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对高考历史改革类材料题分析-学习文档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8·某某某某二模)媒体指出:当某某、某某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A.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B.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C.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B[材料“当某某、某某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于某某、某某等部分地区自发的倡导和组织,故B项正确。

]2.(2018·某某模拟)1979年,某某来安县粮食增产4.4%,其中包产到户的队增产37%,包干到组的队增产12.5%,包产到组的队增产3.4%,仍然以队为基础,搞“大呼隆”的队减产6.7%。

这说明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D.基层乡镇政府设置开始革新B[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公有制,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1979年来安县粮食增产的是包产到户、包干到组、包产到组的队,而坚持原来的“大呼隆”的队却减产,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1956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粮食增产,属于经济方面,而基层乡镇政府改革是在1983年后,且是政治方面,故D项错误。

] 3.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

这反映出 (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D[根据材料“中央1号文件”可知,这属于行政法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可知,这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通关真知大演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通关真知大演

二可以概括出其观点为清末废除科举制引发了辛亥革命。根 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该观点是片面的,其夸大了偶然事件 的作用。废除科举制仅仅是加速了革命的到来,其没有认识 到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答案:(1)特点:考试内容中西结合;考试形式废除八股;改 革逐步推进直至废除科举制。 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国内革命形势发展迅猛;戊戌变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已无法应对 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
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 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 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 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 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 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3.(2017· 菏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士大夫将清王朝的“第二次繁
荣”称为“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主要是指通过整肃士气和 经世致用来恢复传统秩序的种种努力所取得的成效。科举考 试再度举行,这些考试尽管还是采取考八股文的形式,但却 强调当时的现实问题。在官场内,更严厉地整肃纲纪,严惩 贪污腐败。与此同时,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 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 机会。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
材料二
没有 1905 年废除科举制度,1911 年很可能就不会
发生辛亥革命,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 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 但因为科举制度被废除, 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 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许纪霖《废科举引发 20 世纪中国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 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二的观点。

05魏晋更迭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

05魏晋更迭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

05魏晋更迭一、单选题1.(2024·辽宁·高考真题)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

该表反映了当时()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

根据表格中的关键信息“母义”“肃穆”“德”“柔恭”“女节”“妇道”可知,墓志撰写者对北魏皇族女性道德形象的刻画反映出儒家知识分子对女性道德伦理的期许,共同塑造符合社会期许的女性道德形象:德、孝、贤、仪等。

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自上而下的进行封建化改革,推广儒家文化,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和以儒家道德伦理为主导的社会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突出门第等级等内容,无法得出门第观念得到强化,排除A项;因俗而治政策即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治理,材料所述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礼仪规范的传承和延续,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4·全国·高考真题)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的方式实现,禅让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一大批官僚集团的心理需求,他们也希望皇帝把这个位置让给那些权臣们,这样不仅仅能使政治局面和平过渡,同时根本上也维护了官僚集团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C项正确;“保障了”的说法太过绝对,不能依赖禅让方式就实现政治的和平稳定,排除A项;“放弃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封建社会政权的延续仍是家天下,排除B项;皇帝下诏主动退位,本质上是被迫的行为,权臣实质上仍是夺取了皇帝的权力,这不符合儒家思想中的“忠”,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4课时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4课时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

第4课时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1.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3.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俄国农奴制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评价。

2.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历史影响。

3.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戊戌变法的启示。

对应学生用书P232,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人农民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

5.危机面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改革具体内容及评价(三)评价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

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3.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20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20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含答案解析

考点20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选择题1.十四五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在思想上开始觉醒……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

导致欧洲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动力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B.新航路的开辟C.“寻金热”的推动D.世界市场的扩大“十四五世纪”“人在思想上开始觉醒”“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可知描述的是文艺复兴,其产生的根源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未在题干材料中体现,故排除。

2.为了深入解读蒙娜丽莎的微笑,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动用了“情感识别软件”,发现她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这份结果令人惊诧。

