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的结构形式
中国歌剧 ——《白毛 女004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中,我国歌剧创作在创作思维上形成几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继承 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有《小二黑结婚》、《红霞》、《红珊瑚》、《窦娥冤》;一种是以民间 歌舞剧、小调剧或黎氏儿童歌舞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一种 是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其代表作为“文革”后出现的《星光啊星光》(傅庚辰、扈 邑作曲);一种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有《王贵与李香香》 、《草原之歌》、 《望夫云》、《阿依古丽》;最后一种是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在观念和手法坚持以 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既不受制于、也不拒绝任何一种手法,只要内容需要,可以 兼取西洋歌剧手法、板腔手法或话剧加唱手法。这种创作模式有两部歌剧杰作——《洪湖赤卫 队》、《江姐》,足可证明其卓有建树。 到了新时期,由于歌剧生存环境的变化和艺术观念、歌剧趣味的发展,歌剧创作出现了明显的两 极分化的趋势: 一种是雅化趋势,即沿着严肃大歌剧的方向继续深入开掘,把歌剧综合美感在更高审美层次达到 整合均衡作为主要的艺术探索目标。这种探索的早期成果是《护花神》、《伤逝,随后是《原野、 《仰天长啸》、《阿里郎》、《归去来》,到了九十年代之后,又有《马可孛罗》、《楚霸王》、 《孙武》、《苍原》、《阿美姑娘》等作品。就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歌剧综合美的高层次营杂邙 论,《原野》、《苍原》、《张骞》可视为新时期严肃大歌剧创作的高峰。 另一种是俗化趋势,即把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作为参照系,探索在中国发展我们自己的通俗音乐剧 的途径。这方面最早的成果是八十年代初的《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刘振球曲)、《风流年华》(商 易曲)和《友谊与爱情的传说》(徐克曲),此后这类探索贯穿于整个八九十年代,公演过的新剧目 不下百部,但鲜有成功者。
歌剧《白毛女》创作演出于 歌剧《白毛女》创作演出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 北后,它的诞生,开创了中国歌剧发展的新阶段。歌剧《 北后,它的诞生,开创了中国歌剧发展的新阶段。歌剧《白 毛女》曾做多次加工修改,艺术日臻完美;先后改编成电影、 毛女》曾做多次加工修改,艺术日臻完美;先后改编成电影、 戏剧、歌舞等多种文艺形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戏剧、歌舞等多种文艺形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 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广大观众所深深喜爱。 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广大观众所深深喜爱。剧演抗战 期间贫农杨白劳和独生女喜儿一直相依为命。 期间贫农杨白劳和独生女喜儿一直相依为命。由于还不起地 主黄世仁的阎王债,杨白劳被迫在卖女文书上按下手印。 主黄世仁的阎王债,杨白劳被迫在卖女文书上按下手印。因 羞愤难当,除夕之夜喝卤水自尽。 羞愤难当,除夕之夜喝卤水自尽。喜儿的未婚夫王大春和来 抢人的狗腿子穆仁智发生冲突,终被逼出走。 抢人的狗腿子穆仁智发生冲突,终被逼出走。喜儿被掳去当 丫头受尽黄家母子折磨。还被丧尽天良的黄世仁侮辱, 丫头受尽黄家母子折磨。还被丧尽天良的黄世仁侮辱,并被 卖给人贩。在佣人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迩出虎口, 卖给人贩。在佣人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迩出虎口,只身藏 在深山野洞,熬过三年非人生活,全身毛发皆白。 在深山野洞,熬过三年非人生活,全身毛发皆白。大春带八 路军回乡反霸,镇压了黄世仁和穆仁智,救出苦难的喜儿。 路军回乡反霸,镇压了黄世仁和穆仁智,救出苦难的喜儿。
中外歌剧赏析.

二、歌剧《江姐》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 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 《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 搬上歌剧舞台,此剧由阎肃 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 作曲。 该剧故事发生在新中国 成立前夕,中国地下党员江 雪琴到华蓥山发动群众抗丁 抗粮,发展武装斗争,配合 解放军战争的胜利进行。由 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 捕入狱,在狱中江姐对敌人 的威逼利诱展开了争锋相对 的斗争,最后英勇就义。
《扎红头绳》这是歌剧第一幕里杨白劳和喜 儿对唱,喜儿的唱段是将杨白劳出场时深沉、 压抑的主题音调加以变奏,其速度、节奏的加 快,使曲调显得更加欢快活泼,表现喜儿天真 的心情。 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 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 期待。歌曲旋律优美亲切,塑造了天真淳朴的 少女—喜儿的形象。 该剧在表演上的突出特点是借鉴了古典戏曲 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结合的传统。人物出 场通过歌唱作自我介绍,不少地方也用独白叙 述事件过程,人物对话采用话剧的表现方法
独 唱
对 唱
合 唱 重 唱 齐 唱
序 曲
幕间曲 舞蹈场面音乐
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说白并 重,属于歌剧的性质。 •中国现代歌剧的发展史可从20世纪二三十年 代开始。20年代:黎锦晖在1921年创作儿童歌 舞剧《麻雀与小孩》,有故事情节、人物, 以歌唱为主,有表演、舞蹈,有乐队伴奏, 有布景、化妆,有一定的戏剧性。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新秧歌运动中 产生了新歌剧——1945年由延安鲁迅文艺学院 集体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这是一部带有里程碑性质的新歌剧,是我国 新歌剧成型的标志,为后来新歌剧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中国歌剧的风格、特点:
内容: 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 音乐:
【音乐鉴赏课件】歌剧

