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业务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介绍
信贷部
杨婷
目录

1 概述(概念、历程) 2参与主体 3操作工具


1 概述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 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 过中央银行与市场交易对手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 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 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 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 规模逐步扩大。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 对于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 走势、促进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交易公告 [2015]第2号
文章来源:货币政策司 2015-02-28 18:09:28 2015年1月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短期流动性 调节工具(SLO)操作。具体情况如下: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操作情况表

操作日期 1月19日 1月21日 操作方向 投放流动性 投放流动性 期限 交易量 加权平均 中标利率 2.63% 3.66%

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公告 [2013]第11号





文章来源:货币政策司 2013-06-19 17:47:26 为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2013年6 月20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2013年第十一期中央银行 票据。 第十一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3个月(91天),发行量20亿元,缴 款日为2013年6月21日,起息日为2013年6月21日,到期日为 2013年9月20日。本期中央银行票据以贴现方式发行,向全部 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价格招标,到期按面值100元兑 付,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特别提示,第十一期中央银行票据 缴款要素如下,收款人户名:人总行-中央银行票据 (1301011),账号:210400003,支付行号: 001100001509。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 二○易公告 [2015]第26号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导言: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经济目标,采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措施。

即利用货币政策调解。

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加强对经济的可控性和可调解性,因此,中央银行推出三大一般性货币金融工具。

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实施具有突然的震动性,即使是对准本金率很小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货币乘数的影响也非常大,因而不常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再贴现率有以下不足:①使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商业银行。

②只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③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动。

如时常调整,使商业银行及大众无所适从。

相对前两者来说,公开市场业务有五大优点:①中央银行能以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②使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③可进行微调整。

④可持续进行操作。

⑤万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迅速进行反向的操作。

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成为西方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介绍:1、定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目的。

中央银行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2、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为了平衡国库收支,开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但20世纪30年代后,公开市场业务才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工具。

其中,凯恩斯主义使公开市场业务这一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得以稳定。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理论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张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全世界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日常货币管理工具。

中国从1998年1月放弃贷款限额管理,是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央行间接调控和日常货币管理的最有力的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本原理: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原理是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

公开市场业务名词解释

公开市场业务名词解释

公开市场业务名词解释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公开竞价方式购买或出售国债、政府债券、央行票据等金融工具,以调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状况,维护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首先,公开市场是指交易双方的交易动态完全公开透明,市场参与者可以随时通过公开的交易信息获悉市场价格和交易行为,增加市场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其次,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或出售国债、政府债券、央行票据等金融工具,以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当中央银行出售金融工具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会减少,而当中央银行购买金融工具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会增加。

通过调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利率水平和货币供给量,从而起到控制通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再次,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公开竞价方式进行的。

公开竞价是指参与者按照一定的时间、地点和规则,以报出的买入或卖出价格参与竞拍。

公开竞价的方式可以确保交易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防止市场出现不合理价格或交易行为。

最后,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维护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通过调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中央银行可以避免货币市场出现过于紧缩或过于宽松的情况,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稳定汇率和外汇市场,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公开市场业务是一种通过公开竞价方式进行的,中央银行利用购买或出售金融工具来调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状况,维护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的金融业务。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贷款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2. 金融开放——就是指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各国实施对外开放的金融政策,拆除各种金融壁垒,放松金融管制,解除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促使本国金融市场实现国际化。

3. 滞涨——是高通胀与低增长交织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

4. 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制度改革。

1. 信托——是一种以信托为基础,以财产为中心,已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

它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

2. 货币需要量——指社会商品劳务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

3. 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外汇储备增减等具体内容。

通常以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反映。

4.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资本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的融通市场,主要由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长期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构成。

2. 离岸金融市场——指所在国银行向该国的非居民提供存款、贷款、发放债券和票据融资等金融服务所形成的市场。

3. 金融支付系统——也称清算系统、支付清算系统。

是一国或地区对经济活动产生的交易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一系列组织安排。

4. 世界银行——是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其宗旨是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促进其经济发展。

主要业务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生产性贷款。

1. 列币驱逐良币——指金银复本位制下货币的排他性与独占性,使实际价值高的通货被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的通货会充斥市场。

2. 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的流通量决定于它所代表的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规律。

3.信用货币——就是指用来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银行券和纸币。

中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分析研究

中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分析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僚论文第1页摘要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簧手段。

它是通过改变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总量而控制基础货币投放、以调节微观经济主体头寸余缺而影响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的。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金融领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特别是为刚加入WTO的我国银行业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正在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逐渐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方式,而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展正是建立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为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建立了良好的财政基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为公开市场业务开展提供了操作的空间.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更是促进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的逐渐转变,因此,发展公开市场业务是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债券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等重要问题都有紧密联系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理解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入手,接着对三大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比较,并归纳出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然后介绍金融体制较为成熟的两个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情况,为开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提供借鉴。

