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六课 劳动的歌
六年级美术上册《劳动者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上册《劳动者之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01eb7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9.png)
2.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创作心得,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激发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选择一位自己身边的劳动者,通过观察和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创作一幅以“劳动者之歌”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作品可以采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充分表现出劳动者的形象和劳动场景。
2.完成作品后,请同学们撰写一段关于作品的介绍,包括创作思路、表现手法、劳动者形象的特点等,以展示自己对劳动者的理解和敬意。
4.培养学生热爱美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学生树立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3.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取得进步。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劳动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3.家长参与评价:请同学们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邀请家长对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建议。
4.课堂分享:下节课,同学们将作品带回学校,进行课堂分享。每人限时3分钟,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和收获。
第6课《芣苢》《插秧歌》课件精品
![第6课《芣苢》《插秧歌》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6084c7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6.png)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 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 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 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探究
描绘的是什么?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重章叠句(重章复沓)
作用: 深化主题 渲染气氛,加深情感 回环往复,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
主题
《芣苢》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 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 心情。
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 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 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 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 的热情。
走近《诗经》
《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 雅、颂、赋、比、兴”。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 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 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 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 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采采芣苢, 采之, 有之; 掇之, 捋之; 袺之, 襭之。
重章叠句(重章复沓)即复沓的章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结 构形式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采采芣苢”“薄言 X 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 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 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劳动的歌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劳动的歌](https://img.taocdn.com/s3/m/f5c5983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6.png)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劳动的歌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劳动之美,颂扬劳动者作出的贡献;2.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以整齐流畅的节奏演唱歌曲;3.学生能够善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共同演唱。
教学准备1.教材中关于“劳动的歌”的学习内容;2.音乐播放器和该歌曲的音频文件;3.合适的音乐伴奏和声乐指导者;4.学生的乐器(如手鼓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10分钟)1.教师铺陈让学生了解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我们要学习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劳动歌》,而这首歌主要表达的是“劳动颂歌”。
2.课堂上教师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先听一遍这首曲目,带着问题:“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想或想法?”请学生们进行表达,并将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第二步:词汇解说及歌词导读(20分钟)1.“颂扬”解释:赞美,赞扬。
2.“劳动者”解释:辛勤工作的人。
3.教师要求学生口背歌词“边上劳动着的是谁,黄土上一双双血手。
吃干饭的我们留在家里,他们供给晴雨和日夜。
”第三步:合唱练习(25分钟)1.教师把歌曲的歌词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歌词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音调。
先对一到两个小节进行唱练,再组成一个完整的乐章。
教师可以先演唱,然后让学生跟唱,边唱边分小组进行练习。
2.巩固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跟着歌曲节奏反复进行演唱,教师在其中提出指导和建议。
让学生在团队中有机会发挥合作与协调的精神。
第四步:创编活动(20分钟)1.每个小组用动身、搭配的形式,创建一幅小海报来展示劳动美德。
2.创作主题要有关劳动和劳动者的艰辛。
学生可以上网获取素材、图片或是自己动手剪贴。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素材,比如保洁工、护士、医生等职业的图片或文字。
3.如果时间足够,可以让学生到校园(或周围社区)采访劳动者,并且在小组中进行分享。
学生们可以通过分享获取更深层次的观察和体验,从而提升对劳动的认识。
第五步:总结展示与互动(5分钟)1.教师总结学习的重点内容:“我们学习了《劳动歌》,了解了劳动的辛苦及劳动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学习了演唱技巧和合作精神。
人音版音乐六上《军民大生产》PPT课件
![人音版音乐六上《军民大生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21fdeee2bd960591c67794.png)
1. 本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2. 有什么特点? 3. 演唱形式最常见的是什么? 4. 歌词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5. 歌词有何的特点? 6. 歌曲的历史、创作背景是什么?