饮酒歌(让我们举起欢乐的酒杯)--- 著名咏叹调,选自第一幕,第 二场,薇奥莱塔在自己的生日酒会上与罗多尔夫共唱的一段祝酒歌, 而罗多尔夫亦借此机会向薇奥莱塔倾诉了心中的爱意。
第三幕的前奏曲及第一 场(薇奥莱塔的苏醒)-- 忧怨凄美的音乐,昏暗 的灯光,仿佛凝固的空 气,衬托女主角苍白消 瘦的面容,这是人即将 离开人间前的宁静......
一种是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有《 小二黑结婚》( 马可等作曲)、《红霞》( 张锐作曲)、《红珊瑚》(王锡仁、 胡士平作曲)、《窦娥冤》( 陈紫等作曲);
一种是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或黎氏儿童歌舞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 表作为《刘三姐》;一种是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其代表作为“文革”后出现 的《星光啊星光》(傅庚辰、 扈邑作曲);
序曲:是在歌剧、清唱剧、舞剧、其它戏剧作品 和声乐、器乐套曲等开场前演奏的管弦乐曲, 如:《卡门序曲》。
《斗牛士之歌》 歌剧第二幕第 二场斗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场时,在 答谢欢迎和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 首歌。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曲。 主歌在f小调,降A大调上交替进行, 副歌转入F大调,两段都是4/4拍。 八小节强劲的乐队前奏,引出主歌 宣叙调式的雄壮旋律,既表达了他 对欢迎者的谢意,也表现了斗牛士 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副歌 转到F大调。沉着,稳健的节奏,光 辉,豪迈的旋律,犹如一首凯旋进 行曲,先由埃斯卡米洛独唱,后接 卡门等人的五重唱加男声合唱,既 表现斗牛士的胜利激情。爱情的喜 悦,也表现众人对他的赞美和颂扬。
❖ 在这些作品中,成就较高、影响最大者,当推黄源洛的《秋子》。在 延安也出现了 《农村曲》(向隅等作曲)和《军民进行曲》(星海作曲)这两部作品。
❖ 不久,在 延安 秧歌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秧歌剧《兄妹开荒》( 安波作曲) 、《夫妻识字》( 马可作曲)这种载歌载舞、新颖活泼的广场歌舞剧形式 ,改变了 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方向并且直接孕育着大型歌剧《白毛女》( 马可等作曲)的诞生。
歌剧艺术要素

歌剧艺术要素答案:歌剧的构成要素是由剧本、剧诗、音乐、舞蹈和舞美五大范畴合而为一的整合美学态势,构筑了一个以“剧本”为基石、“剧诗”为核心、“音乐”为灵魂、“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舞美”为戏剧发展背景的独特美学思想体系,从而在一个超越传统歌舞剧的崭新起点上,达到相对平衡的最佳戏剧结构状态,完成原创华语音乐剧的审美情趣升华。
延伸:一、歌剧定义(opera)歌剧:以音乐表达戏剧的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
二、歌剧的特点:1.以音乐基础,音乐表达戏剧,舞蹈渲染场景和气氛的作用。
2、运用意大利美声唱法。
3、运用管弦乐队。
4、歌剧结构:多幕5、歌剧题材:历史、神话、英雄和生活故事6、严肃、高雅、审美特点。
三、歌剧的构成要素剧本(文学、诗歌)音乐(声乐、器乐)舞蹈(芭蕾、民族)美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等)表演(独唱、合唱、乐队、舞蹈)1.编剧:优秀的剧作家为歌剧带来成功。
2.剧本:一部优秀的剧本为歌剧的成功奠定基石。
3.作曲:音乐是歌剧的灵魂4.整体构想:导演歌剧的整体构思和布局者。
1911年奥地利的莱茵哈特协助理查施特劳斯上演《玫瑰骑士》,成为第一位受人注意的导演。
5.歌声美化者:艺术指导艺术形象的雕造者。
负责歌剧中声乐部分指导工作、矫正歌剧演员语言发音。
6.场景美化者:舞蹈编导据剧剧情设计舞蹈场面,负责歌剧中舞蹈编配与排练工作。
7.舞台美化者:舞美设计负责歌剧舞台的时间与空间的设计。
通过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帮助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科技含量最高!)8.指挥:是歌剧演出中的灵魂人物。
他全面诠释歌剧中的音乐,统领乐队和庞大的演唱群体进行有序的演出,达到“奇妙地和谐”。
指挥决定了歌剧演出的水平。
9.歌剧舞台表演演职人员:独唱演合唱演员、舞蹈演员乐队演员。
总结:歌剧是由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艺术元素构成。
一部歌剧成功地展现在舞台上需要由编剧、作曲、导演、指挥、艺术指导、舞蹈编导、舞美设计、幕后大批的工作者,以及独唱演员、合唱演员、舞蹈演员、乐队演员共同完成,所以歌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何为正歌剧

