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反质今注今译》辨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注今译》辨误
作者:彭婷婷
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9期
摘要:文章以《今注今译》卷二十·反质为例,摘取其中可供商榷者五处,在对其进行辨误的同时,归纳出致误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断章取义;二是注词不确。

关键词:《今注今译》;译注;辨误
《说苑》成书于公元前17年,由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刘向所编纂。

该书今存二十卷,有:君道、臣术、建本、等等。

其体例编排大体以类相从,分类记述先秦至汉初的奇闻轶事,杂以议论,用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及伦理观点。

《说苑》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其文笔简练,情节单一,相比同时代其他经书史籍,其受重视的程度还不是很高,对其进行译注的学者并不是很多,近现代关于《说苑》译注的著作有:卢元骏的《今注今译》(1979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王瑛、王天海的《说苑全译》(1992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钱宗武的《白话说苑》(1998年岳麓书院出版社)。

纵观古今各家对《说苑》一书之注译研究,当以今人台湾卢元骏先生的《今注今译》为最佳注本。

其书虽然推陈出新,多有建树,但在个别字词的解释及翻译上仍存有瑕疵。

本文以《今注今译》卷二十·反质为例,摘取其中可供商榷者五处。

一、“救败”
原文:“故耕渔与陶,非舜之事而舜为之,以救败也”。

(《今注今译》页702)
译文:“所以耕田、捕鱼和制陶原不是舜的本行,舜之所以从事,为的是救济贫困而已”。

按:译“救败”为“救济贫困”,即训“救”为“救济”;训“败”为“贫困”,这是孤立地理解在句子,是忽视了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内容所致。

辨析:章以“救败”译“救济贫困”,误也。

《说文》曰:“救,止也。

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

”[1]《周礼·大司徒》:“使之相救。

”注:“救,救凶灾也。

”可见救的本义是阻止,禁止。

后引申为援救,帮助等义,如《广雅》。

“救,助也”《礼记·檀弓》:“扶服救之”。

败,会意字。

从贝,从攴。

攴(pū),其甲骨文字形似以手持杖,表敲击的意思,可见一般从“攴”的字多与敲、击、打等手的动作有关联。

败,甲骨文字形的左边是“鼎”字,右边是“攴”,表示的意思是以手持棍击鼎。

《说文》中释“败”为“毁也。

”本义是毁坏,搞坏。

如:《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
勿败之。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败”在后来的使用中又引申出了“荒年,灾年”义,如《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丰年补败”,而无译者所认为的贫困义。

古人云,定一字之义,当“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发明旨意,涣然冰释”。

由此可见,上下文对于考察词义的重要性。

前文曾提到,“历山之田者善侵畔,而舜耕焉。

雷泽之渔者善争陂,而舜渔焉”是说历山耕田的人好侵犯田界,舜却在那里耕作。

雷泽的渔人好争夺水面,舜却在那里打鱼,说的都是有关人的品行,道德方面的问题。

《韩非子·难一第三十六》:“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

甽亩正。

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

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

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

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

故曰:“圣人之德化乎!”再看下文“民之性皆不胜其欲,去其实而归之华,是以苦窳之器,争斗之患起”说的都是有关人的本性,品德,并没有涉及贫困等方面的问题,若以“救济贫困”为“救败”,则文义难解。

综上说述,此句应译为:“所以,耕田、捕鱼和制陶原不是舜的本行,舜之所以从事,为的是阻止道德的败坏而已”。

二、“自病”
原文:“邓析去,行数十里,颜色不悦泽,自病。

”(《今注今译》页704)
译文:邓析走了,走不到几十里路,脸色渐渐不对劲,竟悒悒地病了。

按:此句中把“病”释为“生病、心病”之“病”,是不妥的。

辨析:“病”作为动词,在古文中有三种意思,其一表“羞辱、伤害”,如“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其二表“担忧;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其三表“病加重”,如“子疾病,子路请祷。

”(《论语·述而》)。

而“病”在此句中作为动词有“羞愧”之义。

《康熙字典》:“病。

又辱也。

《礼·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注:诟病,犹耻辱也。

又短也。

《晋语》公曰:“舅所病也。

”注:病,短也。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

”鄭玄注:“病、愧,谓罪咎之。

”“病”“愧”相对为文。

《士冠礼》曰:“病犹辱也。

故凡羞愧者,皆曰病。

”如《谷梁传·桓公五年》:“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于是不服,为天子病矣。

”又“由己羞之谓之病,为人羞之亦谓之病”“自病”即为“为自己感到羞愧”。

由此可以得知,“自病”应该解释为“为自己感到羞愧”。

三、“连属增累”
原文:“连属增累,珠玉重宝,积袭成山,锦绣文采”。

(《今注今译》页707)
译文:“宫室殿台一进接着一进,一栋连着一栋,珠玉珍宝堆积得像山,满仓满库都是绸缎绫罗”。

按:译文把“连属增累”译为“宫室殿台一进接着一进,一栋连着一栋”是不准确的,没有把“增累”翻译出来。

辨析:《说文》释“连”为“属也”,如《国语·楚语》:“云连徒州。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属,连也。