(范唱)
第一段:全体齐唱
·第二段:师领生齐(一领众和) ·第三段:女领男齐 ·间奏 ·第四段:全体齐唱(前四小节速度放慢,力度
第六课:劳动的歌
军民大生产
PPT教学课件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歌曲的风格;掌握劳动歌 曲的特点;能背唱《军民大生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探索实践、敢于 创新的能力;并能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 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用音乐 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让学生从音乐中体会 劳动者歌曲在社会中的作用。
要强,后几小节还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五段:全体齐唱(女同学唱衬词,男同学唱 一、二、三、四要强有力)
为《军民大生产》曲调创编歌词
1. 快乐学习 努力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 齐进步
2. 运动会 真热闹 全班的男女同学 齐上阵
谢谢大家
再见
第6课《芣苢》《插秧歌》课件精品PPT35张
![第6课《芣苢》《插秧歌》课件精品PPT35张](https://img.taocdn.com/s3/m/7fafdb8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2.png)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 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
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了解现代诗歌三美:音乐美 绘 画美 建筑美】
赋 :直陈其事。 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4. 《芣苢》中,“薄言有之”一句中“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 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
5. 《插秧歌》中,“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两句极富生活的 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6. 《插秧歌》中诗人别出心裁地用了比喻,用语新鲜活泼,暗示了冒雨插 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的诗句是: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车前子呀,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骆玉明
高中语文
《我素 沐斋谈艺录》
襭 袺
捋 掇
有 采
任务2.吟咏诗韵,体会情感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2. 《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 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3. 《芣苢》中,《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 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4. 《芣苢》中,“薄言有之”一句中“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 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
5. 《插秧歌》中,“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两句极富生活的 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军民大生产教案(精编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军民大生产教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6df01f856a561253d36f45.png)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军民大生产教案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军民大生产教案一、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一册第六课劳动的歌《军民大生产》二、教材解析:《军民大生产》是根据甘肃东部的打夯号子《推炒面》的曲调填写而成,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五段词,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生活场景,歌曲中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其具有“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的特点,节奏坚定有力,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
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船工号子》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2、声音富有弹性的演唱《军民大生产》,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精神。
3、通过本课的聆听和演唱使学生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
四、教学难点:切分音的演唱五、教学准备:下载视频,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欣赏相声《劳动号子》1、问好:“上课,同学们好”“今天刘老师将与六(一)班的全体同学共度一节愉快的音乐课。
”2、“首先带给大家的是一段相声艺术,同学们在欣赏相声的同时请思考两个问题。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请思考1相声选段阐述了一个什么主题内容?2你从相声对白中了解到了有关主题的哪些音乐知识?3、“请欣赏”点击课件播放相声《劳动号子》4、点击课件出示问题:请思考1相声选段阐述了一个什么主题内容?2你从相声对白中了解到了有关主题的哪些音乐知识?“一段精彩的相声令大家开怀一乐,接下来请同学们谈谈各自对思考问题的结果吧”5、点同学回答问题,并将正确的答案进行板书,随时注意评价。
(什么是号子?号子的种类及其风格特征;音乐与劳动动作相联系。
)6、归纳小结。
“通过同学对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很投入的观看了相声,这段相声的题目就是《劳动号子》,对白台词内容围绕着劳动号子的特征展开,可以归纳为: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劳动的儿歌童谣合集
![劳动的儿歌童谣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42232c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9.png)
以下是一些关于劳动的儿歌童谣:
- 《放学了》:放学了,来帮奶奶洗洗碗,再帮妈妈整整包,大家伸出大拇指,夸我是个好宝宝。
- 《劳动最光荣》: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 《五一节》:校园里,真热闹,五一劳动节又来到。
你种树,我栽花,美化环境最重要。
- 《大家一起来劳动》:五一节,人欢笑,我帮妈妈把地扫,我帮爷爷来拿包,大家一起来劳动,一定换来甜蜜笑。
- 《爱劳动的好娃娃》:小娃娃,爱劳动,卷起袖,洗起碗,洗得小碗发光光。
