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开题报告
光伏发电并网与微网运行控制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伏发电并网与微网运行控制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能源短缺及对环境的日益关注,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实际的应用中,光伏发电系统需要通过并网或微网运行来满足能量需求并保持电网的稳定运行。
然而,由于光伏发电的特性,如季节、天气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或微网运行控制面临许多技术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仿真研究光伏发电并网和微网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探究光伏发电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限制,为光伏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提
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 光伏发电并网仿真研究
通过建立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等仿真软件,研究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特性、功率因数、并网稳定性等关键技术问题,并探究多光伏系统的并联、
串联、动态响应等运行控制策略。
2. 光伏发电微网运行控制仿真研究
基于微网的特点,研究具有多种能源输入和输出的光伏发电微网的运行控制策略,包括微网中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控制、能量管理、建模和仿真等技术问题,并探究光
伏发电微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三、研究意义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光伏发电并网和微网运行控制是光伏发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面对的技术难题。
本研究通过建立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利用仿真软件对光伏发电并网和微网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推动光伏技术与电网技术的有机结合,
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理论支持。
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光伏模拟器成为了研究光伏发电的重要工具。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光伏模拟器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首先介绍了数字光伏模拟器的定义、应用和发展现状,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比较。
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最后,本文总结了实现数字光伏模拟器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意见。
关键词:数字光伏模拟器;DSP;设计方案;仿真验证;研究展望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光伏发电是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无污染、无噪音、无机械运动等优点。
光伏模拟器作为一种模拟光照条件、评估光伏组件性能的工具,对于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光伏模拟器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实现光照条件下组件的工作状态和性能特性。
数字光伏模拟器能够精确的模拟光照条件,并实时监测、记录光伏组件的输出参数,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者在数字光伏模拟器的开发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如利用LabVIEW、Simulink等软件平台实现光伏模拟器控制与数据采集;利用FPGA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光伏模拟器的精度和速度等。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性能差和应用局限等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光伏发电技术的需求。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一种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并进行仿真验证。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数字光伏模拟器的定义、应用和发展现状;(2)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3)数字光伏模拟器的系统实现方案;(4)数字光伏模拟器的性能测试和仿真验证;(5)对数字光伏模拟器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和展望。
基于直流微网的光伏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直流微网的光伏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环保与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光伏系统作为一种优秀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光伏系统存在着供电不稳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太阳能不足或天气恶劣情况下,难以保证电能的稳定供应,从而影响到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直流微网系统成为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基于直流微网的光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直流微网系统可以利用多种电源对电能进行充分利用,即使光伏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电能,也能够通过其他电源进行补充。
2. 直流微网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损耗。
传统的光伏系统需要经过交流变压器的变换才能供电,而直流微网系统则可以省去这一步骤,降低了能源损耗。
3. 直流微网系统具有灵活性。
不同的负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连接、断开,从而实现对能源供应的较为合理的配置。
因此,基于直流微网的光伏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其开展深入的研究,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弥补传统光伏系统的不足之处。
二、研究现状当前,关于基于直流微网的光伏系统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进展。
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和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课题。
比如,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Marcus Braun等人在2017年发表的论文《直流微网中的太阳能纳瓦斯兰肯小区管理》,研究了直流微网系统中的运行机理和优化控制问题。
国内科学家也纷纷加入到该领域的研究当中,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跨学科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直流微网的基本原理和优化策略。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研究针对基于直流微网的光伏系统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直流微网的光伏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案分析,包括系统的组成要素、电路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等内容。
2. 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直流微网的光伏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微电网的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微电网的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的开题报告标题:微电网的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一、课题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传统的中央化能源系统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和环境形势。
因此,发展新能源、建设小型、分布式电力系统已是全球共识。
