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要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文最新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认读词语:映照燃烧顿时一碧如洗赞美脸庞挺拔热闹非凡1/ 42、听写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二、学习课文1、围绕听写的句子提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2、听录音朗读25自然段,在你认为美的地方作上记号。
3、组织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天空:(1)理解词语一碧如洗、流云等。
(2)读银灰、橘黄、血红等词,照样子换个词语读一读。
(3)读长句,进行换词换句练习。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_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就像____________。
小河:(1)理解清澈见底,找出与清澈相关的词语。
(2)结合所找词语读比喻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躺在---------------------------------------------------------------范文最新推荐------------------------------------------------------ 句中的作用。
(3)把握语气,自读小河部分。
原野:(1)理解热闹非凡,说说生活中哪些场景也可以用这个词。
(2)原野上是怎样热闹非凡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写法。
(3)找一找:生活在这里的人是用哪句话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的?认识大豆摇铃千里金。
(4)想想说说: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什么宝物来?4、小结:跟着作者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这时候你最想说什么?三、拓展阅读1、小黑板出示2003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上的《北大仓可能变成北大荒》的资料。
原创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案模板范文
原创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小燕子》的基本内容;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心情变化;3.通过朗读和讲解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2.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3.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进行朗读,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
3. 分析课文(1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进行课文的分析与讨论。
1.课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主人公小春的心情变化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小燕子为什么不愿意回家?她心中的家又是什么样子的?4.小春最后在心里追赶小燕子,为什么他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表达思念?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小燕子和小春的对话内容,并展示给全班。
5. 朗读和评价(15分钟)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包括语音语调的运用是否准确,情感的表达是否到位等。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小燕子》主要情节:小燕子留在了城市小春的心情变化:- 想念家乡的父母- 看到小燕子的快乐- 选择用心追赶小燕子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的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对课文的理解,朗读时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但是在分组讨论环节,有的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需要引导他们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我也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暴”等5个生字,会写“暴”等13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暴风雨”等词语。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根据题目内容展开想象,预测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预测故事和续编故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老屋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懂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
2. 课文理解:学生将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屋的形象。
3. 故事续编:学生将尝试续编故事,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根据题目内容或文字展开想象,预测故事情节。
2. 难点:根据提示对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续编。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2. 新授:学生通过自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实践:学生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老屋的形象。
4. 拓展:学生尝试续编故事,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决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课文主题,突出教学重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学生将阅读相关的故事,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续编故事,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3. 生字词练习:学生将复习本课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提供参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竹节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竹节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传统玩具带来的乐趣。
2、学习带着目的阅读的方法学习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3、学习运用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写玩竹节人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习带着目的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感悟玩竹节人带来的乐趣,表达游戏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竹节人战场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忆“竹节人”。