- 《做个勤劳好宝宝》:蜜蜂采蜜真辛劳,喜鹊建巢技术高,小猫捕鼠跑得快,青蛙捉虫呱呱叫,我们都来学习它,做个勤劳好宝宝。
- 《五一劳动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爱劳动,爱科学,颗颗粮食要爱惜,分分秒秒要珍惜。
为祖国,勤学习,学文化,练身体,长大立志报祖国,四化建设作贡献。
- 《热爱劳动的好孩子》:我们院子里,有个好孩子,拎了两个篮子,放了三斤豆子,找了四个孩子,搬来五张椅子。
一二三四五,五个好孩子,坐着小椅子,帮助阿姨剥豆子,都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这些儿歌童谣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劳动意
识和责任感。
劳动最光荣歌词完整版
![劳动最光荣歌词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933a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3.png)
劳动最光荣歌词完整版
劳动最光荣,是我们共同的信仰
劳动最光荣,是我们的崇高使命
奋斗的汗水洒满了大地
劳动的歌声震撼了寰宇
劳动最光荣,不分贵贱贫富
劳动最光荣,让我们共同奋斗
每一道工序都是千锤百炼
每一份付出都是心血凝练
从黎明的朝阳到日落的晚霞
从耕耘的畦土到摩天的楼宇
劳动的双手塑造了我们的家园
劳动的智慧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用汗水浇灌的田地绿油油
用劳动打造的事业蓬勃勃
劳动是一种奉献,是一种信仰
劳动是一种拼搏,是一种胜利
梦想在劳动的道路上绽放
成就在劳动的征程中铸就
劳动是崇高的艺术,是壮美的诗篇劳动是奔腾的江河,是熊熊的火焰
劳动最光荣,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劳动最光荣,是我们的骄傲所在用双手书写出的劳动篇章
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间
劳动最光荣,是我们的珍贵财富劳动最光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万物生长因劳动而繁衍
伟大事业因劳动而丰收
让我们手牵手共同劳动
让我们心连心共同奋斗
劳动是一片广袤的沃土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共同耕耘
劳动最光荣,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劳动最光荣,是我们永远的誓言愿我们的劳动之光照亮四方
愿我们的奋斗之歌荡漾天地
劳动最光荣,因为有你有我
劳动最光荣,因为有奉献与付出愿我们的劳动精神代代相传
愿劳动最光荣的旗帜永远高扬!。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65e10a102de2bd97058832.png)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音乐(学科)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本册教材分析:本册的教材重点、难点在于教会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并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让学生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
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个别学生在音准方面有偏差;也有个别同学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唱歌音量的问题。
二、学习目标1、学段总目标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时段目标第一课:同一首歌本课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使学生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演唱时能够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能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第二课:草原牧歌本课要求学生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能够根据《小黄鹂鸟》及《银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还能用齐唱、轮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
第6课《芣苢》《插秧歌》课件
![第6课《芣苢》《插秧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8b24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2.png)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一代代炎黄子孙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耕耘着、收获着,春种希望,秋收喜悦,传承了历史,推动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息。 也正是因为有了国人的勤劳质朴,才有了大量的劳动场景被记录到文学中,才有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那欢愉生动的画面,才有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那诗中有画的美丽,才有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那简单质朴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歌世界里,去看一下古人的劳作场景。
明确:不能。开始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这个过程展现了劳动人民从开始劳动到满载而归的场景,富有诗情和画意,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走进《诗经》
《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叙述和描写就是“赋”,“排比”。比:“以彼物比此物” ,类比、比喻。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飞快地采摘,让她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手把捋下的车前子放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她们还要把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似的衣襟塞进腰带里。
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
乐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方玉润《诗经原始》
思考一
思考二
思考2:这首诗歌描写了几个画面?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劳动画面?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劳动的歌》第三课时《船工号子》音乐欣赏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劳动的歌》第三课时《船工号子》音乐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866865336c1eb91b375d19.png)
欣赏《船工号子》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号子和劳动歌曲。
