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结缔组织(精)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结缔组织 ppt课件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结缔组织 ppt课件

间充质细胞 间充质
无定形基质
间充质模式图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模式图
一、疏松结缔组织
蜂窝组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特点:细胞种类多,纤维少而松散,血管丰富, 分布广泛,功能多样,
☆组成: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基质(蛋白多糖、纤维黏连蛋白、层黏连蛋白、 组织液)
胞质充满粗大的异染性颗粒。
异染性颗粒
肥大细胞电镜图(未脱颗粒)
4.肥大细胞(mast cell)
分泌颗粒含
1.肝素
抗凝血 作用
2.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吸引嗜酸性 粒细胞到过 敏反应部位
3.组胺
(组织胺) 1、使微V和毛细血管扩张
胞质内:含有白三烯
(血管通透性增加)
2、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功能:与过敏反应有关。 3.小A扩张
网状纤维 (镀银染色)
(三)基质 ( groud substance )
是无定形的胶状物,具有一定的粘性。
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多(聚)糖, 糖胺多(聚)糖 硫酸化: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等 非硫酸化:透明质酸(长链大分子) 蛋白质:核心蛋白、连接蛋白
蛋白多(聚)糖聚合形成分子筛, 作用: 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
胶原纤维
成纤维细胞
二、致密结缔组织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 类型:按纤密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器官被膜等 3.弹性组织:以弹性纤维为主,构成韧带、弹性膜
作用:参与分子筛的构成 影响细胞附着、移动,参与调节细胞的生 长、分化。
(三)基质 ( groud substance ) 3.组织液: 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透到基质中的液体 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产生或回流障碍,导致组织脱水或水肿

大学组胚结缔组织

大学组胚结缔组织

单泡脂肪细胞(左)和 多泡脂肪细胞(右)模式图
四、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
网状组织模式图
网状组织(淋巴结)光镜图 (镀银染色) 1网状细胞 2网状纤维 3淋巴细胞
1
图 疏松结缔组织光镜图 (腹膜铺片;醛复红与偶氮焰红染色) 1巨噬细胞 2肥大细胞 3胶原纤维 4弹性纤维
(3)浆细胞
• LM:圆形或卵圆形 胞质嗜碱性 核偏,呈车轮状
• EM: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 • 功能:合成免疫球蛋白(抗体) • 来源:B淋巴细胞
23
24
(4)肥大细胞
• LM: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中充满嗜碱性颗粒 核小,染色深
第三章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1
概述 1、特点
(1)细胞间质多,细胞少,种类多 (2)细胞无极性,散居于细胞间质内 (3)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2
3
2、组成
细胞 结缔组织
细胞间质
纤维 基质
胶态 半固态 固态 液态
固有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
4Hale Waihona Puke 3、功能 连接、支持、营养、保护、 防御、修复等
7
8
1、基质
是一种均质状、半透明、 不定形的胶样物质
蛋白多糖 化学成分 糖蛋白
组织液
9
(1)蛋白多糖
组成
蛋白质 糖胺多糖
透明质酸(含量最多) 硫酸软骨素A、C 硫酸角质素 硫酸乙酰肝素等
功能:形成分子筛 (正常 限制细菌扩散的屏障 溶血性链球菌 癌细胞
10
透明质酸酶)
连接蛋白 核心蛋白 透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
硫酸角质素

组胚精品课程习题(温医)

组胚精品课程习题(温医)

