(因此也不能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偏离常态的)。

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心理异常的人经过系统治疗,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一、研究对象1、定义: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研究心理异常的定义、发生、种类、性质、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

2、不同:侧重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功能影响;精神病学着重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转归、预防与康复。

二、学科简史1、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用体液学说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心理是脑的功能”雏形。

中世纪,心理异常现象被看作摩鬼附身。

自然科学诞生后,把心理异常现象与大脑功能联系起来,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问题。

2、精神分析的解释:(1)“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仅仅是部分和动作……”。

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第二个命提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

”(2)五个推演判断: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②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③心理活动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中,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④本我(快乐)、自我(现实)、超我(道德)⑤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防御机制(3)三个原因说明:心理异常的原因①固着: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果某个阶段接受的刺激过多或过少,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造成性心理发展固着,导致造成未来人格的异常②焦虑:自我为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必须不断学习外部世界,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③压抑:为防止抵御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或者冲突矛盾。

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汇总重点讲义资料

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汇总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属于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和情感(以人的需要为中介,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关系的反映)、意志(表现心理对行为的支配)、需要和动机(内部推动力量)、能力和人格这些心理现象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我们把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生理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最原始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

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表现叫感应性,不能叫心理现象,因为这种能力植物也有。

▪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如蚯蚓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

环节动物和同样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腔肠动物相比,环节动物有了神经系统,而腔肠动物没有神经系统。

这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

▪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04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基础4章)

04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基础4章)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郭念峰(1986、1995):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幻觉、妄想、自知力)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行为突变)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以下以姜佐宁《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内容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一、 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1.过敏;(神经症) 2.减退: (抑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
四、自知力障碍
神经症存在自知力
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高涨(躁狂) (二)情感低落(抑郁症) (三)焦虑(焦虑、惊恐障碍) (四)恐怖(恐怖症)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迟钝(对原来特定事物反应变迟钝,精分早期) (二)情感淡漠(对周围漠不关心) (三)情感倒错(情感与现实刺激不相称,精分)
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
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或改变。
(二)经典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巴甫洛夫20世纪初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如下图。 实验结果说明,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等)通过反复 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可以成 为条件刺激(CS),而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
(五)示范作用
班 都 拉 ( Bandura A ) 的 社 会 示 范 作 用 (modelling)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 (mode1)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 为类型。
行为学习理论述评
1.人的个性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 2.疾病(异常心理)的发生可以是因为“错误的习得性行为”。 3.许多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通过强化而固定下来的。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发端: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古希腊)提出体液学说,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他的推论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形。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㈠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和性冲动,即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弗洛伊德又推演出以下判断:⑴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是“力比多”⑵“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欲阶段。

⑶人的心理结构:潜意识、意识、前意识,人格:本我、自我、超我。

⑷“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⑸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又称“压抑”或“克制能力”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⑴合理的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⑵“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的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⑶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突。

㈡行为主义的解释:⑴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⑵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判断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⑶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

⑷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⑸俄国的行为主义和美国的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以及其他各类学习理论的产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

㈢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提出“潜能”概念,⑴“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⑵欧洲15世纪反宗教的“怀疑论”哲学副本。

⑶提出一种假设并赋予这种假设某种固有的特性,在从这种特性推论开来,构成一种学说。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资料整理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资料整理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一、1.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

而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等。

2.⑪精神分析理论对精神异常原因的解释,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的:①心理过程是潜意识的②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⑫弗洛伊德推断: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②“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③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与此相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④“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⑤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防御机制”(又称压抑或克制能力)。

3.在变态心理学史上,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实验神经症”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

(先通过动物实验)。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一、1.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⑪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⑫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⑬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2.心理正常与异常区分的常识性方法:⑪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⑫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⑬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⑭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3.李心天非标准化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⑪就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⑫就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⑬就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⑭就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⑮就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1-4)节【圣才出品】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1-4)节【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除心理学外,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也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是职业心理咨询师要学习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心理咨询师必须准确掌握并熟练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节概述【考查要点】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3.主要的研究方法;4.主要的理论流派,各自的代表人物,主要的观点。