而这一切都是达·芬奇早就“计划”好的,他认为画家应该留下一些东西给欣赏者去反思、猜测。

这可以说明达·芬奇()A.注重理性主义运用B.充满科学探究精神C.具有浪漫主义情怀D.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应该留下一些东西给欣赏者去反思、猜测”,可知达·芬奇希望欣赏者去感知、发现自我,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故选D项;达·芬奇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虽然他也有理性的一面,但并未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对达·芬奇画作的科学探究,没有表明达·芬奇本人是否满怀科学探究精神,排除B项;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末,不符合达·芬奇所处的时代背景,排除C项。

3.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

”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危机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D.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可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A项正确。

4.爱因斯坦称赞经典力学体系时说道:“是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解析 课件--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解析 课件--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12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
参考答案: (1)背景: 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东西方之间尤其是欧洲与中国的贸易不断扩大;西学东渐的影响 ;英国海上实力逐渐强大,并创办了东印度公司,加强了与东方的联系;世界海权意识的兴起;航海 技术的进步;航海地图对发展海上贸易有重要作用。 (2)依据: 风格上,采用了中国古代风景画的手法;使用了汉字标注;采用了上北下南的方位。内容上,关于明 朝的信息最为丰富;明朝末年实行隆庆开关,中国对外贸易繁荣;明朝末年西学东渐传播了西方的科 学技术,中国人的绘图技法受到西方影响。 意义:是研究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重要史料,丰富了对中国古代地图的认识;是明朝末年中国海外贸 易发展的重要见证;对研究16—17世纪中外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有重要价值;有利于研究当时中国 人的海洋意识、传统观念的转变,以及中国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 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 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 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 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 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2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 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 .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践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2020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

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

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2.(2020年四川武侯成都七中高三月考)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从禁止使用的名词来看都是一些外来词和新名词,因此禁止使用的目的是维护传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材料没有涉及维新思想等内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信息,B项错误;C选项错误,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3. (2020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有学者指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保护民族经济、与外资作斗争和建立独立自主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道路,而晚清政府走的则是自由贸易、在国内市场“稍分洋商之利”和依附于西方列强的发展道路。

这最终决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

该学者认为国家命运取决于()A.发展战略观的选择B.所处社会形态的差异C.国际大环境的优劣D.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弱【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中日两国在发展民族经济上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方式,由此造成两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不同命运,故选A项;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处于封建社会,遭受外来列强侵略,与中国社会形态类似,故排除B项;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社会大环境是相同的,没有根本性差距,故排除C项;该学者的观点中没有涉及两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内容,故排除D项。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 义。 【答案】 (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 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 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向三 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例 3 (2018·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材料 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 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 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 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 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 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 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1861 年俄国农奴制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问,“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与 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 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 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方便纪年、有利于维护君主集权和国家统一、影 响深远等角度分析。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改革、民主、战争、人物课程规律性总结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改革、民主、战争、人物课程规律性总结

4.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改革的原因”是要求回答“为什么要改革”总的来讲,古 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 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 可以表述为: •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商鞅变法、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 •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 ③为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如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 国强兵;如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如北魏孝文 帝改革。 • ⑤民族危机严重;如日本明治维新。 • 改革的(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
2016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二十六
选修一
选修二
选修三
选修四
厦门三中 薛明石羡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 改革贯穿于中外历史发展的始终。尽管各 个国家、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 况不同,具体改革的内容、目的、手段为 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即 改革都不是固守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 形势的旧的法制、体制或政策。 •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 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 的强大动力。
3.改革的实质
•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 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 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其实质 来看,均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规律。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总 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与 原来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时就要调整和 改革生产关系,否则,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受阻。由 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断地由适应到矛盾,所以改 革就不断进行,使生产关系及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需要。无论发生在什么样的历史时期、什么地区的 改革,其背景均体现了这一实质,这也是我国当前 实行改革开放必然性之所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要点专练16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要点专练16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要点专练16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押题角度1 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2023·广东茂名高三二模]下表为1751~1830年间英国离开农村流向城市人口总数A.农业生产呈现出衰退趋势B.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C.社会转型的条件渐趋成熟D.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2.[2023·湖北武汉高三模拟预测]19世纪初,“从小就在某个行业做学徒学习技术”并“期盼成人后凭借技能享受丰裕生活”的美国男工发现“希望化为泡影”,因为没有技术的“妇女仅仅工作几个月,就因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B.妇女地位的迅速提高C.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D.工厂制度的逐渐形成3.[2023·江苏徐州高三模拟预测]18世纪英国的人均消费指数徘徊在57~60之间,19世纪中期上升到100左右,城市里也逐渐地出现了咖啡店、小酒馆、剧院、音乐厅、浴室等供市民特别是中产阶层消费的服务场所。

