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族传统,体育]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法之探讨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法之探讨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法之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

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体育学科,主要包括篮球、乒乓球、太极拳、跆拳道等民族传统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研究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知识和技术,以及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学科。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法、历史资料查阅法、口述访谈法和实证分析法等。

实地调查法是通过走访各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基地,获取体育活动进行的实况和当地体育运动的总体情况。

历史资料查阅法是根据历史文献、当代报刊杂志、研究报告等文献材料,对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历史、知识和技术进行查阅。

口述访谈法是采用定性的方法,采访各种专家学者,获取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信息。

实证分析法是以实证数据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在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中,实地调查法可以给出客观和全面的信息,弥补历史文献查阅法和口述访谈法的不足;口述访谈法可以及时获取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情况;而实证分析法则可以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民族传统体育学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同时,中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制定了完善的发展政策和措施,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种地和空间。

未来,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将会更加注重实地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以不断优化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

同时,有关方面还将更加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改革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民族体育运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法、历史资料查阅法、口述访谈法和实证分析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传统岭南醒狮文化对儿童发展的适宜性研究

传统岭南醒狮文化对儿童发展的适宜性研究

传统岭南醒狮文化对儿童发展的适宜性研究【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

如何在儿童时期开展岭南醒狮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岭南醒狮文化,儿童,适宜性研究中国就是醒狮运动的发源地。

醒狮文化,一直深受世界和人民的喜爱,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因此醒狮文化形成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近年来,醒狮运动又随着华人的迁移及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醒狮运动得到了较广泛的开展,而且呈现出大好的发展形势。

一、岭南醒狮文化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岭南醒狮文化视角下儿童发展的适宜性研究,让幼儿在浓厚的醒狮文化的熏陶下,通过开发多彩的醒狮文化课程,影响他们积极参加醒狮活动的兴趣,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达、发扬岭南醒狮文化的特点,不仅使我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醒狮传统文化活动,促进醒狮文化从娃娃抓起而全面深入开展。

因此,此时我们针对岭南醒狮文化视角下儿童发展的适宜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1、文化价值:岭南醒狮文化与岭南当地的文化和习俗息息相关,让儿童从小了解、学习醒狮文化和技艺可以让儿童更清楚直观的认识及传承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促进岭南传统醒狮文化的发展及传承。

2、体育价值:醒狮运动已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群众体育健身运动,武术、杂技、舞蹈、音乐等为一体,很好的把音乐、武术和舞蹈等元素相结合,其中具有很多醒狮技巧、醒狮动作、步形步法,必须要通过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知道其中的要领,我们把它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早操活动中,这就很好地养成一种坚持健身锻炼的好习惯。

舞狮的音乐动听、鼓点节奏变化大,可以放松的同时,提高和锻炼人们的反应速度和敏感度、耐力、弹跳、爆发力等。

3、艺术价值:狮子的色彩鲜艳,强烈,可分金狮、黑狮、红狮、银狮和彩狮等。

广西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之研究

广西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之研究
*(( (( (前言 壮族是我国南方地区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 ( 也是除汉族以 外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 壮 族主要分布于广西 ( 也是其最主要 的聚居地 )此外 ( 全国许多省 * 市都不同程度地分布有壮族人口 ( 如云南 * 贵州 * 广东等 )壮族这样一个大民族( 在其发展的历史进 程中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 在几千 年的历史长河中 (创造了悠久的壮族文明史 ( 同时在多种文化渗 透中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壮族传统文化特性 ( 传统体育文化便 是其光辉灿烂文化的一个反映 ) #(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概念 王岗先生在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 , 一书中明确提 出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下位概念 ( 应指各民族在 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体育文化 ). 还提出 (- 在 中国除民族主体育以 外的各少数民族本土体育 ( 称 - 中国少 数 民族体育 - .) 壮族传统体育则隶属于少数民族体育的范畴 ( 是壮 族在其特定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并创造出来的体育文化) ! (( (( (广西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 壮族长期以来主要聚居在岭南地区 ( 是岭南地区历史悠久 的土著民族 (山重岭叠 ( 交通 不便 ( 经济不发达( 社会发展缓慢且 不平衡 ( 这些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着长期生活在这块土地 上的壮族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 价值取向 *宗教和民间习俗的形 式 ( 从而产生着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特性) 笔者则从其地域性 ( 民族性和融合性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 !. *(( (广西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性 每个民族的发 生 *发展 变化过程 ( 总是在一定的时 间 *空间 中进行 ) 广西在地域划分上属于南方地区 ( 而广西壮族主要聚 居于南宁 *百色 * 河池 *柳州四个地区 ) 从考古发现的柳江人 *西 畴人 * 甄皮岩人和大石铲文化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新石器时代 遗址进一步证实了 壮族先民自古以 来就生息繁衍于岭 南地区 ) 这里大多属于亚热带 (气候温暖 (日照时间长 (雨量充沛 ( 层峦叠 嶂 ( 林木葱翠 (江河纵横等 ( 故有 - 八山一水一分田 .之说 ) 在这 样特定的时空内 ( 壮族与其他民族一样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 化和精神文化 (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 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的长期历史发展中 ( 创造和发展着带有 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不同的民族特点也映照出不同的地域特点 / 作者简介 $*. 高会军 &*/ ," 0 ’( 男 (助教 (硕士 ) 研究 不同的地域特点又表现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上 ) 人类在不同的地 理条件下 ( 形成了体质上的差异性 )自然环境决定着适应这种条 件下生存的物种 ( 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壮族人民为适应这种自然 环境 ( 形成了其特有的体育方式 ) 广西境内 河流纵横 ( 山区面积广大 ( 不少地方 地形破碎 ( 层 峦叠嶂 ( 对于壮族居民聚居区域而言则更是如此 )古代壮族先民 居住在这种自 然条件下 ( 野兽众多 ( 随时危及人民 的正常生产 * 生活安全 ( 故狩猎逐渐成为壮族人民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 ) 它直 接与当地生产活动相结合 (后来完善为 -射箭 .这一体育项目 ) 射 箭是壮人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 ( 其比赛方法也十分有趣 ) 广西江 河多 ( - 游泳 .* -赛龙 舟 .活动 为生活在水边的壮 民所青睐 / 植被 茂密 * 以林为业 ( -荡秋 千 .* -打 陀螺 . 等传统体育项目就 是在这 种地域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 并一直延续至今 ) 除此而外 ( 武 术活动在壮乡也有悠久历史 (有独特的习俗 ) 壮乡地处边陲 ( 外 受外地威胁 (内遭封建王朝镇压 (加上各地首领之间经常剑拔弩 张 ( 百姓深受其害 ) 为了保家安寨 (不得不习武 ) 在壮族地区十 八般武艺皆有 流传 ( 不乏南拳高手 ( 由于习武习 惯特别 ( 曾也有 - 狼兵鸷悍天下之最 . 的赞誉 ) 当时壮族人民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操舟捕鱼和 狩猎 ( 如同北方 - 马背民族 .世代逐水草而生一样 (-南人善舟 ( 北 人善马 . 之说就在于此 ) ! .#((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 广西壮族已有上千年 的悠久历史 (伴随着本民族的发展 (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了属于自 己民族特有的个性 ) 其中受到来自历史因素 *宗教因素 * 民间习 俗 * 经济因素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 据考古资料证明 (最迟到新石器时代 (壮族先民就开始有了 宗教信仰的萌芽 ) 早期的壮族社会中 (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下 ( 疾病横生 (野兽众多 (壮族先民时时面对死亡的威胁 ( 为了生 存 ( 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形成了征服自然以及获得神灵 * 祖先的 帮助和保佑的 心理需要 ( 因此 ( 经常要举行各种祭 祀活动 ( 即宗 教就渗入于壮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 壮族宗教对壮族传 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在 - 灵魂不死 . 和 -万物有灵 .思想的影响下 (图腾崇拜 * 鬼魂 崇拜和祖先崇拜在壮族先民最 初的意识形态中普遍存在于整个 法)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

