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气象-《评苍穹之昴》四则
外国人眼中及慈禧太后

外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摘要:慈禧,这个晚晴一代的政治核心人物,生活于紫禁城的高墙大院之内,让外界人感觉有些神秘,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以臭名昭著的晚清封建地主阶级总头子、大卖国贼的丑恶形象出现于书报、广播和荧屏的。
近年来,史学界对慈禧的评价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将其放入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从而逐渐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然而在晚清时期,因为局势的变动,倒有不少外国人更有幸近距离接触慈禧,了解生活里的慈禧,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慈禧太后。
关键词:晚清、外国人、慈禧太后一、慈禧太后简介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姓叶赫那拉,出生于,也有说法生在山东。
满洲镶蓝旗也有说法是汉族人,后抬旗入镶黄旗。
其先祖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
父惠征,曾任XX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
玉牒(皇族家谱)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乳名兰儿,在那拉家族中,慈禧被称为杏儿,故称叶赫那拉,(一说太后为汉人,是惠征出钱买的女儿来顶替自家的女儿)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
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
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
(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东宫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后册封懿嫔。
1856年3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诏晋封懿妃。
未几又晋封懿贵妃。
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憔悴,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
并任命怡亲王载垣、X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
年号“祺祥”,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帝、光绪帝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
长期以来,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
在人们的心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
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
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
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慈禧

• 负面评价 • 1.个人的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 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 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 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 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 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 2.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 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 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 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 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慈禧虽然政 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以上列举的数 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 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但继续战争 的结果虽然会击败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法国,或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 尽的日本,使中华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 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慈禧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 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此外慈禧个人于 早年当政之初尚知节俭与励精图治,但后来即日渐奢靡。举凡重修圆明园(后 为恭亲王等大臣所阻)、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与筹办万徇寿诞等均耗费大 量银两。上述之事虽非均由慈禧之意而兴,但对于皇帝及臣工等对其进行讨好 之作为,慈禧并不加以劝止却反而多有纵容。甚至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 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无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 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闭。
谈《苍穹之昴》对清宫剧的几点突破(转)(精)

谈《苍穹之昴》对清宫剧的几点突破(转)近日,由中日首次合作的电视剧《苍穹之昴》在北京卫视热播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这部根据日本文坛巨匠浅田次郎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历史剧,不仅艺术地再现了清末宫廷争斗的疑云、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还实现了对当下清宫电视剧创作与运营的几项突破创新。
一、主题的“人性化”倾向近年来,清宫剧一直是为人所诟病的对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荧屏上的清宫剧就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面是以《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为代表的为专制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作品;一面是以《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等为代表的走戏说路线、博人一笑的作品。
两类剧作由于主题上的某些片面和偏激招来了学界、业界以及观众的批评。
《苍穹之昴》则反其道而行之,以彰显人性为思想切入点,对主人公慈禧的人性刻画自不待言,另外两位男主角梁文秀与李春云的形象展示也以性情维度为主,不同的人格特质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以两人在朝廷中的不同命运为线索,一方面细致描写了梁文秀与张夫人、春筠、玲儿的感情纠葛,与杨喜桢的师生情意、与春儿、顺桂的兄弟情义等;另一方面精彩刻画了李春云与安德海、慈禧等建立起的别样亲情。
尤其是后者成为剧作的一大亮点,李春云凭借一颗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只身来到最为复杂险恶的皇宫之中,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至情至性使周边油滑、世故甚至凶恶、阴毒之人为之服膺。
从而让一切“恶”在“善”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一切“假”在“真”面前都只能退避三舍。
虽然这只是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的真实”,但它显示了美好人性的伟力与光辉。
这与以往清宫剧或者以“政治”为中心、或者以“娱乐”为宗旨的两极化理念大不相同。
在艺术作品中,“人”的因素永远是根本性因素,因此对于人性的书写也最能够使得观众与之产生共鸣。
二、对“反面历史人物”的正面展现这里的“反面历史人物”,是指现阶段大众约定俗成、大体对其持负面评价的历史人物。
其中,慈禧便是距现今最近的“反面历史人物”之一。
浅田次郎历史小说《苍穹之昴》中的“慈禧”形象解析