1.谈话导入,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齐读词语。
2、抽生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要求学生拿出竹节人和完成的解说词,抽生上台分享一下制作方法。
4、教师小结展示情况。
预设:这位同学制作的竹节人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威风凛凛),但是设计却独具匠心,我们预祝它在待会儿的比赛中独占鳌头!5、过渡语:欣赏了孩子们的作品,我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精彩。
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9 竹节人。
二、品读第二部分内容,体会“竹节人”游戏带来的乐趣。
1、复习旧知,教师提问: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部分的内容?2、教师小结并板书。
课文主要讲了做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的故事。
(板书:做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的故事)3、同一篇课文,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我们学过哪些阅读方法?(出示课件:浏览、速读、精读、品读、跳读、略读等等)4、如果要体会传统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段落?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阅读呢?5、教师小结: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我们可以运用品读关键词句的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第一部分:感悟乐6、出示课件,抽生读学习要求。
7、抽生上台汇报,下面的同学当评委,评价一下他们说得怎么样,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
预设一:体会打斗之乐8、教师评价:竹节人威风凛凛的样子堪称健美小子,我们体会到了竹节人的有趣。
9、教师评价:你从竹节人打斗时手舞身摆的动作以及没头没脑、不知疲倦的神态体会到了乐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由扶到放指导学生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寓意。
2.反复朗读人物对话,知道写人物语言除了选择好安放提示语的形式外,更主要的是对话要能揭示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朗读狼与羊的五次对话,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意图。
【教学准备】1.整篇课文的配乐朗读的录音。
2.化装表演需要的道具。
【教学过程】一、启发诱导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2.这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指导学文文章一共11小节。
写了狼与羊的几次对话?我们首先学习第一、二次对话。
1.先听录音,想想狼与羊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交流后板书)2.哪些词句能反映狼或羊的特点呢?请仔细默读,用“___”划出描写狼的.好词好句,用“”划出描写羊的好词好句。
3.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其中某一句或某一段话呢?4.请快速浏览一下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每次对话主要讲了什么(板书)狼见自己再三请求无济于事,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耍的什么花招呢?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次对话。
出示学习步骤:(1)听读谈谈印象。
(2)默读画出词句。
(3)朗读体会感情。
(4)回读概括意思。
狼本想迷惑老山羊,不料自己弄巧成拙,然而它并不死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请听第四、五次对话。
(将二、三两步合作一步)。
三、总结归纳1.同学们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局可能会是怎样的?2.这篇文章写一只恶狼耍尽花招,说尽好话,企图使老山羊上当受骗,结果却没有逃脱丧身的厄运。
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四、化装表演本文对话描写十分传神,具体地表现在两点:(1)提示语中交待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调等;(2)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并能揭示其特点。
我们不妨通过欣赏表演再次体味。
(先分角色朗读,后化装表演)五、课堂练习1.“你不会活多久了。
猎人会收拾你的。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指导读 好词语 : 山遍野 , 2 ) 漫 绿叶 成阴 。 零 的? ( 单 、 孤 寂寞 、 劲 ) 没 (指 名读 , 3 ) 分组读 , 比赛读 句子 。 (你 还从 哪儿 看 出 小熊 很 孤单 ?不 光 3 ) ( ) 迎朋 友 二 欢 白天想 ,连做 梦 都 想 ,可 见 小熊 多 么 孤 单 学 习第 四 、 自然 段 。 五 啊 。齐读 第 一 自然段 。 过渡 : 如今荒岛变成 了绿岛, 现在你们 ( ) 找朋 友 二 寻 愿 意到小 熊家 去 吗? 学 习二 、 自然 段 。 三 1 自由读 四 、 自然 段 , 一 想 : 哪 、 五 想 有 过 渡 : 熊 怎样 才能 找到 朋友 呢 ? 小 些小 动物 来做 客 ? 1( 、 课件演示 : 天空飘来一朵云) ( 件 演 示 : 只 鸟飞 来 了 , 多 鸟 飞 课 一 许 出示 句子 : 啊 云 , 怎样 才 能找 到 朋 来 了 , 鹿 、 象 、 猴 划船来 了。 ) 云 我 小 小 小 友 呢? 2 出示句 子 , : 会有 哪 些人 去 小 熊 、 问 还 没有 朋友 ,小 熊心 里 多 着急 ,多 难 过 家 , 他们 又会 说些 什 么? 呀 !谁来 读好 这 句话 ? 出示 句式 : 来到 这 儿 , : 说 2( 件演 示 : 、 课 云变树 ) ( 下转 第 7 9页 )
保 护环 境 。 教 学 重点 :
识字 、 写字 、 感情 地 朗读课 文 。 有
教 学 难点 :
《 这儿真好》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田桂 风
通过 诵 读感 悟 , 解 “ 儿真 好 ” 懂得 理 这 ,
保 护环 境 的重 要性 。 设计 思 路 : 本 文是 一篇 发 人 深 思 的童话 ,描 写 了 居 住 荒 岛 的小 熊 感 到孤 单 , 找 朋友 , 天 寻 在 上 云 朵 的启 示 下 营造 树 林 ,终 于 迎 来 了许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8《牛和鹅》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借助批注帮助阅读理解课文。
2.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抓住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心情。
3. 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抓住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心情教学难点:1. 学习借助批注帮助阅读理解课文。
2. 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 回顾课文内容。
(使用八桂通的“课堂活动”)2. “我”最初对牛和鹅的态度。
3.复习批注的角度。