微电网是一种全新的、基于分布式能源的能源管理系统,它是由多种不同的分布式能源设施(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等)组成的小型电力网。
与传统的中央化能源系统相比,微电网具有以下优点:适应性强、鲁棒性好、可靠性高、灵活性大等。
因此,微电网在未来的能源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电网的优势,需要对其进行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微电网的建模、仿真及运行特性分析,具体目的如下:1. 建立微电网的基本模型,包括微电网中各种分布式能源设施的模型。
2. 设计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实现对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3. 进行微电网的仿真,分析不同工况下微电网的运行情况,探究微电网的运行特性。
4. 研究微电网与传统能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微电网的应用提出建议和展望。
三、课题内容和研究方法1. 微电网的建模建立微电网的基本模型,包括微电网中各种分布式能源设施的模型,建立微电网的电路模型、控制模型等。
2. 微电网的控制策略设计设计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实现对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包括能量管理策略、电网控制策略、微电网管理策略等。
3. 微电网的仿真以Simulink和PSCAD等软件,对微电网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工况下微电网的运行情况,对市电故障、微电网内部故障等现象进行仿真分析。
4. 微电网的运行特性分析针对微电网的运行特性,探究微电网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等因素对微电网运行的影响,分析微电网的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等问题。
5. 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研究微电网与传统能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微电网在应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如何与传统能源系统协同作战。
光伏发电开题报告
光伏发电开题报告光伏发电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在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光伏发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技术原理、应用前景以及可能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二、光伏发电技术原理光伏发电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伏效应,即当光线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会激发出电子,从而产生电流。
光伏电池是光伏发电的核心组件,一般由多个薄片组成,常见的材料有硅、硒化镉等。
当光线照射到光伏电池上时,光子能量被吸收,电子被激发出来,形成电流。
这种直流电能可以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供电给家庭、工业等领域使用。
三、光伏发电的应用前景1. 环境保护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形式,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相比传统燃煤发电,光伏发电对环境的影响更小,能够有效减少空气和水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能源替代光伏发电可以替代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没有传统电网覆盖的地方,光伏发电可以为当地提供电力,改善生活条件。
3. 经济效益光伏发电具有长期稳定的发电能力,可以为企业和家庭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逐渐增加,成为一种具有可行性的能源选择。
四、光伏发电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天气因素光伏发电的效率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如阴天、雨天等情况下,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会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储能技术,将白天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以供夜间或天气不好时使用。
2. 土地占用光伏发电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来安装光伏电池板,这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解决方案可以采用屋顶光伏发电、沙漠或荒漠地区的光伏发电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
3. 技术研发尽管光伏发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需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提高光伏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光伏发电系统开题报告
光伏发电系统开题报告光伏发电系统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洁、可持续和无噪音等优势,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了解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辐射产生的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电池组件、逆变器、电网连接装置和监控系统等组成。
其中,光伏电池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将太阳光转化为直流电能。
逆变器则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
电网连接装置用于将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实现电能的互联互通。
监控系统则用于监测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发电效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应用于家庭和商业建筑的屋顶上,以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其次,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应用于偏远地区或无电区域,以解决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此外,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太阳能农业灌溉、太阳能水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领域,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支持。
四、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前景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将更加具有竞争力。
其次,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此外,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以与其他能源系统相结合,如风能、水能和储能技术等,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结论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为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微网光伏并网及电能质量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
微网光伏并网及电能质量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人们日益追求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太阳能电站成为新能源中的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我国太阳能电站建设和并网发电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活跃的领域。
微网光伏并网是太阳能电站中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具有经济性明显、安全可靠等特点,其应用也日益广泛。
然而,微网光伏并网既需要保证电网稳定,又需要保障电能质量,而现有的并网控制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微网光伏并网的需求。