义, 在理论研究 和实践工作 中, 不同的研究者对民族传统体育仍
有不同的定 义和多种理解 。
或有所变异 , 所发展 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 有
还有些学者在运用 马克思 主义历史唯物观的基础上 ,对民
18 9 9年人 民体 育 出版社 出版的体育 学院通用 教材 《 育 体 史》 把 民族传统体育界定为近代 以前 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 中, 在《 体育人类学》 民族体育》 , 和《 中 分别认为 民族传统体育 是某
性、 延续性 、 赏性 、 观 适应性 、 多样性 、 科学性是其本质特性 。
口总数 的 9 %以上 , 0 且分布广 , 与少数 民族 相 比, 地域性和 民 其 族特色不明显。因此 , 民族“ “ 一词往往用来称呼少数 民族 , 一些
研究 者常常将 少数 民族 传统体 育简称 民族传统 体育或 民族体 育。 张建雄,江月兰在 《 民族传 统体育概念相关问题辨析与界
因此民族一词往往用来称呼少数民族一些研究者常常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简称民族传统体育或民族体张建雄江月兰在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相关问题辨析与界定一文中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一个或多个民族所独有的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承的具有修身养性健身技击休闲养生竞技表演观赏游艺趣味惊险民俗音乐歌舞交融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
搏击- 武术科学
21年3 00 月
第 7卷 .第 3期
【 民族传 统体 育 】
民族传统体 育研 究综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 斌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 50 ) 70 1 摘 要: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研 究方法, 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 本质特征 、 发展对策以及从
发展理 论 角度对 民族 传统体 育的研 究成果进 行 综述 。研 究发现 : 民族传 统体 育本 质 的认 识 多数 停 留在 单 对 纯 的体 育视 角或 兼顾 其 民族 性 上 ; 民族传 统 体 育 的 民族 特 色以及 它 的价值 开发 是 民族 传 统体 育发 展 的 而 重 中之 重 , 现有研 究对 以上的理 论 支撑 力度 明显不足 。从 发展 的 角度 认 为 民族传 统体 育的研 究与脱 离学 但 校教育, 以及 民族传统体育市场体 系不健全有着极 大的关系, 但在此方面涉及范围还很不全面。 关键 词 : 民族 传统体 育 概 念 本质特 征 发展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和龙 狮运 动 专 家、 学者, 对岭 南民族 传 统体 育 文化 发展 研 究现状 进 行 深入 浅 出的 分析 , 通 过 四个 方 面文化 内 涵 的挖 掘 、 文化 传承 与 变异 、 文化 保 护 、 文化 可持 续发 展 来 阐述岭 南民族传 统体 育文化研 究基本 框 架与设 想 ,
关键 , 大力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普查 、 申报 、 传承等工作 。 自
2 0 0 6年公 布了首批 5 1 8项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 , 已公布 了两批 共 1 0 2 8项 。2 0 1 1 年 6月 1 0日, 随着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 的 第 三批 国家级 “ 非遗 ” 名录公 布 , 国家 级 “ 非 遗” 名 录项 目已达 1 2 1 9 项, 全 国“ 非遗 ” 资源总量约 9 8 万项 。 第三批名录全国申报 的数量大概有接 近 3 0 0 0项 , 但是真正通过 的正式项 目只有 1 9 1 项, 涉及 2 2 3 个 申报地区或单位 , 较前两批合计 1 0 2 8项有 了大 幅度减少 。 我 国在 国家级“ 非遗” 项 目中, 与体育有关的“ 非遗” 项 目6 8项。 在第一批和第 二批 国家 、 广东省 以及省 内各市 、 区公
布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中,收录了很多岭南传统体育 项 目, 如: 岭南醒狮 、 中山木龙舞 、 东莞莫家拳 、 惠州龙形拳 、 揭 阳
南枝拳 、 佛 山咏春拳 、 江门蔡李佛拳等 。
民掌声 , 然而竞技武术在异化中却止步于 2 0 0 8 年北京奥运会 的
竞技 舞台 , 人们对武术的改 良运 动产生疑惑?近几年 , 有识之 士 开始 呼唤传统武术 “ 打练结合” 的 回归。 基金项 目: 2 0 1 3肇庆学院质量 工程项 目, 编 号: , 中华 民族 传统体育 以竞 技武术为龙头 , 在 中国政 府的“ 举

