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写作背景及作品鉴赏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赏析《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现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注释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诗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赏析: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
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
《忆江南》的创作也可能与诗 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 如对故乡的思念、对逝去时光
的感慨等。
03
《忆江南》的诗词内容解析
词牌与韵律
词牌
《忆江南》是词牌名,通常用于 表达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韵律
该词牌通常采用平韵,韵律优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
词句含义与意象分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通过“江花”和“江水”两个意象,表现了江南的生机 勃勃和美丽。
“能不忆江南”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
主题与情感表达
主题
该词主要表达了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情感表达
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 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感慨。
04
《忆江南》的艺术特色
与其他诗词的比较分析
与其他描写江南的诗词相比,《忆江 南》在语言风格、意境营造和表现手 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具有较高 的艺术价值。
与其他诗人相比,白居易的《忆江南 》更注重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对情感 的深沉表达,与其他诗人有所不同。
05
《忆江南》的影响与评价
后人对《忆江南》的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评论家认为《忆江南》是白居易 的代表作之一,其语言优美、意境深 远,充分展现了白居易的诗歌才华。
深入解读
后人对《忆江南》的解读多从主题、 意象、语言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其 内涵和艺术特色,为后人理解这首诗 提供了丰富的视角。
《忆江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忆江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 学习。
文学价值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宝库,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山川之美值得歌颂——白居易《忆江南》赏析[技巧]
山川之美值得歌颂——白居易《忆江南》赏析白居易,字乐天,原籍太原人。
他的曾祖迁居华州下邽县。
唐代下邽,今属陕西渭南县。
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县。
他一生有十余年的时间居住在江南。
和盛唐诗人远赴江南多属旅游不同,白居易四下江南,每次都有特殊的原因。
他第一次下江南是童年时代。
那时,安史之乱虽然早已平定,但新的藩镇叛乱却不断发生。
在河南,先后就有李灵耀、李希烈的叛乱,闹得人民不得安宁。
白居易在十一二岁时逃难到了浙江一带。
几年后到过苏州、杭州。
白居易第二次下江南是在壮年。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心怀二心的藩镇李师道派遣刺客暗杀宰相武元衡,裴度受伤,朝野震动,当政者束手无策。
白居易时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他认为这是国家的耻辱,上疏力主缉捕凶手,触怒宰相,被贬为江南西道的江州司马,在九江居住三年多。
白居易第三次下江南时,已年过半百。
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正月,他在中书舍人任上曾上疏纵论对河北藩镇用兵的问题,不被采纳。
六月,元稹罢相后,他眼见宦官专权,党争激烈,便请求到外地做官。
七月,朝廷任命他为杭州刺史,历时两年,政绩卓着。
白居易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下江南,年已五十四岁。
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春三月,白居易在洛阳太子左庶子任上接到朝廷派他作苏州刺史的任命,五月端阳,抵达任所。
第二年秋天,因为眼病免官。
冬天,他跟从和州离任的刺史朋友刘禹锡结伴回北方。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重到江南了。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一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在吟咏回味。
我记得1978年3月31日,郭沫若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以《科学的春天》为题作讲话时引用了其中的名句,他说:“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这热情洋溢的讲话,道出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心愿,因而也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忆江南》
《忆江南》
标题:忆江南
一、概述
“忆江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词牌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众多的词牌名中,“忆江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不仅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还传达了人们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历史背景
“忆江南”这个词牌最早出现在唐朝,由白居易创作。
他以江南的美景为题材,写下了三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
这三首词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湖光山色,展示了江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怀念。
三、代表作品及赏析
1.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是白居易《忆江南》系列中的第一首,通过对江南春天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美丽的自然风光。
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江花与江水的颜色之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春天之中,感受到了江南的美。
2. 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的这首《忆江南》以梦境的形式,回忆了他在江南的生活。
词中通过对旧时游历的回忆,表达了他对江南生活的深深怀念。
四、结语
总的来说,“忆江南”这个词语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
无论是白居易的《忆江南》,还是李煜的《忆江南》,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和人们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忆江南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忆江南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忆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总写对江南的回忆,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忆江南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忆江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他曾漫游过江南,而且还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因此他对江南的了解是比较深的,旖旎的风光也给他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回忆,所以可以说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不寻常的。
后来,他定居洛阳后,抚今追昔,江南旧游的经历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迫使他写了不少回忆的诗歌。
进入暮年,他写下了三首《忆江南》,来抒发了自己对江南美景的赞美。
我们目前欣赏到的诗只是其中的第一首,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忆江南这首诗是什么季节《忆江南》第一首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第二首描写的是秋景。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
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
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忆江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
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忆江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梦令·忆江南》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这首词描写了苏轼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忆江南》课件
03 《忆江南》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01 02
比喻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通过鲜明的比喻,使江花和江水的色彩更加艳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 江南春天的美景。
拟人
在《忆江南》中,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如“能不忆江南?”,赋予非人 类事物以人的情感,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富有情感和感染力。
《忆江南》的音乐美
节奏感