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可靠有效的微网光伏并网及电能质量控制系统,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并建立一套可靠有效的微网光伏并网及电能质量控制系统。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一套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研究光伏电源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2.设计光伏逆变器,并对其电路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并网效率和光伏电源的稳定性。
3.研究微网光伏并网控制策略,包括光伏发电、逆变器控制、组网控制等方面。
4.建立电力质量评估模型,分析并评价微网光伏并网的电力质量。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一套针对微网光伏并网的完整控制策略,包括光伏电源模型、逆变器电路和控制、微网光伏并网组网控制等方面,为微网光伏并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在电力质量方面,通过建立电力质量评价模型,能够及时监测微网光伏并网的电能质量,有效提高微网光伏并网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1.建立微网光伏发电系统模型。
该模型将光伏电源、逆变器及附属设备等完整地建立起来,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与分析,以研究光伏发电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2.设计光伏逆变器。
分析逆变器电路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并网效率和光伏电源的稳定性。
3.制定微网光伏并网控制策略。
考虑并网方案、光伏发电、逆变器控制及组网控制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微网光伏并网组网控制方案。
光伏开题报告介绍
光伏开题报告介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稿、条据文书、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教案大全、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mplete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lesson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光伏开题报告介绍光伏开题报告介绍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东南山口地区建一个容量为50Mwp的并网光伏电站,经在网上查阅相应的资料后,已搜到相关设计标准和设计流程,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微电网的建模与仿真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微电网建模及其仿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年月日微电网建模及其仿真课题开题报告1.课题来源微电网的应用可就地将新型微电源和负荷结合起来进行协调控制和运行,有效缓解各种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电网的影响,并提供了环保、安全、高效、可靠的电能供应。
微电网的优点主要包括能够充分利用了分布式电源的分散性、位置灵活的优点,能够提供冷热电联产,充分挖掘了分布式电源的效率。
微电网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
微电网可以作为一个可定制的电源,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降低网络损耗,增强局部供电可靠性,通过利用废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支持当地电压,提供电压下陷的校正,或作为不可中断电源等。
微电网能够孤网运行,它在特殊情况下能与大电网互为备用,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安全可靠性问题。
微电网运行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
从用户来看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冷热电联产,能源热效率能从提高到左右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微电网更环保、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更低,更能适应终端用户能源需求变化。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一)国内外微电网的发展目前国内在微电网应用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前景最为明朗的,应该首推冷热电三联产技术。
因为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商业大楼、医院、公用建筑、工厂来说,都存在供电和供暖或制冷需求,很多都配有发电设备,这些都是冷热电三联产的多目标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广阔市场。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紧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必然选择。
采用微电网技术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向用户提供“绿色电力”,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一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以及“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开展微电网研究符合国家的需求,虽然目前国内对微电网的研究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微电网的特点适应中国电力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前景。
光伏电池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光伏电池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电池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主流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光伏电池作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电性能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光伏电池模拟器是一种用于模拟光伏电池电性能参数的测试设备,其可以模拟不同光照强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下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从而评估光伏电池的性能。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光伏电池模拟器的研发和制造,并已经应用于光伏电池的研究和生产领域,成为了光伏电池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研究并设计一种光伏电池模拟器,以满足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光伏电池的电性能参数测试需求。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光伏电池的电性能参数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分析,研究光伏电池的电性能参数,包括温度系数、光强系数、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等。
2. 设计光伏电池模拟器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根据光伏电池的电性能参数,设计光伏电池模拟器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包括光照模拟器、温控系统、电源系统、电路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以实现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光伏电池电性能参数的测试和评估。
3. 对光伏电池模拟器进行测试和评估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评估光伏电池模拟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并验证其电性能参数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法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光伏电池的电性能参数计算公式,确定光伏电池的电性能参数测试方法和评估指标。
2.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测试,确定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伏电池的电性能参数的影响,实现光伏电池模拟器的电性能参数测试和数据采集。