何为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趣歌剧,以及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歌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它融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及美术于一体,把丰富多采的表现手段至善尽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成为在本质上区别于其它舞台艺术的一种形式。
歌剧基本上分正歌剧与喜歌剧两种。
自17世纪初经长期发展又派生出多种类型,有正歌剧、大歌剧、喜歌剧、轻歌剧、乐剧及清唱剧等。
正歌剧(opera seria)这名词常指17世纪或18世纪早期的意大利歌剧,或者相类似的歌剧。
题材崇高,以神话人物、英雄骑士为主要角色、营造一种理想化了的纯美境界音乐风格崇高华丽、追求歌唱技巧的歌剧。
是和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相适应的,在形式上注重华丽的演唱技巧。
音乐包含序曲、咏叹调、有伴奏的宣叙调、重唱、合唱等。
正歌剧不仅盛行于意大利而且还流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作曲家也常采用意大利剧作家的脚本写作正歌剧,用意大利语演唱。
喜歌剧又称“谐歌剧”,和正歌剧相对立的歌剧种类。
盛行于十八世纪。
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
它包括这样一些常见的特点: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具有喜剧因素,结尾往往是团圆或胜利,音乐轻快,用本民族语言等。
喜歌剧主要流行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的主要国家。
这些国家的喜歌剧有着不同的特色。
正歌剧:盛行于十七世纪,题材重大严肃、音乐风格崇高华丽、讲求歌唱技巧。
喜歌剧:盛行于十八世纪,取材于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
趣歌剧属于喜歌剧的特殊重要类型。
一般分为两类:①意大利趣歌剧:指18世纪具有喜剧性内容的意大利歌剧,与正歌剧相对而言,常取材于现实生活,通常分为两幕。
剧中人物分正角与趣角两大类,后者以男低音为重要角色。
剧中无对白,多使用干朗诵调,有重唱,并常有小合唱的终曲。
意大利趣歌剧在19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
如G.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大利作曲家G.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②法国趣歌剧:19世纪法国喜歌剧的变种,是一种较轻松活泼的通俗音乐喜剧,部分对话使用说白,规模接近于独幕歌剧,也有分为两幕的,J.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尔甫斯》为其代表。
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

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我是郑晓晨的天一汉子!含义:歌剧(意大利语:opera)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
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
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
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特点:歌剧的一般特点: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其中,以声乐演唱为主。
歌剧演员必须具备歌唱与表演的艺术才能,根据剧本与作曲家所谱写的唱段来塑造特定的人物形象。
器乐除担负声乐伴奏外,还起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剧情和发展戏剧矛盾冲突,烘托环境气氛的重要作用。
器乐部分由管弦乐队演奏。
歌剧中的音乐布局因不同的时代、民族、体裁样式、作曲家创作个性和创作方法而异。
声乐部分一般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器乐部分,在全剧开幕时有序曲,幕间有幕间曲。
歌剧的音乐结构方法多样,可以由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断连接而成,也可以是连续不断、统一发展的整体结构。
音乐剧和歌剧的分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
歌剧概论

顿尼采蒂《爱的甘醇》 顿尼采蒂《爱的甘醇》 ——内莫里诺的咏叹调 偷洒一滴泪》 ——内莫里诺的咏叹调《偷洒一滴泪》 内莫里诺的咏叹调《 1832年首演。 1832年首演。 故事发生于19世纪意大利小村 故事发生于19世纪意大利小村 庄,年轻农民内莫里诺喜欢女 地主阿迪娜却没勇气表达,为 了激发自己的勇气,向赤脚医 生买了一瓶劣等的法国红酒, 医生告诉他:这是爱的甘醇, 喝下它,24小时之内,阿迪娜 喝下它,24小时之内,阿迪娜 会爱上他。在他独处的一段时 间,唱了一段充满爱意的《 间,唱了一段充满爱意的《偷 洒一滴泪》 洒一滴泪》。
1858-1924
约翰施特劳斯《蝙蝠》 约翰施特劳斯《蝙蝠》 ——序曲 女仆的咏叹调《笑之歌》 ——序曲、女仆的咏叹调《笑之歌》 序曲、
1874年首演,取材于法国剧作家 1874年首演,取材于法国剧作家 梅耶克的《半夜餐》 梅耶克的《半夜餐》。 法院公证人法尔克在一次化妆 舞会上因醉酒被伯爵一伙人抬 到街上取笑,并被起了个“ 到街上取笑,并被起了个“蝙 蝠”的绰号。于是法尔克开始 策划一个假面舞会,并想尽办 法在舞会上使伯爵醉酒出丑。 舞会上,伯爵的女仆偷穿夫人 的衣服装成贵族女子,为了夸 耀自己唱了一首《笑之歌》 耀自己唱了一首《笑之歌》。 1825-1899
法国喜歌剧
代表作品是卢梭的《乡村卜者》 1752)。 代表作品是卢梭的《乡村卜者》(1752)。 其音乐内容主要是:
流行的著名歌剧选曲(吕利作品为主)配上新 的歌词。 一些通俗的民间曲调,往往非常古老。 “新曲调”用作独唱、独舞或合唱,一般表演 新曲调” 到此结束。
其特色是有大段的说白。
意大利谐歌剧
瓦格纳《罗恩格林》 瓦格纳《罗恩格林》 ——合唱 婚礼进行曲》 ——合唱《婚礼进行曲》 合唱《
歌剧欣赏