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通过运用 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 的语言更加有节奏感,读起来朗 朗上口。
韵律感
诗人运用了押韵的手法,使诗歌 的韵律更加和谐、优美,增强了 诗歌的音乐美感。
04 《忆江南》的影响和评价
后人对《忆江南》的评价
高度赞扬
后人对《忆江南》的评价普遍很高,认为这首诗语言优美、 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白居易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
PPT可以介绍《忆江南》所蕴含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促进学
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跨文化交流
通过PPT将《忆江南》介绍给其他 文化背景的学生或观众,促进跨文 化交流和理解。
文化创新与发展
PPT可以展示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 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动文化的创 新与发展。
THANKS
《忆江南》的流传和改编
广泛传播
《忆江南》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流传极广,不仅在中国大陆、台湾 等地广为传颂,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传播到世界各地。
多样化改编
这首诗也经常被改编成歌曲、舞蹈、 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以更生动、形 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更多人领略 到《忆江南》的独特魅力。
05 《忆江南》的实践应用
03
对偶
整首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忆江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忆江南体裁:诗题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作者:名字:白居易年代:唐代描述: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翻译: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原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译文: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原文能不忆江南?译文: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赏析二:思想内容《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这首词为第一首,总写了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赏析三:艺术特色杜甫写景,善于着色。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如画。
高中素材《忆江南三首》的写作背景及作品赏析
《忆江南三首》的写作背景及作品赏析《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忆江南写作背景,希望对你有帮助。
忆江南三首唐/白居易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入手。
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作品鉴赏: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释义赏析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创作的组词。
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
和第三首那么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词牌名。
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思念。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蓝草,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忆江南白居易》课件
更加自然流畅。
首尾呼应
03
整首诗的首尾呼应,使整首诗的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THANKS
感谢观看
拟人
在描绘景物时,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景物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 命力。
对偶
在句式上,作者运用了对偶手法,使语言更加整齐优美,富有节奏 感。
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
01
整首诗的结构层次分明,从整体到局部,从远景到近景,逐步
展开,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路。
过渡自然
02
在描绘不同景物时,作者运用了恰当的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源自参与重大政治决策。晚年生活
白居易晚年辞官归隐, 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情感真挚,
深受人们喜爱。
文学主张
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强 调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文学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境构造
总结词:画面感强 总结词:情感丰富 总结词:情景交融
详细描述: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如“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构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详细描述:诗歌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 江南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情感丰富而深沉。
详细描述:这首诗将景色与情感融为一体,通过对景色 的描绘来表达情感,使情感更加深沉而富有感染力。
04
诗文内容
诗文原文
总结词
原汁原味的诗文
详细描述
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的原文,是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回忆和赞美,语言优美 ,意境深远。
忆江南词三首赏析
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种。
单调27字,双调54字,皆平韵。
曾:曾经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先说选材。
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
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再说修辞。
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
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古诗词三首》之《忆江南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2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3
诗中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类 文明的思考,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忧虑。人生感悟01 Nhomakorabea02
03
《忆江南》中的《古诗 词三首》通过对人生的 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 生的感悟,以及对生命
意义的思考。
诗中通过对人生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 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
音韵和谐
诗歌的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 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修辞手法
比喻
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手法,将江 南的景色和人物形象地比喻为各 种美丽的意象,如“春来江水绿 如蓝”,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清
澈和生机勃勃。
拟人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 赋予人的情感和思想,如“日出 江花红胜火”,形象地描绘出太 阳和花朵相互辉映的美丽景象。
借景抒情
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景色和人物, 抒发出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如“能不忆江南”,表达出诗人
对江南的深深眷恋。
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
诗歌的结构层次分明,先描绘江 南的美景,再抒发出对江南的怀 念之情,情感表达层层递进,深 入人心。
首尾呼应
诗歌的首尾呼应,开头以“忆江 南”为引子,结尾以“能不忆江 南”收束全篇,使诗歌的结构更 加严谨完整。
《忆江南》之《古诗词三首》
目录
• 引言 • 内容解析 • 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 作的组词作品,全词描绘了作者 对江南景色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这组词共三首,每首词都以“江 南好”开头,通过不同的角度和 意象,展现了江南的美丽和富饶
经典古诗词赏析之忆江南
3.古诗注释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词三首
早吴江 晚酒南 复一忆 相杯, 逢春其 !竹次
叶忆 ,吴 吴宫 娃。 双 舞 醉 芙 蓉 。 能
何山江 日寺南 更月忆 重中,
能日江 不出南 忆江好 江花,
唐 代 :
游寻最 南红风 白
!桂忆 子是 ,杭
?胜景 火旧 ,曾
居 易
郡州
春谙
亭。
来。
枕Hale Waihona Puke 江上水看
绿
潮
如
头
蓝
。
。
目录
1.创作背景 2.古诗译文 3.古诗注释 4.古诗赏析
壹
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
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
贰
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 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 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 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能早晚复相逢!