3. 设计研究法根据光伏电池的电性能参数和测试方法,设计光伏电池模拟器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包括光照模拟器、温控系统、电源系统、电路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四、研究时间安排第一年: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1-2个月: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3-6个月: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第二年:系统设计和测试评估7-12个月:光伏电池模拟器设计和制作13-18个月:测试评估和性能优化五、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1. 成果本研究的成果是一种光伏电池模拟器,可实现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光伏电池的电性能参数测试,并提供可靠的性能评估数据。
800W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 开题报告
1 设计目的与意义1.1 目的与意义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
中小功率逆变器是户用独立交流光伏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可靠性和效率对推广光伏系统、有效用能、降低系统造价至关重要,因而各国的光伏专家们一直在努力开发适于户用的逆变电源,以促使该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本论文根据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特点,设计一台额定功率为800W的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
该并网逆变器能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实现反孤岛效应控制功能,控制部分采用TMS320F240型DSP作为电流跟踪方案,实现与电网电压同步的正弦电流输出。
1.2 现状目前我国在小功率逆变器上与国际处于同一水平,在大功率并网逆变器上,合肥阳光电源大功率逆变器2005年已经批量向国内、国际供货。
该公司250KW、500KW 等大功率产品都取得了国际、国内认证,部分技术指标已经超过国外产品水平,并在国内西部荒漠、世博会、奥运场馆等重点项目上运行,效果良好。
逆变器不仅具有直交流变换功能,还具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太阳电池性能的功能和系统故障保护功能。
根据采用隔离变压器的类型,并网逆变可分为低频环节、高频环节以及非隔离型并网逆变低频环节并网逆变器采用工频变压器作为与电网的接口,因此存在体积和重量大、音频噪音大的缺点;而非隔离型并网在一些国家禁止使用,因此现在普遍采用直接挂在电网上运行的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
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决定着系统的效率以及输出电流波形的质量。
逆变器的拓扑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全桥结构。
为了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现在许多国家都在不遗余力的对高效逆变器进行研究。
目前国际上一些知名公司的逆变器产品整机效率已经可以达到93%~95%。
2 设计任务概况任务要求(1)完成电气原理图设计;(2)完成元器件参数计算和选型,列出设备选择清单;(3)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完成部分安装调试实验;(4)完成设计报告,提交装订规范的书面设计报告和电子文档。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问题。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环保、低成本的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
然而,光伏发电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的能源形式,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直流电能有效并入交流电力系统。
为了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需要使用微型逆变器进行电能转换。
微型逆变器作为一种比较常用的电能转换设备,其稳定性和处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对微型逆变器的拓扑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和优化,对于提高光伏系统的并网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并实现高效的电能转换。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对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找到最适合光伏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
2. 设计微型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实现高效的电能转换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3. 在仿真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比不同策略和拓扑结构的结果,评估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仿真模拟等。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对现有文献进行调研,阅读相关论文和文章,了解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在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设计和优化。
3. 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验证,观察不同策略和拓扑结构的效果,并对比实验结果,评价研究成果的优劣。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1. 找到最适合光伏发电系统的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并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
2. 将优化后的微型逆变器与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耦合,建立光伏并网系统,并验证其效率和稳定性。
光伏发电开题报告
光伏发电开题报告光伏发电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目的1.1 研究背景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寻找可持续的能源替代方案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光伏发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光伏发电在能源供应中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为光伏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研究方法2.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光伏发电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纳。
2.2 数据收集收集分析光伏发电项目的相关数据,包括投资成本、发电效率、建设周期等,以评估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2.3 实地调研通过参观光伏发电项目,了解其运行情况和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类型的光伏发电设备和方案,评估其优劣势,提出改进建议。
3、光伏发电技术概述3.1 光伏发电原理光伏发电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过程。
通过光电池将太阳能辐射转换为电能,再经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能供电。
3.2 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和接线盒等部分组成。
光伏组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部分,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支架起到支撑和安装光伏组件的作用,接线盒负责连接和保护光伏组件。
3.3 光伏发电技术分类根据光伏组件的不同形式和材料,光伏发电技术可分为晶硅光伏、非晶硅光伏、多晶硅光伏等。
4、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4.1 居民用光伏发电通过在居民区安装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居民使用,达到减少电能消耗、节约能源和降低能源成本的目的。
4.2 商业和工业用光伏发电在商业和工业领域广泛推广光伏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3 农村用光伏发电在农村地区开展光伏发电项目,解决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5、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分析5.1 投资回收周期通过计算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回收周期,评估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光伏微型发电逆变器开题报告