浅田次郎历史小说《苍穹之昴》中的“慈禧”形象解析作者:李同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摘要:浅田次郎的《苍穹之昴》是第一部由日本本土作家创作的中国近代史题材的历史小说,它从异国人的独特视角出发,打破了中国文学对慈禧形象塑造的“脸谱化”和单极化的一元模式,展现了慈禧“人性化”的另类的一面;同时,作品对慈禧的误读也印证了异民族、异文化之间相互认知的局限性。
关键词:浅田次郎;《苍穹之昴》;慈禧;误读;历史观作者简介:李同艳(1979-),女,山东滨州人,硕士,天津财经大学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01《苍穹之昴》是浅田次郎的第一部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也是最成功的一部。
小说以慈禧太后为核心,以戊戌变法为压轴,以李春云和梁文秀两个小人物的命运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跌宕起伏的晚清风云画卷,成为日本当时乃至十几年来的畅销巨著。
本文试图从小说题材和人物形象塑造两个方面来考察作品的创作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浅田的中国史观及其对慈禧形象的误读。
一、以中国近代史为题材的选题特色在日本,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创作传统由来已久,然而绝大部分作品的取材范围局限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题材的作品屈指可数。
那么,浅田为何另辟蹊径,舍古求近,把创作题材限定于中国近代史呢?首先,他在谈及自己的创作动机时说:“很多日本人不了解中国,日本人只知道中国古代历史,知道中国近代历史的日本人就不多了。
我们总说要日中友好,那就应该对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历史有一个相互了解。
”其次,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日本社会对中国的关注空前高涨,日本人越来越希望了解一个全方位的中国,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对中国古代史的了解,对中国近代历史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几个方面的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浅田的作品题材取向。
二、“脸谱化”到“人性化”的人物形象重构除了作品的题材特色之外,小说还塑造了一个另类的“慈禧”形象。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越太 南后 ,五 谅旬 山万 一寿 役, ,则 而为 安甲 南申 之, 疆其 土时 无法 。人
攻
不 移 。 盖 以 近 事 证 之 ,
。国寿 记君无 者主疆 按、。 :总各 以统国 此之之 四书使 字,臣 颂而, 太祝亦 后曰莫 ,:不 实万呈 为寿递 确无其 切疆本
。评联 我:” 国“外 之甲, 官辰还 绅十发 士月表 商十题 ,日为 莫,《 不皇万 颂太寿 太后无 后万疆 曰寿》 :至的 万矣时
02 特 殊 嗜 好
特殊嗜好
超级票友
西太后还是个懂戏的超级“票友” ,京剧发展 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在西太后的鼓励下完 成的。正是由于她坚定的支持,原来上不得台面 的乱弹才得以成为压倒所有其他戏曲形式的京剧。
忠实粉丝
慈禧太后还是观音菩萨的忠实“粉 丝”。宫中人称慈禧为“老佛爷”。慈 禧信佛,以菩萨自居,自视为观世音菩 萨转世,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化身, 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以慈禧的面目来 统治这个世界。
历史人物介绍
Historical figures to introduce
——慈禧
历史上 思想上 外交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目 录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生 平 简 介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
~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
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
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
历史记忆与史学的关系研究以慈禧的历史形象为个案

2.从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角度,欧洲宗教战争史的研究可以历史文本和话语的 生产与传播过程。在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启发下,历史学家可以探究历史文 本如何塑造关于宗教战争的记忆,以及这些记忆如何被不同的社会群体所接受 和诠释。例如,历史学家可以分析官方文件、宗教文献和民间传说如何相互交 织,共同构建关于宗教战争的历史记忆。
相互作用:慈禧的历史形象与史 学
慈禧的历史形象与史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慈禧的历史形象 影响了史学的发展。她的形象和事迹成为了史学家们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也激 发了他们记录和解析历史的动力。同时,慈禧的形象还对公众对于清朝历史的 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史学也反映了慈禧的时代。史学家们通过研究历史的各个方面,比 如官修史书、私人笔记、影视作品等,揭示了慈禧时代的历史背景、政治氛围 和社会状况。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慈禧历史形象的理解,也使我们 对清朝末期的历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个案研究:慈禧的历史形象与史 学
慈禧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她在清朝后期掌握了实权,成为实际上的 “皇帝”。然而,关于慈禧的历史形象,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版本。一些人将 她描绘为权力欲望强烈的女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她 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政坛上巧妙地应对各种挑战。
历史记忆与史学的关系研究以 慈禧的历史形象为个案
01 引言
目录
02
个案研究:慈禧的历 史形象与史学
03
相互作用:慈禧的历 史形象与史学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历史记忆与史学的关系研究—— 以慈禧的历史形象为个案
引言
历史记忆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记录着人们的过去,还影响 着人们对现在的认知和理解。而史学作为一门研究历史的学科,一直在努力探 索历史记忆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在中国近代史上,慈禧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 物,她的历史形象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其所处时代的理解。因此,本 次演示将以慈禧的历史形象为个案,深入探讨其与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苍穹之昴苍穹之昴在日本的评价.doc

苍穹之昴苍穹之昴在日本的评价摘要:艺术表现形式中,电影电视剧具有各种艺术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而镜头是影视剧的唯一表现形式和依托,它运用演员的动作,人物的语言,场景的布置等等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也将观众带入一个与众不同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画面;色彩;镜头语言;视听艺术影视摄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是以剧本为基础,再经过以导演为核心,联合摄、录、美、表、音乐等主创人员进行二度再创作的艺术作品。
因为摄影师肩负着把导演创作意图以及所有主创人员创作意图体现为银幕形象的重任,故摄影师的水平高低决定了,要么把创作成果完美地体现出来,为荧幕形象增色,要么使一切创作黯然失色。
一、完美的视觉盛宴完美的视听艺术是根本。
我们都知道,镜头画面是影视剧的根本组成,没有光影就构不成画面,没有光影、色彩、声音的衬托就无法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拍摄电视剧《苍穹之昴》的过程中,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摄影在影视剧中的重要作用。
视觉的冲击对于观赏者是第一要素,所以准确的诠释导演的创作意图,完美的呈现演员的表演是作为摄影师的我谨记于心的工作。
当然,这不仅要求我在拍摄中熟练的掌握机器,更要熟悉剧本的内容,掌握人物的性格和发展动向,才能做到准确的诠释剧情。
在拍摄电视剧《苍穹之昴》中慈禧太后把光绪皇帝软禁到瀛台这段戏时,剧本中只是“在深夜中,她自己也越发的感到孤独无助。
”这一小段简短的文字,但是怎样才能更深刻的表现出慈禧的孤独无助,成为了大家的一个难题。
要让一段文字呈现立体的视觉效果,这是导演和摄影师的工作人员的二次创作过程。
我尝试站在夜深人静的拍摄现场,想象着偌大的皇宫没有禁卫军,没有太监,也没有宫女,只有一个行将入土的老人,慢慢的从灯火通明的皇宫走出。
她站在大殿前广场,仰望天空,祈祷苍天保佑她的大清国,不被外国列强欺负蹂躏。
可是一切都晚了,也完了。
渐渐的,我对于这场戏的想法变得清晰。
在得到导演、演员等的认可后,完成拍摄的效果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慈禧 读后感

