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学-布朗芬布朗纳5系统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二、布朗芬布伦纳并未提出一个人类 发展的系统的理论模式。 •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 的是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 尤其是环境的 作用。但是, 他并没有形成一个人类发展 的连贯的一般模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态系统理论
•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发展心理学中,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 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 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 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 发展的主要影响源,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 接环境(像家庭)到间接环境(像宽泛的 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 中,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 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四、宏观系统 • 指的是存在于以上3个系统中的文化、 亚文化和社会环境。宏系统实际上是一个 广阔的意识形态。

系统的特点 社会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具有相同的特点 一、稳态 二、分化 三、非总加性
• 四、均衡 • 五、交互性
• 生态系统理论的局限性
• 一、过分强调环境对发展的作用。 • 与传统发展理论相比, 布朗芬布伦纳不仅对环境的影响作 了分析, 他也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两种因素交互影响着人 类的发展, 所以许多人将他的理论又称为生物生态理论。 但是, 布朗芬布伦纳的研究是以环境为主的, 他忽略了生 物性, 即遗传对人类的影响。如前所述, 人类发展的基本 问题和争论之一就是环境与遗传哪个对人类发展影响作用 更大。很显然, 布朗芬布伦纳在这个问题上是持折中观点 的,但是在他的研究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关于环境方面的。 发展的生物性在理论中并没有提出, 在4 个系统中也看不 到生物性的论述。

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

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

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剧,德育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本文将以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探讨构建德育体系的启示。

一、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概述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主张人的发展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过程,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人的发展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的因素影响,更受到外部环境的塑造。

二、教育的生态视角: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学校、家庭、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三个重要社会环境。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要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协同。

1. 学校的作用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德育的实践者。

学校要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待人处世方式。

2. 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德育的首要场所。

家庭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同时,家庭要与学校密切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3. 社会的作用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德育场所,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德育影响十分重要。

社会应该加强道德教育,规范社会行为,提供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念,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合作支持,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的建议1.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应该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沟通,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应该加强与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道德制度,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生态社会系统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生态社会系统
3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 发展的主要影响源,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 接环境(像家庭)到间接环境(像宽泛的 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 中,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 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社会系统 表现为人的个体和组织以及周围自然、 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构成 了社会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包括物理环境、生物 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二、布朗芬布伦纳并未提出一个人类 发展的系统的理论模式。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 的是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 尤其是环境的 作用。但是, 他并没有形成一个人类发展 的连贯的一般模式。
2.家庭
2.1 父母养育方式 Diana Baumrind的父母养育方式模型
12
反应性
高 权威型 高 专制型 低
13
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表现
有权威型父母的学生倾向于拥有较高的学 业成就,对学校有更好的态度,对自己很 满意,和他人相处融洽。 专制型父母的子女更可能产生负罪感和抑 郁情绪 放纵型父母的子女往往不能处理好与同伴 的关系,因为他们习惯于我行我素
14
依恋与行为表现
与照顾者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有需要会 及时得到安慰,更有自信去探索世界 形成不安全或紊乱型依恋的儿童在与人互 动时可能会害怕、难过、紧张、过分依赖 、拒绝或生气
16
(4)来自再婚家庭中的青少年比单亲家庭 的青少年成绩更低,更多卷入违法行为 有些儿童更易经历父母再婚的困难危机: 年长儿童 女孩比男孩严重 有困难气质的儿童 (5)教师的措施:1.提供支持性帮助;2. 避免自我应验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即基于学生的特点和家庭环境不知不觉形 成消极期待
1.父母职业状况 2.文化因素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发展心理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由俄裔美国心理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该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所以要准确的了解这个系统,必须要对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明确的掌握。

文章就布朗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做全面性的分析,旨在更加准确的认知此理论。

标签:布朗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儿童教育中需要基于其发展的特点和情景性做教育的针对性强调。

布朗芬布伦纳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理论,其认为发展心理学的生态化主要指的是在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背景下讨论个体发展的育种研究取向。

在生态系统理论出现之前,关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研究重要是在特定环境方面集中,但是在生态理论提出后,这种研究出现了明显的改变。

基于此,研究布朗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的生态学理论便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理论分析对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理论做具体的分析发现其一共涉及四个环境层次。