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的文化研究

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的文化研究
Li na ng n:tena u a ndge grph c le vio e sa o i la dpoii a nvio m e t fLi na sw ela e h t r la o a i a n r nm nt nds c a n ltc le r n n so ng n a l sr —
第 1 8卷第 4期 2 1 年 7 月 0l





VO1.1 NO.4 8
J u n l f P y i a E u a i n o r a o h s c l d c t o
J U 1.2 0 1 1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
岭 南 南 派 武 术 技 术 特 征 的 文 化 研 究
Ab t a t Al o g e ea e an mb ro c o l i o t en L n n n W u h , h y h v i lrtc n c l h r c s r c : t u h t r r u e f h o s n S u h r i g a s u t e a esmi h ia aa — h h s a e c trsisa d c l r l e t r s wh c r mp i td wi er g o a ut r f i g a . h c n c l h r ce sis e it n u t a a e , ih a ei rne t t in l l eo n n n T et h i a a a tr t c u f u hh e c u L e c i c
o o te ig a suaemod dji l ytergo a ntrl n i n n n u nevrn n f fS uhr Ln n nWu h r n le n yb e i l a a e vr met dh ma n i met ot h n u o a o o

岭南地区端午节资料

岭南地区端午节资料

岭南地区端午节资料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省。

在这个地区过端午节,是许多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传统节日。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岭南地区端午节的资料。

1. 岭南地区的端午节起源端午节起源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端午节主要是祭祀龙神、护龙和纪念屈原的活动。

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俗文化,其中包括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在岭南地区,端午节的起源也和祭祀龙神有关,而祭祀的对象则被称为“龙船爷”。

2. 岭南地区传统的端午节习俗岭南地区的传统端午节习俗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a. 吃粽子:岭南地区的粽子制作方法十分讲究,粽子的馅料则因地域而异。

例如,广东人喜欢吃咸肉蛋黄粽、豆沙粽,而广西人则偏好用糯米皮包裹南瓜和糖水制成的甜粽子。

b. 赛龙舟:在岭南地区,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体育赛事之一。

赛龙舟的起源也与祭祀龙有关。

岭南地区的龙舟与其他地方的龙舟略有不同,主要是龙舟的龙头和尾巴造型更为华丽。

3. 岭南地区特色的端午节活动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外,岭南地区还有许多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活动。

a. 龙船爷进香:在岭南地区,许多地方会请来自己的“龙船爷”,并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盛大的进香活动。

龙船爷往往在宣传队伍的带领下,长途跋涉前往宗庙或其他庙宇,完成进香祈福的仪式。

b. 走皮艇:广东等地区的传统皮艇赛,有一项就是“走皮艇”,即选手团队在水上表演各种难度的动作,比赛其既考验个人竞技能力,也考验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

c. 五毒对垒:这是广西南宁一带的民间特色活动,是指五种有毒动物实行人为对垒比武,刺激程度极高,而且相传参赛者的身体内有“毒粉”,致使蚊子和苍蝇接近时迅速离去。

4. 岭南地区端午节的意义岭南地区的端午节不仅是一段节日时光,也是岭南文化的体现。

这个节日承载了许多人的情感,又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代表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在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的今天,岭南地区的端午节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体现了人民对于自己文化传承的重视和维护。