[8]姜子晴.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MATLAB仿真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2):4-8
[9]董密.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20):97-102
[10]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5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签字:年月日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根据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特点,设计一台额定功率为800W的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该并网逆变器能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实现反孤岛效应控制功能,控制部分采用TMS320F240型DSP作为电流跟踪方案,实现与电网电压同步的正弦电流输出。
(1)分析微型光伏发电及并网工艺过程;
(3)设计出光伏微型逆变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分析和比较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结合设计出的微型逆变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进行仿真调试,记录调试的性能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4)整理研究成果,完成设计课题。
4.研究工作进度
1-3周:查找相关资料,设计整体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4-5周:控制方案设计,元器件参数计算和选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院(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015年3月25日
课题名称
微型光伏发电逆变器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课题类型
工程设计
指导教师
职称
课题来源
工程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进入新世纪,随着全球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光伏发电对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光伏发电技术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一样,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的几种新能源技术中,光伏发电以独特的前景优势被定为未来最有优势的能源,有无穷无尽的潜力。作为光伏应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逆变器将会快速发展,国内外逆变器厂商竞争会更加残酷。
直流微网实验中数字式光伏模拟器的研究与开发
直流微网实验中数字式光伏模拟器的研究与开发卢志伟;胡仁杰;杨文燮【摘要】直流微网实验中,光伏电池必不可少,然而,光伏电池的铺设面积及输出等不确定因素使得光伏模拟器的研究成为必然。
根据光伏模块的等效电路模型,并结合Simulink中的模块,搭建立了光伏电池仿真模型,根据模型的输出特性,采用了基于DSP28335控制的Buck斩波电路实现光伏特性的输出,给出了主电路及检测保护电路的设计,分析并研究了光伏跟踪的几种算法,最后给出了几种算法下的输出波形并绘制了光伏模拟器的输出特性曲线。
%In DC micro-network experiments, the photovoltaic cells are essential,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digital photovoltaic simulator because of the laying area and uncertain output of the photovoltaic cells. A photovoltaic cell sim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by combining with the block of Simulink. According to the model′s output characteristics, a Buck chopper controlled by DSP 28335 is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output of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The design of main circuit and detection protection circuit are given, several algorithms of photovoltaic tracking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photovoltaic simulator output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output waveform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are also put forward.【期刊名称】《电气传动自动化》【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光伏模拟器;DSP;输出特性;直流微网;MPPT【作者】卢志伟;胡仁杰;杨文燮【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151 引言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结构、探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开题报告
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研究一、课题来源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都已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
但这些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且及其有限的能源。
据联合国能源署的报告称,以目前地球上各国开采化石能源的速度和地球化石能源的存储量来计算,煤炭资源可供开采30年,石油资源可供开采30年,天然气资源可供开采50年。
可以说未来五十年,人类将把地球上几亿年储存的化石能源消耗殆尽。
而且开采能源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可以说人类面临的不仅仅是能源的匮乏,还有生存环境的挑战。
在这种环境下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是迫在眉睫。
目前来说,最为清洁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当属太阳能。
太阳能获取简单方便,人类取之不尽。
据相关计算,太阳每一秒钟发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3亿亿吨煤燃烧产生的热量,而其中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约为全球发电力总和的20万倍。
更为关键的是太阳能发电没有废物排放,清洁绿色,利于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其发电形式多种多样,不会受到空间地域的影响。
从上个世纪开始,各国已经开始了对太阳能的研究利用。
上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实行光伏屋顶计划,开始了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但是总体来讲对太阳能的利用还远远不够,因而研究出高效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主要需要解决其转换效率的问题。
由于地区天气变化,太阳能光伏阵列所处的环境光强温度是不断变化的。
在不同的环境下,光伏阵列的工作效率也不同。
研究在各种环境下太阳能光伏阵列的工作状况是提高太阳能光伏阵列转化太阳能效率的关键。
但是由于光伏阵列占地面积大、研究周期长、耗费资金巨大等问题,给光伏发电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加快新能源的开发研究与开发,早日解决全球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设计出一种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来满足生产、教学、科研的需要,因而提出本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会是21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日益恶化的环境使人们认识到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及优化策略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及优化策略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环保、可再生、分布式等优点,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其中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其逆变功能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输出到电网中,以充分利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