这反映了英国( )A.殖民掠夺提升民众生活水平B.工业革命推动市民生活变迁C.消费增加促使第三产业兴起D.生活方式改变加剧阶级分化4.[2023·山东潍坊高三模拟预测]18至19世纪中期,英国各郡女子独立走进劳动力市场的年龄逐渐降低。

1866年,1 500名中产阶级妇女请愿要求妇女参与选举。

这些现象( )A.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B.根源于产业革命C.体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加剧了贫富分化5.[2023·广东深圳高三一模]《家,甜蜜的家》是19世纪初的一首歌曲,它令当时和后来的许多英美资产阶级动情陶醉。

对他们而言,家不仅意味着豪华住宅和高雅、时尚的摆设,还是“枪林弹雨里的一片和平净土”。

这反映了当时( )A.资产阶级革命扩展 B.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C.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D.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6.[2023·山东聊城高三期中]在19世纪的美国,女性往往被认为是在家庭领域中崇尚虔诚、顺从、纯洁、持家的“真正的女性”;但在19世纪上半叶的北方,女性却被视为具有天然道德优势而成为工厂首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时空定位【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重大社会转型时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政治方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经济方面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瓦解到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模式逐渐形成;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出现并发展思想文化方面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家争鸣....”.。

.教育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体裁多样,时代特色鲜明【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 考查角度 考情综述2019某某单井田制近几年考题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1)重点掌握重要的历史科,1,3分集中在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关注社会热点的隐性考查,注重考查核心价值观引领,如制度创新等概念,理解其内涵和外延(2)重点关注春秋战国时期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井田制到私有制的社会转型。

把握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017某某单科,1,3分青铜器2016某某单科,1,3分宗法制的内涵与特点2015某某单科,1,3分分封制必备知识篇固本夯基【考点集训】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东周桓王即位后,周X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X国,最后双方在纟需葛开战,X 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X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

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 选修1-1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 选修1-1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 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 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课时跟踪检测
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 问,主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第(2)问,要在
结合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对两个改革在限制特权、维护社会
公正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其策略的不同主要从希腊的民主 和中国的专制方面对比分析。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课时跟踪检测
答案
(1)典故:南门徙木或徙木立信。理念:商鞅坚持变法
的信心、决心,向人民表示诚信。
(2)背景:①生产力的发展使铁农具和牛耕广泛推广,封建土 地所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②新兴封建地主阶级队伍形成, 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③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 变法运动,秦国统治者适应变法潮流。
(3)政治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 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4)文化
①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的诗书。
②推行秦律。 (5)社会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课时跟踪检测
2.特点 (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制”。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课时跟踪检测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课时跟踪检测
梭伦改革

张居正改革+课时练习--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张居正改革+课时练习--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2025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张居正改革一、单选题1.明隆庆元年四月,户部尚书葛守礼上疏,直言北方地区与南方地方的情况不同,不适宜推广“一条鞭法”。

此后陆续有官员上书,反对在北方实行“一条鞭法”。

这表明“一条鞭法”的推广()A.受北方官员一致反对B.缺乏实施的群众基础C.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D.存在教条机械的现象2.明朝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规定:“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题奉明旨,或覆奉钦依,转行各该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每月终注销。

……另造文册二本……一本送科(六科)注销,一本送阁查考。

……稽迟延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

”“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由此可知,考成法实施的结果是()A.充实了内阁权力B.内阁成了独立的决策机构C.改变了六科职能D.加强了对官民言行的监视3.纪录片《中国》讲述中国古代某一官员改革“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饬纲纪,加强君对臣的统属……向皇帝进献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员把工作任务登记在账簿上,逐月逐级考核后,汇总于内阁……”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位官员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的有()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裁减开支,清丈土地③改汉姓,说汉话④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剑桥中国明代史》认为∶“张居正只声称他的目的是恢复王朝剑建者们的制度上的安排,这种姿态给了他一种合乎正统的气派,使他能够以万历皇帝的名义对官僚机构施加压力以推动他的方案。