首先是环境最里层的微系统。

该系统具体指的是个体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环境,而且这个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当中。

对于大多数的婴儿来讲,微环境仅仅限定在家庭,但是在婴儿不断长大的过程中,其能够接触的环境也会越来越丰富,比如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

其次是中间系统。

所谓的中间系统具体指的是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者是相互的关系。

从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分析来看,其认为微系统当中构建的具有积极性的联系能够有效的实现发展的优化,相反,如果联系是消极的,那么影响结果也会成为负面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儿童在家庭环境中与兄弟姐妹的相处关系会影响到其在校园中和其他小伙伴的关系。

再次是外层系统。

所谓的外层系统具体指的是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是却能够对其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

这些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比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儿童不会直接的参与到其中,但是父母在工作环境中的情绪会被带入家庭,而带入后的情绪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说父母的工作环境对儿童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医德教育的启示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医德教育的启示


布 朗芬 布伦 纳 的社会 生态 系统理 论简 介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 内部各子系统之 间的关系是否协调 致,将 直接关 系到个体 的优化发展 。外部系统指个体 没有直接参与, 但对他参与的环境发生更大影响 的系统 ,
( 一) 布 朗芬 布 伦 纳社 会生 态 系统 理论 的 哲学 基础
( 1 . 吉林 医药学院,吉林
摘 要 :布 朗芬 布伦 纳 的社 会 生 态 系统 理 论 的哲 学基 础是 生 态 ,它认 为从 空 间上 看 ,个体 的 发展 受到微 观
系统、中间系统、外部 系统和宏观 系统的共 同影响。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 育提供 了 启示,应发挥 家庭在 医学生 医德养成教育中基础性的作 用,加强课 堂教学与 医学生同伴群体的互动 ,重
总第 5 8 8期 第2 5期




Ma na ge me nt O bs e r ve r
2 0 1 5年 9月 上 旬 出 版
布朗芬
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医德教育的启示
姚 红 ,葛君梅
1 3 2 0 1 3 ;2 .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 3 0 0 2 2 ) 吉林
布 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的哲学基础就 是 比如 父 母 的 工 作 环 境 会 通 过 家 庭 环 境 对个 体 产 生 影 响 ; 生态哲学 。诞生于 2 0 世纪 7 0年代的生态哲学,是运 用 宏观系统是指嵌套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 中 生态学 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现实事物和理解现实世 界 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 阶层背景,它是一个广泛的文化 对个体的成长发展也会产生间接 的影响。 的哲 学理论,其代表人物 是德 国的萨克赛 ( H .S a c h s s e ) 意识形态系统, 他 同时还指 出,每一层次的系统都与其上级和下级 系统 和奥地利裔美国的卡普拉 ( F .C a p r a ) 。在生态哲学领域, 尽 管 不 同学 者 的理 论 观 点 仍 然 存在 着分 歧 ,但 是 在 生 态 哲 学 的基 本 框 架 上 他 们 已经 达 成 共 识 。在 本 体 论 上 ,生 态 哲 学 坚持 世 界 的关 系 存 在 论 和 过 程存 在 论 ,认 为 世 界 态 的结 构和 过 程相 互 关联 , 但过 程 更为 基本 。 在认 识 论上 , 生 态 哲 学 反对 绝对 的主 客 二 分 ,认 为 主客 的 统一 更 为 根