(使用八桂通的图片资源)【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巩固所学,利于新内容的学习。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5、6自然段,体会“我”害怕的心情。
1. 学习提示:默读第5、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体会“我”的心情。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2. 小组交流。
3. 全班汇报交流。
(1)见到鹅时: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使用八桂通的图片资源、画笔功能)①动作描写,写出“我们”见到鹅时的害怕心理。
②读一读,演一演。
(2)被鹅追赶时: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使用八桂通的图片资源、画笔功能)①神态描写,写出“我”被鹅追赶时害怕、惊慌的心情。
②加动作读句子,体会心情。
(3)被鹅袭击时: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使用八桂通的图片资源、画笔功能)①动作、语言描写,写出“我”的惊慌失措。
②读句子,体会心情。
(4)第6自然段把“我”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批注角度:写得好)(5)读一读写“我”的句子,体会“我”害怕的心情。
《田园诗情》0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田园诗情》0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田园诗情》0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与宁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句,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对田园的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田园是怎样的一个地方?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精读课文(1)分组讨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田园的诗情?(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田园景色、动物活动等方面的语句,如“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等,感受田园的美丽与宁静。
(3)分析作者的描写顺序和方法,如按照空间顺序、动静结合等。
4、语言积累(1)让学生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和背诵。
(2)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田园风光,或者讲述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
(2)推荐相关的田园主题的书籍或文章,鼓励学生课后阅读。
6、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田园风光的美丽和阅读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田园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和讨论来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一、复习,构建体系
1.谈话: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她的悲惨经历,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谈。
3.师:是啊,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饥饿、多么痛苦、多么孤独……。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现在需要什么呢?(课件出示“大年夜”和“冻死街头”两幅画面对比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
3.欣赏:(课件出示十四幅连续的课文内容及小女孩的画面,配歌曲《火柴的天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真情表达,及欣赏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最高潮。】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课后作业:
读《安徒生童话》,完成《作业本》。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的童话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品读小女孩擦火柴部分,从幻想的美好中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对课文的情感体会表达出来。
4.学生理清学法。
【设计意图:教师以个别词句点拨让学生理解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归纳学法,为学生自主学生打下基础。】
三、反三,自我阅读
1.引导学生以“默读了解内容;轻读体会含义;朗读表达情感”的方法自主学习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
4.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揭示当时小女孩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冷酷。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阅读教学第二课时设计一般步骤
阅读教学第二课时设计一般步骤一、引言阅读是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等。
本文旨在探讨阅读教学第二课时的一般步骤,并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二、背景知识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式,为学生的阅读扫清障碍。
三、教学目标每一节课都应该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阅读教学第二课时中,教学目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在开始正式的阅读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一些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用一些有趣的图片、问题或小故事作为引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提供文本材料在进行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时,教师可以提供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
这篇文本既可以是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以是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爱好。
3. 阅读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阅读活动:- 预测: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文章标题、图表或关键词等进行预测,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划线标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铅笔或荧光笔划线标记重点信息和关键词,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
- 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交流。