一 外国歌剧欣赏
名作欣赏
《飞吧!思想, 乘着金色的翅膀》
Oh, remembrance so dear and so fatal! Golden harp of the prophetic seers,why dost thou hang mute upon the willow? Rekindle our bosom’s memories and speak to us of times gone by! Mindful of the fate of Jerusalem, give forth a sound of crude lamentation, or may the Lord inspire you a harmony of voices,which may instill virtue to suffering.
一 外国歌剧欣赏
名作欣赏
《飞吧!思想, 乘着金色的翅膀》
《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表达了 被奴役的希伯来人怀念故国、思念家园的心情。 这首四声部合唱歌词感人、旋律优美,低沉的 声音和缓慢的节奏让人们体会到了痛苦、坚韧 和力量。被奴役的希伯来人怀念故国、思念家 园的心情格外引起当时意大利人民的共鸣,歌 剧首演后引起强烈反响,被当作革命歌曲迅速 传遍全意大利。
一 外国歌剧欣赏
名作欣赏
《飞吧!思想, 乘着金色的翅膀》
歌剧《纳布科》是威尔第的第三部编写的 歌剧(四幕歌剧),始作于1841 年,被认为是 奠定威尔第作曲家地位及名誉的一部作品,描 述了犹太人被巴比伦君王纳布科(尼布甲尼撒 二世)击败并逐出家园的事件。《飞吧!思想, 乘着金色的翅膀》,也译作《希伯来奴隶之 歌》,取自该剧第三幕,是被俘的犹太人思念 家乡和祖国的群唱。
歌剧的结构

3. 咏叹调(Aria)
为表达剧中人物心境的独唱曲, 配以优美的旋律。咏叹调通常 也是一出歌剧中最受注目的部 分,许多人都是因为被咏叹调 吸引之后,进一步想听完整的 全剧。由于咏叹调可以独立当 作一首歌来唱,因此也成为声 乐家举办演唱会时必备的曲目, 像是前几年三大男高音(帕华 洛帝、多明哥、卡列拉斯)携 手合作的音乐会就是以一些受 欢迎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咏 叹调主要曲目,如普契尼的 《杜兰朵》中的「公主彻夜未 眠」就是最好的例子。
THANK Y音乐(声乐与 器乐)、戏剧(剧本与 表演)、文学(诗歌)、 舞蹈(民间舞与芭蕾)、 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 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 叹调、宣叙调、重唱、 合唱、序曲、间奏曲、 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 也用说白和朗诵)。
歌剧的宏观结构原则
分幕
17、8世纪意大利正歌剧分三幕,趣歌剧分两幕,19世纪 法国大歌剧分五幕,威尔第的歌剧以三幕或四幕为主, 瓦格纳的乐剧多用三幕。
情节
歌剧在宏观结构上采用的是戏剧的形式,即按情节划分 段落,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时间的叙述既集中又有阶段 性。
歌剧的结构
一出歌剧的结构按 时间的先后顺序与 表现型式,大致可 分几个部分
1. 序曲(Overture)或前奏曲(Plelude)
开场的管弦乐曲,描绘 这出歌剧的意境与轮廓, 并培养听众们的「入戏」 情绪,序曲中的主题性 旋律有时也会出现在之 后的情节中,具有提纲 擎领的作用,有时在幕 与幕之间也会插入一段 前奏曲。
革新与渐进——瓦格纳歌剧《唐豪瑟》之结构形式探讨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革新与渐进———瓦格纳歌剧《唐豪瑟》之结构形式探讨董怡(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瓦格纳的大型浪漫歌剧(grosse romantische oper)①作品《唐豪瑟》(Tannh·user)创作于1845年。
作品基本遵循传统的创作思维进行构思,但在戏剧结构的布局和音乐形式的安排上,无不预示了作曲家的对歌剧改革理想。
其中,戏剧结构的革新主要表现为,由“板块”结构向“流线”结构的转变;音乐形式的渐进则表现为管弦乐地位的上升、朗诵风格的使用以及对和声技法的扩展三方面。
本文围绕上述内容进行论证,明辨歌剧《唐豪瑟》的结构形式,并探讨它对瓦格纳乐剧理想的形成及最终实现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唐豪瑟》;瓦格纳;大型浪漫歌剧;乐剧中图分类号:J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1-0073-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1.035一、前言创作于1845年的歌剧《唐豪瑟》(Tannh?user und der S ngerkrieg auf Warburg)②,被瓦格纳称之为“一部浪漫歌剧”。
尽管这部作品是在瓦格纳改革歌剧前所做,作品在结构形式、创作手法等方面,尚未达到最终的乐剧(Das Musikdrama)理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瓦格纳“整体艺术观”(Das Gesamtkunstwerk)的创作思维,是对戏剧结构的革新以及音乐形式的渐进,因此,《唐豪瑟》是一部由德国大型浪漫歌剧到乐剧的过渡性音乐戏剧作品。
二、戏剧结构的革新瓦格纳之所以称《唐豪瑟》为一部浪漫歌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部作品在戏剧结构安排上,基本遵循传统的“板块”③创作思维模式。
诸如传统歌剧中常见的独唱、重唱和合唱的分曲,在这部作品中依然能够被清晰可辨地划分,“但它们之间的界限却被进一步淡化,造成事件和音乐的新的流动性”,④因此,这部作品在戏剧结构上预示了瓦格纳改革歌剧的理想以及未来乐剧的诞生。
中西方歌剧艺术鉴赏答案