布朗芬布伦纳

布朗芬布伦纳
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观念是不同的,但是这些观念存在于微系统、中系统 和外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知识经验的获得
5. 时间系统
布朗芬布伦纳的模型还包括了时间纬度(choronosystem),或称作历时 系统。把时间作为研究个体成长中心理变化的参照体系。
他强调了儿童的变化或者发展将时间和环境相结合来考察儿童发展的动 态过程。婴儿一出生就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通过自己本能的生理 反应来影响环境。通过行为,比如哭泣来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另一 方面,婴儿也会根据外界环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冷暖适宜时会发出微 笑。
他认为,人类发展生态学是“对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 其所处的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的 一门学科,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即时环境的相互适应过 程受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环境赖以存 在的更大环境的影响”
他对人类发展所涉及的几个关键性的环境因素,即家 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因素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 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五系统观”。
儿童在家庭中与兄弟姐妹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他在学校中与同学间的相 处模式。如果在家庭中儿童处于被溺爱的地位,在玩具和食物的分配上 总是优先,那么一旦在学校中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则会产生极大的不平衡, 就不易于与同学建立和谐、亲密的友谊关系,还会影响到教师对其指导 教育的方式
3. 外在系统
第三个环境层次是外层系统(exosystem)。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 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
布朗芬布伦纳是第一位关注“儿童研究和儿童政策之间的 相互影响”。他认为在政策鼓励自然研究和研究成果应用 于实践时将促进对儿童的研究。
他提出了著名的生态系统理论:微系统、内部系统、外部 系统、宏观系统、时间系统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生态心理学 PPT

布朗芬布伦纳生态心理学 PPT
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心理学 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
❖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 (1917-2005)
❖ 1938年康奈尔大学心理 学音乐双学士学位
❖ 1940年哈佛大学发展心 理学硕士
❖ 1942年密歇根大学发展 心理学博士
一、概述
❖ 生态系统理论,有时也被称作背景发展理论 或者人际生态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了四套 依次层叠的环境系统。这些系统彼此之间又 相互影响。该理论由尤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并完善,现时被普遍接受为发展心理学领域 的领导性理论 。
❖ 例如, 母亲给婴儿哺乳, 婴儿饥饿的时候会以哭泣 来引起母亲的注意, 影响母亲的行为。如果母亲能 及时给婴儿喂奶则会消除婴儿哭泣的行为。当儿 童与成人之间的交互反应很好地建立并经常发生 时, 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持久的作用。但是当成人 与儿童之间关系受到第三方影响时, 如果第三方的 影响是积极的, 那么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会更进 一步发展。相反, 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遭到 破坏。再如, 婚姻状态作为第三方影响着儿童与父 母的关系。当父母互相鼓励其在育儿中的角色时, 每个人都会更有效的担当家长的角色。相反, 婚姻 冲突是与不能坚守的纪律和对儿童敌对的反应相 联系的 。
生态系统论基本观点
❖真实自然的环境是影响儿童青少年 发展的主要源泉。
❖儿童发展的环境由若干相互镶嵌在 一起的系统组成。分别是:1、微系 统;2、中系统;3、外系统;4、宏 系统。
二、四个系统模型
1、微系统
❖ 环境层次的最里层 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 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大多数婴儿来说, 微系统仅限于家庭。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 活动范 围不断扩展幼儿园、学校和同伴关系不断纳入到婴 幼儿的微系统中来。对学生来说, 学校是除家庭以 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布朗芬布伦纳强调, 为 认识这个层次儿童的发展, 必须看到所有关系是双 向的, 即成人影响着儿童的反应, 但儿童决定性的生 物和社会的特性与其生理属性, 人格和能力也影响 着成人的行为。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医德教育的启示范文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医德教育的启示范文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医德教育的启示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医德教育的启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由已故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

他从个体所处的生态环境出发来研究人的发展,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中的生活事件的直接影响,还会受发生在更大范围的社区、国家、世界中的事件的间接影响。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于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会生态系统理论简介布朗朗芬布伦纳社会生态系统理理论的哲学基础布朗芬布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论的哲学基础就是生态哲学学。

诞生于20世纪70年年代的生态哲学,是运用生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观察现实事物和理解现实世世界的哲学理论,其代表人人物是德国的萨克赛和奥地地利裔美国的卡普拉。

在生生态哲学领域,尽管不同学学者的理论观点仍然存在着着分歧,但是在生态哲学的的基本框架上他们已经达成成共识。

在本体论上,生态态哲学坚持世界的关系存在在论和过程存在论,认为世世界是“人——社会——自自然”活的复合的生态系统统,这个生态的结构和过程程相互关联,但过程更为基基本。

在认识论上,生态哲哲学反对绝对的主客二分,,认为主客的统一更为根本本,人的认识是在主—客相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进行行的。

在方法论上,生态哲哲学坚持有机论的思维方式式,强调人与世界是一个整整体,认为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获获得它的意义。