慈禧读后感《慈禧》是一部讲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光绪和他的祖母慈禧太后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其精彩的叙事和深刻的历史背景而闻名。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也对中国历史上的这段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小说中对慈禧太后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
慈禧太后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慈禧太后的描写,展现了她的权谋和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她的悲剧命运。
慈禧太后在小说中的形象非常丰满,她的种种举动都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阅读小说,我对慈禧太后的性格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能够理解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小说中对清朝末期的历史背景的描写也非常生动。
清朝末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外国侵略等问题层出不穷。
小说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描写,使我对清朝末年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我更加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和挣扎,也更加能够理解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最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也非常精彩。
小说中光绪和慈禧太后之间的纠葛、权力斗争、宫廷阴谋等情节都非常吸引人。
通过阅读小说,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阴谋和宫廷斗争的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紧张和刺激。
故事情节的紧凑和引人入胜让我对这部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让我对中国历史上的那个时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慈禧》,我对中国历史上的那个时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慈禧太后这一历史人物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让我对这部小说印象深刻,也让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仅是在享受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是在了解一个丰富的历史。
这部小说让我不仅仅是在享受阅读的乐趣,更是在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
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读到这样优秀的历史小说,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梁文秀相关历史资料

梁文秀相关历史资料
之电视剧介绍
《苍穹之昴》是NHK和中国华录百纳联合出品的清代宫廷剧。
由汪俊执导,田中
裕子、余少群、余少群及周一围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了一个靠捡拾街道上冰冻的牛粪马粪维生的穷小子春儿,遇到了占星师白
婆婆,白婆婆说他是天上的昴宿星降生,他的命与乾隆、秦始皇一样,未来将“尽取中
国一切财宝纳入囊中”。
她的预言,支撑着苦命的春儿活下去,当他兄长死于饥饿后,
他自阉入宫,经过一番奋斗与卖命,成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接替李莲英之位,白婆婆
的语言似乎真的应验了,然而他却不经意地被卷入政治的漩涡。
之人物介绍
他是静海县乡绅之子。
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中了状元,面对大清国笼罩在迷雾当中
的未来和动荡不安的紫禁城,他希望改变古老陈腐的体制,通过改革运动为国家带来新风。
梁文秀心怀大志,有勇有谋,深得皇帝的信任,面对大清国笼罩在迷雾之中的未来
和时局的动荡,他希望改变古老腐朽的体制,为国家带来新风。
他时刻谨记母亲临终时的
遗愿:做一位一心为百姓的好官。
剧中描写了梁文秀与皇帝之间的君臣之情,与春儿之
间的兄弟之情,与张夫人之间的恋人之情,与妻子青筠之间的夫妻之情等等感人的情谊,
情节扣人心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慈禧有什么离奇的故事

慈禧有什么离奇的故事慈禧是清朝晚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她的生平充满了许多离奇的故事和传说。
本文将为您揭示慈禧的一些离奇故事,带您走进这位历史人物的奇妙世界。
1. 浴血宫廷据传,慈禧年轻时身穿红衣出宫偷偷与侍卫约会。
一次约会中,慈禧发现了一件惊人的事情,皇宫中出现了大量血迹。
她追寻着血迹,进入一间宫殿。
在那里,她惊讶地发现,宫中发生了一场残酷的屠杀。
慈禧当时对此事感到震惊,对这种残忍的行为产生了憎恶之情。
这一经历也成为她后来努力改革的一大动力。
2. 穿越时空据传说,慈禧曾有一段神秘的穿越时空的经历。
在一次夜晚,慈禧在床上突然感到头晕目眩,随后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她见到了许多奇怪的事物,听到了未曾听过的声音。
她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女性穿着非常前卫的服装,而男性也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打扮和生活。
这个穿越之旅让慈禧对未来充满了好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对现实的看法。
3. 特立独行的慈禧慈禧是一位非常特立独行的女性。
据传,她经常在深夜离开宫殿,穿着普通人的服饰,与普通人一样游走于市井之间。
她喜欢到街头巷尾的小摊上买些小玩意儿,与摊主们聊天,甚至还会拿出自己亲手绣制的鞋子送给她们。
这种与百姓亲近的行为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也为慈禧赢得了一些人民的支持。
然而,这种与权势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引发了不少传言和猜测。
4. 不老仙丹的秘密有关慈禧的传说中,还流传着一则奇异的故事。
相传慈禧年轻时曾得到一种不老仙丹,据说只消服下,便可保持永葆青春。
这个传说引发了许多臆测和揣测,人们对慈禧的美貌和长寿充满了好奇。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难以考证,但它成为了许多关于慈禧的传奇故事中的一部分。
5. 至死不渝的爱情除了纷繁复杂的传奇故事外,慈禧还有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据说,慈禧年轻时曾与一位宫廷画家私定终身。
这位画家为慈禧画了许多美丽的画作,而慈禧也深深爱上了他。
然而,由于身份和环境的原因,他们的爱情最终无法圆满。
心门一入深似海——观《苍穹之昴》