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2009.8体育世界,学术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摘要体育教学建议旨芦毅恒关键词:中学:民族体育;研究1前言民族传统体育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它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而逐步发生变化,颇受各族人民的喜爱.中学是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接受与传播文化的场所.弘扬民族优秀体育文化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尤其是在中学实施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把民族优秀体育文化教育渗透到中学生体育教育之中,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以充分发挥中学体育的教育性和思想性的作用[8】.中学开展民族优秀体育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设置民族体育传统项目,通过教学,向中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2.调查结果2.1对中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情况的调查[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市部分中学开设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排列顺序为武术,跳绳,拔河,毽球,木兰系列,八段锦,舞龙.22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修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在10个项目中男中学生前五项选择顺序为:长拳,简化太极拳,毽球,跳绳,放风筝.女中学生前五项选择顺序为:简化太极拳,木兰扇,跳绳,毽球和放风筝.f见表22.3中学生对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满意程度为:[见表3]3.讨论3.1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3,1.1中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缺乏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专职教师.学生不能够正确的掌握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教师不能为学生们提供广泛的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知识等,这对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不利的影响.3.1.2中学体育教育专项资金与设施器材的缺乏中学的体育教学往往得不到校领导的重视,中学体育教学无论从师资还是场地设备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这些投资得不到迅速的回报,从而基础实施不完善.例如:缺少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书籍,运动场馆与在校生人数严重不符,缺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面的器械等.3l2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行性中学体育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体育课堂教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简单:如简化太极拳,木兰扇等,不需要花费多大的体能和力量,就能完成成套的动作,同时,这些项目都配有音乐,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协调连接,各种动作的造型,都能给人以一种美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在中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发展,而且能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3.1教学建议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的对练,还有与其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学生不同性别,体质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池,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学生也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口便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参,练功,比其他不少体育运动项目.更具有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在不同的场地,环境下让学生进行动作,套路练习,在强化学生动作之余,不同的场地,环境也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从而达到精神亢奋状态,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311基本功练习任何武术套路都是只有通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深入学习.拳术,剑术,棍术等基本功也都可以从游戏开始,因为武术作为国术也是体育运动的一种,跟学生的身体条件息息相关,而且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对武术充满兴趣,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游戏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也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规范性,武术并不是真正的游戏,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动作才是最重要的.经过在对武术的了解和学习之后,学生对武术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时难免会有骄傲的情绪出现,兴趣教学所提倡的自主学习这时往往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足,即自大心里.这时就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重复基础教育,可以通过小组对打演练,然后教师知道,加上VCD影碟观看,指出学生的不足,不段强化学生的基本功,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加强基本功,才能进入更高级别的武术练习.四,总结从研究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武术,渴望获得武术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多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各种环境的改变;武术项目形象生动的动作;加以经常变换的教学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一切工作的开始.大学生也是处于自主自立的起始阶段,思维已经健全,在体育武术学习中,为了养成持久练习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兴趣教学是目前较好的方式.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武术学习,建立学习武术的兴趣,并且持之以恒,达到体育武术教学的目的,让大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也继承了中华名族的传统国粹.参考文献:l1】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4.『2I李旺华,白永正.论传统武术的文化特征Ⅲ.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报,2002,16(2).f3]蔡肿林周之华.武术f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4】吴志超.现代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作者简介:徐蕊1983一,女河南工程学院体育部助教)表I对中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情况的调查表表2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修情况表项目简化太极拳五禽戏放风筝跳绳木兰拳木兰扇毽球长拳拔河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男中学生28667.8ii026.1i8543.822052.18620.4I523626963.732075.8 419.7(422)女中学生28469.3317.6I2129.524058.5l1427.826263.923256.68420.4 l43.4(412)表3中学生对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满意程度统计表化生活.例如:在节日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排练一套太极拳或木兰剑(扇)等,通过队形变换及各种动作造型的定位,更具有观赏价值.同时也是促进校际之间交流的良好手段.3.3中学应加强对民族体育项目的改造与发展中学体育教学改过去的指令式活动为任选式活动,即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以充分发挥各自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就要求中学从事体育工作和管理人员,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采用扬弃的方式.选择精髓,对一些项目要有所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例如:舞龙这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中学中器材不完善,我们可以用长绳代替龙身,用排球代替龙头.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授与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社区.例如:太极拳这个项目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健身,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活动,让学生和广大锻炼者相互学习,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3.4减少学校体育经费开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各级学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缺乏,尤其是广大的边远农村学校几乎什么都没有.而民族传统体育动作技术简练,运动器材简单,另外, 不需要正规标准且固定的教学练习的场馆,可利用教学楼前后的山坡草坪,走廊通道,开展简便,有趣,有效的体育教学.不言而喻,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既能维持正常的体育教学, 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能减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大大减轻国家地方的财政支出,是一项既经济又有效的举措.4.结论与建议4.1结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项课,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当地的民情风俗,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项目.例如:太极系列有简化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推手等;木兰系列有:木兰拳,木兰剑,木兰扇,木兰双圈等;另外还有:八段锦,五禽戏,舞龙,秧歌,跳绳,拔河,毽球,放风筝,赛龙舟等等.各中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教师情况,周边环境等,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自身体系,为服务社区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中学生进行民族优秀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的, 选择性的开设民族体育项目,是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中学重视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加强民族传统5920098体育世界.学术姻集体彝在构建嘲嘲皑濑旧审≥j的罾鞠偶嘲院≥≥≥≥?簟_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谐校园进行了简单论述;另一方校园集体舞具有'普及性"它所美素质十分有利,并且对培养中胥爱红张竞美关键词:校园集体舞;中小学;和谐校园;功能1.研究目的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发展明确目标.中小学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启蒙基地,构建中小学和谐校园既是推进中小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而2007年9月1日在全国推行的校园集体舞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陶冶中/J,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交际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等多维功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所以说校园集体舞以其独特的功能对和谐校园的构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笔者充分利用快速便捷的网络系统,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系资料室的期刊杂志,报纸等体育书刊,查个方面对中小学和纳.最后得出结论:身体靠表和舞蹈啐常重要的意义.阅相关文章7O余篇,为本文的撰写积累了丰富的资料.2.2逻辑分析法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3结果与分析3.1中小学和谐校园概述3.11涵义"和谐校园应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载体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 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诸要素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1].那么中小学和谐校园具体就是指中小学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问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问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方面.312主要内容体育教学实践,使中学生掌握其锻炼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4.2建议421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选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精通掌握较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几个教师掌握其项目的教学而能解决在全校学生中传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是要求所有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都要学会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中有重点的牵头人,可以派教师走出去,学习一些"新鲜"的,同时适合本校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然后通过教研活动, 再传授到本教研室的其他教师.422民族体育教材建设目前正式出版的民族体育专门教材较少,教师开展教学仅凭自己掌握的项目内容,没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技术,活动形式,器具和规格制造方法都不甚了解,因而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真实性,教育性下降,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技术,手法,手段进行系统整理,挖掘,研究,着手编写出版民族传统体育教科书,促进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 423加强运动设施与器械建设中学体育教学,弘扬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即:场地,设备.因此,应按学校体育教育规律,青少年学生年龄,体力,素质,健身的实际需要加以研究,改造器械的长短,高低,轻重,并且研制出便于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专门教学器具.对场地的大小,活动的形式加以改进,将民间有些单调划一的动作和严肃呆板活动形式改为灵活多样,简单有趣,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并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形式.4.2.4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方式首先,利用课堂教学,在学生中形成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识,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提高.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优势,走上社会,服务于群众.通过"表演的形式"向社会传播,通过"实践活动"向社会幅射.这样,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就能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而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参考文献:【1l杨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与潜力分析【I1.湘潭大学社会科学.20025【2l刘少英,徐建波,陆晨,天祖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素质教育…西安体育学院,2001.4【3】曾世华.谈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ll1.绍兴文理学院.2004.8【4】徐金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5]孙关欣.浅谈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04.6【6】栾桂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大连民族学院,2005.3l7I胡小明.民族体育『M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丁明山,张万增,夏汉明,王蕾,王清泉.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社会特性和功能的探讨[11.北京体育大学,1997.9(作者简介:芦毅恒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体育文化宝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也在不断受到重视和研究。