实际上,由他主持的实现这一方案的办法基本上限于人事安排和靠公文进行管理。

”其意在强调张居正改革()A.固守传统的正统观念B.呈现形式主义的特点C.未触动守旧势力利益D.缺乏深度创新的探索5.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

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23年真题汇编——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23年真题汇编——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23年真题汇编——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1.(2023·全国甲卷)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

”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

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

根据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

“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

”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陈去病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结合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革命思潮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陈去病认为戏剧对宣传革命的作用比《革命军》等著作作用更大,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戏剧的受众,且“开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戏剧与革命思想相结合下,更能发挥革命思想宣传的效用,主旨信息并非强调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3·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集训即时演练

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集训即时演练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集训即时演练1.(2016·山东淄博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

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

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

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

……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哪两种态度,为什么会这样。

(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说明是喜悦,根据材料“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说明是愤怒;第二小问原因,喜悦原因从材料“解放宣言”说明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愤怒原因从材料“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说明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

(2)可以任选一观点说明,赞同,从农奴解放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角度回答;不赞同,从农奴制改革具有掠夺性和落后性角度回答。

答案:(1)态度一:喜悦(欢迎)。

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态度二:愤怒(反对)。

原因: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

(2)赞同。

理由:解放宣言通过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或不赞同。

理由: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

2.(2016·福建宁德高中毕业班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学科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及技巧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学科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及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及技巧纵观近些年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当今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命题发展的基本趋势为:①在选取命题材料方向,有纯文字材料,也有历史图表与数据混合的材料,形式多样,材料来源十分广泛;②设问由材料的分层设问向综合应用材料的整体设问发展;③答案由按点给分逐渐向分层采意发展,甚至让考生自由发表见解,试题的开放性更加明显,有向问答题形式接近的趋向;④命题内容与现实的结合愈益密切。

一、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1、能够很好的阅读理解材料;2、能比较完整的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3、能够快速的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4、能够明确的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二、分析设问与整体把握材料分析设问,借助设问的限定揣摩材料的意思和答题方向,减轻阅读的难度,整体把握材料明确答题方向。

设问的模式:(1)“根据材料X,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情况、分析原因、影响等”(X分)(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等)…(X分)(3)“综合x材料……谈认识(或者启示等)(X分)整体把握材料:(1)材料与材料的关系,抓住中心问题。

(2)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寻找切题角度。

通过以上四种情形看,在解题中我们要注意各自解题途径和方法:(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对于这种情形,学生在解题种需要认真研读材料,根据所设计问题要求从材料中去撷取答案,这种情形问题相对比较容易,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处理就可以解决。

(2)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要学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在课本中进行知识的定位,根据对课本的知识的掌握进行整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方面是通过对材料分析处理找出部分答案,还有部分答案在已经学过的知识里,所以另一方面回顾课本进行概括和总结。

(4)通过材料或综合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或认识,这实际上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在充分理解材料主旨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科学总结。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含解析)

(2)商鞅变法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

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

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主大业。

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

(不得照抄材料)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

材料一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

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

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

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

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5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5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含答案解析

考点35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

“版籍”“版图”的出现()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无法得知农民负担轻重,故A项错误;户籍的编制方便了政府征收赋税,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提及土地的性质,故D项错误。

2.590年,隋朝将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战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同样垦田、纳租课。

这一举措()A.增强了军队战斗力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促进大土地所有制形成,可知隋朝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战时出战,战后垦田,这一措施有利于隋初经济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府兵制下的军队平时农耕,该措施不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排除A 项;府兵制改革与隋朝灭亡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府兵制下职业军人平时垦田,这一措施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大土地所有制形成无关,排除D项。

3.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

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

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B.导致了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剧D.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即从主户和客户分离到主户和客户并列,体现了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A项符合题意;均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做法无法抑制土地兼并的加剧,排除C项;题干材料未涉及城市经济发展,排除D 项。