组胚精品课程习题(温医)※<上皮与结缔>第1章绪论& 第2章上皮组织一、单项选择题*1.用于光镜观察的组织切片的厚度一般是A 1~2nmB 50~80nmC 200~400nmD 5~10μm2.关于组织的构成,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和细胞外基质B 纤维和基质C 细胞和体液D 细胞和组织液3.用于光镜的组织学切片染色最常用的方法是A 亚甲蓝染色法B 银染法C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D 瑞氏染色法4.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A 细胞的形态B 细胞的层数C 细胞的层数和形态D 分布和功能5.变移上皮分布于A 气管B 食管C 膀胱D 结肠6.杯状细胞常见于A 单层扁平上皮B 单层柱状上皮C 复层扁平上皮D 单层立方上皮7.内皮衬贴于A 气管B 食管C 膀胱D 血管8.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A 消化道B 呼吸道C 泌尿生殖道D 循环管道*9.复层扁平上皮细胞之间最发达的细胞连接是A 紧密连接B 桥粒C 中间连接D 缝隙连接10.微绒毛内纵行排列的结构是A 微管B 微丝C 微管和微丝D 微体*11.角化细胞胞质内充满A 弹性蛋白B 粘蛋白C 糖蛋白D 角蛋白12.纤毛的内部有A 微丝B 微管C 中间丝D 张力丝13.具有屏障作用的细胞连接是A 桥粒B 缝隙连接C 中间连接D 紧密连接14.下列哪项不是细胞侧面的细胞连接A 桥粒B 半桥粒C 中间连接D 紧密连接15.下列哪项细胞连接又称为通讯连接A 桥粒B 缝隙连接C 中间连接D 紧密连接16.下列哪项不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结构A 基膜B 质膜内褶C 桥粒D 半桥粒17.下列哪项腺体的分泌物需经导管排出A 甲状腺B 肾上腺C 食管腺D 甲状旁腺18.下列哪项不含有粘液性腺细胞A 下颌下腺B 食管腺C 胰腺外分泌部D 十二指肠腺19.腺是A 以腺细胞为主要成分的腺上皮B是腺细胞C 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D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20.有关浆液性细胞,何项为错A 核为扁圆形,居细胞偏下部B 有粗面内质网C 有高尔基复合体D 有酶原颗粒*21.粘液性细胞的最主要形态特点是A 有粗面内质网B 有粘原颗粒C 有高尔基复合体D 核圆形,居细胞基底部二、多项选择题1.上皮细胞的侧面可见A 紧密连接B 桥粒C 缝隙连接D 中间连接2.单层扁平上皮可见于A 淋巴管B 腹膜C 肺泡D 肾近端小管3.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A 头皮B 体皮C 食管D 阴道壁4.组成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细胞有A 柱状细胞B 梭形细胞C 潘氏细胞D 锥形细胞5.下列哪些组合可称为“连接复合体”A 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B 中间连接、缝隙连接C桥粒、紧密连接D半桥粒、中间连接6.内皮衬贴于下列哪些部位A肾小管B支气管内表面C心脏内表面D血管腔面7.上皮细胞游离面可有A质膜内褶B纤毛C半桥粒D微绒毛*8.根据外分泌腺的导管有无分支,可将外分泌腺分为A单腺B单细胞腺C多细胞腺D复腺9.被覆上皮的特点有A呈膜状分布于体表、体腔和有腔器官的内表面B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C上皮细胞有极性D微血管非常丰富*10.关于缝隙连接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邻两细胞膜中许多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B连接小体呈斑状,位于柱状上皮深部C 主要起加固细胞连接的作用D 相邻细胞借此沟通信息11.变移上皮分布于A 膀胱B 输尿管C 输精管D 肾盏12.关于纤毛的特点,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 光镜下可见B 为一种特殊的细胞器C 内有纵向排列的微管D 可按一定的节律摆动13.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可分布于A 大肠B 阴道C食管D口腔14.含杯状细胞的结构有A 气管粘膜上皮B胃粘膜上皮C 食管粘膜上皮D小肠粘膜上皮15.关于质膜内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存在于上皮细胞侧面B 光镜下呈纵纹状C 附近胞质内有大量纵行的线粒体D 参与水和电解质的运转*16.有纤毛的单层柱状上皮可分布于A 胆囊B 胃C 输卵管D子宫三、是非题1. 四大基本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系统。