同时,与电网并联操作时要保证输出的电压、频率与电网的要求完全符合,确保安全稳定地接入电网。
目前市场上光伏并网逆变器存在一些问题,如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因此在设计和优化逆变器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和优化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探讨逆变器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案,为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3. 研究内容(1)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的分析。
(2) 对现有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效率、质量等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影响逆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3)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控制策略,制定适合本研究的控制策略方案,设计并实现该方案的控制器。
(4) 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逆变器的性能。
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优化的方案。
4. 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对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进行深入了解和比较研究。
(2) 系统仿真法:利用电磁仿真软件搭建光伏发电逆变系统,并对不同控制策略进行模拟仿真验证。
(3) 实验方法: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验平台,利用实验测试手段对不同控制策略下逆变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
5. 研究重点和难点(1) 研究重点为设计和优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提高逆变器的性能。
(2) 研究难点为制定合适的控制策略,以达到提高逆变器效率和稳定性的目的。
6. 研究意义(1) 为推广并且规范光伏发电设备的应用,提高光伏发电逆变器的效率和可靠性,对国家能源的发展有好处。
(2) 为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
(3) 为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7. 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制定研究计划和任务安排,分析并总结现有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光伏储能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光伏储能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分布式能源应用形式。
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稳定可靠和弹性供电等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光伏储能微电网面临诸如能量匹配不足、成本高昂、稳定性差等问题,这使得光伏储能微电网的经济运行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通过对光伏储能微电网经济运行策略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性和运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减排目标。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针对光伏储能微电网经济运行问题,探究优化储能和供电策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的经济性和运行效率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光伏储能微电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经济运行策略的研究进展;2、技术路线:将光伏储能微电网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从光伏发电、储能、供电和负载等方面入手,研究光伏储能微电网经济运行的优化策略;3、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实验分析、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从经济性和运行效率两个角度探究光伏储能微电网经济运行的优化策略,并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得到光伏储能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策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推进光伏储能微电网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五、研究进展计划第一年:综述光伏储能微电网现状、优化方法和运行策略,建立光伏储能微电网经济运行模型,并开展仿真实验;第二年:优化光伏储能微电网经济运行策略,确定具体的优化途径和方法,并开展计算测试和数据分析;第三年: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撰写研究成果并开展学术交流。
注:本文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研究情况进行调整。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的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的设计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尽管寻找新能源的工作已经有相当的历史了,但是世界性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已经迫使人们更加努力的寻找和开发新能源。
在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人们很自然的把目光投向了各种可再生的替代能源。
目前我们主要使用的能源还是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多样话能源格局。
能源的大量开采势必要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能源问题已经是全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目前来看,光伏发电还存在许多的技术瓶颈,例如效率不高,价格昂贵,但是它作为一种不需要矿物能源的无尽资源,通过不断改良创新技术,光伏发电终有一天会取代传统发电。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也是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能源方面的重要选择。
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年辐射总量在91.7、2333千瓦时/平方米,太阳能理论总储量为147、100000000吉千瓦/年,从理论上讲,除去农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道路等,在任何荒地和建筑上都可以安装光伏组件,特别是在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量最为丰富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
我国的并网光伏发电起步较晚,近年发展很快,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大中型太阳能光伏电站800多座,己累计安装光伏系统45M、v,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不到or多个。
在国家科技部“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初步开展了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开发和试点示范研究,并取得进展。
这些进展表明我国己初步掌握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CVT、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技术、并网逆变技术、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技术等,具备了设计和建造实用的一定规模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能力。
为了快速推进我国光伏和其它可再生能源产业和事业的发展,国家己经拟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于近期出台,积极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相信光伏发电在我国得到全面发展和兴旺的时代已经来临。