名词解释1.歌剧: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
歌剧在16世纪末,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
2.咏叹调:独唱段落,抒发人物情感,表现演唱技巧。
分类:抒情性、叙事性、冲突性特点:①清晰动人的旋律,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与记忆②有明确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③有声乐技巧上的发挥④音乐与歌词上使用反复手法⑤器乐部分表现为丰富3.宣叙调:朗诵调,歌剧中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
介于歌唱与朗诵之间的独唱。
分类:朗诵性宣叙调、旋律性宣叙调4.正歌剧:兴起于17、18世纪意大利,题材为古希腊神话、历史,内容严肃。
结构形式为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
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及舞蹈。
表演注重华丽的声乐技巧,重要角色常由阉人歌唱家代表作《从暴风雨中归来》5.返始咏叹调:指示演奏乐章至记号后归回最初再次重复,拥有这种结构的歌剧则称为返始咏叹调,重复部分通常会加有装饰音。
6.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
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等。
7.新歌剧:"五四"时期以后,中国的一些音乐家开始尝试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即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
因有别于中国传统歌剧--戏曲,故称新歌剧。
代表作:《白毛女》等。
简答题1.简述西方歌剧艺术的分类、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歌剧艺术有六大类一、正歌剧:兴起于17、18世纪意大利,题材为古希腊神话、历史,内容严肃。
结构形式为三幕,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
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及舞蹈。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整理笔记

意⼤利歌剧的发展整理笔记 意⼤利歌剧的发展整理笔记 2014-08-13 23:57阅读: 意⼤利歌剧的发展 意⼤利歌剧产⽣于16、17世纪之交,它的出现标志着⼀个新的⾳乐风格时代的开始。
歌剧是⾳乐与戏剧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悲喜剧,最终产⽣在意⼤利的佛罗伦萨。
所以说意⼤利歌剧诞⽣于佛罗伦萨,成长于威尼斯,成熟于那不勒斯。
随后意⼤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
其中后两个时期最为关键。
⼀、意⼤利早期歌剧的发展及特征 1、佛罗伦萨歌剧: 1)第⼀部歌剧:是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佩⾥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
2)特征:以希腊神话为基础,⾳乐部分采⽤通奏低⾳形式,歌唱部分主要为吟唱的宣叙调形式,,⾳域不宽,节奏⾃由,有少量乐器伴奏,也使⽤合唱。
2、威尼斯歌剧: 1)第⼀个歌剧院的建⽴:1637年在威尼斯建⽴的第⼀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使歌剧从贵族、宫廷⾛向市民阶层。
2)代表⼈物及作品:1607年,威尼斯歌剧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完成的《奥菲欧》。
3)特点:⼤量采⽤咏叹调和⼆重唱,注重感情抒发,弦乐器占有重要地位。
3、那不勒斯歌剧: 1)朝正歌剧⽅向:那不勒斯是意⼤利歌剧发展的最后⼀个城市,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
2)代表⼈物:那不勒斯乐派代表⼈物A·斯卡拉蒂,在声乐抒情调的基础上创作⾃由发展的咏叹调,给予美声演唱以⼴阔施展的天地。
代表作品为《泰奥朵拉》。
3)特点: l 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
l结构形式上:由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极少使⽤重唱和合唱,也不⽤舞蹈。
⼆、浪漫主义时期意⼤利歌剧 1、特征: 1)强调个性与⾃我感受,⽆拘⽆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形式结构。
歌剧