组胚重点知识点(15EB1)-精华

组胚重点知识点(15EB1)-精华

组胚重点1.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清晰可见。

4.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5.软骨:由软骨组织和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6.软骨组织:主要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

7.软骨陷窝:包埋在软骨基质中的软骨细胞所在的腔隙。

8.软骨囊:软骨陷窝周边具有强嗜碱性的软骨基质。

9.骨陷窝:细胞体所在的腔隙。

10.骨小管:突起所在的腔隙。

11.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明带交界处。

12.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13.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

14.眼球壁:由外至内依次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15.心瓣膜: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

16.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进入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进入另一处淋巴组织。

17.激素: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

18.旁分泌: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19.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形状不一。

20.肝板:肝细胞单层排列成凹凸不平的板状结构。

21.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22.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

23.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24.肺小叶:由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

25.皮质迷路:位于髓放线之间的肾皮质。

26.肾小叶:由一条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

27.肾叶:由一个肾椎体和相连的皮质组成。

组胚第三章结缔组织

组胚第三章结缔组织
松质骨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扁骨和 短骨的深部。
3、成骨作用与破骨作用
在生命过程中,新的骨组织是在不断地生成, 而陈旧的骨组织也在不断地破坏,并且始终维 持成骨与破骨的动态平衡 。
成骨作用是靠成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新的骨 细胞,并产生骨胶纤维和骨基质,形成新的骨 组织。
破骨作用是靠破骨细胞对陈旧骨组织的破坏吸 收来完成的。
骨膜
骨膜是分布在骨表面和 骨内腔表面的一层致密 结缔组织膜。分别称骨 外膜、骨内膜。 骨膜内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 营养骨质的作用。 骨膜 内侧有成骨细胞,具有 成骨作用。 骨内膜围成 的腔称骨髓腔,其中充
满骨髓。
骨板
骨板是分布在骨外膜与 骨内膜之间的板层状骨 质。骨板由环骨板、哈 佛氏系统和骨间板三部 分组成。 环骨板:环绕 在骨干内、外表面的骨 板,分别称外环骨板和 内环骨板。各层内、外 环骨板间有骨陷窝和骨 细胞。
1、透明软骨 特点:新鲜软骨呈乳白色,均质透明。 分布:幼体全身骨组织、成体肋骨、关
节、 呼吸道、耳、鼻、鱼鳃等处。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
软骨蛋白多糖(以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 素为主 )
结构和功能 (1)间质
基质:
胶原原纤维:
(2)软骨细胞 分布:位于软骨陷窝(软骨囊) 结构: LM 扁圆形、圆形;核着色浅,核
五、支持组织
支持组织包括软骨组织和骨组织。支持组织的 最大特点是组织质地坚韧,属于一种支撑组织, 在动物体内构成机体的支架,具有支撑作用, 并与肌组织共同构成机体的运动系统。
(一)软骨组织(软骨)
组成:由软骨细胞和软骨间质(基质和 纤维)组成。 来源:间充质。
分类:根据其纤维成分的不同,分为透 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三种。

组胚名词解释

组胚名词解释

1.静脉瓣:管径在2mm以上的静脉,管壁内膜常突入官腔形成彼此相对的两个半月形瓣,称静脉瓣。

其表面覆以内皮,中心为含有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根部与管壁内膜相连,其功能为防止血液倒流。

2.蒲肯野纤维: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细胞,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组成心脏传导系的房室束及其分支。

其特点是比一般心肌纤维短而粗,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少,故在HE染色切片中其胞质着色较一般心肌纤维浅。

细胞彼此间的连接结构较多,故闰盘较多见。

房室束分支末端的蒲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纤维相连接,将冲动传导至心室各处。

3.W-P小体:是血管内皮细胞特有的一种杆状细胞器,有膜包裹,内含若干平行细管,是贮存与止血有关的vWF的结构。

大动脉内皮细胞中的W-P小体数量较多。

4.毛细血管:是连接于动、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分支吻合成网,广泛分布于组织和器官内。