如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值得期待。

一、传统体育研究现状1. 学术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不少学者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角度对传统体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传统体育的渊源、内涵和特点,为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传统体育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2. 传统体育活动得到了弘扬和传承各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了大力弘扬和传承,举办了一系列的传统体育赛事、比赛和表演,提高了人们对传统体育的认识和兴趣,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 传统体育在基层民众中得到了普及在农村和一些基层社区,传统体育活动一直都是群众自娱自乐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一些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活动中,传统体育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这些传统体育活动既满足了人们的体育娱乐需求,又有利于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团结。

4. 传统体育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许多地区开始重视传统体育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护和合理利用传统体育资源。

一些著名的传统体育项目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5. 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现代体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传统体育的深厚底蕴相结合,使得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发展,比如太极、气功等项目,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健身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二、传统体育研究未来发展趋势1. 多角度深入研究传统体育通过对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传统体育的内涵和特点,对传统体育的弘扬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联合国内外资源进行深度交流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国内外的其他传统体育、武术等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好地推广和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法之探讨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法之探讨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法之探讨随着近几年来中国传统体育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民族传统体育学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发展起来,通过对不同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认识和发掘各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把各民族的传统体育融入到国家的体育文化和发展领域中去,对于学习和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从层面上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法,以期能够有效的运用这些方法研究传统体育。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学应借助文献资料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包括历史文献和民族传统资料,其目的在于了解传统体育的历史发展、社会背景以及传统体育所涉及的文化价值。

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文献资料的内容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体育法》《中国历史文献》《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史》《民族体育新资料》《民族体育新图谱》等经典文献中获取,另外,可以从档案、书籍、报纸、影视节目等形式获取。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学也应采取实地调研研究方法。

实地调研研究以实际参观活动为主,深入到传统体育操作者手中进行实践观察,结合实际实践细节,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理论,深入的了解探究传统体育的内涵和实践。

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学还可以采取采访法进行研究。

采访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深入的把握真实情况的方法,通过采访可以深入的了解传统体育的实践者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以及实践技能等,从而发掘传统体育实践者的实践技术和文化传承等深层次的精髓。

最后,民族传统体育学还可以采用实验法。

实验法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实施可以模拟传统体育实践的各种情境,将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践过程和特征抽象化,并且能够对实践过程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更加客观准确的研究传统体育实践的本质。

综上,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调研、采访法和实验法四种。

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独特的工作方式,采取它们可以详尽全面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践形式和传承内容。

它们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与传承提供深入、准确的理论支撑。

十项广东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资料简介

十项广东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资料简介

十项广东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资料简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广东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能和修炼方法,有着悠久的 历史。在岭南地区,武术功夫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 色彩。
流派与分类
岭南武术功夫流派众多,包括南少林、北少林、太极、形 意、大成等。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术特点和修炼方法 。
文化内涵
武术功夫不仅是一种技能和运动方式,还蕴含着深厚的文 化内涵。它代表着修身养性、道德修养和哲学思想,是岭 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 发展
传承方式与途径
01
02
03
家庭传承
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 化传递给下一代。
社区传承
通过社区活动、民间组织 等方式,将岭南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在社区范围内进 行传承。
学校传承
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 式进行传承。
参与人群
龙舟竞渡的参与人群广泛,包括青年 男子、中老年男性、妇女和儿童等。
文化内涵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还蕴 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着团结 、拼搏、进取和荣誉,是岭南民族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狮表演
起源与历史
舞狮表演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岭南地区,舞狮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 俗色彩。
台。
04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 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
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1 2 3
促进身体健康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打陀螺、踩高跷、滚铁 环等,能够锻炼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对 生长发育有益。
培养积极心态
传统体育活动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竞争,有助于 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积 极向上的心态。
01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述

南岭走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南岭走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步 的增 加 , 人 口数 量也 在 节 节 攀 升 , 尤其 是 在 改 革 开放之 后 , 南岭地 区 少数 民族 的种 类 和人 口数量 有 了 很 大 的发展 。“ 南岭 走 廊 ” 现 有 人 口约 7 0 0 0万 , 其中
: 收稿 I : t 划 2 ( J l l l ( ) …1 6
清远 、 河源 , 广西 桂林 、 贺州 、 梧州, 湖 南郴 州 、 永州 、 怀
化、 邵阳, 江两赣 州等 地 。广 义的南岭 还 町向西 延伸 , 即长 汀与珠 江 流域 的分界 线 , 一 直 向两至 红水 河与 乌 江 的分界线 苗岭 , 即两 广 丘 陵 与云 贵 高 原 的分 界 , 包 括黔 西南 、 黔南、 黔 东南 、 桂北 、 桂西北 、 滇东等地 。 本文 所研 究 的南 岭 走 廊是 以狭 义 的南 岭 山地 为 依托
南 岭走廊 各少 数 民族 所拥 有 的 传 统 体 育文 化 资 源 为
研 究对象 , 对 少数 民族 传 统 体育 项 目的数 量 、 类 型 及
生 存 现 状 进 行 了调 查 分 析 , 以 更 好 地 实 现 其 在 新 的 时
代 背景 下的 保护与 传承 。