4.古诗赏析
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 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 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 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所作,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
三首忆江南,用几十个字将江南美景跃然眼前,令人心驰神往。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原文介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
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此指蓼蓝。
《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
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
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诗人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诗人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诗人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忆江南》诗词赏析
《忆江南》诗词赏析
《忆江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以回忆江南春景为主题,通过描绘江花、江水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江南的美丽和生机。
首先,白居易巧妙地用十几个字概括了江南春景的美丽。
他通过描绘江花、江水等自然元素,展现出江南春景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
这种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不仅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
其次,白居易在《忆江南》中运用了烘托、映衬的手法,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他通过描绘江花、江水等自然元素,将整个画面渲染得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种手法不仅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逼真,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江南春景的美丽和生机。
最后,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也非常丰富。
白居易通过回忆江南春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思想内涵不仅反映了白居易的个人情感,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忆江南》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白居易的才华和艺术追求。
同时,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江南春景的美丽和生机。
《忆江南》
艺术手法
结构安排
这首词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全词以 “忆江南”为题,以“旧曾谙”为核 心,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表现了 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怀念。词的开头以 “江南好”总领全篇,接着具体描绘 江南的美景,最后以“能不忆江南” 收束全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意象运用
在《忆江南》中,白居易运用了丰富 的意象,如“日出”、“江花”、“ 江水”等,这些意象都具有鲜明的江 南特色,能够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生 动的画面。同时,通过这些意象的描 绘,也展现了江南春色的美丽和独特 。
创作背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者在洛阳担任过河南尹和太子少傅等要职,曾经多次到江南任职,对江南一带 的人、景、风俗等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他晚年时期,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 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也是作者在洛阳时,感叹洛阳春天来得晚,以北方春景映衬江 南春景,表达了对江南的深深怀念和留恋。
要点二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忆江南》以其隽永的文字、独特的 意境和深刻的思想感情,对后来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文学 家在创作中借鉴了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和表现手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 中,使文学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 力。
要点三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忆江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和思想价值,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承 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了对外交流和传 播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之一。
我认为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江 南的深深怀念和美好回忆,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然美的无限魅力。这首诗的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忆江南》课件
目录
• 《忆江南》的创作背景 • 《忆江南》的内容解析 • 《忆江南》的艺术特色 • 《忆江南》的影响和评价
01
《忆江南》的创作背景
诗人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的杰出
文学家。
白居易自幼聪颖好学,早年在长 安及洛阳等地求学,后历任秘书 省校书郎、左拾遗、刑部尚书等
音乐美
诗歌的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 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节奏感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押韵和平仄 的运用,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04
《忆江南》的影响和评价
《忆江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忆江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被视为中
韵律
该词牌的韵律为“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即每句 七个字,共五句,押平声韵。
《忆江南》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
白居易在《忆江南》中描绘了“日出 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 象,通过“江花”、“江水”等意象 ,展现出江南的美丽风光。
意境
这首词通过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 清新自然、明媚动人的意境,让人感 受到江南的生机勃勃和春日的温暖。
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 形象。
语言特点
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
《忆江南》的意象塑造和画面感
意象塑造
通过描绘江南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塑造了独特的江南意象。
画面感
诗歌语言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美景之中。
《忆江南》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忆江南》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写作背景及作
品鉴赏〕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忆江南写作背景,希望对你有帮助。
忆江南三首
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写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
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入手。
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作品鉴赏:
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
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
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
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
江南城市。
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
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
“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
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
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
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
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
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
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
“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
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
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
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
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
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
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
“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
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
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作者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
琶行》等。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