毛细血管的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和基膜组成,基膜外有少量结缔组织。

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为三种: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它是血液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5.弹性动脉:即大动脉,因其中膜内由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平滑肌较少,管壁弹性较大,故名.心脏收缩时大动脉管径扩张,承受心脏泵出的血液;心脏舒张时大动脉管径回缩,弹性回缩力使得血液进一步被推向远侧,从而使心脏有节律的间断性射血变为连续不断的血流.6.血窦:是毛细血管的一种类型,也称窦状毛细血管,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内。

其结构特点是管腔较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之间可有较大的间隙,有的血窦内皮细胞有窗孔,内皮下的基膜或连续、或不连续、或缺如。

不同器官的血窦结构有较大差别。

7.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一般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及动静脉吻合等几个部分组成。

8、联系功能比较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四种动脉的管壁厚度相差很大,但管壁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它们的主要差别表现于中膜的结构。

3结缔组织 组胚。。。

3结缔组织 组胚。。。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吸引中性粒细胞向免疫反应处聚集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免疫反应处聚集
肝素:局部抗凝血作用
5. 脂肪细胞(fat cell)
• 是合成和贮存脂质的细胞,参与能量代谢 • 单个或成群存在 • 成熟的脂肪细胞代谢慢
(二) 纤 维
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 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
生化成分 物理特性
弹性蛋白 弹性大,韧性差
弹性纤维的机械性与胶原纤维互为补充: 组织伸展时胶原纤维的抗拉力性赋予组织 韧性,可防止弹性纤维过度牵张;外力去除后, 弹性纤维回缩,组织恢复原状 两种纤维交织在一起,使组织器官的形态 和位置既有稳定性,又有伸展可变性
3.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
Review Questions 1. 试述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
肥大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 何谓分子筛?其功能如何? 3. 名词解释:组织液
伪足
吞噬
⑵ 抗原提呈作用(参与免疫应答)
Page24图3-8
⑶ 分泌功能
• 酶类: 酸性水解酶、溶菌酶、中性蛋白酶等
• 花生四烯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 调节细胞活动和增殖的物质: 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IL-1)等
• 补体系统
★巨噬细胞要点总结:
• 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 胞质中最具特征的是含有大量Ly • 表达MHC-Ⅱ类分子 • 能变形,有趋化性 • 具有三大功能
来源
嗜碱性粒细胞祖细胞
多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分布

组胚名词解释

组胚名词解释

HE染色法是采用苏木精和伊红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最常用的方法。

苏木精可使细胞核和胞质内的嗜碱性物质染成紫蓝色,伊红使细胞质基质和嗜酸性物质以及细胞间质内的胶原纤维等染成红色,以便观察组织细胞结构。

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群体结构。

一般可分为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组织化学术是应用化学或物理反应原理, 显示组织或细胞内某种化学成分,进行定位、定量及其与功能相关研究的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术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学原理,检测细胞内的多肽、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和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存在与分布。

原位杂交术是一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用来检测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的基因(DNA片段或mRNA片段)表达和定位与定量研究内皮是指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光滑,利于血液、淋巴液流动及物质透过。

血管内皮还有内分泌功能。

间皮是指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湿润光滑,利于器官运动。

微绒毛常见于上皮细胞游离面,其他组织有些细胞也有微绒毛。

光镜下不易分辨;电镜下见,微绒毛是上皮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表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胞质中含有许多纵行微丝,即肌动蛋白丝,可使微绒毛伸长或缩短。

微绒毛的作用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连接复合体是指在上皮细胞侧面的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即可称连接复合体。

其也见于心肌细胞之间。

如紧密连接和中间连接或中间连接和桥粒同时存在,都可称为连接复合体。

纤毛位于上皮细胞游离面,比微绒毛粗长,光镜下可以见到。

电镜下见,纤毛是由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细小突起;胞质中有纵向排列9+2微管,与根部基体相连。