南 岭 走 廊 少 数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资 源
北 走廊 、 藏彝 走廊 并列 的我 闰 大 民族 走廊 之一 。南
岭 是我 闰 长汀 、 珠 汀 两 大水 系 的 分 界线 , 是 我 罔 南 部
族、 畲族 等 。其后 , 随 着 历史 的发 展 及各 朝 各 代 实 行
地 最具地 理 意义 的 山地 , 根 据 不 同学 者 的观 点 , 南
作 者 简 介 陈 炜( 1 【 j 7 7 ) . 男, J 两 桂 林 人 . 桂 林 理 r大 学 旅 游 学 院 教 授 , 博 l : 后. 主 要 从 事 民 族 文化 遗 产 旅 游 的 研 究 ; ] 三 德彬 ( 1 9 8 6 ~ ) 男. 四川 f 1 : 宾人 。 , ’ ‘ 阿 师 范 大学 漓 江 学 院 管 理 系 教 师 。 7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2 . 1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的 “ 走 出去 ” 与“ 引进来”
与传播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 对于增强 国家文化软实力 ,具有

定 的理 论 意 义与 现 实 价 值 。
1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的 发展 背 景
1 . 1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化 的 民族 性

搏击 武术科学
2 0 i 5 5 川
籀 j 2眷 销 5期
【 民族传 统体 育 】
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发展研 究
牛聪 伟
( 上海体 育 学 院武术 学 院 , 上海 2 0 0 4 3 8 )
摘 要 : 民族 传统体 育 具有悠 久 的历 史和深 厚 的文化 底 蕴 , 是 中国传 统 文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文章 从 文化 发展入 手 , 针 对 当前 民族 传 统体 育发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进 行探 讨 , 并提 出相 应 的解 决途径 。 研 究认 为 民族 传 统体 育 文化 的仍 然存 在很 大的 空缺 , 其 发展 应从 发展 背景 、 发展 方 向 、 发展 空间三 方面进 行建 构 。 关键 词 : 文化 民族传 统体 育 体 育文化
个 民族 的文化不仅与世 界其他文化有着相 同的规律与 内
容, 而且还应有不 同于其他 民族文化特殊的民族形式[ z l 。民族传
统体育具有鲜明的 民族特征。 如: 从事牧业的蒙古族 、 藏族 、 哈萨 克族等 民族 由于生产需要 而必 须精骑善射 , 于是便产生 了马术 、 跑马射箭 、 马上摔跤 、 赛马 、 叼羊 、 “ 姑娘追” 等 民族传统体育 。而
中 图分类 号 : G 8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1 5 ) 0 5 _ _ 0 0 7 8 _ _ 0 3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传承路径研究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传承路径研究

当代体育 第09期54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新时期,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加深。

在此背景下,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深刻认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价值。

而对于政府部门、学校、新闻媒体、体育行业、旅游行业等而言,还需要熟悉和了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思路。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是各民族在起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根植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实践,是各民族人民对体育运动文化特性的独特理解。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性主要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地域性、生活(生产)性、封闭性、娱乐性等。

其中,民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最外显的文化特性,它让民族传统体育带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息地域性,其反映了生存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很大影响。

中国民主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征,不同的民族,因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社会风尚等的不同产生很大差异。

生活(生产)性反映了民族传统体育与各民族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各民族人民从狩猎、游牧、耕作等生活(生产)中总结了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

封闭性反映了民族传统体育之间在相互交融方面的封闭,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向外传播过程中的封闭。

娱乐性反映了民族传统体育通常不偏重竞技性,而偏重娱乐性。

正是因为这种特性,民族传统体育的受众面才非常广,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参加,且运动氛围愉快。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价值在充分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有以下两个重要价值。

其一,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民族传统体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不仅只包括体育运动本身的内容,还包括各民族的发展历史、宗教信仰、节庆活动,以及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工作,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是对各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能够在增强各民族人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基础上,提高各民族人民对国家民族政策的拥护,进而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兼容并蓄·传承发展——岭南体育文化探析

