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三维目标

合集下载

语文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着力落实三维目标。

一、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割裂开来,培养出来的只是眼高手低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

现在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

所以,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完成的第一个目标。

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听、说、读、写”。

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训练。

如,在学习《春》这篇写景文章中,我让学生美美的听,美美的读,美美的说,美美的写,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每节课前安排两名同学进行演讲,开辩论会等,从而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写日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我认为“听、说、读、写”能力都应注意培养。

同时,学生的处世、应变、协调能力等也应在语文课上得到培养。

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主动者。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

如课堂上,一位同学对某个问题做出了正确解答,老师仍然追问:“他回答的对不对呀?”学生则齐答:“对”。

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四大理念、五大领域
四大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的目的)
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目的的前提)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

(策略)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保障)
(1)语文大视野:坚持三个面向。

(2)大语文观:三个超越(打破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壁垒)
(3)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4)教学方式: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5)教学时空:
三大纬度:
三维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

有机结合。

五大领域: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详情)

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详情)

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详情)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语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是指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字、词、句、段等语言文字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是指通过学习语文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对文学、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三者相互关联,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终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三个方面的融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语文教学的目标及改进措施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授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技能。

具体来说,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授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想观念等,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授思维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教授文学艺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可以包括: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语言实践,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口语训练、写作训练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文化教育,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通过教授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想观念等。

4.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教授思维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实现语文的“三维”课程目标

如何实现语文的“三维”课程目标

用一个具体的语文教育案例,说明自己如何实现语文的“三维”课程目标的。

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是什么关系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

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明确地把三个维度当作语文素养的内容加以申说。

从语文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能增强目标意识和有利于提升教育理念。

三维教学目标即"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也就是要“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重。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又要牢固树立“过程观”,也就是树立新的学习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要精心准备能突出学生体验性特点的学习活动,如探究式学习。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要求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维”之一,也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层面上确立了“人”的理念,它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型:从知识传授到对人的重视,从技能、技巧的掌握到对人的精神、心理的关怀。

这三个目标互成能动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什么是三维目标,我们应该怎样落实三个目标,如何处理他们三者的关系,每位教师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有的老师说“为了保证有个好成绩,我们必须以落实知识目标为重点,其他的,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无所谓。

”有的老师说“我们应重点落实提高学生的能力目标,特别是学习本学科能力的目标。

”有的老师说“我们应该突出我们本学科的特点,真正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得德育功能”等等。

三维目标的教育内涵(1)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学科基础知识指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规则、原理、定理等。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模板标(最新)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模板标(最新)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模板标(最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模板标抱歉,我不清楚您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以下是有关“三维目标”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维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指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需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目标依据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如下:1.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设计语文教学目标的根基。

2.学段目标:学段目标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3.单元目标:单元目标作为桥梁,将核心素养、学段目标与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连接起来。

4.课文特点:课文特点作为参考系数,使得教学目标更贴合课文实际。

总的来说,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依据语文核心素养、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因素,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认知目标语文教学认知目标如下:1.了解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掌握语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2.了解汉字的基本理论和识字量,以及书写规范。

3.了解文学和文化的关系,掌握中外文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从中分析其文化内涵。

4.了解阅读和写作的基本理论,能够根据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有效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5.了解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掌握语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6.了解文学和文化的关系,掌握中外文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从中分析其文化内涵。

浅谈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浅谈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和看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它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首先,我个人认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传授给学生的文本知识或间接经验、技能,它与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是不能独立的,知识能促进技能的发展,技能上来了也能帮助人们吸收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其次,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我认为应该更加重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总在进行着过程与方法的习得。

有时我们说过程与方法可能比知识更加得重要,因为我们学习的知识是静态的,是人们在经历过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这样总是跟在时代的后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只要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这样就会一通百通。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目标是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心灵变得柔软,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本质,即人文关怀。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XX奇松》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时,是这样进行设计的。

《XX奇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XX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XX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丽的XX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XX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XX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1、到XX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指读第二节第一句。