纤毛有定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分布于呼吸道内腔面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游离面的纤毛,其定向摆动可将吸入的尘粒、细菌、异物等黏附并排出,起着净化气体的作用。

紧密连接常见于相邻上皮细胞间靠近游离面处。

该处相邻细胞膜形成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相邻细胞膜内蛋白颗粒排成列对接,并形成网格吻合成桶箍状结构环绕细胞顶部,故又称闭锁小带,未融合处有较窄间隙。

组胚(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胚(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注意:放大的表示是比较重要的。

1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的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 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颗粒和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2. 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的。

胞质嗜碱性,核偏向细胞的一侧,内含大量的RER和Glogi复合体3. 致密结缔组织:一种以纤维成分为主的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不规则和规则两种4.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其分化而来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尘细胞5. 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7. 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8. 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9. 骨板: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10. 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板,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11. 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12. 软骨陷窝:基质内的小腔称软骨陷窝13. 软骨囊:糖胺多糖在基质中的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呈强嗜酸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14.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15.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16. 闰盘: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17. 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18. 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T小管19. 终池: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20. 血脑屏障:有些星形胶质细胞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21. 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22.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23. 尼氏体: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24.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组胚 结缔组织

组胚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是细胞之间的物质,含基质和纤维两种成分。
基质呈均质状,纤维为细丝状。
细胞种类较多,散在于细胞间质中,没有极性的表现。
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血液、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一般所称的结缔组织,即指固有结缔组织而言。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基质是流动的淋巴或组织液。
网状纤维分布于网状细胞胞体及突起之间, 分支相连成网,与网状细胞共同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器官的支架,形成适合造血细胞生长、发育的微环境。
四、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
组成: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和棕色脂肪组织。
细胞核圆形,常偏于一侧,核内染色质多聚集在核周呈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状。
细胞质呈强嗜碱性,在近细胞核处有一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
浆细胞光镜结构像(HE染色)
电镜下:
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
浅染区内有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
来 源:
来源于B细胞。当受到抗原刺激时,B细胞被活化,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脂肪细胞:为多泡脂肪细胞。细胞中含较多脂滴,细胞核圆形,位于中央或扁位;细胞质中有较多的线粒体
分布:新生儿较多,主要分布于肩胛间区及腋窝等处。
功能:产生大量热能。
棕色脂肪组织
光镜结构像
电镜结构:
每条纤维是由更细的(20~200nm)胶原原纤维组成。
胶原原纤维在纤维中平行排列,由胶状基质粘合在一起。
每一根胶原原纤维呈现周期为64nm的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物理特性:具有很强的韧性,略有弹性。抗拉力强。
化学成分: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结缔组织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结缔组织

III. 其他结缔组织: A. 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 DCT):含大量胶 原纤维。 1. 规则的DCT: 胶原纤维束平行排列。分布于肌腱等处。
33
2. 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束随机排列。 分布于真皮等处。
34
B. 弹性组织(Elastic tissue): 含大量平行排列的弹 性纤维。分布于大动脉和黄韧带等处。
31
蛋白多糖聚合体示意图
3. 蛋白多糖通过连接蛋白与很长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分子结合形成分子筛(Molecular sieve)。 4. 结构性糖蛋白,如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由一个蛋 白质核心和糖链构成。细胞膜中的蛋白质 integrins参与细胞 32 和周围基质的结合。
38
17
18
19
5.脂肪细胞(fat cell)

LM:大,圆或多边形,胞 质含一大脂滴(HE标本中
被溶解呈大空泡状),核
扁圆,偏于一侧

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
参与脂类代谢
20
7、白细胞(leukocyte) 来源于血液的中性粒 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淋巴细胞等 功能:免疫防御
21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
4.肥大细胞(mast cell):
沿小血管分布,于皮肤、消化管、呼吸道较多
LM:较大,圆或卵圆形 核小而圆,着色深,居中 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含糖胺多糖而呈现异染性) EM:颗粒大小不一、有膜包裹 功能:引起过敏反应 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胞质内合成白三烯
a.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对抗过敏反应