心门一入深似海_____ 一瞥“阿信”演的慈禧□逄春阶—提起田中裕子,可能有人不知,但一说“阿信”,40岁以上的人都像对高仓健、三浦友和、山口百惠一样耳熟能详,其形象至今沉淀在记忆深处。
1983年,田中裕子在电视剧《阿信》中演的阿信,让她家喻户晓。
而今,“阿信”摇身变慈禧,可圈可点。
我想,随着《苍穹之昴》的热播,“阿信”之名会再度被记起。
慈禧太后,刘晓庆演过,斯琴高娃也演过。
她们突出的是慈禧太后的“凶”和“恶”,塑造的是一个铁血、冰冷的鬼魅形象。
演出这个模样,除了演技上的原因外,不能忽略拍摄时的历史语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慈禧太后这个人物的把握,可能越来越接近真实。
我想,如果现在让刘晓庆再演慈禧,会是另一个样子。
刘晓庆没做的事情,田中裕子替她做了。
先说说《苍穹之昴》中的“昴”,这个字不常用,一不小心就看成“昂”了。
我查了《辞海》查《辞源》,明白了个大概。
昴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据说“昴”是一种命运之星,被昴星照命者通常能力无边。
传说汉相萧何为昴星之精降生。
《苍穹之昴》便是以戊戌变法为背景,围绕慈禧太后、大臣梁文秀以及小太监春儿这几个所谓“昴星人”的命运而展开。
田中裕子演的慈禧,是在斗心,与皇帝、皇后斗,与太监、宫女斗,与大臣斗,与自己养的宠物斗,还与死去的乾隆皇帝斗。
比如,选皇后,她的标准是才貌皆不出众者最合适。
也就是暗示给光绪皇帝选她的侄女喜子,可是皇帝不喜欢,要选另一个,在选皇后PK 现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也 PK 开了,当皇帝走向自己心仪的女子时,慈禧眼里喷着寒光,紧闭的嘴唇微张,甩出一句:“皇帝!”竟然把光绪帝吓得额头沁汗,立即改变了主意,按她的选择走向了喜子。
慈禧仅吐二字,就把事摆平了。
慈禧为什么不明说呢?她说得明白:“明说就没有意思了,皇帝从四岁就跟我过,连我的旨意都不明白还行吗?”皇帝想亲政,慈禧太后不想放权,她找荣禄出了个主意,不垂帘听政了,来个“训政”,效法乾隆,在年迈时禅位给儿子嘉庆,但仍以“训政”之名,握有实权,大事还得汇报,合自己心意的,就点头,不合自己心意的,就否决。
影评文章苍穹之昴观后感

影评文章《苍穹之昴》观后感假期中,我一直在看一部由中日合作的一部电视剧,叫《苍穹之昴》,看这部剧的原因一是因为此剧的原著作者是日本人,二是剧中的慈禧太后是由日本著名的演员田中裕子扮演,我很好奇,想看看日本人眼中的慈禧是什么样的人,但是看完此剧我发现,出彩的不仅仅是慈禧这个人物,还有其他的人物,如春儿、梁文秀、张夫人、光绪帝、珍妃等等,这些人物被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演绎的入木三分,我很喜欢。
首先谈谈田中裕子扮演的慈禧,我想,除了形神具备外,我实在想不出其他词来形容了,慈禧这个人物曾经被很多演员演绎,但我认为田中裕子的表演却是超越了所有以往的慈禧形象,不说田中裕子的扮相与历史上慈禧惊人的相似,更重要的是她把慈禧不同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现了多面化的慈禧,真正把慈禧还原成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人,这样一来,也更能让人客观的了解慈禧,而不是单从一方面认识这个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以前,只要提到慈禧,我除了憎恨,没有别的感情,但是看了《苍穹之昴》后,对于慈禧,我有了不同的认识,除了憎恨外,还多了其他情感,我也说不上来,或许是多了份同情、可怜之情吧,其实想想,她也是一个人,她也有普通人的情感,想想她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可以说人间的悲剧她几乎都承受了,孤家寡人生活在深宫之中,看似高高在上,其实却很凄凉,如果单单从这方面去看慈禧,她确实可怜,但从另一方面,从政治角度去看她,她真的是非常可恶的。
其实这部剧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慈禧,这两个方面分别是通过两个人的角度去看慈禧,这两个人就是梁文秀和春儿,正是从这两兄弟的眼光中,让人们认识到不一样的慈禧,梁文秀眼中的慈禧是权欲很重、心狠手辣、玩弄权术甚至没有人性的慈禧,而春儿眼中的慈禧却只是有个有些孤单有些寂寞、爱美、喜欢看戏、有些任性,只要哄哄她就开心的老太太,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也是因为这不同面的慈禧引起,我只能说,春儿和梁文秀都太单纯了。
不得不再次赞一句:田中裕子演得太棒了,她的一举一动,哪怕是面部很细微的变化,都能让人感受到慈禧的威严,她的眼神透着寒光,让人不敢直视,可是在面对自己的儿女和春儿时,也会露出慈祥的笑容,关于慈禧对光绪帝的感情,通过此剧,我有了不同的认识。
苍穹之昴——慈禧_初中作文