布朗芬布布伦纳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的基本内容生态哲学为布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系统理论提供了基本的本体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框架架。

在此基础上,布朗芬布布伦纳于1979年创立了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该理理论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的环境是一个层层镶嵌的多多元系统,由近及远依次是是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

微观观系统是个体直接参与的环环境系统,比如家庭、同伴伴群体、课堂、学校等,它它们对个体的成长发展产生生直接影响。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doc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doc

附录:Bronfenbrenner’s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Dede Paquette &John Ryan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This theory looks at a child’s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system of relationships that form his or her environment. Bronfenbrenner’s theory defi nes complex “layers” of environment, each having an effect on a child’s development. This theory has recently been renamed“bio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to emphasize that a child’s own biology is a primary environment fueling her development. The interacti on between factors in the child’s maturing biology, his immediate family/community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etal landscape fuels and steers his development. Changes or conflict in any one layer will ripple throughout other layers. To study a child’s develo pment then, we must look not only at the child and her immediate environment, but also at the interaction of the larger environment as well. The various terms in this graphic are links that lead to pages explaining their implications in this theory.Bronfe nbrenner’s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The microsystem –this is the layer closest to the child and contains the structures with which the child has direct contact. The microsystem encompasses the relationships and interactions a child has with her immediate surroundings (Berk, 2000). Structures in the microsystem include family, school, neighborhood, or childcare environments. At this level, relationships have impact in two directions - both away from the child and toward the child. For example, a child’s pa rents may affect his beliefs and behavior; however, the child also affects the behavior and beliefs of the parent. Bronfenbrenner calls these bi-directional influences, and he shows how、they occur among all levels of environment. The interaction of structures within a layer and interactions of structures between layers is key to this theory. At the microsystem level, bi-directional influences are strongest and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child. However, interactions at outer levels can still impact the inner structures.The mesosystem – this layer provid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s of the child’s microsystem (Berk, 2000).Exampl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ild’s teacher and his parents, between his church and his neighborhood,etc.The exosystem –this layer defines the larger social system in which the child does not function directly. The structures in this layer impact the child’s development by interacting with some structure in her microsystem (Berk,2000). Parent workplace schedules or community-based family resources are examples. The child may not be directly involved at this level, but he does feel the positive or negative force involvedwith the interaction with his own system.The macrosystem –this layer may be considered the outermost layer in the child’s environment. While not being a specific framework, this layer is comprised of cultural values, customs, and laws (Berk, 2000). The effects of larger principles defined by the macrosystem have a cascading influence throughout the interactions of all other layers. For example, if it is the belief of the culture that parents should b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raising their children, that culture is less likely to provide resources to help parents. This, in turn, affects the structures in which the parents function. The parents’ ability or inability to carry out that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ir chil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child’s microsystem is likewise affected.The chronosystem– this system encompasses the dimension of time as it relates to a child’s environments. Elements within this system can be either external, such as the timing of a parent’s death, or internal, such as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that occur with the aging of a child. As children get older, they may react differentl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may be more able to determine more how that change will influence them.(Selected from Bronfenbrenner’s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by Dede Paquette&John Ryan,2001)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戴德·帕奎特约翰·赖安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在形成儿童环境的关系系统视角下看待儿童的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四个系统例子

生态系统理论四个系统例子

生态系统理论四个系统例子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发展心理学中,由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明确描述。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详细分析。

因为他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把这种理论描述为生物生态学理论可能更为准确。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这一点往往被人为设计的实验室里的研究发展的学者所忽视。

他认为,环境(或自然生态)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嵌套在下一个中,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

换句话说,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接环境(像家庭)到间接环境(像宽泛的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中。

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缺失改变了发展学家思考儿童发展环境的方式。

例如,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学家可能会检验儿童成长环境的某个方面的作用,并将儿童之间的所有差异都归于环境在这个方面的差异。

例如,儿童在认知、社会甚至生理上的不同都可能会归咎于离婚对儿童的影响。

有了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就可以思考许多可能影响儿童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的环境效应。

生态系统理论的其他信息家庭与生态系统理论将家庭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意指家庭很像人体,是一个整体结构,它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其中各个部分之间都会相互影响,而且每一部分都有助于总体功能的发挥。