西南医科大学-组胚-第三章 结缔组织

西南医科大学-组胚-第三章 结缔组织
特点:多微孔0.1 nm、亲水性强 功能:
小分子物质通过 防御性屏障:大分子物质、
细菌等 病理:
结合蛋白 核心蛋白 透明质酸
蛋白聚糖聚合体
硫酸软骨素 硫酸角质素
★组织液 tissue fluid:
①来源: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液体
(血浆—02和营养物质)
②去路: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
(代谢废物和C02)
又称白纤维 L.M:粗大的条索状、
交织成网 0.5~10 µm 粉红色 E.M:胶原原纤维 --64nm周期性横纹 特性:韧性好、弹性差 分布:广泛、CT
EM:胶原纤维
(2)弹性纤维 elastic fiber
又称黄纤维 L.M:
折光性 亮红色
0.2~1.0 µm 特染:细丝状 紫兰色
有分支 相互交织 E.M:弹性蛋白 + 微原纤维 特性:弹性好、韧性差 分布:CT、大动脉
2、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固态)
3、血液和淋巴
(液态)
固 有
疏松结缔组织 (基质为主)
结 致密结缔组织 (纤维为主)
缔 组
脂肪组织
织 网状组织
基质多样性—胶态、固态、液态
来源于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sarcoma)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癌(carcinoma )
(一)疏松结缔组织 ( Loose CT. )
(一)特点 1.组成:细胞少,细胞外基质为主 2.结构
1)无极性 2)血管、
神经丰富 3.分布:广泛
4.功能:支持、连接、营养、保护、 修复、防御、免疫等
5.来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mesenchyme)
(二)结缔组织组成
基质
胶原纤维
纤维 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

《组织与胚胎学》第3章 结缔组织

《组织与胚胎学》第3章 结缔组织
H-E染色切片中的结缔组织纤维
(二)疏松结缔组织纤维
(2)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
1.由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组成, 新鲜呈黄色叫黄纤维;
2.HE着色浅,须经醛复红 或地衣红等染色才明显呈紫 色; 3.纤细、直行,末端常卷曲; 4.韧性小,弹性大。
(三)疏松结缔组织基质
基 质*
(ground substance)
大量骨胶纤维 即骨组织中的胶原纤维, 占90% ,Ⅰ型胶原蛋白
少量无定形基质 主要是蛋白多糖及其复合物,粘合纤维 蛋白质(骨钙蛋白、骨桥蛋白、 骨粘连蛋白等)
(2)无机成分(骨盐):羟基磷灰石结晶,占骨 重量的65%。
不溶性中性盐,细针状,沿胶原原纤维长轴 排列并与之结合
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使骨基质既十分坚硬,又具有一定的韧性
(一)疏松结缔组织细胞
2、巨噬细胞*(macrophage)
L.M:①形态:不规则,功能活跃时可有伪足 ②胞核:小而圆,深染 ③胞质:丰富,嗜酸性.可含有异物 颗粒和空泡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
(一)疏松结缔组织细胞
2、巨噬细胞*(macrophage)
来源:由血液内单核细胞游走出血管后分化 而成,在结缔组织内分化的巨噬细胞,又 称组织细胞(histiocyte)。
——真皮
(三)疏松结缔组织基质
(2) 糖蛋白 (glycoprotein)
大多以蛋白为主。主要包括纤维 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软骨粘连蛋白等。 这类生物大分子既参与构成分子筛,又通过 它们的连接和介导作用影响细胞的粘附、 迁移以及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三)疏松结缔组织基质
(3)组织液 (tissue fluid)
② 胞核:圆、染色浅,有1-2个核仁 ③ 胞质:弱嗜碱性