(课件:玉屏楼)2、是啊!玉屏楼是XX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第一篇:“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称为三维目标。

它们互相渗透、不可偏废。

作为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促进者、能力的培养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互相渗透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称为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是“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魂”,过程和方法就是让“魂”附于“体”的过程和方法,同知识和能力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健康、高尚的形象。

这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不可偏废。

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文学性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应把这三个方面融为一体,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知识和能力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看。

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

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应用,要从多方面应用知识的角度来学习知识,促进语文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

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将知识要求转化为能力要求。

例如,在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去看、去听、去说、去想、去感受,要让学生主动学习,逐渐培养学习自主性。

在积累应用中,要让学生多读读多记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和对短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

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奠定必要的能力基础。

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般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他们要接触许多来自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必须要有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二是他们有时想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看法传递出来,还要与他人沟通思想,这都需要言语或写文章来表达。

因此,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它不如知识和能力好把握,因而在教学中不易落实。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三维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学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提高。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万能模板——三维目标,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语文教学。

一、知识目标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目标是指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必须与年级教材相适应,且发掘出对应的知识点。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

例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课程设计中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字母的正确发音和写法,基本的拼音方法,以及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简单的课文。

二、能力目标语文教学中的能力目标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

例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能力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这不仅包括理解能力,还包括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语言的规则和技巧来进行记叙、描写、议论等。

三、情感目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目标是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精神追求。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贡献,培养良好的品德,以及锻炼良好的习惯。

例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同时,也能够通过文学的阅读,了解世界的多彩、发现人生的意义和感受生命的价值。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这种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安排语文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模板,并结合教材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答:高中语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如一篇课文,我们在处理的时候首先要确定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获得什么能力。

这个是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实际的、最直观的一个目标。

比如:我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文言文《项脊轩志》的教学中,首先要确立了明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得、然、凡、而、若、汝;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词类活用、句式倒装、判断句等等。

二、过程和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进行《项脊轩志》的教学时,作为老师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获得应得到的能力呢,这就需要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实现了。

字词的理解需要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在结合课文注释下来掌握,没能掌握的就放到语句中结合语境来体会,理解。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三维目标5篇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三维目标5篇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三维目标5篇开学之际,老师要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与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难点,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三维目标,希望你喜欢。

#335802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三维目标1一、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

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

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

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

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

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必修3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

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

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初中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初中教学目标如下: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3.注重开发现代社会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4.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5.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6.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

7.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健全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8.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9.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0.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11.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3.语文教育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14.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思想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审美素养等。

词汇语文初中教学目标设计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掌握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如字、词、语法、修辞等。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较长的文章和文学作品。

培养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

首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第一个三维目标。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文字鉴赏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正确、流畅地进行语言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

学生应当能够阅读各种文体和题材的作品,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信息,并能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此外,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字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学作品,把握其中的情感和审美,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对作品进行解读。

其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第二个三维目标。

语文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文学鉴赏、写作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学生应当能够分析和理解不同文体和题材的作品,把握其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进行鉴赏和解读。

此外,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写作和创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类书面作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并能够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和创作。

最后,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是语文课程的第三个三维目标。

语文情感是指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包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等。

学生应当能够通过语文的学习,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和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

这些目标相互补充和促进,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地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并培养正确的语文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和面对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初中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计和达成

初中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计和达成

初中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计和达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论,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应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根据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和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一、正确认识“三维目标”“维”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

“构成空间的每一个因素叫一维,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

”基于此来审视“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我们把教学中可操作的基本单位称为“元素”的话,那么每个元素都可以从“三维”角度来考察。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非交叉关系。

它们是一体三维的,任何一维必然会与另外两维有着密切关系。

知识和能力目标往往是显性的,但同时又附带着过程和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是后二维往往是隐性的。

三维目标是以知识和能力目标为核心的,其他两维是可以由它负载的。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对“三维”概念的科学认识,生硬地人为割裂“三维”,把三维目标理解成三种目标、三类目标,甚至是三个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我们应该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全面理解三维目标,绝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人为地、机械地预设三个维度的不同目标。