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在有国外成熟理论依据的情况下,于1996年正式开始启动,通过短短几年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践,对我国货币政策调节手段的完善和提高,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时间不长,而且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在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所需要的国债规模和结构问题上存在缺陷,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场所: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育不成熟,利率市场化刚剐起步,这些公开市场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迸一步发挥。

本文通过对外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践的比较,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现状和发展障碍剖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发展公开市场业务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公开市场业务的内涵分析

公开市场业务的内涵分析

公开市场业务的内涵分析背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借助一些有效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调控手段。

经济学家一般把货币政策分为三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其中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定义它是货币则会你国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工具。

含义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证券的差异,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

广义的公开市场是指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之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狭义的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量的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影响和调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央行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各种有价证券从而增那家伙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额以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年利率的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透明度高公开性强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1 控制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2 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产生直接影响3 与再贴现率政策相辅而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1 操作细微,对大众的预期影响和商业银行的强制性较弱2 公开市场业务的随时发生和可持续性使其预告性效果不明显3 各种市场因素的存在,以及各种民间债权的增减变动可能减轻或者抵消其影响力4 该业务的开展需要取得商业银行和社会大众的配合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条件1 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包括一级和二级证券市场2 央行具有权威性,处于金融领袖地位,并拥有雄厚的资金力量和操作证券买卖的权利.3 信用制度发达,人民有使用票据的习惯,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视与遵守存款准金率贴现率等制度.由于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我国暂时不便开展公开市场业务1 国债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2 货币市场发展长期滞后3 利率市场化程度低4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进程缓慢。

简述公开市场业务及其特点

简述公开市场业务及其特点

简述公开市场业务及其特点
摘要: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定义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
1.交易对象广泛
2.交易方式灵活
3.交易过程透明
4.政策调控作用显著
正文: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回协议、国债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进行调控的行为。

它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一、交易对象广泛
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主要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等。

这使得公开市场业务能够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二、交易方式灵活
公开市场业务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包括购回协议、国债投标、定向发行等。

这些交易方式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增强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三、交易过程透明
公开市场业务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交易过程公开透明。

这有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心,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政策调控作用显著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通过购回协议等操作,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此外,公开市场业务还可以作为危机时期的流动性供给渠道,发挥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

总之,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简述公开市场业务影响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机制及其优点

简述公开市场业务影响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机制及其优点

简述公开市场业务影响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机制及其优点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机制可描述如下:如果中央银行向个人或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买进债券,则会开出支票,债券出售者将该支票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该银行则将该支票交给中央银行作为自己在中央银行账户上增加的准备金存款。

如果中央银行直接从各银行买进债券,则可直接按照债券金额增加各银行在中央银行中的准备金存款。

当中央银行售出债券时,情况则相反,但无论买进或卖出债券,都会引起准备金的变动,而准备金的变动又会引起货币供给按乘数发生变动。

公开市场业务之所以能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因为这种政策工具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能按照中央银行的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率政策那样只能通过变动贷款条件或者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来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
的借款数量。

第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上。

第三,操作的规模可大可小,交易的步骤也可以随意安排,从而有利于保证准备金率调整的精确性。

第四,不像法定准备金率和贴现率政策那样具有很大的惯性,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改变调节方向,业务容易逆转。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由中央银行充分控制其规模,中央银行有相当大的主动权;公开市场业务是灵活的,多买少卖,多卖少买都可以,对货币供应既可以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具有较大的弹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时效性强,当中央银行发出购买或出售的意向时,交易立即可以执行,参加交易的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金相应发生变化;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经常、连续地操作,必要时还可以逆向操作,由买入有价证券转为卖出有价证券,使该项政策工具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大的波动。

作用①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影响其信用扩张的能力和信用紧缩的规模;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利率;③为政府债券买卖提供一个有组织的方便场所;④通过影响利率来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

可见,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主要是通过购入或出售证券,放松或收缩银根,而使银行储备直接增加或减少,以实现相应的经济目标。

特点公开市场业务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是唯一能够直接使银行储备发生变化的主动性工具,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但也有其局限性,即中央银行只能在储备变化的方向上而不能在数量上准确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并且,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储备需要时间,它不能立即生效,而要通过银行体系共同的一系列买卖活动才能实现。

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证券市场必须高度发达,并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等特征。

同时,中央银行必须拥有相当的库存证券。

差异由于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不同,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在不同国家是有差异的。

对市场机制高度发达的美国而言,公开市场业务是联邦储备体系使用最多和最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但1923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只用它调节工商金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美国的公开市场政策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具体业务则由公开市场专户经理执行。