- 总结提问: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结束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 总结归纳阅读教学第二课时结束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总结和归纳,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巩固。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上册)
《征友启事》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S版第三册《征友启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积累语言。
2.感悟文本揭示的道理:交朋友,不能要求太多,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正确交往。
教学重点: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领会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比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与结果,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写有两张启事内容的纸。
教学流程:一. 创境导入,揭示课题(略)二. 知识链接,回顾导新1.复习生字词:小牛说先请小朋友认一认这些词语.然后才能读懂他的征友启事,我们来认一认吧(出示卡片)征求陪伴耕田联系猎狗兴奋或者团团围住启事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启事”一词的意思:就是你有什么需要公开向大家说明或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时,把它简要的写出来,张贴在公开场所或报刊杂志上的短文.那么,小牛为了找到朋友,先后贴了几则征友启事呢?(2则)结果如何?三.直入重点,感悟课文师:同样是小牛的征友启事,为什么引发了不同的结果呢?(一)学习第一则启事1、出示第一则启事①指名读,问:小牛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啊?(生说师划线)②语言训练,指导朗读师:小动物们听说小牛贴了征友启事,都兴奋地跑来了,”兴奋”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吗?你有过兴奋的时候吗?你能把小动物们兴奋的样子读出来吗?师:小动物们高兴地跑来,可是看了启事后都摇着头走开了,这是为什么呀?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会说什么?师:是啊,小动物们太失望了,谁来读读这几句话,表达出他们那种失望的心情.(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他心里也不好受啊,于是他去找老牛诉苦,谁来替他诉诉苦(2).听了小牛的诉苦.老牛教给他一个好办法,于是第二天,小牛又贴了一张征友启事(三)学习第二则启事(出示第二则启事)(1)指名读启事,思考讨论:和第一则启事相比:内容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或者”的意思)(2)这次看了启事之后,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理解团团围住) (3)出示小动物们四句话,分角色读:体会一下小动物当时的心情(4)这次小牛找到了很多朋友。
部编版小学语文《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出示课件】:读书能扩大知识面。例如: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让人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宋代“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历史。
点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冰心读书的最大体会,这对指导我们读书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读书好”?
归纳:读书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能让人独立思考……
【出示课件】:书中生动的故事情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让读者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出示课件】: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4、既然读书有这么多好处,作者肯定读了很多书,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1)时间上:从七岁到晚年,体现了时间多。
(这篇文章写于作者90岁,不仅坚持读书,并且坚持写作。)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6《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对课文《秋天的雨》的深入解读,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子和段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此外,还将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 互动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课文文本、图片、视频等。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四季的歌》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夏天来了,蝉儿叫了,
秋天来了,稻儿熟了,
冬天来了,雪花飘了。
四季的歌,轻轻唱,
唱的是大地妈妈,唱的是我们幸福的家。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秋天的其他方面,如秋天的动植物、秋天的传统节日等。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写作,如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散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想象。
(2)写作技巧的掌握:学生可能对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存在困惑,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3)文化内涵的领悟:学生可能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文化内涵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怎样上语言训练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细读当代语文教育家,特别是当代“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论著,不难发现对语文这一特征的反复揭示与强调:叶圣陶先生语:“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吕叔湘先生在谈什么是语文时也明确指出:“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
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
”张志公先生在谈到“语文”的来历时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
……用了“语文”这个名称、表明在这门功课里面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