以传统的核心家庭为例,即使只有父亲-母亲-孩子组成的系统也是相当复杂的。

婴儿和母亲的交往就已经涉及一个交互影响的过程。

我们注意到,婴儿的微笑可以由母亲的微笑所引发,而母亲的担心的表情通常也会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

当父亲参与进来时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如图3所示,母婴之间的双向过程突然转变成了由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组成的家庭系统。

布郎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

布郎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

布郎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
布朗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是一个描述人类发展环
境及其与个体发展之间关系的模型。

这个模型将环境分为五个层次,从最私密的环境到最一般的环境分别是: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在系统、宏观系统和时序系统。

1. 微观系统:这是与个体直接相关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等。

这些环境中的互动和交流对个体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

2. 中观系统:这是介于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之间的环境,可以看作是微观系统的集合。

例如,一个社区或一个行业都可以被视为中观系统。

3. 外在系统:这是对个体的生活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个体通常无法直接改变的系统。

例如,社会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等。

4. 宏观系统:这是对个体的生活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的系统,通常包括国家政策、社会制度等。

5. 时序系统:这是将上述四个系统联系起来的系统,它强调时间的维度。

这个系统强调发展是连续的、有顺序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为下一个阶段打下基础。

这个模型强调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理解个
体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考虑到个体所处的各种环境和系统。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发展心理学中,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 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 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 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主要影响源,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 接环境(像家庭)到间接环境(像宽泛的 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 中,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 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四、宏观系统
• 指的是存在于以上3个系统中的文化、 亚文化和社会环境。宏系统实际上是一个
广阔的意识形态。
系统的特点 社会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具有相同的特点 一、稳态 二、分化 三、非总加性
• 四、均衡 • 五、交互性
• 生态系统理论的局限性
• 一、过分强调环境对发展的作用。 • 与传统发展理论相比, 布朗芬布伦纳不仅对环境的影响作
No Image
No Image
社会系统
表现为人的个体和组织以及周围自然、 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构成 了社会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包括物理环境、生 物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布郎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划分
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 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环 境称为行为系统。该系统分为4 个层次, 由小到大分别是: 微系统、中系统、外系 统和宏系统。
了分析, 他也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两种因素交互影响着人 类的发展, 所以许多人将他的理论又称为生物生态理论。 但是, 布朗芬布伦纳的研究是以环境为主的, 他忽略了生 物性, 即遗传对人类的影响。如前所述, 人类发展的基本 问题和争论之一就是环境与遗传哪个对人类发展影响作用 更大。很显然, 布朗芬布伦纳在这个问题上是持折中观点 的,但是在他的研究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关于环境方面的。 发展的生物性在理论中并没有提出, 在4 个系统中也看不 到生物性的论述。

浅谈布朗芬布伦纳社会生态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布朗芬布伦纳社会生态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布朗芬布伦纳社会生态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理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环境有五个子系统: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时间系统。

其中,微观系统是儿童成长中直接接触和产生着体验的环境,家庭和学校都是儿童的微观系统环境。

结合教学示例,以微观系统为主要阐述点,简单探究布朗芬布伦纳社会生态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布朗芬布伦纳社会生态理论微观系统社会生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理论模型,强调从人的生态环境出发研究人的发展,布朗芬布伦纳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其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

作为教师,必须熟悉这一理论,了解学生的各个环境层面的性质,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教育教学。

布朗芬布伦纳论述社会生态环境理论时指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五个子系统,分别是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时间系统。

其中,微观系统是儿童直接接触和产生着体验的环境。

家庭和学校都是儿童的微观系统环境。

前者由儿童和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组成,后者主要由儿童和老师、同学组成。

而由于每个人每个人所处的微观系统与其发展直接相关,所以教育心理学多从微观系统对儿童的发展进行研究。

一、家庭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教养方式等等,都是学生所处的家庭微观系统中的要素。

家庭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这当中父母的影响尤为关键。

2012年暑期,我参加了外语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举办的三下乡活动,到潮州市潮安县东凤镇东一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活动,主要是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