连者,负车也。

今字以为联字。

属,今韵分之欲市玉二切。

其义实通也。

凡异而同者曰属。

”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东连吴会,西接巴蜀。

”(《三国志·诸葛亮传》)。

可见“连属”为同义连文,意思是“宫室台阁等建筑物一栋接一栋,连绵不绝”,如:《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

”成玄英疏:“夫混茫之世,淳和淡漠。

故无情万物连接而共里闾,有识群生系属而同乡县。

”《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可见,译文对“连属”的解释是正确的,但却没有把“增累”翻译出来。

《康熙字典·正韵》:“咨登切,音曾。

”可知“增”读为“层”。

又见《尔雅·释言》:“增,益也。

”郝懿行义疏:“增,又通作‘层’。

”《说文·尸部》释“层”为“重屋也。

”段玉裁注:“层,引申为凡重叠之称。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王逸注:“层,累,皆重也。

”累,会意字,从糸(mì),表细丝,说明织物由细丝积累而成,因此取其“积累”的意思。

隶变以后写作“累”。

因此它的本义为堆积,积聚。

如《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

由此“增累”也属同义连文,表“重叠”的意思,形容台阁宫室的高峻。

四、“惑”
原文:“吾闻国之昏,不由声色,必由奸利。

好声乐者,淫也。

贪奸者,惑也。

夫淫惑之国,不亡必残。

”(《今注今译》页720)
译文:“我听说国家的昏乱,不是由于声色,就是由于奸私贪利。

耽迷于声色就是淫靡,沉湎在奸利之中就是迷惑,淫靡迷惑的国家纵不败亡,也要破碎不堪。


按:把“惑”解释为“迷惑”不准确。

辨析:《说文·心部》曰:“惑,乱也”。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惑,乱也。

乱者,治也。

疑则当治之。

”惑,形声字,从心,从或,或亦声。

“或”本指“边境巡逻”,转指边境敌情的不确定性。

“或”与“心”组合起来表示“对(敌情)心里没有把握”。

本义是心里不确定,引申为使……迷乱,如成语“蛊惑人心”。

在此句中,“惑”与“淫”对举,把“惑”译为“迷惑”是不恰当的。

由此可得知,此处应该把“惑”解释为“乱”。

五、“再拜”
原文:“举酒而祭之,再拜而出,曰:‘岂过我哉,吾讬国于晏子也。

以其家贫善寡人,不欲其淫侈也,而况与寡人谋国乎’。

”(《今注今译》页721)
译文:“于是举酒洒了一些在地上,再拜告辞,说:“晏子是责备我的不是吗?我想把齐国托付给他。

借着他家贫困为由,这样委婉地劝寡人,不要我太过奢侈,何况与寡人一起治国呢?’”
按:此句中“再拜”在译文中没有翻译,其注解虽谈不上是错误,但没有了解到“拜”作为古代的一种礼仪风俗,其中是有一定考究的,因此导致该条注释不够准确,有失学术之严谨。

辨析:《说文解字》训“再”为一举而二也。

”再,其本义是第二次。

如:《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以上文献中,“再”都是其本义“第两次”。

后“再”又引申表示为“两次”,如宋·苏洵《六国论》:“击赵者再。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日再食”。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后世通指下跪叩头。

如《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较早的秦汉时期的“再拜“是指两次拜礼,在古代礼节中,凡“拜”必先跪坐。

《说文》:“跪,拜也。

”段玉裁注:“所以拜也。

”也就是说,跪一般在古代是用以行拜礼的一种方式。

古代的跪拜礼,具有一定的讲究,会因为行礼次数的多少或行礼姿势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但它们都统称为“拜”。

《周礼·春宫·大祝》中有稽首、奇拜、褒拜等“九拜”。

东汉郑玄注:“奇拜谓一拜也;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

”奇拜之奇,当读为奇偶之奇(jī),奇拜,就行一次拜礼;褒拜,就是再拜,即行两次拜礼。

古人行礼多用一拜;有时用两拜,表示更加恭敬。

其中《礼记·杂记下》就有所记载:“拜之士一,大夫再。

”说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孔子对于比士高一级的大夫,行“再拜”礼,拜两次,而对于士这一阶层的人就只拜一次。

综上,“再拜而出”应该译为“拜了两下就走出去了”。

严复先生曾言:“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其中“信”是即指译文要做到准确,不遗漏,不歪曲,不随意增减原文的意思。

卢元骏先生虽为大家,其《今注今译》堪称佳作,但是智者千虑,仍有所失;白璧微瑕,在所难免。

今谨以绵薄之力,略补前人之不足,还请斧正于方家。

參考文献:
[1]卢元骏.说苑今注今译[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王瑛,王天海.说苑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4]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