组胚学英文课件-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组胚学英文课件-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fibroblast --- active
fibrocyte --- inactive
basal condition wound repair
Cells of L.C.T
2. Plasma cell
LM: cell shape: ovoid or round nucleus: round, eccentrically-located with a spoke-wheel heterochromatin cytoplasm: deeply basophilic.
Cells of L.C.T
1. Fibroblast (the most common cells in LCT)
LM: cell shape: flat with processes nucleus: large, ovoid, pale stained, with prominent nucleoli cytoplasm: slightly basophilic
EM: rich in RER, free ribosomes and Gol. Function: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fibers and ground substance
Cells of L.C.T
1. Fibroblast (the most common cells in LCT)
EM: rich in RER, free ribosomes and Gol. Function: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immunoglobulin (antibody) Derivation: B lymphocyte
2. Connective Tissue –Classific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组胚结缔组织(精)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一教学目的在掌握组织的概念及分类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功能及其类型。

学习疏松结缔组织及其它固有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二)熟悉纤维和基质的结构特性、功能. (三)熟悉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内容(一)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来源和功能。

(二)间充质的概念。

(三)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各成分的结构与功能。

1 细胞:
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间充质细胞、白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脂肪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 细胞外基质(1)纤维: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理化特性和染色特点。

(2)基质:
1/ 4
基质的组成、特性及功能。

(四)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四实验内容光镜标本: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疏松与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

电镜图像: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

一、选择题 A 型题:
1.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是结缔组织中的 A.基质成分 B.细胞外基质成分 C.胞质成分 D.间充质成分 E.细胞器 2.疏松结缔组织中具有丰富粗面内质网和发达高尔基复合体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肥大细胞 C.中性粒细胞D.脂肪细胞E.成纤维细胞 3.肥大细胞与过敏反应的关系是 A.灭活组胺,引起过敏反应 B.产生组胺,引起过敏反应 C.灭活组胺,减轻过敏反应 D.产生组胺,减轻过敏反应 E.以上均不对 4.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子筛由下列哪些成分构成? A.透明质酸、纤维粘连蛋白 B.透明质酸、结合蛋白、蛋白多糖亚单位C.透明质酸、粘蛋白D.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 E.透明质酸、纤维蛋白 5.巨噬细
---------------------------------------------------------------最新资料推荐------------------------------------------------------ 胞胞质中含有大量的A.滑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B.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C.溶酶体和吞噬体D.吞噬体和嗜酸性异染性颗粒 E.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6.网状纤维是 A.细胞 B.细胞内的结构C.细胞的特殊结构 D.细胞的突起 E.细胞外基质的一部分 7.关于疏松结缔组织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细胞分布于外基质中,无极性 B.细胞外基质中含有纤维 C.基质不形成分子筛 D.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E.细胞数量少,种类多 8.胞质含嗜碱性分泌性颗粒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肥大细胞C.成纤维细胞D.淋巴细胞 E.纤维细胞 X 型题: 1.电镜下能看出周期性横纹的纤维是A.弹性纤维B.微绒毛 C.胶原原纤维D.纤毛E.网状纤维 2.关于胶原纤维,下列哪些正确? A.又称为嗜银纤维 B.新鲜时呈黄色,故又称黄纤维C.呈波浪状,常有分支相互交织 D.韧性大,抗拉力强 E. H. E 染色呈浅红色二、填空题 1.疏松结缔组织的功能是:
、、和。

2.肥大细胞胞质内合成的和分泌颗粒内的
3/ 4
可导致过敏反应。

3.固有结缔组织包括、、和。

4.浆细胞来源于细胞,功能是。

5.结缔组织有着共同的起源,它们都由胚胎时期的演变而来。

6.结缔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分为和两部分。

三、名词解释 1.组织液 2.分子筛 3.趋化性四、问答题 1.试简述成纤维细胞的电镜结构及其功能。

2.试简述结缔组织的分类。

3.试叙述浆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4.脂肪组织由什么构成?如何分类?其作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