课程改革行进到今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了较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交融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第一课时,还体现在第二课时,体现的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我们一直在坚持和实践吕叔湘先生“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的观点,即从语言文字出发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
”对于第二课时教学任务与目的的认识,在多次研讨会上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观摩和课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们的发言确实各抒己见,确实达到了思维碰撞的效果,擦出若干智慧的火花。
但是多数仍然停留在第二课时应该干什么这个层面,与研究的主题“第二课时的教学策略”反而不深、不实、没有结果。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第二课时的特点,取得“走一个来回”的实效。
一、理清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毋庸置疑,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读探究,理解内容,感悟情感,应注重以读为本;第二课时的任务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因素,并进行更多训练;在回顾第一课时达成教学目标基础上安排相关的拓展阅读、拓展练笔。
小学语文部编五年级上册第26课《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五年级上册第26课《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忆读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2、理解读书的好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培养读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体会作者读书心得。
四、教学难点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
”同学们知道著名作家冰心是如何看待书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她的《忆读书》。
(板书:忆读书)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1、回顾课文,你认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读书所得的最大体会是什么?学生汇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板书)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
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的进一步学习。
三、再读课文1、探究一:请同学们默读2-10自然段,思考: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做出批注。
(1)引导学生找到“酷爱”一词,结合课文其他词句体会这种“酷爱”,读出感情。
体会冰心好读书。
如: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
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
表现了冰心者人读书时的着迷。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花的学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预设课时目标】:
1.复习词语,听写词语。
2.重点指导朗读7-9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奇丽的想象,感悟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3.继续在阅读中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感受。
3.拓展阅读《新月集》和同学交流感受。
预设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词语
1.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朗读
2.听写词语:荒野跳舞放假互相双臂狂欢功课
建议:老师听写时,可以连续读三个词,学生确保听完之后再写。
老师在所有词都听写完了之后,再放慢语速,读一遍,保证学生能够有检查和补缺时间与机会。
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要做书写指导:包括正确书写的指导和美观书写的指导
二、朗读想象,感悟积累
1.花的学校在地下,一下雨他们就跑出来狂欢了。
那么他们家在哪儿呢?自由读一读7-9段。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2.指名读,分组读。
(期待、惊喜、自豪,因为我知道花儿们的家是在天上……)
(快乐、自由,充满爱,花儿们有自己的家和妈妈,我也有自己的家和妈妈……)
(妈妈很爱我,一直耐心地听我讲花儿们的故事……)
3.收藏自己喜欢的句子
完成课作第六题,收藏屋。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其他作业
五、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新月集》
孩子母亲诗人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太阳阅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太阳阅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一部分:导言本文旨在介绍太阳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二课时内容。
太阳阅读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通过精选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文本,促进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的重点是通过细读与理解文本,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反思。
下面将分为三个部分详细介绍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预设任务本课时的预设任务是要求学生细读一篇关于太阳的科普文章,并能够理解其中的核心观点和细节。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掌握太阳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并能在小组讨论中展开相关的思考和互动。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在开始本课时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短暂的导入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用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太阳是什么?它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等等。
2. 阅读文本学生开始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此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a) 预读:学生可以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b) 细读:学生可以逐段阅读,并做好笔记。
建议学生划出重要概念和关键细节。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自己阅读的内容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笔记和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4. 反思与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和理解,以及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想。