我教授的科目是语文,同时担任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

其中我所在的班有17个学生,7个女生,男女生的体育课是分开上的,男生上武术课,女生上健美操课。

一开始女生都想一起上武术课,可是由于课程的设置和师资的问题,我们只能分开男女生上课。

但是我们班有一女生A,抵触情绪很大,坚持也要上武术课。

劝说未果,她就趴在桌子上哭泣。

经过我的了解,知道了原因。

社工理论汇总

社工理论汇总

社工理论汇总(上)一、有关服务对象的理论(一)青少年发展任务以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相关理论1.哈维斯特的发展任务理论哈维斯特(robert havighurst,1972)提出,“发展任务”是指个体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需要去完成或发展的事项、工作或任务。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个人需要发展不同的技能、知识、功能与态度,以符合社会的期望或要求。

能完成或达成阶段性发展任务者才是一个健康或适应良好的人,无法完成发展任务者将会产生焦虑、无能的情绪,或被社会所排斥。

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类有不同的发展任务,而不同的文化所给予个人的发展任务亦不尽相同。

根据哈维斯特的理论,人在青少年时期共有九项重要的发展任务:接纳自己的外身体与容貌,适当的表现男性或女性特质。

与同年龄的同性与异性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情绪与生活独立照料,不再依附父母或其他成人。

追求经济独立,相信自己可以自食其力。

找到职业性向与所长,准备投入工作职场的自我充实。

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与概念。

了解并能努力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

为将来婚姻与组成家庭作准备。

建立价值观、价值体系,以符合现实生活需求。

青少年时期是学习与完成发展任务的敏感时期,是个体生理成熟,且几乎可以学习各种新能力的时期,此时期的学习如果效果不佳会影响后期的学习,因为发展任务亦具有次序性。

2.青少年社会化的发展理论青少年时期发展任务的观点是从青少年本身出发而对青少年发展进行的论述。

青少年阶段的各项发展任务,亦可视为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目标,如果从成人社会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的社会化应包括以下要素:遵守社会规。

培养责任心和义务感。

扮演适当的社会期望的角色。

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的社会角色也日益分化,可能同时兼有子女、学生、男女朋友、团体领导者、社会参与者能多重角色,每种角色都要切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

青少年还应在角色行为发展上做出适当努力,以增加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其与早顺利地进入成人社会中。

具有独立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近两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出现的新兴知识点,出题的难度不大,但此部分内容会成为未来出题的方向,因此需要对此部分内容梳理,帮助各位考生做好准备。

一、理论提出者:布朗芬·布伦纳二、理论内容个体生活在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环境的类型有四种,分别为:1.微系统。

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儿童的微系统之一是由父母和儿童的同胞组成的家庭;儿童的另一个微系统是学校环境,主要由教师和同伴组成。

2.中间系统。

第二个环境层次是中间系统,是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

如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影响。

对幼儿来说,由于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最常接触的两个小系统,因此这两个小系统之间的关系便构成了幼儿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系统。

家庭与幼儿园是否形成支持性的联系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家庭和幼儿园能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并能协调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教育,那么,就有助于幼儿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3.外层系统。

第三个环境层次是外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

例如:从家庭方面来说,家长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状况和文化水平决定了父母所承担的角色、所从事的活动和所建立的人际关系,从而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待子女的态度和抚养子女的方法;从幼儿园方面来说,师资水平影响着教师的活动范围、承担的社会角色以及所建立的人际关系,从而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及事业心等;从幼儿园所处的社区来说,幼儿园在社区中的地位也会间接地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情感,所处社区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及社区中人们的交往方式、习惯等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知识范围和交往水平等。

4.宏系统。

第四个环境系统是宏系统,指的是存在于以上3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

宏系统实际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

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生态系统经营理论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发展心理学中,由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基本信息尽管现代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环境既影响着个体的发展,也受发展的个体的影响,然而他仍然没有对个体发展的环境做出明确描述。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详细分析。

因为他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把这种理论描述为生物生态学理论可能更为准确。

图1生态系统理论的一系列嵌套结构模型(1张)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这一点往往被人为设计的实验室里的研究发展的学者所忽视。

他认为,环境(或自然生态)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嵌套在下一个中,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

换句话说,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接环境(像家庭)到间接环境(像宽泛的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中(见图1)。