苍穹之昴——慈禧有的人说她是亡国的刽子手,也有人说她是苍穹之昴,高贵,美丽。
却又干练果断,心狠手辣。
那时的大清国,已经不复康乾盛世的雄威。
鸦片遍地,民不聊生。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27岁的慈禧,刚刚登上权利的顶峰。
成为大清朝的圣母皇太后,名副其实的掌权者。
对于慈禧这个人,历史上褒贬不一。
一方面,她为体弱多病的咸丰生下了独子同治帝,为大清朝延续了血脉。
而且在咸丰死后,她以一个政治家的冷静,处死了那些居心叵测的顾命大臣们。
巩固了她和年幼的同治帝的权利和安全。
另一方面,她却大肆铺张,“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使整个中国处于风雨飘摇,水深火热之中。
慈禧,她是一个醉心于权力的女人,她毕生都活在追求与巩固权力之中。
以至于被它蒙蔽了双眼,根本无心去打理一塌糊涂的政事。
这就是她最大的弊端。
其实仔细想想,她还是分得清大局的。
当初光绪皇帝要发动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的时候,她也是毅然同意的。
因为这有利于整个大清。
而当光绪恢复了一系列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机构,例如上书房,军机处时。
她开始警觉了,她感觉皇帝已经逐渐脱离了她的统治,作为一个野心家,她断然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
一旦光绪重新掌权,她必定没有活路。
1 / 2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人,她的心里必定是不服气的。
所以她几乎疯狂的敛财,圆明园刚刚被毁,另一头颐和园就迅速的建立起来。
她用无数的物质财富,来向世人宣告她的高贵。
大殿前的汉白玉雕塑,变成了凤凰在上,蛟龙在下的图腾。
而曾经屹立东方,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中国。
却在她的统治之下,被西方小国们任意欺侮。
其实,大清国,在乾隆之后已经逐渐外强中干了,历史需要的,只是一个王朝的终结者而已。
慈禧,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个传奇式的女子。
她既是一个在历史上遗臭万年的,腐朽的统治者,却又是那苍穹之中最闪耀的一颗昴宿。
2 / 2。
日本百万字巨作《苍穹之昴》中文版首发

● 张笑 天 称 尝 到 了 网 络 写 作 的 甜 头
去 年 在 “ 十 作 协 主 席 网 络 擂 台赛 ” 中 , 张 笑 三 不 愿 冒险 试 水 写 歌 词 部 分 。 据 麦 克 尤 恩 自 己透 露 , 《 罪》 歌 剧 版 的 改编 由 他 本 人 和 音乐 家 迈 克 尔 ・ 赎 伯 克利 、诗 人 克 雷 格 ・ 恩 一起 合 作 完成 ,伯 克 利 负 责 雷 编 曲部 分 , 雷 恩 负 责 歌 词 部 分 。 这 两 位 合 作 对 象 都
由读 者 投 票 。 爱 尔 兰 作 家 约 翰 ・ 伊 恩 ( h By e 博 J n o n) o
在20 0 6年 以两天半 时间写成 《 穿条 纹睡衣 的男 孩》 初稿,迄今 已在全球销 出约50 0 万册 ,并于20 年被 08 搬 上 银 幕 。 小 说 讲 集 中 营 长 官 的 幼 子 与 营 中 小 囚成 为铁 丝 网相 隔 的 玩 伴 ,借 两 个 八 岁 男 童 的视 角 ,反 映 大 屠 杀 之 残 酷 。 安 妮 ・ 赖 特 、罗 迪 ・ 恩 多伊 尔 、 约
位 。 ”
●《 穿条纹睡衣的 》获选爱尔兰十年最佳小说 男孩
以纳粹大屠 杀为背景 的小说 《 穿条 纹 睡衣 的男
孩》 被 爱 尔 兰读 者 评 为过 去 十 年 来 的 最 佳 小 说 。 此
次 评 选 由爱 尔 兰 的 网 上 读 书 论 坛 伊 森 书 友 会 发 起 ,
以l O年 的销 量为基础 ,开列 1 5 2 部小 说的书单 。交
打 印稿 的 入 之 一 。 麦 克 尤 恩 对 小 说 的 歌 剧 改编 雄 心 勃 勃 ,他 表 示希 望 歌 剧 《 罪》 的场 面 能 非 常宏 大 。 赎 “ 以 肯定 的是 , 歌 剧 《 罪》 不 是 小 打 小 闹 。 如果 可 赎 不 是 大 场 面 ,怎 么来 表 现 3 万军 队 的教 刻 尔 克 大 撤 8
历史人物评析之孝钦显皇后慈禧