对三维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准确的理解,才能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理念的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才能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底座,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

二、科学设计“三维目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在三者之中,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依然要追求的目标。

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8篇)

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8篇)

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8篇)第1篇:语文三维目标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的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

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简称三维一体。

我们要真正的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一节语文课,才能使这节语文课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所以,在开发和设计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是否突出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列为三维度之首,这就说明,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弩驾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识字教学中,设计时就要适当的渗透字理,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有些文字不便于依据其本来字理析解形义的,对这部分汉字我们可以灵活的析解,或引导按照生活的实用义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自主识记。

此外,我们还可以辅以趣味游戏、猜谜、增减部分等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教学时首先注意“三品”,“品词、品句、品读”;其次要注意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二、看“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是否增强主体性。

“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义是:应十分的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结果评价。

要十分的注重形成性评价。

所以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揭示规律,掌握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是否渗透人文性。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篇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所谓价值观。

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三结合”和“一为本”。

一、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习语文与塑造人格相结合。

语文教学在教书和育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语文三维目标(精品收藏)

语文三维目标(精品收藏)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的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简称三维一体。

我们要真正的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一节语文课,才能使这节语文课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所以,在开发和设计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是否突出工具性.《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列为三维度之首,这就说明,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弩驾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识字教学中,设计时就要适当的渗透字理,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有些文字不便于依据其本来字理析解形义的,对这部分汉字我们可以灵活的析解,或引导按照生活的实用义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自主识记。

此外,我们还可以辅以趣味游戏、猜谜、增减部分等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教学时首先注意“三品”,“品词、品句、品读”;其次要注意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二、看“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是否增强主体性。

......感谢聆听“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义是:应十分的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结果评价。

要十分的注重形成性评价。

所以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揭示规律,掌握方法。

......感谢聆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是否渗透人文性。

中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精选)

中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精选)

中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精选)中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必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包括字、词、句、篇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如自主、合作、探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兴趣、审美、价值观等。

这三个目标相互关联,构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导向。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这三个目标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语文字音教学目标中职语文字音教学的目标可以归纳如下:1.了解普通话的语音结构。

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发出普通话的声、韵、调,并且掌握变声规则,做到准确运用普通话。

2.准确运用普通话。

学生应该能够准确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包括朗读、演讲、辩论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学生应该能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包括书写规范、用词准确、语法正确等。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6.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8.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职业素养,提高职业竞争力。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2.培养中职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有鉴赏能力。

3.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以上三个方面是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核心目标,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

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里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对“语文素养”的认识“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

从工具书的解释来看,“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提出是时代的产物。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表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项: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明辩是非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

4.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

5.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等。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

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和能力目标。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作比较,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

“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4.理清三维之间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

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

在兼顾其它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5.整合三维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

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地要求。

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三、“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

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

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

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

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确定行为的条件。

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

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如《西湖的“绿”》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5个生字。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准确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三)教学内容的问题化问题是思维的开始。

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如《西湖的“绿”》的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深入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1、课文写了几处的绿,每处的绿有什么特点?2、作者用了那么多的“绿”,阅读时我们为什么不会觉得重复?第一个问题就是着眼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概括,抓主要信息;第二个问题就是着眼于细节,问题的解决,既要引导学生比较,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四)教学过程的实践化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

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

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五)教学指导的方法化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科书中大量的课文可看作是陈述性知识,从语言积累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熟读成诵。

老师的指导主要是如何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和熟记方法掌握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程序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

教科书中的程序性知识见于课文的“导读”“阅读提示”“思考?练习”以及“习作”“口语交际”的提示当中,更多的是没有见诸文字,全凭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而定。

阅读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引导,要引导学生经历初读感知──精读感悟(体验)──复读升华和熟读成诵,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领悟重点词句的步骤方法,如重点语句的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时代背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言外之意,体会思想感情,然后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又如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学习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方法。

3.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策略性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

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明确每次要从教科书学到什么,要利用哪些资源和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要采用怎样的学习策略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等。

(六)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