2、聆听《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材分析:《船工号子》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
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
《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
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
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
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
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这首歌曲由多段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
号子实际演唱是“一领众和”,而在这首独唱曲里,与独唱相呼应的是伴奏,它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起到“众和”的作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歌曲用了4/4、3/4、2/4三种拍子,五声羽调式和宫调式。
曲式为多段联缀结构(或称多段体结构)。
由羽调式开始的第1小节是歌曲的引子,它把我们带进一个宽阔江面的意境之中。
接下来的5小节,由慢板转入中速,其曲调好似“平水号子”中“号工”的领唱,豪放而有气势,间奏好似“船工们”的呼应,坚定有力;第7小节至第10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见滩号子》,它告诉我们,前面就是险滩,要做好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准备,节奏紧凑,语气刚毅;第11小节至14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上滩号子》,3/4拍,歌声与伴奏紧密呼应,随着速度的加快,情绪逐渐高涨,气氛越来越紧张;第15小节至38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拼命号子》,这是全曲最紧张的段落。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军民大生产》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军民大生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e41d9902d276a200292eea.png)
第六课《劳动的歌》第一课时《军民大生产》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聆听《连连夯》。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和聆听《连连夯》,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
3、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歌曲。
4、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难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音组成的节奏。
教学用具:电子琴、教学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课前准备(播放背景音乐《沂蒙山小调》)2. 师:伴着优美抒情的《沂蒙山小调》,我们了解了沂蒙人民的真实生活。
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这么一段视频,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中的他们都在干什么?播放视频。
生回答师总结:大家说的都很好,这段影片将我们带到了陕甘宁边区,表现了解放区的军民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踊跃的投入到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生产劳动场景。
伴着人民劳动边演唱的歌曲叫《军民大生产》,又叫《边区十唱》。
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根据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旋律填词改编而来。
今天,就我们去感受一下《军民大生产》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点课题出示多媒体(歌谱)二、寓教于乐1、自主聆听,感受歌曲⑴请同学们再一次聆听歌曲,听听歌曲中的哪些歌词让你感受到大生产的热烈场面?(播放第一段歌词)(生:“西里里里嚓啦啦啦索罗罗罗”,“呵咳”)体会的很好。
一起来读一读。
师:为什么人们在劳动中要喊“呵咳”?有什么作用吗?(生答)师总结:对,它可以调动大家的情绪,帮助我们齐心协力,鼓舞势气。
⑵念歌词,师领读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加入到劳动的队伍中,体会那劳动的激情。
我来领读歌词,同学们齐喊“呵咳”。
师:真带劲!同学们,像这种随着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我们把它称为劳动号子。
人音版六年级第六课歌曲《军民大生产》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音版六年级第六课歌曲《军民大生产》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bb1c861336c1eb91a375de0.png)
人音版六年级第六课歌曲《军民大生产》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军民大生产》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六年级第六课劳动的歌曲,歌曲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
《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在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战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十段歌词,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还以“嗬嗨”“淅沥沥里擦啦啦啦”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闹的气氛,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要做到独立创编歌词,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由此,在本节课里,要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还得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能够对我国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2.能演唱《军民大生产》并理解歌曲的创作和劳动的关系,积极参与歌词的创编活动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能够顺利的完成歌词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完整演唱《军民大生产》完成齐唱,领唱和轮唱。
教学过程。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劳动的歌》课件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劳动的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2123497e21af45b307a882.png)
劳动的歌
你知道的民歌体裁有哪几类?