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确实改变了发展学家思考儿童发展环境的方式。

例如,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学家可能会检验儿童成长环境的某个方面的作用,并将儿童之间的所有差异都归于环境在这个方面的差异。

例如,儿童在认知、社会甚至生理上的不同都可能会归咎于离婚对儿童的影响。

有了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就可以思考许多可能影响儿童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的环境效应。

生态系统理论微观系统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观系统(microsystem),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是环境系统的最里层。

对大多数婴儿来说,微系统仅限于家庭。

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幼儿园、学校和同伴关系不断纳入到婴幼儿的微系统中来。

对学生来说,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首先表现为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例如,我们的眼睛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眼睛像照相机一样。

它的视像和照相机底片上的像一样是颠倒的,但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正的。

心理学家斯特拉顿(Stratton,1897)用一套光学系统把眼睛视网膜上的视像校正成与外界物体的方向一致。

他戴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开始时看到的是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由视觉指导动作很不协调,以后渐渐适应;到了第八天他完全适应了这个新的不习惯的世界,此时,他很难说出这个世界是倒的还是正的。

但取掉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他看到的世界又颠倒了,由视觉指导动作不协调了,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哺育了人类,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就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人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刺激和人格特征,而且也取决于整个环境及其特征。

其次,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方面。

以能源和污染为例。

在环境中获得能源的可能性决定了人们耗能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又反过来决定着会造成什么样的环境污染。

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反过来又将会改变着人们的耗能行为方式。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如果人类的行为使得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那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甚至会危及生命。

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独特的生物学分支,是研究活着的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个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是一种持续几个循环的交换。

人们不满足于自然界的恩赐,着手治理和控制自然力:人工降雨,钻井,排去沼泽地的水,建造大坝,设计检验地震的建筑物,以及利用核能来增加能源。

人们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动物、人类及其环境地位。

这些改变一部分是有好处的,但一部分则相反。

在生态学中,对一个地区有害影响的例子很多。

例如,埃及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是用来控制洪水和提供水力发电,但导致尼罗河沿岸生态破坏,自然居住地的文明被侵占,不少物种灭绝,也导致人类行为的改变。

最后,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

人在社会中生长,在社会中死亡。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社会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人之外的某种东西,而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活动和交往包括在这一关系之中的。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规范(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等)对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巴克(Barker,1968)提出的行为环境的概念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所谓行为环境(behavioral environment)是文化上与固定的行为相匹配的物理环境。

这种行为包括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

例如,教堂就是一个有多种行为与之相匹配的行为环境,它不同于教室和饭馆。

了解行为环境可以使我们能较肯定地预见哪些行为将会发生;行为环境改变,行为也会随之而改变。

总之,环境制约着行为,行为又会导致环境的改变。

我们是不能离开环境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

2008-10-13 人教网三、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在其《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一书中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

前者指现实的环境,后者指个人意想中的环境。

他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他举例说,有一个人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骑马来到一家旅店,庆幸自己经过几小时的奔驰,穿过冰天雪地的平原而能找到暂时安身的地方。

店主人问他从何方来。

随后,当他知道刚才走来的地方正是令人恐怖的康士坦湖时,立即惊恐而毙。

考夫卡认为,这一旅客过湖时,地理环境是大湖,行为环境则是冰天雪地的平原。

他听了店主人的话而惊毙,就证明,如果旅客事先知道是一个大湖,其行为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所以,考夫卡认为,行为是受行为环境调节的。

另一位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1890—1947)提出的动力场理论与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基本相同。

他在《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动力场理论。

勒温的动力场理论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生活空间(life space)。

所谓生活空间是指人的行为,也就是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其公式如下:B(行为)=f(生活空间Ls)=f(人P·环境E)这里勒温所说环境不是现实的客观环境而是心理环境,即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在人头脑中实际发生影响的环境。

需求的作用使得生活空间产生了场的动力,他称为引力或斥力。

例如,儿童看见糖果就想吃,叫引力;看到蛇就想逃避,叫斥力。

生活空间所具有的吸引或排斥的动力性质,勒温称为效价(分为正效价和负效价)。

由于生活空间具有动力,人的行为就沿着引力的方向向心理对象移动。

例如,一个青年想当医生,就向着医生方向努力。

此外,勒温还认为,生活空间的每一部分都可有一个区域。

每个区域又具有一定的疆界。

人的行为就是在具有各个区域的生活空间中移动。

图3-1显示,一个青年(P)想当医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G),必须经过下列几个区域的生活空间:(1)大学入学考试(Ce);(2)进入大学(C);(3)进入医学院(M);(4)登记(I);(5)行医(Pr)。