兼容并蓄·传承发展——岭南体育文化探析
201 0,1
体育世界. 学术
兼容并蓄 ・ 传承发展
— —
岭 南体 育 文 化 探 析
李 旺华 康 涛 刘 芳
摘 要 : 南体 育 文化 是 岭 南人 民在 长 期 的社 会 历 史 实践 过 程 中创 造 的 物 质 和 精 神 的 体 育成 果 , 华 夏 岭 是
体 育 文化 的主 要 组 成部 分 . 对 岭 南地 区 的改 革 开放 、 它 经济 发 展 起 着 不 可 置疑 的推 动 作 用 。 过 探 求 岭 南 体 通 育 文化 的 特 征 , 思其 传 承 、 展 进 程 中的缺 失 , 而提 出优 化 内部 环 境 、 反 发 进 营造 外 部 环 境 的 发 展 路 径 , 以期 弘
民族 传 统 的继 承 和 延续 , 正 是 因 为保 留 了 那份 古 朴 的 文 化 厚 也 重 感, 才使 醒 狮成 为岭 南 体 育 文 化 的缩 影 , 以大 力发 展 。 得 2) 民俗 性 “ 里 不 同风 , 里 不 同 俗 ”。 在 岭 南 文 化 演 进 的 历 史 长 河 十 百 中 ,勤 劳朴 实的岭南人 民创造 了诸 多独 具岭南特色 的祭典 、 婚 俗、 传统节 日等民俗文化。岭南体 育在传承发展 中与这 些风俗 习惯 紧 密 结 合 , 相 得 益 彰 。如赛 龙舟 , 就是 由原 始 信 仰 产 生 并 它 出 的祭 祀 活 动 , 一 种 土 生 土 长 的 民族 传 统 体 育 。 赛 龙 舟 是 岭 是 南地 区传统 的体育活动 , 深受岭南人 民喜爱。岭南地 区的龙舟 文 化 也 有 着 悠 久 的历 史 , 汉书 》 记 载 南 汉 后 主 刘 长 在 广 州 《南 城西疏 浚 “ 玉液池 ” 每年农历端 午节举行龙 舟竞渡 ; 在 明正 德 十 一年 ( 元 1 1 公 5 6年 ) 江上 已有 赛龙舟 活动 , 《番 禺县 珠 清 志 》 有端 午 龙 舟 竞 渡 的 记 载 [ 。 革 开 放 以 来 , 龙 舟 更 是 也 4] 改 赛 以其 独 特 的 民俗 魅 力 吸 引 了众 多 外 国 友 人 、 外 华 侨 、 澳 同 海 港 胞 前 来 观 看 , 扬 了 中 华 民族 文化 。 岭 南 体 育 丰 富 了岭 南 民俗 弘 的 内 容 ,岭 南 民 俗 文 化 也 促 进 了 岭 南 体 育 文 化 的 深化 和 发 展 , 逐渐形成 了岭南体育文化特 有的民俗魅力。 3) 域 性 地 随着区域 文化研 究热 潮的升温 , 岭南体 育文化的蓬勃生机 在 厚 重 璀 璨 的 华 夏 文 化 中被 焕 发 。岭 南 体 育 文 化 不 仅是 指 产 生 于 岭 南地 区这 个 特 定 地 理 范 围 内 的 文化 , 且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它 而 具 有鲜 明地 域 特 色 。岭 南体 育 文化 作 为华 夏 文 化 的 有机 组 成 部 分 , 绵 延 两 千 多 年 的 历 史 轨 迹 里 , 还 哺 育 创 造 了本 区 域 的 在 它 子 文 化 ,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是 广 府 体 育 文 化 、 汕 体 育 文 化 和 客 最 潮 家 体 育 文 化 。广 府 体 育 文化 以南 狮 、 游泳 最 为 突 出 ; 汕 体 育 文 潮 化 则 以英 歌 舞 最 具 特 色 ; 家 体 育 文 化 是 以 中原 汉 文 化 为 主体 客 的 移 民文 化 , 金 龙 、 舞 舞狮 、 龙 灯 等 集 体 协 同配 合 的 传统 体 育 舞 项 目十 分 盛 行 , 中也 体 现 了移 民 文 化 中 同血 同 宗 、 从 团结 奋 进 的核心精神。在岭南 多元 的文化框架 中 , 同地域 的子文化为 不 多 姿 多 彩 的 岭 南体 育文 化 产 生 提 供 了 丰厚 的土 壤 。

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的文化研究

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的文化研究

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的文化研究作者:李吉远来源:《体育学刊》2011年第04期摘要:岭南南派武术流派虽多,却拥有相近的特征和文化特色,这些岭南武术技术特征和文化特色都带有岭南地域文化的烙印。

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是岭南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塑造的:岭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及地域人种体态特征促使武术技术风格形成外化;岭南地域内的生产、生活及语言惯习促使岭南技术风格表达内塑。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南派武术;岭南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4-0118-04Cultural study of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Lingnan WushuLI Ji-yuan1,2(1.Post-Doctoral Station of Sports Subject,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jiang A & F University,Lin’an 311300,China)Abstract: Although there are a number of schools in Southern Lingnan Wushu, they have similar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features, which are imprinted with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Lingna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Lingnan Wushu are molded jointly by the region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environment of Lingnan: the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and social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s of Lingnan as well as regional human figure characteristics promoted the extrinsic formation of the technical styles of Wushu, while the production, living and language habits within the Lingnan region promoted the intrinsic expression of the technical styles of Lingnan Wushu.Key word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Southern Wushu;Lingnan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传统。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体育逐渐被淡忘,但近年来,传统体育的研究又重新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综述。

一、现状1. 传统体育的衰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体育逐渐被现代体育所取代。

人们更倾向于参与足球、篮球等国际化的体育项目,而忽略了传统的武术、太极拳、蹴鞠等体育活动。

传统体育在城市中的流行度逐渐下降,很多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者也渐渐减少,导致这些传统体育逐渐衰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逐渐展开。

很多地方建立了传统体育馆、学校等交流和培训的机构,以促进传统体育在不同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一些专门的学术机构也开始着手对传统体育进行研究和保护,以保留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传统体育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大量学者开始对传统体育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在体育学、文化学等专业领域有所突破,还在历史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有所涉猎。

一些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国内外的重要期刊上,为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趋势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发现传统体育在保持健康、增强体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太极拳、气功等传统项目在城市中也得到了热烈的追捧。

传统体育不再局限于乡村和地方传统民间活动,而是逐渐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中。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中国学习传统武术、太极等项目。

一些传统体育项目还通过各种国际比赛和展示活动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和传播,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传统体育研究方面,将有更多的学者投身深入研究传统体育的技艺、规则、历史渊源等课题,为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支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1. 引言1.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各种体育活动。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武术、太极、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民俗表演等。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了丰富的哲学、宗教、文化等元素,既是体育运动,又是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

传统体育在中华民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方式,更是民族认同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传统体育,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

对传统体育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撑。

传统体育所蕴含的价值观、生活理念、审美观念等,都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研究传统体育,可以促进国民体质的提高,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体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关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更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传统体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能够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1.3 研究目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索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价值和特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2.推动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传播,加强对传统体育的保护措施,确保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届三次全会的《决定》中提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特色文化”,“保护岭南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有特色的现代岭南文化”。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如王岗先生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论述中提出: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加以研究和透视,深入探讨其中的文化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改造,才能更加理性化地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还是一片尚待开垦的丰腴的原野,我们愿把这初步的研究成果奉献给读者及文化界、武术界、体育界,还望武术前辈们、专家和学者们不吝指教。

1 研究评述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源于五千年的历史,脱胎于56个民族不同的风俗和人文环境,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文化。