英国是由贴现行调节金融市场所需的资金,只是在贴现市场发生困难时,英格兰银行才参与公开市场国库券的买卖。

公开市场业务的名词解释汇总

公开市场业务的名词解释汇总

公开市场业务的名词解释汇总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在这里,我们将对涉及公开市场业务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概括,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和影响。

1.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短期国库券等金融资产,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的一种操作。

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使得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增加,从而降低利率;通过售出债券则相反,收回市场上的流动性,提高利率。

2. 公开市场业务参与者公开市场业务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作为市场的主导者,负责决定并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和规模;金融机构则是中央银行操作的对象,通过与中央银行的交易,调整自身的资金状况和流动性。

3.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调控货币供应和影响利率的功能。

通过适时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和频率,中央银行可以对整个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调整。

在货币政策框架下,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等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稳定的货币政策体系。

4. 公开市场业务的效应公开市场业务的实施对市场和经济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影响市场利率:公开市场操作通过调节资金供给与需求平衡,直接影响市场利率的水平。

当中央银行购买债券时,增加了市场上的流动性,降低了借贷成本,从而使得市场利率下降;相反,售出债券则收回流动性,提高了借贷成本,推动市场利率上升。

b. 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直接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当中央银行购买债券时,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提供了短期资金供给;售出债券则相反,收回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缩了短期资金供给。

c. 影响市场预期和信号传导:公开市场业务的实施不仅仅对市场利率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市场反应和预期的形成,传导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运行分析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运行分析

• 其内容包括:
– 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 –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监测制度;
– 公开市场业务决策和操作程序;
– 公开市场业务结算体系; – 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制度等。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工具
三种
• 国债 • 政策性金融债
• 中央银行票据
我国国债市场 发展现状
Present
• 在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现阶段,我国国债市场发展正处在黄金时期, 我国的国债由中央财政发行,国债收入归中央财政控制使用。从世界各国 管理国债规模的实践来看,一般都采用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和国债负 担率来判断一国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 • 从我国的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和国债负担率数据来看,我国的国债市 场并没有表面上那样的繁荣,事实上我国国债市场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应债能力指标看,我国的国债规模并不太高,仍有进一步增发的空间,
• 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
• 中央银行建立起较完整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效果 分析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效果分析 --- 公开市场业务与M1
构成为三类
折线图
我们先用折线图来有一个简单直观的印象
Chart
(纵轴我们取对数刻度)
公开市场业务与M1的关系 1000000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公开市场业务 M1
Problem
我国国债市场发展 存在的问题
• 国债的发行潜力仍然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几年的国债规模也越来 越大,国债发行额占其比例也是越来越高,这给以后年度国债市场的扩 展奠定了基础。 • 适度增加国债发行规模符合当前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改革的客观要求。 • 国债市场正在向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国债市场上这些有关各个环 节的良性发展,使国债市场的运作日益有序、规范。

公开市场业务的内容

公开市场业务的内容

公开市场业务的内容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或中央银行票据等有价证券,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

以下是关于公开市场业务的具体内容:
一、交易品种
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国债、中央银行票据、金融债券等。

这些品种具有高信用等级、低风险等特点,是公开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

二、交易方式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交易方式包括现券买卖和回购交易。

现券买卖是指买卖双方直接进行债券交割,涉及资金的即时支付;而回购交易则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回购或卖出债券,涉及资金的延期支付。

三、交易场所
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场所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的市场,而证券交易所市场则面向广大投资者开放。

四、交易参与者
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参与者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债券买卖,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和风险分散。

五、交易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通过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中央银行可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

总之,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调节经济运行、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近五年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情况

近五年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情况



交易品种 (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①回购交易 a 、正回购: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 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 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 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 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b 、逆回购: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 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 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 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 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2014.4.25

一、公开市场业务介绍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介绍 三、近五年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 业务报告


一、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 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 应量的活动。 主体:中央银行 对象:有价证券 目的:调节货币供应量
发行对象: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 作用: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以及推动货 币市场的发展。

三、我国近五年的公开市场业务


2010年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的基调是,保持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并且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①全年通过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资 金近9000亿元。 ②全年公开市场共计累计回笼资金6.36万亿元, 对冲到期释放7.25万亿元。 ③前两个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分别增加479亿 美元和72亿美元。但三季度和四季度则分别出 现1940亿美元和1990亿美元的大幅增长。年全 年外汇储备增长4481亿美元。

谢谢观看~
公开市场业务具体流程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 a 、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 出证券,相应的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 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b 、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 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 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公开市场业务》课件