意大利歌剧
斯卡拉蒂在蒙特威尔第之后,威尼斯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有卡瓦里、切斯第。在17世纪后半叶,拿波里歌剧兴 起,并在随后对欧洲各国的歌剧艺术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担负起领导意大利歌剧任务的是亚历 山大·斯卡拉蒂。斯拉卡蒂是位多产的作曲家,作有114部以上的歌剧。通过他的歌剧创作,使歌剧写法定型化: 咏叹调与宣叙调已有区别,咏叹调采用A-B-A的反复形式,并作为抒发情感的手段。此外,在他的创作中,声乐 占有绝对优势,管弦乐队已逐步完备。他创造了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的结构形式,并置于歌剧之前,其目 的在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与歌剧的内容毫无关系 。
世纪之交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
普契尼文艺界的“真实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晚期的法国,其代表是法国作家左拉。同时,意大利作家维 尔加所写的大多描写故乡西西里岛的下层社会的小说中,也体现出鲜明的真实主义倾向。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而 产生的真实主义歌剧,讲述着“生活裂缝中的真实故事” 。其中,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创作的《乡村骑士》 就是典型代表 。
宣叙调
又说又唱的部分,有时“唱”的成分多些,有时“说”的成分多些,多为独唱,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 朗诵性宣叙调(Recitativo secco,也称清宣叙调或干宣叙调),在歌剧中常是在交待与展开剧情时用,或是作 为咏叹调前的引子;第二,旋律性宣叙调,又称有伴奏的宣叙调、器乐宣叙调,在歌剧中,除在交待与展开情节 时用外,有时在塑造人物音乐形象时也用,甚至全剧音乐大部分均是旋律性宣叙调 。
呈现方式
1
表演方式
2
声乐
3
声部
4
器乐
5
舞美
歌剧的语言表演是用歌唱和管弦乐队来完成的。歌剧的动作表演队歌剧演员来讲相对简单,基本动作即所谓 的肢体语言和话剧差不多,除了个别情节需要根据剧情做简单设计外,大多是有感而发或由音乐而发的下意识动 作。
歌剧艺术(华理课件)

一.歌剧的概念歌剧:1600年左右产生在意大利的一种戏剧音乐体裁,综合了文学、戏剧、舞蹈、舞台艺术、服装艺术、音乐等等。
就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
声乐综合了独唱、重唱、合唱;器乐综合了序曲、间奏曲和结束曲等等。
二.歌剧的元素1.人声的分类1)女声:●女高音花腔女高音:1.《我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选自《魔笛》)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曲目。
她们有着繁花似锦的灿烂音色与令人咋舌的超高音,必须对声乐技巧极为娴熟,总会让观众惊叹不已。
2.如莫扎特《魔笛》中的夜后。
抒情女高音(咪咪《波西米亚人》,柳儿《图兰朵》)重抒情女高音:1.音质更厚重些的就是重抒情女高音,又可称为“正”女高音。
这类角色的声音表现上必须有更强烈的戏剧性,常常拥有一种感人肺腑的悲剧音质,有时还需去唱较低的音域。
2.如托斯卡《托斯卡》,莱奥诺拉《游吟诗人》戏剧女高音(图兰多特《图兰朵》)瓦格纳女高音:1.其实也属于戏剧女高音的一种,只是因为瓦格纳的歌剧角色总是包含复杂的心理描绘,并且得以宏大的音量来穿透他所写的厚重管弦乐,所以特别独树一帜。
2.如瓦格纳的伊索尔德公主《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女武神布伦希德《尼伯龙根的指环》;贝多芬的莱奥诺拉《游吟诗人》;查理·施特劳斯的莎乐美《莎乐美》●次女高音(卡门《卡门》,罗西娜《赛维刘亚理发师》)●女中音 1.女中音这种特殊稀奇的音色比较少出现在歌剧当中,毕竟真正优秀的女中音相当稀少。
2.比较著名的女中音角色是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大地之母艾尔达2)男生:●男高音花腔男高音(阿玛维瓦《塞维利亚理发师》)抒情男高音(鲁道夫《波西米亚人》)戏剧男高音(奥赛罗《奥赛罗》)瓦格纳男高音(齐格弗里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男中音花腔男中音(费加罗《塞维利亚理发师》)抒情男中音(帕帕盖诺《魔笛》)英雄男中音(荷兰船长《漂泊的荷兰人》)低男中音(天父沃坦《尼伯龙根的指环》)由于很难界定,所以偶由音域较低的男中音或音域较高的男低音来担任。
高中音乐 走进音乐剧 课件