如果他入学考试不及格,就不能越过这个疆界而进入另一个区域。

这时他的生活空间就会产生急剧变动,或者继续努力,克服障碍,最后实现目标,或者另找新的目标。

图3-1一个想当医生的青年的生活空间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和勒温的生活空间论都把个体的心理因素注入到客观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强调环境的作用取决于人的心理因素,强调人对环境影响的行为反应的主动性,这无疑是合理的。

因为人在活动之前对于环境的认知不是纯客观的,而是或多或少加进了主观成分,从主观上加以规定和把握的。

这种对环境刺激从主观上予以规定和把握,在认知心理学中称为“赋予意义”。

因此,环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视个人对环境的认知而定的。

但是,他们片面强调个人心理因素的实在性及其作用,则有失偏颇。

(二)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人是社会的人。

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生态学(social ecology)是一种探讨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取向。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1979,1998)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theory of social ecosystems)认为,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中的生活事件的直接影响,而且也受发生在更大范围的社区、国家、世界中的事件的间接影响。

因此,要研究个体的发展就必须考察个体不同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

布朗芬布伦纳把个体的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见图3-2)。

(1)微系统,指与个体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的交流系统,例如,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各种行为的复杂模式、角色,以及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工作场所、游戏场所中的个人的交互作用关系。

家庭、学校、同伴群体中的个人都是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微系统的组成部分。

个体微系统中的每个人都以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与个体交互作用。

例如,母亲对儿子小明唱歌,同伴与小明做游戏等。

(2)中系统,是几个微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

例如,小明的母亲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小明可能受小明的母亲与小明的外祖父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如果小明的母亲与小明的外祖父之间经常争吵,小明的母亲可能缺乏温柔并以粗暴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同样,小明与妹妹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反映了小明的母亲与小明的姨妈之间交互作用方式。

布朗芬布伦纳所讲的中系统,其实就是个体的微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

(3)外系统,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环境之间的连接与关系,其中一个环境中不包含这个个体。

例如,儿童生活在家庭里,但家庭不是与外界隔离的。

父母对待儿童的方式会受到学校、教师的影响,也会受到教会、雇主和朋友的影响。

个人的家庭微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成员之间有种种交互作用的关系。

例如,小明与他的父亲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受到他的父亲与其企业雇主或其炒股朋友之间的关系的影响。

(4)大系统,是指与个人有关的所有微系统、中系统及外系统的交互作用关系。

这是一个有文化特色的系统。

可以依据信念、价值观、做事情的传统方式、可预期的行为、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等内容来描述大系统。

大系统的特色则反映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之中。

用布朗芬布伦纳的话来说,大系统是一种特殊文化、亚文化或其他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的社会蓝图。

(5)长期系统,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社会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个体的微系统随着时间的发展可能会发生很多重要的变化,如弟弟妹妹的出生、父母离婚、得到或失去宠物等。

有时候,大系统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美国20世纪最后的几十年中,在家庭成员参加工作的模式(从一人挣工资发展为两人挣工资)、家庭结构(从双亲家庭到单亲家庭)、育儿方式(从家庭养育到选择其他保育方式)、生孩子的年龄(从低龄到高龄)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显然,大系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个人生活于其中的微系统(家庭、家族和学校)。

图3-2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图示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制约作用。

首先,从空间上来看,人的行为不仅受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的微系统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微系统与微系统的交互作用关系,微系统与中系统、外系统、大系统(特殊文化和亚文化)交互作用关系的影响。

其次,从时间上来看,人的行为不仅受传统文化的制约,而且受时代变迁的制约。

但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也有缺点,主要的缺点是无法进行实证研究。

例如,怎样对有着无数高度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进行观测呢?怎样理清个体与其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呢?长期系统、大系统是以怎样的方式通过微系统而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发展呢?这些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