4.明清时期,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

这表明明清时期()A.江南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B.商人自治引起了基层行政体系改变C.商业发展与传统基层治理模式结合D.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基层社会的管控“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并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可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与传统基层治理模式相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

2022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专题9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

2022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专题9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

模块二专题九第28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某某三模,34)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

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 508万人增加到5 105万人。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升级B.中产阶级出现C.大众教育普及D.科学技术进步解析:选D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科技进步,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需求迅速增加,故选D项;二战后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脑力劳动者增加无关,排除A项;“中产阶级出现”为材料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B项;大众教育普及是直接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

2.下表是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

根据呈现的内容,据此可知,国有经济的比重(%)( )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 100 100 100 75加拿大100 100 私有75 75法国100 100 100 100 75联邦德国100 75 50 100 100日本100 私有私有75 25美国100 25 私有25 私有B.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尤以英、法两国最快C.六国普遍采取了混合经济以渡过经济困难D.发达国家依然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解析:选D “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反映出绝大多数部门是国有部门,可见国家对经济干预强烈,故选D项;“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没有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排除A项;“国有经济比重”没有体现发展快慢的信息,排除B项;“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反映出多数国家还是以国有经济为主,没有体现混合经济的作用,排除C项。

3.(2019届某某毛坦厂中学高三3月联考,35)2004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入7 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 328欧元。

但以下情况可以减税:已婚家庭拥有18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岁以下但仍在上学,子女没有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不可抗拒的特殊高额开支(如生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源也”。

?”“著军机大臣、大学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6分)(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2019年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汉建立后,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

汉武帝时,359 “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 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7 分)(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

(8分)(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

(7分)2019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

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

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

币值混乱,影响流通。

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

宋代以后,——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9分)(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6分)(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9分)2019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

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

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分)(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2019 1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7分)(1)特点:;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2019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9分)(1)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3分)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3分)(2)方便纪年;(2分)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3分)长期使用,影响深远;(2分)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2分)分析:一,考查内容2019年清末新政、戊戌变法(未提供材料)2019年汉、魏晋法律改革2019年秦汉隋、唐币制改革2019年南北朝、唐太宗谱牒改革2019年20世纪80年代中国工资改革2019年汉武帝年号改革1,除2019年材料未提供戊戌变法的材料而又要求考生记忆其内容以外,其余年份均未出现此种情况。

也就是考生并未接触过的新材料内容。

2,涉及内容有政治、经济(币制、年号、工资),未有思想方面的改革内容(谱牒算否),谱牒属于民间传统文化方面。

3,集中在魏晋、汉、唐、清、新中国,未有国外改革的内容。

二,答案来源限定1,2019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6分)(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9分)2,2019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7 分)3,2019(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9分)4,20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分)5,20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7分)6,2019(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9分)除了2019年、2019年各有一问是“根据材料”,其余均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重视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问题即怎样考第一问1,2019年概括比较两者的共同之处2,基本是概括特点(2019、2019)、内容(2019、2019)3,说明“区别”,实际上就是从材料中找前后的“变化”(2019),即“内容”第二问1,基本上问的是改革的“意义”(2019、2019、2019)2,考查改革的作用(2019)3,考查改革的原因(2019)4,考查材料中并未提及内容的儒学对不同时期法律的影响(2019)四,参考答案1,虽然问题有“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一问概括“特点”、“内容”时,答案基本在材料中可以找到(见题目)。

所以“并结合所学知识”是否是一句废话?或者平时的一些训练题里“有的答案材料中并没有而是教材上的”,这类题目就干脆不要拿来训练学生了?2,第二问全部都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参考答案也多在材料,但也有“所学知识”的答案。

3,参考答案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精练——平时训练学生用相同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五,对策1,对于概括“内容”,是否教学生划句子成份?找出主谓宾语,去掉定状补语。

2,对于概括“特点”,是否教学生找出定状补语,去掉主谓宾语;要抽象化而不要具体化。

如果实在概括不出来,把自己觉得是的内容抄上去?3,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