音乐剧文本结构
音乐剧的文本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音乐的部份称为 乐谱、歌唱的字句称为句诗、对白的字句称为剧本。
有时音乐剧也会沿用歌剧里面的称谓,将歌词和剧本 统称为曲本。
音乐剧的长度并没有固定标准,但大多数音乐剧
的长度都介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通常分为两幕,
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重复和背景音乐计算在
音乐剧与歌舞片
• 很多音乐剧后来又被移植为歌舞片,而剧场版本和电影版本并不一 定完全相同,因为剧场擅长于场面调度和较为抽象的表达形式,利用 观众的想像去幻想故事发生的环境,而电影则择长于实景的拍摄和镜 头剪接的运用。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是其中一个将舞台版本 成功移植为电影版本的音乐剧,在横街小巷取景,开创了后来很多音 乐电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为音乐剧的例子,例如万花嬉春 (Singing in the Rain)是先有歌舞片,后来才被移植成音乐剧。
❖ 在声乐方面,歌剧一般要求正统的美声唱法,需要经过美声训练的演唱 者才能歌唱。因此在某一时期,歌剧成为大歌唱家的工具,听众的首要 兴趣在于他们高超的演唱技能,就像我们听世界三大歌王的演唱会一样, 主要目的是欣赏他们高超的歌唱水平。相比之下,音乐剧的演唱形式显 得丰富多彩。即使是比较正统的音乐剧,声乐部分经常将美声和自然本 色结合起来演唱,使观众倍感亲切。我们可以让一个歌剧演唱家去表演 音乐剧,但无法让音乐剧演员去唱歌剧。除此之外,音乐剧还可以采用 各种通俗音乐,如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等(如《猫》、《巴黎圣 母院》)。
❖
❖ 音乐剧的舞蹈形式也比歌剧更为丰富。可以说,“歌剧”这个名称就说明了它以歌唱为主 的形式。歌剧中加进一些舞蹈场面是在17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的,主要是芭蕾舞和民族舞蹈 (如《卡门》)。音乐剧的舞蹈则是古典与现代、专业与大众的融合。比如在《猫》中, 既可以欣赏到一只小猫Victoria优雅的芭蕾舞,也可以看到摇滚猫Tugger的疯狂摇滚。甚至 还融入杂技、魔术等(如《猫》,《巴黎圣母院》),将技术与艺术融合,形式多样。
歌剧的历史起源

歌剧的历史起源
歌剧(意大利语: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歌剧的历史起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歌剧的历史起源 歌剧的诞生
1. 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2. 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Mystery)和奇迹剧(Miracles)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其次是田园剧,这种体裁用音乐、诗歌、戏剧的手段表现乡村生活的场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
3. 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
作曲家用牧歌这一体裁形式来谱写诗歌中一些戏剧性场面,或用一组牧歌来描写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一种形式被成为牧歌剧。
4. 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Intermedio)。
这是穿插在当时喜剧各幕间的一些寓言剧、神话剧或田园剧,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
5. 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当时,一群文化艺术界的名人经常在贵族巴尔第(Bardi)和柯尔西(Corsi)家聚会,他们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
他们认为复调艺术破坏歌词意义的表达,主张采用单声部旋律,并且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

国பைடு நூலகம்大剧院结构设计
该工程主要施工难点一是壳体为超大型空间结构, 且呈非正椭圆体球,跨度大,技术复杂,施工空间 定位测量难度大。二是工程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地下水丰富,承压水头高,基础超常埋深,属北京 地区之最,对建筑物防水抗渗技术要求高。三是结 构平面复杂,呈椭圆状布局,曲线墙体较多,由多 种结构体系组成。平、立面布置交错,分界、分层 不规则,无标准结构层,不利于模板周转使用和平 面分区流水。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戏剧场
END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戏剧场戏剧场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戏剧舞台舞台采用由镜框式舞台到伸缩式舞台的可变化形式设有主舞台左右辅台和后舞台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国家大剧院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9.4万平方米,由北 侧(201区)、中心(202区)以及南侧建筑(203区)三部 分构成;202区作为主体建筑,其外观为一个超级椭 圆形壳体,内部设有2416座歌剧院、2017座音乐厅、 1040座戏剧场。三剧场的地下部分结构相连,地上 部分结构相对独立。椭圆形壳体四周有水池环绕,水 池面积达35000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建筑最大 埋深为32.5米,地下最底层位于-21.89米,歌剧院舞 台下最深处标高层为-27.5米。该工程建筑等级为特 级,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结构形式为框架剪 力墙结构,椭圆形屋顶采用钢结构壳体,内部无支点。 椭球形壳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环梁支撑,钢结构壳体 外饰为钛板,中部安装玻璃。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国家大剧 院内有三 个剧场, 中间为歌 剧院、东 侧为音乐 厅、西侧 为戏剧场, 三个剧场 既完全独 立又可通 过空中走 廊相互连 通
歌剧的结构组成