残忍?
慈禧曾依靠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 的淮军,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 以及回民和苗民起义。1864年7月19日, 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 京)的时候,分段搜杀,三日之间, 杀害太平军将士十余万人,“秦淮河 尸首如麻”。所谓的“同治中兴”, 是建立在对千百万革命人民残酷镇压 的基础上的。
革 新?
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 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 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我们都 知道洋务运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先进 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创办 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为目标的 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 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两次经历天子蒙尘 两次发动政变 两次指定幼儿为帝 两次重夺垂帘听政大权 面临内忧外患的两困境 两次平叛成功 面临两大恶邻,沙皇俄国和日本 对日战争海陆两大战场双双失败 在洋务运动与保守派两者之间找平衡 在仇外和媚外之间摆动
一个不易的女人 活在不幸的时代里
过着最二的生活
历史人物评析之—— 慈禧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 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 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 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 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 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 母,光绪帝养母。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 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
长期以来,有关慈禧的史学论著和 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的一 面,甚至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 也强加在慈禧身上。在人们的心目中, 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 暴的妖后。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
仰望历史的苍穹,星宿灿烂——一部冷门的影视剧神作《苍穹之昴》

仰望历史的苍穹,星宿灿烂——一部冷门的影视剧神作《苍穹之昴》而此前,另一部豆瓣评分第二的神作再播,《大明王朝1566》,虽然播出时收视率惨不忍睹,但口碑一直好得吓人,也是一部难得的神作。
至于豆瓣评分最高的神作,那大概就是《走向共和》了,记得当初播时我上高中,一集不落全部看了。
当时报纸上批判它的文章很多,说它篡改历史,说它夹带私活,后来它又神奇的被尘封(但我们那的租碟店还是能看到这部剧的全片,直到今天它还在各种网盘上悄悄传播着),但毫无疑问,它的主题,真的是整个民族的心声。
我这次忍不住推荐的电视剧“神作”,则比之前更不起眼,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更小,但,依然无损它的“神”。
而它描写的历史,和《走向共和》当属同段,只是视角不同而已。
那还是2010年的某一天,我一个人在酒店中百无聊赖的换着台,突然瞥到一出我最讨厌的清宫戏,居然色调、造型、场景、器物的搭配和整部剧的景深都是我喜欢的感觉,于是忍不住就多看了几眼。
电视剧的名字叫做《苍穹之昴》,一部中日合拍的清宫剧。
这个名字很特别,带着神秘,又有几分深邃,放在风云变幻的清末,虽然一开始觉得有些奇怪,但仔细咀嚼,却竟然觉得有几分不可思议的暗合。
那个孕育着无数风云人物的清末,可不就是一片闪烁着汹涌暗潮却不知未来如何的茫茫苍穹吗?就因为多看了那几眼,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居然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沉浸其中:年少的殷桃原来那么美,刚出道的张博演技居然那么好,周一围的眼神居然那么清澈,余少群的唱戏扮相居然这么正宗……科班出身的余少群的扮相,真是除了张国荣之外我见过的最美的了。
然后,我才蓦然惊觉,原来我在看一部久违的神剧啊。
还好没有错过。
在当时,真是一个演员也不认识。
直到今天,这部剧中的演员也没有什么升到一线的,除了赵丽颖——当时她在剧中的角色,只是女四甚至女五号。
那时的她,满是少女的青涩,可曾想到未来会有大红大紫的那天?只是剧中的她,确实没什么特点,只是一味单纯生涩,但现在想来,只怕赵丽颖很难再得到如此纯净的角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禧气象-《评苍穹之昴》四则慈禧气象-《评苍穹之昴》四则前言:博联经历是一个荒唐的经历,出于与知识界的交流,笔者冒然进入这个自命为精英论坛的所在,但是很快地发现这个论坛其实是目前中国社会渣滓的集合地,充斥其中的是种种污浊的邪说。