《公开市场业务》课件

市政债券的优点包括税收优惠、收益 稳定和风险相对较低,但同时也存在 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
市政债券拍卖通常通过竞价方式进行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市政债券获得 利息收入。
联邦机构证券拍卖
联邦机构证券是由联邦政府机构 发行的证券,如联邦住房贷款银
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
联邦机构证券拍卖通常通过竞价 方式进行,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
回购协议的优点包括灵活性高、资金成本低和交易效率高,但同时也存在信用风险 和流动性风险。
短期国库券拍卖
短期国库券是政府债券的一种, 通常期限为一年以内,由美国财
政部发行。
短期国库券拍卖是通过竞价方式 向投资者销售国库券的过程。
短期国库券拍卖的优点包括信用 风险低、流动性强和收益稳定, 但同时也存在利率风险和通货膨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调 节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影响投资和消 费等经济活动。
公开市场业务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公开市场业务最早起源于美国, 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中央银行 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公开市场业务在各国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操作中越来越重要, 成为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
《公开市场业务》 PPT课件
目 录
• 公开市场业务概述 • 公开市场业务类型 •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流程 • 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因素 • 公开市场业务的监管与法规 • 公开市场业务案例分析
01
公开市场业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 融市场上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 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一种货币 政策工具。
监管政策
监管政策的变化会影响金 融机构的行为和市场环境 ,从而影响公开市场业务 的操作策略。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概述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概述

工具
性 质
特点
国债
信用保证、收益稳定、流动性高;传导 主导 范围广、速度快、传导结果较好;具有 工具 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性质。
有利于及时吸收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 政策性金 辅助 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投资对 融债券 工具 象。
中央银行 备份 央行主动、迅速、准确地针对流通中货 币量的情况进行对冲操作,准确反映货 工具 债券 币政策的意图。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涵义 公开市场业务,又称为公开市场政策或公开市 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 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调控信用规 模和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 政策措施。
(二)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条件
1.中央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 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
(4)公开市场操作对象——人民币、外汇
(5)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方式
回购交易(短期回笼或
投放基础货币)
正回购:卖出债券,约定
在未来某个时间买回。
逆回购:买进债券,约定
在未来某个时间卖出。
现券交易(一次性投放
或回笼基础货币)
现券买断:直接买入债券。 现券卖断:直接卖出债券。
(6)公开市场操作过程。(P226)
(6)公开市场操作过程。(P227)
(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体 公开市场业务的实施者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 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手(交易商):50家 包括银行机构42家、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 2家、基金公司、投行各1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公开市场操作方式: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方式的类型: 根据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又可将 公开市场业务分为主动性公开市场业务和防御性公开 市场业务两种模式。

中央银行期末重点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期末重点 公开市场业务

6.57
6.21 6.12 6.03 5.04 4.86
7.47
7.2 6.93 6.66 5.58 5.31
7.56
7.29 7.02 6.75 5.67 5.4
7.74
7.56 7.29 7.02 5.94 5.76
7.83
7.74 7.47 7.2 6.12 5.94
2009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十一期)招投标通知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至五年
五年以上
5.97
6.15
2010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十二期)招投标结果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2月16日以利率 招标方式进行了2010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 行定期存款(十二期)招投标。招投标具体情况 如下:
名称 2010年中央国库现金 2010年 2011年 6月16日 5.4% 中标总量 起息日 到期日 中标利率
3.87
3.6 2.52 2.25
4.41
4.14 3.06 2.79
5.13
4.77 3.6 3.33
5.58
5.13 3.87 3.6
调整时间 2006.04.28 2006.08.19 2007.03.18 2007.05.19
六个月以 内(含 六个月)
5.4 5.58 5.67 5.85
六个月至 一至三年 三至五年 一年 (含 (含 五年以上 (含 三年) 五年) 一年) 5.85 6.12 6.39 6.57 6.03 6.3 6.57 6.75 6.12 6.48 6.75 6.93 6.39 6.84 7.11 7.2
招标总量
中标总 量
起息日
到期日

银行公开业务

银行公开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目录[隐藏]基本概念基本情况实施效果目的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由中央银行充分控制其规模,中央银行有相当大的主动权;公开市场业务是灵活的,多买少卖,多卖少买都可以,对货币供应既可以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具有较大的弹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时效性强,当中央银行发出购买或出售的意向时,交易立即可以执行,参加交易的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金相应发生变化;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经常、连续地操作,必要时还可以逆向操作,由买入有价证券转为卖出有价证券,使该项政策工具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大的波动。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将公开市场业务作为其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2 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国中央银行)90%的货币吞吐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的,德国、法国等也大量采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发展中国家将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

二、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起步于1994年的外汇市场操作。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度,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

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每天都要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

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开办买卖国债的公开市场业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市场业务概述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市场交易对手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于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促进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

近年来,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建立了一级交易商考评调整机制、信息报告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一级交易商的机构类别也从商业银行扩展至证券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根据货币调控需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工具创新。

2013年1月,立足现有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并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这一工具的及时创设,既有利于央行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熨平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