第四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提高阅读的技巧和理解能力- 掌握太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小组合作与讨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第五部分: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本课时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观察学生对于太阳概念和细节的把握情况- 检查学生的笔记和讨论记录,评估其理解能力和思考深度第六部分:延伸活动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太阳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比如:- 观察太阳的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制作太阳模型,理解其结构和运行原理- 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更多关于太阳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第七部分:结语通过太阳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二课时,学生能够通过细读与理解文本,掌握太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能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要点一、支撑点——思想转变。
(一)用语文的方式——关注言语形式。
何为用语文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指导学生运用听说读写的语文方式,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
这句似绕口令的话语中凸现出来的“听说读写”四个字,就是语文的基本学习方式,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领域。
要做到这点,必须关注言语形式。
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
语言训练虽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就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而言,重谁、轻谁,仍存在较大分歧。
请看甲乙两位老师,在教学《李时珍》一课中他想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这个重点句的片断。
甲老师出示小黑板,四个思考题: 1.读第四段(4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2.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3.这段中哪个词能概括这段段意?4.你学习了这段,受到了什么教育(即学习李时珍什么品质)?生:(读题、读段后回答)这段主要写李时珍想重新编写药物书。
师:他为什么要重新编写药物书?生:因为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所以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师: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呢?(说具体点)生:许多有些还有些(略)师:从这些缺点中他想到了什么?生:他想(略)师:这句话中的决心完善两个词各是什么意思?突出了李时珍什么品质?生:(略)师:(回读全段)通过这段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概括段意)生:(略)乙老师出示小黑板,比较四个句子:1.他编写一部药物书。
2.他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
3.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4.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师:默读四句话,想想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生:第二句多了决心这个词,写出他编写药物书的态度坚决。
比第一句的意思深了一层。
生:第三句多了重新这个词。
师:读读句子,说说重新是什么意思?生:(读第三句)重新是指已经编了,但不好,再重头来编写。
生:这句与第一句的意思完全不同了,是发现别人没编好,他才重新编。
师:对!他为什么要重新编写呢?生: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略)师:再读读第四句,跟前三句比又有什么不同?生:这句中多了完善。
生:完善是完全的意思。
生;我查了字典,完善中的善是好的意思,不仅完全,而且很好。
师:很对!再比较决心重新完善这三个词,挑选一个能概括这段段意的词。
生:这段主要写李时珍重新编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态度坚决,所以决心这个词能概括这段段意。
师:决心与重新完善有什么不同?生:决心是写心里想的,重新完善是写怎样做的。
师:好!谁能用决心重新完善各说一个句子?生:(略)师:好!把第四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①把重音读出来。
②想想,这一句话与前两句话有什么联系?生:(略)这两个教学片断,集中体现了当前小语教学不同的着眼点。
甲老师的教学特点重言语内容,即语文所传输的内容,训练程序为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思想内容;乙老师则相反,重言语形式,即语言的运用,训练程序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
由于教学的着眼点不同,甲老师的操作方法只得用繁琐的提问牵着学生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层层引向抽象,步步提高概括。
这样,学生最终得到的,大多是关于课文思想内容的抽象概念,颠倒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掌握方法的逻辑程序,打乱了语言训练程序的整体性。
乙老师充分体现了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完整过程,落实了语文教学中的词语训练。
教师抓住决心重新完善等关键词语有的放矢的训练。
因此,教路准而活,学路宽而深。
理解语言并非浅尝辄止,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练得扎实、到位。
这样就较好地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对丰富的言语材料和生动的表达形式就能感受和领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交际性是它的基本特征。
因此,对于语言的学习,固然要了解它所负载的思想内容,但更要了解它运用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对语言的吸收(听与读)和表达(说与写)的能力。
(充气房子)“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
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目前的阅读教学普遍重视言语内容忽视言语形式,“如何写,为什么这么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语言秘密”。
笔者在教学——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了!快准备饭啊!”曾经有以下两种方式。
案例A师:谁来谈一谈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你读出了什么呢?生:我从“他急忙改口高叫道”中体会到了他的随机应变,机智勇敢。
师:请你用朗读来表现他的机智勇敢。
生:有感情朗读。
师:嘎子此时都在想什么呢?生:我要赶紧通知区队长。