在这里我碰到了来自京津的太监谱系,也碰见到来自港台的自由亚洲分子。
但是,恶劣的环境磨砺智慧,在这里我参悟了“民主”的劣根性,有了更深刻的对社会的理解;在这里笔者也完成了一些值得一读的文章,评《苍穹之昴》四则即写于此,于此保存。
情为昴?――评《苍穹之昴》(1)昴者何也?《说文》曰:西方宿,六星,其形促聚。
为什么不说“苍穹之牛”或“苍穹之斗”呢?没有回答,只有那个东方的巫婆在呼叫――怆人的呼叫,呼叫在春儿痛苦万状的时候。
也许还能听到谭嗣同的呼喊:“一昴星,何以能摄天河圈内所有诸恒星?”(《以太说》)以谭嗣同的性格,估计也是发自内心的、愤怒的疾呼。
何谓昴?昴为何!断断续续地看了《苍穹之昴》,心中的感慨油然而生,历史说的是过去,作家说的是现在,我们依然迷离。
一、情为昴?《苍》剧之中的情,最深刻地体现于那个名为春儿的小太监。
在笔者的印象里,《苍》剧最初的惊心动魄就在于一个可怜的男孩子的自宫。
老实说,不知道什么叫做“宫”,司马迁是受了腐刑的,他写了《报任安书》心情极其激愤,“宫”一定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金庸是写了自宫的,就在《笑傲江湖》里,不过是与野心有关,现代中国人的心境常常有一种麻木,于是有了种种戏说。
真正知道自宫,是从《苍》剧中看到的,那种肉体上的痛苦是笔者难以想象的,那个东方的巫婆悲怆地呐喊――大约,那种对生命残害的痛苦和悲恨只有以人神共愤的方式才能表达。
不能不佩服《苍》,这种表达胜于千言万语。
《苍》剧之中关于情的描述许多,主要是围绕梁文秀而发生的――一个高明的作家不至于“杂能旁魄而无用”,据说梁文秀已然成为年轻女观众的梦中情人,可见人心一也。
不过,情固为一,而层次并不同。
在政治层面:大学士杨喜桢于梁文秀的情是寄托了一种希望;皇帝光绪于梁文秀的情是倚之为股肱;慈禧于梁文秀的情是收为己用;顺桂、王逸于梁文秀的情是志同道合;记者冈圭于梁文秀的情则是对中国维新的同情。
在情感与理智层面:杨喜桢之女杨青筠对梁文秀的情是自己的欣赏与父亲希望的重合,尽管后来两人情投意合,但是真正于观者印象的儿女情长并不多,有很浓的政治联姻的味道;张夫人对梁文秀的情是最为丰富的,不仅仅体现于张夫人与梁文秀共绘的那一幅“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更在于,表现了那一个矛盾激化的时代中的真诚人性。
编剧似乎在暗示,中国的戊戌变法并非不能成功,如果张夫人与梁文秀能够联姻,不但成全了一对痴情少年,而且由于他们具有中间环节的作用,能够弥合慈禧、光绪母子之间的矛盾,主导变法将不是康有为一伙,而是张夫人与梁文秀。
这是多么令人憧憬的前景啊。
在人性层面上:母亲、春儿和玲儿于梁文秀的情感是最为纯粹的,所谓情感,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非理性,正是因为这一份纯粹,真挚的情感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在孟德斯鸠看来,“人们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爱慕”是构成人类社会基础的三大自然法则之一。
所谓情,即是这种“自然的爱慕”,难怪西方启蒙运动时代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我爱你,与你何涉?”情是内在的,是一类本来;情是非理性的,是一类纯粹。
情是否就是《苍》剧中的昴?作者把西方启蒙时代的思维贯注于之,让一个东方的巫婆发出惊心动魄的呼唤:回来吧,我们的人性;回来吧,人间真情。
不仅仅是那个东方的巫婆在呼唤,沦为乞丐的老太监安德海也在呼唤,要不他就不会看到“李春云”三字,就一改拒绝的态度收春儿为徒;不仅仅是老太监安德海在寻觅,那个专横跋扈的老太后慈禧也在寻觅,否则她就不会因为藏头诗中有“春儿”字样放了春儿一条小命。
安德海与慈禧于春儿的关爱,只縁于一块慈禧想要的石头。
慈禧是在寻觅一块被称为“龙玉”的石头,这块石头有一个特殊的魅力,它能够引导大清盛世。
但是“龙玉”不见了,梦幻中的慈禧数次遇见了创造大清盛世的乾隆,可是这个真正的老祖宗却讳莫如深。
“龙玉”在那里?大清有救吗?慈禧如此苦心孤诣地自问。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龙玉”终于为春儿找到了,并且掌握在慈禧手里。
可惜的是,慈禧看不到“龙玉”的灵验,或者说她发现自己不是能够主导大清命运的人。
这时候的慈禧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把“龙玉”交给光绪或者是其他人,看看谁能够让“龙玉”显灵,能够让“龙玉”显灵的人才是真命天子;其二,放弃“龙玉”,也就是放弃大清复兴的希望。
在《苍》剧中,“龙玉”的寓意是深沉的。
“龙玉”的寓意是什么?就是春儿的那一份真情,也是母亲对梁文秀临终的嘱托,而张夫人、杨喜桢、光绪、顺桂、王逸和记者冈圭的情都体现于其间。
春儿的那一份真情是普通的,同样是清人的郑板桥有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因为有普通人的心境,最后也只能离开官场卖字画去了。
大约50年后,又有一个诗人龚自珍遇上一群求雨的普通人,应约写了一首《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是很有普通人的心境的,他与魏源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都黯然神伤于那个时代。
大约又过了50年,龚自珍的孙子龚半伦带了一群洋人火烧了满清的巢穴圆明园。
其实笔者也赞成慈禧的想法,“龙玉”只是一个传说,因为乾隆时代也不是什么盛世,郑板桥和龚自珍不都经历了乾隆朝?在整个满清朝,“龙玉”都只能是一个传说,这是笔者写《从明治维新到平成维新》一文的基本观点。