【内容详解】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即现在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他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的观点,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考虑到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们比较普遍的看法和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内容,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这一分支学科,至今尚无确切定义。

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称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

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

在这种两难处境中,心理学家们仍然采用前面的名称,即“abnormal psychology”来命名这一分支学科,称之为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

这部分知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李心天对正常异常区分的非标准化的区分和标准化的区分;(2)郭念锋对正常异常区分的三个原则;(3)常见异常心理症状的分类;(4)常见精神障碍的分类;(5)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与否的三标准;(6)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与否的十标准;(7)神经症与心理正常的分界线;(8)心理不健康状态的三大类和分类标准;(9)压力强度三大类的区分标准、压力适应的三阶段的特点处理;(10)造成症状的三个应激源、三个中介系统症状表现的三个临床相。

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考查目标】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变态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3.变态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

【内容详解】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正和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由此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有一点应当说明,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比如,他们的人格可能有某方面的缺陷并伴有思维障碍,可是,他们的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

而且,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这一事实说明,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这一可能性,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的根据。

本书参考ICD-10的方法,用“精神障碍”描述心理异常,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一、变态心理学的含义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具体说,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坏,等等。

二、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学研究对象的关系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1.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2.精神病学作为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等等。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常心理现象大概始于公元前400年。

(一)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Hippocrates)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天才的推论。

1.他用体液学说,即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的观点,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他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2.尽管当时人类受到科学手段的局限,无法直接证实这种推论,但是,这种推论中,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形。

(二)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即欧洲的中世纪期间,希波克里特关于心理异常的朴素唯物主义见解,彻底被镇压,极端的神秘主义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时,心理异常现象完全被看作魔鬼附身,于是鞭扣、火烧、禁闭、捆绑作为驱鬼的手段横加在患者身上。

(三)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一起。

虽然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对象同是异常心理,但在17世纪以前,由于精神病学肩负着从酷刑中解放精神障碍人的重任,所以他远比变态心理学活跃,甚至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之中,才能获得发展。

(四)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对于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1.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会完全丧失;2.几乎与此同时,帕斯德(pasteur)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这种强有力的形势,经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急剧扩大,一直延续至今。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关于异常心理的现代解释,应从20世纪算起,而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理论和方式,不同作者,则各自有所侧重。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两个基本命题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的,这两个基本命题,用弗洛伊德自己的话来说就是:(1)“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情绪、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2)“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

”2.依据上述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演出以下的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libido);(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期。

(3)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依据上述假定,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是由以下缘由造成的:(1)“固着”。

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过分或者接受的刺激太少,就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那么,就会造成“性心理”发展“固着”。

这种“固着”,就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异常。

(2)焦虑。

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

(3)压抑。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者说让非理性冲破防线,我们就会体验到痛苦;如果冲不破防御,我们虽然意识不到痛苦,但是并不是冲突和痛苦就会彻底消失,它们只是隐藏到潜意识之中而已。

躲藏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还要以扭曲的形式变相地表达自己,这样就产生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1.人物:在变态心理学史上,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

他是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2.研究路线:从总体上来说,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试验,并由此判断出高级神经系统(即大脑两半球皮质)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这也是行为主义的一般技术路线。

3.主要观点(1)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分,巴甫洛夫曾经有如下说法:“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

”(2)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3)巴甫洛夫依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大脑两半球神经活动特征的一系列概念,如兴奋、抑制、兴奋和抑制的集中与扩散过程、互相正负诱导过程,等等。

他始终使用这些概念来解释人的心理异常。

按照行为主义的一般技术路线,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以及其他各类学习理论不断涌现。

如今,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这为我们对人类心理异常的解释与矫正,开辟了更新的途径。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潜能”概念,同时赋予“潜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认为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由于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所以“责任”便成为“存在”得以实现的阻碍因素。

【本节小结】本节主要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简史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了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的三个现代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巴甫洛夫的行为主义理论以及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考查要点】1.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2.标准化的区分原则;3.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内容详解】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以下三大功能:1.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四类判别标准:1.医学标准。

在这种标准下,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

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

其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2.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

这样,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可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

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3.内省经验标准。

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

其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

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的经验,所以评定行为的标准也就各不相同。

4.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