师:带着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案例B师:谁来谈一谈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你读出了什么呢?生:我从“他急忙改口高叫道”中体会到了他的随机应变,机智勇敢。
师:改口改的快,这才是机智勇敢,这是提示语上的精彩之处。
谁来读一读呢?(生读,师指导:改口改得不够快,谁再来读?)师:这段话中,有没有哪些标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呢?生:我从“……”中感受到他的应变能力的强。
生:我从三个“!”中感受到了他是在提醒区队长,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师:有两个同学在填标点的时候,将前两个感叹号写成了逗号,你认为怎样?谁试着来读读?(生读)生:不行,这样就不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就不能表现到他的机智勇敢。
师:如果改为省略号呢?这两个教学片断,集中体现了当前小语教学不同的着眼点。
A片段重言语内容,即语文所传输的内容,训练程序为: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思想内容;B片段则相反,重言语形式,即语言的运用,训练程序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
由于教学的着眼点不同,A片段的操作方法只得用繁琐的提问牵着学生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层层引向抽象,步步提高概括。
这样,学生最终得到的,大多是关于课文思想内容的抽象概念,颠倒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掌握方法的逻辑程序,打乱了语言训练程序的整体性。
B片段充分体现了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完整过程,教师通过运用教材与师生改后的词句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标点符号运用的妙处,并在反复诵读这种言语形式中读出了它所承载的言语内容——嘎子的机智勇敢,言意兼得,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练得扎实、到位。
我们要切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阅读教学两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着重解决课文写了什么的问题,关注言语内容。
)第二课时: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主要解决课文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关注言语形式。
)二、起始点——文本细读。
(一)文本细读方法(第二课时)。
文本细读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尝试从文题(即文章的题目)、文意和文旨、文脉(结构)、文言(语言)、文法(写作)、文体(即文章的体裁)等方面进行细读。
而对于文题、文意和文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把握。
所欠缺的只是对言语形式的把握与解读。
如何进行文本细读。
平时的细读主要从结构、细节、语言三方面进行。
下面,我们将结合《小兵张嘎》这篇文章进行共同的探讨。
1、结构。
文章中作者共写了三件事:和奶奶相依为命、报仇当兵、杀敌夺枪。
(其实还可以分为许多小事,)前两件事比较简略,最后一件事比较详细,详略得当。
2、细节。
文章主要通过对小兵张嘎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直接描写和对敌人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侧面描写来表现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直接描写嘎子的:A、语言描写有三处:1、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预备饭啊!”2、“家里有,里面请吧!”3、嘎子靠向门,也操着日本腔说:“太君,西屋里干净,那里歇歇的干活。
”B、动作描写(5句)1、嘎子发现有两个伪军单独进了区队隐藏的院子,他就把他们引进屋去,俘虏了他们,然后再出去查看鬼子的情况。
2、嘎子一惊,失声叫道他急忙改口高叫道3、嘎子闪开身子,给他们让路。
4、嘎子靠向门,也操着日本腔说5、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C、描写嘎子爱枪的(3句)。
1、就连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么快。
小嘎子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
他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呢?2、老钟送他一把做工做工精巧的木制小手枪,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手枪啊!3、一霎那,他那馋虫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舔了好几下。
侧面描写:对区队长的描写:只听屋里微微的一阵响,传来区队长装出的奶奶的声音:“嘎子,好好把太君往屋里请。
”对鬼子的描写:1、嘎子推开门,只见两条黄色的影子正在院子里晃,再一看,可不是两个日本鬼子吗?前面那个挎把洋刀,背个图囊,还是个官儿呢。
2、那两个鬼子不待请,已经大踏步闯了进来……3、两个鬼子一面咕噜着,一面“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
4、一个鬼子见西屋的门帘垂着,就挺起“三八式”,去挑西屋的帘子。
5、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6、那鬼子军官就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手里的枪,也甩出一丈多远。
……文本细读到这里,远远还没有结束,用王尧先生的话来说,还——“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我们要进入语言。
3、语言。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
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个耐心,当然更要有这个能力,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这也是文本细读过程中最难的地方。
这首先需要我们站在学生“怎样读”的视角上进行筛选和甄别,这么多能够表现张嘎品质的语言,哪些语言是学生完全自己可以深刻体会的,那就完全放手给他们,教师要避之;哪些语言是学生能理解但不够深入,不能发现言语秘密的,教师要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哪些语言是学生根本不可能找到的,需要教师耐心传授的。
这样一细读,我们会就会把本文教学的重点确定在两句话上:第一处: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预备饭啊!”第二处: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找到这两句话后,我们心里便有了一些疑问。
(1)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句子作为语言训练的重点内容呢?主要是因为:1、细节方面正面和侧面描写的结合应该成为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2、这两句话中有许多学生关注不到的言语形式(标点符号、表达方式、句子),而其它句子是没有的。
(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2)选择了重点的句子之后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呢?再次站在学生怎样读的视角进行言语形式训练的筛选和甄别。
在第一句话中,学生可以很容易从“失声叫道”、“急忙改口高叫道”前后的对比中感受到嘎子的机智勇敢;而学生容易忽略的是什么呢?是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一个省略号,三个感叹号!读出这点,我们便真正读到了语言的核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