与《苍》剧不同之处在于《苍》剧是面对,《从》文在陈述。
慈禧于是决绝地选择了其二,如同她的祖先们一样。
慈禧并非不知道“龙玉”的寓意,她思考了,但是,在最后的时候她只给了春儿一个人的自由,却不给光绪以自由,更不给中国以自由。
春儿独坐在母亲的坟前,那一分人间真情仍然埋在那一坟土堆里,那个东方巫婆仍然在呼唤,那个声音如此悲怆。
深潭似的夜空中有数点星光,那是不是昴?我不知道。
壶公评论写于10-04于麒麟山麓心为昴?――评《苍穹之昴》(2)《苍》剧有许多画龙点睛的旁白,例如第一集中,当春儿在舞台上驰骋疆场,文秀旁白:“春儿,我的好兄弟,几年前你还是村里人,称作拾粪的那个小李子。
如今你却风采奕奕地站上了台,成为老佛爷心目中的焦点,而我也站在另外一座舞台上,能让我一展抱负,梦想成真的戏台。
”文秀深情地回顾:“记得当年,我也只是一个乡下孩子,成千上万进京赶考的举人当中并不起眼的一个,京城的宏伟繁华让人目瞪口呆,后来我才知道,人生的风云变幻更加让人眼花缭乱。
”文秀回顾:记得经过宽阔的天安门,你问到:“大哥,皇宫里有谁啊?”我说:“有太后老佛爷,当然还有皇上。
”你问到:“那谁的官大呀。
”我答:“傻春,皇上是一国之君,太后只是皇上的娘,当然是皇上大了。
”我直到现在才明白:“春,对不起,傻的是我,没想到我们的命运竟然会和那对母子的命运紧紧纠缠在一起,而且那不止是我们的命运,也是天下人的命运。
”这个乡下孩子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命运,他考中状元,重用于天子,他决心实现母亲临终的嘱托,以天下为己任。
悠悠的旁白是他的心声,充满了庆幸、希冀、勇气和惆怅。
清史没有梁文秀这个人,当笔者看到纵横捭盍于舞台的这个清末皇朝枢纽性的人物的时候,想起宋理学五子之一的程颢的一句话:“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一作性便是天。
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上)这并不是好懂的一句话,程颢解释:“尝喻以心知天,犹居京师往长安,但知出西门便可到长安。
此犹是言作两处。
若要诚实,只在京师,便是到长安,更不可别求长安。
”一般认为,陆王心学应该追溯于程颢此言,但是心学有到长安的许诺,却没有指明到长安的路径,于是让后人碰了很多壁,到了清初,成了明亡替罪羊。
不过,《苍》剧编剧似乎聪明了许多,不只是用一辆破马车把三个乡下孩子拉进了北京城,而且让一个老举人的魂附于梁文秀的身上,让梁文秀成了状元,于是一棋活全盘皆活。
说到底,梁文秀是与程颢、陆王一路的,只揣着一颗真诚的心从乡下来,到帝王的舞台上去。
读了文秀的文章,认为他正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文秀在考场结识了顺桂和王逸,三人志同道合,成为朋友。
对母亲——他尽心竭力梁文秀的生母是一位有钱人家的丫鬟,当他得知自己真实身世,找到自己母亲时,母亲已经病重,临终之前,留下遗愿,要他好好读书,考取官职,做一名真正为百姓的好官,要他为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而努力,从此,梁文秀便时刻以天下百姓的幸福为己任,在他为国家尽忠的同时,时刻不忘母亲临终的嘱托与承诺,对国家——他鞠躬尽瘁梁文秀是大清朝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为了挽救大清朝的命运,他积极支持皇帝维新变法,力图以变法兴国,以改变人民的生活,他不顾生命安危,与“慈禧太后”树敌,在力荐皇帝“兵变”失败后,救国无忘的梁文秀痛心欲绝,甚至屡次放弃逃亡日本的机会,一生心系国家与百姓,他对国家的厚爱与执着,实在令我们现代人动容。
对兄弟——他不惜生命《苍穹之昴》中展现了两段感人的兄弟情义,一是梁文秀与春儿之间并无血缘关系的“手足之情”,其二是梁文秀与皇帝之间超越君臣的兄弟情意,剧中,梁文秀每每看到春儿在皇宫内的成就,总是会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欣慰,时刻牵挂着他好兄弟的安危,对于皇帝,他更是情同兄弟,不惜生命。
对爱人——他有情有义周一围在剧中与殷桃联手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美丽却没有结果的爱情,深深感动了观众,虽然不能相守,但是他们都把对彼此的爱珍藏在心中,两人也曾想到过放下一切远走高飞,但是他们都拥有比爱情更重要的责任,梁文秀对于张夫人的情意是真挚而深厚的。
周一围演绎下的梁文秀,睿智勇敢,重情重义,更重要的,他有着年轻人的冲动与热情,帅气迷人而又充满朝气,魅力十足,而周一围恰到好处的表演更使得梁文秀的角色形象丰满鲜活,几近完美。
文秀结识了日本记者冈圭先生与美国记者汤姆。
冈圭作风认真,汤姆则活泼健谈。
文秀从和他们两人的交流中,更了解了世界,也更了解了世界眼中的中国。
这给了文秀很大的震撼。
百无一用是书生――评《苍穹之昴》(3)《苍穹之昴》是一部演义类的文学作品,它在叙述一段历史事实,但是这种叙述只满足于本质性的探讨,在具体的人物与情节上则有高度的综合,以《苍穹之昴》为平台来剖析清末人物也是一类有趣。
一)杨喜桢的原型是谁?大多数评论者认为是翁同龢。
翁同龢是清末社会变革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与皇帝光绪共同构成帝党的核心,与他们相对立的则是以慈禧、荣禄为核心的后党和李鸿章等主张实用主义的洋务派。
翁同龢与杨喜桢一样都是帝党,帝师,但是这还只是表面的,翁同龢与杨喜桢还有一个内在的特性,即个性的激昂和文化造诣上的激情。
帝党,帝师的身份决定了他们与慈禧后党的对立;个性的激昂和文化造诣上的激情却把他们高置于所谓清流而丧失于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