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劳动号子、 山歌、小调等多种类型。
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
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 程号子; 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 运号子; 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 事号子; 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 渔号子……
工程号子
搬运号子
农事号子
船渔号子
《船工号子》是 1981年峨眉电影 制片厂出品电影 《漩涡里的歌》 中的一首插曲。 作者在吸收了川 剧音乐和四川民 歌的基础上,采 用多段连缀的创 作手法,写成了 这首男生独唱艺 术歌曲。
在《船工号子》的乐曲中,有发现险 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 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 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 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 “拼 命号子”等。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的 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 “下滩号子”;
“见滩号子”
在演唱形式上有一 领众和的特点,男 声领唱部分高腔韵 味,具有很强的川 剧特征。好似“见 滩号子”,领唱者 向大家发出了船将 行至险滩的号令。
拼命号子
节奏短促,歌词均 为喊号声,这是全 曲情绪最为紧张的 段落。“领”、 “和”频繁交错, 好似“拼命号子”, 表现出船工拼着性 命与惊涛骇浪顽强 搏斗的场景。
下滩号子
歌曲节奏拉长,速度 渐慢,曲调流畅抒情、 轻松舒展,歌声把人 们带入“下摊号子” 意境之中。像船工们 唱起悠扬的歌,驾船 在江面平稳的航行, 抒发了人们乐观的生 活态度及对家乡山河 的赞美之情。
哈腰挂
抬木号子
《哈腰挂》使用1/4、 2/4变换节拍,节奏 鲜明,属于单乐段 结构。是流行于我 国东北林区的一种 抬木号子。又称 “吆号子”,流传 较广,遍及整个东 北林区。表现了北 方森林伐木工人粗 犷、质朴、坚毅的 性格。属于搬运号 子类。
第6课 芣苢 插秧歌1
![第6课 芣苢 插秧歌1](https://img.taocdn.com/s3/m/de63ff5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e.png)
①重章叠唱。重章叠唱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
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 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洁 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 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活动三 指导 诵读 悟 感情
提示:从语言的角度进行赏析,比如动词的选用、修辞的运用、
语言的风格等角度。
要求:层次清晰,术语正确,分析有理有据。
《插秧歌》
宋·杨万里
诗的颔联,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将“蓑 田夫抛秧田妇接,
衣”比作铠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 小儿拔秧大儿插。
紧张的战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明白如话,写出了雨 笠是兜鍪蓑是甲,
自2018年起,国家将每年的秋分日设 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学校准备在丰收节这天“送文 化下乡”,与农民共庆丰收节。你们班负 责诗歌朗诵,以诗歌的形式歌颂劳动。语 文老师为你们挑选了《芣苢》和《插秧歌》 这两首诗歌,今天就请同学们围绕《芣苢》 和《插秧歌》这两首诗歌开展相关活动。
活动一 整体感知懂内容
抛秧接秧图 拔秧插秧图 雨中插秧图 呼唤用餐图 农夫应答图
活动三 指导 诵读 悟 感情
4.作为诗歌朗诵的组织者,你需要指导同学们正确并有 感情地朗诵诗歌,结合《芣苢》这首诗在艺术技巧方面的 特点,用心感悟本诗表达的情感。
国风·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2.朗诵诗歌《芣苢》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伴舞。伴舞的
同学认为舞蹈动作的先后顺序需调整,请结合诗歌内容说
明动作顺序能否调整。 国风·周南·芣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导入:
同学们,刚进教室的时候,我们听到的那段音乐,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学生讨论回答(朝鲜的,欢快,跳跃,多为附点节奏)。
(三)新授
1.初听,感受歌曲: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歌曲呢,也是一首朝鲜的民歌,下面就一起欣赏一下吧。
听完以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演唱的内容以及听了歌曲的感受。
生:欢快,丰收的喜悦的。
师:在听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听到有人领唱,有人附和的感觉呢?这就是劳动号子的一个特点“一领众和”在下面的拓展学习中我们会更多的接触到。
2.再次聆听:
师:我们听了第一遍同学们感受了内容以及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歌曲中的节奏,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比较难的地方?
生:节奏有力的,跳跃的。
提出难点。
3.学习旋律:
学习旋律之前老师提出难点节奏(开始四小节,后四小节)打节奏,节奏熟悉以后,在加入旋律演唱,旋律把节奏唱准后就加入歌词,提出了这八小节的难点,就开始整体的学习歌曲。
师:我们的难点已经解决啦,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旋律吧。
a、老师弹奏,并范唱,让同学们体会旋律,轻声跟唱。
b、老师弹一段,学生唱一段。
c、学生演唱一遍旋律。
旋律熟悉后老师再让同学们提出旋律中的难点、进行教唱。
旋律唱错的地方进行纠正。
4.学习歌词:
a、下面请同学们按节奏朗读歌词。
不足的地方及时的纠正。
b、把歌词加入旋律的演唱。
c、最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d、学习第二段歌曲。
e、把歌曲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四).拓展:
观看视频《打夯号子》、《船工号子》。
看完视频以后,从视频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两段视频中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特点?(吆喝,“一领众和”)。
这样的吆喝是为了干什么呢?(调节精神,统一意志,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