在全球文化的冲击下,各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纵向继承和横向融合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世界西方文化为主流的影响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竞技武术为龙头,在中国政府的“举国体制”推动下,武术技术发展产生了变异,从而使“打练分离”最终形成了竞技套路和散打两个完全独立的技术体系,开始走向奥林匹克融合之路,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太极拳、岭南湛江文车醒狮、舞龙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台上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彩,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掌声,然而竞技武术在异化中却止步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竞技舞台,人们对武术的改良运动产生疑惑?近几年,有识之士开始呼唤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

中国武术“打练结合”最突出的拳种有太极拳和咏春拳。

其中岭南咏春拳由于李小龙的传承,吸收东西方文化精华成功变异为截拳道,成为“武之圣者”和“功夫之王”。

到如今,咏春拳已有80多个国家地区上千万人习练。

李小龙美国弟子吉尔伯特根据李小龙生前的武学笔记手稿整理而成专著《截拳道之道》,还有约翰里特所出版的李小龙系列图书等等,对研究岭南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

目前,国内社科基金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其着眼点在于训练与比赛,而对于开发群众健身体育项目领域却很小涉及。

在民族体育史志、民族体育产业、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及课程建设、民族体育发展的法制保障等领域研究也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研究场所主要集中在高校。

当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内研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理论研究滞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向的路标不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特别缺乏独特的一整套概念、范畴、命题和研究方法。

观念陈旧——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力受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社区普及程度非常低,限至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

第二,创新不足。

传承与变异的失落,导致文化创新不足。

由于我国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以奥林匹克为主流的西方体育思想的冲击,武术的技术发展产生了传承与变异的失落,形成了了竞技套路和散打两个完全独立的技术体系。

其文化内涵几乎在全盘西化中丧失内核。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武术研究创新相对不足,导致难以进入奥运会。

第三,开发不足。

文化产业市场开发不足。

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市场的培育,市场又依赖产业而生存,而产业和市场的发展程度,又受到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

目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整体水平不高,管理不够规范,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导致文化产业开发利用不够,还没有能够完全同市场经济接轨。

第四,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人文价值不够彰显。

在近年来体育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研究热点,对武术文化的研究逐渐加重,在已有的研究中,往往侧重形式,少挖掘内涵,对传统武术的系统研究和整体解读相对是一个薄弱环节。

2 研究设想
本课题研究核心内容是发现存在问题和分析不足为突破口,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破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难题,整体上把握岭南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脉搏,形成岭南本土文化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来构建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基本框架为设想。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文化内涵的挖掘。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

礼仪之帮曾经是我们的称呼,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呼。

“未曾学武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

武术文化核心是礼,以礼开始,以礼结束。

切入点是德。

武德的养成有助于净化人的精神和心灵,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化解个体心灵的信念危机,化解人与社会的人文危机,化解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危机。

因此,传统武术文化内涵是中华武术之“礼”,以忠、信、孝、悌、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为标尺,给传统文化礼与德注入新的内涵。

从人文视角挖掘岭南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武术文化由武技与武理技术文化层、武术行为文化层、武术心态文化层三个层次组成。

武术行为文化层主要是通过武德具体体现出来。

武术心态文化层是中华民族在从事武术社会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思维方式等。

这是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

武术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即指人类在一定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的关系的总认识和看法。

“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文化内核,是引导和启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来重塑岭南礼仪文化建设和谐幸福广东,维护广东社会稳定,创建文明型社会奠定基石。

第三,文化保护。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性项目予以保护,并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保护实践前提是全面普查,普查是全面了解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家底的必由之路,佛山是全国武术和龙狮之乡,佛山市黄飞鸿狮艺武术馆、顺德的李小龙纪念馆、彭南咏春拳馆等,对全面普查民间家底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做出应有贡献。

实践唯一方法是实地考察。

只有深入到岭南地区乡村、社区,才能深切体会当地风土人情、行为习惯、价值取向,防止闭门造车,脱离实际情况;保护关键是保留民族文化传统风貌,符合民族文化认同,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进行整体性保护;保护项目主张选择性保护,选择保护是选择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优先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批名录全国申报的数量大概有接近3000项,如果主张全面保护,如拾了芝麻丢了西瓜;其保护依据是老子道法自然哲学思想,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保护民间活态文化,即指文化传承主体的人;保护机制是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将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有效结合,在适应性互动发展中实现更新和创造;防止:一是:“重申报,轻保护”。

把申报工作作为形式或政绩工程,而不注重实际情况,甚至无中生有,违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发点。

二是保护工作机制不健全,抓不住“活态传承,生态保护”的要点,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点,忽略了传承人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和传承人法律保障。

第四,文化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传承、保护、开发相协调,坚持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保证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就是又处理好传承与保护、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协调,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求同存异,各有不同,选择竞技化、市场化、产业化、旅游表演化、休闲化、健身化、大众化、生态生活化等发展模式。

最重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生活需要,将保护与开发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及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政府资金扶持和民间企业资助是物质保障;社会、民间、学校的传承和发展是关键;媒体、电影、出版物宣传是重要传播途径;还
有培训、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品牌经营所获得利益是发展内在动力等。

3 结论与建议
(1)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断层或丢失的发展难题,给传统文化
中的礼与德注入“八荣八耻”荣辱观新的内涵。

文化保护强调以人为本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全面解决理论研究滞后、观念陈旧、创新不足、开发不足等问题,将保护与开发有效协调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文化传承与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促进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

(2)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武术在政府的推动下,举步维艰,止步于2008奥运会的竞技舞台,值得反思。

然而岭南咏春拳在民间推动下,传遍世界,值得中国武术借鉴。

(3)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火车头,珠三角率先实现小康生活。

但文化建设、精神文
明建设难与经济大省相匹配。

当务之急是破解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断层或丢失的发展难题,提高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在“西学东渐”中守住自己的文化信念和精神家园,破除迷信落后的思想观念,建立科学先进的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

(4)一方面,在当前中国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大力推进中国
传统的民族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呼唤。

另一方面,广东从经济大省到文化大省建设,需要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

因此,应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推动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强省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