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数值模拟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数值模拟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新能源技术的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光伏发电系统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电力系统中大规模集成光伏发电系统会带来许多技术问题,如光伏发电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光伏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的互相影响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的数值模拟进行研究。
2.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数值模拟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光伏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模拟分析,从而有效解决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力系统所带来的技术问题。
3.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建立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数值模拟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光伏电源产生的电能输入到配电网的过程和配电网的运行情况。
(2) 对光伏发电系统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通过数值模拟系统模拟光伏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的互相影响,分析光伏发电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 对光伏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的互相影响进行研究。
通过数值模拟系统模拟光伏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光伏发电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同时分析电力系统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
4.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建立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数值模拟系统,对光伏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同时,结合实际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
5.预期结果本次研究预期将建立一个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数值模拟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光伏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并得出结论,从而有效解决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力系统所带来的技术问题。
6.研究意义本次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力系统所带来的技术问题,同时能够为光伏发电系统在能源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研究一、课题来源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都已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
但这些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且及其有限的能源。
据联合国能源署的报告称,以目前地球上各国开采化石能源的速度和地球化石能源的存储量来计算,煤炭资源可供开采30年,石油资源可供开采30年,天然气资源可供开采50年。
可以说未来五十年,人类将把地球上几亿年储存的化石能源消耗殆尽。
而且开采能源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可以说人类面临的不仅仅是能源的匮乏,还有生存环境的挑战。
在这种环境下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是迫在眉睫。
目前来说,最为清洁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当属太阳能。
太阳能获取简单方便,人类取之不尽。
据相关计算,太阳每一秒钟发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3亿亿吨煤燃烧产生的热量,而其中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约为全球发电力总和的20万倍。
更为关键的是太阳能发电没有废物排放,清洁绿色,利于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其发电形式多种多样,不会受到空间地域的影响。
从上个世纪开始,各国已经开始了对太阳能的研究利用。
上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实行光伏屋顶计划,开始了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但是总体来讲对太阳能的利用还远远不够,因而研究出高效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主要需要解决其转换效率的问题。
由于地区天气变化,太阳能光伏阵列所处的环境光强温度是不断变化的。
在不同的环境下,光伏阵列的工作效率也不同。
研究在各种环境下太阳能光伏阵列的工作状况是提高太阳能光伏阵列转化太阳能效率的关键。
但是由于光伏阵列占地面积大、研究周期长、耗费资金巨大等问题,给光伏发电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加快新能源的开发研究与开发,早日解决全球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设计出一种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来满足生产、教学、科研的需要,因而提出本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会是21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日益恶化的环境使人们认识到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目前,传统的石化能源与经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能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由于常规能源有限性和分布不均衡,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能源供应不足。
为了解决能源需要和社会矛盾环境问题,研究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就变得十分重要。
本课题研究直流微点网光伏模拟器,可以方便解决太阳能可以困难等问题,而且在光伏发电领域加入对直流微电网的应用更加能将节能环保做到更好。
直流微电网与光伏发电都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主流,开发这两方面的技术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在本课题中,将太阳能发电作为直流微电网中的一种微源。
直流微电网是通过一条公共直流母线将所有的微电源链接起来,这样燃料电池、光伏发电、微型汽轮机、风力发电等微电源通过一个集中的DC/AC换流装置与大电网相连,这部分结构与交流微电网较为不同。
通过光伏模拟器加快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快发,通过直流微电网更加有效的对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进行使用,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由于直流微电网是通过一条公共直流母线将所有的微电源链接起来,故而相比于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直流微电网系统成本和损耗将大幅度减少。
在直流微电网中,直流母线与各种微型电源的连接形式更为方便、简单。
不需如同交流电网那样考虑电源的输出电压的频率、相位等。
直流微电网只需经过一次DC/DC或者AC/DC变流转换,而且直流母线与大电网之间的连接也只需经过一次DC/AC逆变装置,可以说直流微电网将使供电系统更加简单可靠。
(2)直流微电网中各微电源更容易实现协调控制。
控制直流微电网只需控制直流母线电压,对潮流的控制更大程度上也与电流控制有关。
(3)与交流微电网相比,直流微电网中的换流装置要少了不少,这就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和能量损耗。
(4)在先进的配电系统中,如果能应用直流微电网,可以把太阳能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直流电直接提供给家庭或者企业的电子设施,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太阳能。
研究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将对光伏发电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现今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一种解决思路。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几年,国际上光伏发电发展速度很快,美国、以及日本制定了庞大的光伏发电发展计划。