歌剧的结构组成歌剧可是一种超级有趣的艺术形式呢!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拼图,有好多不同的部分组成。
1. 序曲序曲就像是歌剧的小前奏,是在正式的剧情开始之前演奏的音乐。
这部分的音乐很有特点哦,它可以给观众一种对整个歌剧风格、情绪的初步感受。
比如说,要是这个歌剧是那种比较宏大、悲壮的,序曲可能就会用很强烈的乐器演奏,像大管、定音鼓这些,声音低沉又有力量,一下子就能把你带到那种氛围里。
要是是个比较欢快、诙谐的歌剧,序曲可能就会有很多轻快的音符,像小鸟在叽叽喳喳地报喜一样。
2. 咏叹调咏叹调可是歌剧里非常重要的一块呢!这是角色用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独唱部分。
就像是角色在自己跟自己对话,把心里那些藏着的爱呀、恨呀、悲伤呀、喜悦呀一股脑地倒出来。
咏叹调的旋律通常都非常优美,歌唱家们在唱的时候就像在讲述一个超级动人的故事。
比如说在图兰朵里面,公主的咏叹调就非常有名,那高音简直能穿透人的灵魂,把公主的那种高傲又纠结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宣叙调宣叙调跟咏叹调不太一样,它更像是在说话,但又是用唱歌的方式说话。
这个部分主要是用来推动剧情发展的,就像是故事的叙述线。
它不像咏叹调那样有那么优美的旋律,但是却很重要哦。
它可以快速地把故事向前推进,让角色之间进行对话、交流,让观众能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
4. 重唱重唱是几个角色一起唱歌的部分。
这可就有趣啦,不同的角色在重唱里可以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目的。
有时候他们可能是在争吵,那歌声就会像几条交错的河流,互相冲击;有时候他们可能是在分享同一种情感,像朋友之间的互相倾诉,那歌声就会融合得非常和谐,就像美丽的和声一样。
5. 合唱合唱是好多人一起唱歌的部分。
合唱可以营造出非常宏大的氛围,比如在表现群众的场面时,大家一起唱歌,那种力量感是非常震撼的。
在一些宗教题材的歌剧里,合唱还能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就像所有人的声音汇聚成一股神圣的力量,向观众传达着歌剧的主题思想。
6. 间奏曲间奏曲是在歌剧的幕与幕之间演奏的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述:每一部故事都有它的发生、展开和 结束,但剧作家却可以选择整个故事进行 过程的任何一点作为叙述的切入。
开场:无论何种述点,故事一经开始,就应该告诉 观众,戏里主要任务是什么?他们在哪里?这故 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场面:第一幕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的场面 1、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歌剧,通常选择能显示出故
第三章 歌剧的结构形式
一、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
戏剧是诉诸于形象的艺术,时间的具体内 容对作品来说十分重要。
一个无论怎样复杂或简单的故事,总是包 括了呈示、发展和结束三个阶段,以平衡 作为重要审美标准。
体裁 情绪 循环
二、歌剧的宏观结构原则
分幕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歌剧,所用体裁不 尽相同,歌剧的分幕形式亦有所不同。
所谓循环交织,即在这样的结构中有一个 或几个轮番出现的核心,这个核心可以是 多种多样的,或是素材,或是调性,甚至 某种织体也能成为这样的核心,在核心及 其反复之间则插入其他素材,形成结构。
素材循环:这是一种以曲式结构体现的秩序,
作曲家精心把音乐素材和剧情的进展结合起来, 形成曲式结构。
调性循环:调性是传统作曲家音乐思维的基础,
悬念:戏剧中常利用某些细节,造成悬念 线索。
推进:戏剧的发展,也应当由浅入深,使 高潮在逐渐发展过程中推出。
结局(历史剧、戏剧、正剧)
尾声:是一种短小的场面,表明故事情节
在完结后主要人物的情况。
四、素材交织秩序
(一)套曲结构
全剧套曲结构
幕内套曲结构
(二)循环交织结构
17、8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分三幕,趣歌剧 分两幕;19世纪法国大歌剧分五幕;威尔 第的歌剧以三幕或四幕为主;瓦格纳的乐 剧多用三幕。
情节
歌剧在宏观结构上是按照戏剧的方式,即 按情节划分段落的,通过这样的手段,使 时间的叙述既集中而又有阶段性。
三、发展程式的结构功能
开场白
常见于17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这 是安排在歌剧正式内容之前的部分,通常 是演唱一段赞扬赞助人的音乐,表示鸣谢, 以后转为含某种寓意的前言。
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即是一例。 这部连续剧由《莱恩的黄金》、《女武 神》、《齐格弗里德》和《神界的黄昏》 组成。它们的情节是连贯的,但各剧又可 独立演出。
事发生的环境而情绪又比较活泼的场面作为开始。 2、以紧张度强的场面或口人心弦的悬念开始,虽无
繁华场景和群众陪衬,但观众立刻被戏剧气氛所 吸引。 3、史诗性作品,往往通过合唱的气势,增强作品的 严峻感,并且以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表示作曲家 对历史事件的态度。 结束
展开
性格:歌剧中人物就像器乐曲中的各个主 题。
调性布局是组织音乐素材的重要依据。
织体循环:作曲家将乐队演奏或是合唱的表演
作为一种贯穿因素而把各种音乐素材编织起来。
拱型结构:以首尾呼应为特征的拱型结构运用
可大可笑,全剧宏观上的拱型结构是跨越中间幕 景部分的音乐素材再现。
五、连续剧与组合剧
有时因为某些神话或史诗性的剧情篇幅庞 大,作曲家就采用连续歌剧的形式加以表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