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系统也受到广泛关注。
1997年美国提出“百万屋顶计划”,美国连续三年光伏产业均高于30%。
1974年比本执行“阳光计划”,投资5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太阳电池的生产大国。
1997年又宣布7万光伏屋顶计划,到2010年将安装7600MW太阳电池。
我国的光伏发电系统也发展迅速。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迅速发展,以每年30%-40%的速度持续高速度增长。
特别是2002年近800个无电乡政府用电问题被解决。
一直到今天,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也将发展光伏发电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在发展。
总体来说我国光伏发电发展速度快,但是和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对于微电网技术,现在研究走在前列的也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在美国从城市到农村都有微电网的应用。
美国加州分布式电源综合测试项目是美国首个微电网商用项目,包含各类光伏电池、蓄电池等微电源。
而美国MADriver 乡村微电网虽然分布式微源较少,但也已经投入商业用途。
在日本,仙台微电网、爱知微电网、京都微电网等都已经投入使用。
为日本能源供给多样化、环保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的微电网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能源局也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0个微电网示范工程,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性政策,自下而上推动力越来越显著。
在国家863和973计划中都分别支持了微电网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于2006年建成全国第一个微电网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布式发电系统电能质量问题;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的动态模型和稳态模型;分布式发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分析与能量管理等。
2007年11月,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与上海交大太阳能发电机制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启动了中意绿色能源建筑实验室建设,将实施太阳能、风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微电网集成系统、楼宇冷热电联产技术、零排放节能住宅等先进建筑能源系统。
总的来说,微电网技术满足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需要,也必将为我国的能源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四、本课题采用的实施平台及课题拟采用的路线、方针本设计主要对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的模拟研究,研究国内外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的发展和发展方向。
设计中对直流微电网与光伏模拟器有充分全面的介绍,且利用数学物理建模得出太阳能电池的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进行仿真验证。
设计中研究了一种数字的光伏模拟器,这种模拟器使用TMS320F28335控制器,系统硬件包括功率电路、检测电路、驱动电路。
该模拟器的核心部分是光伏阵列特性跟踪,也就是输出工作点的确定。
这个输出工作点就是光伏输出特性和负载特性曲线的交点,不同的负载伏安特性曲线不同曲线的交点也就不一样。
控制模块需要通过一定的算法来迅速找到这些工作点,让系统稳定在这个工作点上,当负载或者光伏曲线变化时,模拟器可以快速找到新的工作点并且稳定运行。
利用该系统是研究直流微网实验系统,这个系统将光伏模块发出的电接入到48V的直流母线中,在直流母线上还有超级电容、蓄电池等储能模块及三相逆变模块,系统中光伏模拟器接入具有最大功率跟踪功能的BOOST 电路,故而这个光伏模拟器能够迅速稳定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五、进度安排主要包括课题调研及查阅资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评分等阶段。
第一阶段:材料搜集阶段时间安排:2013年12月11日——2013年12月30日第二阶段:讨论分析实验阶段时间安排:2014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第三阶段:论文初稿形成阶段时间安排:2014年4月2日——2014年5月10日第四阶段:论文修改阶段时间安排:2014年5月10日——2014年5月20日第五阶段:论文答辩及装袋阶段时间安排:2014年5月20日——2014年6月2日六、参考文献[1]钱伯章.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上)[J],节能与环保.2006(3):8-11.[2]吴理博.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D].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3]李华.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航出版社.2003:28-35.[4]赵宏,潘俊民.基于BOOST电路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J].电力电子技术,2004(6).[5]欧阳名三,余世杰,沈玉梁,王飞,苏建徽,赵为,夏小虎.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的户用光伏充电系统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272-275. [6]Marnay C,Robio F J,Siddiqui A S.Shape of themicro-grid[C].IEEE PowerEngineering SocietyWi n t e r M e e t i n g,C o l u m b u s,O H,U S A,2001,1:150-153.[7]丁明,张颖媛,茆美琴.微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9,33(11): 6-11.[8]陈维,沈辉,邓幼俊.太阳能光伏应用中的储能系统研究[J].蓄电池,2006(1):21-27.[9]Chen Y,Smedly K M.A cost-effective single-stage inverter with maximum power pointtrack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4(19):1289-1294.[10]王长江.基于MATLAB的光伏电池通用模型[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25(4):114.[11]Beerbaum S.Weinrebe C.Solar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in India-a t Ethno-economicanalysis[J].Renewable Energy,2000,21(2):153-174.[12]Can C,Riffat S B.Numerical study of solar chimney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ofbuildings with heal recovery[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1998,18(12):1171一1187[13]孙孝金.太阳能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09.[14]韩钰.太阳能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5]Tengfei Wang and Yongqiang Zhu.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ulticarrierPWM Schemes Applied in H-bridgeCascaded Multi-level Inverters[J].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ICIEA),2010the5th Ieee Conference on2010June15-17:1379-1383.[16]苏建徽,余世杰,赵为,吴敏达,沈玉梁,何慧.硅太阳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J].太阳能学报,2001,22(4):409-411.[17]沈玉梁,跟随样品太阳电池的光伏阵列模拟器[J].太阳能学报,1997(10):448-451.[18]赵庚申,王庆章.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2003,14(8):813-816.[19]周明杰,吴麟章,江小涛,土远等.一种高性价比的复合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8),16-19[20]欧阳名三.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